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主持復活前夕守夜禮:耶穌開闢新道路,與祂同行,生命就會再度起航

圖片:Vatican Media

光和祈禱從羅馬傳到遭受戰爭、貧困和疫情蹂躪的全世界,讓人再次看到上主的復活,將目光轉向死而復生的耶穌。教宗方濟各聖週六晚上在聖伯多祿大殿的宗座祭台前主持了復活前夕守夜禮,祭台前降福了的新火和教宗點燃的蠟燭劃破了大殿内的黑暗,這復活蠟提醒人們復活的基督乃是真光,祂驅散了世界的黑暗。

隨後,聖伯多祿大殿内從黑暗逐漸過渡到半明半暗,燭光遊行的隊伍在舉著復活蠟的執事的引領下三次高唱「基督的光」。當他們走到祭台前,黑暗完全褪去,大殿内的燈全部點亮。接著是執事為禮儀書和復活蠟上香,參禮的信友們手持蠟燭站立著聆聽復活宣報,慶祝光戰勝了黑暗。

在宣讀了《舊約》三篇讀經和聖保祿書信,以及《聖馬爾谷福音》後,便是教宗方濟各的彌撒講道。以下是這篇講道的全文:

婦女們原以為會看到有待敷抹香料的尸體,不料却發現墳墓已空。她們原是去悼念死者,却聽到了生命的宣報。為此,福音說,那些女人「非常驚恐」(谷十六8)。驚恐,在這情况下,是恐懼中夾雜著喜悅,令她們內心驚訝的是,她們看到墳墓的大石頭滾開,裡面有一個穿白衣的少年人。她們驚訝地聽到:「不要驚惶!你們尋找那被釘在十字架上的納匝肋人耶穌,祂已經復活了」(6節)。然後是那邀請:「祂在你們之先,到加里肋亞去;在那裡,你們要看見祂」(7節)。讓我們也接受這個邀請——復活的邀請,我們也要前往加里肋亞,復活的主已先我們而去的地方。然而,“去加里肋亞”意味著什麽?

去加里肋亞首先意味著重新開始。對門徒們來說,是要回到耶穌第一次找到他們、召叫他們跟隨祂的地方。那是初次相遇和初愛的地方。從那一刻起,他們丟下漁網,跟隨耶穌,聽祂講道,看到祂行的奇跡。他們雖然總與祂在一起,卻依然沒有完全理解祂,常常誤解祂的話,面對十字架,他們逃跑了,留下耶穌一個人。儘管經歷了這一失敗,復活主一如從前的「那一位」,又一次引領他們來到加里肋亞;祂先他們而行,也就是說,祂走在他們前面。祂呼喚他們,召叫他們跟隨祂,永不知疲倦。復活的主在對他們說:「讓我們從起點重新開始。大家重頭再來。儘管這一切,儘管一切都失敗了,我願你們重新與我在一起。」在這加里肋亞,我們學會對主耶穌無限大愛的驚奇,祂在我們失敗的道路上開闢出新道路。

看,這就是我要給你們的第一個復活宣報:你永遠可以重新再來,因為即使我們遭遇所有的失敗,天主依然能給我們一個新生命,讓我們重新起步。即使在我們內心的廢墟,天主依然能創造一件藝術品;即使在我們人類的斷壁殘垣,天主也能準備一段新的歷史。祂總是先於我們,在痛苦、悲傷和死亡的十字架苦路上如此,在生命復蘇、改變歷史、點燃希望的光榮道路上亦然。在這疫情的黑暗時期,我們聽到復活的主在邀請我們重新開始,永不失去希望。

去加里肋亞的第二層意義是「走新的道路」,是朝著與墳墓相反的方向前行。婦女們去墳墓裡找耶穌,也就是說,她們去追念什麽:祂曾與她們在一起,現在已經永遠逝去。她們去傾訴自己的悲傷。這表示信仰成了紀念過去美好卻已結束的事物,僅僅是回憶。許多人過著一種「回憶的信仰生活」,仿佛耶穌是過去的人,少年的夥伴,很久很久以前的事,還是在兒時上要理班的時候。這樣的信仰僅僅是習慣性的、過去的事、美好的童年記憶,如今不再觸動我,不再呼喚我。相反,去加里肋亞意味要懂得,信仰要想活著,就必須重新踏上旅途。我們必須每天更新啓程的熱情、第一次相遇的驚喜。然後是信賴,不要自以為什麽都懂,卻要謙卑,對天主的路徑感到驚訝。去到加里肋亞,我們就會發現天主不能被當作童年的記憶,祂是生活的,始終帶給我們驚喜。復活主帶給我們的驚喜從未間斷。

這是第二個復活宣報:信仰不是陳年往事,耶穌不是過時的人物。祂是生活的,此時就在這裡。祂每天和你同行,在你目前的處境中,在你經歷考驗時,在你心懷夢想時,都是如此。祂在你看來不可能的地方開闢新的道路,祂催促你逆流而行,而不是停留在遺憾和“已經看見”的事物上。即使敗局似乎已定,你也要以驚喜之情向祂的新意敞開心門,祂將帶給你驚喜。

此外,去加里肋亞也意味著「走向邊界」。因為加里肋亞是最遙遠的地方,在那片混合和多元的地區,居住著那些離耶路撒冷的禮儀純正最遙遠的人。耶穌也是從那裡開始祂的使命,向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苦苦掙扎的人、受排斥的人、脆弱的人和窮人宣講,成為天主的面容和臨在,祂不知疲倦地尋找那些灰心喪氣和迷失的人,直到存在的邊緣,因為在祂眼裡沒有人是最末的,任何人都不能被排除在外。即使在今天,復活主也要求祂的跟隨者到那裡去。那是每日生活的地方,是我們每天走的路,是我們城市的各個角落,主耶穌在那裡先我們而行,並臨在那裡,臨在我們身邊的人和與我們分享時間、家庭、工作、勞苦和希望的人的生活中。在加里肋亞,我們學會能從兄弟姐妹的面容、夢想者的熱情和沮喪者的失望中,從喜悅者的微笑和受苦者的眼泪中,特別是窮人和邊緣人士的身上,看到復活的主。我們會驚訝於天主的偉大在微小中彰顯,祂的美善在淳樸和貧窮者身上閃耀。

於是,復活的第三個宣報正是:耶穌,復活主,愛我們無止境,探望我們生活中的各種境况。祂扎根於世界的中心,並邀請我們克服障礙,超越偏見,走近我們每天遇到的人,重新發現「日常生活的恩寵」。讓我們在自己的加里肋亞,在日常生活中認出祂來。有祂陪伴,生活將會改變。因為在一切失敗、邪惡和暴力之後,經歷重重苦難和死亡之後,復活的主書寫並引領歷史。

弟兄姐妹們,如果在這個夜晚,你內心存有黑暗的時刻,白天尚未到來,光被埋藏、夢想破滅,那就以驚喜之情敞開心門,聆聽復活的宣報吧:「別害怕,祂已經復活了!祂在加里肋亞等你。」你的期望將不會落空,你的眼泪將被擦乾,你的恐懼將被希望戰勝。因為上主先你而行,走在你前面。與祂同行,生命就會再度起航。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主持復活前夕守夜禮【中文直播】

圖片: Vatican Media

羅馬目前仍處在新冠疫情期間,普世教會今年的逾越節三日慶典同去年一樣,也要在遵循防疫措施的情況下舉行。《梵蒂岡電台-梵蒂岡新聞網》按照慣例,將實況轉播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禮的復活前夕守夜禮。

網上直播時間:

中港台 – 4月4日,凌晨1時25分

加拿大 – 4月3日,下午1時25分 (東岸) / 上午10時25分 (西岸)

鹽與光電視轉播時間:

加拿大 -4月3日,晚上11時55分 (東岸) / 晚上8時55分 (西岸)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基督的十字架是希望的燈塔

Photo Credit: 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3月31日在例行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講解了逾越節三日慶典的深刻含義。

教宗表示,普世教會已經沉浸在聖週的神聖靈性氛圍中,從聖週四開始,教會將進入禮儀年的最高峰:慶祝主的受難、死亡和復活的奧蹟。

教宗首先講到逾越節三日慶典的第一天,教宗說:「在聖週四晚上,在主的晚餐彌撒中,我們將重溫主最後一次的晚餐中所發生的一切。那天晚上,基督以感恩聖事給門徒們留下祂的愛的遺訓,作為祂恒久臨在我們中間的一個備忘錄。在這聖事中,耶穌以祂自己為犧牲:祂的聖體和聖血把我們從罪惡和死亡的奴役中解救出來;那天晚上,祂邀請我們彼此相愛,服侍他人,就如同祂給門徒們洗腳一樣。」

在講到聖週五的紀念救主受難日,教宗說:「聖週五是悔改補贖、守齋和祈禱的日子。遵照聖經的記載和禮儀祈禱,我們有如聚集在加爾瓦略山,在濃厚的禮儀氛圍中,向我們展示了被釘十字架上的主耶穌。禮儀行動的高峰即是顯示十字架苦像,這朝拜十字架的禮儀行動,讓我們重溫無罪羔羊為救贖我們所走的道路。到時,我們將可以把病患、窮人,被抛棄者的痛苦,放在心靈和腦海中。我們將可以紀念‘祭祀品羔羊’,即那些因戰爭、專制統治、每天暴力、和墮胎等的無辜受害者。我們可以透過祈禱將今日受『十字架』之苦的人帶到被釘十字架的天主苦像面前。只有從祂那裡,他們才能獲得安慰,他們的痛苦才能獲得意義。」

教宗接著解釋道:「在十字架至高祭獻的時刻,耶穌完成了在天大父託付給祂的使命,就是進入苦難的深淵並戰勝死亡。唯有天主能做到,我們是因祂的創傷而獲得了痊癒(參閲伯前二24),由於祂的死亡,我們獲得了重生。幸賴祂的十字架,再也沒有人會在死亡的黑暗中孤獨行走。」

隨後,教宗繼續講解聖週六的意義,教宗說:「聖週六是靜默的日子,門徒們因耶穌悲慘的死亡而在眼淚和迷茫中度過這一天,甚至也感到被天主抛棄。聖週六也是瑪利亞的日子:她也以淚洗面,但她内心卻充滿著信心、希望和愛。當一切似乎都終結之時,她一直守望著,對天主的許諾充滿希望,祂要從死者中復活。因此,在世界最黑暗的時刻,瑪利亞成為信友的母親,教會的母親和希望的象徵。”教宗強調說:“當十字架的重擔成為我們沉重的負擔時,她的見證和轉禱支持著我們。」

教宗繼續解釋:「在聖週六傍晚的黑暗中,喜樂與光明隨著復活前夕守夜禮儀和阿來路亞的喜慶歌聲而迸發,我們將在信德内與復活的基督相遇。被釘十字架的主復活了!這個啓示消除了所有的疑問和不確定、猶豫和恐懼。復活的主給我們這樣一個確定,那就是善終究要戰勝邪惡,生命終究要戰勝死亡。」

最後,教宗説道:「今年我們將在疫情大流行的情況中慶祝復活節,在許多苦難的情形中,特別是那些受貧窮、災難或衝突折磨的人、家庭遭受苦難時,基督的十字架就像燈塔一樣,指示著仍在波濤洶湧的海上行駛的船隻。這是永不令人失望的望德的標記,它告訴我們,在天主的救贖計劃中,連一滴眼淚,甚至一聲呻吟都不會被遺漏。」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仰望在十字架上得勝的耶穌,我們深感驚喜

圖片:Vatican Media

「面對基督的愛,請從驚喜之情重新出發。」

2021年3月28日聖枝主日,教宗方濟各於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宗座祭台主持大禮彌撒時,發出了這項呼籲。這台紀念主耶穌榮進耶路撒冷的感恩祭,為聖週拉開了序幕。這段時期的禮儀伴隨著我們從迎接主耶穌騎著驢子進聖城的喜悅,到目睹祂獲罪受刑的痛苦。

教宗在講道中說:「我們要從驚喜之情重新出發;仰望十字架上的耶穌,對祂說:『主,祢多麼愛我!我對祢來說多麼珍貴!』我們要接受耶穌帶給我們的驚喜,好能重新生活,因為生活的偉大之處不在於擁有財物或功名成就,而在於發現自己被愛。這是生活的偉大之處:發現自己被愛!生活的偉大之處即在於愛的美好。在被釘十字架的耶穌身上,我們看見受屈辱的天主、全能的天主淪為被捨棄的那位。而因著驚喜之情的恩寵,我們明白在生活中接納一名被捨棄的人、親近一名受屈辱者的同時,我們便是愛耶穌:因為祂臨在於卑微弱小者、被拒絕的人,以及那些遭到我們如同法利塞人一般的文化譴責的人身上。」

「當天福音中深感驚喜的人是站在十字架對面的百夫長(參閱:谷十五1-39)。這名羅馬士兵看見精疲力竭的耶穌在嚥下最後一口氣時依然去愛,遂宣認了他的信仰:『這人真是天主子!』天主的勝利在於十字架,這令跟隨的人失望。他們尋求的是『默西亞的形象,而非默西亞本人』;他們期待用刀劍打敗羅馬人。天主所揭示的則令他們感到驚奇,因為天主只靠愛而非武力的力量為王。」

教宗強調:「基督徒的驚喜之情不同於世界的欽佩讚嘆。今天也有許多人敬佩耶穌:祂說的很好,祂力行了愛與寬恕,祂的榜樣改變了歷史。這些人敬佩耶穌,但自己的生活卻沒有改變。因為光是敬佩耶穌還不夠,還需要追隨祂的芳蹤,接受祂的挑戰:從敬佩進入驚喜。」

「看到全能者變得無足輕重,目睹萬王之王以十字架作為祂的寶座,聽到前呼後擁迎接耶穌的歡呼之聲變成要把祂釘在十字架上的喊叫聲,這令我們驚訝。然而,這一切的羞辱為什麼會發生呢?」

教宗答道:「這是為了觸碰我們人性的最深處,不讓我們感到孤單;這是為了拯救我們。耶穌親身體驗到我們撕心裂肺的矛盾處境,以這種方式使之得到救贖,得到轉變。因此,我們需要讓天主聖愛來感動自己,擺脫流於慣例的信仰、在悔恨和失望中裹足不前的生活,向聖神敞開心扉,懇求祂賜下感到驚喜的恩典。」

教宗最後表示:「祂的愛親近我們的脆弱,直達我們深感羞恥的地方。現在我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在每個創傷、每個恐懼中,天主都與我們同在;任何罪過都沒有最後的話語權。天主大獲全勝,而勝利的聖枝乃是經由十字木架而來。因此,聖枝與十字架密不可分。」

圖片:Vatican Media

此外,教宗方濟各帶領信眾誦念三鐘經前,他說:「我們是第二次在更嚴重的經濟危機中、在疫情背景下度過聖週。」教宗提醒我們,希望乃是將我們的目光轉向聖母瑪利亞。她走過苦難之路,在心中保持信德之燈的火焰常點燃。

教宗說:「我們應該做什麼呢?聖母瑪利亞、耶穌的母親會向我們展示,她也是耶穌的第一個門徒。她跟隨她的聖子,背負了自己的痛苦、黑暗和迷惑,她走過苦難道路,在心中保持信德之燈的火焰常點燃。因著天主的恩寵,我們也可以做到這一點。」

「在走日常生活中的苦路時,沒有他人的協助“我們無法走的更遠,即使起初我們可能有基勒乃人同樣的想法,我們可能會想:『為什麼是我?』但隨後我們將會發現,那不是因我們的功勞而賜予我們的恩典觸及了我們。」

接著,教宗念及暴力受害者。他說:「讓我們為所有暴力受害者,尤其是今天早上在印尼望加錫主教座堂外發生的襲擊事件的受害者祈禱。」

印尼自殺式爆炸襲擊事件發生在當地時間聖枝主日早上,一輛摩托車駛近耶穌聖心大殿側門,那時剛結束聖枝主日感恩祭,許多信徒正從聖堂出來。該事件導致至少14人受傷,襲擊者喪生。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聖母親近在疫情中孤獨離世的人

在普世教會準備慶祝天使報喜節的日子裡,教宗方濟各於3月24日週三在公開接見活動中反省了童貞榮福瑪利亞滿懷母愛地轉求的美好。教宗當天繼續以祈禱為題的要理講授,闡述了「在與聖母瑪利亞的共融中祈禱」。教宗首先指出,耶穌位於基督徒各種祈禱的核心。「我們向天主獻上的每個祈禱都是『藉著基督、偕同基督、在基督內』完成的,仰賴祂的代禱」。

教宗接著表示:「基督是我們與天父之間的中保。這事實為基督徒在祈禱中訴諸的其它關係賦予意義,而其中首要的關係便從童貞聖母開始。聖母瑪利亞在基督徒的生活和祈禱中佔有獨特地位,因為她是耶穌的母親。東方教會以希臘文稱之為指路者(Hodegetria),意即:她為我們指出通往聖子耶穌的道路。」教宗闡明:「關於聖母瑪利亞的一切,都『完全指向』耶穌基督。」

「在加爾瓦略山上,被釘十字架的耶穌把祂的母親託付給祂鍾愛的門徒。於是,聖母瑪利亞也與教會的全體成員建立了母子關係。」教宗表示:「從那一刻起,我們大家聚集在她的斗篷下。正如聖母瑪利亞在聖子耶穌嚥下最後一口氣的時刻不離不棄那樣;同樣地,只要我們誦唸《聖母經》,她就會陪伴臨終的人。她的兒女告別塵世的時刻,聖母瑪利亞始終臨在於他們的床邊。如果有人孤苦伶仃、遭到遺棄,她就在那邊,與之同在,如同她在她親子遭眾人遺棄時守候在側一樣。」

「在新冠疫情期間,由於各種防疫限制,很多人在醫院裡孤獨地離世,但是聖母瑪利亞在那些孤獨者的病榻邊予以陪伴。她以慈母的溫柔伴隨著那些缺乏摯愛安慰的臨終者。」教宗說:「對聖母的祈禱不會白費。她聆聽我們的聲音,即使那些呼聲停留在我們心中、並未宣之於口。」

教宗最後總結道:「聖母瑪利亞時時刻刻守護著她的兒女,保護我們遠離危險,就算是在我們陷入迷路等危機時也不例外。「聖母瑪利亞在那裡為我們祈禱,為所有不祈禱的人懇求,因為她是我們的母親。」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大聖若瑟是牧者的榜樣

圖片提供:澳門教區教理培育委員會

2021年3月18日,教宗方濟各接見位於羅馬的宗座比利時公學代表時說,大聖若瑟是牧者的榜樣。教宗在慶祝普世教會主保大聖若瑟瞻禮前夕,特別提到《以父親的心》宗座牧函中的重要主題。教宗在牧函中欽定,2020年12月8日至2021年12月8日為「聖若瑟年」。宗座比利時公學於175前成立,教宗在交給公學代表的講稿中說,該公學可以誇耀,「他的學生中有聖若望保祿二世」。

教宗提到大聖若瑟的三個重要特徵:款待、守護和夢想。

款待

關於大聖若瑟是耶穌的養父,教宗說:「他把個人計劃放置一旁,沒有為自己面臨的令人驚訝和奧妙的現實尋找解釋,而是去愛,以信德去接納。」

教宗表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大聖若瑟也是我們靈修生活和分辨的老師。我們可以懇求他,讓我們擺脫太多的反思,因為在這些反思中,即使意向是好的,有時,我們最終會迷失自己。」

守護

關於守護,教宗指出:「大聖若瑟以奉獻、忠誠守護,不斷關注天主的標記。大聖若瑟的愛在一顆警醒、關注和祈禱的心中具體實現。這樣,牧人不會遺棄他的羊群,而是在前面開路,在中間給予鼓勵,在後邊扶持最弱小者。司鐸蒙召與託付給他的團體建立關係,要成為一個細心的守護者,隨時準備好根據情況所需作出改變。」

夢想

教宗表示:「大聖若瑟在他人什麼都看不到的地方細察天主的行動。他超越當下所見的,使自己成為高瞻遠矚的夢想家。在瑪利亞和耶穌身上看到天主的臨在。」

教宗最後指出:「大聖若瑟更願意相信天主,而不是自己的疑惑,他把自己奉獻給天主,在沒沒無聞、慷慨和孜孜不倦的服務中,成為實現更偉大計劃的工具。」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更多「聖若瑟年」資訊

按此閱覽敬禮聖若瑟的禱文

教宗方濟各:大聖若瑟是可託付生活的智者

圖片提供:澳門教區教理培育委員會

「大聖若瑟是個值得託付生活的偉大聖人。」

2021年3月17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問候講意大利語的信友時如此表示。教宗談到即將來臨的大聖若瑟瞻禮,說:「請你們效法大聖若瑟的睿智,樂於理解並落實福音。」

教宗接著表示:「在生活、工作及家庭中,在喜樂和痛苦時,大聖若瑟不斷尋求並敬愛上主,堪當聖經稱之為義人和智者的讚許。請你們時時刻刻呼求他,尤其是在你們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時刻這麼做。我向你們大家頒賜降福!」

隨後,在問候講波蘭語的信友時,教宗也提及大聖若瑟和即將展開的愛的喜樂家庭年。教宗說:「願波蘭之后聖母瑪利亞保佑家庭獲得婚姻的福音願景,彼此諒解,並尊重人的生命。我由衷降福你們每個人,以及所有在慶祝愛的喜樂家庭年的機會上參加活動的人。」

大聖若瑟不僅沉默寡言,更是懂得聆聽,接納天主對自己和對自己家庭的計劃。教宗方濟各敬愛這位聖人,並在大聖若瑟被奉為普世教會主保150週年的機會上發表了《以父親的心》宗座牧函,宣布從2020年12月8日至2021年12月8日為大聖若瑟年。大聖若瑟是耶穌的養父,教宗在牧函中談論了他的多項特質,並稱他為廣受愛戴的父親、溫柔的父親、順從天父旨意的父親、款待的父親、勇敢又有創造力的父親、辛勤勞作的父親,以及宛如影子的父親。

在大聖若瑟瞻禮前夕,本新聞網採訪了聖若瑟獻主會會士泰斯塔(Luigi Testa)神父,請他談談大聖若瑟對當今時代的意義。泰斯特神父說:「大聖若瑟首先教導我們深情溫柔地接納自己的軟弱,秉持信任、呵護及關懷的態度接納我們內心和周遭脆弱及不穩定的狀態,避免灰心喪志。這有助於我們在不順遂的經歷中找出機會來聆聽上主安慰我們的聲音。」

關於在大聖若瑟瞻禮當天將要展開愛的喜樂家庭年,泰斯特神父表示,大聖若瑟的重要性不僅在於他個人的特質,還涵蓋了他與各方的關係。

「聖母瑪利亞和耶穌在他的一生裡發揮了決定性的影響力。大聖若瑟必須接納聖母瑪利亞作他的淨配,接納耶穌為他的義子,他回應了一項特殊使命,而且家庭也恰恰構成了耶穌生活的重要基礎。耶穌雖然是因聖神降孕,卻出生在婚姻內,因此在這個大聖若瑟年,以及紀念《愛的喜樂》勸諭頒布五週年的家庭年,養父的形象得以完美結合,因為納匝肋聖家反映出在天的天主聖三。大聖若瑟成了一家之主,同時也是守護的記號。由此透露出對女性、對聖母瑪利亞的關懷與呵護,因為從這個角度來看,大聖若瑟今天也帶給我們諸多教導,事實上此刻不乏家庭處境悲慘的女性。這裡也展現出對耶穌的關懷與呵護,因為大聖若瑟撫養祂長大成人,並學習以父親的身份離世。為此,其中蘊含了對家庭,對每一個家庭的照顧和關懷,而且往更大的範圍說,也蘊含了對教會、對天主兒女的家庭的關照。」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更多「聖若瑟年」資訊

按此閱覽敬禮聖若瑟的禱文

教宗公開接見:沒有聖神就沒有愛和喜樂,只有習慣和悲傷

圖片:Vatican Media

「天主聖神讓我們牢記耶穌的所言和所行,聖神把耶穌帶到我們心中。」

2021年3月17日,教宗方濟各在宗座大樓的圖書館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表達了上述思想。他繼續關於祈禱的要理講授,反省祈禱與天主聖三,尤其與聖神的關係。教宗强調:「聖神從内心深處轉化我們。」

教宗指出:「每個基督徒領受的第一個恩典就是聖神。聖神並非許多恩典中的一個,而是極其重要的恩典。沒有聖神就無法與基督和天父建立關係,因為聖神開啓我們的心而看到天主的臨在,將我們的心吸引到那愛的『漩渦』,也就是天主的心中。」

「我們不僅是這塵世旅途上的過路客和行人,也是天主聖三奧跡的賓客和朝聖者。我們就如亞巴郎那樣,有一天他在自己的帳篷中接待三位行人,遇見了天主。如果我們能實際上呼求天主,稱祂為『阿爸,父啊』,這是因為聖神住在我們内;聖神從内心深處轉化我們,讓我們體驗到蒙受天主的愛、成為真正子女而發自肺腑的喜樂。」

教宗提醒道:「我們切莫忘記聖神的臨在,臨在於我們當中。我們要聆聽聖神、呼求聖神,祂是天主賜予我們的恩典和禮物。教會邀請我們每日呼求聖神,在任何一件重大行動的開始和結束時更應如此。」

「我們經常是不祈禱、不願意或不曉得祈禱,或是我們往往如鸚鵡那樣祈禱,只動嘴巴,心卻遠離了。現在是這樣呼求聖神的時候了:『聖神,請來!請祢燃起我的心火。請來,請祢教我祈禱,教我注視天父、注視聖子。請祢教我認識信德之路,教導我如何去愛,尤其教我懷抱希望的態度。』我們要不斷呼求聖神,讓祂臨在於我們的生命中。」

教宗繼續說:「聖神讓我們謹記耶穌,使祂臨在於我們當中,不淪為過去的人物。在聖神内一切都煥然一新,為各個時代和地區的基督徒敞開了與基督相遇的時機。基督並不遙遠,祂與我們同在:仍在教導祂的門徒們,轉變他們的心,就如當初伯多祿、保祿和瑪利亞瑪達肋納所經歷的那樣。這是許多祈禱的人生活出的經驗,聖神以基督的‘尺度’藉著慈悲、服務、祈禱來塑造這些男女。」

「能夠遇到這樣的人是一份恩寵:我們發覺在他們身上跳動著一種不同的生命,他們的目光看得『更遠』。我們不要只想到修道人和隱修士,在普羅大衆中也有這樣的人,他們寫下與天主交談的漫長歷史,有時需要淨化信德的内心搏鬥。這些謙卑的見證人在福音、所領受和所朝拜的聖體聖事,以及在處於困境的弟兄的面容上找到了天主,守護著祂的臨在,如同内心的一把火。」

教宗强調:「基督徒的首要之務正是使耶穌投在地上的火保持燃燒(參閲:路十二49),這火就是天主的愛,聖神。沒有聖神的火焰,預言就會消失,悲傷就會取代喜樂,習慣就會代替愛,服務就會變成奴役。」

接著,教宗繪出一幅畫面:恭放聖體的聖體龕旁點燃的油燈。教宗說:「即使到了晚上,聖堂内空無一人,即使聖堂已經關門,那盞油燈仍然點燃著,繼續燃燒:沒有人看到它,它在上主前卻是燃燒著。因此,是聖神在書寫教會和世界的歷史。」

「我們是翻開的書頁,樂於接受祂的字跡。聖神在我們每個人身上寫下獨創的作品,因為沒有一個基督徒與另一個完全相同。在成聖的廣闊田野上,唯一的天主,愛的聖三讓見證者們綻放出各式各樣的花卉:衆人因著尊嚴而同等,卻也是獨特的,聖神願意讓這些獨特性藉著美好事物,在蒙受天主慈悲、成為祂的子女的每個人身上散發出來。」

教宗主持彌撒慶祝菲律賓接受福音500週年

圖片: Vatican Media

2021年3月14日主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慶祝福音傳入菲律賓500週年。參與共祭的有馬尼拉前總主教、傳信部部長塔格萊(Luis Antonio Tagle)樞機和羅馬教區教宗代理德多納蒂斯(Angelo De Donatis)樞機,以及一些在羅馬的菲律賓籍司鐸。

在彌撒講道中,教宗首先表示:「菲律賓人在500年前接受了福音的喜樂,這喜樂在你們人民中間顯而易見,我從你們的眼睛、面容、歌聲和祈禱中看到了它。」教宗說:「我要感謝你們給全世界和我們基督徒團體帶來了喜樂。」教宗也讚賞菲律賓信友通過他們「謹慎而勤勞工作的臨在」為信仰作出的見證。

教宗鼓勵他們「堅持福音的使命工作」,他表示:「必須不斷向他人宣講天主親近人的訊息,以免任何人喪亡。永遠不要害怕去宣講福音、去服務和去愛,帶著你們的喜樂,你們也將會幫助他人也說:教會『是如此熱愛人類』。」

接著,教宗講解主日福音時指出,當天的福音内容包含了福音訊息的核心:「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若望三16)教宗解釋道:「福音的訊息不是一個觀念或學説,而是耶穌自己。我們喜樂的緣由不是如何找到幸福的漂亮理論,而是在人生旅途中實際被陪伴和被愛的經驗。」

教宗說:「天主如此地愛我們,在我們跌倒時,祂把我們舉起。祂一直以愛看護著我們,為了愛,祂的聖子降生成人居住在我們中間。在耶穌内,天主在我們的生命中確定地給我們說:你不會丟失,天主愛你,永遠愛你。」

「儘管福音擴大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明瞭天主愛的無限,但我們有時還是喜歡沉浸在抑鬱、悲傷和專注於自己的宗教情愫中。面對如此的人類,天主愛的行動是,為拯救我們,天主賜下了祂的獨生子。」

教宗指出:「這就是愛的力量,它搗碎我們自私的外殼,使我們擺脫自我構建的安全區,推倒牆壁和克服恐懼,從而能自由地給予。在耶穌内的天主的愛是如此巨大,以至於祂不能不把祂自己給予我們。」

「正如我們在那些生活於彼此分享愛的人身上所看到的,我們愛得越多,我們就變得更有能力付出。只有在完全的自我給予中才能找到真正的喜樂,就如同天主在賜給我們祂聖子這事實上所顯示的一樣。」

最後,教宗總結道:「生活告訴我們,真正的喜樂來自我們認識到我們被白白地愛,認識到我們並不孤單,會有人與我們分享夢想,當我們經歷挫折的時候,有人會幫助我們並引領我們到達安全的港口。」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願充滿兄弟情誼的和平世界早日到來

圖片:Vatican Media

2021年3月10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的例行公開接見活動中,重溫他3月5日至8日在伊拉克散布友愛訊息的歷史性牧靈訪問。

教宗首先表示,他此次的伊拉克之行,實現了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的宿願,歷史上從未有教宗踏足過聖祖亞巴郎生活之地。教宗說:「天主願意他這次訪問是伊拉克在多年戰爭和恐怖主義以及嚴重的疫情大流行之後的希望標記。」

教宗表示,在這次訪問之後,他的内心始終充滿著對天主和伊拉克政界、教會及各方人士的感激之情。他特別提到在納傑夫與伊拉克什葉派團體領導人西斯塔尼(Sistani)舉行了一次難忘的會晤。

接著,教宗說道:「我強烈地體會到這次朝聖之旅的懺悔補贖的意義。過去,我未能親近那些受盡折磨的人民、那殉道的教會,沒有本著大公教會的名背起他們多年來背負的十字架,一個巨大的十字架,就如同放在克拉克斯(Qaraqosh)教堂入口處的那個大十字架。」

但是,教宗指出,令他感受尤其深刻的是,他在此次訪問中看到受摧毀的創傷仍未癒合,以及他與在暴力、迫害和流放下餘生者的相會和聆聽他們的見證。與此同時,教宗也看到圍繞他身邊的人,接受基督訊息的喜悅和向和平及兄弟情誼開放視野的希望,也就是用耶穌的話概括出這次訪問的格言:「你們衆人都是兄弟」(瑪二十三8)。教宗說:「我從伊拉克總統的講話、在許多的問候和見證中、在人們的歌聲和行動中、在青年人燦爛的面容和老年人明亮的眼神中感受到了這希望。」

教宗說:「伊拉克人民有權度和平的生活,他們有權重新獲得屬於他們的尊嚴。他們的信仰和文化根源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美索不達米亞是文明的搖籃;巴格達在歷史上是一個最重要的城市,數世紀以來,它一直擁有世界上藏書最豐富圖書館。是什麽摧毀了它?是戰爭。戰爭是個妖怪,它總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改頭換面,繼續吞噬著人類。但是對戰爭的回應不應該是另一場戰爭,對武器的回應不應該是另一些武器。」

教宗肯定地指出:「對戰爭的回應是兄弟情誼,這不僅是對伊拉克的挑戰,也是對許多衝突地區的挑戰,最終也是對整個世界的挑戰。」

隨後,教宗提及在烏爾與三大一神宗教代表的會晤與祈禱。

教宗說:「大約在四千年前,亞巴郎在此蒙受天主召叫。亞巴郎是我們的信仰之父,因為他聆聽天主的聲音,抛棄一切離開了家鄉。在烏爾,站在同一片燦爛的天空下,我們的聖祖亞巴郎看著我們、他的後裔,‘你們衆人都是兄弟’這句話仿佛再次在心中迴響著。」

接著,教宗提到在巴格達敘利亞禮天主教主教座堂舉行聚會時發出了友愛的訊息。2010年,主教座堂正舉行彌撒時遭襲擊,48人喪生。教宗說:「伊拉克教會是一個殉道的教會。」教宗也提到他在摩蘇爾和克拉克斯舉行的活動中發出了友愛的訊息。那裡因被自稱的「伊斯蘭囯」佔據,成千上萬的居民被迫逃難他鄉。如今,當地的穆斯林邀請他們的基督徒同胞返回家園,一同重建聖堂和清真寺。

此外,巴格達舉行的加色丁禮彌撒和在埃爾比勒舉行的彌撒中,都散發了友愛訊息。亞巴郎和他後裔的希望,在彌撒中,在天主子耶穌内得以實現。隨後,教宗想到流徙國外的伊拉克人,他說:「你們如同亞巴郎一樣捨棄了一切;你們像他一樣守護信仰和希望,無論你們身處何處,你們都要成為友誼和兄弟情誼的編織者。」

最後,教宗邀請衆人為這次伊拉克的歷史性牧靈訪問讚美天主,並繼續為伊拉克祈禱。教宗說:「在伊拉克,儘管那裡遭到破壞和武器的襲擊,但那象徵他們國家和希望的棕櫚樹仍在繼續生長並結出果實。友愛就是如此,它不喧嘩,卻結果實並使我們成長。願和平的天主賜予伊拉克、中東和整個世界一個兄弟情誼的未來。」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