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開心扉說「亮」話: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普世君王

基督普世君王節

瑪竇福音 25:31-46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說:「當人子在自己的光榮中,與眾天使一同降來時,那時,他要坐在光榮的寶座上;一切民族,都要聚在他面前。他要把他們彼此分開,如同牧人分開綿羊和山羊一樣:把綿羊放在自己的右邊,山羊在左邊。「那時,君王要對那些在他右邊的說:我父所祝福的,你們來吧!承受自創世以來,給你們預備了的國度吧!因為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了我喝的;我作客,你們收留了我;我赤身露體,你們給了我穿的;我患病,你們看顧了我;我在監裡,你們來探望過我。「那時,義人回答君王說:主啊!我們什麼時候見過你飢餓,而供養了你,或口渴,而給了你喝的?我們什麼時候見了你作客,而收留了你,或赤身露體,而給了你穿的?我們什麼時候見你患病,或在監裡,而來探望過你?「君王便回答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然後,君王又對那些在左邊的說:可咒罵的,離開我,到那給魔鬼和他的使者預備的永火裡去吧!因為我餓了,你們沒有給我吃的;我渴了,你們沒有給我喝的;我作客,你們沒有收留我;我赤身露體,你們沒有給我穿的;我患病或在監裡,你們沒有來探望我。「那時,他們也要回答說:主啊!我們幾時見了你飢餓,或口渴,或作客,或赤身露體,或有病,或坐監,而我們沒有給你效勞?「那時,君王回答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沒有給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做的,就是沒有給我做。「這些人要進入永罰,而那些義人,卻要進入永生。」──上主的話。

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普世君王
撰文:王新亮神父 (主徒會)

主內的弟兄姊妹們,本主日我們來到了整個禮儀年的最後一週。今天也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普世君王節。回顧整個禮儀年就像回顧信仰歷程,我們在不同階段認識天主,理解信仰,最後走向信仰的終點耶穌基督,宣認祂是我們的主和普世的君王。 耶穌基督是我們的主、普世的君王,可以從各個層面上來理解,但是宣認或邀請耶穌基督做我們的主和君王,對我個人來說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無論是從古希臘哲學家們,像亞里士多德(Aristotle),還是到現在的我們,一直在問一個問題,那就是什麼是幸福?亞里士多德說幸福是人類生活的中心目的和目標。每個人都在追求這幸福。 但是為什麼有這麼多人活在痛苦之中,尤其是精神的痛苦呢? 原來痛苦的最大根源在於我們身、心、靈的扭曲。 天主在起初造人的時候,人的身、心、靈是和諧的。 那時人擁有一種恩寵或品德叫做原始義德。 在原始義德下,人與天主,與人,與自己,與其他受造物的關係是和諧的,眼睛和心是看向天主的。人的五官,情緒,也是服從自己的思想、意志的。 但當人犯罪之後就失去了原始義德。 我們的眼睛和心不在完全看向天主。人本來是可以駕馭情緒,感官的。 但是,現在就像一輛馬車,車把斷掉了。車上的五匹馬不再完全聽從主人,而是朝著不同的方向跑。

所以,整個的人的身心靈是分裂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覺得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我本來不想發怒,但就是壓不住自己的火氣。 本不想驕傲,但是內心自己就會驕傲。本不想妒忌,但是嫉妒的心理自己就會產生。 有美女、帥哥從身邊走過,不自主的就會看過去。 我們的眼觀和心也是越來越看向自己的,思考也是自我的,總是我、我、我,所以人越來越痛苦。因為人不在一個正確的軌道上,這個不是天主起初造的我。

那我們怎麼樣才能獲得幸福呢? 亞里士多德說,唯有也只有實踐美德,人才能得到最終的幸福。這一點很符合天主教會的認知。美德就是看向正確的方向,做正確的事,避免做不對的事。 簡單說就是看向耶穌基督。耶穌基督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就簡潔最正確的方向。

耶穌基督是誰呢? 在今日福音耶穌說,我餓了,你們給了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了我喝的;我作客…我赤身露體…我得病…我在監 裡等等,這些最小的弟兄。 所以,當我們看向耶穌基督的時候,我們的眼睛和心,就慢慢的皈依了,就走向了一個正確的方向。 然後,我們還要行動,要給他吃的;給他喝的;收留他;給他穿的;看顧我;去探望過他,去行動。所以,我們的身體也隨著行為慢慢皈依了。 慢慢地,心看向了天主,行為服從了心或意願。身心靈慢慢地一致了。結果就是我們會感到內心深處的喜樂,滿足,幸福。這裡我並沒有說「快樂」,而是說「幸福」。因為快樂更多的是說身體上的快樂,而幸福,喜樂,滿足,不一定要身體上的快樂,因為一個人可以是艱苦的環境甚至痛苦中找到喜樂,平安,幸福,價值。

所以,當我們越是以耶穌基督的眼光去看人,我的思維就越正。 當我們越是效法基督去行動,我們就會越幸福。 我們也越來越願意邀請耶穌基督做我思、言,行為上的主人,甚至完全做我生命的主和君王。 這也就是聖保祿宗徒最後所說的,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裡面生活。

主內的兄弟姊妹,不要害怕邀請耶穌基督做你生命中的主和君王。因為你會找到真正的滿足,喜樂,平安,和幸福。

按此閱讀更多
《敞開心扉說「亮」話》反省文章

王新亮神父 (Fr. John Wang)簡介

王新亮神父於1990年10月2日,出生於天津市一教友家庭,並自幼領洗。2009年至2013年,在大學期間學習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直到2014年,王神父加入主徒會,並在2016年1月3日於新加坡宣發初願。其後,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於多倫多St. Philip’s Seminary修讀讀哲學,2018年9月於多倫多總教區St. Augustine’s Seminary修讀神學。2021年12月27日,於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聖曹桂英堂宣發永願。2023年5月13日,於聖彌額爾主教座堂大殿晉鐸,現擔任多倫多天主教聖曹桂英堂助理司鐸。

教宗公開接見:福音是為所有人,不存在獲揀選的上等人

圖片:Vatican Media

基督的宣講是為了所有人,是「帶給每一個人的喜樂」。教宗方濟各11月22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時再三重複這句話。教宗強調,福音具有「提升人性的力量」,那是「每個男女都應該得到的生命的滿全」,因為基督是為所有的人而降生、死亡並復活,「沒有一人被排除在外」。

在當天的要理講授中,教宗首先引用了他10年前撰寫的《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基督徒有責任向所有人宣講福音。宣講時與其擺出把新誡律強加於人的姿態,倒不如心懷與人分享喜樂的誠意,指出美的境界,邀請人們出席甘美的盛宴。教會成長並非取決於誘人入教,而是『靠吸引力』。」(14號)

「弟兄姊妹,我們要感受到要為福音的普遍終向服務;福音是面向所有人的。讓我們有能力走出自我、跨越所有界線,藉以顯得與眾不同。為作真實的宣講,宣講必須擺脫自私自利。我們也要有跨越所有界線的能力。」

教宗敦促基督徒「持開放態度、向外拓展,做個外向的人」。再者,耶穌在塵世旅途中不斷接近所有的人,福音記載的幾次相遇事跡也展現出這點。正是為了抵達所有的人,天主揀選了我們當中的一些人。

「聖經向我們展示出,每當天主召叫某個人、與某些人立定盟約時,標準始終是這一個:揀選某個人,好能到達其他人那裡。這是天主的準則、天主召叫的準則。」

那些蒙天主揀選的人,不僅「體驗到美好,也感受到蒙祂『揀選』的責任和重擔」。教宗解釋道,他們固然會「在自身的軟弱前、或在失去安全感時覺得氣餒」,但不可忘記天主要通過獲揀選的人去接近所有的人。

「最大的誘惑是把所領受的召叫當成一種特權。拜託,它不是。召叫不是一種特權,絕對不是。我們不能說,相較於他人而言我們享有特權。不,召叫是為了服務。天主揀選某個人,是為了愛每一個人,為了抵達人人身邊。」

此外,教宗也提醒,切莫「將基督信仰與文化、種族、體制混為一談」,因為這樣一來會讓信仰失去「其真正的大公性質,也就是為所有人的普世幅度」;不存在獲揀選的上等人。這就是普世性的願景。

教宗最後再次重申:「福音是為了每一個人的。」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北京主教香港行:一次兄弟情誼的經驗

圖片:Vatican Media

北京總教區李山主教在香港教區的訪問具有兄弟情誼和建設性。應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樞機的邀請,11月13至15日,李山主教率領教區代表團回訪香港教區。此前,周樞機於今年4月訪問了北京教區。

據香港教區媒體的報導,李山主教衷心感謝香港的主教和弟兄姐妹促成這次交流。他說,確實感受到香港教會的發展,「讓我們收獲甚豐」。李山主教矢志汲收經驗,努力建設北京的天主教會,愈辦愈好。他也鼓勵眾人,無論遇上任何困難,仍要懷著信德,保持感恩的心,時常讚美天主。

周樞機在講話中則深切期盼,兩岸四地的天主教徒有朝一日「能夠一起相聚祈禱」。談到不久前參與的世界主教會議,樞機強調同道偕行的主角是聖神,以及香港教會在與弟兄姐妹同行中的「橋樑教會」的角色。他指出,共議乃分辨眾人的匯合點,同時正面看待分歧及其帶來的張力。

北京教區訪問團的活動始於11月13日星期一,在香港教區主教公署的小堂共同誦念晚禱。隨後,在周樞機的辦公室,雙方互贈禮物。北京主教送給周樞機一幅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神父的彩色玻璃畫,周樞機則送給李山主教一幅繪製在白色木板上的聖伯多祿和聖保祿像。

第二天,11月14日星期二,北京教區代表團參觀了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和中華殉道聖人小堂,追念傳教士將福音傳至中華土地的恩情。當天下午,李山主教前往聖神修院、聖神修院神哲學院及聖神研究中心。

11月15日星期三,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舉行彌撒。據《信仰通訊社》的消息,李山主教表示,能夠與周樞機和湯漢樞機共祭實屬難得。北京教區代表團離開香港前出席了一項神學研討會,主題為「共議同行與中國教會:共融、參與及使命」。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敞開心扉說「亮」話:聖則濟利亞紀念日

福音(為什麼不把我的錢存在錢莊裏?)
恭讀聖路加福音 19:11-28

當眾人聽耶穌講話的時候,耶穌因為已臨近耶路撒冷,而且他們都以為天主的國快要出現,遂設了一個比喻說:「有一個貴人起身到遠方去,為取得了王位再回來。他將自己的十個僕人叫來,交給他們十個『米納』(銀幣),並囑咐說:你們拿去做生意,直到我回來。他本國的人一向懷恨他,遂在他後面派代表去說:我們不願意這人為王統治我們。這貴人得了王位歸來以後,便傳召那些領了他錢的僕人,想知道每個人做生意賺了多少。第一個前來說:主!你的那個『米納』賺了十個『米納』。主人對他說:好,善僕!你既然在小事上忠信,你要有權掌管十座城。第二個前來說:主!你的那個『米納』賺了五個『米納』。主人也對這人說:你也要掌管五座城。另一個前來說:主!看,你那個『米納』,我收存在手巾裏。我一向害怕你,因為你是一個嚴厲的人:你沒有存放的,也要提取;沒有下種的,也要收割。主人向他說:惡僕!我就憑你的口供定你的罪。你不是知道我是個嚴厲的人,沒有存放的,也要提取;沒有下種的,也要收割的嗎?為什麼你不把我的錢存於錢莊,待我回來時,我可以連本帶利取出來。主人便向侍立左右的人說:你們把他那個『米納』奪過來,給那有十個的。他們向他說:主!他已有十個『米納』了。我告訴你們:凡是有的,還要給他;那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從他奪去。至於那些敵對我,不願意我作他們君王的人,你們把他們押到這裏,在我面前殺掉。」耶穌說了這些話,就領頭前行,上耶路撒冷去。──上主的話。

聖則濟利亞紀念日
撰文:王新亮神父 (主徒會)

主內的弟兄姊妹,今天是聖女聖則濟利亞的紀念日。聖女生於二世紀末一個羅馬望族。出嫁之後,由於她的虔誠,感動了丈夫皈依基督,並與她一起守貞。她的丈夫又感動了弟弟也皈依基督,且兄弟兩人,同時殉道,為主作證。 聖則濟利亞最後也在教難中被判斬首致命。聖女也是音樂主保,因為相傳她在殉道時,高唱:「求主讓我心,純潔不受損,保全我貞潔,潔白獻主前。」

看見聖女用自己的生命向基督交出了完美的人生答案卷,我們每位教友也要反省自己的信仰生活,將來是否也能向耶穌交出一份滿意的答案卷。隨著禮儀年很快的結束,最近的讀經許多最後的審判,公審判有關。 如果注意到,今天的福音和上主日的塔冷通的福音相似,都是說主人交給了僕人一些財產,並在主人回來的時候與僕人開始算賬。 站在天主面前接受天主的審判是每個人都逃脫不掉的。所以,透過今天的福音,有兩點是我們需要認真反省的。

第一點,天主到底給了我什麼財產,我的塔冷通是什麼? 第二點,我是否善用了這些天主的恩寵,包括我的天賦,時間,經歷,金錢等等。如果今天我站在天主面前,我會不會感到平安呢?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們要趕快行動,善用天主的仁慈和時間。

我記得在修道院的一位老神父講,我們每時每刻活著都是天主的仁慈,都是天主給我們的機會。假如,我們哪裡內心還不平安,讓我們馬上行動,改正,預備好自己。最後,送給大家一段伯多祿前書的話:「你們既稱呼那不看情面,而只按每人的作為行審判者為父,就該懷著敬畏,度過你們這旅居的時期。 」

按此閱讀更多
《敞開心扉說「亮」話》反省文章

王新亮神父 (Fr. John Wang)簡介

王新亮神父於1990年10月2日,出生於天津市一教友家庭,並自幼領洗。2009年至2013年,在大學期間學習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直到2014年,王神父加入主徒會,並在2016年1月3日於新加坡宣發初願。其後,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於多倫多St. Philip’s Seminary修讀讀哲學,2018年9月於多倫多總教區St. Augustine’s Seminary修讀神學。2021年12月27日,於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聖曹桂英堂宣發永願。2023年5月13日,於聖彌額爾主教座堂大殿晉鐸,現擔任多倫多天主教聖曹桂英堂助理司鐸。

敞開心扉說「亮」話:塔冷通的比喻

瑪竇福音25:14-30

天國又如一個要遠行的人,將自己的僕人叫來,把財產托付給他們:按照他們的才能, 一個給了五個「塔冷通」,一個給了二個,一個給了一個;然後動身走了。那領了五個「塔冷通」的,立刻去用來營業,另外賺了五個。同樣,那領了二個的,也賺了另外二個。但是,那領了一個的,卻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子藏了。過了多時,僕人的主人回來了,便與他們算賬。那領了五個「塔冷通」的上前來,呈上另外五個「塔冷通」說:主啊 ! 你曾交給我五個「塔冷通」,看, 我賺了另外五個「塔冷通」。主人對他說:好! 善良忠信的僕人,你既在少許事上忠信,我必委派你管理許多大事:進入你主人的福樂吧!那領了二個「塔冷通」的也前來說:主啊! 你曾交給我兩個「塔冷通」,看!我賺了另外兩個「塔冷通」。主人對他說:好! 善良忠信的僕人,你既在少許事上忠信,我必委派你管理許多大事:進入你主人的福樂吧!隨後,那領了一個「塔冷通」的也前來說:主啊! 我原知道你是個刻薄的人,在你沒有下種的地方收割,在你沒有散布的地方聚斂。因為我害怕,所以我去把你的「塔冷通」藏在地下;看!你的仍還給你。主人回答說:可惡懶惰的僕人! 你既知道:我在沒有下種的地方收割,在沒有散布的地方聚斂;那麼,你就該把我的銀子,交給錢莊裏的人,待我回來時,把我的連本帶利取回。所以,你們把這個「塔冷通」從他手中奪過來,給那有了十個「塔冷通」的,因為凡是有的,還要給他,叫他富裕;那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由他手中奪去。至於這無用的僕人,你們把他丟在外面的黑暗中,在那裏必有哀號和切齒。」

塔冷通的比喻
撰文:王新亮神父 (主徒會)

主內的弟兄姊妹們,在常年期第三十三主日的福音中,耶穌給了我們一個關於塔冷通的比喻。 在比喻的開始耶穌說:「天國好像要遠行的人,將自己的僕人叫來,把財產託付給他們。」這個遠行的人是誰呢? 如果看福音就會發現,耶穌在講完這段比喻之後便對門徒說:「兩天以後就是逾越節,人子要被解送,被釘在十字架上。」所以,耶穌所說的這個遠行的 人是指他自己。 他要去耶路撒冷交付自己的生命。 所以耶穌也是藉著這個比喻在向門徒道別。 所以這個遠行的人要交給僕人們的財產,塔冷通是什麼呢? 就是他的生命,就是他的愛。

我們可能注意到了,有的人得到的塔冷通多,有的人得到的塔冷通少。 福音中說一個人得了五個塔冷通。 一個人得到了兩個塔冷通。 最後一個人得到了是一個塔冷通。 得到五個和得到兩個塔冷通的人馬上就去賺得了另外的五個和另外的兩個塔冷通。 但是得到一個塔冷通的人卻將這一個塔冷通埋藏起來,福音中說他是因為害怕。 他害怕什麼呢? 他害怕的主人,或者他可能害怕丟掉這一個塔冷通,或者他可能看到別人有更多的塔冷通,感到自己只有一個塔冷通不好意思,所以他最後什麼也沒有做。 主內的兄弟姊妹們,在生活中,我們也可能會有這樣的想法。 那就是如果…就好了。 如果我那五個或兩個塔冷通我也會去賺錢。 如果我有那份工作就好了,如果我有那個家就好了,如果我有錢又成功就好了,如果我沒有這個或那個問題就好了,如果我身邊有貴人就好了… 但這些虛幻的想法會讓我們看不見身邊的美好,看不到自己的美好。 它們讓我們忘記了自己擁有的才能。

我們可能不知道一個塔冷通是多少。 塔冷通是重量單位。 一塔冷通的銀,是6000個德納。 一個德納差不多是一個人一天的工資。 所以在耶穌時代一個塔冷通差不多是一個人15到20年的薪水。 如果你每年的薪水是5萬元,那麼一個塔冷通就是1million。 所以就算你有一個塔冷通你都是一個百萬富翁。 天主就是這樣的愛每一個人的。 我們不要忘記,這個比喻裡邊塔冷通代表的是耶穌奉獻的生命,耶穌的愛。 你是被天主愛的,我們應該滿足了。 所以不要等到你有了。 。 。 再去愛天主愛人,就照現在的樣子去愛天主。

在福音中我們可能注意到另外一個現象,那就是前兩個人有個五個和兩個塔冷通的人,當他們把賺得的塔冷通交給主人的時候,他們得到了的回答是 一樣的。 主人對他說:「好! 善良忠信的僕人,你既在少許事上忠信,我必委派你管理許多大事:進入你主人的福樂吧!」 所以,教父奧利振講:「你們要留意,主人對他們兩人說的話是一樣的。那能力較弱的人,若按他所擁有的去行,在天主面前就不會比能力較強的 人的功勞少一點。」聖熱羅尼莫說:「那賺得五個塔冷通的和賺得兩個塔冷通的都同樣受到一家之主的青睞,所以主人看的不是他們的賺多少, 而是他們的意誌有多大。」所以,天主看的不是我們的能力有多大,可以做多大的事情,而是我們的意志,是我們的心,愛心。我們的心有多大,天主的恩寵會給我們多少的恩寵。我們的心越向天主開放,天主給的越多。 就算現在我們只有一個塔冷通,如果我們的心是開放的,我們很快就會有兩個,然後會有四個,八個,十六個。慢慢我們都會變成富有的。

主內的兄弟姊妹,不用擔心,害怕我們的塔冷通太少,也不用去羨慕、去看別人的塔冷通比你的多。因為天主看的是你的心。就照現在的樣子來愛天主,就用手中的一個塔冷通來愛天主,慢慢地你也會變成富有的。 那麼天主都會對你講:「好!善良忠信的僕人…進入你主人的福樂吧!」

按此閱讀更多
《敞開心扉說「亮」話》反省文章

王新亮神父 (Fr. John Wang)簡介

王新亮神父於1990年10月2日,出生於天津市一教友家庭,並自幼領洗。2009年至2013年,在大學期間學習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直到2014年,王神父加入主徒會,並在2016年1月3日於新加坡宣發初願。其後,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於多倫多St. Philip’s Seminary修讀讀哲學,2018年9月於多倫多總教區St. Augustine’s Seminary修讀神學。2021年12月27日,於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聖曹桂英堂宣發永願。2023年5月13日,於聖彌額爾主教座堂大殿晉鐸,現擔任多倫多天主教聖曹桂英堂助理司鐸。

教宗主持第7屆世界窮人日彌撒:天主將要求我們為貧困的醜聞交帳

圖片:Vatican Media

貧困是個醜聞,我們應當遵照福音指示給基督徒的訊息來應對,即:實踐愛德、「分享食糧、使愛倍增」。教宗方濟各11月19日主日在聖伯多祿大殿為第7屆世界窮人日主持彌撒,在講道中如此表示。他呼籲眾人對抗多種形式的悲慘處境,對抗利己主義。「我們不能把上主的財富埋在地底下」,因為祂回來時將要求我們交帳。

教宗說:「讓我們想想我們世界的許多物質貧困、文化貧瘠、靈性匱乏。讓我們想想那些居住在我們城市受到傷害的人、變得隱形的窮人,他們在一個過於忙碌且分心的社會普遍冷漠中,痛苦的哀嚎被壓制下來。⋯⋯讓我們想想那些受壓迫的人、勞苦者、被邊緣化的人、戰爭受害者,以及冒著生命危險離鄉背井的人,想想那些三餐不繼、沒有工作、缺乏希望的人。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貧困,不是兩三個,是很多個。窮人為數眾多。」

當天約有5千人在聖伯多祿大殿參加禮儀,他們絕大多數的人每天忍受貧困之苦,尊嚴掃地,缺少基本的維生之道。教宗期勉眾人依循塔冷通的比喻行事(參閱:瑪廿五14-30),提出兩條當走之路。

第一條是「耶穌的旅途」:主人上路前叫來僕人,把自己的財產託付給他們;同樣地,主基督回到天父身邊前,把聖神的恩典託付給人們,讓每個人能推進主基督託付給自己的使命,在世上繼續祂的事業。教宗指出,耶穌並未私藏祂從天父那裡領受的財富,而是為了世人的益處加以善用(參閱:格後五21)。這便「激勵了祂回到天父身邊前的塵世之旅」。

塔冷通的比喻也提到,主人一旦回來,就會要求僕人交帳。這就引出第二條道路,即「我們的生命之旅」,世人為與耶穌相遇、為進入「永生福樂」所走的那條路。

「我們在人生中走的是哪條路呢?那條耶穌自我奉獻的路,或是自私自利的路?那條向他人伸手援助、獻出自己的路,或是那條攥緊手來握住更多、只為保護自己的路?塔冷通比喻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根據自己的所能和機會,領受了『塔冷通』。請注意:我們不能被常聽見的話語所誤導:這並非個人才華,而是如同我們所說的,是上主的財富,也就是主基督離開我們、回到天父身邊前所留給我們的財富。」

耶穌留給世人的莫大財富是「上主的愛」,那是「我們生活的基石、我們旅途的力量」。正如塔冷通的比喻所指出的,現在輪到人們來選擇怎麼運用。

「我們可以讓我們所領受的加倍增長,為了愛他人讓生命成為愛的奉獻,還是我們被困在虛假的天主形象裡,出於恐懼把我們所領受的珍寶埋藏在地底下,只為自己著想。」

教宗由此邀請信眾自問:「我會以我的生命去冒險嗎?我會以我的信仰力量去冒險嗎?作為基督徒,我是否懂得冒險,或因恐懼或者膽怯而自我封閉?」

塔冷通的比喻有助於我們省思自己在人生旅途中抱持著何種態度。教宗表示,從上主那裡領受祂聖愛的人,蒙召「成為送給他人的禮物」,因為「我們如果不讓我們周圍的愛加倍增長,生命就會在黑暗中消耗殆盡;我們如果不促使所領受的塔冷通流通,生命就會被埋入地底下,彷彿早已死去一般(參閱:瑪廿五30)」。

教宗最後提醒道:「弟兄姊妹們,多少基督徒有如被埋在地底下;多少基督徒度的信仰生活就像被埋在地底下那樣。」基督徒蒙召分享耶穌所賜的財富:祂的聖愛、祂的慈悲、祂的憐憫、喜樂和希望。願每個人「依照各自所領受的恩典、託付於己的使命,努力促使愛德結出果實,關懷窮人」。

敞開心扉說「亮」話:寡婦和不義的法官

路加福音 18:1-8

耶穌給他們設了一個比喻,論及人應當時常祈禱,不要灰心。他說:「某城中曾有一個判官不敬畏天主,也不敬重人。在那城中另有一個寡婦,常去見他說:請你制裁我的對頭,給我伸冤罷!他多時不肯;以後想到:我雖不敬畏天主,也不敬重人,祇因為這個寡婦常來煩擾我,我要給她伸冤,免得她不斷的來糾纏我。於是主說:你們聽聽這個不義的判官說的什麼!天主所召選的人,日夜呼籲他,他豈能不給他們伸冤,而遷延俯聽他們嗎?我告訴你們:他必要快快為他們伸冤,但是,人子來臨時,能在世上找到信德嗎?」

寡婦和不義的法官
撰文:王新亮神父 (主徒會)

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講了一個寡婦和不義的法官的比喻。 我們通常的解讀是,由於這個寡婦不斷地來煩擾這個不義的法官,最後以至於這個法官就算為了自己不再被煩擾,也幫助了這個寡婦。 耶穌想用這個比喻來對比我們和仁慈的天主。 一個不義的法官尚且幫助了這個寡婦,那麼極仁慈的天主對待祂子民的祈禱更是會俯聽的。 所以,耶穌告訴我們,天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會堅持祈禱嗎? 耶穌說:「人子來臨時,能在世上找到這樣的信德嗎?」這是我們通常對這段福音的理解。

所以,每當讀到這段福音時,我們都會很自然地把自己放在寡婦的那個位置。 但是,還有另外的一種解釋,很不一樣。 我們不要以為自己是那位寡婦,恰恰相反,其實我們是那位不義的法官,而每天不斷來敲門的可憐的寡婦代表的是耶穌。 耶穌每天都在敲打我們的良心的心門。「今天要去教堂了……到祈禱的時間了……該放下電話了……這週要辦告解了……今天要探訪生病的朋友……明天要給父母打個電話……今天要和那個人和好等等。」 耶穌不斷地在敲打我們的良心。 但是我們很少有過回應。

主內的兄弟姊妹,我們一方面從來沒回應過天主的請求,一方面還在抱怨天主不俯聽我的祈禱。 所以,天主真的很不好做。耶穌說你們應該先尋求天主的義德,其餘的自給你們。讓我們先做天主讓我們完成的,至於我們的請求天主自然會給我們。

按此閱讀更多
《敞開心扉說「亮」話》反省文章

王新亮神父 (Fr. John Wang)簡介

王新亮神父於1990年10月2日,出生於天津市一教友家庭,並自幼領洗。2009年至2013年,在大學期間學習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直到2014年,王神父加入主徒會,並在2016年1月3日於新加坡宣發初願。其後,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於多倫多St. Philip’s Seminary修讀讀哲學,2018年9月於多倫多總教區St. Augustine’s Seminary修讀神學。2021年12月27日,於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聖曹桂英堂宣發永願。2023年5月13日,於聖彌額爾主教座堂大殿晉鐸,現擔任多倫多天主教聖曹桂英堂助理司鐸。

 

 

梵蒂岡確認天主教徒依然禁止參加共濟會

在教宗方濟各的批准下,教廷教義部在一份由部長費爾南德斯(Victor Fernandez)樞機簽署的文件中再次確認,天主教徒禁止參加共濟會。

教義部於2023年11月15日週三以這份文件回應了菲律賓杜馬蓋地教區主教科爾特斯(Julito Cortes)的提問。文件寫道:「由於共濟會成員人數持續增長,[科爾特斯主教」憂心地解釋了他教區的處境。然後針對如何從牧靈的角度出發,同時將教義的意涵列入考量,適當地應對這一現實,[科爾特斯主教」尋求了建議。」

教義部在回覆中表明菲律賓主教團參與其中的重要性,指出「各位主教務必落實一致的策略,而且應該採取兩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是從教義層面著手:聖座教義部重申,「信徒禁止成為共濟會成員,因為天主教教義與共濟會並不兼容(參閱:1983年聖座教義部有關共濟會的聲明,以及菲律賓主教團2003年的綱領)」。

因此,聖座文件解釋,「在知情的情況下正式作為共濟會成員並接受共濟會原則的人,適用於上述聲明的規定。這些措施也適用在登記參加共濟會的聖職人員身上」。

第二個方法涉及牧靈對策:聖座教義部建議菲律賓主教「在所有堂區展開普及的要理講授,闡述天主教信仰與共濟會不兼容的原因」。菲律賓主教也要考慮他們是否應該公開對此議題發言。

教義部於1983年11月在新版《天主教法典》問世後發表了有關共濟會的聲明。這是因為1983年頒布的法典旨在取代1917年的法典,卻沒有如同舊版法典一樣對共濟會予以明確譴責,並對參加共濟會的天主教徒施以絕罰。因此,在時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批准下,時任聖座教義部部長拉青格樞機簽署了這份聲明,強調那些參加共濟會的天主教徒「處於重罪的狀態」。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區級第38屆普世青年節教宗文告:論望德,要喜樂 (羅馬人書12:12)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區層級的普世青年節將於2023年11月26日慶祝。教宗為此於本月14日發表文告,題名為《論望德,要喜樂》(羅12:12)。教宗表明,基督徒的望德絕非「簡單的樂觀心態」,而是明確知道天主臨在於我們中間。教宗提出了在黑暗時期積極維持望德的策略,並敦促青年把望德分享出去。

按此閱讀英語全文

絕望

「論望德,要喜樂」的主題選自《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教宗反省聖人這一席話,指出「青春時期充滿希望和夢想,得到很多美好事物的滋養,生活因而變得充實:受造界的燦爛、我們與朋友和摯愛的關係……以及許多其他事物」。

然而,我們生活在危機時代,「對於包括青年在內的很多人來說,希望似乎渺茫」。很多人「覺得自己彷彿被關在陰暗的監獄裡,看不見陽光」。教宗問到,在這樣的處境中,「我們如何感受到聖保祿所說的喜樂和望德呢?面對人類的悲劇,特別是無辜者的苦難,我們也會如同《聖詠》裡那樣祈禱,問上主:『為什麼?』」

通往望德之路

教宗在文告中提出了兩條在此困境中保持基督徒望德的道路。第一條是承認這「不是人類努力、天賦或技巧的成果」。「喜樂源自與基督的相遇。基督徒的喜樂來自天主本身,來自我們深知被祂所愛」。

「基督徒的望德既不是簡單的樂觀心態,也不是天真之人的安慰劑:這是紮根於愛德和信德的確信,相信天主絕不會遺棄我們,相信祂始終信守承諾:『縱使我應走過陰森的幽谷,我不怕凶險,因祢與我同在。』(詠廿三4)」

第二條在痛苦中維持望德的道路,是承認「我們也能成為天主解決問題的對策的一部分」。「我們依照天主的肖像和模樣受造,能成為祂愛的記號。這愛在看似絕望的處境中也能激發喜樂和望德。」

望德在分享中成長

領受了這份喜樂和望德,我們不能獨自享有。教宗勉勵青年,寫道:「守護那在你們內燃燒的小火苗,但同時也要把它奉獻出去:你們將會發現它越長越大!」「你們尤其要親近那些或許表面帶著笑容、內心卻暗自哭泣的朋友,他們缺乏望德。你們不要受到冷漠和個人主義的玷汙。」

教宗最後提醒眾人:「我們不能把基督徒的望德僅僅當做一種美好的感覺而私藏,因為望德注定是要給每一個人的。」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敞開心扉說「亮」話:學會感恩,時時感恩,事事感恩

路加福音 17:11-19

耶穌往耶路撒冷去的時候,經過撒瑪黎雅及加里肋亞中間,走進一個村莊的時候,有十個癩病人迎面而來,遠遠地站著。他們提高聲音說:「師傅,耶穌,可憐我們吧!」耶穌定睛一看,向他們說:「你們去,叫司祭檢驗你們吧!」他們去的時候,便潔淨了。其中一個看見自己痊癒了,就回來大聲光榮天主,並且跪伏在耶穌足前,感謝他;他是一個撒瑪黎雅人。耶穌便說道:「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嗎?那九個人在那裏呢?除了這個外邦人,就沒有別人回來歸光榮於天主嗎?」耶穌遂對那人說:「起來,去吧!你的信德救了你。」——上主的話。

學會感恩,時時感恩,事事感恩
撰文:王新亮神父 (主徒會)

主內的兄弟姊妹們,當人們內心受傷的時候,眼光會很容易看向自己,看向自己的創傷,看向自己的委屈,看向自己的可憐。 一個人隨著眼光越來越向內看,也越來越喪失愛的能力。 因為愛是需要向外看的,是看向別人的。

在常年期第三十二周星期三的福音中的痲瘋病人,可能是因為長期的病痛,遭受的歧視、不公,以至於他們的眼光都是看向自己的。 所以,除了身體上的痲瘋病,他們的靈魂也是有缺陷的,因為他們沒了愛的能力。福音中提到的,被治好的有十個痲瘋病人,但是只有一個回來感謝天主。那九個人雖然身體上的疾病被治癒了,但是他們的內心並沒有被治癒,因為他們不懂得感恩。不懂得感恩是因為他們的眼光還是停留在自己的身上,他們並沒有想起治癒他們的耶穌,也更不會看向他人,而那一個回來感謝天主的人是真正的得到了治癒。 因為,他不僅身體被治愈,也恢復了恢復了愛的能力,有了感恩的心。

主內的兄弟姊妹,我們也要反省一下,是不是我的眼光總是看向自己的,從來沒有看向別人?我是不是忽略了很多感恩的機會?讓我們學會感恩,時時感恩,事事感恩。 當一個人學會時時感恩,事事感恩的時候,會發想他的精神永遠是飽滿的,生命永遠是豐盛的。

按此閱讀更多
《敞開心扉說「亮」話》反省文章

王新亮神父 (Fr. John Wang)簡介

王新亮神父於1990年10月2日,出生於天津市一教友家庭,並自幼領洗。2009年至2013年,在大學期間學習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直到2014年,王神父加入主徒會,並在2016年1月3日於新加坡宣發初願。其後,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於多倫多St. Philip’s Seminary修讀讀哲學,2018年9月於多倫多總教區St. Augustine’s Seminary修讀神學。2021年12月27日,於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聖曹桂英堂宣發永願。2023年5月13日,於聖彌額爾主教座堂大殿晉鐸,現擔任多倫多天主教聖曹桂英堂助理司鐸。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