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宣講福音不能抽像化,而應始終本地化

圖片:Vatican Media

聖濟利祿和聖美多弟於九世紀出生於希臘的貴族家庭,二人放棄政治生涯成為了隱修士。他們是兄弟倆,被世人稱為『斯拉夫人的使徒』。」教宗方濟各10月25日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向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的信眾介紹了兩位聖人,繼續以“使徒的熱忱”為主題展開要理講授。

用母語傳播信仰

教宗提到:「聖濟利祿和聖美多弟作為傳教士被派到大摩拉維亞地區,兄弟倆學習當地的文化,意識到只有這樣他們才有可能向當地人民講解聖經,傳播基督信仰。聖濟利祿曾說“誰能在水上寫一篇講稿呢?。事實上,為了傳播福音和祈禱,需要專門、適當及特定的工具。因此他們發明了格拉哥裡字母,翻譯聖經和禮儀典籍。因而,人們覺得基督宗教信仰不再是『外來的』,它已本地化、成為他們的信仰,用母語表達的信仰。」

教宗批准斯拉夫語禮儀書

「然而,兩位隱修士的創舉卻引起了拉丁人的反對,他們認為只能用寫在十字架上的三種語言,即希伯來語、希臘語和拉丁語來讚頌天主。」教宗表示:「他們的顧慮是由於擔心失去在斯拉夫人中傳教的特權。但濟利祿強烈地回應道:天主願每個民族都用自己的語言讚頌祂。濟利祿和他的兄弟美多弟一起向教宗求助,於是教宗批准了他們用斯拉夫語編寫的禮儀書,並把這禮儀書放置在聖母大殿的祭台上,以這些禮儀書的經文向上主獻上讚頌之歌。」

合一、本地化與自由

天主的聖言就是這樣在這些民族中傳揚開了。教宗強調了兩位聖人在三個方面的見證,首先是合一,「在那個時期的歐洲基督宗教未出現分裂,整個教會同心協力傳播福音」。第二是本地化,教宗指出:「文化福音化與福音本地化顯示福傳與文化緊密相連,因此不可抽象地、以取蒸餾水地方式宣講福音,絕不可!福音必須本地化,它也是文化的表達。」第三個方面是自由。教宗強調:「需要有自由,但自由總是需要有勇氣,一個人越勇敢,就越自由,並且不讓那許多剝奪自己自由的事物所束縛。」

最後,教宗向所有在場的信友發出邀請:「兄弟姊妹們,我們要請求斯拉夫人的使徒聖濟利祿和美多弟為我們轉求天主,願我們成為他人‘仁愛自由’的工具。透過祈禱和服務,成為有創意、有恆心和謙卑地人。」

教宗方濟各呼籲釋放人質
讓人道援助品進入加沙地區

教宗方濟各仍掛慮中東的悲慘局勢,在10月25日的公開接見活動中,再次為和平發出呼籲,包括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烏克蘭和全世界的和平。教宗鼓勵有關方面釋放人質,以及讓人道援助物品抵達加沙地區。同時,教宗也表示繼續為受苦的人祈禱,對在中東、烏克蘭和其他受戰爭煎熬地區的和平進程懷抱希望。

此外,教宗也提及10月27日星期五的守齋、祈禱和懺悔日。當天晚上6時,信友們響應教宗的號召,將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齊聲祈禱,為世界呼求和平。最後,教宗在問候葡萄牙語的信友團體時,將「和平的緊迫性」託付於聖母瑪利亞。教宗說:「我們不可讓衝突的烏雲遮住希望的陽光。相反,我們要將和平的緊迫性託付於聖母,使所有文化都能向聖神的和諧氣息敞開大門。」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真福瑪利亞‧安東尼婭將榮列聖品

圖片:Vatican Media

2023年10月24日,教宗方濟各接見冊封聖人部部長塞梅拉羅樞機時授權該部會頒布法令,冊封真福瑪利亞‧安東尼婭(Maria Antonia di San Giuseppe)為聖人。新聖人是阿根廷人,是一位度奉獻生活的女平信徒,她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創立了神操之家。因她的轉禱而顯的奇跡已被教會承認。

瑪利亞‧安東尼婭於1730年在阿根廷聖地牙哥-德爾埃斯特羅一個富裕家庭出生。她接受了良好的信仰與文化教育,年輕時接觸到依納爵靈修。1745年,她決志獻身事主,私下發了聖願,開始與其她度奉獻生活的女性一起度團體生活。

在耶穌會士華雷斯(Gaspar Juárez)神父的指導下,瑪利亞‧安東尼婭致力於兒童的教育、照顧病患和救濟貧困者。1767年,耶穌會士被驅逐離開阿根廷和全拉丁美洲後,她萌生了繼續推廣依納爵神操的想法,且有創立神操之家的打算。

瑪利亞‧安東尼婭在得到她的神師和聖地亞哥-德爾埃斯特羅的主教的完全同意後,開始進行自己的計劃。她常常外出,以推廣依納爵靈修,並成立新的神操之家。她渴望到“尚未認識天主的地方去”,因此,去了烏拉圭、科洛尼亞和蒙得維的亞。

瑪利亞‧安東尼婭於1799年3月7日安息主懷,享年69歲。據估計,她生前帶領了大約8萬人作神操避靜。她的遺骸目前保存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聖堂中。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緬甸仰光總主教貌波樞機:同道偕行,邁向希望、和平與正義的遠行

Photo courtesy of Salt + Light Media

第十六屆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常務大會
講道:「同道偕行,邁向希望、和平與正義的遠行」
緬甸仰光總主教貌波(Charles Bo)樞機
亞洲主教團協會(FABC)主席
聖伯多祿大殿,2023 10 23

我親愛的朋友們:

願基督的平安與你們同在。

按聖經的記載,我們追溯到原祖父母亞當和厄娃的旅程。他們決定要離開熟悉的舒適與恩寵而選擇了一條黑暗籠罩的道路。從那時起,人類便展開了一趟尋找之旅,不停地找尋人生的意義,不斷地探索靈性的奧祕。出谷紀裡所記載的其中一個旅程,描述天主為拯救受壓迫的人們的天主,祂召叫一個名叫梅瑟的牧羊人,為了要對抗法郎的驕傲蠻橫。在這關鍵時刻,天主展現了逾越奧蹟──一個在聖經中反覆出現的主題。這訊息意思清晰明確:天主永遠不會拋棄祂的子民。

我們的信德之父亞巴郎,蒙召踏上不熟悉的旅程。在讀經一羅馬書中,聖保祿宗徒鼓勵我們以亞巴郎為榜樣。當我們踏上生命和信仰的旅程時,常常發現自己不知何去何從,但我們受召在堅強的信德引導下冒險進入未卜的前途。正如亞巴郎因信德成義一樣,我們也因信德成義,相信天主總會實現祂的許諾。我們共議性的旅程並不是一場由數學方程式、預先策劃好的太空探索。相反地,天主召叫我們,祂就成為我們的嚮導、我們的路線圖、我們的同行夥伴。

在人生最黑暗、最動盪的時刻,信德照亮了前路,天主的恩寵貫穿陰霾,幫助我們走出陰森的幽谷。教會一如亞巴郎,受召成為正義的教會,體現富有共議精神的信德之旅,堅信天主的信實。儘管在尋找之旅的遠行中,會有疑惑和感到焦慮,但我們可以從天主的召選者梅瑟身上汲取靈感,他是我們所有人的典範。即便我們的旅程可能無法到達預定的目的地,但參與旅程本身就是一種祝福。鑑於最近西亞和世界其他地區所發生的事件所造成全球的動盪,我們便知道,這次由教會發起的共議性的旅程,是跨世代的、為全人類帶來希望的遠行。

今天的福音直指人內心深處的貪得無厭、以自我為中心的利己主義──這是人類許多苦難和衝突背後的原罪。耶穌以一個比喻教導我們──一個貪婪的地主由於慾望導致自我毀滅。天主為每個人、為我們的教會都有一個計畫。我們的旅程和計畫必須符合祂的旨意。那富有的地主和他過分囤積的比喻,是當今世界的隱喻。今日,戰爭和軍火工業以數百萬人的痛苦為代價,累積巨大的財富。聖保祿宗徒在讀經一中提供了一個簡單的良方:「你們要信賴那位渴望人類踏上希望和治癒之旅的天主。你們的夢想要與天主對你們的計畫一致。」這訊息就是對今天的福音所作的響應。

正如教宗方濟各在最近的文獻中所強調的,人類的貪婪已經對我們的地球造成傷害,剝奪了數百萬人的尊嚴。這些文獻呼籲儘速展開三個層面的和好,以拯救人類和我們的地球:與天主和好(《福音的喜樂》)、與自然和好(《願祢受讚頌》,《請讚頌天主》),以及人與人之間彼此和好(《眾位弟兄》)。我們同道偕行是為了要拯救人類,以及在正義與和平中治癒世界,並使世人和好。塑造一個充滿希望、和平與正義的世界,唯一的途徑就是使所有人一起同道偕行。

今天福音的比喻來自有人尋求耶穌的幫助,以解決他們兄弟間的繼承糾紛。在這次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中,我們最關心的議題之一是我們將為下一代留下什麼遺產。我們這一代透支了生活環境的資源,而年輕的下一代理應繼承一個更祥和的世界、一個完整無損的受造界。然而,這個世界卻正處於危險之中。全球暖化摧毀了社區和數百萬人的生計,我們的家園有可能從下一代手中消失。教宗方濟各呼籲我們要注意跨世代之間的公平正義。

身為亞洲的主教,我們清楚意識到,氣候變遷造成災害,地區的環境因而遭到嚴重破壞。在印度中部、越南和緬甸,特別是在南中國海一帶,有為數眾多的在地基督徒社群人口,他們長期以來作為自然環境的保護者,現在也受到當今的一些意識形態、殖民文化和資源開發的衝擊。在亞洲主教團協會(FABC)慶祝成立50週年之際,這些地區保留大片的森林──那是地球在這地區的肺部──竟遭到恣意破壞,而且當地的人民遭受的暴力行為也持續增加,所以我們呼籲,要全球人民強烈關注這問題。

亞洲是世界主要宗教的發源地,耶穌的福音首先在此扎根。儘管在過去歷史上經歷諸多困難與挑戰,但亞洲教會仍屬年輕且充滿活力。我們在亞洲的信仰旅程並非一帆風順,但這次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激勵我們,重返宗徒福傳的顯赫歲月。在普世教會共議性之旅的啟迪之下,我們樂觀地回應主基督的召叫,肩負起廿一世紀在亞洲的福傳使命。

在亞洲的基督信仰旅程中,沒有哪個地方比緬甸所面臨的挑戰更為艱鉅。我們這一小小羊群,正因天災人禍在各方面所導致的危機而流離失所,使人們必須忍受巨大的痛苦。我們的人民在遷移流徙。不但家破人亡,有些教堂更是首當其衝,遭到嚴重地破壞與摧毀,十字架的苦路在亞洲許多地方是痛苦的現實。

然而,緬甸和亞洲的教會矢志為和好努力,就像那群在十字架苦路上跟隨了耶穌的忠信婦女一樣。我們像那些婦女一樣地繼續含淚前行,深信在相互尊重、彼此友愛的過程中,將看到所有的傷口癒合,看到一線希望、一道和平和正義的曙光,普照在每一個飽受苦難的國家。讓我們祈求,願在教宗方濟各的領導下,天主教會帶領整個人類大家庭踏上治癒世界和地球的遠行,最終帶領我們走向新天新地。

我們代表亞洲人民祝福你們,願每一位都有一個蒙受祝福和鼓舞人心的旅程。

(天主教會臺灣地區主教團譯)

世界主教會議:一棵需要照料的樹,而非一場要得勝的戰鬥

圖片:Vatican Media

“同道偕行進程是有機和生態性的,而不是競爭性的。它更像是種一棵樹,而不是為了贏得一場戰鬥。”這是世界主教會議第16屆常規會議最後一週星期一的大會上,道明會拉德克利夫(Timothy Radcliffe)神父在做神學反省時所強調的。

希望或“政治-政黨”的語言

德克利夫神父表示,再過幾天,與會者就要返回自己的地區,再過11個月將再次返回羅馬,這顯然是一段不參加會議的等待期。但這可能是世界主教會議最豐富的時期,是萌芽的時期。他舉出《聖經》中撒辣的例子,撒拉是一位年長的婦女,她與亞巴郎一同獲得上主的祝福,天主預許他們的子孫將如海裡的沙粒一樣繁多。最初沒有任何事情發生,一年後她生下了兒子依撒格。

神父说道:“這最珍貴禮物的獲得不是透過尋找,而是透過等待……。”危險的是,世界主教會議的代表一旦回到各自的地區,就會在一些人的壓力下“屈服”,這些人傾向於用“政治-政黨的思維方式”將每一個對比兩極化,這個思維方式就是排除別人不同的意見。德克利夫神父問道:我們的話語是滋養莊稼還是有害於莊稼呢?我們會成為未來的園丁、還是陷入不結果實的陳舊衝突中呢?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選擇。”

種子,耶穌的風格

本篤會安傑利尼(Ignazia Angelini)修女從福音中耶穌的一些訊息做靈修反思,強調耶穌使用比喻而不直接發號施令的重要性。修女表示,需要找到“祂的臨在與我們經驗之間的連結點”,避免超性的奧秘與人毫不相干。福音中的比喻揭示出基督的風格,麥粒和種子的比喻,讓人懂得微小的意義在於它是未來的承載者。

傳統與未來

澳洲神學家拉什(Don Ormond Rush)在反思中,則是把此次主教會議與梵二大公會議做了比較,指示出這次同道偕行大會的責任。他向在場的與會者說:“在這三週裡聽了你們的講話,我的印像是,因著你們對真理的熱愛,你們中的一些人正在與因循守舊的傳統觀念做鬥爭。大公會議的神長們也這樣做了。”

我們仍在大公會議的進程中,“透過聖神的光照和力量”天主推動“人類走向新的認知、新的要求和新的直覺”。最後,他總結說,這次世界主教會議“也是與天主的對話。這是你們‘在聖神內交談’的特恩與挑戰,天主正在等待你們的回應。”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世界主教會議簡報(14):致天主子民書將於10月25日發表

圖片:Vatican Media

世界主教會議與會者10月23日週一上午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以掌聲接受了《致天主子民書》的草稿。應教會會議秘書長格雷奇(Mario Grech)樞機的邀請,大會提出並接受了若干「細微修改和增添的建議,特別是在多語言的翻譯方面」。該信函「將於25日週三通過並發表」。聖座傳播部部長、世界主教會議信息委員會主席魯菲尼10月23日下午在新聞簡報會上向記者們通報了相關消息。

23日上午的彌撒和議程

10月23日週一,與會人員先是在聖伯多祿大殿宗座祭台參加了由緬甸仰光總主教貌波(Charles Maung Bo)樞機主禮的彌撒,然後進入第16場大會,教宗方濟各也親臨會場。當天上午,與會者就《致天主子民書》進行了討論。

《綜合報告》將於28日傍晚發表

在記者的提問下,魯菲尼表示,《綜合報告》的投票和公布預計將於28日週六傍晚進行。被問及未來的選舉教宗會議是否會參考本屆世界主教會議的內容和形式,出席簡報會的阿吉亞爾(Carlos Aguiar Retes)樞機解釋道,如果要實踐已討論和已活出的經驗,還有一段路要走。這一切取決於各教區的落實情況。

世界主教會議的本質不變

此外,由於平信徒以代表的身份參加世界主教會議,有些人質疑世界主教會議的完整性。對此,順伯恩(Christoph Schönborn)樞機在簡報會上表示,他不認為這是個問題,因為世界主教會議仍然是主教的會議,即使非主教人士也參與其中。這有助於建設一個行使集體責任的機構。世界主教會議的本質不變:它只是擴大了,而且其經驗無疑是正面積極的。再者,平信徒專家和他們極重要的發言向來存在,現在只不過是存在一種更加緊密的關係罷了。

唯獨教宗有權修改《天主教教理》

關於性少數群體(Lgbtq+)若干成員會因為《天主教教理》所稱的道德「錯亂」而感到受傷,順伯恩樞機指出,他本人曾擔任《天主教教理》編撰小組的秘書。《教理》是教會的工程,由教宗所頒布,它問世至今只有一次修訂,也就是教宗方濟各針對死刑的內容做了調整。假如還要再行修訂,唯有教宗能做決定。再者,順伯恩樞機也強調,該當通讀全文。此處所提的議題涉及倫理神學,而原則是「存在客觀秩序和人」。這一切「始終蘊含著尊重的權利,即使有罪過,正如我們人人都是罪人一樣,我們也擁有尊重的權利。我們有被接納的權利」,如同我們每一個人都被天主接納那樣。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樞機首訪其領銜教堂-聖若翰洗者・喇沙堂

Photo courtesy of Rodney Leung, Salt + Light Media

2023年10月22日,周守仁樞機在羅馬聖若翰喇沙(San Giovanni Battista de La Salle)堂主持感恩祭,正式接受他的領銜聖堂。彌撒前,聖座的一位禮儀官和聖若翰喇沙堂的本堂神父分別宣讀了教宗方濟各授予周樞機該領銜堂的諭令和寫給該堂區的信函。在場參禮的信友以熱烈的鼓掌歡迎樞機,並在彌撒中獻上充滿感恩和喜樂的聖歌。

十幾位司鐸與周樞機共祭,其中大多數是周樞機耶穌會的弟兄,其他幾位是在聖座供職的司鐸,以及該堂區的本堂神父。樞機以英語主持彌撒,他的講道及時被翻譯成意大利語。主日福音記述法利塞人用一個提問設法使耶穌陷入圈套,好能以此攻擊祂(參閱:瑪廿二15-21)。樞機指出,聖職人員,尤其是主教如今也必須提防陷阱問題。他們害怕接受不友善媒體的採訪,也包括一些天主教媒體。

「他們會奇招盡出地設下問題來讓我們陷入圈套,這樣就可選擇他們所願聽到的來加以放大、歪曲、闡述或乾脆說假話來取悅讀者,推進他們的議程。對他們來說,這只是用一種手段來達到他們所在意的目的,即不隱瞞真相和維護言論自由。然而,我們應該知道,我們教會長期的教導是,不可用不正當的手段來達到目的。否則,我們會覺得能隨意使用任何手段,包括不道德的手段來達到目的。」

當天也是教會的「普世傳教節」,樞機藉此機會表示,正在召開的以同道偕行為題的世界主教會議讓我們清楚認識到,所有基督徒都蒙召與教會一起行走,參與分辨並履行教會的使命。

「教會乃是全體天主子民,我們教會的使命不能只是由聖統來分辨和決定。我們的神聖義務是伸出雙手,陪伴及聆聽我們的弟兄姐妹,無論他們的地位和背景如何不同,無論他們是在我們的帳篷內還是帳篷外。」

樞機最後向他的領銜聖堂的信友們表明,一起行走,相互陪伴,這樣我們就能向這個嚴重分裂的世界見證在天主內共融與合一的美好。

聖若翰喇沙堂位於新羅馬的一個社區,屬現代風格,內部寬敞明亮,給人一種新穎、清爽的感覺。彌撒結束後,這座聖堂的本堂神父代表全體堂區信友贈送給周樞機一幅《羅馬人民救援之母》聖像。樞機則將一本介紹香港教區主教座堂的書贈送給他的領銜聖堂。最後,參加共祭的司鐸們在聖座的三份證書上簽名,表明這次接受領銜聖堂的程序圓滿完成。

Photo courtesy of Rodney Leung, Salt + Light Media

Photo courtesy of Rodney Leung, Salt + Light Media

Photo courtesy of Rodney Leung, Salt + Light Media

Photo courtesy of Rodney Leung, Salt + Light Medi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敞開心扉說「亮」話:普世傳教節

普世傳教節
撰文:王新亮神父 (主徒會)

主內的弟兄姊妹們,今天是普世傳教節。我們常說傳福音,我們傳的到底是什麼呢?我們傳的是一個活生生的耶穌基督,在我們中間生活的耶穌基督。 雖然福音是以前發生的事,我們是藉著福音,是為了認識現在還活著的真真實實的耶穌基督。

信經中說,我信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 假如看聖經我們會發現,其實這些門徒在耶穌被釘前並不完全的相信耶穌。 猶達斯不用說背叛了耶穌,伯多祿背叛了耶穌三次。 多默說除非我看見他手上的釘孔,否則我絕不信。 耶穌被釘死後,他們因為害怕躲在一間屋子裡,聖經中說門戶緊關著。 就是這樣的一群很現實,很真實的人,怎麼後來為了傳揚福音連死都不怕了呢?

  • 聖伯多祿宗為傳福音最後被倒釘在十字架上死。
  • 安德肋,斐理伯也是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 長雅格伯被斬首殉教。 瑪竇傳被長槍刺死。
  • 小雅各伯被石頭砸死。
  • 聖猶達被砍頭,聖西滿被斬成兩段。
  • 聖多默宗徒最後去了,波斯,敘利亞,最後到了印度傳教最後殉道。

我查過,從以色列到印度直線的距離是4500多公里。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在兩千年前,走4500公里傳福音是一個什麼樣心態,就是為了福音這個世界我完全不要了,我的生命可以完全不要了。所以,誰說他沒有看見復活的耶穌,我反而不相信。

門徒為什麼後來不再害怕死亡,就是因為他們真的見到了復活的耶穌,他們真的明白了,原來我真的不會死,他們明白了,原來耶穌說的是真的。 所以主內的兄弟姊妹們,我們傳福音傳的是什麼? 我們傳的是這位真真實實的復活了的耶穌基督。 我們渴望的是告訴別人我們真的可以有永恆的生命。

老實說,現在這個世界很不穩定,就是因為人們心裡缺少了一份確定性,一份對永生的確定性。教宗本篤十六世在2012年的普世傳教節文稿裡邊寫了這樣一段話「宣講基督的渴望促使我們閱讀歷史,以便了解人類的問題、願望和希望,這些問題、願望和希望必須 在基督的臨在內才能治癒、淨化和實現。基督的信息總是及時的,它進入了歷史的核心,可以回應每個人內心最深處的不安。」

的確,我們看到現在的世界越來越不安定,這些不安定就是因為一顆顆不安的心造成的。在這個不安的,充滿未知的世界裡,一顆害怕失去的心,會變成一顆掠奪的心。 一顆曾經被貶低的心,就會變成一顆瘋狂的驕傲的民族主義的心。 一顆曾經饑寒交迫的心,會變成貪婪的心。 一顆曾經受到冷漠的心,就會變成一顆報復的心。 一顆在恐懼中的心,會變成一顆殺人的心。 而這些一顆顆不安的心,只有也只能夠在耶穌聖心內才能夠被治癒。 現在或許我們才明白,為什麼耶穌聖心是一個被荊棘刺冠圍繞著的刺透的圖像。 就是因為,我們這顆受傷的心,破碎的心,不安的心,只有在耶穌的被刺透的聖心裡才能被治愈,才能感到安慰,才能覺得被感同身受,才能得到平安。 只有從耶穌聖心這個源頭,我們的產生惡念、邪淫、盜竊、兇殺、姦淫、貪吝、毒辣、詭詐、放蕩、嫉妒、誹謗、驕傲、愚妄的心才能變成一顆仁愛、喜樂、平安、忍耐、 良善、溫和、忠信、柔和、節制的心。

主內的兄弟姊妹,今天是普世傳教節,我們每一位基督徒都被召叫去傳揚基督的福音,我們為什麼去傳福音? 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說是為了「愛」。 他說:「愛德是一切福傳活動的靈魂。而愛曾經是並且仍然是傳教的推動力。」我們不能看著人間的痛苦而無動於衷,我們必須要做點什麼。 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告訴更多的人真的有一位復活了的耶穌基督,而且我們也會有永恆的生命。 設想一下如果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認識基督,我是說真正地認識,那麼這個世界將會是多麼的美好。 最後應用一句聖經上的話送給大家,「傳佈福音者的腳步是多麼美麗呀!」

按此閱讀更多
《敞開心扉說「亮」話》反省文章

王新亮神父 (Fr. John Wang)簡介

王新亮神父於1990年10月2日,出生於天津市一教友家庭,並自幼領洗。2009年至2013年,在大學期間學習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直到2014年,王神父加入主徒會,並在2016年1月3日於新加坡宣發初願。其後,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於多倫多St. Philip’s Seminary修讀讀哲學,2018年9月於多倫多總教區St. Augustine’s Seminary修讀神學。2021年12月27日,於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聖曹桂英堂宣發永願。2023年5月13日,於聖彌額爾主教座堂大殿晉鐸,現擔任多倫多天主教聖曹桂英堂助理司鐸。

世界主教會議簡報(13):教會與窮人同在,對抗教權主義

圖片:Vatican Media

今晚在聖伯多祿廣場誦念《玫瑰經》的活動是本著世界主教會議的精神, “特別為和平祈禱”。聖座傳播部部長、世界主教會議信息委員會主席魯菲尼(Paolo Ruffini)在10月21日下午的簡報會上如此表示。

10月20日下午舉行了第15場大會,“來自戰爭或苦難地區,如中東、烏克蘭、亞馬遜的一些見證非常有力、感人、深刻”。21日上午,35個小組向教會會議秘書處遞交了關於《工作文件》B3部分的報告。

魯菲尼:與教宗的共融

魯菲尼表示,在大會發言中特別談到了“在權力與共同責任的關係中,決策關係的分辨問題”。會議指出,眾議精神“並不消除而是配合權力”,同時提到“權威是有必要的”,“不應害怕尋求交流或意見不一致”。大會指出,在對話中前行,依靠聖神,“祂將戰鬥的場所轉變為通行的場所”。

會議還指出,重要的是聆聽每個人。首先聆聽“那些認為自己不能被教會接納或被視為不屬於教會的人”,例如,“信奉其他宗教的移民”、窮人、受歧視的人、殘疾人,以及原住民。會上特別談到性少數群體的人,魯菲尼表示,在發言中提出接納的義務,以及“抵拒對他們施加任何形式的暴力”。會上提到的另一個重點就是“與教宗的共融”:不與伯多祿保持基本共融的人 ,是在“傷害基督的奧體,即教會”。魯菲尼最後指出,在這個陷入極化、仇外和戰爭的世界上,共融是所能傳達的最佳信息。

皮雷斯:數字時代的使命

信息委員會秘書皮雷斯(Sheila Pires)女士在簡報會上繼續說明,在會上討論的主題中,也提到女性和女性奉獻生活者的角色,尤其在決策時讓她們發聲的可能性。

皮雷斯解釋,教權主義再次成為反思的重點,提出的建議是,推行持續培育,藉此也面對侵犯問題。會議強調了建立打擊侵犯罪行的相應結構的必要性。眾人感謝教宗引入了新結構來面對侵犯罪行。會議指出,重要的是在各層面推動實施有關的舉措,保護所有人,包括成年人和兒童。

數字時代的使命是會上提出的另一個主題。在發言中指出,數字時代絕不是虛擬的,因為所涉及的是人的現實生活。信息委員會秘書總結說,大會發言中的一個共同點就是重申教會為窮人服務的使命,認識到上主日後對我們的審判是根據我們如何愛最卑微的人,而不是看我們積累了多少知識。

受邀者的分享

幾位世界主教會議的與會者應邀在簡報會上發言,秘魯萬卡約總主教、亞馬遜教會網絡主席巴雷托(Pedro Ricardo Barreto Jimeno)樞機講述了他的異中求同的經驗;德國埃森的主教奧弗貝克(Franz-Josef Overbeck)談了德國天主教會同道偕行的經驗:悔改及洗心革面。

法國格勒諾布爾教區主教埃切內(Jean-Marc Eychenne)在發言中分享了他在圖盧茲南部的經驗,稱那個邊緣地區是“法國的亞馬遜”;印度加爾默羅使徒修女會總會長、印度修道人協會主席尼爾馬利尼(Maria Nirmalini)修女強調,印度奉獻生活者在祈禱中陪伴她這次“美好的經驗和奇妙的旅程”,即世界主教會議。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敞開心扉說「亮」話:聖史路加

聖史路加
撰文:王新亮神父 (主徒會)

主內的兄弟姐妹,10月18日是聖史路加的慶日。聖史路加是《路加福音》和《宗徒大事錄》的作者。我們知道每部福音都有自己相對應的象征圖案來強調不同的意義。

《瑪竇福音》是人的圖像強調耶穌的人性。《馬爾谷福音》是獅子的圖像強調耶穌就得是萬王之王。《若望福音》是鷹的圖像代表著基督神性的深邃和奧祕。《路加福音》的圖像是牛。因為在舊約牛或牛犢是供祭祀的動物,它們是犧牲的象徵。所以,路加福音是要強調耶穌基督為了天主的正義救贖世人而甘願作出完全的犧牲。因此,聖路加在福音中也特別看重社會正義和窮人。

他記載了「拉匝祿與富人」的故事。他在山中聖訓強調「貧窮」的人是有福的,與瑪竇所強調「神貧」的人是不同的。他在聖母的「讚主曲」裡寫道(只有路加記錄了讚主曲),「祂從高座上推下權勢者,卻舉揚卑微貧困的人。祂曾使飢餓者飽享美物,反使那富有者空手而去」。

聖使路加特別關注聖母瑪利亞。只有在路加福音中,我們才能聽到聖母領報、聖母訪親、聖母獻耶穌於聖殿、耶穌在耶京走失的敘述,也只有在路加福音中,我們才能為「聖母經」的前半段找到聖經依據。 當然最最重要的是,路加福音展示了天主對罪人的寬恕與仁慈(可能是他身為醫生的緣故)。只有在路加福音中,我們才能夠聽得到「蕩子回頭」的感人故事、聽得到罪婦以淚為耶穌洗腳的故事。在路加的描述中,耶穌總是將那願意尋求天主仁慈的罪人拉到自己的身旁。

所以,閱讀路加福音,我們看到的是愛護窮人、總是將天國的大門為所有人而開、對聖母瑪利亞的愛、對婦女的尊重、和為每一人帶來對天主仁慈的盼望。

按此收聽有聲聖經
《路加福音》【廣東話】

按此閱讀更多
《敞開心扉說「亮」話》反省文章

王新亮神父 (Fr. John Wang)簡介

王新亮神父於1990年10月2日,出生於天津市一教友家庭,並自幼領洗。2009年至2013年,在大學期間學習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直到2014年,王神父加入主徒會,並在2016年1月3日於新加坡宣發初願。其後,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於多倫多St. Philip’s Seminary修讀讀哲學,2018年9月於多倫多總教區St. Augustine’s Seminary修讀神學。2021年12月27日,於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聖曹桂英堂宣發永願。2023年5月13日,於聖彌額爾主教座堂大殿晉鐸,現擔任多倫多天主教聖曹桂英堂助理司鐸。

 

世界主教會議新聞簡報(12):願軍火商恢復人情味

圖片:Vatican Media

權力在教會內就是「服務」,需要「光著腳行使」:這是世界主教會議第16屆常規大會第一會期第13場和第14場全體大會探討的議題。聖座傳播部部長、大會信息委員會主席魯菲尼(Paolo Ruffini)10月20日在第12場新聞簡報會上向記者們通報了相關內容。

權力不是操控,而是服務

大會與會者在19日下午和20日上午的會議期間,針對《工作文件》裡關於參與、責任和權力的主題發表見解。魯菲尼闡明,大會再次肯定了要努力「避免權威主義」,以及「權力不是操控,而是服務」。

大會上提出一個意義深遠的表達方式,即:權力需要「光著腳行使」。掌握權力的人「不該操控一切,卻要懂得授權」。主教「擁有最後的話語權,卻不是一言堂」。牧者有責任「為窮人服務」,聆聽「街上受苦者的呼喊」。

此外,主教們也必須為心靈的皈依發出呼籲,好使那些「助長第三次世界大戰、造成數百萬人痛苦煎熬的軍火商能夠恢復人情味」。

教會內的共同責任

「共同責任」是大會最常出現的詞彙,它意味著天主所賜的各種「恩典都參與其中、彼此調和」。在這方面,與會者們強調了重視不同角色、職能,尤其是平信徒使命的重要性。

另外,魯菲尼部長也澄清了關於世界主教會議與會者人數的疑問:現場與教宗一起開會的人員有365位。由於還有其他的與會方式,共計有464人參與,而正式的公告顯然沒有把這其中相差的一百多人算進去。

教會會議秘書處則在簡報會上表示,至今還沒在會議上發言的人,現在可以優先發表意見。信息委員會秘書皮雷斯(Sheila Pires)女士指出,也有與會者提出要當心教權主義,包括平信徒之間的教權主義,因為它會導致「濫用權力、良心虐待、經濟虐待和性虐待」。這些濫用和虐待造成「教會喪失信譽」,需要「監管機制」。若干與會者在大會上強調,同道偕行的精神「有助於預防濫用和虐待,因為這個進程與聆聽和對話有關」。

教會內必要的改革

談到改革,大會提到,為了提高金融機構、經濟領域的透明度,改革有其必要性;教會法也需要修訂,因為有些條文已經不合時宜。回到同道偕行的精神,大會表明了迫切需要加強現有的架構,如牧靈委員會,同時也要小心別走上「議會模式」的歪路。

至於在數字世界陪伴青年的議題,不少與會者表示深有同感,因為數字世界的確是一片福傳地,能在那裡接近偏遠地方的人。這關乎在這些青年現處的地方,也就是在各大社交網絡上,與他們相遇。

東京總主教談亞洲的同道偕行進程

亞洲主教團協會秘書長、日本主教團主席、東京總教區菊地功(Isao Kikuchi)總主教也出席了當天的新聞簡報會。他表明,對日本人來說,在小組中發言極其困難,因為他們傾向於保持沉默。因此,「這幾天進行的討論非常重要。我們在大洲階段大會中,就已經採納了小組討論的模式,圍著一張桌子發言。在亞洲籌辦的聚會讓我們為世界主教會議做了最佳準備。參加了五個討論小組,我得以充分體會到教會至一性中的多元,同時不忘其普世性」。

作為國際明愛會主席,菊地功總主教也談到了在該機構的服務。他指出,「在教會同道偕行的進程中,明愛會的每一個組織都至關重要。所有組織都擁有天主教的身份,與不同夥伴積極合作,而且在大公運動和宗教交談方面有其價值」。明愛會在世界各地的領導人和地方層級的工作人員,國籍各不相同,同道偕行的精神便在這一點上體現出來。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