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心銳神父福音分享-耶穌升天節

耶穌升天節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各位兄弟姊妹,大家好!

本主日我們慶祝耶穌升天節。

我認識一對夫婦,太太是教友,跟她已認識多年。丈夫就在三年前,開始接觸教會,兩年前開始學道理。不久之後,丈夫在一次的身體檢查中,發現患上癌症。那時,我擔心他會否因此放棄學習道理,可能他會懷疑:「為什麼上了慕道班後才患病?這信仰是否虛假的?信了主不是應該順風順水嗎?」但他的確很有信德,他感謝天主,他認為癌症應早已存在,但天主讓他有機會透過檢查身體而得知患上這個病,後來還獲悉有擴散跡象,但又是潛伏著,沒有即時的生命危險。我自己真的不太明白箇中的情況。但最重要是什麼?是看見他那份喜樂、高興,他積極地面對病情、這重大的挑戰,使他已相信多年的基督徒太太也驚訝丈夫竟然有這份信德,這位丈夫更在他工作的地方傳揚福音。這是多麼奇妙啊!我們看見奇蹟!同天主合作,傳福音!

今天的福音說:「因祂的名把悔改和赦罪的信息傳遍萬國。」耶穌升天節本來就是慶祝傳教節 (派遣節),因為就在耶穌升天前祂派遣了宗徒們去普天下傳福音。二千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傳承耶穌的福音,我們有責任把福音傳播到世界各地。

讓我們在面對著很多不穩定、不同方面的困難時,我們仍然堅信耶穌福音帶來的平安與喜樂,並且因著這份力量,使我們把福音傳遍世界每一個角落。就如神父每次在感恩祭結束時也會向大家說:「彌撒禮成!」彌撒的拉丁文是 “Missa” ,”Missa” 來自一個分詞 “Mittere”,意思是「派遣」,而每次彌撒結束時就是派遣我們。

讓我們懷著這份福傳的力量,將耶穌的福音帶到世界每一個角落。

天主保佑!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其後,被委派往香港仔工業學校照顧寄宿生及備修生陪育工作。2021年在羅馬慈幼宗座大學畢業,攻讀教義神學,專研教會學。現在香港慈幼會會省辦事處,擔任中華會省秘書、傳教策勵委員、聖召策勵、會士持續培育專員及聖安多尼會院財務主任。

陳日君樞機於2022年5月24日主持為中國教會祈禱日彌撒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於2007年欽定每年5月24日「聖母進教之佑瞻禮日」為「普世教會為在中國天主教會祈禱日」。為響應教宗的呼籲,天主教香港教區正義和平委員會在當天香港時間晚上8時,於西灣河聖十字架堂舉辦了「中國教會祈禱日彌撒」,由香港教區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主禮。歡迎各位參與!

以下是陳樞機講道全文:(筆錄自Rodney Leung,鹽與光天主教傳媒機構)

各位兄弟姊妹,教宗本篤為我們做了一件很特別的事,他要全世界的教會將這個聖母(進教之佑)瞻禮日為我們中國教會祈禱。我們真的很感激他,同時我們也看得到大家今晚很踴躍參加這台彌撒。

今天講什麼道理好呢?我想最好就是說教宗本篤要我們今天求些什麼?要全世界的人為教會祈求什麼恩寵?所以我就按教宗本篤的信(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天主教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教友信函) ,信最後有叫我們祈禱,所以他有告訴我們他希望大家求什麼恩寵。

第一點,很清楚的,你們舉行這個瞻禮,要重新建設「共融」。在什麼內「共融」呢?是「我鼓勵你們在慶祝時重申你們在我們的主耶穌內的信仰共融和對教宗的忠誠。」(19, 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天主教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教友信函)

希望我們「共融」,即是說所有中國的教友重新加深對耶穌的信仰和對教宗的忠誠。

這是2007年寫的。過了15年,這幾年我們每年都祈禱。現在看看有進步嗎?基督內的信仰,對教宗的忠誠,「為使你們之間的合一日益更深和更明顯」(19, 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天主教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教友信函)

有沒有「更深」?不知道,在心中,很多時候看不到。但是「明顯」呢?還未看到,這麼多年了。

表面上看好像是有進步,他們說全中國主教現在都是教宗承認的,教廷已經簽了協議,就是承認教宗是教宗了。看來又好像未必是,可能有些地方教廷出於好心,但做了不明智的事。很心急要地上地下合一,有沒有條件成熟呢?但似乎又未見到。應該是在真理內去成熟、去合一,「對耶穌的信仰和對教宗的忠誠」,是否在這條件下合一呢?好像不是,還未看到,所以我們還要繼續祈禱,讓信仰更深,使真正能讓全中國教會與教宗完全合一。

第二點,信仰很重要,但信仰最重要教導我們愛德。所以本篤強調,「要牢記耶穌給我們的愛的誡命,就是要我們愛我們的仇人,要為迫害我們的人祈禱。」(19, 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天主教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教友信函) 好清楚,耶穌都說過很多次。聖保祿宗徒也曾說要為君王,有權威的人祈禱。當時羅馬君王是難為教會的,但保祿說要為他祈禱。代表羅馬皇帝的都是壓迫教會的,都要為他們祈禱。因為天主的意願是所有人都得救,都認識理。這個是很重要的道理,天主要人人得救。所以,如果有教友說:「要他落地獄!」這個是很嚴重,一定要辦告解!不可以希望任何人落地獄,應該希望人人升天堂。不能保證,但應該是希望,因為這是天主的願望,所以我們應該跟祂一樣。如果人人認識真理、人人得救,是天主大勝利。因此,這是今天要祈禱的第二個目標。

教宗特別要全世界教友為中國教會能達到這個目的祈禱,表示我們正在經歷一些困難。歷史裡面的事彎彎曲曲,天主造了人,人有自主,未必人人聽天主的話,所以會亂,我們所希望的,未必人人都得到。教宗要我們不要失望,他在信中說,歷史是一本很難讀的書,聖若望在默示錄(5:4)中看到一卷書密封著,沒有人能展開的,若望很著急,誰可以幫助我開啟這卷書?甚至大哭起來。誰可以開啟卷書?只有被宰殺的羔羊能開這本書。(3, 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天主教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教友信函) 

沒錯,耶穌被宰殺的羔羊,死而復活的耶穌可以開,但我們在這個情形下,是擔心、是困難、是辛苦的,所以教宗對於這個思想上多說了幾句話,他說在這個瞻禮日要全世界去祈禱,「祈求歷史的主賜予你們恒心見證的恩寵」(19, 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天主教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教友信函) ,要恒心見證,就是為信仰去作出這個見證,為教會的合一,全世界同一個教會。

當然,為了這個目標有人正在受苦。過去及現在,為了信仰,為了忠於教宗,承受苦難。我們今日祈禱特別為這些受到磨難的兄弟姊妹。他說,要他們充滿希望,「即使有時候,一切看起來似乎都失敗了」(19, 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天主教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教友信函)

是的,這麼多年似乎還未成功,甚至退步,他說,不怕,「我祝願你們心中『歡躍,雖然如今你們暫時還該在各種試探中受苦,這是為使你們的信德,得以精煉,比經過火煉而仍易消失的黃金,更有價值,好在耶穌基督顯現時,堪受稱讚、光榮和尊敬』(伯前1:6-7)。」(20, 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天主教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教友信函) 

我們看事物有時看得很近,但我們要用天主的眼去看。天主有祂的時間,我們不可以心急。當然我們可以祈禱,也不用太拘束。我很喜歡念一篇聖詠,這篇聖詠說什麼?天主!不要睡覺,趕快醒來,不是我說,是聖詠說的。跟天主說話不用太拘束,他是老豆(爸爸),我們怕什麼,有什麼就說什麼,但最終要信祂,交托給祂,不要以為我們比祂厲害,因為心急就會做錯事。

我們不用心急,應該充滿希望和信心,就算眼前看起來是失望。

我們的教會建立在宗徒身上。伯多祿死在十字架上,十字架是倒轉的;保祿是被斬首的。所以在教會中,殉道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當然我們已經有很多兄弟姊妹殉道,我們可能不需要殉道,但我們仍需要受到磨練、受點苦,是為忠於我們的信仰。

教宗本篤在信中最後的思想是「希望」。他說,我恭祝你們,所有的人,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及教友都充滿喜樂。今天,特別在復活期,我們這個祈禱是充滿喜樂。

耶穌在十字架上死了,放進墳墓,宗徒很害怕,聚在一齊,鎖上門。聖母在那裡?她一定在房間等待耶穌復活。宗徒忘記了,耶穌說過幾次死後會復活,但聖母是充滿希望。所以教宗本篤在最後結語是「懂得在希望的沉寂中期待復活黎明到來」(20, 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天主教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教友信函)

(聖母)就是我們的模範,所以聖母進教之佑,在教會歷史上,多次在災難中幫助教會。這個聖母進教之佑瞻禮都是因為那次拿破,他打仗從未輸過,那時在歐洲的皇帝十分尊重教宗,他加冕時也請教宗到來,但不是教宗幫他加冕,反而自己上,這並不禮貌。拿破以為自己,不單止是法國,是全歐洲的皇帝,連教宗也要聽他的。教宗表示:「不是這樣的,你做皇帝,我做教宗。」他說:「不能,你要聽我的。」教宗不聽話,他就拘捕他,送他到意大利北部,他都是不滿意,再將教宗放逐到法國充軍,教友當然擔心祈禱。拿破都是會輸的,教宗也被解放回到羅馬。在這個機會上說訂立了聖母進教之佑瞻禮。

當然聖母不單單是做這些奇蹟的,聖母會在我們的心內做奇蹟。什麼奇蹟?信仰的奇蹟!愛德的奇蹟!讓我們今天因著教宗本篤的鼓勵,他還健在,95歲,最近過了生日,因著教宗給予這個機會來鼓勵大家在今天祈禱,為剛才我們所記得的意向。所以,我們充滿信心,可能在黑暗中,但不緊要,我們等待黎明的到來。我們人人都要加深自己的信仰,加深自己的愛心,愛受苦的人,愛那些叫人受苦的人,然後天主都藉著我們這些沒有什麼能力的教友,我們是耶穌的小兄弟姊妹,我們是沒什麼能力,但因著聖母的轉禱,因著耶穌復活,因聖神,我們將慶祝聖神降臨節,因著天上的力量,我們能見到奇蹟的。

相關資訊:

重溫教宗本篤十六世《致中國教會信函》

《向佘山聖母誦》

張心銳神父福音分享-復活期第六主日

復活期第六主日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各位兄弟姊妹,大家好!

本主日我們慶祝復活期第六主日。

有一位同學問我:「神父,你有沒有親眼看到耶穌?」我回答他:「我從來都沒有親眼看到耶穌。」他再問:「那麼,你有沒有夢見衪?」我回答他:「我不記得在夢中有沒有看到耶穌。」

今天的福音,耶穌告訴我們雖然我們看不到祂,但是我們可以聽得到祂的說話。聽到祂的說話而又遵守的,就是耶穌所愛的。所以,耶穌是以另一種方式,讓我們跟祂接觸。

現代人喜歡「看得見」,每樣事情都要「看得到」。以前收音機收音機十分普遍,許多人喜歡收聽,但當電視機出現之後,人們就覺得收音機都不是太滿足。現在,我們喜歡在網絡上觀看影片,好像追求視覺的接觸較聆聽更強。不過,天主就相反,祂希望我們多聆聽,不單是聆聽,還需要我們遵守祂的話。

我們知道天主透過「道」,一個「聖言」已成為人。祂說得出做得到,祂所說的就是來到這個世界,與我們一起,和我們一起生活。所以,我們知道天主的話,是幫助我們進入永遠的生命,一個生命。

耶穌也說明,誰看不見而相信,更為有福。有時候,我們眼睛看到的是表面的,反而說話才能夠表達事實的深度。

我們的信仰,天主教經常被稱為「書的宗教」,不單只是說圖畫,而是文字。因此人要成熟,就需要去閱讀書本。要去閱讀,不是只閱讀雜誌或報刊,為求眼球的刺激就足夠。我們要細聽耶穌的說話,並將他的說話實踐出來,而且耶穌許諾會賜給我們聖神,聖神會護衞我們,使我們所聽到的,所遵守的,都能夠透過我們的榜樣去影響
身邊的人。

各位兄弟姊妹,就讓我們多些聆聽天主聖言,默想天主聖言,把天主聖言實踐出來,去影響我們身邊的人,使我們的行為讓人看到耶穌基督的復活。

天主保佑!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其後,被委派往香港仔工業學校照顧寄宿生及備修生陪育工作。2021年在羅馬慈幼宗座大學畢業,攻讀教義神學,專研教會學。現在香港慈幼會會省辦事處,擔任中華會省秘書、傳教策勵委員、聖召策勵、會士持續培育專員及聖安多尼會院財務主任。

教宗:天主的慈悲讓我們向他人的苦難敞開大門

CNS photo/Paul Haring

普世教會於4月24日復活期第二主日慶祝救主慈悲主日,教宗方濟各當天上午10時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參與了由宗座促進新福傳委員會主席菲西凱拉(Rino Fisichella)總主教主持的彌撒。教宗在彌撒中講道,其内容聚焦於耶穌復活後三次對門徒們說的「願你們平安」這句話。教宗說:「基督徒在天主慈悲的話語中看到首先是給予喜樂,然後賜予寬恕,最後在所有的困苦中施予慰藉。」

教宗指出:「耶穌在復活的晚上(參閲若二十)向門徒們講話時,他們充滿了喜悅之情。」教宗解釋道:「耶穌死後第三天,門徒們因恐懼而聚集在一起,他們抛棄了受苦受難的老師之後,被一種失敗感所困擾。因此,在看到耶穌的面容時他們應該感到羞愧。可是,耶穌祝福的平安讓他們的注意力從他們自己身上轉移到了耶穌身上。」

「基督沒有責備他們的所作所為,而是向他們展示了祂固有的慈悲。這慈悲讓他們恢復活力,以平安充滿他們的心,使他們成為新人,因寬恕得到淨化。」教宗補充道:「耶穌帶來的喜樂消除了我們自己的挫敗感,幫助我們接受天主的慈悲和被寬恕的喜樂。」

接著,教宗反思耶穌第二次說的「願你們平安」。「在這個平安的祝福之後,耶穌還補充道:『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樣派遣你們。』在獲得天主的寬恕後,門徒們成了修和的使者,去向他人分施“他們自己所領受的慈悲。今天以及每一天,在教會中必須以同樣的方式接受寬恕,聽告解神父不應自認為是某些權力的擁有者,而是慈悲的管道;他首先應是慈悲的領受者,通過他的謙卑善良把寬恕施予他人。耶穌使整個教會成為“一個施予慈悲的團體,是全人類和解的標誌和工具,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在生活的任何情況中將天主的慈悲傳播給我們周圍的人。」

「耶穌最後一次的平安問候是在多默宗徒表示不相信耶穌復活的情節後發生的。耶穌沒有責備多默,而是幫助他,讓他的手指觸摸祂的身體。」教宗說:「耶穌沒有嚴苛對待多默,這位門徒被祂的仁慈深深地打動。他從一個不信者變成一個相信的人,並作出了最簡單而最美好的信仰宣誓:『我主!我的天主!』」為此,教宗解釋道:「每個信友都可以把自己與多默的故事和他的不信聯繫起來,耶穌也會帶著祂的聖傷來安慰我們。」

教宗表示:「我們對天主的慈悲體驗有助於我們看到弟兄姐妹身上的傷痛。我們想我們正在經歷著難以忍受的痛苦,處於困難中,但我們突然發現我們周圍的人正在默默地承受著更糟糕的痛苦;如果我們關心鄰人的傷痛,並為他們塗抹仁慈的香膏,我們就會發現,在我們疲憊不堪時内心重生的希望能夠給予我們安慰。」

最後,教宗敦促所有基督徒伸出援助之手並聆聽我們周圍那些正在受苦者的聲音。教宗說:「在那些被生活的考驗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人的眼裡,耶穌仁慈地看著我們,再次對我們說:願你們平安!。」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復活前夕守夜禮:與復活者耶穌在一起,黑夜不再無盡

圖片:vatican.va

2022年4月16日傍晚,在聖伯多祿大殿舉行了隆重的復活前夕守夜禮,由樞機團團長洗者若翰·雷(Giovanni Battista Re)樞機主持,教宗方濟各坐在祭台前參禮。禮儀在大殿的前廊以祝聖新火和點燃復活蠟為開端,然後是燭光遊行、衆人聆聽復活宣報。當天晚上有7位成人候洗者領受基督徒入門聖事,教宗親自為他們付洗。在聖道禮儀後,教宗發表了彌撒講道。

以下是教宗方濟各2022年復活前夕守夜禮彌撒講道全文:

許多偉大的作家都描述了繁星照射的夜晚的美景。然而,死亡的光亮劃破了戰爭的夜晚。在這個夜晚,兄弟姐妹們,讓我們由福音中的婦女們牽著手,與她們一起發現天主之光在世界的黑暗中閃耀的曙光。當黑夜的陰影被驅散,光明悄然來臨的時候,婦女們出發前往墳墓,去膏抹耶穌的身體。在那裡,她們有一個令人不安的經歷:首先她們發現墳墓是空的;然後她們看到兩個身穿耀眼衣服的人,告訴她們耶穌已經復活;她們立即跑回去向其他門徒報告這個消息(參見:路二四1-10)。看到、聽到、宣報,通過這三個動作,我們也進入了主的逾越奧迹。

婦女們看到。復活的第一次宣報不是一個需要解讀的聲明,而是一個需要思考的標記。在一個墓地裡,在一個墳墓前,一切都應是有序和安寧的,婦女們却“發現墳墓裡的石頭被移開了,進去却沒有發現主耶穌的身體”(2-3節)。因此,主基督的復活一開始就打亂了我們的公式。它帶來了令我們驚訝和驚奇的希望的禮物。但接受這禮物並不容易。我們必須承認,有時這個希望在我們心中沒有位置。就像福音中的婦女們一樣,我們也被問題和疑慮所籠罩,在這出乎意外的標記面前,我們的第一反應是恐懼——“俯伏在地”(參見:4-5節)。

很多時候,我們在看待生活和現實時眼睛是向下看的;我們只盯著即將逝去的今天,對未來感到失望,只關心自己的需求,陷入冷漠的牢籠,與此同時不停地抱怨,認為事情永遠不會改變。這樣一來,我們就停在了認命和宿命的墳墓前,我們埋葬了生活的喜悅。雖然如此,在這個夜晚,主耶穌想給我們一雙不同的眼睛,讓我們充滿希望,恐懼、痛苦和死亡將無法左右我們。因著耶穌的復活,我們可以實現從虛無到生命的飛躍,”死亡將不再能奪取我們的生命”(卡爾·拉納,《復活節的意義》,布雷西亞,2021年,28頁):這生命已經完全且永遠被天主無止境的愛所擁抱。的確,這能令人生畏和不知所措。但主已經復活了!我們要抬起目光,揭開眼中苦澀和悲傷的面紗,向天主的希望敞開自己的心扉!

其次,婦女們聽到。在她們看見墳墓空了後,有兩個穿發光衣服的人對她們說:”你們為什麽在死人中找活人呢?祂不在這裡了,已經復活了”(5-6節)。我們最好聽一聽這些話,並重複說:祂不在這裡了。每當我們認為我們已經瞭解了關於天主的一切,打算將祂納入我們的計劃時,我們要對自己說:祂不在這裡!每當我們只尋求經常是片刻的情緒或需要幫助的時刻尋求祂,而後在每天的具體情境和選擇中把祂擱置一邊、忘記祂時,我們要對自己說:祂不在這裡!每當我們認為我們可以把祂緊固於我們的言語、我們的公式和我們的習慣中,而忽略在生命最黑暗的角落,也就是有人哭泣、有人掙扎、痛苦和希望的地方尋找祂時,我們要對自己說:祂不在這裡!

讓我們也聽聽向婦女們提出的問題:”你們為什麽在死人中尋找活人呢?”如果我們繼續停留在死亡中;如果我們仍然是過去的囚徒;如果在生活中我們沒有勇氣讓寬恕一切的天主來寬恕我們,來改變自己,與邪惡的行為决裂的勇氣,不能按照耶穌和祂的愛來作决定;如果我們繼續把信仰降低為護身符,把天主作為過去時代的美好回憶,而不是在今天與祂相遇,視祂為願意改變我們和世界的生活的天主,我們將無法善度復活節。在過去的廢墟中尋找主耶穌並把祂封閉在習慣墳墓裡的基督信仰,是一個沒有主的復活的基督信仰。但主耶穌已經復活了!我們不要圍著墳墓閑逛,而是要跑去重新發現祂,發現生活的主!我們不要害怕在我們兄弟姐妹的面容上、在那些希望和夢想者的故事裡、在那些哭泣和受苦者的苦難中尋找祂。天主就在那裡!

最後,婦女宣報。她們宣報了什麽?是復活的喜悅。耶穌的復活並不是為了親切安慰那些哀悼耶穌之死的人,而是為了開啓他們的心,讓他們宣報天主戰勝邪惡和死亡的非凡勝利。因此,耶穌復活的光輝不是為了讓婦女們停留在個人享受的喜樂中,它不容忍停滯不前的態度,而是激發門徒,使他們成為”從墳墓回來的”傳教士(參見:9節),將復活的喜訊帶給所有人。這就是為什麽婦女們在看到和聽到之後,便跑去向門徒們宣報復活的喜悅。她們知道自己可能被當作神經錯亂的人,以至於福音說她們的話聽起來“是無稽之談”(第11節),但她們不關心自己的名譽,不維護自己的形象;她們沒有控制自己的情緒,也沒有權衡自己的言辭。心中只有一團熱火去傳遞消息,宣告:“主復活了!”

一個以這樣的方式行走普天下的教會是多麽的美麗!沒有恐懼,沒有陰謀詭計,只願把福音的喜悅帶給所有人。這就是我們的使命:體驗主的復活並與他人分享這一經驗;挪開那塊我們經常把主封閉其中的大石,並在全世界傳播祂的喜悅。讓我們使耶穌,生活的主,從所有我們封閉祂的墳墓中復活;讓我們把祂從我們經常囚禁祂的外在形式中釋放出來;讓我們從安逸的休憩中醒來,讓祂打擾我們,打破我們的安逸。我們要把祂帶入日常生活中:以和平的姿態面對這個充滿戰爭恐怖的時代;在破碎的關係中做修和的工作,對有需要的人予以同情;在不平等中採取正義的行動,在謊言中宣揚真理。尤其重要的是,要有愛與兄弟情誼的行動。

弟兄姐妹們,我們的希望有一個名字,那就是耶穌。祂進入了我們罪惡的墳墓,走到了我們迷失的最深處,祂走過了我們恐懼的糾纏,祂承受了我們負擔的壓力,從我們死亡的黑暗深淵喚醒了我們的生命,將我們的哀傷變成了歡樂。讓我們與基督一起慶祝祂的復活吧!祂永遠活著,今天繼續在走過、轉變和釋放。有了祂,邪惡不再有力量,失敗不能阻止我們重新開始,死亡成為進入新生命的通道。因為與復活者耶穌在一起,黑夜不再無盡;即使在最黑暗的夜晚,在那黑暗中晨星也會繼續閃耀。

市長先生,各位議員,女士們和先生們,在你們身處的這黑暗中,戰爭、殘酷的黑夜中,我們大家祈禱,今夜與你們一起並為你們祈禱。我們為許多痛苦祈禱。我們只能給予你們我們的陪伴、我們的祈禱,並對你們說:“要勇敢!我們陪伴你們!”我們也要告訴你們今天慶祝的最重大的事件:“Christòs voskrés!”(基督復活了!)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羅馬海港監獄主持主的晚餐彌撒

圖片:vatican.va

2022年4月14日聖週四傍晚,教宗方濟各於前往羅馬港口奇維塔韋基亞監獄主持主的晚餐彌撒。教宗當天下午將近四時抵達這座監獄,監獄人員旋即把教宗迎到小聖堂。教宗在那裡為監獄的服刑人士、安全人員、監獄工作人員和高層人員舉行禮儀,意大利司法部長也在場參禮。

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在聲明中指出,教宗方濟各在講道中談論了當晚禮儀裡濯足禮的意義。在當今世界,替人濯足被看作一件「奇怪的事」,而且福音記載,耶穌甚至替出賣祂的人洗了腳。教宗表示:「耶穌單純要教導我們這一點:你們必須互相洗腳。⋯⋯我們要為彼此服務,不求回報:如果我們能每天對所有人這麼做,會是多美好啊!」

教宗指出,在服務方面,耶穌稱出賣祂的人為「朋友」,等待他直到最後一刻,並且寬恕一切。「天主寬恕一切,天主總是寬恕!疲於請求寬恕的是我們。」我們每個人都有些事壓在心頭很久,但我們要向耶穌請求寬恕。教宗稱上主這位審判者「非比尋常」:祂判斷且寬恕。在講道結束時,教宗敦促眾人效法主耶穌的榜樣,彼此服務、互相寬恕。

接著,教宗依循傳統,重複了耶穌在最後晚餐中為門徒們洗腳的舉動。這是祂愛的記號,反映出服務與謙卑的重要性。教宗當晚替十二名服刑士男女行濯足禮,他們來自不同國家、年齡各不相同。

彌撒禮成時,監獄主任向聖父教宗表示感謝,獻給教宗一幅奇維塔韋基亞舊港口的風景畫,以及服刑人士栽種的農作物和服刑人與員工的手工製品。聖座新聞室在公告結尾處指出,禮儀後,教宗簡短問候了約五十名服刑人士和監獄工作人員代表。之後,教宗立即返回梵蒂岡聖瑪爾大之家。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vatican.va

圖片:vatican.va

圖片:vatican.va

圖片:vatican.va

 

按此閱覽聖週資訊及網上節目

 

教宗主持聖枝主日彌撒:在天主的寬恕内迎接復活節的到來

圖片:vatican.va

2022年4月10,聖枝主日,普世教會開啓一年一度的聖週禮儀活動。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了隆重聖枝遊行活動和彌撒感恩聖祭,這是自新冠疫情大流行以來,教宗首次在聖伯多祿廣場上公開主持聖週禮儀活動。教宗在講道中,反覆提到耶穌在十字架上向天父的懇求「父啊!寬赦他們吧!」(參閱:路廿三34)也鼓勵信友無論情況多麽嚴重,重新開始永遠不會太晚,因為上主以慈悲在等待著我們。

圖片:vatican.va

教宗以加爾瓦略山上「兩種思維方式的碰撞」開始他的講道。教宗指出:「在福音中,被釘十字架上為他人懇求寬恕的耶穌與那些喊著『釘祂在十字架上』的人形成鮮明的對比,他們不斷向基督說:『救你自己吧。』拯救你自己與救主的奉獻出自己猛烈衝突。我們的主沒有為自己辯護,相反,祂向天父祈禱,向悔改的右盜施予憐憫,並在祂最痛苦受難的時刻向天父說出:『父啊!寬赦他們吧。』」

教宗解釋道:「耶穌沒有以天主的名義指責加害者或威脅要懲罰他,而是為罪人祈禱。天主對待我們也是如此,當我們以我們的行為讓主耶穌痛苦難耐時,主耶穌忍受痛苦而且只有一個渴望,就是能寬恕我們。」教宗邀請在場的信衆注視被釘十字架上的主說:「感謝祢,耶穌:祢愛我,總是寬恕我,甚至在連我自己都不能愛自己並不能寬恕自己的時候。」

主耶穌在受難時刻活出了最困難的誡命,即:愛仇敵。為此,教宗說:「讓我們想想在我們的生活中那些傷害、冒犯或讓我們失望的人;讓我們生氣、讓我們不理解或樹立壞表揚的人。我們花了多少時間重新想想那些傷害我們的人呢!耶穌教導我們不要止步不前,而是要作出反應,打破邪惡和悲哀的惡性循環。」

教宗指出:「上主沒有把我們分成好人與壞人、朋友與敵人。但我們是這樣把人區分開來,是我們讓天主受苦。對祂來説,我們都是祂所愛的子女,祂渴望擁抱並寬恕祂的子女。讓我們永遠不要倦於宣揚天主的寬恕:我們神父不要倦於實行寬恕,每個基督徒不要倦於領受寬恕並見證寬恕。」

教宗繼續講道:「當我們訴諸暴力時,我們顯示出我們不再知道天主是我們的在天大父,甚至不再認識他人是我們的弟兄姐妹。我們忘記我們生在此世的緣由,最終犯下毫無意義的殘酷行為。”“我們從戰爭的荒唐中看到了這一景象,基督在那裡再次被釘在了十字架上。」

「在因丈夫和兒子的不公義死亡而悲傷的母親們身上,基督再次被釘在十字架上;在那些懷抱嬰兒逃離炸彈襲擊的難民身上,祂再次被釘在十字架上;在孤獨死亡的老人身上、在被剝奪未來的青年人身上、在被派去屠殺弟兄姐妹的士兵身上,祂再次被釘在十字架上。」

接著,教宗提醒道:「只有一個人回應了耶穌告別過去、重新開始的邀請,即是那個被釘在耶穌旁邊的罪犯,他祈求耶穌說:『耶穌,求祢記得我。』(參閱:路廿二42)悔改的右盜在他生命的終期接受了天主,這樣,他開始了新生命。」

於是,教宗鼓勵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的信衆:「在這一週讓我們堅信天主能赦免每個罪惡。天主寬恕一切,祂能寬恕所有距離,把哀痛變成舞蹈(參閱:詠三十12)。因著天主,我們永遠能重獲生命,讓我們鼓起勇氣吧。」

在結束講道前,教宗邀請信衆在天主的寬恕内迎接復活節的到來,堅信基督會不斷地在天父前為我們罪人求情(參閱:希七25)。教宗說:「耶穌注視著我們個充滿暴力和痛苦折磨的世界,不厭其煩地呼求:『父啊!寬赦他們吧!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麽。』」

圖片:vatican.v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馬耳他主持主日彌撒:跟隨耶穌,開始嶄新的生活

圖片:vatican.va

「跟隨耶穌,新的和不同的生活總是可能的。」

這是教宗方濟各在4月3日主日在馬耳他進行國際牧靈訪問的第二天,在弗洛里亞納(Floriana)主持彌撒聖祭的講道中所強調的。大約有2萬名信友和各基督信仰教會團體,以及其它宗教的代表參與了教宗主持的彌撒聖祭。教宗在講道中講解了當天主日福音關於罪婦人的内容(參閲:若八1-11)。

教宗說:「控告那婦女的人無視他們自己的過錯,反而非常操心他人的過錯。他們表現的正義和虔誠,他們想要在他們好名聲和虔誠的虛偽的面具内譴責和試探耶穌。」

於是,教宗提醒信友們:「時時要注意如何對待他人,或者是像耶穌今天所展示的那樣,以慈悲憐憫注視著我們;或是如同那控告者一樣,帶著審判甚至蔑視的眼光。為了了解我們是否是導師耶穌的真正門徒,我們需要思考我們是如何審視自己的。控告那婦女的人,他們自認為沒有什麽可學的。他們的外表無可挑剔,但他們缺乏内心的誠實。」

接著,教宗解釋:「對耶穌來説,真正重要的是對祂的開放和順從,認識到自己需要救贖。」教宗鼓勵道:「我們無論是在祈禱時,還是在參與美好的宗教禮儀時,要捫心自問是否真的與上主和諧相處。我們可以直接地問祂。耶穌,我現在和祢在一起,祢想要我為祢做什麽?祢想讓我在我的心裡、在我的生活中改變什麽?祢要我如何待人?」

教宗表示:「這樣的祈禱為我們有好處,因為導師(耶穌)不要人的外表;祂尋求人内心的真誠。一旦我們真誠地向祂敞開心扉,祂就能神奇地在我們身上工作。在人看來那個罪婦好像處於沒有希望的境況中,但耶穌在她面前開闢了一個新的、一個意想不到的視野。耶穌沒有譴責她,而是使她重獲希望。天主總是給人留下再次選擇的空間,祂總能找到通往解放和救贖的途徑。」

教宗強調說:「天主總是寬恕,但我們卻是倦於請求寬恕的人。」教宗補充道:「寬恕改變了那個婦女的生活。上主也希望我們這些被祂寬恕的人,成為不知疲倦的、修和的見證人。今天,那個在悲慘的境遇中得到憐憫並因耶穌的寬恕而被治癒的婦女邀請我們,作為教會,回歸到福音的課堂,向希望的天主學習,祂不停地帶給我們驚喜。」

最後,教宗總結道:「如果我們效法基督,我們就不會只聚焦於譴責罪過,而是帶著愛出發去尋找罪人;我們就不會再繼續指責,而是開始傾聽;我們就不會抛棄被輕視的人,而是把那被認為是最卑微的人視為首位。弟兄姐妹們,这就是耶穌今天以身作則給予我們的教導。願祂帶給我們驚喜,願我們喜樂地接納祂帶來的福音。」

圖片:Vatican Media

其後,教宗方濟各在主持三鐘經祈禱活動的講話中,教宗感謝馬耳他人民和教會給予的熱情歡迎及盛情款待。在結束講話時,也不忘繼續為飽受戰爭淩辱的烏克蘭祈禱,再次稱這場戰爭為褻聖的戰爭。

教宗在結束講話前的祈禱中把烏克蘭人民託付於聖母手中,並籲請衆人為和平祈禱。教宗祈禱說:「現在,我們為和平祈禱,想到飽受折磨的烏克蘭人道主義悲劇,他們仍在這場褻聖戰爭的狂轟濫炸中,讓我們不要倦於祈禱和幫助那些受苦的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詳情

教宗方濟各懺悔禮儀和奉獻禮講道

圖片:vatican.va

「這不是一種魔法,而是一種靈性舉動,是兒女們完全信賴的舉動。」

教宗方濟各於2022年3月25日下午在懺悔禮儀和將俄羅斯及烏克蘭人民奉獻於聖母無玷聖心的舉動中强調這個思想。教宗在禮儀中發表了一篇充滿靈性和意義深刻的講道。以下是這篇講道的全文:

在今天慶典的福音書中,天使加俾額爾三次對聖母瑪利亞說話。第一次,在問候她時,說:「萬福! 充滿恩寵者,上主與你同在」(路一28)。歡喜的理由,喜樂的原因,在這幾個字中透露出來:主與妳同在。弟兄姐妹們,今天你可以聽到這句話是向你、向我們每個人説的;你每次接近天主的寬恕時都可以把它當做是對自己說的,因為在那裡主對你說:「我與你同在。」我們常常認為辦告解是指我們低著頭去見天主。但首先不是我們回到主身邊;是祂來拜訪我們,讓我們充滿祂的恩寵,因祂的喜樂而歡喜。辦告解就是把自己重新站起來的喜悅告訴天父。辦告解就是把自己重新站起來的喜悅告訴天父。在這當中,我們所經驗的核心不是我們的罪:在這當中有罪的存在,但不是核心;而是祂的寬恕:這才是核心。讓我們想像一下,如果這聖事的中心是我們的罪,認為幾乎一切都取决於我們,取決於我們的悔改,取决於我們的努力,取决於我們的承諾。但並非如此,位於中心的是祂,祂釋放了我們,使我們重新站起來。

我們應讓恩寵重回首位,並懇求恩典,明白修和首先不是我們向天主邁出一步,而是祂張開雙臂擁抱我們,使我們驚嘆,讓我們感動。是主耶穌,一如來到納匝肋瑪利亞那裡,祂進入我們的家,帶給我們從未體驗過的驚奇和喜悅:得寬恕的喜悅。我們要把天主的願景放在首位:我們要對告解再次産生依戀之情。我們需要它,因為每一次內在的重生,每一次靈性的轉折都是從這裡開始的,從天主的寬恕開始的。我們不要忽視修和,而要重新認識到它是喜悅的聖事。是的,是喜悅的聖事,在那裡,我們倍感羞愧的惡變成了一個機會,讓我們體驗到天父溫暖的懷抱、耶穌甜蜜的治癒力、以及聖神的 「母性溫柔」。這就是辦告解的核心。

那麽,親愛的弟兄姐妹們,我們要前去接受寬恕。你們,實施天主寬恕的弟兄們,你們要對那些前來聆聽這一喜悅宣報的人說:喜樂吧,主與你們同在。拜託,不要心硬,不要阻礙,沒有不適之處;要向慈悲敞開心門!特別是在聽告解時,我們蒙召進入善牧的角色,祂把羊抱在懷裡給予愛撫;我們蒙召成為恩寵的管道,把天父的慈悲活水澆灌到乾枯的心田。如果一個司鐸沒有這種態度,心中沒有這些情懷,最好不要去聽告解。

天使第二次對瑪利亞說話。她因收到的問候而感到不安,於是天使對她說:「不要害怕」(第30節)。第一句話是「上主與你同在」,第二句話是「不要害怕」。在聖經中,當天主向那些接納祂的人顯現時,喜歡說這句話:不要害怕。祂對亞巴郎說過這話(參見:創十五1),對依撒格(參見:創二六24)、雅各伯(參見:創四六3)等等都說過這話,乃至對若瑟(參見:創瑪一20)和瑪利亞也重複過:不要害怕。不要害怕。透過這種方式,祂向我們傳遞了一個清晰而令人欣慰的訊息:只要我們把自己的生命向天主敞開,恐懼就不能再挾持我們。因為恐懼使我們被綁架。弟兄姐妹們,如果你的罪讓你害怕,如果你的過去讓你不安,如果你的傷口沒有癒合,如果你不斷的跌倒讓你意志消沉,你似乎失去了希望,請不要害怕。天主知道你的弱點,祂比你的錯誤更強大。天主比我們的罪更强大,强大得很!祂只要求你做一件事:不要把你的弱點、你的苦難留在你心裡;而把它們帶到祂那裡,放在祂那裡,它們就會從失望的理由變成復活的機遇。不要害怕!上主詢問我們的罪……。我腦海中出現那個在沙漠中的隱修士的故事,他把一切給了天主,全部給了,度一種守齋、懺悔和祈禱的生活……。上主要求他的更多。隱修士說:「上主,我給了祢一切!」「還缺少什麽?」「把你的罪給我。」上主如此要求我們。不要害怕!

聖母瑪利亞陪伴著我們:她把自己的不安交給天主。天使的宣報給了她嚴重的恐懼理由。天使提出了一件令她不可想像的事,這超出了她的能力範圍,單憑自己無法處理:會有太多的困難,與梅瑟法律、與若瑟、與她家鄉的人和本國人民會有問題。

但瑪利亞沒有提出反對意見。那一句不要害怕已足夠了,天主的保證已足够了。她緊緊抓住祂,就像我們今天晚上要做的那樣。因為我們經常做相反的事情:從我們的確定性出發,只有當我們失去這些確定性時,我們才去尋求天主。然而,聖母教導我們要從天主出發,相信其它一切自會加給我們(參見:瑪六33)。她邀請我們去找源頭,去尋求上主,祂是對抗恐懼和生活之惡的根本療法。梵蒂岡這裡有一個告解亭上寫著一句格言讓人想到這一點,它這樣對天主說:「離開祢就是墮落,回到祢身邊就是重生,留在祢內就能生存。」(參見聖奧古斯丁,Soliloquium I,3)離開祢就是墮落,回到祢身邊就是重生,留在祢內就能生存。

在這些日子裡,死亡的新聞和圖像不斷傳到我們的家庭,炮彈摧毀了我們這麽多無助的烏克蘭兄弟姐妹的家園。殘酷的戰爭打擊了許多人,使每個人都遭受痛苦,使每個人都感到恐懼和沮喪。我們感到無能和無力。我們需要聽到有人說「不要害怕」。但僅靠人的保證是不够的,需要天主的臨在,需要天主給予寬恕的確定性,唯有祂能消除惡、化解怨、恢復人心的安寧。讓我們回到天主身邊,回到祂的寬恕中。

天使第三次說話。現在他對聖母說:「聖神要臨於妳」(路一35)。「上主與你同在」,「不要害怕」 ,第三句話是「聖神要臨於妳」。這就是天主介入歷史的方式:賦予祂的神。因為在重要的事情上,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我們靠自己不能解决歷史的矛盾,也不能解决我們心中的矛盾。我們需要天主智慧和溫柔的力量,也就是聖神。我們需要愛的聖神,祂能化解仇恨,消除怨恨,熄滅貪婪,將我們從冷漠中喚醒。那是賜予我們和諧的聖神,因為祂就是和諧。我們需要天主的愛,因為我們的愛是不穩定的及不足的。我們向上主祈求許多東西,但我們常常忘記向祂祈求最重要和祂希望給予我們的,那就是聖神,即愛的力量。如果沒有愛,我們將為世界提供什麽?有人說,一個沒有愛的基督徒就像一根不會縫合的針:它扎人,傷人,但如果它不縫合,不編織,不聚合,它就沒有用。我冒昧地說:那就不是基督徒。這就是為什麽我們需要從天主的寬恕中汲取愛的力量,汲取降臨在瑪利亞身上的聖神。

因為,如果我們想讓世界改變,我們的心首先必須作出改變。為了做到這一點,今天我們要讓聖母媽媽牽著我們的手。讓我們看看她的無玷聖心,天主在她心中休憩,這是唯一一顆沒有污點的人類之心。她是 「滿被聖寵者」(第28節),沒有罪汙:在她身上沒有惡的痕迹,因此天主能夠通過她開始救恩與和平的嶄新歷史。在那裡,歷史已經轉向。天主通過叩響瑪利亞的心而改變了歷史。

今天,我們也因寬恕而重獲新生,叩響那顆心。我願與全世界的主教和信衆一起,莊嚴地將我們所經歷的一切帶到聖母無玷聖心面前:再次將教會和全人類奉獻給她,並以特別的方式將烏克蘭和俄羅斯人民奉獻給她,他們以孝愛之情尊她為母親。這不是一種魔法,不,不是這個;這是一種靈性舉動。這是兒女們完全信賴的舉動,在這場威脅全世界的殘酷的戰爭和無意義的戰爭的磨難中,他們求助於母親,如同兒童那樣,每當驚恐時,他們就去媽媽那裡哭泣、尋求保護。我們也求助於母親,把恐懼和痛苦交託於她的聖心,並把我們自己託付於她。將友愛與和平的珍寶,把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和我們自己,交託於那清澈的、未受汙染的心中,映射著天主光輝的心中,因為她是天主賜給我們的母親,保護和守護我們。

天使可以把瑪利亞口中所發出的最美好的言語轉達給天主:「願照祢的話成就於我罷!」(第38節)聖母瑪利亞的接受不是被動的或無奈,而是熱切渴望屬於天主,因為天主有 「和平而不是灾禍的計劃」(耶二九11)。這是以最密切的方式參與天主為世界制定的和平計劃。我們把自己獻給聖母瑪利亞,以便進入這個計劃,把自己完全置於天主的計劃之下。天主之母在答應之後,走了漫長的上坡路,前往山區看望她懷孕的表姐(參見:路一39)。她急速去了:我喜歡思索急速的聖母。總是如此:她是急速來幫助我們、守護我們的聖母。願她今天牽著我們的手,引領我們沿著崎嶇難行的友愛與對話之路前行,在和平的大道上前行。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相關資訊

聖座國務卿為烏克蘭和平主持彌撒

圖片:Vatican Media

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3月16日傍晚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為烏克蘭和平主持彌撒,各國駐教廷外交使團成員也參禮。耶穌的山中聖訓再次在大殿內響起:「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稱為天主的子女。」(瑪五9)帕羅林樞機由此展開講道,強調和平「是天主的特色」。

樞機說:「我們今晚聚在這裡,懇求天主賜給烏克蘭和平,求祂助祐每個善心男女成為和平的工匠。」

聖座國務卿引用教宗方濟各3月6日在三鐘經祈禱活動中關於烏克蘭悲慘處境的講話,指出:「這不僅是軍事行動,也是製造死亡、摧毀和不幸的戰爭。這衝突的確只能靠祈禱與和平來得勝。」

帕羅林樞機表明:「如果我們聚在這裡祈求和平,是因為我們相信祈禱絕非無濟於事,相信即使在人看來絕望至極的處境,祈禱也能發揮作用,特別是能改變心靈和意念,如同在《厄則克耳先知書》中上主所說的:『我還要賜給你們一顆新心,在你們五內放上一種新的精神,從你們的肉身內取去鐵石的心,給你們換上一顆血肉的心。』(卅六26)」

為此,國務卿敦促眾人:「接受天主聖言的光照,承認天主的光榮經由十字架而來,但人的光榮卻是汲汲營營於世俗成就及權勢。」針對光榮的雙重概念,樞機解釋道:「整個世界的歷史恐怕會陷入危險:有一種光榮縱然外表相反,卻帶來死亡、空洞、虛無;另一種光榮看似挫敗、喪失,實則導向復活與生命。經由十字架,才能抵達光明、光榮。」

接著,聖座國務卿在講道中提出質問每個人內心的省思:「弟兄姊妹,你們難道不認為,假若我們真正落實耶穌的訓誨,世上的一切衝突就會逐漸消失嗎?你們難道不認為,假若我們稍微多聽一些吾主的邀請,武器就能噤聲,甚至根本不必製造武器嗎?天主的偉大實際上在於服務:天主教導我們的平安,其實是由各種關係締造而成,而非奴役他人、你爭我奪。我們在這些構成平安的關係中互相扶持、彼此照顧、重獲自由、一起成長。」

「天主的光榮不帶來壓迫,而且恰恰相反。祂的光榮確實讓世界再次充滿美善,賦予生命並締造和平。」此外,聖座國務卿也在講道中引用了聖教宗若望廿三世《和平於世》通諭,指明締造和平的四大要素分別是:對真理的尊重、邁向正義的張力、不使用暴力的友愛,以及排除各種強迫的自由。

和平是上主的嗣業。帕羅林樞機闡明,主耶穌在最後晚餐中對宗徒們和我們大家說:「我把平安留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給你們的,不像世界所賜的一樣。你們心裡不要煩亂,也不要膽怯。」(若十四27)樞機指出:「因此,耶穌的門徒絕不喪失希望。」

在講道的結尾,樞機表示為烏克蘭的現況感到痛徹心扉,並重申教宗方濟各的話:願武器噤聲!天主與締造和平的人同在,而不站在施暴者那邊。樞機為全世界懇切祈禱,說:「主耶穌、和平君王,求祢垂顧祢的兒女,他們向祢呼喊著:求祢幫助我們締造和平,保祐我們不口出惡言、不說出謊話。」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相關資訊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