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我們應立即悔改,放棄雙重生活

二月二十三日 聖玻里加 彌撒

讀經一:德訓篇 5:1-10

我兒,你不要依恃財物,也不要說:為我的已經夠了。不要順從你的偏情和你的能力,去滿足你心中的慾望。不要說:誰能宰制我?因為上主必要報復。不要說:我犯了罪,遭受了什麼災殃?因為上主是富於含忍的。關於罪的赦免,應心懷恐懼之情,免得罪上加罪。不要說:他的仁慈寬大,我縱有許多罪過,必蒙赦免;因為憐憫和義怒皆系於他,他的憤怒將在罪人身上得以平息。歸向上主,不要遲緩,不要一天一天地拖延;因為,上主的義怒忽然降來,他要在報復的日期,將你消滅。不要依靠不義之財,因為在義怒的日子,它們毫無用處。

福音:馬爾谷福音 9:41-50

那時,耶穌對他的門徒們說:「誰若因你們屬於基督,而給你們一杯水喝,我實在告訴你們:他決不會失掉他的賞報。誰若使這些信者中的一個小子跌倒,倒不如拿一塊驢拉的磨石,套在他的脖子上,投在海裏,為他更好。「倘若你的手使你跌倒,砍掉它!你殘廢進入生命,比有兩隻手而往地獄裏,到那不滅的火裏去更好。倘若你的腳使你跌倒,砍掉它!你瘸腿進入生命,比有雙腳投入地獄裏更好。倘若你的眼使你跌倒,剜出它來!你一隻眼進入天國,比有兩隻眼被投入地獄裏更好,那裏的蟲子不死,火也不滅。因為所有的人都要用火醃起來。鹽是好的;但鹽若成了不鹹的,你們可用什麼去調和它?在你們中間當有鹽,又該彼此和平相處。」

2017年2月23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勸勉道:「我們切莫度雙重生活,使小子們跌倒,因為惡表必將毀滅一切。」教宗還鼓勵眾人立即悔改。

當天彌撒的福音講述,耶穌告誡門徒寧可砍掉自己的手,剜出自己的眼,也「不可使小子們跌倒」(谷9:41-50)。

教宗解釋道:「這裡指的小子們是那些正直且信賴上主,單純相信上主的人。事實上,對上主而言,惡表等於是毀滅。」

教宗問道:「什麼是惡表呢?惡表是說一套,做一套;也就是雙重生活,表裡不一的生活。名不副實的生活是這樣的:我是個很虔誠的天主教徒,我經常參加彌撒,屬於這個善會、那個團體;但我的生活與基督信仰脫節,我沒有付給我的職員合理的工資,我剝削他人,從事骯髒的生意,我洗錢,過雙重生活。很多天主教徒都是如此,這種人使他人跌倒。」

「我們大家在社區或其它地方都時常聽到:『與其做那樣的天主教徒,不如當個無神論者。』那便是惡表。它使你毀滅,害你向下沉淪。這種事情每天都在發生,只要收看電視新聞或翻閱報紙即可得知。報紙上有很多惡表,甚至存在惡表的大型廣告。惡表毀滅一切。」

教宗舉例闡述道:「有一間大企業瀕臨破產,沒有付給職員工資,使得他們沒錢購買日常必需品,身為天主教徒的企業負責人卻前往中東的海灘度假。這件事雖然沒有見報,但已是人盡皆知。」教宗說:「這些都是惡表。」

「耶穌在福音中談論這些立惡表的人時,沒有使用『惡表』這個詞,但我們都明白。當你抵達天上時,你將敲門說:『上主,是我!是我啊!祢不記得嗎?我以前總是上教堂,與祢同在,我以前屬於那個善會,做了這件事。祢難道不記得我奉獻的所有獻儀了嗎?』『是的,我記得。我記得那些獻儀,全都是骯髒的,都是從窮人那裡偷來的。我不認識你。』耶穌將如此回答這些度雙重生活,立惡表的人。」

教宗指出:「雙重生活的起源是跟隨心中的慾望、罪宗,那些由原罪造成的創傷」。

當天彌撒的第一篇讀經鼓勵我們切莫滿足慾望,依恃財物,別說:「我的生活已經夠了。」(德5:1-10)

為此,教宗勉勵所有人立即悔改,自我反省:「我們是否過著某種雙重生活,外表正直,看似善良的信徒,好天主教徒,私底下卻是另一回事;我們是否過分自信,以為『上主最終必會寬恕我的一切,我可以繼續這種生活』;我們是否心想:『這件事不好,我要悔改,但不是今天,明天再說。』」

最後,教宗總結道:「讓我們從上主的聖言中汲取教訓,想想上主在這方面極其嚴格。惡表必將摧毀一切。」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公開接見:人因驕傲而無節制地開採、破壞受造界

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

因為我們知道,直到如今,一切受造之物都一同歎息,同受產痛;不但是萬物,就是連我們這已蒙受聖神初果的,也在自己心中歎息,等待著義子期望的實現,即我們肉身的救贖。因為我們得救,還是在於希望。所希望的若已看見,就不是希望了;那有人還希望所見的事物呢﹖但我們若希望那未看見的,必須堅忍等待。同時,聖神也扶助我們的軟弱,因為我們不知道我們如何祈求才對,而聖神卻親自以無可言喻的歎息,代我們轉求。

2017年2月22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活動。他在要理講授中繼續論述基督徒的希望,表明我們確認眾人的得救乃在於希望。教宗指出,受造界是天主賜予人類的美妙恩典,但人一旦屈從於自私自利,就會毀壞天主交給自己管理的最美好事物,甚至使受造界墮落,變成奴隸。

教宗以聖保祿宗徒關於受造界的嘆息為核心進行反省(羅8:19-27)。

他說:「人一旦中斷與天主的共融,便失去自己原本的美善,於是損毀自己周遭的一切事物。萬物的美原先全都歸於造物天父和祂的無窮之愛,現在卻因人類的驕傲和貪婪而帶著淒慘的傷痕。人類因驕傲而無節制地開採,破壞受造界。」

教宗例舉世界上的水源說:「水是生命的泉源,卻因人無節制地開採礦物而受到污染。這悲慘的後果卻是在我們眼皮底下發生的。然而,在這慘淡景象中,上主不棄人於孤立境地,而是提供一個釋放的新前景。在我們周遭的一切嘆息都不會徒勞無益,它們有如產婦的嘆息,雖然疼痛,但知道即將迎來新的生命。我們仍在勉力對付我們罪惡的後果,我們周遭的一切仍舊帶著我們的辛勞、欠缺,以及封閉的痕跡。不過,我們也知道自己蒙受了上主的救恩,在我們身上和我們周遭的事物上得以瞻仰及預先體嘗基督復活的標記,即基督以祂的復活所進行的新創造。」

教宗接著解釋基督徒的希望,表示基督徒並非遠離世界,卻承認在自己生活和周遭存在的惡行,同時也學習以基督復活的觀點去解讀現實,明認我們正處於期待的時期。

教宗說:「在希望中,我們懂得上主願意以祂的慈悲一勞永逸地治癒我們受傷和挫損的心靈,以及人類在兇惡暴力中損毀的一切;上主以這種方式重新創造新世界和新人類,使二者在祂的愛内終歸於好。因此,基督徒應與感到失望和哭泣的人團結一致。可是,基督徒有時也會受到悲觀主義的誘惑。我們有時任憑自己無病呻吟,或者張口結舌,什麼話也說不出來,甚至不知道該求什麽,希望什麽。聖神,我們希望的氣息再次來扶助我們,永葆我們心中的嘆息和期待。聖神幫助我們看破眼下消極的表面現象,如今已向我們展示上主正在為人類預備的新天新地。」

當天是建立聖伯多祿宗座慶日,教宗在要理講授後向朝聖信友致意時表示,這是信友們與聖伯多祿繼承人和聖座保持共融的特別日子,請求信友們熱切為他的伯多祿牧職祈禱。

教宗方濟各在公開接見活動中也為南蘇丹的局勢發出呼籲。南蘇丹的衝突導致國内部分地區陷入饑荒,約10萬多人面臨挨餓的困境,100萬人面臨糧食短缺的危險。

教宗呼籲眾人給予這些人具體援助,他說:「從遭受蹂躪的南蘇丹傳來了令人痛心的消息。那裡除了自相殘殺的衝突,現在又出現嚴重的糧食危機,導致數以百萬計的人面臨死於饑餓的危險,他們中有很多是孩童。此時此刻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需要大家的投身,不要僅限於聲明,還要採取具體行動供應糧食援助,使糧食能抵達這些受苦的人。願上主扶助我們的這些弟兄姐妹和所有支援他們的人。」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梵蒂岡連線: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引退四週年

本集的《梵蒂岡連線》會關注樞機咨議會第18次會議的討論事項,還會關心本篤十六世在這4年的引退生活近況,與及了解教宗任命聖座特使前往默主歌耶聖母朝聖地的原因。

按此收看更多節目

教宗:願上主賜予我們神聖的羞恥感,以戰勝野心的誘惑

常年期第七周 星期二 彌撒

讀經一:德訓篇 2:1-13

我兒,你前去服侍上主時,應預備你的心承受試探。使你的心居正不偏,堅忍不拔;「在災難中,不要慌張。與天主保持聯繫,總不要離棄他,好使你至死充滿幸福。凡降到你身上的,你都要接受;在各種困苦中,你要多多忍耐;因為金應在火裏鍛煉,天主所喜悅的人,也應在謙卑的火爐中鍛煉。你只管信賴天主,他必扶持你;你應修直你的道路,要仰望他。你們敬畏上主的,要等待他的仁慈;不要離開他,免得跌倒。你們敬畏上主的,要信賴他,你們的賞報,就不會落空。你們敬畏上主的,要希望幸福,及永遠的喜樂和救恩。請你們追念前代,看看有誰依賴了上主,而受了恥辱?有誰保持了對他的敬畏,而被遺棄?有誰呼求了他,而被他輕視?因為,上主富於慈惠寬仁;在患難中,赦免罪過,並施救恩。

福音:聖馬爾谷福音 9:30-37

那時候,耶穌和他的門徒起身,經過加里肋亞;耶穌卻不願叫人知道。因為那時耶穌教訓他的門徒,給他們說:「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中,為人所殺;被殺以後,過了三天,他必要復活。」門徒卻不明白這些話,又害怕詢問他。他們來到葛法翁,進到家裏,耶穌問他們說:「你們在路上爭論了什麼?」他們都默不作聲,因為他們在路上彼此爭論誰最大。耶穌坐下,叫過那十二人來,給他們說:「誰若想做第一個,他就得做眾人中最末的一個,並要做眾人的僕役。」遂領過一個小孩子來,放在門徒中間,抱起他來,給他們說:「誰若因我的名字,收留一個這樣的小孩,就是收留我;誰若收留我,並不是收留我,而是收留那派遣我來的。」

2017年2月21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祈求道:「願上主賜予我們懂得羞恥的恩寵,以面對野心的誘惑。每個人都會受到這種誘惑,教會團體也不例外。」

當天第一篇讀經記述,誰要服事上主,就應預備好承受試探。耶穌也曾受到試探,祂在曠野中三次受到魔鬼的試探。教宗表示,這是引誘我們不去履行使命的誘惑。

當天福音還提到另一個誘惑:門徒們在路上彼此爭論誰最大,當耶穌問他們在路上爭論什麼時,他們都默不作聲。他們之所以緘口不言是因為他們對在路上討論的事感到羞恥。

教宗說:「門徒們是好人,願意跟隨耶穌,服事上主。可是他們不知道,服事上主的道路並不那麼容易走。此外,還有世俗的誘惑,虛榮的誘惑。這些也會在我們堂區、平信徒、神父和主教身上發生。我想要那個教區,那個堂區,因為它比較重要,可是上主在這裡,你應在這裡服務。」

誘惑帶來「說人閒話」和「攀高枝」的惡習。渴望自己能成為最重要的人,導致我們走上世俗的道路。

教宗因而勉勵道:「當我們處在這種情況時,我們要不斷向上主祈求懂得羞恥的恩寵。耶穌提醒門徒們說:『誰若想做第一個,他就得做眾人中最末的一個,並要做眾人的僕役。』」

最後,教宗請信眾為教會、為我們所有人祈禱:「願上主賜予我們懂得羞恥的恩寵,這種神聖的羞恥感。當我們遇到這種情況、面臨誘惑時,我們應感到羞恥:『我怎能這樣想呢?當我看著被釘在十字架上的上主時,難道我希望利用上主往上爬嗎?』願上主賜予我們像孩子那樣純樸的恩寵,只懂得服事的道路。也許我能想像最後一個問題:『上主,我一生服事祢,我一生都是最末的一個,而現在怎樣?』上主會對我們說什麼呢?祂會說,告訴你自己:『我是一個無用的僕人。』」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方濟各牧靈訪問熱那亞行程安排

教宗方濟各將於2017年5月27日牧靈訪問意大利熱那亞總教區。教區總主教巴尼亞斯科樞機(Angelo Bagnasco)在2月18日正式公布了教宗方濟各的行程安排和教區迎接教宗的準備工作。樞機表示:「教宗方濟各的訪問將堅固我們對基督的信德,激發我們的傳教使命。」

(羅馬時間)

上午8時15分-教宗將抵達熱那亞機場,接受巴尼亞斯科樞機和當地政府官員歡迎。隨後教宗轉往伊爾瓦(Ilva)工廠接見勞工界人士。

上午10時-教宗在熱那亞主教座堂會唔利古里亞教省的主教和會士們。

中午12時15分-教宗將在守衛者之母朝聖地看望青年,之後與窮人、難民、無家可歸者和服刑人共進午餐。

下午3時45分-教宗將前往加尼亞加斯利尼(Giannia Gaslini)兒科醫院問候住院的病童。

下午5時30分-教宗將在海洋會展中心為全體信眾主持彌撒聖祭,預計晚上7時30分離開熱那亞,結束當天的牧靈訪問。

聖若望保祿二世於1985年和1990年,本篤十六世於2008年曾訪問熱那亞。當地主教巴尼亞斯科樞機表示:「在接下來幾個月我們將勤於祈禱,願伯多祿繼承人的再次到訪在每個熱那亞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跡。我們懷著希望和焦急之情準備迎接教宗方濟各。願這些載入總教區和城市歷史的活動能成為落入熱那亞沃土的種子,結出有益於眾人的果實。」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與青少年談及兒時志願和生命中最困難的時刻

2017年2月19日主日下午,教宗方濟各牧靈訪問羅馬東郊聖瑪利亞約瑟法堂區,會晤堂區青少年、病人,以及明愛會接濟的家庭。懷著極大熱情迎接教宗的孩子們競相與教宗自拍,他們在堂區劇院大廳無所顧忌地向教宗提出一些好奇的問題。

他們首先從樞機們選舉教宗問起。

教宗解釋説:「當選教宗不需要付錢,也不需要耍手段,他是被天主揀選為教會的代表。但他首先必須是一位好基督徒,教宗是在聖神的指引下由樞機們中選出來的。」

有一名青少年問了教宗一個關於他個人的問題:「你小時候的志願是什麼呢?」

教宗答道:「我想當一名屠宰人員、肉販,說他小時候看到在市場上工作的屠宰人員、肉販時就喜歡上了。」

隨後,教宗也提到自己生命中最困難的時刻。

他說:「在我20歲時,因肺部感染,已接近死亡,醫生們切除了我其中一個肺的一部分,但是上主領我前行。在我們生命中總會有一些困難的時刻,你們要注意這點。生命是天主的恩典,但是生命中也有許多不好的時候,困難的時刻,需要克服這些困難,繼續前行。我和所有人一樣,生命中有很多困難。對我而言,生活並非易事。每個人都會碰到困難,但我們能以信仰和勇氣來克服這些困難。」

一位名叫朱莉婭的女孩問教宗:「身為天主教會的代表,您有何感觸?」

教宗答道:「責任重大。代表教會的人不能有惡劣的形象。教宗是主教也是父親,教宗應感覺自己是父親。倘若教宗或主教不覺得自己是父親,那他就有所不足。」

教宗也詢問了青少年關於天主、天主聖三和聖母瑪利亞的教理。

教宗與堂區青少年會晤後還會見了明愛會接濟的家庭。他向他們推薦「耳朵的使徒工作」,不僅要給予,還要聆聽,因為當有人前來請求援助時,那人就是耶穌。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祈禱是對抗仇恨的一劑良藥

2017年2月19日主下午,教宗方濟各前往羅馬東郊的耶穌聖心聖瑪利亞約瑟法(Santa Maria Josefa del Cuore di Gesù)堂區進行牧靈訪問,這是他第13次探訪羅馬堂區。教宗邀請信友們走成聖的道路,向天主祈求不存有怨恨和為仇人祈禱的恩寵。

教宗方濟各是探訪耶穌聖心聖瑪利亞約瑟法堂區的第二位伯多祿繼承人,他的前任聖若望保祿二世於15年前來到這裡為新落成的聖堂主持祝聖禮。彌撒之前,教宗方濟各會見了堂區青年、病人,以及堂區明愛會接濟的家庭,並聆聽幾位信友的告解。

這主日的讀經和福音的訊息都很獨特,為我們指明生命的綱領:「你們應該是聖的,因為我,上主,你們的天主是聖的」(肋19:2);「你們應當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瑪5:48)。

那麽,我們該如何走成聖道路呢?耶穌說得很清楚:「你們一向聽説過:‘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我卻對你們說:不要抵抗惡人」(38-29節)。

教宗解釋道:「耶穌說不可復仇。『可是,他冒犯了我,我會跟他算這筆帳的!』這是基督徒說的話嗎?不是。『秋後算賬』不是一個基督徒的言語。不復仇,無怨恨。這是寬恕和不記冒犯之道。」

教宗表明:「大規模戰爭導致百姓和兒童遭到屠殺,這是多麽大的仇恨啊!但這仇恨與你心中的記恨是同樣的。前者是放大的仇恨,與後者本質上並無差別。我應有寬恕之心。這是成聖之路,它能消除戰爭。若世界上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學會寬恕,就不會發生戰爭,就不會存在戰爭。戰爭正是由此開始,在苦惱、怨恨、復仇心願,以及秋後算賬中釀成。這種心態摧毀家庭、摧毀友誼、摧毀社區。」

天主寬宏大量,仁愛無比,祂是寬恕一切的仁慈天主。天主既然是慈悲的、聖的、成全的,我們也應是慈悲、聖善和成全的,如同天主那樣。這便是成聖。

教宗接著向信友們指明成聖的途徑,他說:「我建議你們從小事做起。我們大家都有仇人;我們都知道這個或那個人說我壞話:對此我們都清楚。我們眾人都知道這個或那個人記恨我。我們都知道有這樣的事,但我們就是要從小事做起。」

耶穌要求我們為仇人、為不義的人,以及為所有人祈禱。

教宗問道:「難道我們也為那些在戰爭中殘殺兒童的人祈禱嗎?這很難,很離譜。但我們必須學會這樣做,好使他們改邪歸正。難道我們也為那些最接近我們,記恨或傷害我們的人祈禱嗎?『神父,這很難,不是嗎?我真想掐他的脖子!』但你要祈禱!祈求上主轉變他的生命。」

「祈禱是對抗仇恨、對抗戰爭的一劑良藥,這些戰爭始於家庭,在社區和家庭中發起。我們只要想想為爭奪遺產的家庭糾紛便可見一斑:多少家庭因爭奪遺產而彼此摧毀,結下怨恨。」

祈禱強而有力,祈禱戰勝邪惡,祈禱帶來和平。耶穌說:「你們應當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

教宗因此總結道:「我們要祈求不存有怨恨的恩寵,為仇人和不喜歡我們的人祈禱的恩寵,以及和平的恩寵。我要求你們如此體驗:每天為一個人祈禱。『唉,這人不喜歡我,但上主,我為他而祈求祢。』每天一個。如此,我們就能得勝,就會走上這條成聖和成全的道路。」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訪問羅馬第三大學:大學是在差異中對話的場所

2017年2月17日上午,教宗方濟各訪問羅馬第三大學,探望大學師生及工作人員。教宗即席談到學生們關注的議題,指出移民不是一種威脅,而是成長的挑戰,我們應對這項挑戰的方式就是幫助他們融入當地社會。

羅馬第三大學是意大利首都最年輕的大學,今年才25歲,註冊學生約4萬人。教宗聆聽了四位學生的見證,把他事先準備好的講稿交給學生,即席談到他們關心的議題。有一位手語翻譯員在現場為聾人服務。

教宗在回答學生朱麗亞的提問時,談到暴力的議題。

教宗說:「暴力是一個使我們越來越冷漠的過程。暴力使你喪失名字,我們的關係似乎是無名的交往。是的,確實有一個人站在我面前,他有一個名字,但是我在問候他時就像是跟物體說話。這是我們所能看見的現象,這種情況不斷滋長,最後變為全球的暴力。今天,沒有人可以否認我們正處在戰爭中,這是零零散散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我們應該降低嗓音,少說多聽。」

對抗一切暴力的良藥就是對話。

教宗繼續說:「在沒有對話的地方,就會出現暴力。但戰爭不是始於戰場,而始於你的內心,我們的內心。當我沒有能力向他人開放、尊重他人、與他人交談、與他人對話時,就會爆發戰爭。」

教宗也談到他對大學的理解,他強調:「大學是可以對話、能容納所有人的地方,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相反地,精英大學,通常被認為是意識形態的大學。在那裡,你被教導唯一的思路和意識形態,你被訓練成這種意識形態的代理人。這不是大學!大學裡若沒有對話、沒有討論、沒有聆聽、不尊重其他人的思想、沒有友誼,缺乏遊戲的快樂、體育等這一切,它就不是大學。」

教宗在回答另外兩位學生理卡多和尼科洛的提問時,勉勵他們不斷尋求合一。

教宗指出:「合一的概念與整齊劃一截然不同,合一指的是異中求同。在世界層面上,今天的危險在於我們把合一視為整齊劃一的全球化。」

教宗借用幾何學中多面體概念來解釋合一:「有一種多面體的全球化,既有統一,每個人、每個種族、每個國家、每種文化又能保留自己的身分。這就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異中求同的全球化。」

教宗然後談到移民的問題表示:「移民不是一種危險,而是成長的挑戰。教宗沉痛提及地中海的移民悲劇,譴責移民販子把地中海變成了墓地。」

教宗說:「首先,作為人類弟兄姐妹,他們是和我們一樣的人。其次,每個國家都應該考慮自己的接納能力。這是真的:如果辦不到,就不能接納他們,但每個國家都能有所作為。此外,我們不僅要接納,還要幫助他們融入當地社會,首先從學語言、尋找工作和房子開始。」

教宗列出融入的正反例子:「比利時發生的恐怖襲擊是個負面例子,扎芬特姆(Zaventem)悲劇的肇事者原本是比利時人,是移民的孩子,但他們生活在貧民區,沒有融入當地社會。相反地,瑞典人對阿根廷移民的接納就是正面的榜樣。」

最後,教宗說:「移民帶著一種文化,對我們而言文化是財富。然而,他們也應該接受我們的文化,在文化上交流,相互尊重。這能消除彼此的恐懼。恐懼確實存在,但它不僅來自移民。我們在報紙和新聞報導中看到,犯罪分子既有本地人也有移民,什麼人都有,不是嗎?因此,融入非常重要,融入非常重要!」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願上主賜予我們恩寵,能哭著說戰爭結束了!

常年期第六周 星期四 彌撒

讀經一:創世紀 9:1-13

天主祝福諾厄和他的兒子們說:「你們要滋生繁殖,充滿大地。地上的各種野獸,天空的各種飛鳥,地上的各種爬蟲和水中的各種遊魚,都要對你們表示驚恐畏懼:這一切都已交在你們手中。凡有生命的動物,都可作你們的食物;我將這一切賜給你們,有如以前賜給你們蔬菜一樣;凡有生命,帶血的肉,你們不可吃;並且,我要追討害你們生命的血債:向一切野獸追討,向人,向為弟兄的人,追討人命。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要為人所流,因為人是照天主的肖像造的。你們要生育繁殖,在地上滋生繁衍。」天主對諾厄和他的兒子們說:「看,我現在與你們和你們未來的後裔立約,並與同你們在一起的一切生物:飛鳥、牲畜和一切地上野獸,即凡由方舟出來的一切地上生物立約。我與你們立約:凡有血肉的,以後決不再受洪水湮滅,再沒有洪水來毀滅大地。」天主說:「這是我在我與你們以及同你們在一起的一切生物之間,立約的永遠標記:我把虹霓放在雲間,作我與大地之間立約的標記。」

福音:馬爾谷福音 8:27-33

那時候,耶穌和他的門徒起身,往斐理伯的凱撒勒雅附近的村莊去;在路上問自已的門徒說:「人們說我是誰?」他們回答說:「是洗者若翰;也有些人說是厄里亞;還有些人說是先知中的一位。」耶穌又問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呢?」伯多祿回答說:「你是默西亞。」耶穌就嚴禁他們,不要向任何人談及他。耶穌便開始教訓他們:人子必須受許多苦,被長老、司祭長和經師棄絕,且要被殺害;但三天以後必要復活。耶穌明明說了這話。伯多祿便拉他到一邊,開始諫責他。耶穌卻轉過身來,注視著自己的門徒,責斥伯多祿說:「撒殫,退到我後面去!因為你所體會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

2017年2月16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指明,戰爭始於人心,為此我們都有責任守護和平。教宗也講述了孩童時聽到戰爭結束的一段經歷。

教宗從《創世紀》有關諾厄在洪水退後放出一隻鴿子的敘述為出發點,反省鴿子、彩虹與盟約這三個和平的景象。

鴿子和彩虹

教宗指出:「鴿子和彩虹是脆弱的,上主訂立的盟約強而有力,可是我們卻以軟弱接納它。天主與我們建立和平,但守護和平並非易事,這是每天的工作。我們內心仍有那顆種子,那個原罪,以及加因羡慕、嫉妒、貪婪和渴望主宰的陰魂,這使得我們製造戰爭。」

盟約

戰爭使彩虹和鴿子消逝,摧毀天主與人訂立的盟約。

教宗說:「當今世界確有鮮血,今天世界正處於戰爭中。很多弟兄姐妹死亡,他們是無辜的,因為強權者想要得到更多的土地和更大的權力,從販賣武器中獲得更高利潤。而上主的話很清楚:『我要追討害你們生命的血債,向一切野獸追討,向人,向為弟兄的人,追討人命』(創9:5)。在這裡,上主也向我們這些看似處於和平的人追討因戰爭而受苦的我們弟兄姐妹的血債。」

教宗問道:「我如何保護鴿子?怎麽做才能使彩虹始終是一個指引?我該做什麼才能使鮮血不再傾灑大地。我們每個人都對此負有責任。為和平祈禱不是走形式,為和平工作不是走形式。」

教宗沉痛地指出:「戰爭始於人心,從家裡、家庭和朋友之間開始,隨後蔓延到世界各地。當我內心感覺到有東西要摧毀和平時,我該當做什麼呢?」

「戰爭從這裡開始;同樣的,宣布戰爭也從這裡開始,在我們每個人心中開始。『我該如何在我的內心深處、在我的家中守護和平呢?』我們要守護和平,不僅要守護,也要每天用自己的雙手去締造和平。這樣我們才能在全世界建設和平。」

教宗還講述了孩童時聽到戰爭結束的一段經歷。

他說:「我記得,一開始聽到的是消防隊的警報聲,隨後是在報紙上,在城市裡。這些無非是吸引人們對一件事、災難和其它事的關注。我接著聽到鄰居喊我母親說:『雷吉娜太太,快下來,快來,快來!』我媽媽有點害怕地走出去,問道:『發生什麼事了?』那婦人從院子另一邊哭著回答說:『戰爭結束了!』這兩位婦人抱在一起,痛苦喜樂一起湧來,戰爭結束了。」

最後,教宗總結道:「願上主賜予我們恩寵,讓我們能哭著說:『戰爭結束了』。『我心中的戰爭結束了,我家庭中的戰爭結束了,我街區的戰爭結束了,我工作地方的戰爭結束了,世界上的戰爭結束了。』這樣,鴿子、彩虹和盟約將更加強大。」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方濟各:基督徒的希望絕不叫人失望,不排斥任何人

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

我們既因信德成義,便是藉我們的主耶穌基督, 與天主和好了。藉著耶穌我們得因信德進入了現今所站立的這恩寵中,並因希望分享天主的光榮而歡躍。不但如此,我們連在磨難中也歡躍,因為我們知道:磨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望德,望德不叫人蒙羞,因為天主的愛,藉著所賜與我們的聖神,已傾注在我們心中了。

2017年2月15日(週三),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主持公開接見活動時表示,天主對我們的愛是基督徒希望的根基。這希望永不叫人失望,也不排斥任何人。

教宗表示:「上主賜予我們的希望不使我們與他人分離,也不叫我們詆毀他人的名譽或排斥他們。這希望絕對不叫人失望,因為它牢不可破,它的基礎是天主對我們每個人的愛,比一切可能存在的事物都更加可靠和保險。」

教宗說:「說『天主愛我們』很容易,我們都會說。但你們想一想: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說『我確信天主愛我』嗎?這就不太容易了。這卻是事實。對自己說『天主愛我』是一種很好的練習方式。這愛是我們安全的根基,我們希望的根基。上主慷慨地把聖神傾注於我們心中,聖神就是天主的愛,如同工匠,保證人,在我們內滋養我們的信德,保持我們的望德。」

「事實上,即使在糟糕的時刻,或者當我們做某件壞事時,天主始終愛我們。這是任何人都不能奪走的安全感。天主永遠愛我們,我們應該把這句話當作禱詞而不斷重複。希望是一項特殊的恩典,我們蒙召以謙卑和淳樸的態度成為傳遞這恩典的渠道。」

教宗說:「我們最大的驕傲就是我們擁有一位父親般的天主,祂不偏袒和排斥任何人,為所有人敞開祂的家門,特別是那些弱小和遙遠的人,好使我們這些天主子女學會互相安慰和扶持。」

聖保祿宗徒在《羅馬人書》中勉勵我們要誇耀自己,即使驕傲不是一件好事。

教宗指出:「在我的家鄉,那些自我驕傲的人被稱為『孔雀』。的確如此,因為誇耀自己的身分和財富不僅是一種傲慢,也表現了對他人的不尊重,尤其是對那些比我們不幸的人。然而,有些事卻值得誇耀。外邦人的宗徒聖保祿要我們誇耀在耶穌基督內獲得的豐沛恩寵,因為我們若能學會在聖神的光照下看待每件事,我們就會發現一切都是恩寵,一切都是恩典。」

教宗解釋道:「如果我們仔細體察就會發現:在歷史上、在我們的生活中,施展作為的首先是天主,而不僅是我們。祂是絕對的主角,祂所創造的每一件事都是愛的恩典,祂編織了救恩計劃中的情節,並且藉著祂的聖子耶穌完成這項拯救我們的計劃。我們應該承認這一切,懷著感恩之心予以接納,並因此而讚美、祝福和歡天喜地。如此一來,我們就能與天主共享平安,體驗自由。這種平安隨後會延伸至各個領域,滲入我們生命中的各種關係:我們與自己和好,我們在家庭、團體和工作環境中和睦,我們與每天在信仰旅途中遇到的人和善。」

聖保祿也勉勵我們誇耀自己的苦難。這雖然令人難以理解,卻是實現一切和平最可靠、最真實的前提。

教宗表明:「上主給予我們的平安並不能被理解為沒有擔憂、氣餒、欠缺,以及苦難的理由。如果真是這樣,我們將不可避免地陷入失望。」

最後,教宗總結道:「源於信德的平安是一項恩典,一種恩寵的體驗:天主愛我們,始終與我們同在,永不離棄我們,那怕是生命的一刹那。正如聖保祿所言,這將培養我們的耐心,因為我們知道上主的慈悲和良善勝過一切,任何事不能把我們從祂手中奪走,或者剝奪我們與祂的共融,即使在最艱難和動盪的時刻。」

此外,教宗方濟各在公開接見活動中也提到教會於前一天2月14日紀念歐洲主保聖濟利祿和聖默多狄。他們是向斯拉夫民族傳揚福音的先驅。

教宗說:「這對塞薩洛尼基兄弟當年將福音帶給斯拉夫民族。今天他們仍使歐洲和我們每一個人記得,必須維持基督信仰的合一、傳統和文化,必須每天遵照福音過生活。至於你們所有面對這些挑戰,藉著祈禱堅持不懈的人,我向你們頒賜我由衷的降福。」

教宗在問候青年、病人和新婚夫婦時,向他們指出聖濟利祿和聖默多狄的見證。

教宗說:「親愛的青年,願他們的芳表幫助你們在各個環境中做個傳教的使徒;親愛的病人,願他們的堅毅鼓勵你們獻上你們的苦難,使疏遠的人改過自新;親愛的新婚夫婦,願他們對上主的愛啟發你們將福音奉為你們家庭生活的基本準則。」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