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復活喜悅中獲得服從、見證和具體務實

復活期第二周 星期四 彌撒

讀經一:宗徒大事錄 5:27-33

聖殿警官與差役把宗徒領來之後,叫他們站在公議會中,大司祭便審問他們,說:「我們曾嚴厲命令你們,不可用這名字施教。你們看,你們卻把你們的道理傳遍了耶路撒冷,你們是有意把這人的血,引到我們身上來啊!」伯多祿和宗徒們回答說:「聽天主的命應勝過聽人的命。我們祖先的天主復活了你們下毒手懸在木架上的耶穌。天主以右手舉揚了他,叫他做首領和救主,為賜給以色列人悔改和罪赦。我們就是這些事的證人,並且天主給那些服從他的人所賞的聖神,也為此事作證。」他們一聽這話,大發雷霆,想要殺害他們。

福音:聖若望福音 3:31-36

那由上而來的,超越一切。那出於下地的,是屬於下地,且講論下地的事;那自上天而來的,超越萬有之上,他對所見所聞的,予以作證,卻沒有人接受他的見證。那接受他見證的人,就是證實天主是真實的。天主所派遣的,講論天主的話,因為天主把聖神無限量地賞賜了他。父愛子,並把一切交在他手中。那信從子的,便有永生;那不信從子的,不但不會見到生命,反有天主的義怒常在他身上。」

2018年4月12日,教宗方濟各經過復活期的短暫休息後恢復了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教宗表示,基督徒的見證給人帶來麻煩,從不出賣真理,一如許多被殺害和迫害的基督徒所見證的那樣。相反地,妥協使基督徒的特色淡化、變得膚淺。因此,我們需要懇求恩寵,記得那與耶穌的第一次相遇,祂曾改變了我們的生命。

教宗圍繞門徒們在復活喜悅中獲得的三個特性:服從、見證和具體務實,展開彌撒講道。

服從

教宗說:「復活期的50天對宗徒們而言是慶祝基督復活的喜悅時期。這是真正的喜悅,但依然存在遲疑、恐懼,不知事情如何進展,然而,因著聖神降臨而化為一種英勇的喜悅。起初他們明白,因為他們看得見上主,但理解得不透徹,他們滿心歡喜卻無法完全理解。使他們徹底明悟的是聖神。雖然門徒們被禁止宣講耶穌,但他們由天使從監獄中逃脫後,再次返回了聖殿。正如今日取自《宗徒大事錄》的第一篇讀經所記述的,他們被帶到公議會上,大司祭便審問他們說:『我們曾嚴厲命令你們不可用耶穌的名字施教。』伯多祿答道:『聽天主的命應勝過聽人的命。』(宗5:27-33)服從就是跟隨耶穌的道路,祂服從到底,一如祂在橄欖園所做的那樣。服從在於承行天主旨意。服從是聖子為我們開啟的道路,因此基督徒應當服從天主。」

見證

教宗說:「宗徒們從復活喜悅中獲得的第二個特性是『見證』,給人帶來麻煩的基督徒見證。我們或許在世俗和我們之間尋求一條妥協的道路,但基督徒的道路與妥協的道路無關。基督徒的道路是耐心地陪伴那些與我們的想法、與我們的信仰不同的人,給予容忍和陪伴,但絕不出賣真理。」

教宗表示:「首先是服從,其次是給人帶來麻煩的見證。迫害從那時起到現在一直存在。你們想想在非洲、在中東受迫害的基督徒。但今天受迫害的基督徒比初期更多,他們因宣認耶穌而被投入監獄、斬首、吊死。他們見證至死。」

具體務實

教宗然後談到宗徒們的第三個特性「具體務實」:「門徒們所宣講的是具體的事,不是童話故事。一如宗徒們所看見、所觸摸的,我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觸摸了耶穌。罪惡、妥協和恐懼常常發生,使我們忘記我們與耶穌的初次相遇,那一次我們的生命被徹底改變。我們或許還有些印象,但這記憶已經模糊不清;這使我們成為『玫瑰水』的基督徒,顏色被沖淡、變得膚淺。耶穌穿越了我的生命,進入了我的心。聖神進入我內。然後,或許我會忘記,但要祈求恩寵,牢記那初次的相遇。」

最後,教宗勉勵我們祈求復活的喜悅。教宗說:「讓我們彼此代禱,祈求那源自聖神、由聖神所賜的喜悅:服從的復活喜悅、見證的復活喜悅、具體務實的復活喜悅。」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公開接見:參與彌撒為的是活得更像基督徒

若望福音

正是那一週的第一天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為怕猶太人,門戶都關著,耶穌來了,站在中間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門徒見了主,便喜歡起來。

2018年4月4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信友不顧陰雨綿綿在場聆聽教宗講話。教宗在要理講授中談及彌撒的禮成儀式,以此結束於去年11月8日開始論述的感恩聖事系列主題。

在進入主題之前,教宗提到本週舉行的基督復活八日慶典,再次祝賀大家「復活節快樂!」並特別向本篤十六世祝賀佳節。教宗說:「我也願意我們同聲祝賀復活節快樂,因為這是羅馬主教向敬愛的本篤教宗表達賀意,他透過電視與我們同在。我們眾人恭賀本篤教宗復活節快樂!」

談到當天要理講授的主題,教宗首先強調:「感恩慶典的意義在於學會成為活出感恩聖事的男女。成為活出感恩聖事的人意味著讓上主在我們的行動中施展作為,即讓祂的心思意念,祂的選擇成為我們仿效的依據。做耶穌所做的事,這就是基督徒的聖德。聖保祿宗徒精確地談到與耶穌同化的思想闡明:『我已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了,所以,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內生活。我現今在肉身內生活,是生活在對天主子的信仰內;祂愛了我,且為我捨棄了自己』(迦2:19-20)。」

教宗指出:「這就是基督徒的見證。保祿的經驗也啟發我們:只有死於我們的自私,即消滅相反福音和耶穌聖愛的事物,才能在我們內為聖神的大能創造更大的空間。透過感恩聖事,主耶穌進入我們內。因此,基督徒去聖堂參與彌撒不是為完成一週的任務,然後將之拋在腦後,不是的。基督徒去聖堂參與彌撒是為了參與主的苦難與復活,然後生活得更像基督徒,努力為基督信仰作出見證。因此,參與彌撒的目的乃是把天主的降福帶到日常活動、我們的家庭、工作環境,以及塵世的事物中。然而,若我們在走出聖堂時還在閒談,議論別人的長短,彌撒就沒有進入我的心靈。因為當我每一次在彌撒結束後走出聖堂時,我必須比我進來時要更好,更生氣勃勃,更有力量,更願意見證基督信仰。」

「彌撒開始和結束時象徵天主聖三的十字聖號和基督真實地臨在於聖體聖血中並未因彌撒的結束而消逝。彌撒之後,聖體保存於聖體櫃內,這是為了把聖體送給病人並供信友們朝拜(《天主教教理》1378-1380號)。因此,彌撒的果實必定要在每日的生活中趨於成熟,因為感恩聖事使我們脫離罪惡。基督徒是領受了基督的聖體聖血後,藉著聖神的力量而心靈變得寬廣的男人和女人。你們要心靈寬廣!別讓心靈這麼狹隘和封閉、窄小和自私,萬萬不可!要心胸寬廣,心胸高尚,具有遠大的視野。」

教宗總結道:「定期參與感恩盛宴能增強我們與基督徒團體的密切聯繫,推動我們關心窮人,培養我們從基督的聖體看到兄弟姐妹的肉身。」

最後,教宗祈願:「藉著望德、信德和善工基督徒的生命常能盛開鮮花。為能如此,正是在感恩聖事,在與耶穌的共融中獲得力量。」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方濟各:復活主令人驚喜的宣報敦促我們自省

基督復活了!這是復活節宣報的大喜訊。

2018年4月1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隆重主持了復活主日彌撒。復活的喜樂顯而易見:當天陽光和煦,祭台及其周圍的台階布置了5萬朵鮮花,色彩繽紛,美不勝收。

當天的福音記載,瑪利亞瑪達肋納、伯多祿和若望發現放置耶穌遺體的墓穴空了。(若20:1-9)教宗在講道中強調了三個重點:宣報、迅速和反省。首先,主耶穌的復活是個令人驚喜的宣報,初期教會的信友們「口耳相傳」這喜訊。

「宣報」

教宗解釋道:「天主的宣報向來令人又驚又喜,因為我們的天主是充滿驚喜的天主。因此,從救恩史之初,自我們的聖祖亞巴郎以來,天主就讓你感到驚喜,說:『走,趕緊走,離開你的故鄉,前往別處去。』天主總是這樣,驚喜不斷。天主絕不會作出一個沒有驚喜的宣報。而且驚喜就像攻擊腰下部位那樣,令你措手不及。」

「迅速」

婦女們一發現墓穴空了,就迅速奔走相告,眾人於是跑來一探究竟。教宗說:「天主的驚喜促使我們毫不遲疑地立即踏上旅程。在這方面,伯多祿和若望堪為表率,但在他們之前早就有聖誕夜的牧童、與耶穌相遇後的撒瑪黎雅婦女,以及跟伯多祿說我們找到默西亞了的安德肋:他們人人跑去講述所發生之事,然後其他人迅速前往一探究竟。」

「當今世代也是如此。我們的社區、鄉鎮只要發生某件不尋常的事,人們便會跑去察看。驚奇、喜訊也帶來同樣的效果:急切迅速。福音中有個需要一點時間、不想冒險的人,但良善的上主懷著愛等待他:那就是表明要親眼看見傷痕才相信的多默。上主如何善待了多默,祂今天對反應較慢的人也會照樣耐心以待。」

「反省」

教宗接著鼓勵我們每個人自我反省:「我是否向天主的驚喜敞開心胸,有能力迅速奔走,或者老是說:『我明天再看看』?驚喜向我傳達了什麼訊息?」

最後,教宗總結道:「面對令人驚喜的宣報和迅速奔走,我們要問:『今天在這2018年的復活節,我要做什麼?你要做什麼?』」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默觀空墳,不要害怕,跟隨耶穌

2018年3月31日,教宗方濟各晚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復活前夕守夜禮。教宗首先在大殿前廊降福象徵大自然年年更新的新火並點燃復活蠟燭,然後進行燭光遊行,聆聽復活宣報。彌撒中,教宗為8位候洗者施洗,其中4位是意大利人,其他4位分別來自阿爾巴尼亞、秘魯、尼日利亞和美國。教宗在彌撒講道時鼓勵信友打破沉默和常規,懷著希望跟隨復活的基督。

以下是教宗方濟各2018年復活前夕守夜禮彌撒講道全文:

今晚禮儀是在聖堂外、在夜晚的黑暗與寒冷的陪伴中開始的。面對著主的死亡,寂靜沉重地壓在我們的心頭,在這寂靜中,我們每人都能認出自己,這寂靜深深地落入門徒們的心靈深處,他們站在十字架前啞口無言。

這是因耶穌之死而悲痛得啞口無言的門徒的時刻:面對這現實,能說些什麼呢?那啞口無言的門徒感悟到自己在主的生命的關鍵時刻所作的反應:當主被不公平的判決時,門徒們都緘默不語;當老師受侮蔑和假見證指控時,門徒們都沉默無聲。在主受苦難的艱難痛苦時刻,門徒們悲痛地體驗到他們沒有能力冒險為老師申辯;甚至,他們竟然否認祂。他們躲藏了、逃跑了,他們全不作聲。(若18:25-27)

這是門徒沉默的一夜,在面對著許多沉重而痛苦的情況下,他麻木了、癱瘓了,不知何去何從。這也是今日的門徒的狀態,當擺在他面前的一個情況令他感到,甚至令他相信他沒有能力克勝我們弟兄身受的許許多多的不正義時,他便緘默不語。

這是迷惘的門徒的表現,因為他沉浸在一個壓抑著他、使他的記憶被剝奪的常規中,這常規令希望默默無語,也使他對「向來都是如此」這句話習以為常。他是那啞口無言、心思模糊的門徒,他會習慣於蓋法說的一句話且認為那是正常的,蓋法說:「也不想想:叫一個人替百姓死,以免全民族滅亡;這為你們多麼有利。」(若11:50)

正是在我們緘默時,在我們如此頑強地緘默時,石頭開始呐喊(路19:40)並為人類歷史從未接受過的最偉大宣報留下空間:「他不在這裡,他復活了」(瑪28:6)。掩蓋墳墓的石頭呐喊,並以它的呐喊向眾人宣報了一條新路。是那受造物首先發出了迴響,對生命戰勝所有企圖壓抑福音之喜悅且令其沉默的事物作出回應。是掩蓋墳墓的那塊石頭首先跳躍,並以它自己的方式高唱著讚頌、歡欣、喜悅和希望之歌,我們大家也都受邀和它一同高歌。

昨天我們和婦女們一起默觀了「他們所刺透的」那位(若19:37;匝12:10),今天,我們受召與她們一起默觀那空了的墳墓,並聆聽天使的話:「你們不要害怕……他復活了」(瑪28:5-6)。天使的話要深入我們的信念和所肯定的,深入我們裁斷和應對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方式內,尤其是我們與他人建立關係的方式內。空了的墳墓要挑戰,要搖動、要質問,它尤其要鼓勵我們相信並信賴天主要臨在於所有情況中、臨在於所有人身邊,祂的光能夠到達人類存在最難以預料和最封閉的角落。祂從死者中復活了,祂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地方復活了,正如祂等待那些婦女一樣 ,祂等待著我們,為使我們參與祂的救世工程。這是我們基督信徒所擁有的根基和力量,為度我們的生活,為善用我們的精力、智慧、熱情、意願,來尋找,特別是創造我們合乎尊嚴的生命旅程。祂不在這裡,……祂復活了!這宣報支持了我們的希望且將之轉變為實際的愛德舉動。我們多麼需要讓我們的脆弱受到這經驗的傅油!我們的信仰多麼需要得到更新,我們的短淺視野受到質疑並由這宣報得到更新。祂復活了,我們富於創造力的希望也和祂一起復活,好能應對眼前的困難,因為我們知道我們並非孤立無助。

慶祝復活節意味著再次相信天主介入,而且不停地介入我們的歷史,挑戰我們總是千篇一律和停滯不前的宿命論。慶祝復活節意味著讓耶穌戰勝那經常困擾我們並設法埋葬各種希望的膽怯之情。

墓穴的石頭盡了自己的力量,婦女們也盡了她們的力量,現在你們和我再一次受邀:邀請我們打破不斷重複的舊習慣,更新我們的生活、我們的選擇和我們的生命。這邀請是在我們所處的環境,我們所做的事上,以及依照我們是誰和我們所具有的“權力範圍”內而提出的。我們是否願意參與這生命的宣報,還是在這些事件面前保持緘默呢?

祂不在這裡,祂已復活了!祂在加里肋亞等待你,邀請你回到最初相愛的時光和地點,好對你說:「不要害怕,跟隨我吧!」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梵蒂岡耶穌受難日紀念禮儀講道

2018年3月30日(聖週五),普世教會紀念基督的苦難,教宗方濟各下午5時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主受難日禮儀。教宗府講道神師坎塔拉梅薩(Raniero Cantalamessa)神父應教宗邀請在禮儀中講道。神父特別勉勵青年效法十字架下的若望宗徒,勇敢地逆流而上!

坎塔拉梅薩神父指出:「在教會舉行以青年為主題的世界主教會議並希望將他們視為牧靈關懷核心對象的這一年,耶穌所愛的門徒若望在加爾瓦略山的臨在蘊含著一個特殊的訊息。若望宗徒與聖母瑪利亞在十字架下親身見證了基督的受難。」

在禮儀中講道的這位嘉布遣會士表明:「若望跟隨耶穌時還相當年輕。這是一種真正的愛慕。其餘一切都排在次要位置。」

然後,坎塔拉梅薩神父從這種心態出發,談論了在2018年10月召開世界主教會議之際青年們踏上的旅程說:「在這一年,我們的確深受鼓舞,去發現基督對青年的期望,以及他們可以為教會和社會做些什麼。然而,最重要的是讓青年知道,耶穌可以和願意賜予他們什麼,即圓滿的喜樂、豐碩的生命,甚至是永生。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經驗與耶穌的相遇,因為祂已經復活;祂是一個活著的人,不是一個虛構人物。在這與祂的個人相遇之後,一切皆有可能;若不然我們的生活將不會有任何真正改變。」

教宗府講道神師勉勵青年始終效法若望宗徒的生活榜樣,他引用《若望一書》中宗徒對青年的教導,勉勵青年不要與世界同流合污(若一2:15)並表示:「你們要做逆流而行的人!要敢於逆流而上!對我們而言,相反的方向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個人,即耶穌基督、我們的天主和救主。」

此外,坎塔拉梅薩神父還透過聖愛(Agape)和欲愛(Eros)來解釋天主自我犧牲和尋找我們的愛。神父表明:「天主不僅是行愛德地愛我們;祂更渴望我們,整個聖經都揭示出祂好似愛戀和嫉妒的新郎。祂的完全奉獻在耶穌受難時達到了高峰。耶穌在十字架上不僅提供給我們一個無止境犧牲的愛的榜樣,祂還賜予我們在自己的生活中能與祂有幾分相似的恩寵。從祂肋旁湧出的水和血今天藉著教會聖事、聖言,甚至透過信德僅僅注視十字苦像,能與我們相結合。」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在天皇后監獄為服刑人士行濯足禮

2018年3月29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羅馬天皇后監獄為服刑人士主持了主的晚餐彌撒,並為其中12人施行濯足禮。這是教宗方濟各牧職期間第4次與服刑人士共度聖週四。教宗引用耶穌的話語對服刑人士說:「我給你們立了榜樣,叫你們也照我給你們所做的去做。」(若13:15)

教宗當天下午3時45分離開梵蒂岡聖瑪爾大之家,前往羅馬的天皇后監獄。他抵達後,首先探望了患病的服刑人,然後立即主持彌撒聖祭,為逾越節三日慶典拉開帷幕。接受濯足禮的12名服刑人士分別來自7個國家,包括4名意大利人、2名菲律賓人、2名摩洛哥人、1名摩爾達維亞人、1名哥倫比亞人、1名尼日利亞人,以及1名塞拉利昂人;他們當中有8名天主教徒、1名正教徒、2名穆斯林和1名佛教徒。

教宗在講道中指出:「在耶穌的時代,為人洗腳是奴隸的工作;然而,耶穌願意從事這項服務,為我們樹立該如何彼此服務的榜樣。福音記載,兩名門徒請耶穌替他們保留重要的位子:一個坐在祂右邊,另一個坐在祂左邊。耶穌則懷著愛注視著他們,強調國家元首喜愛發號施令、受人服事,但門徒們絕不該如此。」

教宗解釋道:「主事者必須服務。你們當中為首的,必須做你們的僕役。耶穌顛覆了有史以來的慣例,顛覆了那時代、乃至於今日的文化風俗。倘若君王和國家元首考慮到這點,就能避免多少的戰爭殺戮啊!如同存在著傲慢的人那樣,也有許多人蒙受苦難,被社會丟棄,但他們聽到耶穌說:『你對我很重要!』耶穌來服務我們,而耶穌今天服務我們的標記在天皇后監獄這裡:祂願意選擇你們當中的12人,猶如12宗徒那樣來洗腳。般雀比拉多洗手推卸責任,耶穌卻不這麼做,祂為了愛我們甘願冒險。」

教宗對服刑人士說:「我跟你們一樣是罪人,今天卻代表耶穌,作為耶穌的使者。今天,當我俯身在你們每個人面前時,請你們默想:『耶穌在這個罪人身上冒了險,只為前來告訴我:祂愛我。』這就是服務,就是耶穌:祂從不捨棄我們,卻總是不厭倦地寬恕我們,深愛著我們。你們看,耶穌是如何冒險的。」

在互祝平安時,教宗說:「跟我們喜歡的許多人和睦共處很容易,但要跟冤枉過我們的人、不喜歡我們的人和平相處就不容易了。讓我們祈求上主賜予恩寵,好使我們能與所有人,不論是好是壞,都與他們分享平安之恩。」

彌撒結束後,一名服刑人士以他全體同伴的名義向教宗致詞,表達感激之情。教宗隨後重申:「每個刑罰都必須向希望的願景開放。因此,死刑既不符合人性,也不符合基督信仰。每個刑罰都必須向希望、向重新融入開放,並為他人的益處提供真實的經驗。」

在返回梵蒂岡以前,教宗還探訪了天皇后監獄第八區受隔離的服刑人,並在祭台上留下一尊銅製的雕像作為禮物。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主持祝聖聖油彌撒

2018年3月29日(聖週四)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了祝聖聖油彌撒。正值司鐸們重發司鐸聖願的日子,教宗由衷勉勵他們走上街頭,因為司鐸唯有懷著善牧的親近和溫柔與民眾同行,才能讓耶穌臨在於人類的生活中,而不把祂禁錮在理想層面,封閉在印刷字體裡,頂多讓祂體現於少數幾個逐漸成為常規的良好習慣。

教宗說:「司鐸們應當格外警惕把某些抽象真理奉為偶像的誘惑。這些偶像能帶來某種威望和權勢,卻把福音勸言當作外衣,阻礙福音觸動人心。這會導致普通人遠離耶穌聖言與聖事具有治癒能力的親近關懷。再者,真理也意味著忠信;它讓我們能在把人們分類,論斷他們的處境之前,先看到他們原本的樣貌。」

教宗接著鼓勵在場眾人仰望聖母瑪利亞的芳表,並尊稱她為「親近之母」。「聖母以她的熱心服務及說話方式親近人群。她在加納婚宴上叮囑僕役說:『祂無論吩咐你們什麼,你們就作什麼。』(若2:5)為了效法聖母的說話方式,除了祈求恩寵以外,還需要懂得臨在於『照顧』大事的地方,照顧每一顆心、每個家庭、每個文化重視的大事。

「聖母的這番叮囑尤其應該在司鐸親近民眾的三個領域中迴盪著,即:靈修陪伴、告解聖事,以及宣講。司鐸在靈修交談中親近民眾時,要默觀主耶穌與撒瑪黎雅婦人的相遇,好使罪過得到光照(若4:1-42);在告解聖事中親近民眾時,主耶穌與犯姦淫婦人相遇的章節有助於直視對方的眼睛,為罪人指引未來的願景,而非過往的景況(若8:1-11)。」

至於宣講的部分,教宗說:「我們要心懷遠方的人,宣講時,必須聆聽伯多祿宗徒的首次講道。(宗2:14-41)彌撒講道正是評估一名牧者親近他子民的程度,以及與他們相遇的能力的試金石。」

「簡而言之,司鐸必須親近天主和民眾。司鐸如果覺得自己遠離天主,就要親近他的子民,治療意識形態使他們的熱情降溫的毛病;相反地,司鐸倘若覺得自己遠離民眾,就要親近上主、天主聖言,從中學習以耶穌的目光看待民眾,理解每個人在祂的眼中有多麼重要,以至於耶穌竟為了愛他們在十字架上傾流聖血。」

在這台彌撒中,教宗祝聖了病人聖油、候洗聖油和聖化聖油,以供未來一年施行聖事使用。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天主愛我們,就如父母親那樣愛我們

四旬期第五周 星期四 彌撒

讀經一:創世紀 17:3-9

亞巴郎俯伏在地;天主對他說:「看,是我與你立約:你要成為萬民之父;以後,你不再叫做亞巴郎,要叫做亞巴辣罕,因為我已立定你為萬民之父,使你極其繁衍,成為一大民族,君王要由你而出。我要在我與你和你歷代後裔之間,訂立我的約,當作永久的約,就是我要做你和你後裔的天主。我必將你現今僑居之地,即客納罕全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做永久的產業;我要作他們的天主。」天主又對亞巴郎說:「你和你的後裔,世世代代應遵守我的約。」

福音:若望福音 8:51-59

那時候,耶穌對猶太人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誰如果遵行我的話,永遠見不到死亡。」猶太人向他說:「現在我們知道:你附有魔鬼;亞巴郎和先知都死了;你卻說:誰如果遵行我的話,永遠嘗不到死味。難道你比我們的父親亞巴郎還大嗎?他死了,先知們也死了。你把你自己當作什麼人呢?」耶穌答覆說:「我如果光榮我自己,我的光榮算不了什麼;那光榮我的,是我的父,就是你們所稱的『我們的天主』。你們不認識他,我卻認識他;我若說我不認識他,我便像你們一樣是個撒謊者;但是,我認識他,也遵守他的話。你們的父親亞巴郎曾歡欣喜樂地企望看到我的日子,他看見了,極其高興。」猶太人就對他說:「你還沒有五十歲,就見過亞巴郎嗎?」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在亞巴郎出現以前,我就有。」他們就拿起石頭來要向他投去,耶穌卻隱沒了,從聖殿出去了。

2018年3月22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表示,上主是信實的,祂不會將我們遺忘:這促使我們懷著期望而歡欣喜悅。隨著聖週逐漸趨近,教會讓我們反省天主信實的愛。

當天彌撒中的答唱詠說:「上主永遠懷念自己的盟約」,而取自《創世紀》的第一篇讀經則記述天主與亞巴郎訂立盟約(創17:3-9)。儘管有罪惡和崇拜偶像的現象發生,這天人的盟約在天主子民的歷史中將不斷延續。

教宗說:「事實上,上主有一種不能忘記的肺腑之愛。在阿根廷慶祝母親節時,人們會贈送給自己的母親一種名為『勿忘我』的花。這種花有兩種顏色:藍色的是送給在世的母親,而紫色的則是為已亡的母親。這是天主的愛,就像媽媽的愛那樣。天主不會忘記我們,絕對不會。祂不能忘記我們,因為祂忠於自己的盟約。這給了我們安全感。但我們或許說:『可是,我的人生如此糟糕,我處境困難,是個罪人。』即便如此,天主不會忘記你的,因為祂有像父母親那樣發自肺腑的愛。」

教宗解釋道:「天主的信實給人帶來喜樂。猶如亞巴郎那樣,我們的喜悅是在期待中歡欣踴躍,因為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自己不是信實的,但天主是信實的。我們只要想想右盜的經驗。信實的天主不能否認自己,不能否認我們,不能否認祂的愛,不能否認祂的子民。祂不能自我否認,因為祂愛我們,這就是天主的信實。當我們去懺悔時,請你們不要以為是去洗衣店,去清洗衣服上的污漬。不是的,我們是去接受這位信實的天主愛的擁抱,祂一直在等待我們。」

最後,教宗總結道:「天主是信實的,祂認識我,祂愛我,絕不會拋棄我,祂牽著我的手。我還想要什麼呢?還有什麼比這更重要的呢?我該怎麼做呢?我要因期望而歡欣喜悅,因為上主愛你,就像父母親那樣。」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公開接見:領受聖體聖事使我們結出善行的果實

若望福音

耶穌說:「誰吃我的肉,並喝我的血,必得永生,在末日,我且要叫他復活,因為我的肉,是真實的食品;我的血,是真實的飲料。」

2018年3月21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繼上週教宗關於《天主經》的反省後,當天教宗進入了彌撒的核心主題:聖體聖事。聖體的奇跡在於使我們成為我們所領受的。教宗說:「我們領受聖體意味著我們接受那將我們轉化為祂、使我們更強壯的耶穌。」

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的人們經過這幾日的陰雨後,重獲太陽的溫暖。教宗從這初春的第一天談起,將樹木的開花和基督徒的生活做了類比。

教宗說:「基督徒的生活如同植物,為能開花結果需要有根,這根就是耶穌。教宗告誡道,永遠不要切斷與耶穌的根源關係。植物為了開花,也需要被澆灌。如果你們不以祈禱和聖事澆灌你們的生活,你們會綻放基督徒的花朵嗎?不,不會的!因為祈禱和聖事滋養根基,我們的生活才能開花結果。我祝你們在今年的春天鮮花盛開,就像復活節那樣遍地開花,結出行善、修德和善待他人的果實。」

教宗也進而表示:「正是聖體聖事讓我們更加強壯,從而結出果實,結出善的果實,以基督徒的身份生活。」

教宗然後進入要理講授的核心表示:「雖然是我們排隊去領聖體,但事實上是基督來尋找我們,使我們相似祂。在這方面,聖奧斯定曾講述道,他在修和聖事中聽到基督說:『你會被我轉化,而不是我被你吸收而同於你。』因此,聖體聖事不僅把人從自私自利中解救出來,更使人與眾人結合在一起,與基督成為一體。」

教宗進而強調了某些領受聖體的重要元素。他說:「在領聖體之後,靜默、靜默的祈禱,有助於將這恩典珍藏於心。我們稍微延長一些沉默的時刻,在心裡與耶穌交談,將對我們有幫助;若能頌唱一篇聖詠或讚歌,將有助於我們與主同在。」

教宗說:「教會強烈渴望信徒也藉著在同一台彌撒中祝聖的餅,領受上主的聖體,若能兼領聖體聖血,感恩祭宴的標記將以更清晰的方式表達出來,即使天主教教義教導說,只以餅形或酒形來領受,都領受了整個的基督。」

教宗還指出:「按照慣例信友們通常以遊行的方式靠近聖體,然後站著或跪著用口恭領聖體;或在獲准的地區選擇手領。」教宗也強調了基督寶血為赦免罪過而傾流的救贖價值。

最後,教宗總結道:「我們在聖洗聖事中獲得了寬恕,我們每一次領受修和聖事都將獲得寬恕。我們不要忘記耶穌始終寬恕。耶穌不厭其煩地寬恕我們,我們卻厭倦請求寬恕。」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瞻仰被釘十字架的基督,我們方能穿越自己的曠野

四旬期第五周 星期二 彌撒

讀經一:戶籍紀 21:4-9

以色列人由曷爾山沿紅海的路起程出發,繞過厄東地;在路上人民已不耐煩,抱怨天主和梅瑟說:「你們為什麼領我們由埃及上來死在曠野?這裏沒有糧食,又沒有水,我們對這輕淡的食物已感厭惡。」上主遂打發火蛇到人民中來,咬死了許多以色列人。人民於是來到梅瑟前說:「我們犯了罪,抱怨了上主和你;請你轉求上主,給我們趕走這些蛇。」梅瑟遂為人民轉求。上主對梅瑟說:「你做一條火蛇,懸在木竿上;凡是被咬的,一瞻仰它,必得生存。」梅瑟遂做了一條銅蛇,懸在木竿上;那被蛇咬了的人,一瞻仰銅蛇,就保存了生命。

福音:聖若望福音 8:21-30

那時,耶穌向法利塞人說:「我去了,你們要尋找我,你們必要死在你們的罪惡中;我所去的地方,你們不能去。」猶太人便說:「他說:我所去的地方,你們不能去;莫非他要自殺嗎?」耶穌向他們說:「你們是出於下,我卻是出於上;你們是出於這個世界,我卻不是出於這個世界。因此,我對你們說過:你們要死在你們的罪惡中。的確,你們若不相信我就是那一位,你們必要死在你們的罪惡中。」於是,他們問耶穌說:「你到底是誰?」耶穌回答他們說:「難道從起初我沒有對你們講論過嗎?對你們我有許多事要說,要譴責;但是派遣我來者是真實的;我由他聽來的,我就講給世界聽。」他們不明白他是在給他們講論父。耶穌遂說:「當你們高舉了人子以後,你們便知道我就是那一位。我由我自己不作什麼;我所講論的,都是依照父所教訓我的。派遣我來者與我在一起,他沒有留下我獨自一個,因為我常作他所喜悅的事。」當耶穌講論這些話時,許多人便信了他。

2018年3月20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要求信友們在困難時刻,尤其是意志消沉,在生命旅途上感到疲倦的時刻,要注視基督的十字架,卻不要說天主的壞話,因為說壞話意味著心靈已受到毒害。

當天彌撒的第一篇讀經記述以色列子民在曠野中的抱怨、遭到毒蛇咬死咬傷,以及一瞻仰銅蛇就保存生命的經歷(戶21:4-9)。教宗的彌撒講道對以民的這段經歷作了深入反省指出:「天主厚待他們的恩澤。他們餓了,天主給了他們瑪納和鵪鶉;他們渴了,天主給了他們水喝。可是,在臨近天主許諾的土地時,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又持懷疑態度,因為梅瑟派遣前去偵察的人回來說,那實在是流奶流蜜的地方,但住在那個地方的人高大強壯,城鎮堅固。因此,以色列子民表明去那裡會有危險,他們害怕被殺死(戶13:25-33)。」

教宗說:「他們只看到自己的力量,卻忘記上主施展大能,將他們從400年為奴的狀況解救出來。總之,以民對這旅程已感到厭煩,開始懷念過去的時日說:『在那裡我們有肉,有洋蔥,有多少可吃的美食啊!』然而,這是殘缺的病態記憶和扭曲的懷舊,因為他們懷念在埃及為奴時的食物。」

「這些正是魔鬼帶來的幻覺:它讓你看到一件你已放棄的事物的美好,讓你在旅程的悲傷時刻因這事而改變了初衷,但那時你還沒有抵達上主的許諾之地。這有點像四旬期的行程,我們的確可以把生活理解成一個四旬期;在這段行程中總是有考驗和上主的慰藉,有水喝,也有供我們食用的飛禽。即使這樣,還是有人說:『可那時的飯菜更好吃。』」

教宗警告這樣的人:「但你不要忘記你是在為奴的餐桌前吃這飯菜。其實,這樣的經歷在我們眾人希望跟隨上主,但感覺疲倦的時候都會發生。然而,更糟糕的是,以民還說天主的壞話。也許有人認為天主不幫助他,或是遇到許多考驗,感到意志消沉,受到毒害。於是,梅瑟奉行上主的話做了一條銅蛇,將之懸在木竿上。凡是因說天主的壞話而被毒蛇咬傷的人,一瞻仰這銅蛇就保存了生命。」

教宗表明:「這銅蛇是被釘十字架的基督的預像。瞻仰基督的苦像:這就是我們得救恩的秘訣,在生命旅程中持有耐心的秘訣,穿越曠野的秘訣。我們要瞻仰被釘十字架的基督。『神父,那我該做什麼?』『你要瞻仰祂,瞻仰祂的五傷,觸摸祂的五傷。』」

最後,教宗總結道:「因著這五傷我們獲得痊癒。你不是覺得受了傷害,感到悲傷,感到你的生命不如意,滿是困難,甚至疾病纏身嗎?那你就該瞻仰基督的苦像!」

來源: 梵蒂岡電台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