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主持封聖慶典:新聖人是世界黑暗中柔和的光

CNS photo/Paul Haring

封聖2019

2019年10月13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封聖大典,5萬名信友在場參加。新聖人是:英國紐曼(John Henry Newman)樞機、意大利萬尼尼(Giuseppina Vannini)修女、印度曼其迪揚(Maria Teresa Chiramel Mankidiyan)修女、巴西洛佩斯(Dulce Lopes Pontes)修女,以及瑞士在俗奉獻生活者(Margarita Bays)貝斯女士。

教宗表彰這5位新聖人說,他們走上了信德之路,戰勝了嚴峻的考驗,藉著祈禱和照顧卑微者奉獻自己,一生尋求真理,即耶穌。他們的事跡反映出教會能夠抵達世界存在的邊緣、教會能在簡陋的房舍中形成,以及教會能在日常生活得以聖化。

當天的福音記述了耶穌治好十個癩病人的奇跡(路十七11-19),教宗在彌撒講道中由此受到啓迪,指出信德道路上的3段行程:呼求、行走和感恩。

呼求

教宗說:「癩病人在耶穌的時代受到社會排斥,因此他們站在遠處高聲呼喊,希望引起耶穌的注意。他們用這個方式縮短距離,不自我封閉和自嘆自憐,也不在乎別人的判斷,只知呼求上主,因為祂聆聽孤獨者的呼聲。就如這些癩病人那樣,我們衆人也需要得到痊癒。我們需要恢復對自己、對生活和對未來的信心,從許多恐懼、控制我們的惡習、許多封閉、依賴和依戀中獲得康復。這些依戀包括:賭博、金錢、電視、手機和別人的判斷。若我們呼求上主,對祂說:『上主,我相信祢能使我恢復健康;耶穌,求祢治癒我的封閉,將我從邪惡和恐懼中解救出來’,上主就會釋放和治癒我們的心靈。』

行走

「此外,以謙卑和具體的愛並透過日常生活中的忍耐在信德的道路上前行,這是與他人一起行走的旅程。福音記述的癩病人沒有止步不前,他們在行走的時候便潔淨了。」

教宗於是解釋「行走」的行程,說道:「信德要求一段旅途,要求走出去。如果我們走出我們舒適的信念、離開我們的安全港和我們的安樂窩,奇跡就會發生。信德隨著恩典而增加,隨著風險而成長。當我們懷著對天主的信賴之情向前邁進時,信德就會增加。」

教宗邀請聖職人員關心那些停止行走和迷失道路的人,他指出:「我們要做遠離的兄弟姐妹的守護人。我們要為他們代禱,為他們負起責任;我們必須對他們作出回應,關心他們。」

感恩

在當天的福音記述中,只有一個癩病人回來感謝耶穌,這項決定使他獲得救恩。耶穌對他說:「你的信德救了你。」

教宗解釋道:「救恩不是喝一杯水來保持身體狀態良好,而是走近水泉,即耶穌那裡。唯有耶穌能將人從罪惡中解救出來且治癒人的心靈,唯有與耶穌的相遇能拯救生命,使它變得美滿:這並非蒙受一份恩寵或解除一種困境,而是擁抱生命的主宰。」

教宗強調:「信德旅程的頂峰是活出感恩。感恩不是禮貌和教養的問題,而是信德的問題。一顆懷有感恩的心永遠年輕。醒來時、一天當中,以及睡覺前說一聲:『感謝祢,上主!』,這乃是抵抗心靈衰老的良藥,因為心靈一旦衰老就會習慣於邪惡。在家庭和夫妻之間也如此:要記得說聲謝謝。感謝是最簡單和最有益的話語。」

提到5位新聖人,教宗表明:「他們中的3位修女是修道生活透過愛在世界存在的邊緣地區行走的體現;貝斯女士是一個裁縫,她告訴我們簡單的祈禱、苦心忍耐和默默奉獻是多麽強而有力。紐曼樞機則談到每日生活和内心平安的成聖之道。」

教宗最後邀請在場衆人:「讓我們祈求使我們也能在世界的黑暗中成為『柔和的光』。祈求耶穌與我們同在,讓我們像祂那樣發出光亮,成為別人的一束光。」

彌撒結束之際,他帶領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誦念三鐘經。

念經前,教宗問候了不同國家代表,尤其是英國查爾斯王子和意大利總統馬塔雷拉(Sergio Mattarella),並提到新聖人為促進各自國家的精神和社會發展作出了努力。此外,教宗向聖公會的代表致以特別的問候,對他們參與封聖典禮表達由衷的感謝。

教宗也在講話中,再次念及中東地區,尤其是那心愛的和飽受戰爭蹂躪的敘利亞。教宗呼籲道:「那裡再次傳來悲慘消息,該國東北部的居民因軍事行動被迫離開自己的家園,他們中也有很多基督徒家庭。我再次籲請衝突雙方和國際團體,以真誠、誠實和透明的態度努力推動對話的道路,尋找有效的解决方案。」

此外,教宗也為厄瓜多爾的社會和平祈禱。大約兩個星期以來,厄瓜多爾因新的緊縮措施引發民衆抗議,導致警方與抗議者發生嚴重衝突。教宗表示:「我與出席泛亞馬遜地區世界主教會議的所有成員,尤其是來自厄瓜多爾的與會者,憂心忡忡地關注著最近幾週在厄瓜多爾發生的事。我為這個國家祈禱,懇求新聖人的轉禱,也為傷亡者和失踪的人感到悲痛。我鼓勵大家尋求社會和平,尤其關注最弱勢的人、貧困者和人權。」

「泛亞馬遜地區世界主教會議特別會議」專頁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將在2019年10月13日冊封5位聖人

教宗方濟各將於今年10月13日,正值亞馬遜世界主教會議召開期間,在梵蒂岡舉行封聖慶典,屆時會冊封5位真福為聖人。

新聖人包括英國的若望·亨利·紐曼(John Henry Newman)樞機、意大利的若瑟比納·萬尼尼(Giuseppina Vannini)修女、印度的曼其迪揚(Maria Teresa Chiramel Mankidiyan)修女、巴西的杜思‧洛佩斯‧龐特斯(Dulce Lopes Pontes)修女,以及瑞士的在俗奉獻生活者(Margarita Bays)瑪加麗塔‧貝斯女士。

「封聖2019」專頁

CNS photo from Crosiers

紐曼樞機在1801年生於倫敦,年輕時被祝聖為聖公會的執事。後來經過反省和祈禱,認識到羅馬教會是耶穌基督訓導的真正守護者,於是皈依天主教。他的一生是尋求真理的朝聖之旅,將自己的皈依比作在經歷了一場狂風暴雨後抵達港口的旅程。1847年,紐曼在英國創立了聖斐理伯內利司鐸祈禱會,並且蒙良十三世教宗擢升為樞機。他於1890年8月11日在伯明翰去世,2010年9月19日,本篤十六世教宗在同一座城將他冊封為真福。更多資料

Source: www.camilliani.org

萬尼尼修女在1859年7月7日生於意大利羅馬,領洗時取名朱迪塔。她在4歲時喪父,3年後又失去母親。朱迪塔32歲時遇到一位靈醫會的神父,在他的啓發下於1892年2月2日與另兩個同伴創立了聖嘉祿婢女會,為病患提供服務。朱迪塔擔任新修會的總會長,取名若瑟比納修女。1911年2月23日,若瑟比納修女在罹患嚴重的心臟病後安然離世。1994年10月16日,若望保祿二世教宗將她冊封為真福。

Photo by Shijan Kaakkara CC BY-SA 3.0

真福曼其迪揚在1876年4月26日在印度喀拉拉邦出生於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從小從母親那裡接受了基督信仰教育。她12歲時失去了母親,年紀很輕就已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上主,專心照顧病人和臨終者。後來,她與3位女伴開始為堂區服務,探訪和安慰最需要幫助的人、孤兒和重病者。在神師的建議下,曼其迪揚創立了聖家修女會,並獲得主教的批准。新修會除了祈禱和默想外,主要的工作是為女青年提供基督信仰教育、照顧病人,尤其是重症患者和臨終者、幫助有需要的人。這位修女在創辦了多所新會院、學校、寄宿學校和孤兒院之後,於1926年6月8日去世。她所提供的服務傳到世界的許多地方。

Blessed Dulce Lopes Pontes. Image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龐特斯修女在1914年在巴西薩爾瓦多出生,俗名瑪利亞·麗塔。6歲喪母後由姨媽負責她的教育。18歲加入聖母無染原罪傳教修女會,取名杜思修女。她的聖召受到聖女小德肋撒一生的啓迪,決意以愛的微薄舉動為社會服務。她創立了勞工聯盟和基督徒工人運動、收容病患,以及創辦了聖安東尼醫院。龐特斯修女在生命的最後30年中身體非常虛弱,只有30%的呼吸能力。1992年3月13日,她在聖安東尼會院安息主懷。2001年,一位婦女產後大出血,醫生們毫無辦法,但這位婦女的家屬求杜思修女代禱,結果出血立即停止。因著這個奇跡,杜思修女被冊封為真福。

Adapted from a portrait of Blessed Marguerite Bays. Source: Wikimedia Commons.

貝斯於1815年9月8日生於瑞士錫維里茨,以裁縫、家庭婦女和要理傳教員的身份度在俗奉獻生活。她的生活簡樸,但並沒有與世界隔離:在文化鬥爭(Kulturkampf)期間,她支持天主教刊物。貝斯印有五傷,這恩典徹底改變了她。教宗庇護九世於1854年12月8日欽定聖母始胎無染原罪的信理時,患有腸癌的貝斯奇跡般的痊癒了。這個恩寵促使她更加勤於祈禱,盡力回應近人的多種需要。1879年6月27日,貝斯在她的家鄉去世。1995年10月25日,她與瑞士兩位修女被若望保祿二世教宗冊封為真福。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會透視:河南省南陽教區地下正權主教靳祿崗公開就職

最新內容:
-英國紐曼樞機將被冊封為聖人
-教宗2019年2月祈禱意向
-教宗方濟各公開接見活動繼續講解《天主經》
-教宗訂立5月29日為聖保祿六世紀念日
-中國河南省南陽教區地下正權主教靳祿崗公開就職
-宣化地下教會崔泰助理主教及神父暫獲釋
-中國教會紛紛舉行新春慶祝禮儀及活動
-多倫多北區華人教友新春團拜

若望‧亨利‧紐曼樞機將被冊封為聖人

CNS/Catholic Church of England and Wales

「真正的宗教,是讓你心中有生命。」
真福若望‧亨利‧紐曼樞機

2019年2月12日教宗方濟各接見教廷冊封聖人部部長貝丘樞機時,授權該部門頒布法令,承認兩位新聖人、一位新真福和五位可敬者的聖德。兩位新聖人包括英國的若望‧亨利‧紐曼樞機(John Henry Newman)及印度的聖家修女會創始人-真福曼其迪揚修女(Maria Teresa Chiramel Mankidiyan)。

新聖人中的紐曼樞機,他也是聖斐理伯內利司鐸祈禱會的創始人。紐曼樞機生於1801年,他是英國一位銀行家的兒子,原是英國聖公會信徒,曾擔任聖公會的牧師,並擔任牛津大學教堂的主任牧師。1833年3月,他從英國抵達羅馬,接下來的旅程是他生命中最痛苦煎熬的時刻,1833 年6月16日,身心煎熬的紐曼在船上寫下「慈光引領」這篇禱詞,祈求上主指引。

《慈光引領》
若望‧亨利‧紐曼

黑暗之中,懇求慈光引領,導我前行!
黑夜漫漫,我又遠離家庭,導我前行!
我不求知前路是何情景,
只懇求主一步一步引領。

紐曼樞機發現英國國教唯政府馬首是瞻,一切聽政治擺佈,毫無信仰活力,缺乏宗教的超然和純淨本質,於是和幾位志同道合的青年牧師及學術界人士在牛津大學展開更新國教聖公會的運動,這個運動便成了有名的「牛津運動」。他試著把天主教傳統帶回英國教會中,這運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1845 至1862年間有250位神職人員離開聖公會回到天主教,包括他自己。

為了深入了解聖公會的本源,當時的紐曼牧師專心研究初期教會的歷史和教父學。因這研究,終於使他發現他一向抱有強烈偏見的天主教的本質,以及他所屬的聖公會的來龍去脈。1840 年四旬期,這位重要的聖公會牧師,退隱到一個小鎮,他需要時間及空間過他的祈禱生活並分辨自己的未來,於是他在小鎮探訪病人,教導慕道友,祈禱並齋戒,五年之後,1845年10月8日,紐曼牧師放棄了英國國教聖公會,歸依天主教,並於1846年在羅馬領受了天主教的鐸品,當年他45歲。其後,他在1879年5月15日被教宗良十三世擢升為樞機。1890年,紐曼樞機於伯明翰離世。他生前大力推動基督信徒的合一,被譽為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精神的先驅。

紐曼樞機選擇了聖方濟各·沙雷氏的話「心與心的交談」為其座右銘,這句話為紐曼樞機主教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天主之下,一位道德與宗教人士以其使命與自由決定自己的命運。

紐曼樞機在陳述自己成為天主教徒信仰歷程的《生命之歌》書中,他說:「世界基本上有兩個存有,這兩個絕對而鮮明的存有是:我與我的創造者。 」在1840年紐曼曾寫下幾行字,或許能幫助我們了解「心與心的交談」這句話,他寫:「那些影響我們的人:他們的話語使我們變得平靜溫和,他們的目光對我們有決定性的影響,他們的行動提升激發我們。」

2010年9月19日,教宗本篤十六世在英國伯明翰的科夫頓公園册封紐曼樞機為真福,他在彌撒講道中說:「紐曼樞機的座右銘『心與心的交談』,幫助人們去領悟他對基督徒蒙召成聖的瞭解,並去體會在人心中那份與天主的心相契合的熱切渴望。這位新真福提醒人們忠於祈禱將會漸漸改變人而肖似天主。」

此外,紐曼樞機也特別重視教育的課題;1873年他撰寫了一本巨作來闡釋他對《大學的理想》。他說,「教育不僅僅是要人專攻某個園地的知識,而是,要給予人一個全面的教育,包括他的人格,他的心靈,他的思想。」他也表示,「受過教育的罪過就在於:它使人安於所看見的東西,忘了自己所看不見的東西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無知。」

紐曼樞機也重視宗教內的自由主義,他認爲這種思想是我們時代的教會的最大敵人。他總是說,「教會應該繼續履行自己的使命,勇敢地、謙遜地宣講全部的真理、施行聖事、帶領教友。更重要的是,要非常信賴天主,因爲,教會是基督的教會。」紐曼樞機熱愛他的牧靈使命,並有很深的人性觀。他全心投入照顧伯明翰的居民,探訪病人、關心被監禁的人。他逝世後,有成千上萬的人來參加他的,喪葬隊伍大約有半英里長。

「天主創造我去為祂作一些特定的服務,
祂交託一些工作給我而不把它交託別人。
我有我的使命……不管怎樣,
我是天主計劃所需要的,
正如需要我作首席使者的崗位
……
天主並非不為什麼而創造我。
真福若望‧亨利‧紐曼樞機 

紐曼樞機的祈禱文

親愛的主,幫助我,
讓我不管走到那裡都能散播祢的芳香。
將我的靈魂注滿祢的精神與生命。
穿透與統攝我全部的存在,
如此的徹底,
好讓我的生命只是祢燦爛光華中的
一束光。透過我發亮發光,
同時將這亮光留駐我身,
好讓我接觸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在我
身上,感覺到祢的存在,
讓他們抬頭仰望時,
不再看見我,而只看到祢。
噢!上主。留在我身邊,
如此我將如祢一般發亮發光;
為照耀他人的發亮發光;

噢!上主,這全是祢的光亮,
無一絲來自我的身上。
是祢透過我朝他人發光發亮。
因此讓我以祢最喜愛的方式讚美祢,
此即朝我身邊的人發光發亮。
讓我不須傳道更能傳祢的福音,
無須說話,只要我立下榜樣。
只要我藉由我的作為發散引人的力量,
與引發共鳴的影響,
只要我心中對祢滿溢的愛在他人
眼中是如此的清楚明朗。

更多紐曼樞機資料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