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主持獻主節彌撒:你們要培養奉獻生活的新視野

圖片:vatican.va

教宗方濟各於2月2日獻耶穌於聖殿日傍晚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感恩祭,與眾多度奉獻生活者一起慶祝奉獻生活日。教宗在講道中指出,西默盎和亞納這兩位年邁的先知「在聖殿裡等待天主實踐祂對子民的許諾,即:默西亞的來臨」。西默盎受到聖神感動,「於是在耶穌聖嬰身上看見救恩,最終把祂抱在懷裡」(參閱:路二26-28)。

圖片:vatican.va

教宗從西默盎的這三個動作展開講道,首先邀請眾人反省:什麼感動了我們?

教宗闡明:「就像西默盎那樣,聖神讓我們能分辨出天主並不臨在於偉大的事物、出挑的外表、外露的力量上,卻臨在於微小和脆弱中。那麼,誰最能感動我們?是天主的聖神,還是世界潮流?每個人,特別是度奉獻生活者,都該反省這個問題。」

「聖神感動我們在嬰孩的微小和脆弱裡看見天主,但我們有時恐怕會只以結果、目標和成就來論我們的獻身:我們追求影響力、可見度和各種數字。」教宗指出:「聖神則恰恰相反,祂毫不過問這一切。祂盼望我們每天增進忠信,關心那託付給我們照顧的小事。度奉獻生活者應當省察自己的內在動機,分辨自己的靈性律動,進而促使奉獻生活日新又新。」

第二個反省要點是:我們的眼睛看見什麼?

教宗表示:「天主以憐憫的目光垂顧我們,賜給我們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新目光。這目光不止於外表,卻能深入我們軟弱和失敗的裂縫,從而分辨出天主竟然臨在其中。」教宗由此敦促度奉獻生活者們:「探訪年邁的會士弟兄姊妹,去看望他們,與他們交談,向他們請教,聆聽他們的意見。這將是一帖良藥。」

「上主賜給我們跡象,藉以邀請我們培養奉獻生活的新視野。讓我們睜開雙眼:聖神正在我們的危機中提出邀請,在數字減少和力量衰弱時,催促我們更新生活和團體。」同時,教宗也告誡眾人:「要警惕誘惑,切莫為了安全、出於恐懼而走回頭路。西默盎和亞納都沒有僵硬固化的態度。他們是自由的人,擁有歡慶的喜樂。」

第三個反省的要點是:我們把什麼抱入懷中?

教宗說:「我們有時可能會迷失自我,沉溺在成千上萬的瑣事中而無法自拔。然而,一切的核心乃是基督。我們應當把祂當作生命的主人來擁入懷中。教宗提醒道,度奉獻生活的男女如果缺少讚美上主、祝福他人的話語,如果缺乏喜樂和熱忱,如果他們的友愛生活只剩下辛勞,那麼這不是任何其他人或任何事的錯。這是因為我們不再擁抱耶穌。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心靈就會變得苦澀,抱怨連天,態度僵硬固化,一點彈性也沒有。」

教宗最後邀請所有度奉獻生活者:「更新自己的獻身,反省是什麼感動自己的心靈和行動,思索自己蒙召培養怎樣的新視野。最重要的是,度奉獻生活者要效法西默盎和亞納,把耶穌擁入懷中。」

圖片:vatican.v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聖言主日彌撒:首次授予平信徒讀經和要理傳教員職務

圖片:vatican.va

教宗方濟各在1月23日常年期第三主日,即天主聖言主日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聖祭,首次授予來自世界各地的16位男女平信徒讀經和要理傳教員職務。其中6位女性、2位男性平信徒領受讀經職;5位男性、3位女性領受要理傳教員職務。教宗在講道中邀請信衆通過聆聽當天的福音内容(參閲:路四14-21),默思「聖言啓示天主」和「聖言把我們引向他人」的兩個方面。

「聖言啓示天主」

在「聖言啓示天主」這個方面,教宗說:「讓我們捫心自問:我們心中天主的形象是不是釋放人、親近人、憐憫人和溫柔待人的天主?還是我們認為祂是一個嚴厲無情的法官、一個在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冷酷海關人員?我們的信仰是產生希望和喜樂,或者我們中間仍抱持被恐懼壓抑的信仰、一個恐懼的信仰?我們在教會團體中宣告的天主的面容是什麽?是釋放和治癒的救主,還是用罪帶來内疚感來制服我們的可怕的天主?為了使我們皈依真天主,耶穌向我們指示出發點:即從祂的聖言開始。也就是通過給我們講述天主愛我們的歷史,把我們從對祂的恐懼和偏見中解放出來,這些恐懼和成見扼殺了信德的喜樂。聖言打破了虛假的偶像,揭露了我們的投射,摧毀了我們太過於從人的角度去想像的各種天主形象;聖言把我們帶回到天主的真面容,帶回到祂的憐憫慈悲中。天主聖言滋養和更新信德:讓我們把它放到祈禱和靈修生活的中心!讓我們把啓示我們的聖言置於中心地位。天主聖言讓我們親近天主。」

「聖言把我們引向他人」

接著,教宗講道第二個方面「聖言把我們引向他人」。教宗說:「天主聖言把我們引向天主也引向他人。正是當我們發現天主是慈悲憐憫的愛時,我們克服了將自己封閉在一種神聖虔敬情愫的誘惑,這神聖虔敬情愫被簡化為外在的崇拜,它不觸及和改變生活。這是偶像崇拜,它隱蔽而精緻。天主聖言驅使我們從自我中走出來,唯獨用天主釋放的溫良愛的力量走向我們的弟兄姐妹。這正是耶穌在納匝肋會堂向我們啓示的:他被派到窮人面前——我們所有人都有所欠缺——讓匱乏的人獲得自由。祂來這裡不是為了交付一套規則或主持某個宗教儀式;相反,祂降臨到我們世界的大街小巷,是為了與我們受傷的人性相遇,輕撫被苦難折磨的憔悴面容,治癒破碎的心靈,讓我們從囚禁靈魂的枷鎖中解脫出來。因此,他向我們啓示了最悅納天主的崇拜方式:關懷我們的近人。」

「我們必須回到這一點。每當在教會團體裡有嚴厲冷酷的誘惑,這是一種扭曲倒錯,認為找到天主是要變得更加僵化、有更多的規則、做事更正確、更要一清二楚……等等,但事實並非如此。當我們看到生硬的提議時,我們應立即意識到:這是偶像,不是天主,我們的天主不是那樣的。」

教宗在結束講道時,提及彌撒中領受讀經和要理傳教員職務的男女平信徒,指出他們就是蒙召去實踐服務天主聖言的神聖使命。最後,教宗鼓勵道:「讓我們把天主聖言重新置於教會牧靈和生活的中心。讓我們聆聽聖言,以聖言祈禱,並讓我們把聖言付諸實踐。」

圖片:vatican.v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主顯節彌撒:學習賢士們走向白冷,對天主的渴望

圖片:vatican.va

2022年1月6日,普世教會慶祝主顯節,也就是藉著3位千里迢迢前往白冷岩洞朝拜的賢士們的見證,主耶穌向世界顯示的日子。教宗方濟各當天上午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感恩祭,21位樞機、19位主教和大約150位司鐸與教宗共祭,但因疫情管控措施,在場參禮的信友人數受到限制。

圖片:vatican.va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首先問道:「是什麽原因促使這幾個來自東方的人動身遠行呢?他們本可以安心地留在自己的安全地區,卻被一個來自天上的標記所困擾,急於詢問:才誕生的猶太人君王在哪裡?」教宗說:「他們不讓自己的心在冷漠的安樂窩中麻木,而是渴求光明;不被拖入怠情,而是被向往新的視野所點燃。他們行動的秘訣在於渴望,而渴望則表示尋求那越過即刻能實現、能看到的事物。那就是邀請我們看向更遠的地方,因為生命不是全部在此,也在其它地方。生命就像一張空白的畫布,需要被著色。偉大的畫家梵高這樣寫道,對天主的需求驅使他在夜晚出去畫繁星。」

教宗接著表示:「正是渴望讓我們超越久已養成的習慣,超越一種老生常談和令人厭倦的信仰。我們的生活和信仰旅程需要内心激起的渴望。可是,我們是否已被困住太久、停留在一個傳統、外在、形式上的信仰中,不再能溫暖人心,也不能改變生命了?我們的言語和禮儀能否在人心中激起前去與天主相遇的渴望,還是豪無生氣的話語,只談自己且對自己說話?」

教宗也提到:「許多人和許多團體正在勉力應對因對天主的渴望的消失而來的信仰危機。我們過於埋頭於地上的圖表,卻忘記抬頭望天;我們通曉許多事物,卻不思念我們所缺乏的事物,不思念天主。我們固執於所需,即吃什麽和穿什麽,卻任由向往遠方的渴求流逝。我們身處飽食終日的團體,心中不再有任何需求。封閉的人、封閉的團體、封閉的主教、封閉的神父,以及封閉的奉獻生活者,因為缺乏渴望使人悲哀,令人冷漠。」

教宗提醒每個人:「今天要捫心自問,怎樣走我們的信仰旅程。我們應去賢士們那裡,學習對渴望的培養。我們能從他們那裡汲取幾項教誨:他們首先在看到那顆星時起身出發:這教導我們,每天都要重新啓程,在生活和信仰中都該如此,因為信仰不是固定住的支架,而是一個迷人的旅程,一個持續不斷和不安於現狀的動態,在這個旅程中總是在分辨中尋找天主。」

「隨後,賢士們詢問耶穌聖嬰在哪裡?的確,需要詢問和聆聽天主和當代的人向我們提出的詢問。賢士們教導我們要有勇敢的信德,不怕挑戰權勢的陰暗邏輯,成為正義和友愛的種子。最終,賢士們選了另一條路返回自己的地方去了。」

「這是聖神的創造力,祂總是使事物煥然一新。此時,這也是我們正在進行的世界主教會議的任務之一:在聆聽中一起行走,讓聖神提示我們新的路徑,為把福音帶給冷漠的人、遠離的人,以及失去希望,但正在尋找賢士們所找到的極大喜樂的人。走出去,向遠處走,向前行進。」

教宗指出:「在賢士們的旅程中有一個關鍵時刻,就是他們來到了目的地後,便朝拜了嬰孩。朝拜的重要性在於處在天主的臨在中,並且說:『唯獨祢能使我重拾朝拜的樂趣,重新激起渴望』。」教宗强調:「對天主的渴望只有守在天主跟前才能增強,因為只有耶穌才能轉變我們的心。」

「我們每天要如此前行,如同賢士們那樣確信,即使在最黑暗的夜晚,也有一顆星在閃耀。這是上主的星,祂來照顧我們脆弱的人性。我們要啓程朝向祂行走。我們切莫麻木不仁和低頭認命,切莫陷於平淡生活的悲哀中。我們要學會聖神的急切不安,不安於現狀的心。世界在期待著信徒們激起渴望天鄉的新動力。」

最後,教宗勉勵每一位信徒:「要夢想、尋找、朝拜,並像賢士們那樣,向天主的驚喜開放。」

圖片:vatican.v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2022年天主之母節彌撒

圖片:vatican.va

教宗方濟各於2022年元旦、天主之母節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主持了大禮彌撒。為嚴防新冠疫情擴散,當天參禮的人數不多。教宗在講道中指出,牧羊人在白冷探訪在馬槽裡的耶穌聖嬰時倍感欣喜,因為馬槽是天主親近他們和所有貧困、受排斥者的證明。主耶穌生來「弱小又貧困」,這個事實令我們心中充滿了「愛,而非恐懼」。

教宗表明,聖母瑪利亞當時的處境卻大不相同:她得忍受「馬槽的難堪」。聖母早在牧羊人之前就已聽聞天使報喜,知道自己要誕育一子,起名為耶穌,祂將被稱為至高者的兒子。然而,在分娩時刻,瑪利亞不得不將嬰孩安放在「牲口用的馬槽裡」。教宗問道,聖母怎能將至高者的光榮與馬槽的辛酸貧困相調和呢?但是,聖母並未灰心喪志,反倒「把這一切事默存在自己心中,反覆思想」(路二19)。

牧羊人喜不自禁,逢人便說他們在夜裡看見天使報喜、前去朝拜耶穌聖嬰的事。聖母則是若有所思,在心中思量著當下的現況。教宗指出,這兩種不同的反應呈現出信仰經驗常見的兩個層面:牧羊人提醒我們,在信仰之初,一切似乎簡單又清晰;而聖母的沉思則表現出「成熟穩重的信德」。

教宗敦促信眾向天主之母學習她「默存心中、反覆思想」的態度,因為我們也會必須應對人生中的重大挑戰,面對期待與現實的落差,我們從福音中得到的喜樂也會遭遇試煉。聖母瑪利亞教導我們,在這些艱辛處境中,我們能學習在信德上成長、成熟,因為「通往目標的道路狹窄,要是沒有十字苦架就沒有復活」。

為了克服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我們需要像聖母那樣把所發生的一切「默存心中」,而非遺忘或拒絕現實。聖母把「生活中體驗到的驚喜和困擾都默存心中」,也就是天使宣報的喜訊,以及她生產的簡陋馬槽。教宗說:「聖母並未挑三揀四,而是默存心中。她接納生命,沒有試圖偽裝或粉飾它。」

談到聖母「反覆思想」的態度,教宗闡明,聖母將一切放在心裡,為美好和挑戰祈禱,從天主的視角分辨出其中更重大的意義。聖母明白「至高者的光榮在謙遜中彰顯出來」,她在聖嬰耶穌必須躺在馬槽裡的現況中「接納天主的救恩計劃」。

教宗觀察到,「默存心中」和「反覆思想」是許多母親的態度,她們正面迎向養育兒女的挑戰。慈母的目光與愛讓人能從更廣闊的視野看待一切,「認識現況,並且腳踏實地」。那照料、關愛的目光能激發新希望。教宗表示,我們需要這種能在分裂中「編織共融絲線」的人。

新年伊始,在天主之母、我們的母親瑪利亞的注視下,有一條「通往新生與成長的道路」。教宗期勉每個人更努力捍衛母親、保護婦女,並沉痛指責當今婦女遭受暴力的可怕問題。「傷害婦女等同於冒犯天主,一位從女人身上取得我們人性的天主」。

教宗最後祈願在聖母瑪利亞的母愛護佑下,她能助佑我們大家「把一切默存心中,反覆思想,不怕考驗,並喜樂地確信上主是忠信的,祂必會把每個十字苦架化為復活」。在講道結束之際,教宗邀請眾人效法厄弗所的天主子民,高呼三聲:「天主聖母、天主聖母、天主聖母!」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年終感恩晚禱:願聖誕節的驚喜帶來感恩與團結

圖片:vatican.va

在2021年歲末年終的時刻,整個世界仍然籠罩在新冠疫情大流行的陰霾之中,樞機團團長雷(Giovanni Battista Re)樞機於12月31日傍晚5時主持了一年一度的年終晚禱禮儀活動。教宗方濟各在禮儀中講道,回顧聖誕期的禮儀,指出降生成人的偉大奧跡在我們心中喚起驚喜、讚歎和默觀的意識。

教宗首先解釋瑪利亞、若瑟和白冷郡牧羊人對基督的誕生是何等又驚又喜,這也應激發我們對基督誕生奧跡核心的理解。教宗指出:「這驚喜感必須是深刻並觸動我們的心靈,否則我們的生活或社會就不會有任何改變。」

教宗解釋道:「降生成人的天主聖言居住在我們中間”的現實提醒我們,在這開始天主之母節的隆重禮儀中,瑪利亞是這一事件的首位見證者。因她的謙遜,她成為最偉大的見證者。她的内心充滿著驚喜。瑪利亞的驚喜、教會的驚喜充滿著感激之情,意識到天主沒有抛棄祂的子民,祂已經來到,是與我們同在的天主。雖然我們生活的問題和挑戰依就存在,但我們知道我們並不孤單,天主愛我們、救贖我們,恢復我們作為子女的尊嚴。這使我們感到安慰。」

接著,教宗指出:「疫情大流行造成了一種迷失的感覺。在開始時,似乎有一種團結的感覺,即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接著就是能者自救的誘惑。後來,感謝天主,我們再次以責任感作出回應,我們必須懷有對天主的感激之情,因為決定團結一心負起責任的選擇來自天主,來自耶穌。祂在我們的歷史中一次而永遠地留下了最初呼召的路徑,即:成為所有人的弟兄姐妹、同一天父的子女。」

最後,教宗鼓勵大家:「仰望向我們微笑的榮福瑪利亞,願她教導我們信賴並追隨上主。祂賦予我們生活和我們所作的一切以意義。讓我們堅信無論在快樂還是悲傷的時刻,祂給予我們的望德是一個永不叫人失望的希望。」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張心銳神父主日福音分享-主顯節

主日福音分享
主顯節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各位主內的兄弟大家好!

今天是主顯節我主顯節是來自希臘文 “επιφάνεια” (Epiphania)。這是一個動詞,意思是彰顯天主的臨在。還記得我在意大利慶祝主顯節時,這是一個很大的節日,每個家庭都會邀請神父去他們的家,降福他們,而且在他們的門框上寫三個拉丁字,分別是:C,M,B – Christus Mansionem Benedicat,基督降福這個家。

主顯節不只是講述耶穌基督的誕生,彰顯祂的光榮給三位賢士,而是把祂的光光照到現今社會,我們的生活環境中。

第一點給我們很重要的提示是那三位賢士。他們對天主有一份真誠的渴望,也是擁有知識和智慧的人。他們不只是運用自己的腦袋,而是用他們的心。他們經歷了很多困難,但都很想找到天主。所以,怎樣把天主的光來臨到我們的生活當中?那一份渴望是很重要的,而且需要經歷不同的困難。那份找到天主的渴望和心都沒有改變。

第二點是他們的謙卑和交付。他們看到耶穌是立即跪下,並從寶盒中拿出黃金、乳香和沒藥。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這三件禮物不同的象徵,是代表天主性、耶穌的人性,和預視將來他要釘在十字架上。賢士們的交付在現今的生活是很重要,有時候我們會感到氣餒,有時候會感覺孤獨和沮喪,不過,讓我們都學習這些賢士全心交付,把自己擁有的,放在天主面前。

這個交托讓我們有力量走新的旅程,藉着主顯節耶穌降生的光帶來這個世界,因為這光,我們有力量繼續走基督徒的路。最後,讓耶穌基督的福音傳到世上每一個角落。

天主保佑!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其後,被委派往香港仔工業學校照顧寄宿生及備修生陪育工作。2021年在羅馬慈幼宗座大學畢業,攻讀教義神學,專研教會學。現在香港慈幼會會省辦事處工作。

張心銳神父主日福音分享-聖家節

主日福音分享
聖家節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各位主內的兄弟,大家好!本主日是聖家節,我祝大家聖誕快樂!

有一位小女孩,她是一位孤兒。不久後,有一對夫婦收養了她,然後把她撫養成人。她完成了大學和找到一份高薪厚職。這位女孩一直都想找回自己的原生父母,最後,她真的放棄工作,離開了自己生活的地方,去尋找自己的父母。整個過程是困難和辛苦的,因為不知道如何才能找到他們。最後,她找到自己的父親,她特別關心和照顧他。

人生有一個重要基礎的渴望,就是找回自己的「根」。這「根」是在哪裏?就在家庭中。

在今天的福音中,我們看到若瑟和瑪利亞。他們四處尋找耶穌,找了三日三夜。「三日三夜」有一個特別的意思,這個意思是耶穌一步一步迎接他的逾越奧蹟。祂的救贖工作就是苦難、死亡和復活,所以耶穌需要一步步成長,一步步明白和接受天父給祂的責任。

聖母和若瑟都一樣,我們仔細看看今天的福音當中,出現了四次若瑟和瑪利亞尋找耶穌,不斷地尋找。我相信我們的家庭中「尋找和聆聽」都是很重要的,讓我們學習聖母和若瑟尋覓的精神。

他們與耶穌生活在一段時間,對耶穌比較熟悉了,但是他們在意識上都需要調整,更何況是我們?

讓我們把家庭成為天父的家,這樣才能使家庭成為真正信仰的學校。

天主保佑!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其後,被委派往香港仔工業學校照顧寄宿生及備修生陪育工作。2021年在羅馬慈幼宗座大學畢業,攻讀教義神學,專研教會學。現在香港慈幼會會省辦事處工作。

教宗主持聖誕子夜彌撒:我們尋求出名,天主卻選擇無名者

圖片:vatican.va

教宗方濟各12月24日晚上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了聖誕子夜彌撒,他在講道中談到馬槽前的牧羊人,表明天主沒有尋求高大威猛,而是選擇微小之路,為的是走近我們,“我們却按照世界的邏輯尋求偉大,甚至可能以祂的名義”。教宗然後又將目光轉向賢士們,邀請純樸的人和博學者努力走在同道偕行的道路上。

圖片:vatican.va

以下是教宗方濟各聖誕子夜彌撒講道全文:

黑夜中亮起了一道皓光。一個天使出現,上主的光耀環照著牧羊人,期待數百年的喜訊終於響起:“今天為你們誕生了一位救世者;祂是主默西亞”(路二11)。然而,天使後面的話著實令人詫异。他告訴牧羊人如何找到降臨人間的天主:“這是給你們的記號:你們將要看見一個嬰兒,裹著繈褓,躺在馬槽裡”(12節)。看,這個標記就是嬰孩。全部信息都在此處:一個窮得不能再窮的嬰孩躺在馬槽裡。不再有光輝、閃耀和衆天使的合唱。只有一個嬰孩。再沒有別的了,正如依撒意亞所預言的:“有一嬰孩為我們誕生了”(依九5)。

福音特別强調這一對比。在記述耶穌誕生時,從凱撒奧古斯都談起,他要求天下人登記,以顯示自己作為頭等皇帝的偉大。但福音馬上又把我們帶到白冷城,一個毫不起眼的地方:只有一個裹著繈褓的可憐嬰兒,周圍有一些牧羊人。天主臨在這裡,臨在微小之中。它給我們的訊息是:天主並不是高大威猛的,而是屈身於微小之中。祂選擇微小之路,為的是走近我們,觸動我們的心,拯救我們,讓我們回歸重要的事情。

弟兄姐妹們,停留在聖誕馬槽前,我們注視馬槽的中心:不要被美麗的燈光和裝飾品吸引,卻要默觀耶穌嬰孩。在祂的微小中蘊藏著天主的全部奧秘。我們要認出祂來:“嬰孩,祢是天主,天主聖嬰”。讓我們體驗一下這令人不解的奇事。掌管宇宙的那一位需要被抱在懷裡。祂創造了太陽,却需要被溫暖。作為溫柔本身,却需要被呵護。無限的大愛却有一顆小小的心臟,在輕微地跳動著。永恒的聖言成了嬰孩,變得不會說話了。生命之糧也需要得到養育。世界的造物主成了無家可歸者。今天的一切都被徹底推翻:天主作為小孩子來到世界。祂的偉大在微小中顯示出來。

而我們——讓我們好好反省——我們懂得迎接天主的這種方式嗎?這是聖誕節的挑戰:天主啓示自己,但人們不理解祂。祂讓自己在世人眼中顯得微小,我們却繼續按照世界的邏輯尋求偉大,甚至可能以祂的名義。天主貶抑自己,我們却想登上寶座。至高者指向谦卑,我們却試圖外露。天主去尋找牧羊人,尋找無名者;我們却尋求出名,讓自己顯露。耶穌為服事而生,我們却花費數年時間追求成功。天主不求力量和權力,只要求溫柔和內在的謙卑。

我們要這樣向耶穌祈求聖誕的恩典——微小之恩。“主啊,求祢教導我們熱愛微小。求祢幫助我們瞭解這是通往真正偉大的道路”。但具體而言,如何接納微小呢?首先我們要相信天主願意進入我們生活的小事,願意臨在日常生活中,例如我們在家裡、在家庭成員之間、在學校、在工作中所做的平常舉動。祂要在我們平凡的生活中成就不平凡的事。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訊息:耶穌邀請我們重視並重新發現生活中的小事。如果祂與我們同在,我們還缺什麽嗎?因此,讓我們放下自己不曾偉大的遺憾。讓我們放下抱怨和垂頭喪氣,以及得不到滿足的貪婪!那個嬰孩的微小和帶來的驚奇:這就是訊息。

除此之外,耶穌不僅願意進入我們生活中的小事,也願意進入我們的微小:例如我們感到軟弱、脆弱、不足,甚至犯錯。弟兄姐妹們,如果你感覺像在白冷城那樣黑夜籠罩著你,如果你覺得周圍有一種冷漠的寒意,如果你內心的傷口在呼喊:“你算什麽,你一文不值,你永遠得不到想要的愛”,你如果有這種感覺,今夜天主作出回應並對你說:“我愛你本來的樣子。你的微小嚇不倒我,你的脆弱不會令我不安。為了你,我成了小孩子。為了成為你的天主,我做了你的兄弟。親愛的弟兄,親愛的姐妹,別害怕我,要在我身上發現你的偉大。我和你在一起,只要求你一件事:相信我,向我敞開心扉”。

接納微小也意味著,通過今天的弱小者擁抱耶穌。也就是,在弱小者身上愛祂,在窮人身上服事祂。他們最相似生來貧窮的耶穌。祂希望在他們身上得到尊榮。在這愛的夜晚,我們只害怕一件事,那就是傷害天主的愛,在以我們的冷漠輕視窮人時傷害了祂。他們是耶穌的寵兒,來日他們會在天上接待我們。一位詩人寫道:“沒有在這裡找到天堂的人,也會在那裡錯過天堂”(艾米莉·狄金森,《詩集》XVII)。為了不錯過天堂,我們現在就要照顧耶穌,在有需要的人身上撫慰祂,因為祂把他們視為自己。

讓我們再次看看聖誕馬槽,看到耶穌出生時被弱小者和窮人圍著。他們是牧羊人。他們是最純樸的人,也是最接近上主的人。他們找到了耶穌,因為他們“露宿守夜,看守羊群”(路二8)。他們在那裡工作,因為他們很窮,他們的生活沒有作息表,而是取决於羊群。他們無法按照他們想要的方式和地點生活,而是根據所照看的羊的需要來調節自己。耶穌出生在那裡,離他們很近,接近被遺忘的邊緣地區。祂來到人的尊嚴受考驗的地方。祂使受排斥的人重獲尊嚴,首先向他們顯示自己:他們不是有學問和重要的人物,而是在勞動的窮人。天主今夜降臨,以尊嚴填補工作的艱辛。這提醒我們以工作賦予人尊嚴,以及尊重人的工作是多麽重要,因為人是工作的主人,而不是工作的奴隸。在耶穌誕生的這一天,讓我們一起重複說:不要再有工作中的死亡!讓我們為此而努力。

讓我們最後一次注視聖誕馬槽,將我們的目光伸展到它的外圍,我們看到了賢士,他們遠道而來朝拜上主。我們看到並且明白,耶穌周圍的人都團結在一起:不僅有窮人、牧羊人,還有博學者和富有的人,賢士們。在白冷城,窮人和富人在一起,他們是像賢士那樣朝拜耶穌,又像牧羊人一樣工作的人。當耶穌處於中心時,一切都會融合在一起:那不是我們對耶穌的看法,而是祂,永生的主。那麽,親愛的兄弟姐妹們,讓我們回到白冷城,讓我們回歸源頭:即回歸信仰的本質、初愛、朝拜和愛德。看著遠道而來的賢士們,作為同道偕行的教會,旅途的教會,我們前往白冷城,在那裡,天主降生成人,使人分享祂天主的生命;在那裡,上主居於首位,受人朝拜;在那裡,弱小者占據了離祂最近的位置;在那裡,牧羊人和賢士以弟兄姐妹相待,超越了一切等級之分。天主使我們成為一個朝拜的、貧窮的和友愛的教會。這是至關重要的。讓我們回到白冷城。

去那裡對我們有益,跟隨聖誕的福音,其中有聖家、牧羊人、賢士:所有的人都在旅途中。兄弟姐妹們,我們出發吧,因為人生就是一場朝聖。讓我們起身,讓我們醒來,因為今晚亮起了一道皓光。它是柔和的光,提醒我們,因著我們的微小,我們是被愛的子女,光明之子(參見:得前五5)。兄弟姐妹們,讓我們一起歡喜吧,因為沒有人能熄滅這光,這是耶穌的光,從今夜起在世界上照耀。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在雅典為天主教會團體舉行感恩祭

圖片:vatican.va

教宗方濟各12月5日下午在雅典音樂廳為當地天主教會團體主持了感恩祭,這是他在希臘第二天訪問的一項活動。為了遵守疫情防控措施的社交距離,大約2000名信友分別在兩個不同的大廳參禮。教宗於當天上午探訪希臘萊斯沃斯島上的難民和移民後,幾個小時前才返回雅典。

圖片:vatican.va

教宗在將臨期第二主日的彌撒講道中,對主日福音關於洗者若翰在荒野中呼喚人民悔改的事跡進行了省思。教宗闡明:「荒野的圖像讓我們意識到得救之路並非始於世俗權力所在之處,雖然這是我們會渴求的地方,而得救卻從荒野、從貧窮和單純開始,矛盾的是,這個地方難以進入,而且危險。」

「然而,正是在空曠無際且乾旱的荒野中,上主的光榮顯露出來。這對於人類的期盼是一個驚喜,也是值得領會的一個美好訊息,因為上主看重微小和卑微的事物,要求我們內心貧窮,不驕傲,一如荒野是貧瘠的那樣。」

洗者若翰在荒野中準備基督的來臨,宣講悔改的必要性。教宗指出:「就如當初那樣,如今天主將目光轉向悲傷和孤獨所佔據的地方。我們在生命中能體驗到:我們在喝彩中和只顧自己的時候,祂往往無法來探訪我們;祂尤其在我們經歷考驗的時刻來探訪我們。在我們處於困境、給祂騰出空間的空虛時刻,以及我們存在的荒野中,祂來探訪我們。」

圖片:vatican.va

教宗表示:「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常常感到迷失在荒野中,正是在那裡,上主讓我們感受到祂的臨在,只要我們不驕傲,不認為單憑自己的能力就能解決問題,我們就能接納祂的臨在。天主以親近、憐憫和溫柔的話語來探望我們,若翰在荒野中的宣講傳達了這一訊息,那就是天主沒有不願去探訪的地方。天主進入我們的渺小,那是祂鍾愛的地方;天主進入我們的乾涸,那是祂想要解的渴。」教宗向在場參禮信友强調:「不要擔心自己的微小或是少數人團體,更重要的是向天主和他人敞開心扉。」

教宗指出:「洗者若翰在宣講中強調悔改,這在起初可能會讓我們感到不安,因為我們意識到改變我們的方式是多麼困難和沮喪啊,這是因為通常我們只從道德的角度來看待悔改,認為悔改只是我們自己努力的結果。」

教宗說:「我們的問題在於,認為一切都取決於我們自己。我們需要查看『悔改』的原意,它源自希臘文 “metanoeίn” ,而希臘文也是《福音》書使用的文字。“metanoeίn” 的字面意思是『超越思維』,因此『悔改』是要我們超越我們已經習慣的思考方式,超越我們慣常的思維框架。」

教宗解釋道:「這意味著應放棄我們的自負,或只考慮我們自己和我們做事的方式。若翰勸勉我們悔改,邀請我們越過去,不要停留在同一個地方,因為現實情況是天主更偉大。」

「那麽,悔改就意味著懂得天主始終臨在,我們必須信賴祂,因為祂就是我們的超越,我們的力量。我們只需要向基督敞開大門,讓祂進來在我們身上行祂的奇事,就如只需荒野和若翰的宣講,祂就能來到世界上那樣。」

最後,教宗:「祈求恩典,使我們都能相信有了天主,事情就真的能改變,因為祂消除我們的恐懼,治癒我們的創傷,『使乾地化為噴泉』(依四十一18)。我們也要祈求望德的恩典,因為它激發信德,喚起愛德。因為世界的荒野今天所渴求的正是希望。」

圖片:vatican.v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圖閱覽電視及網上節目播放詳情

教宗方濟各於塞浦路斯尼科西亞體育場主持彌撒聖祭

圖片:vatican.va

教宗方濟各於12月3日上午在尼科西亞體育場主持彌撒聖祭。教宗在彌撒講道中講解了當天瑪竇福音中兩個盲人的比喻(參閲:瑪九27-31)。當耶穌經過時,兩個盲人喊叫:「達味之子,可憐我們吧!」教宗解釋,這兩個人是瞎子,但他們意識到耶穌是來到世界上的默西亞。教宗強調說:「在這將臨的時期,他們可以幫助我們迎接上主的到來。」

迎接救主的三個步驟

一、走向耶穌,尋求醫治

教宗解釋:「為迎接救主的到來,我們可以遵循三個步驟。教宗指出:「第一步就是走向耶穌,尋求醫治。」教宗解釋說:「那兩個盲人去找耶穌求醫,儘管他們看不到耶穌,但他們聼到了祂的聲音並跟隨祂的腳步。他們兩人信任耶穌,他們跟隨祂,為的是尋找眼睛的光明。我們内心也有一種盲目,就像那兩個盲人一樣經常沉浸在生活的黑暗中。我們必須走向耶穌,讓我們給耶穌機會來醫治我們的心靈。」

二、彼此分擔傷痛

接著,教宗指出的第二個步驟是彼此分擔傷痛。教宗說:「這兩個盲人有許多東西要教給我們。我們每個人都因罪而在某些方面失明,這失明阻礙我們無法看到天主是我們的父親,也無法視他人為自己的弟兄姐妹。如果我們獨自承受内心的盲目,我們會變得不知所措。我們需要並肩站在一起,去分擔彼此的傷痛,共同面對前行的道路。」

三、喜樂地宣講福音

教宗繼續説道:「第三個步驟就是喜樂地宣講福音。耶穌醫好兩個盲人後,兩人開始把好消息傳播整個地區。耶穌告訴他們不要給任何人講所發生的事,但他們做的恰恰相反。他們的目的並不是要違背上主,因為他們根本無法抑制他們被治癒後的興奮和與耶穌相遇的喜悅之情。宣講福音是基督徒的另一個特殊標誌。」

在結束講道時,教宗強調:「弟兄姐妹們,主耶穌正走在塞浦路斯的大街小巷,傾聽我們盲者的呼聲。祂要觸摸我們的眼睛和心靈,帶領我們走向光明,賜給我們靈性的重生,扶我們重新站起來。讓我們在祂内更新我們的信仰。」

教宗最後說:「讓我們向祂說:耶穌,我們相信祢的光明大於我們的黑暗;我們相信祢能夠治癒我們,祢能夠更新我們的友愛,祢能夠加增我們的喜樂。」

圖片:vatican.v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圖閱覽電視及網上節目播放詳情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