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護守天使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通往超性的橋樑

十月二日 護守天使 彌撒

讀經一(我在你面前派遣我的使者。)
恭讀出谷紀 23:20-23

上主這樣說:看,我在你面前派遣我的使者,為在路上保護你,領你到我所準備的地方。在他面前應謹慎,聽他的話,不可違背他,不然他決不赦免你們的過犯,因為在他身上有我的名號。如果你聽從他的話,作我所吩咐的一切,我要以你的仇人為仇,以你的敵人為敵。我的使者將走在你前面。

福音(小孩的天使在天上,常見我在天之父的面。)
恭讀聖瑪竇福音 18:1-5,10

那時候,門徒來到耶穌跟前說:「在天國裏究竟誰是最大的?」耶穌就叫一個小孩來,使他站在他們中間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變成如同小孩一樣,你們決不能進入天國。所以,誰若自謙自卑如同這一個小孩,這人就是天國中最大的。無論誰因我的名字,收留一個這樣的小孩,就是收留我。你們小心,不要輕視這些小子中的一個,因為我告訴你們:他們的天使在天上,常見我在天之父的面。」

2018年10月2日(護守天使慶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以「看我在你面前派遣我的使者,為在路上保護你,領你到我所準備的地方。」(出23:20)這段經文為主軸展開講道。他指出,天使正是上主許諾給祂子民和我們的獨特助祐,伴隨我們的人生旅途。

教宗指出:「在這人生旅途上,我們得有「同伴」相助,他是保護者,是通曉人性的指南針,協助我們看清我們必須前往的地方。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可能會出現三種危險。」

「首先是『裹足不前的危險』。有多少人停下腳步,裹足不前,一生無所作為,既不移動,也不做事。這是個危險,就像福音裡那個害怕投資塔冷通的人一樣。他把塔冷通埋在地下,然後說:『我放心了!我不會犯任何錯誤,不會遇到任何風險了。』很多人不懂得如何前行,或者害怕冒險,因此停滯不前。但我們知道有條定律是,誰如果在生命中靜止不動,他終將腐化。這像是水那樣:當水成了一灘死水,蚊子就會來產卵,一切便隨之惡化。天使則幫助我們,敦促我們向前邁進。」

「另外兩種危險分別是:『走錯路的危險』,這唯有在開頭才容易糾正;以及『在廣場上迷路的危險』,有如陷入迷宮一樣,分不清方向。天使的存在就是為了協助我們走在正途上,不誤入歧途,但這需要我們的祈禱,需要我們主動請求協助。上主說:『在他面前應謹慎。』天使具有權威,他有權叮囑我們,我們必須聽從他。『聽他的話,不可違背他。』我們要聽從他的啟示,因為這些啟示都是來自天主聖神,只是由天使轉達給我們而已。但我要問你們大家一個問題:你們是否跟你們的天使說話?你們知道你們天使的名字嗎?你們聽從你們的天使嗎?你們是否讓他在旅途上牽著你們的手,或者接受他催促你們前行呢?然而,天使在我們生命中的臨在與角色更加重要,因為他不僅幫助我們穩健地前行,還指引我們應當抵達的地方。當天福音記載,主耶穌說:『不要輕視孩子,因為他們的天使在天上常見我在天之父的面。』(瑪18:10)因此,在天使守護的奧秘內,也存在著對天主父的默觀,我們需要上主賜予的恩寵才能加以理解。」

最後,教宗總結道:「我們的天使不僅與我們同在,也面見天主父,與祂密切往來。天使是日常生活中的橋樑,從我們清晨起床到夜晚就寢,他都陪伴著我們,並與天父和我們互動。天使是在日常生活中通往超性、通往與天主相遇的門;換句話說,天使之所以協助我們走在正途,就是因為他面見天主,曉得哪一條是正確的道路。我們切莫忘記這些旅途的同伴。」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我們要永遠記住我們在哪裡蒙受了召選

九月二十一日 聖瑪竇 彌撒

讀經一(基督賜與一些人作宗徒,一些人作福音的傳播者。)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厄弗所人書 4:1-7,11-13

弟兄們:我這在主內為囚犯的懇求你們,行動務要與你們所受的寵召相稱,凡事要謙遜、溫和、忍耐,在愛德中彼此擔待,盡力以和平的聯繫,保持心神的合一,因為只有一個身體和一個聖神,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希望一樣。只有一個主,一個信德,一個洗禮;只有一個天主和眾人之父,他超越眾人,貫通眾人,且在眾人之內。但我們各人所領受的恩寵,卻是按照基督賜恩的尺度。就是他賜與這些人作宗徒,那些人作先知,有的作傳福音者,有的作司牧和教師,為服務聖徒,使之各盡其職;為建樹基督的身體,直到我們眾人都達到對於天主子,有一致的信仰和認識,成為成年人,達到基督圓滿年齡的程度。

福音(來跟隨我!瑪竇就起來跟隨了耶穌。)
恭讀聖瑪竇福音 9:9-13

那時候,耶穌從葛法翁前行,看見一個人在稅關那裏坐著,名叫瑪竇,對他說:「跟隨我!」他就起來跟隨了耶穌。當耶穌在屋裏坐席時,有許多稅吏和罪人也來同耶穌和他的門徒一起坐席。法利塞人看見,就對他的門徒說:「你們的老師為什麼同稅吏和罪人一起進食呢?」耶穌聽見了,就說:「不是健康的人需要醫生,而是有病的人。你們去研究一下:『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是什麼意思;我不是來召義人,而是來召罪人。」

2018年9月21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反省了瑪竇蒙受召叫的事跡。當天是聖瑪竇慶日,《福音》記述耶穌和祂的門徒們同許多稅吏和罪人一起坐席,在稅關那裡坐著的瑪竇聽到耶穌的召叫,便起身跟隨了祂(瑪9:9-10)。瑪竇曾是稅吏,是個敗類,因為他為了錢而出賣祖國,是自己同胞的叛徒。

教宗說:「有人會認為耶穌在挑選人員上不夠明智,因為除了瑪竇外,祂還召選了其他許多人,從最受人鄙視的地方選拔了他們,立他們為宗徒,例如撒瑪黎雅婦人和許多其他的罪人。」

教宗由此談到今日基督徒的蒙召:「在教會的生活中,許多基督徒、許多聖人都是由最卑微的環境中被召選,他們出身卑賤。我們基督徒都該有這個意識,即我是在哪裡蒙召選成為基督徒的。我們都該讓這個意識存留在整個一生中,永遠存留,同時記住我們的罪,記住上主憐憫了我的罪並召選我成為基督徒,成為使徒。」

教宗接著談到:「瑪竇對上主的召叫作出了這樣的回應:他沒有穿上豪華的衣衫,沒有開始對其他人說『我是宗徒中的王子,這裡由我指揮』。他沒有這樣!他一生都在為福音效勞。」

「宗徒一旦忘記自己的出身,開始青雲直上,他就會遠離上主,成為一個官員;他可能做得很出色,但他不是宗徒。他不會有能力傳揚耶穌;他會是牧靈計劃以及許多事務的組織者,但最終是一個投機者。一個天主國的投機者,因為他忘記了自己從什麽地方被召選。因此,記住我們的出身極其重要。這個記憶當陪伴宗徒和每個基督徒的一生。但我們時常卻不注視自己,而是查看別人,尋找他們的罪過並說他們的壞話。這是一個壞習慣。我們最好責備自己,謹記上主在哪裡召選了我們,把我們帶到此處。」

教宗指出:「上主的選擇是為了某些重大的事。成為基督徒是一件重大、美好的事。是我們自己遠離上主,半途而廢。我們缺少慷慨的胸襟且與上主討價還價,而祂卻等待著我們。瑪竇放棄了他的嗜好和金錢,回應召叫,跟隨了耶穌。他邀請自己圈内的朋友們坐席,與他一起歡迎老師。當時社會中最差勁的人就這樣坐在了那個宴席上。耶穌也同他們在一起。」

「法學士們對此感到憤慨。他們叫來門徒,對他說:『你的老師為什麽做這事,和這種人在一起呢?祂這樣就會成為不潔的人!』換句話說,與不潔的人一起進食會使你沾染上不潔,你也就不潔淨了。耶穌遂開口發言,說出這第三句話:『你們去研究一下: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是什麽意思。』天主的仁慈尋找所有人,寬恕所有人。祂只需要你說出:『上主,請祢幫助我。』僅此而已。」(瑪9:11-13)

最後,教宗總結道:「對那些感到憤慨的人,耶穌回答説:『不是健康的人需要醫生,而是有病的人』,以及『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了解上主的慈悲是一個奧秘;那最大、最美的奧秘是天主的心腸。如果你願意有天主那樣的心腸,你就要走慈悲之路,接受慈悲。」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耶穌偉大的愛寬恕一切

九月二十日 聖金大建及同伴 彌撒

讀經一(宗徒們宣講耶穌的復活,我們也就這樣信了。)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前書 15:1-11

弟兄們:我願意你們認清,我們先前給你們所傳報的福音,這福音你們已接受了,且在其上站穩了;假使你們照我給你們所傳報的話持守了福音,就必因這福音得救,否則,你們就白白地信了。我當日把我所領受而又傳授給你們的,其中首要的是:基督照經上記載的,為我們的罪死了,被埋葬了,且照經上記載的,第三天復活了,並且顯現給刻法,以後顯現給那十二位;此後,又一同顯現給五百多弟兄,其中多半到現在還活著,有些已經死了。隨後顯現給雅各伯,以後顯現給眾宗徒;最後,也顯現了給我這個像流產兒的人。我原是宗徒中最小的一個,不配稱為宗徒,因為我迫害過天主的教會。然而,因天主的恩寵,我成為今日的我;天主賜給我的恩寵沒有落空,我比他們眾人更勞碌;其實不是我,而是天主的恩寵偕同我。總之,不拘是我,或是他們,我們都這樣傳了,你們也都這樣信了。

福音(婦人的罪得了赦免,因為她愛的多。)
恭讀聖路加福音 7:36-50

那時,有個法利塞人請耶穌同他吃飯。他進了那法利塞人的家中赴宴。那時,有個婦人,是城中的罪人,她一聽說耶穌在法利塞人家中坐席,就帶著一玉瓶香液,來站在他背後,靠近他的腳哭了,用眼淚滴濕了他的腳,用自己的頭髮擦乾,又熱切地口親他的腳,以後抹上香液。那請耶穌的法利塞人見了,就心裏想:「這人若是先知,必定知道這個摸他的是誰,是怎樣的女人:她是一個罪婦。」耶穌發言對他說:「西滿,我有一件事要向你說。」西滿說:「師傅,請說吧!」「一個債主有兩個債戶:一個欠五百德納;另一個欠五十。因為他們都無力償還,債主就開恩,赦免了他們二人。那麼,他們中誰更愛他呢?」西滿答說:「我想是那多得恩赦的。」耶穌對他說:「你判斷的正對。」他遂轉身向著那婦人,對西滿說:「你看見這個婦人嗎?我進了你的家,你沒有給我水洗腳,她卻用眼淚滴濕了我的腳,並用頭髮擦乾。你沒有給我行口親禮,但她自從我進來,就不斷地口親我的腳。你沒有用油抹我的頭,她卻用香液抹了我的腳。故此,我告訴你:她的許多罪得了赦免,因為她愛的多;但那少得赦免的,是愛的少。」耶穌遂對婦人說:「你的罪得了赦免。」同席的人心中想道:「這人是誰?他竟然赦免罪過!」耶穌對婦人說:「你的信德救了你,平安回去吧!」

2018年9月20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說:「讓我們祈求耶穌以祂的慈愛和寬恕常護佑我們的教會,教會是母親,是至聖的,但是充滿了像我們一樣有罪的子女。」

當天的第一篇讀經取自《格林多人前書》(15:1-11),福音選自《路加福音》,記述婦人的罪得了赦免,因為她愛的多(七36-50)。教宗論及這兩篇讀經中的兩組人:一組是保祿和罪婦,另一組是法學士。他說,這位婦人展示了她對耶穌的熱愛,她不隱瞞自己是一位罪人。保祿也是如此,他領受了“真愛”,即基督。耶穌注視著這微小的愛的舉動,帶著它前行。這是祂的仁慈,祂始終寬恕。

關於法學士,教宗說:「他們有一種只有假善人才經常使用的態度:就是憤憤不平。他們說:『看看,這是個醜聞!不能這樣生活!我們失去了價值觀。現在任何人都有權利進入聖堂,連離婚者也可以,所有人都可以。我們是怎麼了?』這是假善人的憤憤不平,而耶穌偉大的愛能寬恕一切。耶穌對假善人說,你們好像粉飾的墳墓,外面固然顯得美麗,裡面卻污穢不堪。當教會在歷史中前行時,遭假善人迫害。魔鬼對悔改的罪人無能為力,因為悔改的罪人注視天主說:『上主,我是罪人,請援助我』。在這情況下,魔鬼無法施展力量,但是牠在假善人前卻是強勢的。牠利用假善人摧毀人們、摧毀社會和教會。」

教宗敦促信徒不要忘記耶穌的寬恕,祂的仁慈:「我們說別人閒話時,很多次忘記了仁慈一詞。我們要像耶穌一樣慈悲,不要譴責他人,卻把耶穌置於生命的中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遇到真愛,即耶穌,而假善人沒有能力遇見愛,因為他們的心是封閉的。」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耶穌親近人群,我們牧人也要如此

常年期第二十四周 星期二 彌撒

讀經一(你們是基督的身體,各自卻是肢體。)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前書 12:12-14,27-31

弟兄們:就如身體只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身體所有的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體:基督也是這樣。我們眾人,不論是猶太人、或是希臘人、或是為奴的、或是自主的,都因一個聖神受了洗,成為一個身體,又都為一個聖神所滋潤。原來身體不只有一個肢體,而是有許多。你們便是基督的身體,各自都是肢體。天主在教會內所設立的:第一是宗徒,第二是先知,第三是教師,其次是行異能的,再次是有治病奇恩的、救助人的、治理人的、說各種語言的。眾人豈能都做宗徒?豈能都做先知?豈能都做教師?豈能都行異能?豈能都有治病的奇恩?豈能都說各種語言?豈能都解釋語言?你們該熱切追求那更大的恩賜。

福音(青年人,我對你說:起來吧!)
恭讀聖路加福音 7:11-17

那時,耶穌往一座名叫納因的城去,他的門徒和許多群眾與他同行。臨近城門時,看,正抬出一個死人來,他是母親的獨生子,母親又是寡婦;且有本城的一大夥人陪著她。主一看見她,就對她動了憐憫的心,向她說:「不要哭了!」遂上前按住棺材,抬棺材的人就站住了。他說:「青年人,我對你說:起來吧!」那死者便坐起來,並開口說話;耶穌便把他交給了他的母親。眾人都害怕起來,光榮天主說:「在我們中間興起了一位大先知,天主眷顧了他自己的百姓。」於是,稱述耶穌的這番話,傳遍了猶太和附近各地。

2018年9月18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表示,賦予耶穌權威的是祂的謙卑、親近人群和憐憫。

當天福音記述耶穌復活納因城寡婦的獨子(路7:11-17)。教宗說:「耶穌在民眾面前有權威,因為祂良善心謙。耶穌沒有責怪別人,沒有說『我是默西亞』或『我是先知』;當祂治癒病人、向人們宣講以及行奇跡時,並沒有大肆宣揚。耶穌謙卑行事,接近人群。在福音的記載中,耶穌不與人群在一起時,祂就與天父同在,向天父祈禱。在耶穌的公開生活中,祂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路上、與人群共同度過的。耶穌的謙卑賦予祂權威,使祂與人接近。祂撫摸人、擁抱人、注視人們的眼睛,聆聽人們的講話。聖史路加在福音中指出,耶穌一看見這位寡婦和她死去的獨生子,就動了憐憫的心。祂能夠與人一起受苦,而不是一個理論家。」

教宗強調了憐憫的兩個特性,即寬仁和溫柔:「耶穌說,『你們要向我學習,我是良善心謙的』。耶穌是寬仁的,祂不責怪人,不懲罰人,始終寬仁。耶穌會發怒嗎?祂會發怒。我們想想當祂看到父的殿宇變成了商場,出售東西,兌換錢幣時,祂非常生氣,就用鞭子把眾人趕出去了。祂如此做,因為祂愛天父,在天父前自謙自卑。」

至於溫柔,教宗表示:「耶穌沒有對那位寡婦說‘不要哭了’,而後遠離了她。沒有。祂走近她,可能也拍拍她的肩膀,說:『不要哭了』。這就是耶穌。祂對我們也是如此,因為祂親近人,在人群當中祂是牧者。耶穌另一個溫柔的舉動是把寡婦的獨子交給她。總之,耶穌良善心謙,親近人群,憐憫人,慈悲為懷和寬仁溫柔。這就是耶穌。這是牧人的圖像,我們牧人要學習祂,親近人群,而不是有權勢的少數群體和理論家。這些人毒害我們的靈魂,對我們無益!牧人該當有耶穌的威力和威嚴,那就是謙卑、寬仁、親近、憐憫和溫柔。」

最後,教宗籲請信徒重讀這段福音,從而發覺耶穌的權威在哪裡。他說:「讓我們懇求這恩寵,使我們所有的牧人都有這權威,這聖神恩賜的權威。」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十字架教我們別怕失敗,因為隨之而來的是勝利

九月十四日 十字聖架節 彌撒

讀經一(那些被蛇咬了的人,一瞻仰銅蛇,就保存了生命。)
恭讀戶籍紀 21:4-9

那時候,以色列子民在曠野,很不耐煩。他們抱怨天主和梅瑟,說:「你們為什麼領我們由埃及上來,死在曠野?這裡沒有糧食,又沒有水,我們對這些輕淡的食物,已感厭惡。」上主就打發火蛇,到人民當中,咬死了許多以色列人。人民於是來到梅瑟面前,說:「我們犯了罪,抱怨了上主和你;請你轉求上主,給我們趕走這些蛇。」梅瑟於是為人民轉求。上主對梅瑟說:「你做一條火蛇,掛在木竿上;凡是被咬的,一瞻仰牠,必得生存。」梅瑟就做了一條銅蛇,掛在木竿上;那些被蛇咬了的人,一瞻仰銅蛇,就保存了生命    。

讀經二(祂貶抑自己,為此,天主極其舉揚祂。)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斐理伯人書 2:6-11

弟兄姊妹們:耶穌雖具有天主的形體,並沒有以自己與天主同等,為應當把持不捨的,卻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與人相似,形狀也一見如人;他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為此,天主極其舉揚他,賜給了他一個名字,超越其他所有名字,致使上天、地上和地下的一切,一聽到耶穌的名字,無不屈膝叩拜;一切唇舌,無不明認耶穌基督是主,以光榮天主聖父。

福音(人子也應照樣被舉起來。)
恭讀聖若望福音 3:13-17

那時候,耶穌對尼苛德摩說:「沒有人上過天,除了那自天降下,而仍在天上的人子。正如梅瑟曾在曠野裡高舉了蛇,人子也應照樣,被舉起來,使凡信的人,在他內獲得永生。」天主竟然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因為天主沒有派遣子到世界上來,審判世界,而是為叫世界,藉著他而獲救。

2018年9月14日(光榮十字聖架慶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表示,耶穌的十字架教導我們,生活中有失敗也有成功,切莫害怕困境,因為困境將會得到十字架的光照,那是天主戰勝邪惡的記號。邪惡的撒殫被擊潰,被拴起來,但牠仍在狂吠;你若是靠近牠,輕撫牠,牠就會把你撕爛。

教宗解釋道:「默觀十字架為我們不只是默觀失敗的記號,也是默觀勝利的記號。在十字架上,耶穌平生的一切作為都失敗了,跟隨耶穌的人所有希望都破滅了。但我們不怕把十字架當作一個挫敗時刻來默觀。」

教宗闡釋當天的第二篇讀經(斐2:6-11)強調:「保祿在反省耶穌基督的奧秘時,告訴我們耶穌空虛了自己、貶抑了自己,祂承擔了我們所有的罪過、世上所有的罪過。祂成了『孱弱者』、被判刑的人。保祿不怕讓我們看到這失敗,而這多少也令我們在困境中看到光明,因為十字架為我們基督徒也是勝利的記號。」

當天的第一篇讀經講述,以色列人民在出離埃及的時候,因為埋怨了天主和梅瑟,所以天主打發火蛇來咬死他們中的許多人(戶21:4-9)。

教宗指出:「火蛇代表的是古老的蛇、撒殫、強大的指控者;但上主要求梅瑟豎立的銅蛇卻帶來救恩。這是『預示』。事實上,『替我們成了罪』的耶穌戰勝了罪的始作俑者,戰勝了蛇(格後5:21)。撒殫在聖週五那天歡喜至極,所以牠並未察覺到自己將陷入歷史的一大圈套。我們的勝利就是耶穌的十字架,祂在我們的仇敵、在古老的大蛇、在強大的指控者面前得勝。因著十字架,我們獲得救恩,誠如耶穌所說:『當我從地上被舉起來時,便要吸引眾人來歸向我。』」(若12:32)

教宗說:「耶穌被高舉,而撒殫被擊潰。耶穌的十字架為我們必定是個吸引力:我們仰望祂,因為祂是我們繼續前行的力量。而被擊潰的古老的蛇仍在狂吠、仍在作勢威脅,但就像教父們所說的,牠是一條被拴起來的狗:你只要不靠近牠,就不會被咬到;可是你若上前輕撫牠,因為牠看似一隻可愛的小狗,那麼你就要做好心理準備,牠將會把你撕爛。」

教宗最後總結道:「十字架教導我們,生活中有失敗也有勝利。我們必須有能力忍受挫折,耐心地忍受我們的挫敗與罪過,因為主耶穌已為我們付出了贖價。我們要在上主內忍耐挫敗,在祂內請求寬恕,但絕對不要陷入這條被拴住的狗的誘惑。」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慈悲是基督徒的作風

九月十三日 金口聖若望 彌撒

讀經一(你們傷了弟兄軟弱的良心,就是得罪基督。)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前書 8:1-7,11-13

弟兄們:我們知道「我們都有知識」。但知識只會使人傲慢自大,愛德才能立人。若有人自以為知道什麼,這是他還不知道他該怎樣知道。然而,誰若愛天主,這人才為天主所認識。
至論吃祭邪神的肉,我們知道:世上並沒有什麼邪神;也知道:除了一個天主外,沒有什麼神;因為雖然有稱為神的,或在天上,或在地下,就如那許多「神」和許多「主」,可是為我們只有一個天主,就是聖父,萬物都出於他,而我們也歸於他;也只有一個主,就是耶穌基督,萬物藉他而有,我們也藉他而有。不過這種知識不是人人都有的;有些人直到如今因拜慣了邪神,以為所吃的是祭邪神的肉,因為他們的良心軟弱,就受了玷污。
那麼,這軟弱的人,就是基督為他而死的弟兄,也就因了你的知識而喪亡!你們這樣得罪了弟兄們,傷了他們軟弱的良心,就是得罪基督。為此,倘若食物使我的弟兄跌倒,我就永遠不吃肉,免得叫我的弟兄跌倒。

福音(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
恭讀聖路加福音 6:27-38

那時候,耶穌向門徒和群眾說:「我對你們說:應愛你們的仇人,善待惱恨你們的人;應祝福詛咒你們的人,為毀謗你們的人祈禱。有人打你的面頰,也把另一面轉給他;有人拿去你的外衣,也不要阻擋他拿你的內衣。凡求你的,就給他;有人拿去你的東西,別再索回。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若你們愛那愛你們的,為你們還算什麼功德?因為連罪人也愛那愛他們的人。你們善待那善待你們的,為你們還算什麼功德?因為連罪人也這樣作。你們若借給那些有希望償還的,為你們還算什麼功德?就是罪人也借給罪人,為能如數收回。但是,你們當愛你們的仇人,善待他們;借出,不要再指望收回;如此,你們的賞報必定豐厚,且要成為至高者的子女,因為他對待忘恩負義的人和惡人是仁慈的。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你們不要判斷,也就不受判斷;不要定罪,也就不被定罪;你們要赦免,也就蒙赦免。你們給,也就給你們;並且還要用好的,連按帶搖,以致外溢的升斗,倒在你們的懷裏,因為你們用什麼升斗量給人,也必用什麼升斗量給你們。」

2018年9月13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再次闡述「基督徒作風」的特色。仔他表示:做個基督徒並不容易,卻令人欣喜:天父為我們指示的道路是慈悲與內在平安的道路。教宗從當天的福音出發(路6:27-38),表明上主不斷指引我們要透過真福八端和慈悲善工,善度門徒的生活。

當天禮儀格外強調「善度基督徒生活的4個細節」:「應愛你們的仇人,善待惱恨你們的人;應祝福詛咒你們的人,為毀謗你們的人祈禱。」(27-28節)教宗在彌撒講道中指出:「基督徒絕不該說人壞話,或者秉持侮辱他人的邏輯,這樣只會引發戰爭。基督徒應當隨時找時間為討厭的人祈禱。」

教宗說:「這是基督徒的作風,這是基督徒的生活方式。但我若不力行這四件事,也就是愛仇人、善待惱恨我的人、祝福詛咒我的人、為毀謗我的人祈禱,難道我就不是基督徒了嗎?是的,你是基督徒,因為你領了洗,但你沒有活出基督徒的樣子。你活得像個外邦人,沾染世俗的精神。當然,說仇人或意見不同者的壞話比較容易,但是基督徒的邏輯是逆流而行,跟隨十字架的愚妄,並且言行舉止要符合我們作為天父兒女的身分,因為『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36節)。」

教宗解釋道:「這是一條與世界精神背道而馳的道路,思維不同,不指控他人。因為強大的指控者臨在於我們中間,它一直在天主面前控訴我們,試圖毀滅我們。撒殫就是強大的指控者。當我進入這指控、詛咒、試圖對他人行惡的邏輯,我便進入了強大的指控者、毀滅者的邏輯。它不認識『慈悲』這個詞,它從未體驗過。」

最後,教宗表示:「我們基督徒唯一合情合理的指控,乃是指控自己。對於其他人,唯有慈悲一途,因為我們是慈悲天父的兒女。」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世界的新穎與基督帶來的新穎不同

常年期第二十三周 星期一 彌撒

讀經一(你們應把舊酵母除淨;基督 ── 我們的逾越羔羊,已被祭殺作了犧牲。)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前書 5:1-8

弟兄們:我確實聽說在你們中間有淫亂的事,且是這樣的淫亂,連在外教人中也沒有過,以至有人竟同自己父親的妻子姘居。你們竟還傲慢自大!你們豈不更該悲哀,把行這事的人從你們中除去嗎?至於我,身體雖不在你們那裏,但心神卻與你們同在,我好像親自在你們中間一樣,因我們的主耶穌的名,已判決了行這樣事的人;當你們聚會時,我的心神也與你們同在,以我們的主耶穌的大能,將這樣的人交與撒殫,摧毀他的肉體,為使他的靈魂在主【耶穌】的日子可以得救。你們自誇實在不當;你們豈不知道少許的酵母,能使整個麵團發酵嗎?你們應把舊酵母除淨,好使你們成為新和的麵團,正如你們原是無酵餅一樣,因為我們的逾越節羔羊基督,已被祭殺作了犧牲。所以我們過節,不可用舊酵母,也不可用奸詐和邪惡的酵母,而只可用純潔和真誠的無酵餅。

福音(經師和法利塞人窺視耶穌是否在安息日治病。)
恭讀聖路加福音 6:6-11

在一個安息日,耶穌進了會堂施教。在那裏有一個人,他的右手乾枯了。經師和法利塞人窺察他是否在安息日治病,好尋找藉口控告他。他看透了他們的心思,就對那枯了手的人說:「起來,站在中間!」他遂站了起來。耶穌對他們說:「我問你們:安息日是許行善呢?還是許作惡呢?是救命呢?還是喪命呢?」他環視眾人一週,就對那人說:「伸出你的手來!」那人照樣一做,他的手便復了原。他們狂怒填胸,彼此商議,要怎樣來對付耶穌。

2018年9月10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表示,世界的新穎與基督帶來的新穎不同,基督徒的道路是一條殉道的路,但我們絕不能淡化福音的宣講。

當天第一篇讀經記述保祿宗徒嚴斥格林多人的亂倫行為(格前5:1-8)。他說:「我確實聽說在你們中間有淫亂的事,且是這樣的淫亂,連外教人中也沒有過。但是你們是基督徒,怎能如此生活呢?」保祿指責那些自誇是開放的基督徒的人,很多人過著雙重生活。保祿宗徒對格林多人說,「你們應把舊酵母除淨,好使你們成為新和的麵團」。

耶穌叮囑自己的門徒們說,「應把新酒裝在新皮囊裡」。教宗說:「福音的新穎和基督的新穎,不僅改變我們的靈魂,而且也改變我們的全部:靈魂、精神和肉身,改變每個人及所有的一切。把酒裝在新皮囊裡。福音的新穎是完全的,徹底的;讓我們從內到外得到改變,從精神、肉身到日常生活得到改變。」

教宗表示:「格林多的基督徒沒有明白福音中完全的新穎,它不是一種與外邦人習俗共存的意識形態或社會生活方式。福音的新穎之處是基督的復活,是祂賜予我們的聖神在我們的生活中陪伴著我們。我們基督徒要做新穎的人,但是有很多人試圖過世俗建議的新穎的生活。耶穌基督的『新穎』和世界建議我們生活的『新穎』完全不同。保祿宗徒譴責那些不冷不熱之人,不道德的人,偽君子和假善人。耶穌的召叫是追求新穎的召叫。」

耶穌沒有欺騙那些想要跟隨祂的人。教宗問道:「那些活出『新穎』的人和不想活出『新穎』的人的道路是怎樣的呢?福音最後說,經師和法學士商議陷害耶穌,『消滅祂』。」

教宗告誡說:「那些走耶穌基督的新穎道路的人與耶穌一樣,等待他們的是殉道之路。殉道並非總是流血,而是每天的犧牲和奉獻。」

最後,教宗總結道:「我們不能與『新穎』談判,也絕不能淡化福音的宣講。」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責備自己而非他人,走上基督信仰生活的道路

常年期第二十二周 星期四 彌撒

讀經一: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前書 3:18-23

弟兄們:誰也不要自欺:你們中若有人在今世自以為是有智慧的人,該變為一個愚妄的人,好使自己真正地成為有智慧的人,因為這世界的智慧在天主前原是愚妄。經上記載說:「他以智者的計謀捕捉智者」;又說:「上主認透智者的思念,原來都是虛幻。」所以,誰也不可拿人來誇口,因為一切都是你們的:無論是保祿,或是阿頗羅,或是刻法,或是世界,或是生命,或是死亡,或是現在,或是將來,一切都是你們的;你們卻是基督的,而基督是天主的。

福音:恭讀聖路加福音 5:1-11

那時候,耶穌站在革乃撒勒湖邊,群眾擁到他前要聽天主的道理。他看見兩隻船在湖邊停著,漁夫下了船正在洗網。他上了其中一隻屬於西滿的船,請他把船稍微划開,離開陸地;耶穌就坐下,從船上教訓群眾。一講完了,就對西滿說:「划到深處去,撒你們的網捕魚吧!」西滿回答說:「老師,我們已整夜勞苦,毫無所獲;但我要遵照你的話撒網。」他們照樣辦了,網了許多魚,網險些破裂了。他們遂招呼別隻船上的同伴來協助他們。他們來到,裝滿了兩隻船,以致船也幾乎下沉。西滿伯多祿一見這事,就跪伏在耶穌膝前說:「主,請你離開我!因為我是個罪人。」西滿和同他一起的人,因了他們所捕的魚,都驚駭起來;他的夥伴,即載伯德的兒子雅各伯和若望,也一樣驚駭。耶穌對西滿說:「不要害怕!從今以後,你要做捕人的漁夫。」他們把船划到岸邊,就捨棄一切,跟隨了他。

2018年各9月6日,教宗方濟在彌撒中闡述的中心思想:耶穌的救恩不是讓我們做美容,而是改變我們。這需要我們承認自己是罪人,責備自己,不指控別人,因為不學習責備自己,就不能走上基督信仰生活的道路。

當天選讀的《路加福音》記述了這樣一個情節:耶穌上了伯多祿的船,在教訓了群眾之後便吩咐伯多祿撒網捕魚。伯多祿和同伴們本來整夜勞苦,毫無所獲,但遵照耶穌的話撒下網之後便網了許多魚,網險些破裂。看到這個奇跡,伯多祿就跪伏在耶穌膝前說:「主,請祢離開我!因為我是個罪人。」(路5:1-11)

教宗解釋說:「責備自己,說『我是個罪人』,這是伯多祿在做耶穌的門徒的道路上邁出的第一步。伯多祿的首要一步正是如此,這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首要一步。若我們願意走靈性生活、耶穌生活的道路,服事耶穌、跟隨耶穌,就必須如此,即責備自己:若不責備自己,就無法走上基督信仰生活的道路。不過,這也有一種危險。我們每個人知道自己是罪人,但具體地責備自己是罪人卻不容易。我們很習慣說:『我是個罪人』,但也同樣說:『我是個凡人』或『我是意大利公民』。責備自己則是感到自己的貧乏,在上主面前感到自己卑微。」

教宗指出:「這是感到羞愧,不是靠言詞而是出自內心的情感,是一種如同伯多祿對耶穌說離開他這個罪人時的實際體驗,他的確感到自己是罪人,也感到自己獲得了救恩。耶穌帶給我們的救恩需要這種真誠的表白,因為救恩不是一種美容,塗抹兩筆就改變了你的臉面。為了讓救恩進入內心,我們需要真心承認自己的罪,如此才能體驗伯多祿的驚奇。」

最後,教宗總結道:「我們每一個人都應學會責備自己而非他人,這是首要的一步,也是一份恩寵。今天,讓我們向上主懇求這恩寵,以這驚奇在祂面前求這份確實感到自己是罪人的恩寵,如同伯多祿那樣說:『主,請祢離開我!因為我是個罪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我們要作良心省察,給天主聖神騰出空間

常年期第二十二周 星期二 彌撒

讀經一(屬血氣的人,不能領受天主聖神的事,惟有屬神的人能審斷一切。)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前書 2:10-16

弟兄們﹕聖神洞察一切,就連天主的深奧事理他也洞悉。除了人內裏的心神外,有誰能知道那人的事呢?同樣,除了天主聖神外,誰也不能明瞭天主的事。我們所領受的,不是這世界的精神,而是出於天主的聖神,為使我們能明瞭天主所賜與我們的一切。為此,我們宣講,並不用人的智慧所教的言詞,而是用聖神所教的言詞,給屬神的人講論屬神的事。然而屬血氣的人,不能領受天主聖神的事,因為為他是愚妄;他也不能領悟,因為這些事只有藉聖神才可審斷。惟有屬神的人能審斷一切,但他卻不為任何人所審斷。經上說:「誰知道上主的心意,去指教他呢?」可是我們有基督的心意。

福音(我知道你是誰:你是天主的聖者。)

恭讀聖路加福音 4:31-37

那時候,耶穌下到加里肋亞的葛法翁城,就在安息日教訓人。人都十分驚奇他的教訓,因為他的話具有一種權威。在會堂裏有一個附著邪魔惡鬼的人,他大聲喊叫說:「啊!納匝肋人耶穌,我們與你有什麼相干?你來毀滅我們嗎?我知道你是誰:你是天主的聖者。」耶穌叱責他說:「不要作聲!從這人身上出去!」魔鬼把那人摔倒在人中間,便從他身上出去了,絲毫沒有傷害他。遂有一種驚駭籠罩了眾人,他們彼此談論說:「這是什麼事,他用權柄和能力命令邪魔,而他們竟出去了?」他的名聲便傳遍了附近各地。

2018年9月4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強調,人的內心有如一個「戰場」,兩個不同的「神」在裡面互相爭鬥:一個是天主的聖神,另一個是世界的精神。他以當天的第一篇讀經為基礎展開反省(格前2:10-16),表明「聖保祿宗徒為格林多人指引一條能持有基督思維的途徑」,也就是投奔聖神。

聖保祿宗徒寫道:「屬血氣的人,不能領受天主聖神的事。」(14節)

教宗解釋說:「在我們身上存在著兩個神、兩種思考、感受和行動的模式:一個把我引向天主的聖神,而另一個將我帶往世界的精神。我們人人都有這兩個神:天主的聖神引導我們行善,行愛德,友愛團結,朝拜天主,認識耶穌,施行許多愛德善工,以及祈禱;世界的精神則帶我們通往虛榮、傲慢、自負,令我們愛嚼舌根:那是截然不同的道路。有一位聖人常說:我們的內心有如『戰場』,那就是這兩個神在裡面搏鬥的戰場。因此,在基督徒的生活中必須奮勇作戰,好能給天主的聖神騰出空間,趕走世界的精神。」

教宗建議我們每日進行良心省察,這有助於辨認出種種誘惑,釐清血氣是如何運作。

教宗說:「這很簡單:我們擁有這莫大的恩典,也就是天主的聖神,但我們是軟弱的,我們是罪人,我們也會受到世界精神的誘惑。在這靈性戰鬥中、在這精神戰爭中,我們必須跟耶穌一樣做個勝利者。」

最後,教宗總結道:「基督徒每天晚上都應該反省自己當天的生活,檢討究竟是虛榮和驕傲佔了上風,或者自己效法了天主子。必須認識心中發生的事。我們若不這麼做,我們若不知道內心發生的事,我們就像『不明事理的動物』那樣,憑著直覺前行。但我們不是動物,而是天主的兒女,因聖神的恩典而受洗。因此,重要的是,明白今天我心裡發生了什麼事。願上主引導我們每天都作良心省察。」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願上主賜予我們保持沉默的恩寵

九月三日 聖額我略一世 彌撒

讀經一(我只知道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前書 2:1-5

弟兄們:就是我從前到你們那裏時,也沒有用高超的言論或智慧,給你們宣講天主的奧義,因為我曾決定,在你們中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這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而且當我到你們那裏的時候,又軟弱,又恐懼,又戰兢不安;並且我的言論和我的宣講,並不在於智慧動聽的言詞,而是在於聖神和他德能的表現,為使你們的信德不是憑人的智慧,而是憑天主的德能。

福音(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他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

恭讀聖路加福音 4:16-30

那時候,耶穌來到了納匝肋,自己曾受教養的地方;按他的習慣,就在安息日那天進了會堂,並站起來要誦讀。有人把依撒意亞先知書遞給他;他遂展開書卷,找到了一處,上邊寫說:「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他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宣佈上主恩慈之年。」他把書卷捲起來,交給侍役,就坐下了。會堂內眾人的眼睛都注視著他。他便開始對他們說:「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眾人都稱讚他,驚奇他口中所說的動聽的話。並且說:「這不是若瑟的兒子嗎?」他回答他們說:「你們必定要對我說這句俗話:醫生,醫治你自己吧!我們聽說你在葛法翁所行的一切,也在你的家鄉這裏行吧!」他又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沒有一個先知在本鄉受悅納的。我據實告訴你們:在厄里亞時代,天閉塞了三年零六個月,遍地起了大饑荒,在以色列原有許多寡婦,厄里亞並沒有被派到她們中一個那裏去,而只到了漆冬匝爾法特的一個寡婦那裏。在厄里叟先知時代,在以色列有許多癩病人。他們中沒有一個得潔淨的,只有敘利亞的納阿曼。」在會堂中聽見這話的人,都忿怒填胸,起來把他趕出城外,領他到了山崖上─他們的城是建在山上的─要把他推下去。他卻由他們中間過去走了。

2018年9月3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這是暑期過後首台有信友團體參與的彌撒。他在彌撒講道中表示,願上主給予我們明辨何時該說話、何時必須保持沉默的恩寵。

當天的福音記述耶穌在納匝肋會堂講道(路4:16-30)。耶穌來到會堂時,所有人都想親眼看看耶穌行祂在其他地方所行的一切。但是,天主子只給他們講論天主的聖言,這是祂的習慣,祂也以天主聖言戰勝了魔鬼的誘惑。

教宗說:「正是這種謙卑的態度使整個氣氛發生了變化,從和平到戰爭,從驚喜到憤怒。耶穌以沉默征服了野狗,戰勝了在人們心中撒播謊言的魔鬼。把耶穌趕出城外的不是民眾,而是那群野狗。他們不再辯論,只是呐喊。耶穌保持沉默。人們領祂到了山崖上,要把祂推下去。福音最後如此說:『祂卻由他們中間過去走了。』耶穌沉默地以祂的莊嚴擊敗了那群野狗,然後離開了,因為祂的時刻尚未來到。在聖週五也發生了同樣的事情:人們在聖枝主日大聲歡呼迎接主耶穌,後來他們改變了,卻大聲呼喊說『釘死祂』。魔鬼在人們心中撒播了謊言,耶穌卻沉默以對。」

教宗說:「這教導我們,在人們看不見真理時,要保持沉默。沉默通過十字架而獲勝。那是耶穌的沉默。但是在家庭中有很多次為政治、體育和金錢開始爭論。一次,兩次,最終導致家庭破裂。在這些爭論中,可以看到魔鬼就在那裡,想要摧毀。要保持沉默,說出自己想要說的,然後沉默,因為真理是良善的,是靜默,真理不是喧鬧。耶穌所做的並不容易,但是基督徒的尊嚴根植於天主的力量。對於那些不懷好意、只尋求醜聞、分裂和毀滅的人,在家庭中也要保持沉默,並且也要祈禱。」

最後,教宗總結道:「願上主賜予我們分辨何時該說話、何時必須保持沉默的恩寵。在這一生中,在工作、家庭和社會中都要如此。這樣,我們才是一個更效法耶穌的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