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呼籲國際社會協助印度水患災民

2018年8月19日,教宗方濟各在三鐘經祈禱活動結束之際,念及印度喀拉拉邦的水患災民。直至8月21日,這場天災目前已經造成將近400人死亡,80萬人無家可歸,救災工作正在持續進行中。

教宗表示:「當地的暴雨造成洪水氾濫和山體滑坡,許多人因此喪失生命,為數眾多的人下落不明或流離失所,農業和房舍損失慘重。」

面對如此災害,教宗呼籲要對這些弟兄姊妹提供我們的關懷和國際社會的具體支持。接著,教宗向喀拉拉教會表達關切之情,那裡的教會成員站在第一線為災民提供援助。教宗最後邀請眾人為所有失去生命的人祈禱,也為所有在這場浩劫中遭受磨難的人祈禱。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訪問愛爾蘭前發表視頻訊息

親愛的朋友們,

在我幾天後去愛爾蘭訪問、出席世界家庭會議之前,我要向愛爾蘭全國人民寄送熱忱的致意:「想到重返愛爾蘭,令我興奮不已!」。

正如你們知道的,世界家庭會議,是為天主對家庭的美好計劃所舉行的慶典,它也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家庭相遇和互相扶持度它們特殊聖召生活的機會。今天,家庭必須面對許多的挑戰,來努力體現忠誠的愛、以健全價值觀養育子女、在更廣大的團體中做美善、愛與互相照顧的酵母。這些是你們都知道的。

我希望舉行世界家庭會議這個機會,能是一個給予世界各地的家庭,尤其是將在都柏林出席會議的家庭,更大的鼓舞的泉源。願這次會議提醒我們家庭在社會生活中,以及在為年輕人建造一個更美好未來上,佔有重要地位。年輕人是未來!使年輕人為將來做好準備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此刻,就要使年輕人有所準備,但要在過去的根基上來做準備,就是:年輕人和祖父母們。這一點非常重要。

即便我這次訪問愛爾蘭的特定理由是出席世界家庭會議,我仍然期望這次訪問能涵蓋愛爾蘭大家庭的所有成員。我要特別祈求天主,願此行有助於增進基督內所有信徒間的團結與修和,以此作為持久和平的記號,這是天主為整個人類家庭的夢想。我知道,許多人正活躍地為我此行做準備。我衷心感謝大家。我請大家為我祈禱,使我們這次的相會是一個喜悅、心情寧靜的時刻,同時也是一個讓耶穌的愛撫慰所有家庭、實際撫慰每一個天主子女的時刻。我向大家保證,我與你們同在,為你們祈禱。我也請你們為我祈禱,這是我所需要的。我衷心祝福大家。

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願天主降福大家。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致天主子民信函:藉著祈禱和守齋進行懺悔

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公布報告,描述在大約70年當中至少1000人遭受過聖職人員的性侵犯、濫權和踐踏良知的事件之後,教宗方濟各在2018年8月20日寫了一封致天主子民的信函,指出創傷永遠不會消失,也永遠不會磨滅。我們必須強烈譴責這些暴行,集中力量根除這死亡的文化。

教宗表示:「面對這種生活作風我們該當感到羞愧,因為這作風已經,而且仍在損害我們以言語所宣講的內容。回顧過去,我們為請求寬恕和設法修復已造成的傷害而做的一切,將永遠不足。展望未來,我們為建立一種為避免那樣的情況不僅不再重複,也不會受到遮掩的文化而付出的心力,也絕不會減少。」

教宗首先援引聖保祿宗徒對格林多信友說的話:「『若是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都一同受苦』(格前12:26),藉以強調眾人分擔受害者的痛苦,因為許多無辜者受到的傷害乃是一道升到高天的哀訴,而且長久以來受到忽視、隱瞞或予以緘默。但這哀號比所有設法令其緘默的舉措更為強烈,而且那些自以為能解決問題,卻以其決定加重情況嚴重性的人則成了同謀。作為教會團體,我們以羞愧和懺悔之情承認我們沒能及時行動,也認識到給許多人造成傷害的程度和嚴重性。我們忽視並拋棄了這些兒童。」

教宗接著引用當初拉青格樞機為2005年聖週五撰寫《苦路默想》中的話,寫道:「在教會內和司鐸牧職中存有多少污穢啊,而他們本應完全屬於基督!那是多大的傲慢,多大的自負啊!」

教宗遺憾地承認:「過去的疏漏成了一種回應的形式,這種可恥的行為如今不能再繼續下去,卻應轉化為團結互助,明瞭其最深刻和最嚴謹的含義。團結互助要求我們對抗各種腐敗,尤其是精神上的腐敗,因為這是一種於己方便的盲目,最終似乎視一切都是正當行為。」

雖然如此,教宗對正在進行的徹底改變抱持信心:「我意識到在世界各地作出的努力,為兒童和處於脆弱狀態的成年人的完整成長提供安全和保護,以及對這種罪行的零容忍,讓所有犯這罪行或予以掩蓋的人都意識到自己的罪。」

教宗在信中再次譴責各種形式的教權主義,表明需要所有天主子民的積極參與。教宗寫道:「教權主義在教會的身體內製造分裂,煽動並有助於今天我們所譴責的許多邪惡的持久存在。教權主義是一種理解教會內權威的反常形式,這在那些出現性侵犯、濫權和踐踏良知行為的眾多團體中非常普遍。這種態度不僅抵消基督徒的特徵,也試圖貶低和輕視聖神傾注在我們信徒心中的聖洗恩寵。因此,向濫權說不意味著強而有力地向各種形式的教權主義說不。」

教宗邀請:「天主忠信而聖潔的全體子民依照上主的吩咐,藉著祈禱和守齋進行懺悔,以喚醒我們的良知、我們的團結互助之情,以及努力促進一種保護和絕不再允許任何濫權行為的文化。在守齋和祈禱中的懺悔幫助我們以天主子民的身份在上主和受傷的弟兄姐妹面前,如同罪人那樣懇求寬恕、羞愧以及自新的恩寵,制定能產生與福音和諧的行動力量。」

最後,教宗向聖神祈求:「願聖神賜予我們悔改的恩寵,並在我們內傅油,好使我們在面對侵犯罪行時能表達我們的懺悔和勇於打擊犯罪的決心。」

英語全文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三鐘經:聖母瑪利亞提醒我們蒙召服事天主

2018年8月15日聖母升天節,教宗方濟各在頌念三鐘經的機會上表明,聖母瑪利亞的一生看似與她同時代的許多婦女相同,但她的每項行動都與耶穌完全契合,這契合在加爾瓦略山上達到極致。天主因此也恩賜聖母完全參與了耶穌的復活。聖母瑪利亞的遺體免於腐朽,就如同聖子的那樣。

節日當天選讀的《路加福音》記述瑪利亞答覆表姐依撒伯爾的那句話:「今後萬世萬代都要稱我有福,因為上主垂顧了祂婢女的卑微」(路1:48)。教宗解釋道:「靈魂和肉身升天是天主之母因著她與耶穌的獨特契合而得享的一項特權。從天使報喜開始,聖母在參與她聖子的一切奧跡中總是與祂靈肉合一。聖母始終跟隨聖子,因此被稱為首位門徒。」

教宗接著指出:「教會今天邀請我們瞻仰這奧跡:它向我們表明天主願意救贖完整的人,即救贖人的靈魂和肉身。肉身復活正是基督信仰啟示的一個要素,我們信德的一個核心。聖母升天的絕妙事實表明及肯定人的位格的合一,提醒我們蒙召以自己的全部存在,即靈魂和肉身來服事和光榮天主。」

「偉大的教父聖依勒内說過,『天主的光榮就是活生生的人,而人的生命就是享見天主』(《駁斥異端》4,20,7)。如果我們能如此生活,喜悅地服事天主,而且也慷慨地服事弟兄,在復活的日子我們的命運就會與我們天上的母親一樣。那時,保祿宗徒這句『務要用你們的身體光榮天主』(格前6:20)的勸勉將會在我們身上圓滿地實現,我們將在天上永遠光榮天主。」

最後,教宗邀請聚集在聖伯多禄廣場上的朝聖信友懇求聖母,以她母親般的轉禱幫助我們活出自己每日的行程,熱切期望總有一日能來到她跟前,與諸聖和我們的親人,同在天堂相聚。

在三鐘經祈禱活動結束時,教宗特別念及前一天熱那亞大橋倒塌悲劇的受害者。這一事故導致多人死亡和失蹤。

教宗說:「親愛的兄弟姐妹,今天我們默觀聖母在天堂的光榮,我願意將世界各地在身體和精神上受苦的人的焦慮和苦惱託付於憂苦之慰童貞瑪利亞。願我們的在天之母為眾人求得安慰、勇氣和安寧。我特別念及昨天在熱那亞發生的悲劇的受害者,這一悲劇造成人員喪亡和失蹤。我將失去生命的人託付於天主的慈悲,與此同時我向亡者的家屬、受傷的人、無家可歸者、以及每一位事故受害者,表達我精神上的關切與臨在。我邀請大家與我一同為受害者和他們的親人祈禱;讓我們一起誦念萬福瑪利亞。」

隨後,熱那亞總主教巴尼亞斯科(Angelo Bagnasco)樞機接受《梵蒂岡新聞網》採訪,向教宗表達了感激之情。他說:「我非常感謝教宗,整個城市和教區都為教宗的惦念而感謝他。這份惦念充滿了他對熱那亞的關愛與祈禱,特別是對那些遭受這場慘痛悲劇所影響的人。我相信熱那亞將一如既往地在天主的幫助下重新站立起來。」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推特」推出教宗訪問愛爾蘭表情符號

這個表情符號(emoji)是以教宗的卡通頭象為中心,背景是愛爾蘭的國旗顏色:綠色、白色和金色。

當你使用一些有關教宗訪問愛爾蘭的主題標籤時,包括: #PápaInÉirinn、#WMOF2018和#FestivalOfFamilies,這個獨特的表情符號也會出現。

根據2018年世界家庭會議的傳訊經理Brenda Drumm表示:「這個教宗表情符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可以在「推特」(Twitter)上連接關於教宗方濟各訪問愛爾蘭時及參加我們在#WMOF2018舉行的世界家庭會議中的講話。」

「推特」的歐洲公共政策主任Karen White表示:「教宗方濟各的訪問是今年在愛爾蘭發生的大事之一,自然會有很多人將使用『推特』來討論他在這裡的時間。」

這並不是「推特」第一次使用教宗訪問的表情符號。之前,他們也為曾為教宗在拉丁美洲和美國的使徒之旅而設計了一個表情符號。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 #WMOF2018

教宗會晤意大利青年:讓生命成為一場美好的賽跑

2018年8月11日晚上,7萬多名意大利各教區的青年完成了他們的朝聖旅程後,齊聚羅馬市區的馬西莫競技場參加守夜祈禱活動,與教宗方濟各會晤。教宗下午6時30分抵達會場,就當晚選讀的《若望福音》作了反省,勉勵青年們以若望宗徒的信賴和活力將這段朝聖旅程帶到自己的家庭、鄉鎮和團體。

當晚選讀的《若望福音》記述那個難以想像的清晨:天還黑的時候,眾人都在耶穌墳墓的四周往來奔跑。瑪利亞瑪達肋納跑去向門徒們報信;伯多祿和若望朝墳墓奔跑(若20:1-8)。眾人都在奔跑,都感到急需行動起來,不可耽擱時間。

教宗反省道:「我們有許多需要奔跑的理由:這經常只是因為我們有許多需要做的事,時間永遠不夠用。有時我們得加快步伐,因為一些新的、美好和有趣的東西在吸引著我們。有時我們奔跑卻是為了逃避一種威脅,一種危險。耶穌的門徒們在奔跑,因為他們獲知耶穌的遺體在墳墓中不見了。在那似乎是最終的分離後,瑪利亞瑪達肋、西滿伯多禄和若望充滿著愛的心此時在劇烈地跳動。也許在他們内重新燃起能再見到上主面容的希望!就如祂在那一天所許諾的那樣:『你們來看看吧!』(若1:39)。」

教宗接著表示:「那跑得最快的是若望,那當然是因為他最年輕,但也是因為在親眼看到了耶穌死在十字架上後,他並沒有失去希望;再就是因為他在瑪利亞,耶穌的母親身旁,也被她的信德所感染。總之,從那個清晨起,歷史不再同過去一樣了。那似乎得勝的死亡時刻其實就是它敗北的時刻。就連那放在墓前的沉重石頭也無法繼續留在那裡。從那個一週的第一天清晨起,所有在生命受壓制的地方,所有被暴力、戰爭、不幸所控制的空間,以及人受到侮辱和蹂躪的場所,仍能重新燃起一個生命的希望。」

教宗回到眼前的現實,談到這些青年經歷了朝聖之旅後,又在此聚集一堂。教宗說:「我的喜悅是感受到青年們如同瑪利亞瑪達肋、伯多祿和若望那樣愛耶穌的心在跳動。我也如同伯多祿那樣,欣喜地看到青年們如同若望在聖神的推動下奔跑得更快。因此,我對你們說:你們切莫滿足於那尾隨在隊伍末尾者的謹慎步伐。你們需要有冒險向前躍進、大膽無畏和勇於跳躍的精神,好能如同耶穌那樣夢想天主的國,為促進一個更友愛的人類而奮鬥。」

教宗說:「看到青年們在耶穌的吸引下,比那些在教會内有點遲緩和畏懼的人跑得更快,這會令他感到愉快。願聖神在這奔跑中推動你們向前進。教會需要你們的衝力、你們的直覺,以及你們的信德。」

教宗也叮囑青年們:「當你們來到我們尚未抵達的地方時,請你們要有耐心等待我們,如同若望在空墓前等待了伯多祿那樣。在這幾天的一起行走當中,你們已體驗到接納身邊的弟兄或姐妹是多麽辛苦,但如果我不帶偏見並以開放的心去接納他們,他們的臨在又能給我的生命帶來多大的喜樂啊!」

「單獨行走能讓你擺脫一切,但一起前行能讓我們成為一個子民,天主的子民。這給予我們保障:隸屬天主子民的保障。與天主子民同在,你就會感到安全,就會有認同感。有一句非洲的諺語如此說道:『如果你想走得快,你就得單獨奔跑。如果你想走得遠,你就得與別人同行。』」

最後,教宗勉勵青年們:「要以那愛徒若望的信賴和活力在他們的旅程中奔跑。知道自己被主耶穌所愛,這就是全部的秘訣!這樣一來,生命便成為一場美好的賽跑,沒有焦慮,沒有恐懼。一場朝向耶穌和弟兄姐妹的賽跑,心中充滿愛、信德和喜樂。」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致函哥倫布騎士團:支持愛德工作,捍衛家庭價值

2018年8月7日至9日,第136屆哥倫布騎士團年度大會在美國巴爾的摩(Baltimore)召開,主題是「愛德的騎士」。教宗方濟各為此致函這個以愛德為宗旨的天主教善會最高領導人卡爾·安德森團長(Carl A. Anderson),勉勵他們以行愛德和維護家庭作為該組織的兩大支柱。教宗這封信函由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署名。

教宗首先指出,哥倫布騎士團的創始人、可敬者麥基夫尼神父(Micheal Mc Givney)的神恩仍具有現實意義。這神恩透過信德與愛德密不可分的聯繫推動騎士們藉著基督信仰培育和成員之間的互相扶助,努力建設一個友愛的社會。

教宗方濟各也引用《你們歡喜踴躍吧!》勸諭的思想,邀請哥倫布騎士們效法偉大的聖人們,每日將信仰、祈禱和行愛德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他們也應堅持不懈地努力,透過具體的愛和對窮人及需要幫助者的關懷,把見證天主的愛帶到各個層面。

教宗祝望哥倫布騎士們將他們信仰化為行動和伸出援手的愛德計劃向前推進,但應如同加爾各答的德蘭修女所教導那樣,秉持默默無聞和謙虛的態度,使他們的善舉愈加適應今日社會正在呈現的新形式的貧窮和需要。

教宗即將前往愛爾蘭參加世界家庭會議,他藉此機會對哥倫布騎士們的工作表達感激之情。他們宣講家庭的福音、鼓勵男人們恪守自己身為天主教徒丈夫和父親的聖召、捍衛婚姻與家庭在社會中的真實本質。他們也應繼續引導和支持新世代的青年,幫助他們在一個滿是相反福音之光的世界中努力保持基督門徒和教會子女的本色。

最後,教宗也提到哥倫布騎士們為那些重大基督徒團體的弟兄姐妹們作出的努力,他們因自己的信仰而遭受偏見和迫害。教宗特別要求這些騎士們繼續為中東和平祈禱,為心靈的皈依祈禱,以及為真心努力促進對話與解決衝突的正確之道祈禱。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天主的救恩從脆弱之門進入

出谷紀 32:7-8

上主訓示梅瑟說:「你下去! 因為你從埃及國領出來的百姓敗壞了。他們很快就離開了我給他們指示的道路,為自己鑄了一個牛犢,朝拜牠,向牠祭獻並且說:「以色列,這就是領你出埃及的天主。」

2018年8月8日,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公開接見活動。教宗繼續他關於十誡的要理講授,當天談及偶像崇拜。他特別引述了《出谷記》中以色列子民拜金牛的事跡。這是偶像崇拜的絕佳例子。

教宗邀請我們反省聖經事跡所發生的背景—曠野,不穩定和不安全的地方。教宗說:「這是一種人類生命的圖像,在這樣的環境中人的生活條件是不確定的、沒有不受侵犯的保障。這樣的不安全會讓人產生原始的焦慮,例如對飲食的焦慮,從而成為偶像崇拜的溫床。」

教宗說:「人出於其本性,為了躲避荒漠的不穩定,會尋求一種『自製』的宗教。天主若不露面,我們就會定制一個神。『偶像不會召叫人放棄安穩的生活,『因為偶像有口,而不能言(詠115:5)』。這樣,我們可以明白,偶像的存在其實是一個藉口,為使我們得以成為萬物的中心,膜拜自己親手所造的(《信德之光》通諭13號)。』」

「以色列子民對偶像的需求促使亞郎鑄造了一隻牛,這是豐饒、富足、能量和力量的象徵,由黃金製成,代表著卓越的財富。成功、權力和金錢都是巨大的偶像。它們永遠是誘惑!金牛代表了什麼?它代表了一切的欲望,它給人獲得自由的幻覺,實則奴役人,因為偶像總會奴役人。」

教宗強調:「天主的偉大工程就是消除我們心中的偶像崇拜。但這一切主要因為我們沒有能力信賴天主,將我們的安危交托於祂手中,願意讓祂為我們心中的渴望賦予真正的深度。這也使我們經受脆弱、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人若不把天主置於首要地位,很容易陷入偶像崇拜,滿足於那薄弱的保障。因此,我們要接受為我們成了貧窮者的耶穌,承認自己的脆弱不是人生活的恥辱,而是向那真正的強者敞開心靈的條件。天主的救恩正是從軟弱之門進入的(格後12:10);正是藉著自身不足的力量,人才向天主的父愛敞開了心靈。人的自由源於他讓真天主成為自己唯一的主人。如此,我們就能接受自己的脆弱,拒絕我們內心的偶像。對我們基督徒而言,注視十字架意味著在那脆弱、遭到鄙視和一切都被剝奪的基督身上看到真天主的面容,那是愛的光榮,而不是耀眼的欺騙。」

教宗說:「我們的痊癒得益於成了貧窮者的那一位,祂接受失敗,徹底經歷了我們的不安定,為的是以祂的愛和力量填補這不安定。祂來向我們揭示天主的父愛;藉著基督,我們的脆弱不再是不幸,而成為與天父相遇的地方、我們從高天獲得新力量的泉源。」

在公開接見活動結束時,教宗提及8月8日的聖道明紀念日,以及8月9日十字架的德肋撒·貝內代塔(原名埃迪特·施泰因)慶日。後者是歐洲的共同主保。教宗說:「這位殉道者是言行一致的女性,以真誠和愛尋求天主的女性,既是她的猶太民族又是基督徒的殉道女性。她是歐洲的主保,願她為歐洲祈禱,保護歐洲免於漠不關心。」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致唁電哀悼印尼地震遇難者

2018年8月5日晚上,印度尼西亞龍目島發生7級強烈地震,直到目前已造成超過140人死亡,數百人受傷。這已經是一週內發生的第二次地震。教宗方濟各為遇難者祈禱,向印尼人民表達關懷之情。

8月6日,教宗在一封由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署名的唁電中向印度尼西亞的教會和民事當局表達他的悲傷之情。教宗對眾人表達他的關懷之情,並保證特別為亡者之安息祈禱,願傷者得康復,所有因失去親人而悲痛的人得安慰。教宗也向民事當局,以及參與搜救工作並協助災難受害者的人給予鼓勵。教宗最後為該國人民呼求安慰和力量,將天主的降福頒賜每個人。

龍目島發生的7級地震造成悲慘的生命損失和設施破壞。有數以千計的建築物受損或倒塌,數百人受傷。近2萬人從他們在龍目島的家中撤離。這些因房屋損毀而不得不離開家園的人,迫切需要醫務人員、藥品和食品供應。

目前已有很多非政府組織投入了救災行動。「拯救兒童」組織表示,在龍目島的某些地區,80%的房屋被毀,救援工作正在進行中,當地合作夥伴正在為兒童提供特殊的救助服務。儘管海嘯警報已被消除,但人們不知所措,驚慌地逃跑。據非政府組織報導,龍目島缺乏電力,這使通信變得非常困難。現已啟動特殊的救助行動,向災民分發基本必需品。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方濟各修改《天主教教理》有關死刑條文文本

2018年8月1日,教宗方濟各以一道詔書批准了《天主教教理》第2267號關於死刑的新文本。這段新條文繼承若望保祿二世在《生命的福音》中的訓導,指出處死一個罪犯的生命作為對其罪行的處罰是不能接受的,因為這殘害人的尊嚴。縱然犯了極嚴重罪行的人,也不能讓他失去人格的尊嚴。

修改後的2267號內容如下:

「長久以來,合法當局在完成了合法程序後便訴諸死刑,這被認為是一種對某些罪行的嚴重性作出恰當的回應,是可接受的手段,即使方法極端,卻使公益受到保護。

今天,人們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即使犯了極嚴重罪行的人也不該失去他的人性尊嚴。此外,已經出現一種對國家刑罰意識的新理解。總之,迄今已經發展出更有效的監禁系統,以保障公民受到應有的保護,但同時也不能斷然拒絕給罪犯自新的機會。

因此,教會依照《福音》的教導,表明『死刑是不能接受的,因為它殘害人的不可侵犯性和尊嚴』,同時決心致力於在全世界廢除死刑。」

Recourse to the death penalty on the part of legitimate authority, following a fair trial, was long considered an appropriate response to the gravity of certain crimes and an acceptable, albeit extreme, means of safeguarding the common good.

Today, however, there is an increasing awareness that the dignity of the person is not lost even after the commission of very serious crimes.  In addition, a new understanding has emerged of the significance of penal sanctions imposed by the state.  Lastly, more effective systems of detention have been developed, which ensure the due protection of citizens but, at the same time, do not definitively deprive the guilty of the possibility of redemption.

Consequently, the Church teaches, in the light of the Gospel, that “the death penalty is inadmissible because it is an attack on the inviolability and dignity of the person”,[1] and she works with determination for its abolition worldwide.”

2267號新文本的思想取自教宗方濟各於2017年10月11日向出席宗座推廣新福傳委員會會議的人士發表的講話。教宗方濟各今年5月11日在接見教義部部長拉達里亞樞機(Luis F. Ladaria)的機會上批准了上述文本,署名日期為2018年8月1日,聖亞豐索主教紀念日。

教宗方濟各的這道詔書已透過《羅馬觀察報》公諸於世,同時還伴隨拉達里亞樞機致全球主教的一封信函。樞機解釋道:「《教理》第2267號的新文本表達出一種教義上真實可靠的發展,並不違背教會訓導之前的有關教導。事實上,這教導能夠從國家當局保護公益的首要責任作出解釋,說明在一種對刑罰具有不同瞭解的社會背景下,實施這種刑罰則更難確保罪犯不再重犯其罪行。」

拉達里亞樞機提到:「教宗方濟各去年10月在紀念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簽署《信仰寶庫》宗座憲章及頒布《天主教教理》25週年活動的機會上,希望能重新提出關於死刑的訓導,好能更好地收集近些年來在這個問題上的教義發展。」

樞機最後寫道:「2267號的新文本也希望透過一種與政治當局相互尊重的對話,構成一種堅決果斷的推動力,以期促成一種能承認每個人生命尊嚴的思維邏輯,並能創造條件致使如今仍在實施死刑的司法體制得以廢除。」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