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禧年公開接見:虔誠不是虔誠主義,而是天主慈悲的體現

blog_1463414373

5月14日(週六)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禧年特別公開接見活動。教宗表示,虔誠不是虔誠主義,而是天主慈悲的體現。我們應該效法耶穌,關切弟兄姐妹的需求,擺脫物質財富的束縛。當天風雨交加,病人朝聖者在保祿六世大廳通過大屏幕參加了接見活動。

當我們聽到虔誠(Piety)這個詞時,會想到宗教情愫或某種敬禮,但它的意義更為深刻,它具有憐憫和慈悲的意味。虔誠一詞源於希臘-羅馬時代,原意是對上級權威的順從:首先是對神的順從,其次是對父母和長輩的順從,即孝愛。教宗提醒道,今天我們不可將虔誠和虔誠主義相混淆,因為虔誠主義只是一種膚淺的情感。

教宗說,我們所謂的虔誠是天主慈悲的一種表達方式。福音中,耶穌關切人們對祂的呼求。祂體恤人的需求,以同理心和愛予以回應。祂鼓勵我們相信祂和祂的話。我們也應當效法耶穌,以慈悲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各種情況,摒棄那阻礙我們意識到周遭弟兄姐妹的需求的冷漠無情,擺脫物質財富的束縛。

最後,教宗為信眾指明聖母瑪利亞的虔誠。教宗說:「聖母照料她的每一個子女,對我們信徒而言她就是虔誠的寫照。」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聖座新聞室主任:教宗有意設立研究女性執事的委員會不等於贊同女性聖秩

blog_1463170378

5月12日,教宗方濟各接見了國際女修會總會長聯合會的修女們。5月13日,聖座副國務卿貝丘總主教(Angelo Becciu)發推文寫道:「教宗出乎意料地給我打電話,談到女執事的問題!他在考慮能否設立一個委員會。我們且不要倉促下結論!」關於這個問題,以及教宗與修女們的談話,梵蒂岡電台採訪了聖座新聞室主任隆巴爾迪神父。

隆巴爾迪神父說:「教宗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女修會總會長進行了一場十分美好的談話。教宗說得很好,鼓舞人心,他談到教會生活中的女性,尤其是度奉獻生活者,也談到她們在聖座部會中的重要地位,但並未暗示女性可以領受聖秩。」

隆巴爾迪神父繼續說:「教宗的話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因為他在回答提問時談到有意設立一個委員會來研究女性執事的問題。這個問題在過去也有過大量的討論,並且在古代教會有些女性被稱為『女執事』,他們在教會團體內從事某些服務工作。實際上,有人曾經作了相關的歷史研究,教宗舉了幾個例子。此外,國際神學委員會2002年在一份重要文件中也談及此事。教宗說他有意設立一個委員會對這些問題展開進一步研究,看看能否有更清楚的認識。然而,坦誠而言,教宗並沒有說他有意引入女性執事聖秩,更談不上女性司鐸聖秩。況且,他在談到女性在彌撒中講道的問題時,明確表示這是不能夠的。」

最後,聖座新聞室主任強調:「僅僅把教宗對修女們說的諸多重要事情簡化為這一個問題是不對的。」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同意就有關女性執事的問題設立研究委員會

blog_1463169362

5月12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接見了國際女修會總會長聯合會(UISG),回答修女們的眾多提問。教宗接受建言,同意設立一個委員會來研究有關女性執事的問題。同時,教宗也提醒修女們避免陷入「女權主義」或成為「教會的幫傭」。修女蒙召為人群服務,而非做教會的幫傭。

女修會總會長們向教宗提出的首項問題是,女性如何能更加融入教會的決策過程?教宗表明,教會中許多決策的裁定並不局限於聖秩人員,女性也可以參與這類型的決策過程。再者,「決策的討論過程非常重要,修女和女信友都應該加入省思和討論的過程,因為女性和男性看待生命的方式不同,必須彼此互補。在商討的過程中,女性的參與很重要」。

至於女性在彌撒中的角色,教宗闡明:「在聖道禮儀中,修女或女信友讀經都沒有問題。但以整台彌撒來說,就有禮儀-教義的問題,因為聖道禮儀和聖祭禮儀同為一體,主持者是耶穌基督本人。主禮司鐸或主教是以耶穌基督的身份行事。這是神學-禮儀的事實。在那種情況下沒有女性聖秩人員,女性無法主禮彌撒。」

教宗由此警惕教會內的兩大誘惑,一是女權主義,二是教權主義。教宗指出:「女性在教會內的角色絕非女權主義,而是一項權利!這項權利源自聖洗聖事,充滿聖神所賜的神恩和恩典。妳們切莫陷入女權主義的誘惑,因為這會貶低女性的重要性。」

在教權主義方面,有不少堂區和教區沒有牧靈委員會和經濟委員會,而是由司鐸單獨領導,並未落實眾議精神。「根據《天主教法典》,本堂神父有義務召開牧靈委員會和經濟委員會。這兩個委員會是屬於平信徒和修女、為了平信徒和修女,以及與平信徒和修女一同推動的組織,但有些本堂神父卻不召開。這就是教會今日教權主義的危險,我們必須向前邁進,剷除這個危險」。

有一名修女建議教宗設立一個委員會來研究女性執事的問題,教宗當場表示同意。隨後,教宗提到修女們關懷窮人和邊緣人,教授要理,並且陪伴病患和瀕臨死亡的人,讚許這些是「母性」的工作,表達出教會的母愛。然而,有些修女卻在做「教會的幫傭」,無法為人群服務。修女們應該到學校和社區服務,關懷病患和窮人。教宗鼓勵會長們,倘若有人要求修女做教會的幫傭,而非為人群服務,就必須勇敢地予以拒絕。

許多女修會想要在會憲中規範新的生活方式和架構,但修訂會憲的過程卻因《天主教法典》而受到阻礙。對此,教宗表示,「教會向來善於應對新的挑戰,因為教會在歷史中已有大幅度的調整。但每一次調整之前都需要分辨,在分辨的過程中祈禱必不可少。上個世紀曾兩次修訂《法典》,些微的修訂是可行的」。

「暫時的文化」令青年難以作出終身承諾,影響基督徒的婚姻和修道聖召。教宗以仁愛會修女每年的重發聖願為例,說道:「聖味增爵看到仁愛會修女必須在前線從事如此繁重又危險的工作,因此需要每年重發聖願。但這要求是一項神恩,能給予自由,而非暫時的文化。至於今日青年所處的暫時文化,我比較贊成稍微延長暫願的時間,這等於是延長結婚前的訂婚期。」

在教會的財務管理方面,教宗告誡,一方面要警惕貪婪和腐敗,遵守貧窮的聖願,另一方面則要謹慎理財。「在奉獻生活中,財務管理是無比重大的責任」。

有些關懷窮人和邊緣人的修女被誤解為社會運動份子,被指責疏於靈修生活。教宗指出,有些人以為靈修生活就是像「木乃伊」那樣,總是死氣沉沉地祈禱。這是錯誤的。「人們應該祈禱,然後按照各自的神恩行事。當妳的神恩帶妳前去親近難民和窮人,妳就該這麼做」。按照神恩行事雖然會招致毀謗,但還是要照做,因為那是基督徒的十字架。

教宗最後勉勵修女們應適度休息,切莫忽略修會的年邁或患病的修女。她們經驗豐富、充滿智慧,應當時常向她們討教。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基督徒應努力促進合一,不搬弄口舌

blog_1463084095

5月12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耶穌為所有基督徒祈求合一,但教會內卻有人「搬弄是非」,用言論製造分裂,摧毀團體。

當天彌撒的福音取自《若望福音》,敘述耶穌在受難前為所有基督徒和基督徒團體祈求合一,「願眾人都合而為一」,就如天父和耶穌原為一體那樣,為叫世界能夠相信。

教宗由此指出:「基督徒團體和基督徒家庭的合一即是見證:它們見證是天父派遣了耶穌的事實。然而,基督徒團體、堂區、主教府、機構和家庭達致合一,或許是最困難的事情之一。我們教會的歷史有時令我們汗顏:我們居然對基督徒弟兄姊妹發動戰爭!我們只要想想『30年戰爭』便可見一斑。」

在基督徒自相殘殺的地方,就沒有見證。教宗表示:「我們必須為這段歷史祈求上主賜下莫大的寬恕!那是分裂頻繁的歷史,這不只在過去,也在今天發生。世人看見我們分裂時會說:『我們先等他們達成共識,再來看看。耶穌既已復活,並且還活著,祂的這些門徒怎麼合不來呢?』有時候,一名天主教基督徒會問另一名東方禮的天主教基督徒說:『我的基督後天復活。你的基督何時復活?』我們連復活節的日期都不一致!世界各地皆是如此,世界因而難以相信。」

教宗闡明,「因著魔鬼的嫉妒,罪惡才進入了世界」。連基督徒團體都幾乎對此習以為常,存在著自私、嫉妒和分裂。「這導致一個人對別人說三道四」。分裂始於搬弄口舌,「它撒播仇恨和戰爭的種子,能摧毀一個家庭、團體和社會」。人們非但不釐清真相,反而說三道四,毀壞別人的名譽。

教宗提到聖斐理伯內利的一則有名軼事:當時有一名婦人對別人說三道四,聖人要這名婦人做的補贖是拔一隻雞的毛,撒在整個社區,然後再把雞毛收拾乾淨。這婦人遂驚呼:「這不可能」。聖人答道:「說三道四也是如此。」教宗解釋說:「說三道四就是向別人潑髒水,把別人弄髒,加以摧毀!他毀壞別人的名譽,破壞別人的生活,經常無緣無故說出與事實不符的話。」

教宗最後帶領眾人祈求道:「耶穌已為我們祈求合一,既為我們在場的所有人,也為我們的團體、堂區和教區。讓我們祈求上主賜給我們恩寵,因為魔鬼、罪惡誘使我們製造分裂的力量總是非常強大。願上主賜給我們恩寵,賜給我們恩典。締造合一的恩典是什麼呢?是聖神!願上主賜給我們這份締造和睦的恩典,因為上主就是和睦,祂是我們團體內的光榮。願上主賜給我們平安與合一。讓我們為所有基督徒祈求合一的恩寵,為我們的團體和家庭祈求每天充滿大大小小的恩寵,並且祈求克制口舌的恩寵。」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

教宗公開接見:天主把我們當作子女,這是我們的永久尊嚴

blog_1462998027

恭讀《路加福音》

他便起身到他父親那裏去了。他離得還遠的時候,他父親就看見了他,他動了憐憫的心,跑上前去,撲到他的脖子上,熱情地親吻他。兒子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不配再稱作你的兒子了!父親卻吩咐自己的僕人說:你們快拿出上等的袍子來給他穿上,把戒指戴在他手上,給他腳上穿上鞋,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生,失而復得了;他們就歡宴起來。

5月11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活動。他在要理講授中圍繞「蕩子比喻」中慈悲父親的形象,講解禧年的中心價值—慈悲。教宗說,我們日子過得再糟糕也要堅信「天主在等待我,天主願意擁抱我」。公開接見前,教宗首先問候了在保祿六世大廳通過大屏幕參與活動的病人。

天主的「慈悲邏輯」擊潰人的一切邏輯,瓦解和顛倒「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刻板規則。天主的心猶如一個大家庭,家庭的法則是寬恕與友愛,讓家庭成員有機會改過自新、團結合一。

教宗方濟各非常喜愛「慈悲父親」的主題,他最關注比喻中的最後兩個場景。首先,父親連小兒子的屈辱經歷和懺悔告白都不想聽,直接恢復他作為兒子的尊嚴,給他披上袍子,戴上戒指,穿上鞋。

教宗說:「耶穌並未描述一個被冒犯和忿恨的父親,一個對小兒子說『你得付出代價』的父親。不,這位父親擁抱小兒子,慈愛地等待他。父親心中唯一的盼望就是小兒子能健康平安地回到自己身邊,這會令父親感到高興並大事慶祝。多麼慈祥的父親!在小兒子『離得還遠的時候,父親就看見了他』(路15:20),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父親經常站在高處,不斷遙望遠處,看看兒子回來沒,始終等待著。小兒子揮霍了一切,但父親依然在等待他。父親的慈悲實在美好!」

「父親的慈悲是滿溢和無條件的」。小兒子從父親擁抱並親吻自己的舉動中意識到,「他無論做了什麼」在父親眼中「永遠是兒子」。

教宗說:「耶穌的這個教導十分重要:我們作為天主子女的身份與我們的功勞或作為無關,只取決於天父心中的愛;因此,任何人都無法剝奪我們的這一尊嚴,連魔鬼也不能!我們日子過得再糟糕也要堅信天主在等待我,天主願意擁抱我;天主在等侯我。」

「蕩子回頭」的比喻還提到不懂父親慈愛之心、對自己的弟弟懷有「蔑視」的大兒子。

教宗感歎道:「可憐的父親啊!一個兒子離開了他,另一個兒子雖然在跟前伺候他,卻從未體驗到這種親近之樂。」

教宗說:「大兒子,他也需要慈悲。義人,那些自命義人的人,他們也需要慈悲。當我們懷疑自己付出如此艱辛卻得不到任何回報是否值得時,我們就和大兒子一樣了。耶穌提醒我們,留在天父的家裡不是為了得回報,而是因為可以擁有天主子女共同責任人的尊嚴。我們不能與天主『做交易』,而應跟隨那在十字架上捨棄自己,捨棄到底的耶穌。」

比喻的最後,父親重獲失而復得的兒子,並將他交給他的哥哥,心中懷著「最大的喜悅」,那種再次看到「兄弟團聚」的喜悅。

教宗說:「兒子們可以決定是否分享父親的喜悅。他們應該省思自己的意願,反思自己的生活觀。比喻懸而未結,我們不知道大兒子做了怎樣的決定,這對我們是一種激勵。這段福音教導我們,所有人都需要進入天父的家,分享祂的喜悅,加入慈悲與友愛的筵席。」

要理講授結束後,教宗提到5月13日週五是花地瑪聖母紀念日。

教宗強調:「花地瑪聖母的顯現再次邀請我們祈禱、悔改和皈依,不再得罪天主;提醒我們人類必須全然信靠天主,祂是愛與慈悲的泉源。」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推文2016年5月11日

blog_1462978634

我們說什麼和怎樣表達,一言一行都應該體現出天主的憐憫、溫柔和寬恕。

What we say and how we say it, our every word and gesture, ought to express God’s compassion, tenderness and forgiveness for all.

Ciò che diciamo e come lo diciamo, ogni parola e ogni gesto dovrebbe poter esprimere la compassione, la tenerezza e il perdono di Dio.

Quod dicimus et quomodo dicimus omnia verba actaque poterit significare motus animi, suavitatem misericordiamque Dei.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致函正教科普特禮宗主教:我們共同為重要的價值觀作見證

blog_1462976898

5月10日,教宗方濟各於科普特禮-天主教友誼日致函正教科普特禮宗主教塔瓦德羅斯二世(Tawadros II)。教宗強調:「科普特禮信徒和天主教徒可以共同為重要的價值觀作見證,諸如每個人生命的神聖性和尊嚴、婚姻與家庭生活的聖善,以及尊重天主託付給我們的受造界。」

教宗在信函中提及他與塔瓦德羅斯二世宗主教2013年5月在梵蒂岡的會晤,以及埃及開羅正教科普特禮宗主教府今年初舉辦的天主教和正教神學對話國際聯合委員會第13屆會議。雙方在修和與友誼的道路上已經有所進展,教宗為此感謝天主。

教宗寫道:「天主教徒和科普特禮信徒在數個世紀的沉默、互不理解,甚至是敵視後,展開對話,增進彼此的交流,在宣講福音和服務人類方面共同合作。在這更新的友誼精神中,上主幫助我們明白,那使我們合一的關係源自我們在洗禮那天從天父手中領受的同一份召叫和使命。」

即使我們仍在期待有朝一日我們將圍繞在同一祭台前,但我們現在就能展現出那使我們合一的共融。教宗指出,「面對當代的眾多挑戰,科普特禮信徒和天主教徒蒙召作出以福音為本的共同回應」,意識到「那些使我們合一的因素總是勝過使我們分裂的因素」。

教宗接著提到在埃及和中東的基督徒團體,指出他們中「有許多人正在經歷巨大的苦難和悲慘的處境」。伊拉克和敘利亞的基督徒弟兄姊妹和其他宗教的團體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教宗祈願道:「願天主,我們的父賜予所有受苦的人平安與慰藉,求祂啟發國際社會對如此前所未見的暴力作出睿智且公正的回應。」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傳教士為耶穌「燃燒生命」勇往直前

blog_1462908066

5月10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傳教士順從聖神的聲音,在聖神的催促下遠赴他鄉,為宣講福音「燃燒生命」。

當天選自《宗徒大事錄》的第一篇讀經記述聖保祿宗徒告別米肋托團體的情形。聖保祿差人請來厄弗所教會的長老,將當地的信友託付於他們,並對他們說:「我為聖神所束縛,必須往耶路撒冷去。」(宗22)這是多麼感人的一幕!現在到了保祿動身前往耶路撒冷的時刻,因為神聖指引他前去那裡;保祿承認聖神在他生命中擁有絕對的主權,始終催促他去宣講福音,面對困難和勞苦。

保祿的心境令教宗想到各個時代傳教士心中燃燒的熱火。這些青年男女在聖神的催迫下離開自己家鄉,遠赴其它大洲,為宣講耶穌基督「燃燒」自己的生命。

教宗說:「在聖神的催迫下踏上征途,這是一種聖召!當我們走入墓園看到他們的墓碑時,會發現其中很多人英年早逝,還不到40歲,因為他們對當地的疾病沒有抵抗力。他們獻出了年輕的生命,『燃燒了』生命。我想他們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雖然遠離祖國、家庭和親人,但一定會說:『我所做的一切是值得的!』」

20世紀西班牙作家和詩人何塞‧瑪利亞‧佩曼(José María Pemán)在描述方濟各‧沙勿略的去世時說:「傳教士在出發時不知道未來會遇到什麼。」讀經記載,聖保祿在告別米肋托團體時也說:「我不知道會遇到什麼事,我只知道聖神在各城中向我指明說:有鎖鏈和患難在等待我。」(宗20:22b-23)。教宗對此表示:「傳教士知道未來的生活無比艱難,但他依然勇往直前,他們是福傳的英雄。我們應當為他們的見證感謝天主,我們應當為擁有這些傳教士,這些真正的見證人而感到高興。他們是我們的光榮,是我們教會的光榮!」

最後,教宗對今日不滿消費主義和自我陶醉文化的男女青年說:「你們遠望地平線,看看遠處,想想我們的這些傳教士!他們祈求聖神催促自己遠赴他鄉,去『燃燒』生命。這句話有些生硬,但他們的生命非常有價值。他們勇往直前,在服務和宣講中『燃燒』生命。這是宣講福音的喜樂。」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聖神使我們成為「真正」而非「虛擬」的基督徒

blog_1462823652

5月9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聖神推動教會,但今天有許多基督徒卻把聖神當作陌生者,甚至是「尊貴的囚犯」。聖神使我們成為「真正」而非「虛擬」的基督徒,給我們指示自由之路;我們應當順從聖神的帶領。當天也是仁愛修女會會祖聖女露薏絲(St. Louise de Marillac)紀念日,教宗特別向在聖瑪爾大之家服務的仁愛會修女們致意。

當天彌撒的第一篇讀經取自《宗徒大事錄》,敘述聖保祿在厄弗所與最先受洗的幾位門徒的對話。當保祿提到聖神時,那些門徒回答說:「連有聖神,我們都沒有聽過」(宗19:2)。教宗由此談論聖神在基督徒生活中的臨在,指出今日也存在類似的情況,也就是相信耶穌卻不認識聖神。

教宗表示,很多人說自己在教理中學到聖神是天主聖三中的一位,但除此以外他們就對聖神一無所知了。教宗解釋道:「聖神推動教會,在教會和我們的心中施展作為,使每一個基督徒各具特色,使所有基督徒成為一體。聖神敞開大門,推動我們前行,派遣我們去為耶穌作見證。我們今天在進堂詠中聆聽耶穌的話:『當聖神降臨於你們身上時,你們要為我作證人直到地極』(宗1:8)。聖神感動我們讚美天主,激勵我們祈求說:『聖神,求祢在我們中間祈禱。』聖神在我們中間,教導我們仰望天父,並稱呼祂為『父親』。聖神救我們脫離孤兒的狀態,世界的精神則企圖使我們淪落為孤兒。」

聖神是「活潑教會的主角,在教會中施展作為」。教宗告誡道,基督徒的危機在於拒絕順從聖神,無法勝任聖神的使命,把信仰縮減為倫理道德,只停留在遵守天主十誡的層面。教宗強調,基督徒的生活「不是倫理學,而是與耶穌基督的相遇」;而正是聖神「帶領我與耶穌基督相遇」。

「然而,我們卻在生活裡把心中的聖神當作一位『尊貴的囚犯』,既不讓祂敦促我們,也不讓祂感動我們。聖神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祂懂得如何提醒我們耶穌所說的話,向我們解釋有關耶穌的事。聖神唯一不做的是使人成為坐在客廳裡的基督徒,祂做不到這件事!祂無法使人成為無德的『虛擬基督徒』。聖神使人成為真正的基督徒,祂按照生活的實際情況,賜下分辨時代記號的先知能力,以這種方式帶領我們向前邁進。若我們只尊稱『聖神為天主聖三的第三位』,然後便停滯不前,聖神就成了我們心中的大囚犯。」

教宗勉勵眾人省思「聖神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為」,祂是否教導了我們「自由之路」。我們每個人要捫心自問:那在我內的聖神「敦促我走出去,我是否害怕?我的勇氣如何?勇氣是聖神所賜,幫助人走出自我,為耶穌作見證」;再者,「我在磨難中的堅忍怎樣?堅忍也是聖神所賜」。

教宗最後總結道:「在準備聖神降臨節的這一週,讓我們思索:『我真的相信聖神嗎?或者對我而言,聖神只是個名詞而已?』讓我們試著與聖神交談,對祂說:『我知道祢就在我的心中,在教會的心中。我知道祢推動教會前行,使我們眾人合一卻各具特色,各有所異。』我們要對聖神說這些話,並祈求聖神幫助我明白祂在我生命中的具體作為。順從聖神是一份恩寵:我們要順從聖神。這一週,讓我們時常想起聖神,與祂交談。」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

教宗方濟各為加拿大亞省火災災民祈禱

blog_1462807939

加拿大北部亞省(Alberta)於5月1日發生的大火災至今已摧毀了至少1600棟建築,迫使超過9萬人疏散;Fort McMurray地區已被徹底燒毀,而火勢依然在蔓延。教宗方濟各對災情深感哀痛,5月7日致電聖座駐加拿大大使路易‧博納齊(Luigi Bonazzi)總主教,請求眾人為災民祈禱。

這封由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署名的慰問電報表示,教宗懷著沉痛的心情得知火災造成的毀壞和苦難,他保證為所有流離失所者祈禱,尤其是兒童,也為所有失去家園和一切生計的人祈禱。最後,教宗祈求天主賜予那些繼續與火災搏鬥的人力量與堅韌,恩賜眾人耐心、信德和望德。

按此閱覽多倫多總教區捐助亞省災民詳情

[Read mor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