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慶祝教廷東方教會部成立百週年

一百年前,即1917年,本篤十五世教宗成立了教廷東方教會部和宗座東方學院。在這百週年慶日,教宗方濟各在2017年10月12日上午前往宗座東方學院探訪,之後在聖母大殿主持彌撒聖祭。

教宗在彌撒中表示:「如果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今天我們則在經歷另一場零星的世界大戰。我們看到很多東方教會基督徒弟兄姐妹遭受悲慘迫害之苦,他們散居的情況越來越令人擔憂。這些狀況引起我們向上主提出很多『為什麼』。我們看到很多惡人,肆無忌憚的只顧自己的利益,壓迫他人,但他們卻似乎一帆風順:他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只想享受自己的生活。」

「這些『為什麼』在聖經中也經常出現,這是我們每個人提出的問題。然而,答案也處在天主聖言中:上主在祂面前的記錄簿上,記錄了那些敬畏上主和投靠祂名號的人。天主從不忘記自己的子女,祂總是記得義人、受苦者、受壓迫者和詢問『為什麼』的人。這些人沒有停止信靠上主。」

教宗說:「有一種方式能感動天主,那就是我們的祈禱。我們祈禱時需要信德的勇氣:我們要相信上主會聆聽我們,我們要勇於敲上主的門。上主說:『凡求的就必得到;找的就必找到;敲的就必給他開』。」

教宗接著說:「我在尋思,我們的祈禱真的是如此嗎?真的會觸及我們,觸及我們的心靈和生命嗎?我們懂得敲天主的心門嗎?天主的答覆將超出我們的期望:人透過祈禱敲天主的門,向祂懇求恩寵。祂是父親,會給我更好的,甚至將聖神賜予我。」

最後,教宗總結道:「讓我們學會敲天主的心門!讓我們學會勇敢地敲天主的心門。」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紀念《天主教教理》頒布25週年

2017年10月11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世界主教會議廳接見了出席紀念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簽署《信仰寶庫》宗座憲令及頒布《天主教教理》25週年活動的人士,這項活動由聖座促進新福傳委員會籌辦。教宗表明,守護信仰的寶庫和真理,繼續沿著今日教會的新道路行走,這是天主子民的一份恩寵和一項使命。

「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藉著《信仰寶庫》宗座憲令頒布的《天主教教理》不僅提出教會先前的訓導,幫助信友增進對信仰的理解,也促使當代的人帶著他們不同的新問題走近教會。」

教宗方濟各因此指出:「只是尋找一種新用語來表達一貫的信仰還不夠,面對人類的新挑戰和新前景,教會急需闡明基督福音的新意,包括蘊藏在天主聖言内尚未顯露的内涵。」

《天主教教理》強調,整個教義和訓示的目的應導向永無止境的愛,且應時常強調吾主的愛(參閲:第25條)。教宗從這個視角談到死刑問題,希望這問題能在《天主教教理》中找到一個更為恰當,符合愛的宗旨的空間。

教宗說:「我們必須重申,判處死刑是一種不人道和有辱人格的措施,殘害人性尊嚴。死刑本身違背福音,因為它任意決定殺死一個人的性命。在造物主眼中,人的生命始終是神聖的,只有天主才是生命的最終審判者和保護者。任何一個人,『即使是殺人兇手也不該失去他的人性尊嚴』,因為天主是一個常常等待兒子回頭的父親,盼望兒子知道自己做錯了,並請求寬恕,好能開始一種新生活。因此,任何人都不可被奪去生命,也不可被剝奪一種在道德和生活上贖罪的機會,從而有利於團體。」

教宗承認:「在教會歷史上教宗國也曾實施死刑,忘記了慈悲勝過公義。我們承擔過去的責任,承認那些手段更是一種嚴守法規者的行為,而不是基督徒的觀點。保持完整權力和物質財富的掛慮使人高估了法律的價值,無法深入了解福音。儘管如此,若我們今天在重新肯定人性尊嚴的新要求之前保持中立,我們就得負起更大的罪責。」

最後,教宗總結道:「聖傳是一種活的現實,只有一種帶著偏見的觀點才會認為『信仰寶庫』有如某些靜止不動的事物。天主聖言不可被封存在樟腦内,好似被一層防止害蟲的陳舊布罩保護起來。不是的,天主聖言是一個始終不斷成長的動態現實,總是趨於完成,人無法使之停下。」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頑固僵硬的心無法明白天主的慈悲

常年期第二十七周 星期二 彌撒

讀經一:恭讀約納先知書 3:1-10

上主的話再次傳給約納說:「你起身往尼尼微大城去,向他們宣告我曉諭你的事。」約納便依從上主的話,起身去了尼尼微。尼尼微在天主前是一座大城,需要三天的行程。約納開始進城,行了一天的路程,宣佈說:「還有四十天,尼尼微就要毀滅了。」尼尼微人便信仰了天主,立即宣佈禁食,從大到小,都身披苦衣。當這消息傳到尼尼微王那裏,他便起來,離開自己的寶座,脫去長服,披上苦衣,坐在灰土中;然後命人以君王的諭令和其大臣的名義,在尼尼微宣佈說:「人、牲畜、牛羊,都不可吃什麼;不可牧放,也不可喝水。人和牲畜,都應身披苦衣,人要懇切呼求天主,更要離開自己的邪路,放棄手中的暴行。誰知道天主也許會轉意憐憫,收回自己的盛怒﹐使我們不致滅亡。」天主看到他們所行的事,看到他們離開了自己的邪路,遂憐憫他們,不將已宣佈的災禍,降在他們身上。

福音:恭讀聖路加福音 10:38-42

那時候,耶穌進了一個村莊。有一個名叫瑪爾大的女人,把耶穌接到家中。她有一個妹妹,名叫瑪利亞,坐在主的腳前聽他講話。瑪爾大為伺候耶穌,忙碌不已,便上前來說:「主!我的妹妹丟下我一個人伺候,你不介意嗎?請叫她來幫助我吧!」主回答她說:「瑪爾大!瑪爾大!你為了許多事操心忙碌,其實需要的惟有一件。瑪利亞選擇了更好的一份,是不能從她奪去的。」

2017年10月10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當天禮儀選讀《約納先知書》,呼籲我們反省天主的慈悲。教宗說:「約納先知是個頑固不化的人,他想指教天主該如何行事。」

教宗說:「上主要求約納先知向尼尼微城宣講悔改:第一次約納逃跑了,他拒絕做這樣的事;第二次他做了,並且效果很好。然而,他卻很不高興,遂發起怒來,因為上主寬恕了真心悔改的尼尼微人。約納是個頑固的人,不僅頑固,而且還是個僵硬的人。」

「心靈頑固的人,僵硬的人,無法明白天主的慈悲是什麼。這樣的人就像約納那樣,不斷地說:『我們應該宣講這個,這些人該受懲罰,因為他們做了壞事,必須下地獄。』僵硬的人不懂得像上主那樣拓寬心胸。僵硬的人是膽怯的人,小心眼,心胸狹窄。他們忘記了天主的正義透過祂的聖子已實現了,成了慈悲,成了寬恕。天主的心始終向著寬恕開放。」

教宗接著表示:「僵硬的人忘記了天主的全能正是在祂的慈悲和寬恕中彰顯、體現出來。明白天主的慈悲並非易事,需要許多的祈禱才能明白,因為天主的慈悲是一份恩寵。我們習慣於這種正義邏輯:『你對我做了這事,我將奉還』;『你做這事,就得付出代價』。但是耶穌已為我們付出了代價,並且仍在付出代價。天主本可因為約納先知的頑固和僵硬而放棄他,然而天主卻去跟他說話,說服他。天主拯救了約納就如祂拯救了尼尼微人那樣。天主是有耐心的天主,懂得安撫和拓寬我們的心。」

最後,教宗總結道:「《約納先知書》傳達的訊息是預言、懺悔、慈悲、膽怯和頑固之間的對話。然而,天主的慈悲始終克勝一切,因為祂的全能正是在慈悲中彰顯出來。我建議大家今天拿起聖經,閱讀《約納先知書》,這本書很短,只有三頁。我們要仔細觀察天主是如何行事的,看看上主的慈悲,上主如何改變我們的心,然後感謝上主,因為祂無限慈悲。」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牧靈訪問緬甸和孟加拉國的行程

2017年10月10日,聖座新聞室公布了教宗方濟各11月26日至12月2日牧靈訪問緬甸和孟加拉國的行程。

緬甸行程 (羅馬時間)

11月26日主日晚上9時40分

教宗從羅馬達芬奇國際機場啟程前往緬甸。

11月27日下午1時30分

抵達仰光國際機場,接受官方迎接。

11月28日上午

教宗將乘座機前往緬甸首都內比都(Nay Pyi Daw),在總統府接受歡迎儀式,會晤該國總統和最高當局。

11月28日下午

教宗將在國際會議中心向緬甸公民社會及駐該國外交使團發表講話,之後於傍晚返回仰光。

11月29日上午

教宗將在吉坎桑運動場(Kyaikkasan Ground)主持彌撒聖祭。

11月29日下午

教宗將有兩項活動:首先會晤緬甸最高佛教僧侶組織;然後在聖瑪利亞主教座堂會晤緬甸的主教們。

11月30日上午

教宗將在聖瑪利亞主教座堂為該國青年主持彌撒聖祭。彌撒後,教宗將告別緬甸,繼續前往孟加拉國訪問。

 

孟加拉行程 (羅馬時間)

11月30日下午

教宗抵達孟加拉,在達卡國際機場接受迎接,然後參訪薩瓦民族烈士紀念碑(National Martyr’s Memorial di Savar),並到孟加班都紀念館(Bangabandhu Memorial Museum)向孟加拉國的國父致以敬意。

11月30日傍晚6時

教宗會晤政府當局、公民社會和外交使團。

12月1日

教宗將有四項重要活動:主持彌撒聖祭和晉鐸典禮、參觀主教座堂、會晤孟加拉國的主教們,以及參加促進和平的跨宗教和大公性會晤。

12月2日上午

教宗將私下訪問德肋撒修女的愛德之家,然後會晤聖職人員。

12月2日下午

教宗將在達卡的聖母公學會晤青年。之後,教宗將前往達卡國際機場,接受送別,於下午5時離開孟加拉國。教宗於晚上11時抵達羅馬。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只有幫助近人解除憂苦,才能明白耶穌的奧跡

常年期第二十七周 星期一 彌撒

讀經一:恭讀約納先知書 1:1-2:1,11

那時,上主的話傳給阿米泰的兒子約納說:「你起身往尼尼微大城去,向他們宣佈:他們的邪惡已達到我前。」約納卻起身,想躲開上主的面,逃到塔爾史士去;遂下到約培,找到一隻要開往塔爾史士的船,繳了船費,上了船,同他們往塔爾史士去,好躲開上主的面。

但是上主卻使海上起了大風,海中風浪大作,那只船眼看就要被擊破。水手們都驚惶起來,每人呼求自己的神,並將船上的貨物拋在海裏,為減輕重量。約納卻下到船艙,躺下沉睡了。船長走到他跟前,向他說:「怎麼,你還在睡覺?起來,呼求你的神吧!你的神也許會眷念我們,使我們不致喪亡。」他們彼此說:「來,我們抽籤,以便知道,我們遇到這場災禍,是因誰的緣故。」他們便抽籤,約納竟抽中了。他們向他說:「請告訴我們,我們遇到這場災禍,是什麼緣故?你是幹什麼的?從那裏來?你是什麼地方的人?屬於那一個民族?」他回答他們說:「我是個希伯來人,我敬畏的,是那創造海洋和陸地的上天的上主天主。」那些人都很害怕,就對他說:「怎麼你作了這事?」人們都知道,他是從天主面前逃跑的,因為他已經告訴了他們。

他們又向他說:「我們該怎樣處置你,才能使海為我們而平靜?」因為海越來越洶湧了。他對他們說:「你們舉起我,將我拋在海裏,海就會為你們平靜下來,因為我知道,這場大風暴臨到你們身上,只是因了我的緣故。」眾人雖然盡力搖櫓,想回到海岸,卻是不能,因為海上的風暴越來越洶湧,所以他們便呼求上主說:「上主!求你不要因這一個人的性命,使我們全都喪亡;不要將無辜者的血,歸在我們身上,因為你是上主,就按你的意願作吧!」他們於是舉起約納,將他拋在海裏,海遂平靜。眾人都極其敬畏上主,遂向上主獻祭,許下誓願。

上主安排了一條大魚,吞了約納;約納在魚腹裏三天三夜。他從魚腹裏祈求上主,他的天主。當時,上主命令那魚,那魚便將約納吐在陸地上。

福音:恭讀聖路加福音 10:25-37

那時,有一個法學士起來,試探耶穌說:「師傅!我應當做什麼,才能獲得永生?」耶穌對他說:「法律上記載了什麼?你是怎樣讀的?」他答說:「你應當全心、全靈、全力、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並愛近人如你自己。」耶穌向他說:「你答得對。你這樣做,必得生活。」但是,那人想顯示自己有理,又對耶穌說:「畢竟誰是我的近人?」耶穌答說:「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來,到耶里哥去,遭遇了強盜,他們剝去他的衣服,並加以擊傷,將他半死半活的丟下走了。恰巧有一個司祭在那條路上下來,看了看他,便從旁邊走過去。又有一個肋未人,也是一樣;他到了那裏,看了看,也從旁邊走過去。但有一個撒瑪黎雅人,路過他那裏,一看見就動了憐憫的心,遂上前,在他的傷處注上油與酒,包紮好了,又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把他帶到客店裏,小心照料他。第二天,取出兩個銀錢交給店主說:請你小心看護他!不論額外花費多少,等我回來時,必要還給你。你以為這三個人中,誰是那遭遇強盜者的近人呢?」那人答說:「是憐憫他的那人。」耶穌遂對他說:「你也照樣去做吧!」

2018年10月9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指出,我們要像慈善的撒瑪黎雅人那樣照顧受傷的人,效法基督,為需要幫助的人解除憂苦,而不是如同司祭和肋未人那樣,從旁邊走過去。

當天的福音記述有一個法學士有意試探耶穌,詢問耶穌「怎樣才能獲得永生」。耶穌讓這個法學士說出愛天主和愛近人的誡命,但耶穌也給他設下小圈套,讓他繼續詢問耶穌,誰是他的近人。於是,耶穌講了慈善撒瑪黎雅人的比喻(路10:25-37)。

教宗強調:「在這個比喻中有6個角色:強盜、被打得半死半活的人、司祭、肋未人、店主,以及一個不屬於猶太子民的撒瑪黎雅人。耶穌常用更為高超的方式回答別人的問題,這一次祂藉著一個比喻來解釋自己的奧跡。」

教宗接著描述人們經常持有的一種態度。「強盜高興地離開了那裡,因為他們從這人身上搶走了許多好東西,根本不理會他的死活。司祭本該是個天主的人,肋未人則是個懂得法律的人,但他們都從這個受傷、幾乎瀕臨死亡的人旁邊走過去。」

教宗說:「這在我們當中是一種非常普遍的態度:看到一個災難,一件不好的事,就繞道而過。然後,我們就從報紙上閲讀這個有點被描繪為醜聞或引起轟動的消息。相反地,這個路過的撒瑪黎雅人卻『一看見傷者就動了憐憫的心,遂上前,在他的傷處注上油與酒,包紮好』。他沒有把這個受傷的人遺棄在那裡,說『我該做的都做了,現在我可以離開這裡了。』不,他沒有這樣做。」

「然後,這個肋未人又扶受傷的人騎上自己的牲口,把他帶到客店裡,小心照料他。第二天,他要離開客店去辦自己的事,遂取出兩個銀錢交給店主,請他看護這個受傷的人,並且對他說,要是費用超過這兩個銀錢,等他回來時必要補還。」

教宗表明:「這就是基督的奧跡。基督甘為僕役,自謙自卑,且為我們受死。耶穌沒有從我們這些受傷且要死的人旁邊走過去,而是來到我們跟前,照料我們,繼續不斷地為我們付出,祂在第二次來臨時,還會再付出。」

耶穌以這個奧跡回答了想試探祂的法學士,邀請他也照樣做。教宗告誡道:「這個比喻不是一個童話,而是耶穌基督的奧跡。透過這個比喻,我們將會更深入廣泛地理解耶穌基督的奧跡。法學士滿面羞愧地默默離去,沒有理解。他沒有理解基督的奧跡,如果他理解那能讓我們明白基督奧跡的人性原則,便會知道:一個人只有在幫助另一個人解除憂苦的情況下,才能從高處往下看這個人。如果有人這樣做了,他就走在好的旅程上,在朝向耶穌的正確道路上行走。」

教宗邀請每個人反躬自問地反省:「我會怎麽做?我會是強盜、騙子、墮落的人嗎?我會是一個觀望的司祭,從旁觀望,然後走過去嗎?我會是一個同樣也走過去的天主教領導人嗎?或者,我是一個罪人,一個因自己的罪該當受譴責的人?我會走向需要幫助的人,做他的近人,照顧他嗎?面對每天遇到的許多創傷,許多受傷的人,我該怎樣做?我會像耶穌那樣做嗎?我會成為僕役嗎?」

最後,教宗勉勵道:「這個比喻彰顯出耶穌基督的奧跡。祂來到我們眾人當中,治癒我們,為我們犧牲性命。我們要重複誦讀這段福音,這對我們會大有助益。」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重新從天主聖言出發,面對今日的挑戰

2017年10月5日中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世界主教會議廳接見了出席宗教生命科學院全體大會的與會者。教宗強調,我們只有重新從光照生命起源和歸宿的天主聖言出發,才能面對時代的挑戰,針對生命科學技術的近期發展提出一種環球人文主義。

宗教生命科學院這次全體大會的主題「陪伴生命:在技術時代的新責任」具有現實意義,指明那些難以想象和迫切需要面對的挑戰。

教宗對此明確指出:「我們應抵拒一種執著於把人的主權置於中心的文化。一個創造和救恩的神學應懂得透過愛每個人和他整個生命的言語和舉止予以表達,這說明今天比以往更有必要陪伴現世教會的旅程。《願祢受讚頌》通諭正是這種表達,從《創世紀》記述天主啟示的章節談起,重提天主和人看待世界的觀點。」

教宗指出:「重新閲讀聖言能讓我們重視天主之愛的深刻含義,明白天主把受造界和歷史託付給一男一女盟約的用意。這盟約以人性和結果實的愛的結合為印記,透過婚姻和家庭標明了傳遞生命的道路,而且遠遠超過了這印記。男女的盟約蒙召把整個社會的動向握在手裡。男人和女人不僅應彼此談論愛,也應藉著愛談論相互的義務,使人的共處在天主愛每一個受造物的光照下得以實現。」

教宗解釋道:「這是一種文化革命,教會必須盡其力量,坦率地承認並糾正失誤及欠缺。我們必須徹底抛棄婦女處於從屬地位的歷史,而要重新書寫生命的規則。這新的開端意味著從一種身分認同和性別差異的全新文化重新起步。」

「中性人的烏托邦不僅否認人在身體上具有不同性別的尊嚴,也忽略人對生命傳遞的因素。生物醫學技術讓人以為,性別差異的生物及心理操縱能完全提供自由的選擇。事實絕非如此!如此的操縱會消除那滋養男女盟約的能力源泉,而這盟約具有創造力且能結出果實。」

最後,教宗指出:「尊重和照料人在各個階段的生命,見證對天主慈悲的信德,不讓人文主義受到詆毀和貶抑,這正是宗座生命科學院的使命。這項使命雖然艱難,但若展開開放和富有成效的對話,就能促進公益。」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重新尋回自己的根源,不要在心理上的自我流放

常年期第二十六週 星期四 彌撒

讀經一:恭讀厄斯德拉卷下 8:1-4,5-6,7-12

所有的人民,都一致聚集到水門前的廣場上,要求厄斯德拉經師,拿出上主命以色列當遵守的梅瑟法律書來。厄斯德拉司祭便在七月一日,將法律書拿到會眾前,即男女和所有能聽懂的人前,在水門前的廣場上,從早晨到中午,在男女和能聽懂的人面前,宣讀了法律,所有的人民都側耳靜聽法律書。厄斯德拉經師站在為此特備的木台上。厄斯德拉在眾目注視之下展開了書 ─因他高立在眾人以上 ─ 他展開書時,眾人都立起來。厄斯德拉先讚頌了上主,偉大的天主,全民眾舉手回答說:「亞孟,亞孟!」然後跪下,伏首至地,欽崇上主。民眾立在原處不動。厄斯德拉讀一段天主的法律書,即作翻譯和解釋,如此民眾可以懂清所誦讀的。乃赫米雅省長和厄斯德拉司祭兼經師,以及教導民眾的肋未人,向民眾說:「今天是上主你們天主的聖日,你們不可憂愁哭泣!」因為全民眾聽了法律的話,都在哭泣。為此,乃赫米雅又向他們說:「你們應去吃肥美的肉,喝甘甜的酒,且贈送一部分,給那些沒有預備的人,因為今天是我主的聖日;你們不可憂愁,因為喜樂於上主,就是你們的力量。」肋未人也安慰民眾說:「你們要安靜,因為今天是聖日,不應憂愁!」民眾遂去吃喝,且贈送一部分給他人,大家異常歡樂,因為都明白了向他們所講的話。

福音:恭讀聖路加福音 10:1-12

那時候,耶穌選定了七十二人,派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在他前面,到他自己將要去的各城各地去。耶穌對他們說:「莊稼多而工人少,所以你們應當求莊稼的主人,派遣工人來,收割他的莊稼。你們去吧!看,我派遣你們猶如羔羊往狼群中。你們不要帶錢囊,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帶鞋;路上也不要向人請安。不論進了那一家,先說:願這一家平安!那裏如有和平之子,你們的和平就要停留在他身上;否則,仍歸於你們。你們要住在那一家,吃喝他們所供給的,因為工人自當有他的工資;你們不可從這一家遷移到另一家。不論進了那座城,人若接納你們,給你們擺上什麼,你們就吃什麼。要醫治城中的病人,並向他們說:天主的國已經臨近你們了。不論進了那座城,人如不接納你們,你們就出來,到街市上說:連你們城中粘在我們腳上的塵土,我們也要給你們拂下來;但是你們當知道:天主的國已經臨近了。我告訴你們:在那一日,索多瑪所受懲罰,要比這座城容易忍受。」

2017年10月5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表示,重新找到自己的根源的人是個快樂的人,而在心理上自我放逐的人,則害人不淺。

當天第一篇讀經取自《厄斯德拉書下》(厄8:1-12),記述以色列子民從巴比倫充軍回到猶大後,在耶路撒冷水門前的廣場上聆聽厄斯德拉經師宣讀上主命以色列遵守的梅瑟法律。

教宗解釋說:「厄斯德拉準備帶領子民回到耶路撒冷,可謂一段艱難旅程,因為他得說服很多人,帶很多東西,以重建耶路撒冷城。這段旅程更是子民重新找到自己的根源的一段旅程。充軍多年後,他們的根源雖已變弱,但並沒有失掉。重新尋得根源因此意味著重新歸屬於一個民族。」

「沒有根源,人就無法生活:一個沒有根源或者遺失根源的民族,是一個生病的民族;同樣的,一個沒有根源,忘卻自己的根源的人,是一個生病的人。我們要重新尋得自己的根源,發現自己的根源,提起勇氣前行,努力結出碩果。」

教宗指出:「這旅程中有很多阻力。阻力來自那些更喜歡流放的人,即使身體上沒有被流放,卻有心理上的流放:從團體和社會上自我流放。這樣的人更喜歡成為連根拔起,沒有根源的民族。我們應該注意這種心理上自我流放的疾病:它害人不淺。它除去我們的根,消滅我們的歸屬。」

「無論如何,以色列子民前行了,他們修建了聖殿和城牆。他們聚集起來重新恢復自己的根源,也就是聆聽了天主法律。民眾哭泣,但是這次不是在巴比倫的哭泣,而是歡樂的哭泣,與自己的根源相遇、與自己的歸屬相遇的哭泣。厄斯德拉讀完法律書後,請民眾歡欣慶祝。這是找到了自己的根源的歡樂。」

「找到了自己的根源的人,忠於自己的歸屬的人,是快樂的人。這快樂是他們的力量。從憂愁的哭泣到歡樂的哭泣,從遠離根源、遠離自己民族的哭泣到擁有歸屬的哭泣:『我回到家了!』」

教宗於是邀請信眾閱讀《厄斯德拉書下》第八章:「問問自己:我忘記了對天主的記憶嗎?我記得我的歸屬嗎?我有能力透過我的根源和我的歸屬重新啟程找到自己嗎?或者,我更喜歡自我流放,心理上的流放,封閉自己呢?我們也要自問:我害怕哭泣嗎?」

最後,教宗表明:「如果一個人害怕哭泣,他也將害怕歡笑。因為在憂苦哭泣後,就會有喜樂的哭泣。為此,我們需要懇求悔改哭泣的恩寵,為我們的罪過傷心,但也為喜樂哭泣,因為上主寬恕了我們,祂在我們的生命做了祂為自己的子民所做的一切。願上主賜予我們前去與自己的根源相遇的恩典。」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基督徒是希望的使徒

恭讀路加福音

他們正談論這些事的時候,耶穌立在他們中間,向他們說:「願你們平安!」眾人害怕起來,想是見了鬼神。耶穌向他們說:「你們為什麼恐懼﹖為什麼心裏起了疑惑﹖你們看看我的手, 我的腳,分明是我自己。你們摸摸我,應該知道:鬼神是沒有肉軀和骨頭的,如同你們看我,卻是有的。」說了這話,就把手和腳伸給他們看。他們由於歡喜,還是不敢信,只是驚訝;耶穌向他們說:「你們這裏有什麼吃的沒有﹖」

2017年10月4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時勉勵信友們:「我們不是預言災難的人,耶穌願意我們透過自己的愛來傳播希望。」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反省基督徒的希望,特別論及今日希望的使者。當天是聖方濟各·亞西西瞻禮,教宗稱這位聖人和中東受迫害的基督徒同是希望的偉大見證者。

教宗解釋説:「基督徒宣講的實質不是災難,而是為了愛而死的耶穌,也就是天主在復活主日清晨使之復活的那一位。這正是基督信仰的核心。倘若《福音》停留在耶穌的墳墓前,它就只是一部激勵人和安慰人的書籍,但它不會是一個希望的宣講。相反地,耶穌死而復活了。耶穌不僅自己復活,也願意與每個人分享祂的復活。耶穌的復活因此改變了我們。」

「做耶穌復活的宣講者不僅要透過言語,也要透過事實,憑藉生活見證!耶穌不希望門徒們只知道重復那些死記硬背的公式,而應作見證,以他們接納、微笑和愛的方式傳播希望。他們尤其要懂得愛,因為耶穌復活的力量使得基督徒在失去愛的理由時,仍然能夠愛。」

教宗指出:「在基督徒的生命中有一種更多的東西,我們無法簡單地將它解釋為精神力量或一種樂觀主義。我們的希望不單是一種樂觀主義!我們是頭頂上多出一片藍天的人。因此,基督徒在這個世界上的任務就是要敞開救恩的空間,有如再生的細胞,能夠使看似永遠喪失的生命恢復活力。即使在天空陰雲密布的時候,他們仍懂得談論太陽。可見,真正的基督徒不會滿腹牢騷或怒目橫眉,卻因著復活的力量相信沒有惡是無限的,沒有黑夜是無止境的,沒有人始終是錯的,沒有仇恨是愛所不能克勝的。」

有時,耶穌的門徒也會因著這希望而付出寶貴的代價。

教宗提到許多受到迫害的基督徒:「那些見證希望,甚至因這見證獻出生命的中東的弟兄姐妹們。他們是真正的基督徒!他們把藍天帶入心中,注視遠方,更遠的地方。」

最後,教宗總結道:「各個時代的殉道者都告訴我們,不義並不是生命的定局。誰若知道為什麽活著,他在災難時期就比別人更有耐力。基督徒不是輕易順從及總是附和的人,他們的溫良不可與一種沒有主見及附和別人的意識相混淆。他們跌倒後總是站起來,因為基督徒是希望的使徒。」

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結束之際宣布,世界主教會議總秘書處將於2018年3月19日至24日召開會前會議,邀請世界各地的青年,包括天主教會、其他基督教會、其他宗教和無宗教信仰的青年前來與會發言。

教宗說:「這次會前會議落在2018年10月舉行的下屆世界主教會議全體大會的準備階段,其主題是『青年、信德和聖召分辨』。教會願意在此階段傾聽青年的聲音、感受、信仰、困惑和批評。我們必須傾聽青年!為此,3月會議的結論將會轉達給世界主教會議的神長們。」

世界主教會議總秘書處10月4日發表公告,為這次會前會議向教宗致謝。青年從而得以「表達他們在當今錯綜複雜的世界中的期望、心願、不確定感和擔憂」。這次會前會議「將邀請各地主教團、善會、教會運動、其他基督教會、基督徒團體、其他宗教、學校、大學、文化界、勞工界、體育界、藝術界和志工界的青年代表、生活在極度邊緣地帶的青年,以及協助青年分辨他們人生抉擇的專家、教育者和輔導員」。

這次會前會議「將有助於充實世界主教會議現已展開的咨詢階段」。這階段的重點時刻有:公布大會準備文件及相關問卷;開通網站(youth.synod2018.va)並鼓勵青年填寫線上問卷;今年9月召開有關青年現況的國際研討會。

這次會前會議的日期安排讓與會者也能參加2018年世界青年節的活動,即教宗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的聖枝主日彌撒。下屆世青節主題是「瑪利亞,不要害怕,因為妳在天主前獲得了寵幸」(路1:30)。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為拉斯維加斯槍擊事件受害者祈禱

教宗方濟各對10月2日發生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槍擊事件感到極度哀痛,並給該城主教若瑟·安東尼·貝貝(Mons. Joseph Anthony Pepe)發電報表達關切。在這封由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署名的電報中,教宗表示,他在心靈上與所有在此荒谬悲劇中受到打擊的受害者親近。

教宗也讚許在事件發生時給予協助的警察和急救人員,並為所有傷者和亡者祈禱,將他們託付於全能天主的慈愛。

同時,拉斯維加斯主教若瑟·安東尼·貝貝也在一份聲明中向全世界提出為療癒創傷及終止暴力的祈禱請求;該祈禱將在護守天使主教座堂的禮儀中進行,時間為當地時間下午五時。

拉斯維加斯主教寫道:「我們向所有人表達哀痛之情。我們為所有傷者、亡者、醫護人員以及在第一時間内以勇氣和犧牲的精神給予救援的人員祈禱。我們也為此緊急事件中所有受助者的動容故事感到鼓舞欣慰。誠如今天彌撒福音所言,我們蒙召成爲當今慈善的撒瑪利亞人。讓我們繼續為拉斯維加斯以及世界上因日常的暴力事件而喪生的人們祈禱。」

此槍擊案的兇嫌是64歲的斯蒂文·帕多克(Stephen Paddock),其犯案動機不明。消息指出,他在下榻的曼德蕾海濱度假酒店(Mandalay Bay)的32樓向參與鄉村音樂節的觀眾開槍掃射,造成59人死亡,超過500人受傷。這是美國現代史上傷亡最慘重的槍擊案。兇嫌犯案後自盡,警方在他的酒店房間內檢獲共42支槍械,包括多支半自動步槍。此外,在其泊在酒店停車場的座駕,更存有數公斤可以用來製造炸彈的硝酸胺。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2017年10月祈禱意向

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17年10月意向

總意向:為工人與失業者

願所有工人受到尊重,權利獲得保障,願失業者能有為眾人利益貢獻一己之力的機會。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相關資料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