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諸聖節三鐘經:誰與耶穌同在,為愛而活,他就是幸福的人

教宗方濟各11月1日諸聖節中午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友們誦念三鐘經。教宗表明,「聖人不是完美的典範,而是經驗過天主的人」。「誰與耶穌同在,他就是有福的人、幸福的人」。
[Read more…]

教宗清晨彌撒:天國的成長需要勇氣,而非保守的牧靈

教宗方濟各10月31日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表示,為了促進天國的成長,我們要有撒下芥菜籽和攪拌酵母的勇氣。然而,我們往往只傾向於一種「保守的牧靈」。
[Read more…]

教宗三鐘經:最大的誡命是愛天主和愛人

教宗方濟各10月29日主日在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聖伯多祿廣場上的朝聖信友誦念三鐘經。在念經前教宗說,耶穌以畢生的精力宣講並實踐那真正重要和必不可少的事,也就是愛。「愛賦予生命活力,使信仰之路結實累累」;倘若「沒有愛,生命與信仰都將會枯竭」。
[Read more…]

教宗方濟各籲請基督徒共同建設歐洲的未來

教宗方濟各10月28日出席了歐洲主教團委員會(Comece)和聖座國務院於10月27日至29日在梵蒂岡召開的會議,主題為:「反思歐洲:基督徒對歐洲未來計劃的貢獻」。約有350位與會者出席該會議,其中包括樞機、主教、政治家、大使、基督徒運動和其他基督教派的代表們。
[Read more…]

教宗接受TV2000電視節目訪問

2017年10月25日晚上,教宗方濟各在意大利天主教媒體TV2000電視台《我們的天父》節目中表示:「天主是偉大的,祂是光榮的天主;祂與你同行,必要時還會給你雪糕。」

這個電視節目的主持人是帕多瓦監獄的牧靈指導神師馬爾谷‧波扎神父(Marco Pozza),教宗以他幼年時被切除扁桃腺後得到雪糕的經歷,談論我們與天父的關係。

教宗首先解釋「天」的含義說道:「高天顯示天主的偉大和全能,祂是首位,是創造了我們的最高者。高天彰顯天主浩瀚無比的大能、祂的愛與美善。你可以想想亞巴郎的天主,祂走近你且對你說:『你要起來,在我面前行走,做個無可指摘的人;你要起來,注視遠方,向前邁進;你要相信、盼望,不可放棄。』」

「你可以想想西乃山,這個接近我們的天主又是個榮耀、光亮,以及呼煙喚雲的天主。祂讓我們看到祂的尊威,但這是一件難以理解的事。你應當,我也應當,我們大家都應當呼求『在天之父』,但不要畏畏縮縮。」

教宗接著講述了一個他在幼年時的經歷説:「我記得,我五、六歲的時候,有一次我做了革除扁桃腺的手術。那時,做這個手術不使用麻醉劑,而是先讓你看到手術之後將會給你吃的雪糕。然後,他們在你張開的口中放了些什麽,這時護士抓住你,而你卻無法合上嘴巴。醫生用一把剪刀剪掉兩個扁桃腺,沒有用麻醉劑。手術之後,他們遞給你雪糕,事情就這樣結束了。」

「我走出了手術室,但因疼痛而無法説話。父親叫了一輛汽車,一輛計程車,我們就乘車回家。但回到家時,看到父親支付了車費,這令我感到詫異。父親為何付給這個人錢呢?兩天後,當我能開口説話時,我詢問父親的第一個問題正是:『請你告訴我,你為什麽付錢給那個開車先生,汽車不是你的嗎?』」

「我以為我的父親是城内所有汽車的主人。這個小孩子在教導他的父親面前的體驗,讓我們稍微了解我們與天主的關係。天主偉大無比,卻接近我們。祂是偉大的天主,光榮的天主,但祂與你同行,必要時還會給你冰淇淋。」

《我們的天父》電視節目是教廷傳播秘書處與TV2000電視台合作的成果,從10月25日起每週三晚上播出,一共9集。教宗與波扎神父的談話是每一集的開場白。九次談話的内容將編輯成書,於11月23日由意大利享有盛名的里佐利(Rizzoli)出版社和梵蒂岡書局出版社同時發行,書名仍為《我們的天父》。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與國際太空站視頻對話25分鐘

2017年10月26日,教宗方濟各與國際太空站的太空人進行了大約25分鐘的視頻對話。教宗方濟各向6位太空人們提了幾個問題,稱他們是「小型聯合國」。

教宗首先說:「天文學讓我們默觀宇宙一望無際的視野。我們不禁要問:我們從哪裡來?將往何處去?」

意大利的太空人保祿‧內斯波利(Paolo Nespoli)表示:「這是一個非常微妙的問題。我們的目標就是認識我們的存在,填補我們的知識。我非常渴望像您這樣的人,諸如神學家、哲學家、作家、詩人能來到這裡,而不僅是工程師和物理學家。」

教宗引用了但丁在《神曲》結尾時的名句說:「愛推動太陽和其他群星(《天堂篇》三三145)。」

教宗問太空人:「把愛稱作推動宇宙的力量對他們而言意味著什麼?」

俄羅斯的太空人亞歷山大‧米索金(Alexander Misurkin)引用安托萬‧德聖埃克絮佩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的小說《小王子》中一名小男孩為拯救地球生物而自願獻出生命的故事答道:「愛就是能讓你為他人獻出自己生命的力量。」

教宗出於好奇詢問:「你們為何要當太空人?」

俄羅斯太空人謝爾蓋‧梁贊斯基(Sergey Ryazanskiy)表示:「我選擇當太空人緣於我的爺爺,史普尼克1號任務(編註:第一顆進入地球軌道的人造衛星)的工程師。」

美國太空人蘭迪‧布雷斯尼克(Randy Bresnik)則說:「當太空人可以用一點點天主的眼睛看地球,目睹這個星球的美。」

教宗的第四個問題基於一個觀察:太空旅行改變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理所當然的事,例如「上」與「下」的概念。教宗問道:「在太空站的生活中,你們遇到哪些令人驚訝的事呢?」

美國太空人馬克‧赫(Mark T. Vande Hei)表示:「令我感到驚訝的是,從不同角度看同一件事會讓我更加熟悉它。為了弄清楚我在哪裡,我必須自己決定哪裡是上,哪裡是下,建立起的我小宇宙。」

教宗繼續問道:「我們的社會充滿了個人主義,而太空生活則離不開互相合作。你們能否給我舉一個在太空站中具有重要意義的合作例子?」

美國太空人阿卡巴(Joseph Acaba)表示:「太空站的生活是國際合作的偉大榜樣。相對於個人行動,我們的團隊合作可以做得更好。」

最後,教宗向國際太空站的太空人表示感謝,稱他們是「整個人類大家庭的代表」。

意大利太空人內斯波利代表全體隊員說:「我們感謝教宗您把我們帶到更高的層次,讓我們放下日常機械式的工作,去思考比我們更偉大的事。」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沒有内心寧靜不需要搏鬥的基督徒

常年期第二十九周 星期四 彌撒

讀經一:恭讀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 6:19-23

弟兄們:為了你們本性的軟弱,我且按常情來說:你們從前怎樣將你們的肢體當作奴隸,獻於不潔和不法,行不法的事;如今也要怎樣將你們的肢體當作奴隸,獻於正義,行聖善的事。當你們作罪惡的奴隸時,不受正義的束縛;但那時你們得了什麼效果?只是叫你們現在以那些事為可恥,因為其結局就是死亡;可是現在,你們脫離了罪惡,獲得了自由,作了天主的奴隸,你們所得的效果是使你們成聖,結局就是永生。因為罪惡的薪俸是死亡,但是天主的恩賜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內的永生。

福音:恭讀聖路加福音 12:49-53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說:「我來是為把火投在地上,我是多麼切望願它已經燃燒起來!我有一種應受的洗禮,我是如何焦急,直到它得以完成!你們以為我來是給地上送和平嗎?不,我告訴你們:而是來送分裂。因為從今以後,一家五口的,將要分裂:三個反對兩個,兩個反對三個。他們將要分裂:父親反對兒子,兒子反對父親;母親反對女兒,女兒反對母親;婆母反對兒媳,兒媳反對婆母。」

2017年10月26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表示:「耶穌召叫我們改變生活,改變道路。耶穌召叫我們悔改。」

當天福音記載耶穌來不是給地上送和平,而是送分裂,祂來是為把火投在地上(路12:49-53)。火要求我們改變。

教宗說:「我們要改變思維方式,改變感覺方式。因著基督的力量,你那顆原本世俗化和外邦人的心,現在成了基督徒的心。改變就是皈依。改變行動方式,你的運作必須改變。」

教宗接著指出:「是整體的皈依,身體和心靈的整個的皈依。這改變不是以欺騙來實現,而是聖神在我們內所做的改變。我必須做我的部分,好讓聖神有所行動,這意味著搏鬥,搏鬥!沒有内心寧靜、不需要搏鬥的基督徒。這樣的人不是基督徒,而是不冷不熱的基督徒。」

教宗說:「為了能睡個安穩的覺,你可以吃藥,但是沒有能使內在平安的藥。只有聖神才能給予心靈平安,這平安能給予基督徒力量。我們要幫助聖神,在我們的心中給祂留出空間。祂在每天的內心省察上幫助我們同播種仇恨的惡神造成的疾病搏鬥,這些是世俗的疾病。耶穌與魔鬼搏鬥,與邪惡搏鬥,這不是什麼陳舊的事,而是非常現代的事,是現今每天的事。耶穌給我們帶來的火是在我們的心內。為此,我們要讓這火進入我們內心,我們每天要反躬自問:我是如何從世俗化、罪惡過度到恩寵的。我有給聖神留空間,好讓祂有所作為嗎?」

教宗說:「我們生活中的困難不能靠掩蓋真理來解決。真理就是,耶穌帶來了火和搏鬥,我該怎麼辦呢?」

最後,教宗總結道:「為了皈依,需要一顆慷慨和忠誠的心。慷慨始終源自愛;忠誠則是忠於天主聖言。」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公開接見:天堂是與天主的擁抱

恭讀路加福音

他們既到了那名叫髑髏的地方,就在那裏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也釘了那兩個凶犯:一個在右邊,一個在左邊。在衪上頭還有一塊用希臘文、拉丁及希伯來文字寫的罪狀牌:「這是猶太人的君王。 」懸掛著的凶犯中,有一個侮辱耶穌說:「你不是默西亞嗎﹖救救你自己和我們吧!」另一個凶犯應聲責斥他說:「你既然受同樣的刑罰, 連天主你都不怕嗎﹖這對我們是理所當然的,因為我們所受的,正配我們所行的;但是,這個人從未做過什麼不正當的事。 」隨後說:「耶穌,當你來為王時,請你紀念我!」耶穌給他說:「我實在告訴你:今天你就要與我一同在樂園裏。 」

2017年10月25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時表示,天堂不是一個童話般的地方,而是與天主的擁抱。如果我們相信這一點,死亡就不再可怕。教宗在這最後一次論述基督徒希望的要理講授中強調,天堂是基督徒希望的目標。

教宗透過《福音》中右盜和蕩子的圖像講解天堂與基督徒希望的關係(路23:33-43;15:20)。耶穌在加爾瓦略山上向右盜敞開天國,邀請他進入樂園。這個右盜並沒有什麽值得炫耀的善行,但他信靠耶穌,而他的懺悔也觸動了耶穌的心。

教宗說:「右盜令我們想到我們在天主面前的真實情況:我們是祂的子女,祂憐憫我們;每當我們向祂表明我們思念祂的愛時,祂總是既往不咎。在許多醫院的病房或監獄的牢房裡,這奇跡重複了無數次:沒有一個人會因自己沒有善度一生而只剩下失望,或被禁止接受恩寵。」

「我們每個人都是兩手空空地來到天主跟前。每當一個人進行自己一生最後的良心省察,發現欠缺遠遠超過善行時,他不應氣餒,但要信靠天主的慈悲。這將賦予我們希望,開啟我們的心靈!」

教宗提到的另一個人物是蕩子,以此進一步解釋天主的愛。這個蕩子回到父親身旁時,剛要坦承自己的過錯,父親就擁抱他,不讓他再説下去。

教宗解釋道:「天堂不是一個童話般的地方,也不是一座迷人的花園。天堂是與天主的擁抱。天主是無窮之愛,我們藉著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進入其内。到了死亡時刻,即使不再有人記得我們,耶穌卻在那裡,在我們身旁。祂要把我們帶到最美的地方,讓我們帶著我們一生中或多或少的善來到那裡,好使祂對我們的救贖一點都不丟失。」

「耶穌也將把我們身上還需要贖回的一切,即我們一生的欠缺和過失帶到天父家裡。這就是我們生命的目標:一切都要完成,都要轉化為愛。如果我們相信這一點,死亡就不再令我們害怕。我們也就能期望安詳地離開這世界,因為誰若認識耶穌,就一無所懼。」

最後,教宗總結道:「在那個時刻,我們將不再需要什麽,不再困惑。我們不再毫無意義地哭泣,因為一切都已過去;預言也會消失,知識也必停止。但愛則存留下來。因為『愛永存不朽』(格前13:8)。」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致函禮儀及聖事部部長為《重大原則》手諭作出澄清

2017年10月22日,聖座新聞室公布了教宗方濟各寫給教廷禮儀及聖事部部長薩拉樞機(Robert Sarah)的一封信函。教宗頒布的《重大原則》手諭今年9月9日發表後,薩拉樞機於9月30日在一些網站上發表了對教宗這道手諭的評論,稱它是教宗個人的觀點。教宗在信函中對此作出幾點澄清,要求薩拉樞機把這封信函在上述網站發表並寄給所有主教團,以及教廷禮儀及聖事部的成員和顧問。

教宗首先強調:「在這道新手諭中,核實(recognitio)與確認(confirmatio)的含義不盡相同。它們不是同義詞,也不可彼此替換。這道手諭旨在廢除禮儀及聖事部依照《真正的禮儀》(Liturgiam authenticam)訓令所實施的慣例。」

關於主教團「忠實翻譯」的責任,教宗闡明:「評斷是否忠於拉丁原文和是否有必要修改,在過去是禮儀及聖事部的職責,現在則把這項權力交給了主教團。主教團與教廷交換意見後,有權定奪在原文的翻譯上使用哪個詞彙更為適合及更恰當。」

教宗表明:「確認在此不再是一種逐字進行的詳細核查,只有那些向主教們提出並請他們進一步斟酌的明顯個案除外。這些明顯個案指的是某些重要經文,諸如感恩經,尤其是教宗批准的聖事經文。」

「在這層意義上,核實只表明檢驗及確保是否符合教會的法典與共融。因此,把重要的禮儀經文(例如:聖事經文、信經和天主經)譯成一種語言,以及評斷譯文是否可靠的程序不該秉持一種『強迫』的態度,強令主教團接受教廷禮儀及聖事部完成的一個譯本,因為這會損害主教們的權利。」

教宗闡明:「把確認的目的作為核實,即檢驗和確保是否符合教會法,並不確切。」

最後,教宗表明:「確認不僅僅是一種官方形式,而是出版禮儀譯本的必要環節:只有把主教們批准的譯本呈交給宗座,並在獲准後,才能得到認可。如有必要,應本著交談和幫助的精神進行反思,尊重主教們的權利和職責,顧及所依循程序的合法性及使用方式。」

羅伯特‧薩拉(Robert Sarah)樞機是教宗方濟各在2014年11月23日任命為禮儀聖事部部長。薩拉樞機在非洲服務多年後,於2001年獲聖若望保祿二世任命為萬民福音部秘書長。2010年10月7日,榮休本篤十六世任命他為宗座一心委員會主席,並於同年11月20日擢升他為樞機。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金錢崇拜是殺人的偶像崇拜

常年期第二十九周 星期一 彌撒

讀經一:恭讀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 4:20-25

弟兄們:亞巴郎對於天主的恩許總沒有因不信而猶疑,反而信心堅固,歸光榮於天主,且滿心相信天主所應許的,必予完成。天主就以此算為他的正義。『算為他的正義』這句話,不是單為他個人寫的,而且也是為了我們這些將來得算為正義的人,即我們這些相信天主使我們的主耶穌,由死者中復活的人寫的;這耶穌曾為了我們的過犯被交付,又為了使我們成義而復活。

福音:恭讀聖路加福音 12:13-21

那時候,人群中有一個人向耶穌說:「師傅,請吩咐我的兄弟與我分家吧!」耶穌對他說:「人哪!誰立了我做你們的判官,為你們分家呢?」遂對他們說:「你們要謹慎,躲避一切貪婪,因為一個人縱然富裕,他的生命並不在於他的資產。」耶穌對他們設了一個比喻說:「有一個富翁,他的田地出產豐富。他心裏想道:我可怎麼辦呢?因為我已沒有地方收藏我的物產。他遂說:我要這樣做:我要拆毀我的倉房,另建更大的,好在那裏收藏我的一切穀類及財物。以後,我要對我的靈魂說:靈魂哪!你存有大量的財物,足夠多年之用,你休息吧!吃喝宴樂吧!天主卻對他說:糊塗人哪!今夜就要索回你的靈魂,你所儲備的,將歸誰呢?那為自己厚積財產而不在天主面前致富的,也是如此。」

2017年10月23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媒體近來報導了許多災難和諸多不義,尤其是關於兒童的不幸,讓我們懇切祈求天主,好使人心悔改,認識上主,不再崇拜財神。

當天讀經取自《路加福音》,講述一個富人貪戀錢財的比喻。教宗指出,富人把錢財當作他的天主,這讓我們反省依賴地上財富的徒勞,提醒我們真正的財富乃是我們與上主的關係。

教宗說:「雖然富人家財萬貫,但他並不止步,思考如何擴建自己的糧倉,幻想自己長命百歲。他只求擁有更多財富,直到令人厭惡,卻不懂得滿足,因而進入了所謂的過度消費主義的邏輯。為這種貪戀錢財設限的是天主。福音比喻不是耶穌編造的童話故事,而是現實,是今日的現實。許多人生活在金錢崇拜中,把金錢當作自己的天主。許多人只為錢而活,生命沒有意義。主耶穌說:『那為自己厚積財產而不在天主前致富的,也是如此』。他們不懂什麼是在天主前致富。」

教宗談及一個發生在阿根廷的軼事:「一個富有的企業家雖然知道自己病重,卻依然固執地買下一棟別墅,不想自己不久後就要向天主報到。今天也有許多渴望金錢和地上財富的人,有許多富得流油的人,與之相對的則是那些缺乏醫療、教育和被遺棄的饑餓兒童。」教宗直言不諱地說:「這是殺人的偶像崇拜進行的一種活人祭獻。這種偶像崇拜使許多人死於饑餓。我們只說一件事,試想難民營裡的20萬羅興亞兒童。那裡有80萬人,其中20萬是兒童。他們食不果腹,營養不良,缺乏醫療。這事今天也發生!我們應該迫切祈禱:上主,求祢觸動這些崇拜金錢、拜財神的人的心,也求祢觸動我的心,讓我不致成為我所看到的這種人。」

金錢崇拜的另一個後果就是戰爭,包括家庭的戰爭。

教宗說:「我們都知道爭奪遺產的後果:家庭分裂,彼此憎恨。主耶穌最後親切地強調:『這就是不在天主前致富的人』。在天主前致富是唯一的正道。這不是蔑視金錢,而是如同主耶穌所說的,要躲避貪婪。」

最後,教宗總結道:「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懇切祈禱,在天主內尋求我們生存的堅實基礎。」

來源: 梵蒂岡電台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