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復活主日彌撒及文告:建設和平靠伸出的手和敞開的心

圖片:Vatican Media

在世界各地迴盪著基督復活宣報的日子,很多沉重的大石塊阻礙了人類的希望,一如當初封住基督聖墓的巨大石塊那樣。今天的巨石有戰爭之石、人道主義危機之石等等。教宗方濟各3月31日復活主日正午時分在聖伯多祿大殿中央陽台發表復活節文告,強調了這點。他指出,唯有耶穌「能推開那阻礙生命道路的大石」,為我們打開生命之門。當天上午10點,教宗先是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了復活主日彌撒。然後,他乘敞蓬座車,繞場問候在場約6萬名信眾,再回到聖伯多祿大殿發表復活節文告並降福羅馬城和全世界。

孩子眼中的傷痛

教宗親口宣讀了他為今年復活節撰寫的文告,將目光轉向耶路撒冷和聖地的所有基督徒團體,尤其念及世界許多戰爭的受害者:願復活主基督為飽受磨難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烏克蘭人民,開啟和平的道路。教宗籲請在遵守國際法的情況下,希望俄羅斯與烏克蘭全面交換俘虜:「雙方全部交換」。話音一落,現場響起熱烈掌聲,打斷教宗的講話。

接著,教宗發出另一個呼籲:「請確保人道救援物資有機會進入加沙地帶。」同時,教宗也懇請儘快釋放去年10月7日被綁走的人質,立刻在加沙地帶停火。

「我們不能容許當前的敵視繼續下去、繼續對早已筋疲力盡的平民百姓,特別是對孩童,造成嚴重影響。我們看到孩子眼中流露多少傷痛⋯⋯那些戰爭之地的孩子已經忘記微笑。他們用眼神問我們:為什麼?為什麼有很多人死亡?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毀滅?戰爭永遠是荒謬和挫敗!我們不可讓戰爭之風更猛烈地在歐洲和地中海吹拂,不可屈服於軍火和重整武備的邏輯。和平絕非靠武器來建設,而是靠伸出的手和敞開的心。」

不可忘記陷入困境的地方

世界上有許多地方陷入困境,教宗首先提到敘利亞:那裡13年來忍受漫長的毀滅性戰爭的苦果。其次,黎巴嫩因深層的體制、經濟和社會危機而陷入僵局,再加上與以色列接壤處存在的敵意,情況雪上加霜。「願復活主安慰親愛的黎巴嫩人民,扶助這個國家履行其召叫,成為相遇、和睦共處及多元兼容並蓄的地區」。

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也是教宗惦念的對象,他們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戰爭後投入對話。教宗祝願他們在國際社會的支持下早日達成最終的和平協議。提到西巴爾幹地區邁向歐洲一體化的重要步伐,教宗期許「種族、文化和宗教的差異不該是分裂的理由,卻要成為整個歐洲和全世界富饒的泉源」。

為各種形式的恐怖主義受害者祈禱

除了暴力和衝突的受害者之外,教宗也惦記著忍受糧食不安全和氣候變化後果的人,例如非洲廣大地區乾旱和飢荒的災民。教宗祈求復活主基督為他們開啟希望之路,並懇求上主安慰各種形式的恐怖主義的受害者,使犯罪者改過自新。

教宗也請復活主基督扶持海地人民,「儘快終止那撕裂國家的流血暴力,願該國能在民主和友愛的道路上前行」。提到遭遇嚴峻人道主義危機的羅興亞人,願他們得到上主的安慰。但願因多年內部衝突而四分五裂的緬甸,能啟動修和之路。

此外,教宗也祈願在蘇丹、薩赫勒地區、非洲之角、剛果民主共和國、莫桑比克,都能開啟和平之路。願基督之光也照耀移民和經濟困頓的人,引領所有善心人士同舟共濟,援助那些尋求更美好生活和幸福的家庭。

生命的恩典常遭到輕視

教宗表示,在復活節這天,我們慶祝天主子復活所賜的生命,以及祂對我們每個人的愛。然而,生命的恩典「經常遭到人們的輕視」。

「多少孩子甚至都未能出生?多少人死於飢餓,或者缺乏基本照護,或者成了侵犯和暴力的受害者?多少生命由於愈加猖獗的人口買賣,淪為非法走私的貨物?」

在「基督把我們從死亡的奴役中解救出來」的日子,教宗呼籲「所有政治負責人」不遺餘力地打擊人口販賣的禍患,不知疲倦地拆除走私人口的剝削網絡,讓受害者重獲自由。

教宗最後祈求上主「賜給他們的家人慰藉,特別是那些焦急地等待摯愛消息的人」,恩佑他們「安慰與希望」。教宗最後向所有人祝賀復活節快樂,並且頒賜全大赦。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復活前夕守夜禮彌撒講道

圖片:Vatican Media

在復活前夕的守夜時刻,教宗方濟各宣報耶穌復活的話語,打破了聖週六的寂靜,注入逾越的喜樂。同樣地,聖伯多祿大殿教宗祭台前五彩繽紛的花卉,也向在場六千名參禮者傳遞喜悅的氣氛。

3月30日復活前夕,超過兩百名神長與教宗共祭,包括樞機、主教和司鐸。當天晚上,教宗親自為八名慕道者施行洗禮,其中四人來自意大利、一人來自阿爾巴尼亞、一人來自日本、兩人來自韓國。

誦念信友禱詞時,眾人呼求天主引領「執政者的行動惠及公共利益與和平」,保護「世上萬民遠離戰爭、仇恨,不要對邪惡習以為常」。信友們也懇求天主在「窮人、病患和被邊緣化的人」身上,重新燃起「對有尊嚴且充滿祝福的生活的希望」。

在聖祭禮儀中,樞機團副團長桑德里(Leonardo Sandri)樞機在祭台前舉揚聖體聖血。他的兩側分別是樞機團團長雷(Giovanni Battista Re)樞機,以及聖座國務卿帕羅林(Pietro Parolin)樞機。領聖體時,教宗為八名新洗者開了聖體。

禮成後,教宗坐著輪椅,在信眾興高采烈的問候中,經過大殿中央走道,前往位於大門旁的母愛小堂。八名新領洗者已經在那裡就位,等待拍一張團體照,與教宗互祝節日。教宗與他們交談幾句後,再次經過大殿中央走道,從大殿側門離開,回到他的寓所聖瑪爾大之家。

教宗方濟各3月30日晚上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復活前夕守夜禮,邀請眾基督徒不要讓恐懼和苦澀囚禁在墳墓裡,不要讓「和平的渴望因仇恨的殘忍而破滅」,從而阻止通往喜樂的道路。8名慕道者在禮儀中領受聖洗聖事。

以下是教宗方濟各2024年復活前夕守夜禮彌撒講道全文:

婦女們在黎明的第一道曙光中前往墳墓,但她們的內心卻還保留著黑夜的陰暗。雖然走在路上,但她們仍然停留在原地:她們的心留在了十字架下。她們被聖週五的淚水模糊了視線,因痛苦而麻木,被封閉在一種感覺中,那就是一切都已結束,耶穌的事跡被一塊大石所封塵。正是這塊石頭成了她們思慮的重心。她們的確要知道:“誰給我們從墳墓門口滾開那塊石頭呢?”(谷十六3)。然而,當她們到達那地方時,逾越的驚人力量震撼了她們,經上記載:“她們舉目一望,看見那塊很大的石頭已經滾開了”(谷十六4)。

親愛的弟兄姐妹們,讓我們停留在這兩個時刻中,它們將我們帶入逾越奧跡前所未有的喜悅:首先,在第一個時刻,婦女們焦急地詢問誰將能把石頭滾開;然後,第二個時刻,她們抬頭一看,石頭已經滾開了。

首先,第一個時刻,有個問題困擾著她們因痛苦而破碎的心:誰能幫我們把墳墓的石頭滾開?那塊石頭表明耶穌歷史事件的終結,被埋葬在死亡的黑夜中。祂,來到世上的生命,卻被殺害;祂,彰顯了天父的慈愛,卻得不到憐憫;祂,使罪人從定罪的重壓中解脫出來,卻被判了十字架的刑罰。和平的君王,從石頭的暴怒中解救了一個通姦婦人,卻被埋葬在一塊大石頭後面。那塊石頭,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是婦女們心中所承載的象徵,是她們希望的終點:在它面前,一切都已破碎,藉著一個悲劇性痛苦的黑暗謎團,阻止了她們的夢想成為現實。

弟兄姐妹們,這種情況也可能發生在我們身上。有時,我們會感到一塊墓石重重地壓在心口,窒息了生命,熄滅了信心,把我們囚禁在恐懼和苦澀的墳墓裡,阻斷了通往喜樂和希望的道路。這些是“死亡的巨石”,在行走的旅途中,在所有那些奪走我們熱情和前進力量的經歷和情境的時候,我們遇到它們:在觸及我們的痛苦、親人的死亡中,給我們留下無法填補的空虛;在失敗和恐懼中我們遇到它們,它們阻止我們實現內心的善;在各種封閉中我們遇到它們,它們抑制我們慷慨奔放、阻止我們向愛敞開心扉;在自私和冷漠的橡膠牆壁中我們遇到它們,它們是真正的橡膠牆壁,而自私和冷漠拒絕我們為創建更加公正、更合乎人性的城鎮和社會做出努力;在一切和平的渴望都因仇恨的殘忍和戰爭的凶猛而破滅的情況中我們遇到它們。當我們經歷這些失望時,我們會覺得許多夢想注定要破滅,我們也會焦急地想知道:誰給我們從墳墓門口滾開那塊石頭呢?

然而,同樣是那些心中充滿黑暗的婦女,卻見證了非同尋常的事件:當她們抬頭仰望時,看見那塊很大的石頭已經滾開了。這是基督的復活奧跡,這是天主的大能:生命戰勝死亡,光明戰勝黑暗,希望在失敗的廢墟中重生。是上主、無所不能的天主,滾開了石頭,並開始開啟我們的心,使希望永不終結。因此,我們也必須將目光投向祂。

接著,第二個時刻:讓我們把目光投向耶穌:祂承受了我們的人性後,下到死亡的深淵,用祂神性生命的力量穿越其間,為我們每個人打開了一條無限光明的通道。藉著聖神的力量,祂由天父從祂的、也就是從我們的肉體中復活,為人類揭開了新的一頁。從那一刻起,如果我們讓耶穌牽著我們的手,無論失敗和痛苦的經歷多麼傷害我們,都不能最終決定我們生命的意義和命運。從那一刻起,如果我們允許自己被復活的耶穌抓住,任何失敗、痛苦和死亡都不能阻擋我們邁向圓滿生命的旅程。從那一刻起,“我們基督徒說,這段歷史……有了意義,這段歷史具有涵蓋一切的意義,一種不再被荒謬和晦澀所汙染的意義……一個我們稱之為天主的意義……我們轉變的所有活水都朝向祂流淌;它們不會沉入虛無和荒謬的深淵……因為祂的墳墓是空的,祂曾死去,卻以活人的形象展示給人”(卡爾·拉內,《復活是什麼?聖週五和復活節的默想》,布雷西亞,2005年,33-35頁)。

弟兄姐妹們,耶穌是我們的逾越奧跡,祂是使我們從黑暗進入光明的那一位,祂永遠與我們相連,把我們從罪惡和死亡的深淵中拯救出來,將我們帶入寬恕和永生的光輝中。弟兄姐妹們,讓我們舉目仰望祂,迎接耶穌、生命的天主進入我們的生命,讓我們今天重新對祂說“是”,沒有大石能壓住我們的心,沒有墳墓能鎖住生活的喜悅,沒有任何失敗能把我們推向絕望。弟兄姐妹們,讓我們舉目仰望祂,求祂以復活的大能推開壓迫我們心靈的巨石。讓我們舉目仰望祂,復活的主,並且懷著堅定的信念前行,相信在我們的期待和死亡的陰暗深處,已經有祂帶來的永生。

親愛的姐妹和弟兄,在這個夜晚,在這神聖的夜晚,讓你的心充滿喜樂吧!我們要一起歌唱耶穌的復活:“歌唱吧,你們要一起歌唱,河流和平原,沙漠和高山……歌唱生命之主從墳墓中復活了,祂比一千個太陽還要明亮。被邪惡擊垮、被不義摧殘的民族、無處安身的民族、殉道的民族,你們要在今夜不再是絕望的歌者。痛苦的人不再被囚禁:祂打開了牆的缺口,急切地來到你們當中。讓意想不到的呼喊在黑暗中響起:祂活著,祂復活了!而你們,弟兄姐妹們,無論大小……你們在生活的艱辛中,你們覺得自己不配歌唱……一縷新的火焰在你們心中穿越,讓新鮮的氣息在你們的聲音中湧動。這是上主的逾越奧蹟,弟兄姐妹們,這是生者的節慶”(J-Y. QUELLEC, Dieu face nord, Ottignies 1998, 85-86)。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2萬5千人參加在鬥獸場舉行的恭拜苦路禮儀,在苦路上與耶穌對話

圖片:Vatican Media

「在苦路上與耶穌對話」,跟隨教宗方濟各上任以來首次親自撰寫的默想「反思耶穌和世人的苦難,並祈求賞賜耶穌的寬恕和愛」。2萬5千名信徒於聖週五在羅馬鬥獸場參加了恭拜苦路禮儀。教宗因為需要保留精力主持復活節前夕和復活節當天的禮儀,沒有親臨參加,而是以祈禱和他撰寫的默想來和大家一同紀念耶穌背負十字架上加爾瓦略山受死的苦難。

禮儀由教宗羅馬教區代理主教德多納蒂斯樞機主持,在西斯汀聖堂歌詠團的「天主羔羊」聖歌聲中展開。14處苦路的默想中雖然沒有直接提到當今世界的現實狀況,字裡行間卻在在流露出世人的痛苦:戰爭衝突的磨難和死亡,失望、失敗、疾病帶來的痛苦,婦女受暴力欺凌,兒童失去笑容,網絡世界中不辨真相的「辱罵和定罪」……。

三位誦讀默想者的聲音,在一片靜默中帶領了信眾反復祈禱、與耶穌對話、反思、告白,並祈求將他們堅硬的心「解凍」。因為這顆心阻礙了他們在面對一切的不義現象作出行動。例如:面對瘋狂的戰爭、失去笑容的兒童、眼見子女飢餓而無能力餵養他們的欲哭無淚的母親等等的現象。信眾也祈求主使他們每次跌倒時能像耶穌一樣重新站起來,祈求主使世人的「哭泣聲變成歌聲,使人們找到寬恕的勇氣,使光明戰勝此刻折磨人類歷史的黑暗」。

拜苦路禮儀在鬥獸場開始。當晚,鬥獸場裡外一片黑暗中閃耀著燭火的光芒,那是場內大十字架上無數油燈發出的光芒,和鬥獸場外於下午便來到等候參禮的信眾手中蠟燭的光亮。教宗羅馬教區代理主教和輔理主教們帶領了遊行隊伍從鬥獸場出發,一路緩緩前進。輪流舉十字架的是:幾位隱修會修女、一位隱士、一個康復中心的成員、一個家庭、幾位殘疾人士,再就是祈禱團體成員、聽告解神父、本堂神父、要理教員、女醫療工作者、奉獻生活者、明愛會成員、移民和青年。

參禮信眾中有許多的兒童、青年、整個家庭、修女、神父。大家一同虔誠地祈禱、唱聖歌、誦念天主經。當聽到讀到「未出生和遭遺棄的嬰兒、被拘禁的人、受剝削和被遺忘的人」時,有些人不禁流下眼淚。

最後,以誦讀一篇14次呼喚耶穌聖名的禱文結束了這項恭拜苦路活動。禱文中祈求耶穌痊癒世人的嫉妒和憤恨心、給予痛苦一個意義,將人從猜忌、輕率判斷、閒言閒語、粗暴和冒犯的語言的束縛中釋放出來。大家也祈求耶穌守護教會和全人類,並將老年人、世界各地因祂的名受迫害的人、受戰爭之苦的人託付給耶穌,求祂賜予他們力量背負沈重的十字架。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主受難日禮儀:天主的大能在於加爾瓦略山上的軟弱

圖片:Vatican Media

2024年3月29日聖週五下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主受難日禮儀,旅居羅馬的樞機、主教,以及4500名信友在場參禮。教宗府講道神師坎塔拉梅薩(Raniero Cantalamessa)樞機在禮儀中講道。他說,耶穌來不是為完善人們對天主的觀念,而是為顛覆這種觀念,藉著死在十字架上展示天主的真面容。

坎塔拉梅薩樞機強調,事實上,只有當耶穌在十字架上被高舉時,人們才知道“祂是誰”。樞機的靈感源自《若望福音》中耶穌對法利塞人說的那句話:“當你們高舉了人子以後,你們便知道我就是那一位。”(八28)

在十字架上是對人的自由的尊重

耶穌來是為“顛覆”人們對天主的觀念,祂要轉變的這種觀念,我們眾人在自己的無意識中都存在。我們可以談論一個獨一無二、純粹靈性、至高的天主,但在祂死於十字架的自謙自卑中,卻難以看到祂。

為了解這層意義,需要省思天主的大能的真正含義。天主對待祂所創造的人類並不以威嚴來強迫他們,而是“尊重人的自由選擇”。於是,天主的大能在屈膝為自己的門徒洗腳的聖子身上彰顯出來;在祂,在十字架上徹底軟弱無能的聖子身上繼續不斷地施予愛和寬恕,從未責怪人。

因此,天主的真正大能“在於加爾瓦略山上的軟弱無能”。坎塔拉梅薩樞機表示,“這對我們是一個訓誨,因為我們多少都有意識地總是希望表現自己!”“這對世界的強權者更是一種訓誡!他們中的一些人根本不考慮服務,而只為了權力”。

無形的勝利是永恆的

復活的凱旋是“最終及不可抗拒的”,它不同於皇帝們那種奢侈的大勝,或昔日所稱的“聖教會的凱旋”。基督的復活“在奧蹟中發生,沒有見證人”。雖然祂的死亡乃是在廣大群眾和政治及宗教當局的眼前發生,然而“復活的耶穌只顯現給少數門徒,在鎂光燈之外”。

事實上,在經歷了苦難後,耶穌“不需要期待一種外在、可見的凱旋,如同塵世的一種榮耀那樣。凱旋是在無形中得到的,而且是無限崇高的,因為是永恆的!昨天和今日的殉道者就是這種凱旋的明證”。

愛的大能

坎塔拉梅薩樞機解釋道,“這不是一種雪恥的心態,用以羞辱祂的對手”,因為“各種報復都不符合基督的愛,祂願意以自己的苦難向人類見證這份愛”。耶穌說:“凡勞苦和負重擔的,你們都到我跟前來,我要使你們安息。”(瑪十一28)祂的話在十字架上再次迴盪,面向“世界各地和各個時代的全人類”。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為12名不同宗教信仰和國籍的女服刑人士洗腳:「天主寬恕一切」

圖片:Vatican Media

2024年3月28日聖週四,教宗方濟各在羅馬郊區的雷比比亞女子監獄主持了主的晚餐彌撒,並在那裡舉行了總是令人動容的濯足禮。教宗在彌撒講道中表示:「耶穌通過此舉教導我們服務的道路」。

在雷比比亞女子監獄,大約200名女服刑人參加了活動,包括一位年輕的母親和她3歲的小兒子。她們來自尼日利亞、秘魯、菲律賓、斯里蘭卡、埃塞俄比亞、保加利亞、烏克蘭、意大利,幾個俄羅斯人,甚至還有一名中國人。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從福音談起,重點講述了兩個情節。首先是洗腳:「耶穌謙卑自己,通過這個行為讓我們理解祂所說的:『我來不是受服事,而是服事人』。祂教導我們服務的道路。」教宗談到的另一個悲傷的情節,是「猶達斯的背叛,他沒有能力繼續愛下去,然後是金錢、自私導致了這個醜惡的行為。但是耶穌寬恕一切。耶穌總是寬恕。祂只要求我們請求寬恕。」教宗回憶起一位「智慧老婦人」的話:「耶穌永遠不會厭倦寬恕:厭倦請求寬恕的是我們。」教宗鼓勵大家向上主祈求「不厭其煩的恩典:我們每個人都會遇上大大小小的失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但上主總是張開雙臂等待著我們,祂從不厭倦寬恕。」

隨後教宗為來自不同國籍和宗教信仰的12名女性洗腳,她們被教宗的舉止感動不已,泣不成聲,用各種語言向教宗說「謝謝」。彌撒結束時,3歲兒童和他的媽媽走向教宗,教宗給了他一顆復活巧克力蛋。教宗還為整個監獄送上了另一份禮物:一幅聖母抱耶穌像。教宗解釋說:「這幅聖像是別人送給我的,我立刻就想到了你們,這是對所有因與孩子分離而受苦的女性的惦念。」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致函聖地天主教徒:感謝你們在絕望中仍懷著希望

在加沙的聖家堂 (圖片:Vatican Media)

在復活節即將到來之際,教宗方濟各給聖地的天主教徒寫了一封信函,強調「希望」的重要性。教宗向他們表示:「謝謝你們的信德見證,謝謝你們彼此間的愛德,謝謝你們懂得在絕望中仍懷著希望。」

今年的復活節,聖地不同禮儀的團體有的按照額我略曆於3月31日慶祝,其他團體則依循儒略曆於5月5日慶祝。

我惦念你們,為你們祈禱並將你們放在心中

教宗渴望讓聖地的信徒感受到他的臨近和「父親的情懷」,尤其向那些在這幾個月「以最大的痛苦承受著戰爭荒謬且悲哀局勢的人、向被奪去未來的孩子們、向所有處於哀痛的人」,以及感到「極度痛苦和迷惘」的人表達他的關愛。

「我一直惦念你們,每天都為你們祈禱。但在這主的復活前夕,為你們來說,有太多的苦難,仍很少體驗到復活。此時,我感到有必要寫信告訴你們,你們就在我的心中。」

聖地,基督苦難與復活的見證

教宗提到他於2014年5月在聖地的朝聖之旅,也提到50年前來到聖地的首位教宗保祿六世,當時這位教宗強調,在中東緊張局勢的延續對全世界的和平構成了危險。

教宗表示,聖地不僅是「救恩場所的守護者」,也以「自己的痛苦”持續見證著上主的苦難,同時「能夠重新站起來,向前行走,宣講並持續不斷地宣講被釘十字架的耶穌復活了」。

「在這黑暗時期,聖週五的陰霾似乎籠罩著你們的大地,世界上太多的地區因戰爭毫無意義的荒唐而面目全非,但戰爭總是並為所有人都是殘酷的敗局。你們要成為黑夜中點燃的火炬;你們要在遭到衝突蹂躪的土地上成為善的種子。」

不讓任何人奪去我們的希望

教宗方濟各再次祈求「我們的和平」之主,讓人的心擺脫仇恨、暴力和復仇。他這樣祈求上主:「求祢不要讓任何人從我們心中奪去重新站起及與祢一起復活的希望,求祢讓我們不知疲倦地維護每個人的尊嚴,不分宗教、種族或民族,從最脆弱的人開始,即婦女、年長者、兒童和窮人。」

願全體基督徒的合一得到增長

教宗向聖地的天主教徒保證:「你們並不孤單,我們不會讓你們孤獨無助,而是透過祈禱和愛德善工與你們團結互助。」同時,教宗也希望, 「能早日以朝聖者的身分回到他們那裡,注視他們的雙眼,擁抱他們」。對聖地的牧人、男女會士以其關懷陪伴著信友們,教宗表達感激之情。

「願合一的真金在苦難的熔爐中成長並閃耀,包括與其他基督信仰教會的弟兄姊們的合一,我也願意向他們表達我在精神上的關懷和鼓勵。」

最後,教宗再次邀請「全世界的基督徒」具體地支持聖地的基督徒,為他們恆心祈禱,使聖地的全體人民享有和平。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祝聖聖油彌撒:痛悔的淚水穿透堅硬如石的心

圖片:Vatican Media

「親愛的司鐸,感謝你們的辛勞和淚水,感謝你們傳揚天主慈悲的美妙」。教宗方濟各3月28日聖週四上午於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主持祝聖聖油彌撒,在講道中以這番話表達了他的感激。教會當天慶祝司鐸日,大殿內約有1500名司鐸共祭。

教宗在講道中省思了聖伯多祿宗徒的事蹟:耶穌被逮捕後,伯多祿三次不認主,後來他滿心懊悔、淚流滿面。

教宗說:「這些苦澀的眼淚改變了他的生命。」這關乎靈修生活中一個常被忽視、卻至關重要的層面,即:痛悔。

痛悔即為刺痛心靈

教宗解釋道,痛悔蘊含著「錐心之痛」,使人流出懊悔的眼淚,如同聖伯多祿宗徒所經歷的那樣。這不同於讓我們垂頭喪氣的內疚感,卻能淨化並醫治我們的心。

我們只要「承認自己是罪人,心靈就能接受聖神的化工,讓活水觸動我們,眼淚奪眶而出」。誰若摘下自己的面具,接受天主看穿人心的注視,就能領受淚水之恩,那是「洗禮後最神聖的水」。

痛悔的淚水穿透堅硬如石的心

教宗指出,痛悔是耶穌所極力譴責的心硬的解藥(參閱:谷三5、十5)。事實上,一顆不懺悔、不流淚的心,會逐漸僵化:「起初是因循苟且,接著對問題無動於衷、對人漠不關心」,到最後心硬如石。「然而,水能穿石;同樣地,淚水也會慢慢地穿透堅硬如石的心。」

為此,教宗勉勵眾位司鐸弟兄反省:痛悔和淚水在我們的良心省察和祈禱中扮演怎樣的角色?我們的淚水是否隨著年歲的增長而增加?

就生理而言,人年紀越大、哭得就越少。然而,在靈性生命中,卻要像孩子一樣(參閱:瑪十八3)。教宗指出,「人若不流淚,內心就會老化;而一個人要是達致簡單樸實、發自內心的祈禱,在天主前朝拜和受感動,那個人就會變得成熟」。

痛悔的團結幅度

接著,教宗談起痛悔的另一個幅度,即:團結。「一顆柔順的心、因真福八端的精神而自由的心,自然會為他人痛悔。他們非但不會對我們弟兄姊妹的過失感到憤怒和反感,反倒會為他們的罪過痛哭。」

上主尤其在獻身於祂的人當中,尋找那些為教會和世界的過犯痛哭的人,使他們成為眾人的代禱者。在這方面,教會內有許多英勇見證,例如:東西方在曠野裡的隱修士、納雷科的聖額我略,以及許多為救他人而懺悔補贖的司鐸。「這不是詩情畫意,而是司鐸職務!」

如果他們內心感到痛悔,就不會對所遇到的困境作出指責,而是以堅毅和慈悲來應對。教宗說:「讓我們祈禱,為他人轉求和流淚。如此一來,我們讓上主來行奇蹟,我們不要害怕,因為祂要帶給我們驚喜!」

痛悔是在祈禱中尋求的恩寵

此外,教宗也闡明,痛悔不是我們的功勞,而是天主的恩寵,必須在祈禱中尋求。為了領受「懺悔之恩」,教宗提出兩點建議。

第一是「停止從效率和立竿見影的角度來看待我們的生活和聖召,不再侷限於當下的需求和期待;相反地,要本著一種涵蓋過去和未來的整體視野來看待事物」。

第二是要重新發現祈禱不是盡本分和出於職責,而應是「不求賞報、平靜祥和、長時間投入」。「讓我們回到朝拜和心靈的祈禱」。

親愛的司鐸,謝謝你們

教宗最後向各位司鐸表示感謝,說:「親愛的司鐸,謝謝你們柔順又敞開的心。謝謝你們的辛勞和淚水。謝謝你們向我們時代的弟兄姊妹傳揚天主慈悲的美妙。」

教宗最後懇求上主安慰祂忠信的司鐸,使之堅強,並賜予他們賞報。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忍耐為基督的愛提供令人信服的見證

圖片:Vatican Media

「忍耐是耶穌在受難時讓我們看到的那個美德。的確,祂溫和且順從地接受了被拘捕、記耳光和不義的判決。」2024年3月27日,教宗方濟各逾越三日慶典前夕,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了週三公開接見活動,要理講授的主題就是「忍耐」的德行。

教宗指出:「在《福音》的記述中,基督在彼拉多面前沒有反告指控祂的人,而是忍受兵士們的侮辱、唾污和鞭笞。祂背負沉重的十字架、寬恕將祂釘在木架上的人,在十字架上不回答人們的挑釁,而是施予慈悲。這一切都提供給我們一個教誨。耶穌的忍耐不在於祂堅忍地抵抗痛苦,而是一種最大的愛的結晶。」

每一份大愛的首要特徵

「《聖經》屢次向我們揭示,天主看到我們的不忠,總是‘緩於發怒’(參閱:出三四6;戶十四18),不宣洩自己對人的邪惡和罪過的厭惡,而是每次都隨時以無限的耐心重新開始。」教宗表示:「對聖保祿而言,寬恕人的罪是天主之愛的首要特徵,但這也是每一份大愛的首要特徵,這愛懂得以善待惡,不將自己封閉在憤怒和沮喪中,而是堅韌並重振精神。」

「在忍耐的根基中存有愛,正如聖奧斯定所言:『一個人承受任何苦難的能力越強,在他內的天主之愛就越大』 。」

學習忍耐,逆流而上

「因此,懂得忍耐的基督徒見證了基督的愛。」教宗舉出在日常生活中忍耐的榜樣:「如媽媽和爸爸、勞動者、醫生和護士、病患,他們每天都要默默地以忍耐的聖德來美化這個世界。可是,我們通常都不能忍耐。我們需要忍耐,它為我們繼續前行乃是『必要的維生素』,但我們本能地缺乏忍耐。」

「但如何學會忍耐呢?需要與當今流行的思維逆流而行,不讓急於求成和全部且立即來主宰。這種心態不但不等待情況的成熟,反而使人受到擠壓,強求即刻發生改變。」教宗告誡說:「急於求成和沒有耐心是靈性生活的敵人,但天主是愛,愛不會讓人感到疲倦、不會暴躁,也不會下最後通牒,而是曉得等待。」

效法耶穌在十字架上的忍耐

「忍耐的德行是聖神的果實,為了增強忍耐,需要祈禱,向基督的神祈求這份德行。」教宗吩咐道:「尤其在這幾天,瞻仰被釘十字架的耶穌,效法祂的忍耐,這將對我們有益。將最討厭的人帶到祂面前,這也是一種很好的訓練。這首先要求我們以憐憫、以天主的目光注視這人,懂得將他們的面容與過錯區分開來。我們習慣於以人的過錯來將他們分類。不能這樣,這不好。我們要尋找人的面容、他們的心,而非他們的過犯。」

放寬眼界

教宗強調:「忍耐應得到培養,因此需要放寬眼界。例如,不要只盯著自己的煩惱,而是看到別人更大的痛苦,好能學會承受自己的痛苦,正如《師主篇》所邀請的那樣,記住,只要為愛天主而忍耐,無論多麼小,都會得到天主的賞報。教宗最後鼓勵信友們,在受考驗時,需要滿懷信心地敞開心扉,懷著希望接納天主的新意,因為天主不會讓我們的期望落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聖枝主日禮儀

圖片:Vatican Media

2024年3月24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了聖枝主日的禮儀,大約6萬信友出席。禮儀在時隱時現的陽光下展開,紀念耶穌榮進耶路撒冷的場景,並在彌撒之前宣讀了聖史馬爾谷的有關記述。教宗用聖水降福且灑在會眾手中緊握的橄欖枝上,那是這個主日的標記。

榮進耶路撒冷

接著就是聖枝遊行,400多名手持聖枝的神長和信友從廣場的中心走向大殿前的石階平台。參加共祭的樞機、主教和司鐸在祭台旁各就各位。全場會眾高呼:「賀三納!奉主名而來的當受讚美!那要來的我們祖先達味之國,應受讚頌!賀撒納,歡呼之聲,響徹雲霄!」

基督受難

隨著禮儀的推進,場景發生了徹底的變化:在感恩祭的聖道禮儀中,以多個聲音唱出《馬爾谷福音》記述的耶穌的苦難。透過福音作者的文字,基督遭受殘酷對待的整個過程再次重現。在教宗的邀請下,全場信眾在靜思默想中重溫了耶穌受難的每個時刻。

耶穌的苦難涵蓋了各個時代及全人類的痛苦,以及人類在人性上的脆弱,這些在聖道禮儀結束時的信友禱詞中都呈獻給了上主。在這些禱詞中,首先為教會祈禱,好能「始終尋求合一、和解與共融」;接著為執政人士祈禱,願他們「促進和平與各國人民的福祉」;然後為受苦的人、為受迫害的基督徒祈禱,也祈願各基督徒團體「藉著祈禱和行愛德,為自己的信仰做見證」。

誦念《三鐘經》

禮儀結束後,教宗方濟各直接在大殿前的石階平台上帶領全場信友頌念《三鐘經》,頒賜他的降福。然後,教宗乘坐座車在聖伯多祿廣場上歡呼的朝聖信友們當中穿行,向他們揮手致意。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第61屆世界聖召祈禱日文告:蒙召去播撒望德的種子,並建設和平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於3月19日大聖若瑟瞻禮日,發表了第61屆世界聖召祈禱日文告,主題是「蒙召去播撒望德的種子,並建設和平」。本屆祈禱日將於4月21日舉行。教宗特別指出,所有基督徒都蒙召去接受天主賦予我們在世上服事祂的使命,這使命是通過所有度奉獻生活者、神職人員、度婚姻生活者,或是獨身者而實現的。

按此閱讀英語全文

邀請青年人慷慨奉獻

教宗寫道:「感恩應該成為世界聖召祈禱日慶祝活動的特徵,因為它讓我們回想起在各行各業事奉天主的無數基督徒。」教宗也特別邀請青年人為天主騰出空間,能在天主的召叫中獲得幸福。「讓耶穌把你們吸引到祂身邊,藉著閱讀福音書把你們重要的問題向祂提出;讓祂藉著祂的臨在挑戰你們。」

同道偕行是世界聖召祈禱日的面向

接著,教宗邀請所有基督徒在教會邁向2025年禧年的時刻成為「望德的朝聖者」。教宗指出,在教會各種各樣的神恩與聖召中,天主的子民因著聖神的引導,作為一個大家庭的成員和整體的許多部分,形成了基督的奧體。於是,教宗寫道:「從這個意義上說,世界聖召祈禱日具有同道偕行的特徵:在我們豐富多樣的神恩中,我們蒙召傾聽彼此的聲音,並一同前行,為的是承認他們、並共同辨別聖神為了所有人的福祉將把我們帶到何處的使命。」

隨後,教宗敦促所有人為司鐸聖召和修會聖召祈禱,好能讓上主「派遣工人去收割祂的莊稼」。當教會以祈禱年為禧年做準備時,基督徒應該每天祈禱,聆聽天主的聲音,幫助我們成為「望德的朝聖者及和平的建設者」。

望德的朝聖者及和平的建設者

接下來,教宗寫到了本屆文告的主題。教宗強調,基督徒的朝聖意味著將我們的眼睛、頭腦和心靈聚焦於我們的目的,即聚焦於基督,並重新開始每一天。「我們在世上的朝聖之旅絕不是一場毫無意義的旅程或漫無目的的徘徊。相反,我們每天藉著回應天主的召叫,努力邁出每一個必要的步伐,邁向一個人們能夠生活在和平、正義與愛的新世界。」

教宗補充道,所有基督徒聖召的目的都是成為「望德的男女」,在無數危機和「與零散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邪惡幽靈做抗爭」中傳遞希望與和平的福音訊息。「基督的復活是激發我們基督徒望德的力量,使我們能夠面對世界帶給我們的挑戰。」

最後,教宗邀請所有基督徒「站起來」,從我們的冷漠中醒來,擁抱我們的聖召,讓基督引導我們的腳步。教宗寫道:「讓我們對生活充滿熱情,並致力於關愛我們周遭以及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的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