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主持聖枝主日禮儀

CNS photo/Stefano Dal Pozzolo, pool

2019年4月14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了聖枝主日禮儀,先在廣場的埃及方尖碑下祝聖了橄欖枝,然後隨著遊行的隊伍走到大殿前的石階上主持彌撒聖祭。4萬名信友參加了禮儀,而且許多在當天慶祝世青節“教區級”活動的青年也在場,使節日氣氛錦上添花。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首先指出,每年伴隨我們進入聖週的“雙重奧跡”是:為耶穌榮進耶路撒冷而“歡呼”,以及祂受到的“屈辱”和“窮兇極惡的呼喊”。因此,在聖枝禮儀中有兩個具有特徵的時刻:先是手持棕櫚枝和橄欖枝遊行,然後聆聽《路加福音》記述的耶穌基督受難史。因此,我們應在“聖神的啓迪”下參與禮儀,“以信德來陪伴我們的救主走祂的苦路,始終謹記祂的苦難的偉大教導乃是生命戰勝惡神的楷模”。

“耶穌告訴我們如何面對困難時刻和最陰險的誘惑,祂内心的安寧不是超脫,也不是無動於衷或超自然主義,而是信賴地將自己交付於天父和祂施予救恩、生命和慈悲的旨意;在所有的使命中,祂都經歷了‘做自己的事業’、選擇自己而不服從天父的誘惑。耶穌一開始就在荒野中戰鬥了40天,直到最後的苦難時刻,祂都是懷著信賴服從天父,擊退了誘惑。”

在進入耶路撒冷時,耶穌讓我們看到“謙卑的道路”,與魔鬼指示的“凱旋主義”道路截然相反。教宗解釋道,這凱旋主義是“有害的”,是“世界的首領”。

“凱旋主義設法透過走捷徑和虛假讓步來達到目的,並指望乘上勝利者的戰車。凱旋主義依靠行為和言語來謀生,但這些言行卻不經歷十字架的熔爐;它在與別人的交流中,總是認為他們是最壞、有瑕疵和失敗的人。凱旋主義的一種微妙表現是精神世俗化,這是最大的危險,威脅教會做出背信棄義的最大誘惑。耶穌以祂的苦難摧毀了凱旋主義。”

教宗繼續表示,上主樂於看到以色列的貧苦人和青年“高呼祂的名字、稱祂為君王和默西亞的熱情和喜慶”。謙卑並不是要“否認事實”,因為耶穌“確實”是默西亞,是君王。與此同時,祂的心思也“放在另一條路上”,放在“從天主的形體”下降到“僕人的形體”的“聖路”上,即那條“謙卑服從,‘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的道路。

“耶穌知道,為取得真正的凱旋就必須給天主騰出空間;為給天主騰出空間唯有一個方式:放棄一切,空虛自己。緘默、祈禱和謙卑。弟兄姐妹們,我們不可與十字架討價還價,要麽予以接受,要麽予以拒絕。耶穌以祂的謙卑願意為我們敞開信德之路,而且祂在這條道路上先我們而行。”

第一個“跟在耶穌後面”走上信德之路的是聖母瑪利亞,她是“首位門徒”。教宗說:“童貞聖母和諸位聖人為走信德和承行天主旨意的道路而蒙受了苦難。面對生命中的冷酷和痛苦事件,以信德回應能讓‘心靈付出艱難的代價’。這是信德的黑夜,但唯獨從這黑夜中出現了復活的曙光。”

聖母瑪利亞站立在十字架下再次想起天使向她宣告有關她聖子的喜訊:“祂的王權沒有終結”(路一33)。然而,聖母在哥耳哥達山上看到“這諾言被徹底否認:她的聖子有如強盜一般在十字架上奄奄一息”。

“就這樣,被耶穌的謙卑所摧毀的凱旋主義同樣也在聖母的心中被摧毀;耶穌和聖母都懂得緘默不語。在聖母瑪利亞的帶領下,無數的聖人聖女跟隨耶穌走上了謙卑和服從的道路。”

當天是在各教區舉行的世界青年節,教宗特別向青年提到“許多年輕的聖人聖女,特別是那些我們‘鄰家的’聖人”,“只有天主知道他們,有時祂喜歡讓我們感到驚喜”。

“親愛的青年們,你們不要羞於顯示對耶穌的熱愛,高呼祂活著,祂是你們的生命。同時,你們也不要害怕跟隨祂十字架的道路。若你們感到祂要求你們放棄自己,放下你們所有的安全感,完全信靠在天之父,那麽,你們就要歡欣雀躍吧!你們已經走上了天國的道路。”

教宗最後祈願,在等待“上主前來平息狂風暴雨”的時候,我們要“以在祈禱中默默無聞的見證”,找到“在我們心中所懷希望的理由”(伯前三15),好能在“許諾的記憶、十字架上的苦難,以及復活希望之間活出神聖的張力”。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心神疲憊的人屈服於失敗

四旬期第五周 星期二 彌撒

集禱經

天主,求你恩賜我們常能遵行你的旨意;使我們在此世代,得見虔誠事奉你的子民,與日俱增。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凡是被咬的,一瞻仰火蛇,必得生存。)
恭讀戶籍紀 21:4-9

以色列人由曷爾山沿紅海的路起程出發,繞過厄東地;在路上人民已不耐煩,抱怨天主和梅瑟說:「你們為什麼領我們由埃及上來死在曠野?這裏沒有糧食,又沒有水,我們對這輕淡的食物已感厭惡。」上主遂打發火蛇到人民中來,咬死了許多以色列人。人民於是來到梅瑟前說:「我們犯了罪,抱怨了上主和你;請你轉求上主,給我們趕走這些蛇。」梅瑟遂為人民轉求。上主對梅瑟說:「你做一條火蛇,懸在木竿上;凡是被咬的,一瞻仰它,必得生存。」梅瑟遂做了一條銅蛇,懸在木竿上;那被蛇咬了的人,一瞻仰銅蛇,就保存了生命。

福音(當你們高舉人子以後,你們便知道我是那一位。)
恭讀聖若望福音 8:21-30

那時,耶穌向法利塞人說:「我去了,你們要尋找我,你們必要死在你們的罪惡中;我所去的地方,你們不能去。」猶太人便說:「他說:我所去的地方,你們不能去;莫非他要自殺嗎?」耶穌向他們說:「你們是出於下,我卻是出於上;你們是出於這個世界,我卻不是出於這個世界。因此,我對你們說過:你們要死在你們的罪惡中。的確,你們若不相信我就是那一位,你們必要死在你們的罪惡中。」於是,他們問耶穌說:「你到底是誰?」耶穌回答他們說:「難道從起初我沒有對你們講論過嗎?對你們我有許多事要說,要譴責;但是派遣我來者是真實的;我由他聽來的,我就講給世界聽。」他們不明白他是在給他們講論父。耶穌遂說:「當你們高舉了人子以後,你們便知道我就是那一位。我由我自己不作什麼;我所講論的,都是依照父所教訓我的。派遣我來者與我在一起,他沒有留下我獨自一個,因為我常作他所喜悅的事。」當耶穌講論這些話時,許多人便信了他。

「有時候基督徒更喜歡失敗,為抱怨、不滿留下空間,為魔鬼提供撒種的肥沃土壤。」

2019年4月9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反省了第一篇讀經中《戶籍紀》講述的「疲倦」:「在路上人民已不耐煩,逃避埃及奴役的熱情和希望,在經歷紅海、曠野之後,一點點地消耗殆盡,開始對梅瑟抱怨。」

教宗強調:「心神疲憊奪走了希望,疲憊是有選擇性的,它總是讓我們看到我們生活中不好的時刻,忘記我們所領受的美好事物。當我們在心神枯竭的狀態時,我們就會無法忍受這段旅程,開始在偶像崇拜、竊竊私語或諸多其它事物中尋求庇護。這是我們的典型做法。基督徒的這種心神疲憊也導致我們生活在不滿足中,持不滿足的態度。一切都不喜歡,一切都不順利……。」

教宗繼續說:「有些基督徒屈服於失敗,甚至害怕安慰,害怕希望,害怕上主的愛撫,度一種怨婦般的生活。這就是許多基督徒的生活。他們整天抱怨、批評、嚼舌根、事事不滿意。『在路上人民已不耐煩』。我們基督徒常常對這段旅程感到不耐煩。我們更喜歡依戀失敗,即心神的枯竭。這源自那原始地堂的古蛇,同樣的蛇曾誘惑厄娃。通過這一點我們看到內心躲藏的蛇,它總是在我們心神枯竭時叮咬著我們。那些喜歡失敗的人一生都在抱怨,對希望不耐煩,對耶穌的復活不耐煩。」

教宗最後總結道:「兄弟姐妹們,讓我們記住這句話:『在路上人民已不耐煩』。基督徒無法忍受這段旅程,無法忍受希望,無法忍受痊癒,無法忍受安慰。我們更喜歡依賴不滿、疲憊和失敗。願上主使我們免於這種疾病。」

教宗:要勇敢的向上主祈禱

四旬期第四周 星期四 彌撒

集禱經

仁慈的上主,願我們在四旬期所行的善功幫助我們痛改前非,勉力行善;求你恩賜我們誠心遵守你的誡命,愉快地準備逾越慶節的來臨。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求你撤銷要加於你百姓的災禍。)
恭讀出谷紀 32:7-14

上主訓示梅瑟說:「你下去!因為你從埃及國領出來的百姓敗壞了。他們很快就離開了我給他們指示的道路,為自己鑄了一個牛犢,朝拜它,向它祭獻並且說:以色列,這就是領你出埃及的天主。」上主又向梅瑟說:「我看這百姓,真是一個執拗的百姓!你且由我向他們發怒,消滅他們;我要使你成為一個大民族。」
梅瑟求上主他的天主息怒說:「上主,你為什麼要向你用大力,用強硬的手臂,由埃及國領出來的百姓發怒呢?為什麼要叫埃及人說:他是惡意領他們出來,要在山中殺死他們,由地面上絕滅他們呢?求你息怒,撤銷要加於你百姓的災禍。求你記念你的僕人亞巴郎、依撒格和以色列,你曾指著自己向他們起誓說:我要使你們的後裔,像天上的繁星那樣多;我所許的那整個地方,必賜給你們的後裔,叫他們永遠佔有。」上主遂撤銷了要加於百姓的災禍。

福音(有一位控告你們的,就是你們所寄望的梅瑟。)
恭讀聖若望福音 5:31-47

那時,耶穌對猶太人說:「如果我為我自己作證,我的證據不足憑信;但另有一位為我作證,我知道他為我作的證足以憑信。你們曾派人到若翰那裏去,他就為真理作過證。其實我並不需要人的證據,我提及這事,只是為叫你們得救。若翰好比是一盞點著而發亮的燈,你們只一時高興享受他的光明。但我有比若翰更大的證據,即父所托付我要我完成的工程,就是我所行的這些工程,為我作證;證明是父派遣了我。派遣我來的父,親自為我作證;你們從未聽見過他的聲音,也從未看見過他的儀容,並且你們也沒有把他的話存留在心中,因為你們不相信他所派遣的那位。你們查考經典,因你們認為其中有永生,正是這些經典為我作證;但你們不願意到我這裏來,為獲得生命。
「我不求人的光榮;而且我認得你們,知道在你們內沒有天主的愛情。我因我父的名而來,你們卻不接納我;如果有人因自己的名而來,你們反而接納他。你們既然彼此尋求光榮,而不尋求出於唯一天主的光榮,你們怎麼能相信我呢?不要想我要在父面前控告你們;有一位控告你們的,就是你們所寄望的梅瑟。若是你們相信梅瑟,必會相信我,因為他是指著我而寫的。如果你們不相信他所寫的,怎麼會相信我的話呢?」

2019年4月4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邀請信徒如此向上主祈禱:勇敢地祈禱,與上主面對面的祈禱。不是以不冷不熱的態度,而是全心全意的祈禱。

當天第一篇讀經,記載梅瑟求天主息怒,求祂撤銷要加於祂的百姓的災禍(出32:7-14)。為了讓人們瞭解代禱是什麽,教宗列舉了聖經中一些人物的事跡,諸如梅瑟、亞巴郎、撒慕爾的母親亞納和克納罕婦人。

教宗說:「如此祈禱需要很大的勇氣。很多時候我們不冷不熱。有人對我們說,『要祈禱,因為我有這個問題,那個問題』。是的,我念兩遍《天主經》和《聖母經》,後來就忘了。祈禱不是這樣的,真正的祈禱是與主同在。當我要祈禱時,我必須懷著勇氣。我很喜歡一種表達方式,就是當人想要得到某些東西時所說的,『我盡一切所能去做』。或許我們會有疑惑:『我如此做,但是我如何知道上主在聆聽我呢?』我們有一定的保障,那就是耶穌。祂是偉大的代禱者。」

教宗說:「耶穌升天後,祂在天父前為我們代禱。就如祂在受難前,向伯多祿許諾,祂已為他祈求了,為叫他的信德不至喪失。耶穌此刻為我們祈禱。我們祈禱時,不論是想要有說服力,還是討價還價,不論是支支吾吾,還是與主爭論,祂都會把我們的祈禱帶到天父面前。耶穌不需要在天父前說話,祂向天父展示自己的傷口。天父看到祂傷口會賜予祂恩寵。當我們祈禱時,要想到耶穌與我們同在。耶穌是我們的勇氣、我們的保障,此刻祂在為我們轉求。」

教宗在拉巴特主持彌撒

2019年3月31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拉巴特的穆萊阿卜杜拉王子體育中心舉行主日彌撒,這是他在摩洛哥訪問行程的最後一項活動。這座體育中心建於1983年,紀念在同一年去世的穆罕默德五世的幼子。2014年,國際足聯俱樂部曾在這裡舉行過幾次世界盃比賽。

當天的《路加福音》記述了耶穌講的蕩子比喻。教宗在彌撒講道中以這個比喻為核心,闡述了天父的慈悲和長子不接納慈悲的態度。他說:「這個父親看到日夜期盼的小兒子返回家裡,便興奮地跑上前去親吻他,同時不忘邀請他的長子與他一起參加歡宴。但長子不承認弟弟返回的事實,在他心中這個弟弟已經喪失了。」(參閲:路15:20-30)

教宗指出:「這個長子不僅不承認和接納自己的弟弟,也不接納慈悲為懷和慷慨寬恕的父親,寧可選擇孤立而不是相遇。在這個家庭裡似乎反映出我們人性的奧秘,既有為失而復得的兒子擺上的宴席,也有因這歡慶而感到被出賣和憤慨的情緒;既有對那經歷了貧困和痛苦者的款待,也有惱怒和氣憤,不願給認為不配受到款待的人留出空間。如此,在我們和我們的團體,甚至在我們心中再一次出現了張力。然而,天父對那個家庭的渴望則是,所有的子女都應分享祂的喜樂;任何一個人都不應像祂的小兒子那樣處在不合乎人性的狀態,也不可像長子那樣孤僻、與人隔離和尖酸。天父願意所有的人都得救,並得以認識真理。(弟前2:4)」

「為此,耶穌邀請我們仰望並默觀天父的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再次發現彼此為弟兄姐妹。比喻中的父親對長子說:『凡我所有的,都是你的』(路15:31)。」

教宗解釋道:「父親的話不僅指物質財產,也指分享祂的愛和憐憫。這是基督徒最大的遺產和財富。我們不可根據一種道德、社會、倫理或宗教形態來衡量自己或為自己分類,而應承認還存在另一種狀態,即我們是天父所愛、所期待和有待歡慶的子女,從我們白白蒙受這恩典的時刻起,沒人能抹去或消除這種狀態。」

教宗接著表示:「凡我所有的,都是你的”這句話告訴我們,切莫陷於誘惑,將子女的身份簡化為法律和禁令、義務和盡職的問題。我們的歸屬感和使命不會從意志主義、嚴守法規、相對主義或整體主義中誕生,而是源自有信仰的人,他們每天都謙卑和不斷地呼求:『願祢的國來臨!』蕩子的比喻最後留下一個開放性的結尾,沒有告訴我們長子作了什麽選擇。他是否前去參加了歡宴?這個結尾需要每個團體、我們每個人以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目光和自己對別人的態度來書寫。基督徒知道在天父的家裡有許多席位,只有不願意分享祂喜悅的人才留在門外。」

教宗最後感謝在場信友在這片土地上為慈悲的福音作出的見證,感謝信友團體為成為慈悲的綠洲而努力不懈。他說:「我鼓勵和激勵你們繼續不斷地增進慈悲的文化,讓任何人都不會以冷漠對待別人,也不會轉面不顧別人的痛苦。」

教宗:心硬導致不忠、詆毀和誹謗上主

四旬期第三周 星期四 彌撒

集禱經

尊威的天主,求你使我們越接近逾越慶節,越能熱心準備迎接它的來臨。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這個民族不聽從上主天主的聲音。)
恭讀耶肋米亞先知書 7:23-28

上主天主這樣吩咐他的子民說:「你們應聽從我的聲音,那麼我必作你們的天主,你們也必作我的人民;你們應走我吩咐你們的一切道路,好使你們獲得幸福。他們不但不側耳細聽,反倒依照自己的計謀,隨自己邪惡的心生活,頑固不化;不以面向我,卻以背向我。從你們祖先出離埃及那一天起,直到今日,我給你們派遣了我所有的僕人先知,而且每天清早給你們派遣,但他們不但不側耳聽從我,反更硬起自己的頸項,比自己的祖先還要乖戾。縱使你將這一切話告訴他們,他們也不會聽從你;任憑你怎樣呼喚,他們也不會答應你。為此你對他們說:這個民族,不聽上主自己天主的聲音,不肯接受教訓;忠實已喪失,已絕於他們口中。」

福音(不隨同我的,就是反對我。)
恭讀聖路加福音 11:14-23

那時,耶穌驅逐一個魔鬼──他是使人瘖啞的魔鬼;他出去以後,啞巴便說出話來,群眾都驚訝不止。但是,其中有人說:「他是仗賴魔王貝耳則步驅魔。」另一些人試探耶穌,向他要求一個自天而來的徵兆。耶穌知道了他們的心意,便給他們說:「凡是一國自相紛爭,必成廢墟,一家一家的敗落。如果撒殫自相紛爭,他的國如何能存立呢?因為你們說我仗賴貝耳則步驅魔,如果我仗賴貝耳則步驅魔,你們的子弟們是仗賴誰驅魔呢?為此,他們將是你們的裁判者。如果我是仗賴天主的手指驅魔,那麼,天主的國已來到你們中間了。幾時壯士佩帶武器,看守自己的宅舍,他的財產,必能安全。但是,如果有個比他強壯的來戰勝他,必會把他所依仗的一切器械都奪去,再瓜分他的贓物。不隨同我的,就是反對我;不同我收集的,就是分散。」

2019年3月28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反省了當天禮儀所選的讀經和福音。教宗嚴厲警告說,不聽從上主聲音的心在長年累月後,就會變成乾涸之地,堅硬無比。

「我們常常充耳不聞,不聽從上主的聲音」,對於新聞廣播和鄰居的閒言碎語卻留心細聽。取自《耶肋米亞先知書》(7:23-28)的第一篇讀經,準確描述了天主的這種經歷。這段經文如同天主的抱怨。天主命令子民聽從祂的聲音,許諾給他們幸福,子民卻「依照自己的計謀,隨自己邪惡的心生活,頑固不化;不以面向我,卻以背向我」。上主最後悲傷地說「忠信已喪失!」

教宗說:「這是一個失信的民族,失去了忠信的意義。這就是今天教會希望我們反思的問題,每個人都要想:『我失去對上主的忠信嗎?』『沒有啊,我每個星期天都去彌撒。』『是的,是的,但內心的忠信呢?我是否失去忠信呢,或者我內心堅硬、頑固、充耳不聞、不讓上主進入?』『你們今天要聽從上主的聲音』是教會的邀請。當一個人心靈堅硬,不聽從上主時,會超越不聆聽的界限:在他不喜歡天主的某些事情時,就會找藉口離開上主,詆毀、誹謗和抹黑上主。」

教宗繼續說:「耶穌與群眾之間也發生了同樣的事。在當天的福音(路11:14-23)中,耶穌行奇跡,醫治病人,表明祂有治癒的力量,這也包括心靈治癒。可是這些頑固的人說了什麼?『祂是仗賴魔王貝耳則步驅魔。』」

教宗表示:「抹黑上主是拒絕上主的倒數第二步。第一步是不聽從,導致心硬,然後是詆毀祂。而最後一步將導致無法回頭,也就是褻瀆聖神。耶穌試圖說服他們,但是沒有用。最後,正如先知以『忠信消失了』為明確的結束語,耶穌則使用了另一個有助於我們理解的話語:『不隨同我的,就是反對我』。有人說:『不,我與耶穌同在,只是有些距離,離得不太近。』『不,這不可能。要麼與耶穌在一起,要麼就是與耶穌對立。』」

最後,教宗總結道:「我們蒙召全心歸向上主,正如福音歡呼詞中所勉勵的,因為祂是寬仁慈悲的。是的,即使你的心和石頭一樣硬,你常常為了不服從我而使我顏面掃地,但是你還有悔改的機會。上主說:『全心歸向我吧,因為我是寬仁慈悲的。我會忘記一切。我所看重的是你來尋求我。』這很重要,其它的不值一提。四旬期是慈悲的時期,是虔誠敬主的時期,讓我們敞開心扉,讓祂進入我們內。」

教宗:效法上主的慈悲,不要捂著口袋不放

四旬期第二周 星期一 彌撒

集禱經

天主,你為治療人心靈的創傷,吩咐我們克己修身;求你幫助我們避免一切罪過,並使我們全心全力履行你仁愛的誡命。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我們犯了罪﹐行了不義。)
恭讀達尼爾先知書 9:4-10

我主,偉大可敬畏的天主!你對那些愛你和遵守你誡命的人,必守約施恩。我們犯了罪,行了不義,作惡反叛,離棄了你的誡命和法令。我們沒有聽從你的眾僕人先知,因你的名向我們的君王,我們的首長,我們的祖先,和全國人民所說的話。我主,正義歸於你!而滿面羞愧歸於我們,就如今日歸於猶大人民,歸於耶路撒冷的居民,歸於所有不忠於你而被你驅至各地或遠或近的以色列人一樣。我主,滿面羞愧歸於我們,歸於我們的君王,歸於我們的首長以及我們的祖先,因為我們犯罪得罪了你;然而慈悲和寬宥應歸於上主我們的天主,因為我們實在都背叛了他,沒有聽從上主我們天主的勸告,也沒有遵行他藉自己的僕人眾先知,向我們所宣示的訓令。

福音(你們要寬恕人,也就會被寬恕。)
恭讀聖路加福音 6:36-38

那時候,耶穌向門徒說:「你們應當慈悲,如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你們不要判斷,你們也就不受判斷;不要定罪,也就不被定罪;你們要赦免,也就蒙赦免。你們給,也就給你們;並且還要用好的,連按帶搖,以致外溢的升斗,倒在你們的懷裏,因為你們用什麼升斗量,也用什麼升斗量給你們。」

2019年3月18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我們不要判斷別人、不要指責,卻要給予原諒,通過這種方式效法天父的慈悲。他提醒眾人,為了在生活中不犯錯,我們必須效法天主,在天父的眼前行走。

教宗從當天的《路加福音》談起(6:36-38),首先講解了能夠寬恕“最醜陋”行為的天主慈悲。教宗說:「天主的慈悲如此偉大。我們不要忘記這一點。有多少人說:『我做了非常惡劣的事。我已經在地獄裡訂購了位子,再也無法回頭了。』但你想到天主的慈悲嗎?讓我們回憶一下可憐寡婦向亞爾斯本堂神父告解的故事。這位婦人的丈夫投河自殺了,她哭著對神父說:『我是一個罪人,一個可憐人。我可憐的丈夫!他下地獄了!他自殺了,自殺是死罪。』亞爾斯本堂說:『夫人,您別哭,因為在橋與河之間有天主的慈悲。』說到底,有天主的慈悲在。」

「為了進入慈悲的軌道,耶穌指出了三個實用的建議:首先我們不要判斷,這是我們應當棄絕的壞習慣,特別是在四旬期。此外,這是一種涉入我們生活的習慣,我們甚至沒有意識到它經常是這樣。我們甚至在開始一段談話時也會說:『你看到他做了什麼嗎?這就是對他人的判斷。我們想想一天我們判斷多少次!其次,我們不要指責他人。最後,我們要寬恕他人,即使寬恕是如此艱難,因為天主將按照我們的行為審判我們。」

在這裡,教宗邀請眾人學習慷慨的智慧,指出這是我們棄絕「說三道四」的主要方式。

教宗說:「上主教導我們:‘你們給,也就給你們’,你們要慷慨地給予。不要捂著口袋不放,而要慷慨地施捨窮人、那些有需要的人,給予他們建議,以微笑對待他人。『你們給,也就給你們;並且還要用好的,連按帶搖,以致外溢的升斗,倒在你們的懷裡』(路6:38),因為上主是慷慨的。我們付出一,祂將百倍地賞報我們。這樣的態度才能保證我們不判斷、不指責,而是給予寬恕。施捨很重要,但不僅是物質的施捨,也包括靈性的施捨,即花時間與需要幫助的人在一起,看望一位病人,給予一個微笑等。」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不要忘記上主在我們生命中所成就的事

聖灰禮儀後 星期四 彌撒

集禱經

上主,求你指引我們的行為,幫助我們在悔改的道路上前進,使我們的一切行動,皆能由你開始,並靠你完成。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看,我今天已將生命與死亡,祝福與詛咒,都擺在你面前。)
恭讀申命紀 30:15-20

梅瑟向百姓說:「你看,我今天將生命與幸福,死亡與災禍,都擺在你面前,如果你遵行我今天吩咐你的、上主你天主的誡命:愛慕上主你的天主,履行他的道路,謹守他的誡命、法令和規定,你必能生活繁榮,上主你的天主在你要去佔領的地上,必要祝福你。但是,如果你心中叛離,不願聽從,被人引去敬拜事奉其他的神,我今天警告你們:你們必要滅亡;在你渡過約但河去佔領的土地上,決不能久存。我今天指著天地向你們作證:我已將生命與死亡,祝福與詛咒,都擺在你面前;你要選擇生命,為叫你和你的後裔得以生存;你應愛慕上主你的天主,聽從他的話,完全依賴他;因為這樣你才能生活,才能久存,才能住在上主向你的祖先亞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誓許要給他們的土地上。」

福音(誰若為了我的原故喪失自己的性命,這人必能救得性命)
恭讀聖路加福音 9:22-25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說:「人子必須受許多苦,被長老、司祭長和經師們棄絕,並且要被殺,但第三天必要復活。」他又對眾人說:「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天天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因為誰若願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但誰若為我的緣故喪失自己的性命,這人必能救得性命。人縱然賺得了全世界,卻喪失了自己,或賠上自己,為他有什麼益處呢?」

2019年3月7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在四旬期伊始,讓我們祈求記憶的恩寵,牢記上主在我們生命中所成就的事。在與復活基督相遇的道路上,我們千萬不要回頭,不要心靈麻痹,對偶像崇拜的危險視而不見。

當天的第一篇讀經取自《申命記》(30:15-20),記載了梅瑟為使子民做好進入應許之地的準備,向他們提出攸關生死的選擇和挑戰。教宗特別引用了梅瑟所提出的三個關鍵詞:「心中叛離」,「不願聽從」,以及「被人引去敬拜事奉其他的神」。

教宗說:「當心中叛離,走上錯誤道路時,無論是回頭路還是歧路,都會失去方向。四旬期有助於我們走好這條與主相遇的道路。不聆聽上主和祂對我們的承諾,就會失去記憶,不記得上主在我們生命中、在祂的教會內、在祂的子民中所行的偉績,我們就會習慣於憑藉自己的力量,自給自足。」

教宗指出:「當我們感覺良好時,當我們要什麼有什麼時,在精神上一帆風順時,就會面臨失去旅途記憶的危險。精神上的福祉也有這種危險:我們有可能換上某種健忘症,缺乏記憶力。」

關於偶像崇拜,教宗指出:「偶像崇拜不只是去異教徒寺廟敬拜一座雕像,而是一種內心的態度,你喜歡某個東西而非上主,是因為它令你感到舒適,你已經忘記了上主。」

最後,教宗表示:「在四旬期伊始,我們應該祈求守護記憶的恩寵,牢記上主在我們生命中的一切作為:祂如何愛了我們。懷著這個記憶,我們繼續向前邁進。我們也應該不斷重複聖保祿宗徒對弟茂德的勉勵:『你務要記住:耶穌基督從死者中復活了』。耶穌陪伴我直到現在,並且祂將一直陪伴我,直到我面見光榮的祂時。願上主賜給我們保持記憶的恩寵。」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聖灰禮儀彌撒:定睛仰望苦架上的耶穌,愛德之火絕不熄滅

2019年3月6日,教宗方濟各聖灰瞻禮在羅馬聖女薩比娜大殿主持彌撒時表示:「在四旬期,要重新發現我們受造是為了永遠熾熱的火焰,而非立即熄滅的煙灰;是為了天主,而非塵世;是為了天國的永恆,而非世間的欺騙;是為了擁有天主兒女的自由,而非成為凡俗事物的奴隸。」當天下午約4時,教宗在聖安瑟爾默大殿帶領眾人祈禱片刻,然後進行懺悔遊行,徒步朝聖到聖女薩比娜大殿,在那裡主持聖灰禮儀彌撒。

當天禮儀的第一篇讀經記載,上主要求祂的子民「在熙雍吹起號角,制定一個齋期」(岳2:12-18)。教宗指出:「我們總是沒有目標地快速行走, 而振聾發聵的號角聲敦促我們放慢生活節奏,回歸本質」。當上主沉痛地對子民說:『你們應全心歸向我。』(12節)我們明白,塵世旅途的目標就是上主。為了返回正途,在頭上施放聖灰是個重要的記號。它提醒我們反思,自己每天究竟是為什麼操心奔波?塵世的事物必將消逝,猶如灰土隨風飄散。今日盛行的『外貌文化』引誘人們為稍縱即逝的事物而活,這是莫大的欺騙,因為它有如熊熊烈火,一旦燒完就只剩下灰燼。然而,福音提出了不會消逝的三項事物,分別是:施捨、祈禱和禁食(參閱:瑪6:1-6,16-18)。祈禱恢復我們與天主的關係;愛德恢復我們與近人的關係;禁食則是與自己的關係。」

教宗說:「四旬期邀請我們注視:在祈禱中仰望高天,走出庸俗、橫向的生活,不再只顧自己而忘記天主。再者,是以愛德轉向他人,擺脫累積財物的虛榮心。最後是邀請我們以禁食自我反省,放下對凡俗事物的依戀,免得世俗化造成心靈麻木。」

誠如耶穌所說:「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21節)教宗將我們的心靈比擬為「磁鐵」,必須依附著某樣事物:「心靈依附的對象如果是凡俗事物,早晚會變成這些東西的奴隸;但它依附的對象若是永不消逝的那位,我們就會找到自己,重獲自由。為此,我們應當在四旬期的旅途中,定睛仰望十字苦架上的耶穌。」

教宗強調:「十字苦架上的耶穌是生命的指南針,將我們導向天國。由於帶著龐大的重擔,我們將無法向前邁進,教宗鼓勵我們放下種種負擔,諸如消費主義、自我中心、貪得無厭、鐵石心腸等。」

最後,教宗總結道:「十字苦架上的耶穌充滿愛火,祂召叫我們與祂共度熱情如火的生活,不在塵世的灰燼裡消失無蹤。這生活燃燒愛德,絕不在平庸中熄滅。四旬期始於聖灰禮儀,卻帶我們通往逾越節守夜的火焰,使我們在聖墓中發現耶穌的肉身並未化成灰燼,而是光榮地復活。」

四旬期資訊

教宗:懇求一顆肖似天主的心

常年期第六周 星期二 彌撒

讀經一(我將我所造的人由地面上消滅。)
恭讀創世紀 6:5-8;7:1-5,10

上主見人在地上的罪惡重大,人心天天所思念的無非是邪惡;上主遂後悔在地上造了人,心中很是悲痛。上主於是說:「我要將我所造的人,連人帶野獸、爬蟲和天空的飛鳥,都由地面上消滅,因為我後悔造了他們。」惟有諾厄在上主眼中蒙受恩愛。上主對諾厄說:「你和你全家進入方舟,因為在這一世代,我看只有你在我面前正義。由一切潔淨牲畜中,各取公母七對;由那些不潔淨的牲畜中,各取公母一對;由天空的飛鳥中,也各取公母七對;好在全地面上傳種。因為還有七天,我要在地上降雨四十天四十夜,消滅我在地面上所造的一切生物。」諾厄全照上主吩咐他的做了。七天一過,洪水就在地上氾濫。

福音(你們應當提防法利塞人和黑落德的酵母。)
恭讀聖馬爾谷福音 8:14-21

那時候,門徒忘了帶餅,在船上除了一個餅外,隨身沒有帶別的食物。耶穌囑咐他們說:「你們應當謹慎,提防法利塞人的酵母和黑落德的酵母。」他們彼此議論:他們沒有餅了。耶穌看出來了,就對他們說:「為什麼你們議論沒有餅了?你們還不明白,還不瞭解嗎?你們的心仍然遲鈍嗎?你們有眼看不見,有耳聽不見嗎?你們不記得:當我曾擘開五個餅給五千人的時候,你們收滿了幾筐碎塊?」他們回答說:「十二筐。」「還有,七個餅給四千人的時候,你們收滿了幾籃碎塊?」他們回答說:「七籃。」於是耶穌對他們說:「你們還不瞭解嗎?」

2019年2月19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表示,天主是以心來愛我們,而不是以思想來愛我們。

當天的讀經一記述天主見人心天天思念的無非是邪惡,心中很是悲痛(創6:5-8,7:1-5,10)。教宗在彌撒講道中說,洪水滅世和我們時代的衝突有一連貫性。面對世界上諸多災難和戰爭受害者,“我們應該向天主祈求哭泣和哀痛的恩寵。戰爭受害者中有很多是忍饑挨餓的孩童、孤兒和窮人,他們為此承受了巨大的代價”。

面對這些現實狀況,教宗邀請我們擁有一顆肖似天主的心,一顆充滿人性和神性的心,有能力生氣、悲傷和關懷他人。讀經一記述上主見人在地上的罪惡重大,遂後悔在地上造了人,心中很是悲痛,以致要把祂所造的人從地面上消滅。

教宗說:「這是一位有感情的天主,不是一位抽象的天主。祂受苦,這是上主的奧秘。天主父愛我們,祂與我們有愛的關係,也有能力生氣和感到憤怒。我們的天主不是以思想,而是以祂的心來愛我們。天主以祂的心撫摸我們,以慈父的心來訓斥我們,祂比我們更悲痛。我們與天主的關係是心連心的關係,是子女向父親敞開心扉的關係。」

教宗解釋說:「當今的時代與洪水的時代並沒有什麽不同。有很多問題和災難,窮人、饑餓者、孩童、受迫害和折磨的人,“許多人死於戰爭,因為有人投擲炸彈就像丟糖果那樣。我不認為我們的時代比洪水的時代好:災難或多或少都相同,受害者差不多都一樣。我們想想那些最脆弱的人,孩童。許多忍饑挨餓和無法接受教育的孩子:他們無法在平安之中成長。他們中很多人沒有父母,因為雙親在戰爭中遭到屠殺。我們想想兒童兵的狀況。」

最後,教宗說:「讓我們祈求恩寵,為能擁有一顆肖似天主的心,在看到他人受苦時也能感同身受。」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別害怕與臨在他人身上的基督相遇

2019年2月15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羅馬近郊薩克羅法諾主持彌撒,為有關接納和關懷移民的會議開幕。教宗在彌撒講道中期勉眾人勇敢地與他人相遇;那是與主基督的相遇。

當天禮儀選讀的兩篇經文勸勉天主子民「不要害怕」(出14:5-18;瑪14:22-33)。在《出谷紀》中,逃離埃及的以色列子民在路上看到法郎派來的追兵,嚇得直說寧可繼續留在埃及當奴隸,梅瑟遂告訴他們不要害怕;《瑪竇福音》記載,耶穌在夜間步行在水面上,門徒們以為祂是妖怪,驚慌失措,耶穌便要他們放心,不必害怕。

教宗闡明:「這次會議所選擇的主題恰好是「擺脫恐懼」。面對我們時代的邪惡和醜陋,我們也像以色列子民那樣,受到拋棄自由夢想的誘惑。在看似沒有出路的處境前,我們體會到這種合理的恐懼。再者,我們對他人、陌生人、外地人的恐懼也在與日俱增。今天,面對那些敲響我們大門、尋求庇護、安全和更美好未來的移民與難民,這種恐懼格外嚴重。」

教宗表示:「這種恐懼合情合理,因為我們還沒準備好與他人相遇。然而,我們蒙召克服恐懼、敞開心門。光是合理辯解和數據統計仍不足以做到這點。梅瑟當時鼓勵以色列子民不要害怕,是因為他堅信上主絕不放棄祂的子民,卻在歷史中奇妙地施行救恩計劃。此外,與他人相遇也是與基督相遇,誠如基督所言:『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瑪25:40)然而,我們有時難以辨認出祂,因為祂衣衫襤褸、雙腳骯髒、面容扭曲、遍體鱗傷,跟我們語言不通。」

教宗說:「我們也跟伯多祿一樣,可能會試探耶穌,請祂顯示個徵兆。或許,我們猶豫不決地走向祂幾步後,又再次為恐懼所困。但上主絕不放棄我們!儘管我們是『小信德』的男女,基督依然繼續伸出手來救我們,讓我們與祂相遇,以得享救恩,恢復我們身為上主門徒的喜樂。」

最後,教宗勉勵那些已擺脫恐懼、品嘗到相遇喜悅的人,協助其他人也與基督相遇,領受祂的救恩。這是全然信賴上主的果實,是我們唯一而真實的確信。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