教宗2018年2月祈禱意向

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18年2月意向

總意向:為向貪腐說「不」

願擁有財物、政治或精神權力的人,能抗拒任何形式之貪腐的誘惑。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相關資料

教宗公開接見活動:在彌撒中不能用報紙代替讀經

恭讀聖保祿宗徙致希伯來人書

天主在古時,曾多次並以多種方式, 藉著先知對我們的祖先說過話;但在這末期內,衪藉著自己的兒子對我們說了話。天主立了衪為萬有的承繼者,並藉著衪造成了宇宙。

2018年1月31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當天以彌撒為主題的系列要理講授中,展開關於聖道禮儀的小單元,強調天主藉著《聖經》與祂的子民對話,因此,在禮儀中不可忽略讀經或用其它文章代替讀經,例如閱讀報紙上的消息。此外,讀經員應當得體,在彌撒前做好準備。

教宗表示:「在彌撒聖道禮儀時﹐天主聖言成了活的話語,向那以信德聆聽的人提問。我們聚在一起聆聽天主對我們做過什麼,還將打算做些什麼,我們不能迷失在無聊的評論或喋喋不休中,卻應在沉默中敞開心扉聆聽聖言,然後將我們所聽到的付諸實踐。我們需要聆聽聖言!這其實是一個生活的問題,有一句聖經金句精闢地表達了這個觀點:『人生活不只靠餅,而也靠天主口中所發的一切言語』(瑪4:4)。天主的話賜給了我們生命。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稱聖道禮儀就是耶穌為滋養我們精神生活而擺設的『宴席』。」

教宗繼續說:「答唱詠的作用乃是幫助我們在聆聽聖言後進行默想。為此,聖詠應該透過歌唱,或最起碼是重複誦念的形式呈現出來。同樣地,在禮儀中宣讀相同的讀經,彰顯和促進了教會的共融,伴隨我們每個人的旅途。我們於是就能明白,有些主觀的選擇,例如忽略讀經或以非聖經文章替代讀經是被禁止的。我聽說有人讀報紙是因為當天有新的消息。不!天主聖言就是天主聖言!報紙我們可以隨後再讀,在禮儀中我們只誦讀天主聖言,因為上主在和我們說話。若用其它東西代替天主聖言,將減弱和損害天主與祂子民在祈禱中的對話。」

教宗指出,「此外,讀經台要莊重,需使用讀經本,要有好的讀經員和歌詠員。我們要安排得體的讀經員,需要那些讀得懂,而不是讀完也不知所云的人。好的讀經員應該在彌撒前做準備和排練,這樣才能營造便於靜默的氣氛。我們知道上主的話語是我們不迷失自我的必要幫助,是照亮我們腳步的燈,是我們旅途中的一道光明。」

最後,教宗總結道:「倘若在禮儀中得不到天主聖言定期的滋養和啟發,我們怎能面對塵世的朝聖之旅,以及旅途中的辛勞與考驗?我們沒有在內心接納聖言的種子並讓它結出果實而只是用耳聽,是不夠的。天主聖言在我們內形成一個路徑。我們用耳朵聆聽聖言,聖言則進入我們內心。我們不應把聖言留在耳邊,而應當讓它深入心靈,再由心而轉向手,最後落在善行上。這就是天主聖言的路徑:從耳朵到內心,再到雙手。我們要學會這麼做!」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頒布《真理的喜樂》宗座憲令

2018年1月29日,聖座公布了教宗方濟各《真理的喜樂》(Veritatis Gaudium)宗座憲令。藉著這道憲令,教宗要求教會高等院校實施改革,尋求真理。教宗強調,真理不是一個抽象概念,而是耶穌自己,那身為生命和人類之光的天主聖言,這正是教會不斷以常新的熱忱履行自己的使命,在耶穌的激勵下進行見證和宣講的喜樂。

教宗首先指出:「在全球性社會-文化改變的背景下,人類學和社會-環境呈現危機,教會高等教育因此急需進行明智和勇敢的更新,好能在這歷史時刻履行一種更加有效的使命,如同《福音的喜樂》勸諭所倡導的那樣。」

「一個走出去的教會必須讓全體天主子民參與更新的使命,因此教會學術機構今天不應只是培育司鐸、奉獻生活者和平信徒積極分子的場所,也應成為一所上天安排的文化實驗室,讓教會藉此詮釋那來自耶穌基督的事實,從聖神藉以充實全體天主子民的智慧和知識的恩典中汲取養分。」

教宗指出:「這需要實行一種徹底的轉變,一種勇敢的文化革命,全世界的公教高等院校都蒙召成為福音的酵母、鹽與光,守護教會的聖傳,促使教會日益向新前景和新倡議開放。哲學和神學能使我們獲得及增加智慧,啟迪我們的意志,但惟有藉著開放和謙卑的心智,它們才能結出碩果。」

教宗於是指出公教高等教育能為一個走出去的教會作出貢獻的4項準則:

一、宣講基督的核心應具備默觀與靈性、知識與生活的特性。換句話說,就是以常新和永遠充滿魅力的耶穌的福音喜訊為準則,使福音在教會和人類生活中越來越能更好地實際生活出來。

二、公教教育應與信友或無信仰者進行全方位對話。但這並不是一種純屬策略上的態度,而是一種相遇的真正文化。所有真實和充滿活力的文化在天主愛所有受造物的光照下,彼此交換各自的恩典。

三、乃是遵循知識的整體性原則,在天主啟示的光照下以智慧和創意從事跨學科的研究。本篤十六世在《真理中的愛德》通諭中指出,今天缺乏智慧和思考,沒有能力提供一種具有指導性綜合能力的思想。教宗方濟各解釋道:「具體地說,這就是公教教育能發揮作用的特殊使命,好能在文化和人文領域作出重大貢獻。」

四、教宗要求教會學術機構在世界各地的不同高等院校之間建立聯絡網,培養和促進教會學術研究,與不同國家及不同文化和宗教傳統的學術機構攜手合作,共同研究今日人類遇到的難題並提出實際的解決方案。

 

英語全文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牧者們應效法耶穌,溫柔地親近子民

一月三十日 真福雷永明 彌撒

讀經一:撒慕爾紀下 18:9-10,14,24-25,30-19:3

那時,阿貝沙隆正遇上了達味的臣僕,他正騎著一匹騾子,由大橡樹的叢枝下經過,他的頭髮被橡樹枝纏住,身懸在天地間,所騎的騾子已跑走。有一個人看見,就告訴約阿布說:「我看見阿貝沙隆懸在橡樹上。」約阿布就手裏拿了三根短箭,射在阿貝沙隆心中。那時,達味正坐在兩門中間,守衛士兵上了門樓頂。守衛兵舉目一望,見一人獨自跑來,就報告君王。王說:「你退在一邊,站在那裏。」他便退在一邊,站在那裏。僱士人也來到了,僱士人說:「有喜信報告給我主大王!上主今日對一切起來反抗你的人為你伸了冤。」王問僱士人說:「少年阿貝沙隆是否無恙?」僱士人答說:「願我主大王的仇敵,以及凡心懷惡意起來反抗你的人,都相似這個少年人!」君王一聽這話,不勝悲傷,就上了門樓痛哭;他哭著說:「我兒阿貝沙隆!我兒;我兒阿貝沙隆!巴不得我替你死了!我兒阿貝沙隆!我兒!」有人報告約阿布說:「看,君王在痛哭哀悼阿貝沙隆。」那天的勝利為全軍竟變成了悲哀,因為他們那天聽說君王為自己的兒子悲傷。

福音:聖馬爾谷福音 5:21-43

耶穌乘船渡回對岸,有大夥群眾聚集在他周圍;他遂留在海濱。那時,來了一個會堂長,名叫雅依洛,一見耶穌,就跪伏在他腳前,懇切求他說:「我的小女兒快要死了,請你來,給她覆手,叫她得救回生。」耶穌就同他去了。有一大群人跟隨著他,擁擠著他。那時,有一個婦人,患血漏已有十二年。她在許多醫生手裏,受了許多痛苦,化盡了自己所有的一切,不但沒有見效,反而病勢更加重了。她聽了有關耶穌的傳說,便來到人群中,從後邊摸了耶穌的衣裳,因為她心裏想:「我只要一摸他的衣裳,必然會好的。」她的血源立刻涸竭了,並且覺得身上的疾病也好了。耶穌立時覺得有一種能力從自己身上出去,就在人群中回過頭來說:「誰摸了我的衣裳?」他的門徒向他說:「你看!群眾四面擁擠著你,你還問:誰摸了我?」耶穌四周觀望,要看作這事的婦人。那婦人明知在自己身上所成的事,就戰戰兢兢地前來,跪伏在耶穌前,把實情完全告訴了他。耶穌便向他說:「女兒,你的信德救了你,平安去吧!你的疾病必得痊愈。」他還說話的時候,有人從會堂長家裏來,說:「你的女兒死了,你還來煩勞師傅做什麼?」耶穌聽見所說的話,就給會堂長說:「不要怕,只管信。」除伯多祿、雅各伯和雅各伯的弟弟若望外,他沒有讓任何人跟他去。他們到了會堂長的家裏,耶穌看見群眾非常喧噪:有的哭泣,有的哀號,便進去,給他們說:「你們為什麼喧噪哭泣呢?小女孩並沒有死,只是睡著了!」他們都譏笑他。他卻把眾人趕出去,帶著小女孩的父親和母親,以及同他在一起的人,進了小女孩所在的地方。他拿起小女孩的手,對她說:「塔里塔,古木!」意思是:「女孩子,我命你起來!」那女孩子就立刻起來行走,原來她已十二歲了;他們都驚訝得目瞪口呆。耶穌卻嚴厲命令他們,不要叫任何人知道這事;又吩咐給女孩子吃的。

2018年1月30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了清晨彌撒。當天福音取自《馬爾谷福音》,講述耶穌治癒一名患漏血病的婦人,並復活了雅依洛的女兒(谷5:21-43)。教宗指出,我們不僅要反省,更要默觀這兩個治癒事跡,因為它們闡明耶穌如何度過一天的生活,包括主教和司鐸在內的牧者們都該以此為榜樣。

聖史馬爾谷記載,跟隨耶穌的大夥群眾再次聚集在祂周圍;這正是天主應許給祂子民的陪伴,與他們同在。

教宗解釋道:「耶穌沒有開設一間靈修諮詢處,招牌寫著:『先知於每週一、三、五的三時至六時會客,價目表如下,或是自由奉獻。』不,耶穌沒有這麼做。祂也沒有開設一間診療室,招牌寫著:『病人必須在指定日期前來,才能得到治癒。』耶穌直接投入人群當中。這就是耶穌提供給我們的牧者形象。」

教宗表示:「一名聖善的司鐸總是這樣陪伴他的子民,所以他每天晚上都筋疲力盡,而且是勞動者的真疲憊,因為他整天與人民同在。」

此外,當天福音也描述耶穌被人群「擁簇」和「觸摸」。《馬爾谷福音》中反覆出現這兩個動詞,教宗強調:「至今人們也在牧者進行牧靈訪問時這麼做,以獲得恩寵,牧者明確感受到這一點。對此,耶穌非但從不退縮,反倒為了行善付出羞辱和嘲諷的代價。這些是耶穌行事作風的軌跡,是真牧者的態度。牧者在領受司鐸聖秩和主教晉牧那天接受傅油。但真正的油膏是內在的,是親近和溫柔之油。牧者若不懂得親近人群,就有所欠缺:他或許是一方之主,卻不是個牧者。缺少溫柔的牧者將會是嚴苛的,用棍棒責打羊群。我們在這段福音裡看到親近和溫柔,因為耶穌正是如此。牧者應當效法耶穌,勤於行善,拖著疲憊的身軀結束一天。如果他抱持這種態度,子民就將感受到天主活躍的臨在。」

最後,教宗鼓勵眾人為牧者祈禱:「願上主賜給他們這份與子民同行的恩寵,懷著莫大的溫柔和關懷與子民同在。當子民與他的牧者相遇時,便會擁有獨特的感受,如同這段福音章節的結尾那樣:『他們都驚訝得目瞪口呆』;那是在牧者身上體驗到天主的親近和溫柔,因而感到的驚訝。」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不能受屈辱,不是真謙卑

一月二十九日 聖福若瑟 彌撒

讀經一:撒慕爾紀下 l5:13-14,30;16:5-13

那時候,有報信的人來到達味前說:「以色列人的心都歸向阿貝沙隆了。」達味就對所有跟他在耶路撒冷的臣僕說:「我們趕快逃跑,不然,我們就來不及逃避阿貝沙隆了。你們趕快上路,免得他忽然趕到,殘害我們,用刀屠殺全城的人。」以後,達味上了橄欖山:一邊上,一邊哭,蒙著頭,赤著腳;隨著他的人民也都蒙著頭,哭著上山。達味王來到巴胡陵時,看,出來一個撒烏耳家族的人,是革辣的兒子,名叫史米的。他罵著走來,投石襲擊達味和達味王的眾臣僕,雖然百姓和勇士都圍在王的左右,他毫不畏懼。史米這樣罵君王說:「滾吧!滾吧!你這個殺人王!你這個敗類!上主將撒烏耳一家的血都歸在你身上,你奪了他的王位,現在,上主將王權交在你兒子阿貝沙隆手裏,使你陷入絕境,足見你是個殺人王。」責魯雅的兒子阿彼瑟對君王說:「為什麼讓這死狗辱罵我主大王?讓我去砍下他的頭來!」君王說:「責魯雅的兒子,我和你們有什麼關係?讓他罵吧!如果上主吩咐他說:你咒罵達味!誰還敢說:你為什麼這樣做?」達味對阿彼瑟和他的眾臣僕說:「唉!我親生的兒子,尚且謀害我的性命,這個本雅明人更將如何?讓他罵吧!因為上主吩咐了他。也許上主會憐視我的困苦,會將他今日的咒罵,變為我的幸福。」達味與跟隨自己的人沿路前行。

福音:聖馬爾谷福音 5:1-20

耶穌和他的門徒來到了海的對岸革辣撒人的地方。耶穌一下船,即刻有一個附邪魔的人,從墳墓裏出來,迎著他走來。原來那人居住在墳墓裏,再沒有人能捆住他,就是用鎖鏈也不能,因為人屢次用腳鐐和鎖鏈將他捆縛,他卻將鎖鏈掙斷,將腳鐐弄碎,沒有人能制服他。他晝夜在墳墓裏或山陵中喊叫,用石頭擊傷自己。他從遠處望見了耶穌,就跑來,跪在他前,大聲喊說:「至高天主之子耶穌,我與你有什麼相干?我因著天主誓求你,不要苦害我!」因為耶穌曾向他說:「邪魔,從這人身上出去!」耶穌問他說:「你名叫什麼?」他回答說:「我名叫『軍旅』,因為我們眾多。」他再三懇求耶穌,不要驅逐他們離開此地。那時,在那邊山坡上,有一大群豬正在牧放。他們懇求耶穌說:「請打發我們到那豬群,好讓我們進入牠們內。」耶穌准許了他們;邪魔就出來,進入了豬內。那群豬約有二千,便從山崖上直衝到海裏,在海裏淹死了。放豬的人就逃走,到城裏和鄉間傳報開了;人都出來看是發生了什麼事。他們來到耶穌跟前,看見那個附魔的人,即為「軍旅」所附的人,坐在那裏,穿著衣服,神志清醒,就害怕起來。看見的人就把附魔的人所遇到的事,和那豬群的事,都給他們述說了。他們便請求耶穌離開他們的境界。當耶穌上船時,那曾附過魔的人,懇求耶穌讓他同耶穌在一起。耶穌沒有允許他,但對他說:「你回家,到你的親屬那裏,給他們傳述上主為你作了何等大事,怎樣憐憫了你。」那人就走了,在十城區開始傳揚耶穌為他所作的何等大事,眾人都驚奇不已。

2018年1月29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彌撒時強調,沒有屈辱就沒有真正的謙卑。

當天的講道取自第一篇讀經《撒慕爾紀下》,記述達味的兒子阿貝沙隆叛變,達味逃亡。教宗表示:「達味是位偉大的君王,因為他戰勝了培肋舍特人。達味也有一個高尚的靈魂,因為他曾有兩次機會殺害撒烏耳,但他卻沒有這麼做。達味也是個犯下重罪的人:他與巴特舍巴通姦,並設計謀殺了她的丈夫烏黎雅,並且還執意進行人口普查。雖然如此,教會仍把達味尊為聖者,因為他讓上主改變他,寬恕他。他悔改了,他有一個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能力,就是承認自己是罪人。」

第一篇讀經中的重點是達味被羞辱。他的兒子阿貝沙隆謀反,反抗他。那時,達味沒有顧及到自己的性命,而是拯救自己的人民、聖殿和約櫃。教宗說:「達味逃跑似乎是膽怯之人的舉動,其實不然,那是勇敢之舉。他哭著上橄欖山,蒙著頭赤著腳。」

「偉大的達味王不僅被失敗和逃跑所羞辱,但在逃跑的途中也遭到一位名叫史米的人的辱駡。他對達味說:『上主將撒烏耳一家的血都歸在你身上,你奪了他的王位,現在,上主將王權交在你兒子阿貝沙隆手裡,使你陷入絕境,足見你是個殺人王。』達味任由他辱駡,但是他的臣僕想要保護他,他卻回答說:『是上主啟發他來辱駡我的,或許這辱駡能感動上主的心,祂將祝福我。』」

教宗接著表示:「達味上了橄欖山,這是耶穌上加爾瓦略山獻出自己的生命的預像:祂受侮辱,卻把它擱置一旁,不去聆聽。這是耶穌的謙卑。有時,我們認為謙卑是安靜地前行,低著頭看著地板向前走。可是,事實上連豬也都是低著頭走路的,這不是謙卑,這是虛假的謙卑。這種謙卑既無法拯救也不能守護我們的心靈。我們要如此想:沒有屈辱就沒有真正的謙卑,如果你沒有容忍和接受屈辱的能力,你就不是謙卑之人,你假裝謙卑,但不是謙卑的人。」

最後,教宗總結道:「讓我們向上主懇求謙卑的恩寵,但是以忍受屈辱的謙卑之恩。沒有屈辱就沒有真正的謙卑。如果有人覺得自己有足夠的勇敢,他可以像聖依納爵教導我們的那樣,向上主要求受辱,好能更相似上主。」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主持聖保祿歸化日晚禱

2018年1月25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前往羅馬聖保祿大殿主持聖保祿宗徒歸化日第二晚禱,以此結束第51屆基督徒合一祈禱週活動。教宗向在場的各基督宗教代表說:「若我們承認其他基督徒的聖洗,我們就是宣認他們也蒙受了上主的寬恕和恩寵。」

今年基督徒合一祈禱週的主題為「上主,你的右手大顯神能」(出15:6)。教宗在禮儀講道中重溫《出谷紀》記載以色列子民過紅海的經歷指出:「聖奧斯定把以色列子民看到天主施展救恩的紅海解釋為基督在十字架上流血的預像,救恩的泉源。我們眾基督徒都越過了聖洗聖事的海域,這聖事的恩寵摧毀了我們的敵人,即罪惡和死亡。」

以色列子民看到天主顯示的大能後,便高聲唱道:「上主是我的力量和保障,祂作了我的救援」(出15:2)。

教宗表明:「從更廣泛的意義說,這句詩歌也是對全體子民得救恩的表達。誰若高唱這詩歌,就能體會到自己並非獨自留在紅海岸邊,而是被弟兄姐妹們所環繞,他們蒙受了同樣的恩寵,表達同樣的讚美。聖保祿宗徒也經歷過天主恩寵的大能,從迫害者成為基督的使徒。天主的恩寵同樣催促他先是立即到大馬士革,然後到耶路撒冷努力與其他基督徒共融。這也是我們基督徒的經歷。我們在靈性生活上漸漸成長,越來越能更好地認識到我們與其他人一起蒙受恩寵,因此也要與其他人分享這恩寵。」

教宗從梅瑟帶領以色列子民走過的艱辛路程,談到今日基督徒的現世旅程。他說:「今日基督徒在旅途中也遇到許多困難,被四周的精神沙漠所環繞。今天,有多少弟兄姐妹因耶穌的名字而受到迫害啊!儘管他們屬於不同教會,但當他們傾灑鮮血時,必定因著聖洗恩寵的維繫而共同成了信德的見證者及殉道者。今天,基督徒應與其它宗教的信徒一起面對那些貶低人性尊嚴的挑戰。這些挑戰包括戰爭、貧窮、人口販賣、現代奴役,以及不平等現象。」

教宗鼓勵道:「就如《出谷紀》中的以色列子民那樣,基督徒也應共同守護天主為他們施展作為的記憶。若重新喚起這記憶,我們就能彼此扶持,只以耶穌和祂福音的溫柔力量作武器,懷著希望勇敢地面對各種挑戰。」

教宗最後熱切希望眾基督徒繼續在共同的旅程上行走説道:「我們因天主在我們的生命和團體中所行的一切而表達了感恩之情。現在讓我們把我們和世界的所需呈獻給祂,堅信天主必以祂信實的愛繼續拯救和陪伴祂在旅途中的子民。」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透過勇敢宣講真理和生活見證傳遞信德

一月二十六日 聖弟茂德與聖弟鐸 彌撒

讀經一:聖保祿宗徒致弟茂德後書 1:1-8

奉天主的旨意,為傳佈在基督耶穌內所恩許的生命,作基督耶穌宗徒的保祿,致書給可愛的兒子弟茂德。願恩寵、仁慈與平安,由天主父和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賜與你!當我在黑夜白日的祈禱中,不斷地懷念你時,我就感謝我繼續祖先,以純潔的良心所服侍的天主。我每想起你的眼淚,我便渴望見你,為叫我滿心喜樂;我記得你那毫無虛偽的信德,這信德首先存在你外祖母羅依和你母親歐尼刻的心中,我深信也存在你的心中。為了這個緣故,我提醒你把天主藉我的覆手所賦予你的恩賜,再熾燃起來,因為,天主所賜給我們的,並非怯懦之神,而是大能、愛德和慎重之神。所以,你不要以給我們的主作證為恥,也不要以我這為主被囚的人為恥,但要依賴天主的大能,為福音同我共受勞苦。

福音:聖路加福音 10:1-9

那時候,耶穌選定了七十二人,派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在他前面,到他自己將要去的各城各地去。耶穌對他們說:「莊稼多而工人少,所以你們應當求莊稼的主人,派遣工人來,收割他的莊稼。你們去吧!看,我派遣你們猶如羔羊往狼群中。你們不要帶錢囊,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帶鞋;路上也不要向人請安。不論進了那一家,先說:願這一家平安!那裏如有和平之子,你們的和平就要停留在他身上;否則,仍歸於你們。你們要住在那一家,吃喝他們所供給的,因為工人自當有他的工資;你們不可從這一家轉移到另一家。不論進了那座城,人若接納你們,給你們擺上什麼,你們就吃什麼。要醫治城中的病人,並給他們說:天主的國已經臨近你們了。」

2018年1月26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引用聖保祿宗徒的榜樣,以三個關鍵詞—兒子、見證和母愛,講解了如何宣講基督。教宗強調,沒有生活見證的言談是空話。

兒子

教宗說:「保祿藉著宣講的狂熱生了弟茂德,這是他的父愛。讀經也提到眼淚,因為保祿不會用模棱兩可的真理使他的宣講更加甜美。相反,他勇敢宣講。這使保祿成為弟茂德的父親。宣講不能不冷不熱。請允許我這麼說,宣講總給人一巴掌,猶如一記耳光,這耳光打動你,推動你前行。保祿本人也說宣講的狂熱。這是瘋狂的,因為他說天主降生成人,後被釘十字架,且又復活了。雅典居民是如何對保祿說的?『我們改天再來聽你講吧!』。在信仰的宣講中始終存在一絲瘋狂。我們所面臨的誘惑是虛假的善意,即平庸,不冷不熱的信仰。」

見證

教宗對此表示:「信仰透過見證而傳遞,見證為言語賦予力量。」教宗從反見證或惡表來解釋說:「今天,在某些堂區,有人去堂裡聽東家長、西家短的事。他們不說如何彼此相愛,心裡卻想著:『他們怎麼剝人家的皮!』舌頭真是一把剝他人皮的刀!你如何能憑藉如此惡毒的閒話和誹謗來傳遞信仰呢?不,唯有見證能傳遞信仰!『看,這人從不論長道短;這人行了愛德;這人在他人生病時前去看望,他為什麼做這些事呢?為什麼這人如此生活呢?』生活見證引發了為什麼傳遞信仰的思考。為什麼他有信德,因為他效法耶穌的榜樣。」

母愛

教宗解釋說:「信德是在母胎中,在教會腹中傳遞的,因為教會是母親,教會是女的。教會的母愛延伸至母親、女性的母愛。」

教宗講述了一位他在阿爾巴尼亞認識的修女的事跡:「這位修女在獨裁統治期間下了獄,但衛兵有時也讓她外出一會,在河邊走走,他們認為這可憐的女人根本做不了什麼。其實不然,修女很聰明。婦女們知道修女可以外出後,就把她們的孩子帶到河邊,修女便暗中用河水給孩子們授洗。這真是一個好榜樣。然而我自問:母親們、祖母們,是否和聖保祿所說的那兩位『你外祖母羅依和你母親歐尼刻』一樣,傳遞那毫無虛偽的信德呢?有人會說:『可是,孩子去要理班就會學到啊!』我告訴你,當我看到有些孩子不會劃十字聖號時我十分難過,因為他們的母親和祖母沒有教導他們。」

教宗最後勉勵道:「讓我們懇求上主,求祂教導我們做見證人、宣講者,也教導母親們傳遞信德。」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梵蒂岡連線:教宗方濟各使徒之旅-智利

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曾在1987年訪問智利,並於1985年訪問秘魯及在1988年參與在秘魯舉行的聖體大會。差不多三十年後,教宗再次訪問智利和秘魯這兩個南美國家。教宗方濟各將於2018年1月15日至21日前往智利及秘魯展開他的第22次國際牧靈訪問。今集先與大家回顧教宗方濟各在智利的使徒次旅。

教宗公開接見:智利和秘魯牧靈訪問是和平與正義之旅

聖詠集108:2-5

天主,我的心已準備妥當,我的心己準備妥當,我願意去歌彈詠唱。 我的靈魂,你要醒起來!七絃和豎琴,要奏起來!我還要把曙光喚起來。 上主,我要在萬民中讚美你,上主,我要在列邦中歌頌你。 因為你的大愛高越諸天,你的忠信直達霄漢。

2018年1月24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他回顧了剛剛結束的智利和秘魯牧靈訪問,對在這兩個國家遇到的人們的本質表示讚賞。教宗說:「他們是好人,那些不行動、有些停滯不前的人也都是好人。」教宗稱讚兩國各自的2萬名義工是良善之人,特別是青年們。

教宗直言不諱地說:「正如你們在報紙上讀到的,我來智利之前,曾經因為一些原因發生抗議示威活動。這使我訪問該國的格言『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顯得更為現實也更具深意。這句話是耶穌向祂的門徒所說,也是我們在每台彌撒中都會重複的:只有死而復活的耶穌才能賜予那些信賴祂的人和平恩典。不只是我們每人需要和平,甚至今天正進行著零星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的世界也需要和平。讓我們為和平祈禱!」

關於「和平與正義」,教宗提到他在聖地亞哥的奧希金斯(O’Higgins)公園主持的首台彌撒聖祭。他在禮儀中講解真福八端,並提出福音中「與人接近的風格」。這種風格在教宗探訪女子教養所時明顯的體現出來,教宗向她們講話時特別強調了服刑人士重新融入社會的重要性。

教宗在智利訪問的另一個被媒體大肆渲染的主題,是未成年人遭聖職人員性侵的問題。教宗說,他與當地主教和聖職人員討論過這個問題,並重申對這可怕的行為絕不做任何「妥協」。

教宗然後談及他在秘魯的牧靈之旅,在這裡訪問的格言是「因希望而團結」。他說:「所有相同的人的聚合不是團結,真正的團結是尊重我們繼承的歷史和文化中的差異與丰富性。我與亞馬遜人民的會晤象徵性的見證了這樣的團結,這次會晤也啟動了將於2019年10月召開的世界主教會議泛亞馬遜地區特別會議路線。我與馬爾多納多港人民渡過的時刻和在『小王子之家』得到的接待也見證了這個團結。我們要一起向經濟殖民和意識形態殖民說『不』。」

教宗表示:「我向秘魯政府和公民社會當局講話時,對該國的環境、文化和精神遺產表示讚賞,特別強調了威脅該國的兩個最嚴重的現實狀況,即生態-社會退化和腐敗。腐敗比流感還要危險,腐敗混入人心,傷害人心。」

教宗也大略地提到他在特魯希略的訪問,去年那裡遭到「厄爾尼諾」風暴襲擊的痕跡依然可見。教宗也提及他在利馬與500名度默觀生活的修女的會晤、在秘魯諸位聖人的聖髑前的祈禱。

1月24日是聖方濟各·撒肋爵紀念日。教宗在總結時說:「這位聖人是青年的溫良的楷模,病患的鼓勵,邀請他們把自己的痛苦奉獻於教會的合一。此外,聖人對新婚夫婦而言,是在家庭生活中認識天主的首要地位和祂的愛的榜樣。」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第52屆世界社會傳播日文告

2018年1月24日,聖座傳播秘書處公布了教宗方濟各第52屆世界社會傳播日文告,主題是:「真理必使你們自由(若8:32):假新聞與維護和平的新聞工作。」教宗勉勵傳播工作者返回自己專業乃至使命的根源,不斷尋求真理,努力指出有別於喧囂和舌戰的解決途徑,成為新聞的守護人。第52屆世界社會傳播日將於今年5月13日舉行。

教宗首先分析假消息的現象指出:「傳播假消息的目的正是要欺騙甚至操縱讀者,有時則是為了左右政治選擇及助長經濟收益。今天,這種傳播又能依靠社交網絡的操縱性技能,使假消息變成『病毒』。」

教宗告誡道:「假消息的悲劇在於詆毀別人,將其描繪成對手,從而煽動衝突。傳播假消息的根源往往是對權力的渴求,從虛假到謊言,最終竊取我們内心的自由。因此,眾人都應阻止這些假消息,注重那些有助於我們不做假消息的無知傳播者,而要對它予以揭發的教育創舉。」

教宗援引《創世紀》的教訓指出:「在假消息的根基内存有蛇的邏輯,蛇在某種意義上是第一個假消息的製造者。蛇這個誘惑者呈現一副可信的面孔,懂得在誘惑上下功夫,以虛假和誘人的論據對人的内心產生影響(創3:1-5)。這段聖經章節説明沒有一個假消息是無害的。反之,若信任假消息就會導致不幸的後果,即使真相受到輕微的歪曲,也會產生危險效果。」

「那對自己撒謊,傾聽謊言的人最終已無法再分辨真相。陀思妥耶夫斯基(Dostoevskij)有一句名言強調『真理是抵禦虛假病毒最徹底的解藥』。因此,擺脫虛假和尋求關係乃是必不可少的兩劑配料,好使我們的言行擧止做到真實、可靠及可信。」

教宗強調:「對抗虛假的最佳解藥是人而非策略。不貪戀的人才能隨時準備聆聽,透過辛勤真誠的對話讓真相浮現出來。新聞記者的責任在於成為消息的守護人,在狂熱和轟動新聞的漩渦中提醒人們,消息的中心不是報導的迅速和對公眾的影響,而是人。」

教宗提倡一種促進和平的新聞工作。他告誡道:「這並非一種好好先生的新聞工作,否認存在嚴重的問題,而是去除偽裝、厭惡虛假口號效應和誇誇其談的聲明。我們需要一種『從人到人』的新聞工作,一種以服務為己任,為沒有聲音的人發聲的新聞工作。」

最後教宗從《方濟各的和平禱詞》中得到啟發並祈求說:

「主啊!讓我做祢和平的工具。

求祢讓我們認出那不建立共融的傳播上的惡,

幫助我們從我們的判斷中去除惡意,

幫助我們把別人論為我們的兄弟姐妹。

祢是忠實可靠的; 願我們的話語成為播在世界的良善的種子:

在有呼喊的地方,讓我們練習聆聽;

在有混亂的地方,讓我們激發和諧;

在有歧義的地方,讓我們帶來明辨;

在有排斥的地方,讓我們建設團結;

在出現聳人聽聞報導的地方,讓我們清醒節制;

在表面化或膚淺的了解上,讓我們提出真正的問題;

在有偏見的地方,讓我們喚起信任;

在有敵對的地方,讓我們帶來尊重;

在存有虛假的地方,讓我們帶去真相。

亞孟。」

禱詞譯自《鹽與光》

英語全文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