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 改變教會和人心的不是教宗而是祈禱

blog_1452625452

1月12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祈禱能行奇跡,防止人心硬化、忘記憐憫。信徒的祈禱能改變教會,推動教會前進的不是我們這些教宗、主教和司鐸,而是像亞納那樣勇敢求賜恩寵的「聖人」。

當天選自《撒慕爾紀上》的第一篇讀經描述了兩個主角:一個是亞納,她因自己不孕而苦惱,含著淚哀求上主賜予她一個兒子;另一個是司祭厄里,他坐在聖殿內的椅子上從遠處漫不經心地看著亞納。亞納在心內訴說,嘴唇微動,厄里絲毫聽不到她的聲音,卻以惡言侮辱她的默禱,認為她只是個「酒鬼」。相反地,正如之後所發生的,亞納的哀哭正向天主爭取她所要求的奇跡。

教宗說:「亞納在心內訴說,嘴唇微動,聽不到她的聲音。這是一位有信德和勇氣的婦人,她懷著悲痛、含著眼淚向上主求賜恩寵。教會內有很多這樣的好婦人,她們有如賭博般前去祈禱!我們只提及一位偉人,聖婦莫尼加,她以淚水求得兒子聖奧斯定皈依的恩寵。類似的婦人還有很多!」

司祭厄里是個「可憐的人」,教宗對他感到「一絲同情」,因為教宗在自己身上也發現了很多相似厄里的缺點,因而能深刻地理解他。教宗說:「我們是多麼輕易地判斷他人啊!我們不費氣力就冒昧地說:『他心裡裝的是什麼?我不知道,但我什麼也不說』。」當內心缺乏憐憫時,就常會往壞處想,不理解那在悲痛與苦惱中祈禱,將悲痛與苦惱交託於上主的人。」

「耶穌在橄欖園經歷過這樣的祈禱,無盡的苦悶和悲痛使他汗如血流。祂沒有責怪天父,而是說:『父啊!祢如果願意,請給我免去這杯罷,但要照祢的意願成就』(路22:42)。耶穌沿著婦人亞納走過的路,以溫良作出回答。我們經常祈禱,向上主祈求,卻總是達不到與上主較勁、含淚哀求恩寵的程度。」

教宗再次提到那位布宜諾斯艾利斯父親的故事。9歲的女兒病危住院,他連夜趕往盧漢聖母朝聖地,徹夜伏在聖殿外的柵欄上哀求女兒獲得痊癒的恩寵。第二天清晨,當他返回醫院後,發現女兒已經痊癒了。

教宗說:「祈禱能行奇跡。奇跡能在基督徒身上發生,不論他是平信徒,還是已經喪失憐憫心的司鐸和主教。信徒的祈禱能改變教會,推動教會前進的不是我們這些教宗、主教、司鐸和修女,而是聖人!聖人就是這些如同婦人亞納那樣的人。聖人就是那些敢於相信天主是上主,是祂主宰一切的人。」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方濟各接見駐聖座外交使團

blog_1452540193

1月11日,教宗方濟各依循傳統慣例在宗座大樓的皇宮大廳接見駐聖座外交使團,彼此互祝新年。教宗在向外交使團發表的講話中,強調聖座在外交工作上定將繼續努力,使和平的聲音抵達地極。教宗寄望這禧年能是一個有利時機,使慈悲的溫暖驅散那滯留在許多人心中的冷漠的寒霜。 [Read more…]

教宗方濟各在西斯汀小堂為26名嬰兒付洗

blog_1452537814

1月10日主受洗日,教宗方濟各在西斯汀小堂主持彌撒,為26名嬰兒付洗,當中有13個男嬰和13個女嬰。教宗表示,信德是父母可以留給子女的最大遺產。當天,一些嬰兒在媽媽懷抱中的哭聲、以及其他小寶寶的甜美睡容,教宗方濟各告訴母親們當孩子肚子餓時可隨時餵哺他們。

教宗按照嬰兒領洗禮儀,在聖道禮前詢問嬰兒的父母和代父母說:「你們為孩子向天主的教會要求什麼?」他們答道:「信德。」教宗然後將十字聖號授予每個嬰兒,吩咐父母和代父母也為他們的子女劃上十字聖號,並要求他們負起培育子女信仰生活的責任,教導子女遵守耶穌的誡命,愛主愛人。

教宗的彌撒講道十分簡短,他向家長們表示:「如果哪個孩子因饑餓而哭鬧,媽媽可以在這裡喂他,沒有問題。」教宗說:「耶穌出生40天後,被帶到聖殿。瑪利亞和若瑟這麼做是為了將祂獻給天主。今天,在主受洗的慶日,你們做父母的把你們的子女帶來,是為了讓他們領受聖洗聖事,領受『信德』。就這樣,有如歲月中的鏈條般信德從一代人傳到另一代人。」

教宗繼續說:「這些孩子日後將承接你們的位置,為另一個孩子,即你們的小孫子要求同樣的信德。這是藉著聖洗聖事給予我們,由聖神今天帶入你們子女內心、靈魂和生活中的信德。教會在授予你們點燃的蠟燭時,也要求你們呵護這些孩子的信德。你們不要忘記:你們可以留給子女的最大遺產就是信德。你們要呵護這信德,不使它丟失,卻要使之成長,作為你們的遺產。」

「今天,在這喜悅的日子我向你們表示祝賀:願你們能增進這些孩子的信德,希望他們從你們那裡繼承的最大遺產正是信德。」

聖洗聖事禮儀結束後,信眾一同為受洗的嬰兒,為小型教會家庭,為全世界因虐待、饑餓和疾病而受苦的兒童祈禱。教宗也以授蠟燭禮中的禱詞勉勵家長說:「你們要使你們的孩子在基督的光照下,成為光明之子,保持信德,善度一生,直到基督再來的那一天,能和諸位神聖,共迎於天庭。」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方濟各非洲使徒之旅》特輯

av-africa-review-ch-610x343-rev

2015年11月25日至30日教宗方濟各以「和平使者」的身份進行了第11次的國際牧靈訪問,首次到訪非洲,前往肯尼亞、烏干達和中非共和國三個國家。此行的主題是:和平、跨宗教對話及基督徒殉道者的見證。1月13日起(逢星期三),一連三集的《教宗方濟各非洲使徒之旅》特輯,我們會跟您一起見證教宗對最弱小者及「邊緣地區」的特別關愛。

1月13日: 第一集 – 肯尼亞

1月20日: 第二集 – 烏干達

1月27日: 第三集 – 中非共和國

播映時間: (東岸)下午6時 / ( 西岸) 下午3時

相關資訊: 教宗方濟各非洲使徒之旅

教會透視: 中國教會陸續開啟慈悲聖門

blog_1452286050

最新內容:

-教宗主持主顯節彌撒

-科普特禮教會在平靜中歡慶聖誕節

-美國加拿大成立新瑪蘭卡禮教區

-中國教會陸續開啟慈悲聖門

-教宗方濟各2016年1月祈禱意向

教宗: 天主始終愛著我們 , 且先愛了我們

blog_1452282732

1月8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強調,天主是「真正的愛」,祂始終愛著我們,且先愛了我們,不論我們的罪孽有多深重。

當天彌撒的第一篇讀經選自《若望一書》,闡明天主是愛。教宗方濟各由此省思基督信仰生活的兩條誡命,即愛天主和愛近人。教宗表示,愛本身是「美好的」,真誠的愛則「使人在自己生命的恩典中成長茁壯」。

「人們經常使用『愛』這個字,卻不確切知道它的真義。愛究竟是什麼呢?有時候我們會想到電視連續劇裡的愛情,但那不見得是真愛。真正的愛到底從何而來?若望宗徒寫道:『凡有愛的,都是生於天主,因為天主是愛。』他並沒有說:『每一種愛都是天主。』而是說:『天主是愛。』」

若望宗徒強調天主之愛的特質是「首先」去愛,福音中耶穌增餅的事跡就是一個實證。福音這樣記載:耶穌「看見一大夥群眾,就對他們動了憐憫的心」。教宗指出,耶穌的憐憫有別於同情,因為耶穌的愛滋養祂周遭的群眾。「祂把這份愛帶給群眾,與他們共享,親身參與他們的生活」。天主總是比人先去愛,祂聖愛的例子多得不勝枚舉,包括愛匝凱、納塔乃耳和回頭的蕩子。

「當我們心裡有個疙瘩,想要祈求上主的寬恕時,祂早就在等待我們,施予我們寬恕。慈悲禧年的意義即在於此:我們要明白上主正在等待我們每一個人。為什麼呢?因為祂要擁抱我們,僅僅如此而已。祂想對我們說:『兒子、女兒,我愛你。我已經讓我的聖子為你被釘在十字架上;這就是我的愛的代價。』這是一份愛的禮物。」

教宗堅稱,「上主在等待我,希望我敞開心門」:這句話千真萬確,我們應該銘記於心。倘若我們心生不安,覺得自己當不起天主的愛,「則是一件更好的事,因為天主在等待你,原原本本的你」。

「你們要走到上主面前,對祂說:『主啊!祢知道我愛祢。』但若這句話還說不出口,就改說:『主啊!祢知道我想要愛祢,但我是個大罪人。』這樣,天主便會像祂對待那位揮霍盡所有資產的蕩子那樣對待你:祂不等你把話說完,就將你抱入懷中,讓你啞然無聲。這就是天主愛的擁抱。」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Vatican Radio

教宗: 慈悲善工是我們信仰的核心 , 其準則是降生成人的天主

blog_1452203633

1月7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的小堂主持清晨彌撒,這是今年首次有信友團體參加的清晨彌撒。教宗在彌撒講道中強調,慈悲善工是我們信仰的核心;我們應謹防世俗和惡神,它們使我們遠離為救贖我們而成為血肉的天主。

教宗從《若望一書》關於「存留在天主内」的教導,逐步發揮他的彌撒講道。教宗表示:「存留在天主内是基督徒的生命氣息和生活態度。基督徒是存留在那賜予聖神的天主内並接受天主引領的人。若望宗徒要我們警惕不要凡神就信,但要考驗那些神,檢驗它們是否真的出於天主。這是若望宗徒教導我們的日常生活準則。」

那麽,「考驗那些神」是什麽意思呢?

教宗指明:「此處論及的不是『幽靈』,而是『檢驗』二字,看看我内心動態:我現在的感受從何處來,其根源是什麽?這就是『考驗那些神』的意思,為檢驗我的感受是出於天主呢,還是出自別處,出於反基督。」

教宗重申:「天主的神使我們存留在上主内,世俗精神則恰恰使我們遠離天主的神。那麽,那些又是仔細分辨我内心動態的準則呢?」

教宗說:「若望宗徒指出的準則只有一個:凡明認耶穌基督在肉身内降世的神,便是出於天主;凡否認耶穌的神,就不是出於天主(若一 4:2-3)。

「因此,分辨我内心動態的準則是明認天主降生成人。我内心能感覺到許多事,甚至是好事,好念頭。但倘若這些好念頭,這些感覺不把我帶到成為血肉的天主那裡,不把我帶到近人和弟兄那裡,就不是出於天主。因此,若望宗徒在他的書信中寫道:『天主的命令就是叫我們信祂的子耶穌基督的名字,並彼此相愛』(若一4:23)。」

教宗接著指出:「我們可以制定許多牧靈計劃,想出為使我們接近人群的新方法,但如果我們不跟隨在肉身内降世的天主,那為了與我們同行而降生成人的天主子,我們就不在善神的道路上行走。那指使我們的,則是反基督的神,是世俗精神,是塵世的神。」

「在生活中,我們看到有多少人似乎很高尚:『這個人真高尚!』可是他卻閉口不談慈悲善工。為什麽要談慈悲善工呢?因為慈悲善工正是我們宣認天主子成為血肉的具體行動:探訪病人,給飢餓者食物,照顧被丟棄的人。為什麽要行慈悲善工呢?因為每個我們必須愛的弟兄都是基督的骨肉。天主成為血肉,為了與我們成為一體。人受的苦,基督也受同樣的苦。」

教宗再次強調:「你們要當心,不要凡神就信,但要考驗那些神是否真的出於天主。我們服事近人及兄弟姐妹,他們需要幫助,也需要我們提供好建議,需要我們竪起耳朵聆聽他們。這些是我們在善神的道路上行走的標記,即在成為血肉的天主聖言的道路上行走。」「今天,讓我們向主耶穌祈求恩寵,認清我們的内心動態,我們喜愛做的事,那對我觸動最深的事,分辨它們是出於那使我服事他人的天主的神,還是出自那圍繞著我自己轉,圍繞著我封閉的思想、我的自私及許多其它俗事轉的塵世的神。讓我們祈求恩寵,認清我們的内心動態。」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首次為祈禱意向發表視頻訊息

PopePrayerJan

教宗方濟各元月6日首次為每個月的教宗祈禱意向發表簡短視頻訊息。教宗祈願宗教之間的誠摯交談能結出正義與和平的果實。這個視頻訊息是祈禱宗會(Apostleship of Prayers)的全新創舉,以10種語言字幕發布,教宗則用西班牙語親口宣讀訊息。

教宗本月的祈禱意向是宗教交談。他熱切關心的這個主題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因為當今世界很不幸地存在諸多衝突,甚至假借天主的名義而施行暴力。教宗在視頻訊息中說道:「這星球大部分居民宣稱他們是有信仰的人,這導致需要宗教間的交談。」

「唯有透過交談,我們才能消除歧視和不寬容。宗教交談是世界和平的必要條件,我們不應該停止為此祈禱,並與那些想法不同的人合作。你想要作些貢獻嗎?我囑咐你們傳播我這個月的祈禱意向:願不同宗教信仰的男女之間的誠摯交談能結出正義與和平的果實。」

「許多人想法不同,感覺不同,以不同方式尋找或遇見天主;包括那些秉持不可知論,不曉得天主存在與否的人,以及那些自稱是無神論者的人。在這芸芸眾生之中,在這廣泛的宗教,甚至沒有宗教之中,我們唯一全然確定的是:我們都是天主的子女。」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主顯節三鐘經:我們要像賢士那樣跟隨耶穌之光

blog_1452109659

1月6日主顯節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後,他在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信眾誦念三鐘經祈禱。念經前,教宗向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說:「賢士的經驗教導我們不滿足於平庸的生活,而要像他們那樣仰望天空,尋找並跟隨耶穌之光。」

教宗在講話中繼續他在彌撒中所強調的,指出牧人和賢士們的共同點,即天空。他說:「白冷城的牧人們馬上跑去看耶穌,這並不是因為他們特別好,而是因為他們守夜看守羊群,抬頭仰望天空,看到一個記號,聆聽和跟隨它的訊息。賢士們也是如此,他們仰觀天象,看到了一顆新星,詮釋這一記號,隨後從遙遠的地方啟程上路。牧人和賢士們教導我們,要與耶穌相遇,就要懂得抬頭仰望天空,不自我封閉,只顧自己,同時也要有一顆向天主的視野開放的心靈。」

教宗接著說:「教會一向從主顯節領悟到普世性的氣息,把賢士們看作是全人類的形象。教會慶祝主顯節,可以說是懷著尊重之情,引領世人走向為拯救眾人而誕生的耶穌聖嬰。基督剛剛誕生,還不會說話,可是所有的人都已經可以與祂相遇,認識祂和朝拜祂。賢士們的經驗促使我們不滿足於平庸的生活,不得過且過,而是尋找有意義的事物,孜孜不倦地探索生命的偉大奧跡。賢士們的經驗教導我們不要為渺小和貧困而憤慨,卻要認出謙卑的偉大,懂得在謙卑面前屈膝敬拜。」

誦念三鐘經後,教宗邀請信眾為東方禮教會的兄弟姐妹祈禱,他說:「今天讓我們向東方禮教會的兄弟姐們,天主教徒和東正教徒表達精神上的關懷,他們中的很多人將於明天(1月7日)慶祝聖誕節。願我們和平與安好的祝賀到達他們那裡。讓我們也以掌聲問候他們!」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主持主顯節彌撒: 教會的傳教聖召是反射基督的亮光

blog_1452108994

1月6日主顯節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隆重彌撒,慶祝佳節。眾多樞機、總主教、主教及司鐸與教宗共祭,參禮的信友座無虛席。教宗在彌撒講道中反省了教會的傳教使命,指出白冷城那簡單的一幕概述了教會的生活,因為上主光榮的光源就在那裡,吸引每個人,引領各民族在和平的道路上行走。

當天的《瑪竇福音》敘述賢士們在異星的引領下來到白冷城,他們一見到嬰孩耶穌和祂的母親瑪利亞便「極其高興歡喜」,遂俯伏朝拜了祂。教宗解釋說:「這些賢士代表世界各地的人在天主的家中受到接納。在耶穌面前不再有種族、語言及文化上的區分,整個人類在那嬰孩身上合而為一。」

談到教會的使命,教宗指出:「教會被基督的光照亮,教會不可幻想自己發光,絕不可。基督才是閃耀的真光,教會唯有在基督内生根,讓祂照亮自己,她才能照亮每個人和每個民族的生命。有多少人在等待著我們的傳教工作,因為他們需要基督,需要認識天父的面容。我們正是藉著基督的光,才能走出自我封閉,言行一致地回應我們的聖召。」

教宗說:「宣講基督的福音不是我們在許多事務中可任選的一項,也不是一種職業。為教會而言,傳教並不表示勸人改變信仰;為教會而言,傳教就是表達出教會受到天主的光照並反射祂的光的本性。這就是她的服務,別無其它道路。傳教是教會的聖召:閃耀基督的光就是她的服務。」

「賢士們是真理的種子處處臨在的活見證,因為造物主召喚每個人承認祂是良善忠信的父親。教會有責任認出每個人心中對天主的渴望並使之更明確地表達出來,這是教會的服務。」

教宗說:「如同賢士們那樣,今天也有許多人『心緒不安』。他們不斷地詢問,卻找不到肯定的答案。聖神在他們心中推動,使他們焦慮不安。他們也在尋找那顆指引人走向白冷城的異星。」

教宗邀請眾信友如同賢士們那樣「跟隨那道光」。天上繁星密布,「心緒不安」的賢士們卻只跟隨那顆異星,在他們眼中這顆星最為明亮。教宗指出,我們也應效法賢士們去尋找天主提供的標記,意識到需要付出努力,才能認出天主的標記並領會祂的旨意。

「我們受邀前去白冷城尋找聖嬰和祂的母親。讓我們跟隨天主提供我們的光,那柔和的光,那從基督面容上發出的光,滿溢慈悲和信實!我們一來到祂跟前,就應全心朝拜祂,向祂獻上我們的禮物:我們的自由、我們的明智及我們的愛。在這聖嬰的面容上隱藏著真正的智慧。」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