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耶穌要我們把自己的罪交給祂

常年期第十三周 星期五 彌撒

讀經一:創世紀 23:1-4,19;24:1-8,62-67

撒辣一生的壽數是一百二十歲。撒辣死在客納罕地的克黎雅特阿爾巴,即赫貝龍。亞巴郎來舉哀哭弔撒辣;然後從死者面前起來,對赫特人說道:「我在你們中是個外鄉僑民,請你們在這裏賣給我一塊墳地,我好將我的死者移去埋葬。」事後,亞巴郎遂將自己的妻子撒辣葬在客納罕地,即葬在那塊面對瑪默勒「赫貝龍」的瑪革培拉田間的山洞內。亞巴郎年紀已老,上主在一切事上常祝福他。亞巴郎對管理他所有家產的老僕人說:「請你將手放在我的胯下,要你指著上主、天地的天主起誓:你決不要為我的兒子,由我現住的客納罕人中,娶一個女子為妻;卻要到我的故鄉,我的親族中去,為我的兒子依撒格娶妻。」僕人對他說:「假使那女子不願跟我到此地來,我能否帶你的兒子回到你的本鄉?」亞巴郎答覆他說:「你切不可帶我的兒子回到那裏去。那領我離開父家和我出生地,同我談過話,對我起誓說:「我必將這地賜給你後裔」的上主,上天的天主,必派遣自己的使者作你的前導,領你由那裏給我兒子娶個妻子。設若那女子不願跟你來,你對我起的誓,就與你無涉;無論如何,你不能帶我的兒子回到那裏去。」其後依撒格來到拉海洛依井旁附近,他原住在乃革布地方。傍晚時,依撒格出來在田間來回沉思,舉目一望,看見了一隊駱駝。黎貝加舉目看見了依撒格,便由駱駝上下來,問僕人說:「田間前來迎接我們的那人是誰?」僕人答說:「是我的主人。」黎貝加遂拿面紗蒙在臉上。僕人就將自己所作的一切事,告訴了依撒格。依撒格便領黎貝加進入自己母親撒辣的帳幕,娶了她為妻,很是愛她。依撒格自從母親死後,這才有了安慰。

福音:聖瑪竇福音 9:9-13

那時候,耶穌從葛法翁前行,看見一個人在稅關那裏坐著,名叫瑪竇,對他說:「跟隨我!」他就起來跟隨了耶穌。當耶穌在屋內坐席時,有許多稅吏和罪人也來同耶穌和他的門徒一起坐席。法利塞人看見,就對他的門徒說:「你們的老師為什麼同稅吏和罪人一起進食呢?」耶穌聽見了,就說:「不是健康的人需要醫生,而是有病的人。你們去研究一下:『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是什麼意思;我不是來召義人,而是來召罪人。」

2017年7月7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工廠區的一間廠房內與工人們舉行彌撒時表示,知道耶穌為我而來並始終給予我寬恕,這對那些承認自己是罪人的人而言是一種安慰。

當天的福音記述,耶穌召叫稅吏瑪竇跟隨祂。瑪竇是猶太人,卻與羅馬統治者合作向同胞收稅,並將部分稅收據為己有。

教宗解釋說:「稅吏被人仇恨,被視為叛國賊。耶穌在那些人中揀選了最糟糕的一位作祂的門徒。之後,瑪竇邀請耶穌與他的整個群體吃午飯,十分地喜悅。法利塞人自命義人,評斷每個人,批評耶穌與這幫人在一起。主耶穌卻說:『我來不是為了義人,而是為了罪人。』這使我倍感安慰,因為我想到耶穌為我而來。因為我們都是罪人。我們都擁有罪人的學位。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最大的罪是什麼,自己的軟弱在哪裡。首先,我們必須承認這一點,我們每個人,在場的任何人,都不能說:『我不是罪人』。法利塞人卻這樣說,耶穌因而譴責他們。他們傲慢、虛榮,認為自己比他人強。實際上我們都是罪人。我們的罪人頭銜也是我們能夠吸引耶穌的原因。耶穌來找我們,來找我,因為我是一個罪人。那些自命義人的人不需要耶穌。相反地,那些意識到自己是罪人的人也知道耶穌常常寬恕人,始終治癒人的心靈。」

教宗說:「我是軟弱的,我會再次跌到,但耶穌將扶我起來,治癒我,始終如此。這是我們的安慰,耶穌為我而來,賜予我力量,帶給我幸福,讓我良心平安。在黑暗的時刻,當我們感到重擔在肩,有許多事要做,當我們在生活中多次跌倒,事務繁多,負擔沉重時,我們不要害怕。耶穌愛我,因為我如此脆弱。」

教宗提到聖熱羅尼莫的事跡說:「聖人脾氣暴躁,雖然努力做個溫和的人,卻仍然是那副脾氣,因為他是個達爾馬提亞人,達爾馬提亞人都挺厲害的。這位聖人能夠控制他的生活方式,奉獻給上主許多事,許多工作,他祈求上主說:『你要我做什麼?』上主答說:『你還沒有給我全部。』『可是主啊,我已經給了禰這個、那個……。』『還少一件。』『哪一件?』『給我你的罪。』聽到這話實在令人欣慰:『給我你的罪,你的軟弱,我來治癒你,讓你繼續前行。』」

最後,教宗總結道:「今天,在這個月的第一個週五,我們想想耶穌的聖心,祂讓我們明白了這件美好的事:祂以慈悲之心只要求我們:『給我你的軟弱,給我你的罪,我都予以赦免。』耶穌寬恕一切,始終寬恕。」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促進相遇文化,好能不互相敵對

2017年7月5日,「相遇學校」宗座基金會籌辦的第三屆《講台學校大會》在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閉幕。教宗藉此機會向與會者發表視頻訊息表示:「這個世界有時豎立隔牆,終將使最恐怖的噩夢變為現實,人人生活在敵對當中,因此世界多麼需要“相遇的文化。」

本屆大會主題是:「在大學和學校裡透過相遇文化建設和平」。來自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其他國家的70多位青年,以及來自41所大學的人數相等的大學生參加了會議。與會者還包括教廷教育部秘書長安傑洛‧溫琴佐‧扎尼總主教(Angelo Vincenzo Zani),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校長梅納赫姆‧本薩松教授(Menachem Ben-Sasson),相遇學校負責人何塞‧瑪利亞‧科拉爾(José María del Corral)。

教宗方濟各在視頻訊息中說:「我要為你們在耶路撒冷度過的這幾日表示慶祝,因為你們帶著各自的差異親身實現了合一。沒有人教你們,你們卻做到了。」

教宗然後強調了具體經驗的重要性,指出:「在樸實的目光中,沒有提供答案,只有開放,向一切非我開放。人一旦向他人開放,就能實現相遇,並在這相遇中獲得了意義。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是有意義的。我們中沒有一個人是無意義的,人人都是有意義的,因此,當我們與『意義』相遇時,我們的心靈就豁然開朗。」

教宗繼續說:「我們需要過節來表達人對意義的慶祝,因此,我們要盡可能尋找深刻的意義,這意義存在於我們之間,這意義就是感恩。相遇學校意識到,這意味著教導學生擺脫限制人的偏見,讓他們擁有夢想並找到新的道路。我們成年人不可剝奪甚至玩弄青年人夢想的能力。」

教宗說:「相遇學校的聚會教導我們,應當營造一個充滿希望的環境,讓那些夢想獲得成長和被分享。一個夢想在被分享後,就成了一個民族的烏托邦,成了創造新生活方式的可能性。我們的烏托邦,即我們這些在某種形式下形成相遇學校的人的理想國,就是以這種教育方式創建一種相遇文化。如此,我們就能發揮差異的價值,實現一種和諧而非千篇一律。」

教宗感歎道:「這個如此煙霧彌漫的世界多麼需要這樣的和諧!世界恐懼差異,有時候因恐懼而樹立隔牆,終將把最糟糕的噩夢變為現實,人人生活在敵對當中。這個世界急需走出去,與他人相遇。」

最後,教宗向參加耶路撒冷大會的每位人士表示感謝,稱讚他們努力追求夢想,尋找意義,透過思想、雙手和心靈把相遇文化變為現實。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聲援罕見疾病患者小查理

英國罕見疾病患者小查理(Charlie Gard)的悲慘處境持續感動世人: 位於英國倫敦醫院醫生判斷10個月大男嬰,患上罕見疾查理(Charlie Gard)已經無藥可救,他所在的倫敦醫院原本要在2017630日拔除他的維生裝置,其後推遲了拔教宗方濟各當晚在他的推特帳戶上發表推文,呼籲保護生命,尤其是患病中的生命

 

世界各地為數眾多的人正在為小查理祈禱,願他得到最後的一絲希望。在國際善心人士的解囊相助下,小查理的父母得了150萬歐元,希望能帶他到美國接受實驗治療。但英國醫生斷定,這只是延長病痛的無效治療,因為小查理所罹患的罕見疾病會使他的肌肉和神經逐漸衰弱

 

然而,為人父母者從不放棄希望,即使獲救的機率微乎其微。歐盟人權法院也向這最後的一絲希望說不,小查理的父母遂請求讓他回到自己家中死亡,但這個請求也被駁回了就在小查理要被拔的那天晚上,教宗方濟各出乎意料地發表了一則推文,寫道:「保護生命,特別是患病中的生命,乃天主託付於我們每個人的愛的義務。」

 

在這個案件中,父母的選擇自由沒有受到尊重,這令許多人深感震驚。意大利罕見疾病聯盟對此評論道,事實上這些疾病鮮為大眾所知,因此病情的發展難以預料,連醫生也無法預測這些病童的未來。

[Read more…]

教宗2017年7月祈禱意向

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17年7月意向

福傳意向:為遠離信仰的基督徒

願藉著我們的祈禱與對福音的見證,使遠離信仰的弟兄姊妹能重新發現主仁慈的親近,以及基督徒生活的美好。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相關資料

教宗三鐘經:拒絕雙面心,而要做耶穌的大使

三鐘經

啟:主的天使向瑪利亞報喜,
應:她因聖神受孕。 (聖母經一篇)
啟:我是主的婢女,
應:請照你的話,在我身上成就吧! (聖母經一篇)
啟:天主聖子降生成人,
應:居住在我們人間。 (聖母經一篇)
啟:天主聖母,請為我們祈求。
應:使我們堪當承受基督的恩許。
啟:請眾同禱:
應:天主,求祢把祢的聖寵傾注我們心中;使我們既因天使的報喜,得知祢聖子降生成人,亦賴祂的苦難及十字聖架,獲享復活的光榮。因我們的主基督。亞孟。
啟:願光榮歸於父,及子及聖神。
應:起初如何,今日亦然,直到永遠。亞孟。

2017年7月2日(主日),教宗方濟各在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友誦念三鐘經。教宗從主日福音談起,論及我們與耶穌的關係和我們的見證。

教宗指出:「使徒傳教生活的兩個重要方面:我們與耶穌的關係遠勝於其他任何關係;傳教士不是傳播自己,而是傳播耶穌,藉著祂傳播天父的愛。父親的慈愛,母親的溫柔,弟兄姐妹之間的親密友誼,都不能比基督更重要,即使這一切非常好、也很合理。」

教宗解釋:「這不是因為上主希望我們做個沒心肝、不感恩的人,相反地,這是因為做門徒的條件要求我們把與老師的關係擺在首位。任何一位門徒,無論是平信徒、司鐸,還是主教都是如此。或許我們對一個基督徒的第一個問題應該是:你與耶穌相遇嗎?你祈求耶穌嗎?」

「誰願意被引入這種與主耶穌的愛和生活的關係,就能成為祂的代表,祂的『大使』,尤其具有祂做事和生活的方式。因此,只要我們能夠謙卑承認自己的限度和錯誤,它們就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不要有一顆雙面的心。」

教宗勉勵我們:「要秉持一顆純樸、合一的心,不要一隻腳穿兩隻鞋,而要對自己誠實、對他人誠實。雙面派別不是基督徒的作為,耶穌因而為祂的門徒祈求天父,好使他們不陷入世界的精神。你要麼與耶穌同在,要麼與世界的精神同在。」

教宗然後談及司鐸、天主聖潔子民和主耶穌之間的相互關係。

教宗說:「天主子民對司鐸的關懷和接納,有助於使他們做個好神父!因為在傳教使命中存在一種相互性:如果你為耶穌捨棄一切,子民就能在你身上認出耶穌;同時這將有助於你每日不斷地歸向祂,更新和淨化自己,使你絕不妥協,超越種種誘惑。一個司鐸越是靠近天主子民,他就越覺得與耶穌親近,一位司鐸越是親近耶穌,他就越覺得靠近天主子民。」

最後,教宗勉勵廣場上的朝聖者走童貞聖母瑪利亞的道路:「她親身經歷了為愛耶穌而捨棄自我的意義,賦予了親情一種新的意義,首先從相信耶穌開始。」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7月暫停週三公開接見

2017年7月1日,聖座新聞室公布教宗方濟各7月份會暫停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並將於8月份在保祿六世大廳恢復這項活動。教宗在7月份唯一的公開活動是主日領念三鐘經。

此外,教宗在聖瑪爾大之家舉行的彌撒聖祭也將於7月和8月份暫停,並於9月中旬恢復。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宣認、受迫害和祈禱是兩位宗徒一生的特徵

2017年6月29日,聖伯多祿和聖保祿宗徒瞻禮,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隆重感恩祭並祝聖新教省總主教的白羊毛肩帶,5位新樞機與教宗共祭。教宗強調,“宣認、受迫害和祈禱”是伯多祿和保祿兩位宗徒一生的特徵。

當天選讀的《福音》記述耶穌來到了斐理伯的凱撒勒雅,就問門徒們:「人們說人子是誰?」並且進一步問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只有伯多祿回答說:「祢是默西亞,永生天主之子」(瑪16:13-16)。

教宗說:「這就是宣認:承認耶穌是他所期待的默西亞,永生的天主,自己生命的主人。今天,耶穌也向我們,尤其是我們這些牧人詢問這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在這個決定性的詢問面前,我們的回答不能隨便脫口而出,因為這關乎著生命的存亡:有關生命的詢問要求我們作出具有生命的答覆。若我們不宣認耶穌是自己生命的主人,即便通曉信仰教義也無濟於事。」

教宗進一步解釋說:「今天,耶穌注視著我們的雙眼並問我們:『你說我是誰?』這好像在說:『我是否還是你生命的主人,你心靈的指南,你希望的緣由,以及你堅定不移的信賴?』今天,我們也要與聖伯多祿一起重申我們作為門徒和使徒的生命抉擇。」

「宣認耶穌的人不僅要提出見解,也要捨棄性命,知道不可讓自己的信仰不冷不熱,而應為了愛而燃起熱火。他們應如同伯多祿和保祿那樣,跟隨耶穌一直跟到底,不半途而廢;他們跟隨耶穌,走在祂的道路上,而非我們的道路上;他們所走的是新生命、喜樂和復活的道路,有時也會背負十字架且受到迫害。」

教宗由此引出兩位聖宗徒受迫害的特徵。

他說:「不僅伯多祿和保祿為了基督傾灑鮮血,整個教會團體在初期就已受到迫害,正如《宗徒大事錄》告訴我們的那樣(瑪12:1)。今天在世界不同地區也有許多基督徒被邊緣化、受到誹謗和歧視,包括精神上的暴力。這些情況有時處於緘默中,經常得到了默許,那些本應讓他們神聖權利受到尊重的人卻沒有盡到義務。」

教宗指出:「沒有十字架就沒有基督,但若沒有十字架,也就沒有基督徒。承受惡不僅需要耐心,也應懂得與耶穌一起且以耶穌的方式,而非以人世間的方式來得勝。」

關於兩位聖宗徒的第三個特徵「祈禱」。

教宗說:「宗徒的生命從宣認中湧出,然後傾注於奉獻,而且每天都在祈禱中度過。祈禱是滋養希望和增進信賴不可或缺的清水。祈禱讓我們感受到被愛並能夠去愛。它使我們在黑暗時刻能前行,因為有天主之光的照耀。祈禱在教會内扶持我們每個人,使我們經受得住考驗。」

最後,教宗勉勵眾人:「尤其是在場的樞機和總主教們效法聖伯多祿和聖保祿,做祈禱的人。教會多麽迫切需要祈禱的導師啊,但他們首先應是祈禱的人,度祈禱的生活!我們若祈禱,上主必介入;祂忠信於祂對我們的愛,在我們受到考驗時與我們同在。」

「親愛的樞機弟兄們,上主陪伴了宗徒們的行程,如今也將陪伴你們。你們在此團聚在宗徒們的愛德中,他們以鮮血宣認了信仰。親愛的總主教弟兄們,上主也將臨近你們。你們一領受白羊毛肩帶,就會堅定地為羊群而生活,效法把你們背在肩上且扶持你們的耶穌善牧。」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擢升5位新樞機

2017年6月28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公開御前會議,擢升5位新樞機。教宗表明,耶穌在你們前頭行走,要求你們跟隨祂,果斷地走上祂的道路。祂召叫你們注視現實,切莫因其它牽掛、其它前景而心不在焉。

禮儀中選讀的福音記述耶穌和門徒們前往耶路撒冷的情景,「耶穌在他們前頭走」(谷10:32-45)。

教宗表明:「這幅圖像也是我們這次御前會議擢升新樞機的背景。耶穌果斷地朝耶路撒冷前行,祂很清楚等待自己的是什麽,而且也多次對門徒們談及那將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然而,耶穌的思念與門徒們的打算相差甚遠,唯有聖神才能填平這道鴻溝。耶穌對此很了解,因此耐心對待門徒們,向他們坦言,尤其先他們而行,走在他們前頭。」

教宗說:「門徒們在路上心不在焉,所關心的事物不符合耶穌的方向和祂完全承行天主旨意的心願。例如,雅各伯和若望兄弟兩人盤算著坐在以色列王的左右該多麽好啊(谷10:37節)。他們不注視現實!他們視而不見,不懂裝懂,以為自己比別人都明白。」

「耶穌心想並去實踐的事實則完全相反,祂來到世上是要背負世界的罪,消除罪的根源。世界的事實正是:無辜的人因戰爭和恐怖襲擊而受苦和死亡;奴役即使在提倡人權的時代也不斷否認人性尊嚴;難民營有時更像一座地獄;人們有系統地丟棄一切不再用到的東西,包括人在内。」

「耶穌在走向耶路撒冷的路上看到這一切。祂在公開生活中彰顯出天父的溫柔,治好一切受魔鬼壓制的人(宗10:38)。現在祂知道已是破釜沉舟,根除惡的時辰,於是毅然走向十字架。」

最後,教宗勉勵每位基督徒跟隨耶穌走上這條道路。他特別向新樞機們說:「耶穌在你們前頭行走,要求你們跟隨祂,果斷地走上祂的道路。祂召叫你們注視現實,切莫因其它牽掛、其它前景而心不在焉。耶穌沒有召叫你們做教會的親王,坐在祂的右邊或左邊。耶穌召叫你們像祂那樣並與祂一起服務,服事天父和弟兄姐妹們。祂召叫你們以祂同樣的態度應對世界的罪及罪給今日人類造成的後果。跟隨耶穌,你們也要在天主聖潔子民的前頭行走,定睛注視主基督的十架和復活。」

教宗在禮儀中授予新樞機紅色方帽、樞機權戒,以及他們在羅馬城的領銜堂區或領銜執事區。新樞機來自馬里、西班牙、瑞典、老撾、聖薩爾瓦多。

他們是:

馬里巴馬科總主教讓·澤爾博(Jean Zerbo);

西班牙巴塞羅那總主教胡安·若澤·奧梅拉(Juan José Omella);

瑞典斯德哥爾摩主教安德肋·阿爾博雷柳斯(Anders Arborelius),加爾默羅會士;

老撾巴色宗座代牧路易斯·瑪利·林·曼坎昆(Louis Marie Ling Mangkhanekhoun);

薩爾瓦多聖薩爾瓦多總教區輔理主教額我略·羅薩·查韋斯(Gregorio Rosa Chávez)。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恐怖分子自命殉道者的想法令人厭惡

恭讀瑪竇福音

耶穌派遣這十二人,囑咐他們說:看,我派遣你們好像羊進入狼群中,所以你們要機警如同蛇,純樸如同鴿子。你們要提防世人,因為他們要把你們交給公議會,要在他們的會堂裏鞭打你們;兄弟要將兄弟,父親要將兒子置於死地,兒女也要起來反對父母,要將他們害死。你們為了我的名字,要被眾人所惱恨,唯獨堅持到底的,才可得救。

2017年6月28日,教宗方濟各主持公開接見活動。他在要理講授中勉勵基督徒不要以惡還惡,因為在我們中間始終有一位比黑手黨與陰謀詭計更強大。教宗還說,把自殺式襲擊者視為殉道者的觀點令基督徒厭惡,因為殉道意味著作見證、忠於福音,而他們的死與天主子女的態度沒有絲毫關係。

殉道者不為自己而活,不為肯定自己的主張而戰,只為忠於福音而死。教宗方濟各以這番話再次展開對基督徒希望的反省。

教宗表示:「基督徒的希望是殉道者的力量。殉道不是基督徒生活的至高理想,因為在這理想之上還有愛德,即對天主和近人的愛。把自殺式襲擊者視為殉道者的觀點令基督徒厭惡。不,他們不是殉道者,他們的死與天主子女的態度沒有絲毫關係。有時,讀到過去和今日諸多殉道者的事跡,今日殉道者比教會初期還多,我們對他們經受考驗時的堅毅感到震驚。這種堅毅是激勵他們的偉大希望的標記。任何事、任何人都無法將這確鑿的希望與天主藉耶穌基督賜予我們的愛相隔離。」

教宗從當天選讀的瑪竇福音談起:「福音中耶穌派遣門徒去傳教,祂沒有用唾手可得的成功幻想哄騙他們,而是明確提醒他們宣講天主的國總會受到反對,他們因此將被眾人所惱恨。基督徒愛人,但常常不被人所愛,換言之,信德的宣認出自一種敵對的氣氛,只是程度或輕或重。」

教宗說:「基督徒是逆流而上之人。這很正常,因為世界銘刻著罪惡的痕跡,透過不同形式的自私和不義表現出來。跟隨基督的人是在反向而行。這不是出於好鬥,而是為了忠於天國的邏輯,即希望的邏輯,體現在以耶穌的教導為依據的生活作風上。」

談到基督徒秉持神貧的教導,教宗強調:「耶穌似乎更關注讓門徒們空虛,而非佔有。一個基督徒,倘若不謙卑、貧窮,不遠離財富和權力,尤其不遠離自我,就無法肖似耶穌。對基督徒而言,真正的失敗是陷入報復和暴力的誘惑,以惡還惡。耶穌對我們說:『我派遣你們好像羊進入狼群中』(瑪10:16),沒有口,沒有爪,沒有武器!基督徒卻要謹慎,有時還得機警,這些是福音所接受的美德,但決不接受暴力。為了戰勝惡,我們決不贊成惡的方式。」

「福音是基督徒唯一的力量。在困難時期,我們應當相信耶穌就在我們面前,祂不停地陪伴我們。迫害並不與福音相矛盾,而就是福音的一部分,因為我們的老師就曾經受到迫害。因此,即使處在漩渦之中,基督徒也不可失去希望,認為自己被遺棄了。人的一切苦難,即便再微小、再隱秘,在天主眼中也是可見的。天主看見了,必將給予保護,必將恩賜祂的救贖。實際上,在我們中間有一位比邪惡更强大,比黑手黨更强大,比陰謀詭計、從失望者身上榨取利潤的人、以強權壓迫他人的人,更加強大。這一位始終聆聽亞伯爾從地上發出的流血的哀號。」

「基督徒要始終處在世界的另一面,即天主選擇的那一面。不做迫害者,而是受迫害的人;不做狂妄自大者,而做溫良和善的人;不做欺騙者,而成為服從真理的人;不做撒謊者,而做誠實的人。這種對耶穌作風的忠誠,對希望作風的忠誠,並且忠誠到死,被初期基督徒美其名曰『殉道』,意思是『作見證』。『殉道』在詞典裡有多種可能性,或稱為英勇、忘我或自我犧牲。但初期基督徒卻用了一個帶有宗徒味道的名字稱呼它。」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慶晉牧25週年:我們不是教會的老人政治


常年期第十二周 星期二 彌撒

讀經一:創世紀 13:2,5-18

亞巴郎有許多牲畜和金銀。與亞巴郎同行的羅特,也有羊群、牛群和帳幕,那地方容不下他們住在一起,因為他們的產業太多,無法住在一起。牧放亞巴郎牲畜的人與牧放羅特牲畜的人,時常發生口角。當時客納罕人和培黎齊人尚住在那裏。亞巴郎遂對羅特說:「在我與你、我的牧人與你的牧人之間,請不要發生口角,因為我們是至親。所有的地方不是都在你面前嗎?請你與我分開。你若往左,我就往右;你若往右,我就往左。」羅特舉目看見約但河整個平原,直到左哈爾一帶全有水灌溉,有如上主的樂園,有如埃及地。這是在上主消滅索多瑪和哈摩辣以前的事。羅特遂選了約但河的整個平原,向東方遷移;這樣,他們就彼此分開了;亞巴郎住在客納罕地;羅特住在平原的城市中,漸漸移動帳幕,直到索多瑪。索多瑪人在上主面前罪大惡極。羅特與亞巴郎分離以後,上主對亞巴郎說:「請你舉起眼來,由你所在的地方,向東西南北觀看;凡你看見的地方,我都要永遠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我要使你的後裔有如地上的灰塵;如果人能數清地上的灰塵,也能數清你的後裔。你起來,縱橫走遍這地,因為我要將這地賜給你。」於是亞巴郎移動了帳幕,來到赫貝龍的瑪默勒橡樹區居住,在那裏給上主築了一座祭壇。

福音:聖瑪竇福音 7:6,12-14
那時候,耶穌對他的門徒說:「你們不要把聖物給狗,也不要把你們的珠寶投在豬前,怕牠們用腳踐踏了珠寶,而又轉過來咬傷你們。所以,凡你們願意人給你們做的,你們也要照樣給人做:法律和先知即在於此。你們要從窄門進去,因為寬門和大路導入喪亡;但有許多的人從那裡進去。那導入生命的門是多麼窄,路是多麼狹!找到它的人的確不多。」

羅馬時間2017年6月27日早晨,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保祿小堂與在羅馬的樞機們舉行共祭彌撒,慶祝他晉升主教25週年。教宗表明,樞機們應成為今日青年「夢想的爺爺」。年邁在教會内並不是老人政治的同義詞,我們不應封閉在憂鬱中,而應像亞巴郎那樣始終對天主懷抱希望。

當天彌撒的第一篇讀經記述亞巴郎聽從天主的吩咐,「起身、舉目觀看且懷著希望行走的事跡(創13:14-18)」。亞巴郎起身而不坐等,舉目觀看遠方而不修築圍牆,對天主將賜給他如星星那麽多後代的恩許懷抱希望。教宗解釋道:「如同亞巴郎那樣,上主也對我們說:你要起來!你要觀看!你要懷著希望!」

「亞巴郎蒙召叫的時候,或多或少正是我們這個年紀:他正準備退休,安度晚年。可是,他卻在這個年歲開始上路。這個年邁的人背負著衰老的負擔,身上帶著疼痛和疾病。但你好似一個年輕人,你要起身,向前走!你就好似一名童子軍隊員:要前進!觀看且懷抱希望。」

教宗表示:「我們的年齡或多或少與當時的亞巴郎一樣,天主的話也是對我們說的。上主今天對我們說同一句話:你要起身!你要觀看!你要希望!現在還不是給我們的生命和我們的歷史劃句號和做總結的時候。我們的歷史尚在行進,透過一種使命行進著,直到最後時刻。上主指給我們的使命是:你要起身!你要觀看!你要希望!」

教宗說:「有些不喜歡我們的人說我們是教會的老人政治。這是一種嘲諷。他們不明白自己說的是什麽。我們不是老朽守舊的人,我們是祖父。要是我們沒這種感覺,那就必須祈求能有這感覺的恩寵。我們是姪孫輩注視的祖父,應以自己的經驗賦予他們生命意義。我們這些祖父不封閉在自己歷史的憂鬱中,而是為賦予生命意義開放心胸。對我們而言,這『起身,觀看和希望』就叫做『夢想』。我們是蒙召去夢想並把我們的夢境給予今日青年的祖父們,因為他們需要夢想。他們將會從我們的夢想中汲取力量,去說先知話並向前推進他們的工作。」

教宗在彌撒結束時感謝在場的樞機們,請他們為他祈禱,使他的信德更加堅固。

教宗說:「我感謝你們在這個紀念日一起祈禱,我也為我的罪過請求寬恕,在信望愛三德上持之以恆。我非常感謝你們兄弟般的陪伴,並祈求上主在服事教會的道路上降福和陪伴你們。」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