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主教呼籲當地教會不要因「司鐸是否進行民事登記」而敵對分裂

自2020年6月9日就職福州教區主教以來,林家善主教一直致力於推進當地官方教會和非官方教會的合一工作。但有一些人在其要求教區司鐸進行民事登記一事上持反對意見,在教友間引發諸多混亂。今年10月30日,林家善主教(Peter Lin Jiashan)就上述相關事項發表牧函,呼籲教區內的天主子民不要互相攻擊而要走向合一。

在這封名為《天主教福州教區致教區全體司鐸、度奉獻生活者及平信徒》的牧函中,林家善主教首先表示,自己是在聽聞中梵臨時協議簽訂及閱讀《教宗方濟各致中國天主教信友及普世教會文告》後,鑑於福州教區的現狀及教區合一的必要,並在《聖座關於中國神職人員民事登記的牧靈指南》的指導下,要求司鐸進行民事登記的。

隨後,福州教區經過多次商討並請示聖座和香港代辦後,於2020年6月9日舉行了合一的就職儀式。對於此就職儀式,中梵對話工作小組梵方組長切利總主教致函福州教區表示,這是一個「令人欣慰的消息」。

林主教繼續在牧函中指出,在開展合一工作的進程中,福州教區有些人就其推進的司鐸民事登記一事大做文章,宣講一些相反教會共融原則和分裂教會的言論,給許多教友帶來思想的混亂,給一些堂區帶來嚴重的不良後果。

因此,為避免更嚴重的混亂和分裂,林主教特別在牧函中作出五點申明。

他在申明中強調,該教區司鐸所做的民事登記與備案手續,在中梵協議的前提下,根據聖座的牧靈指南的精神,沒有相反教會的信仰原則;而他也尊重不進行民事登記的司鐸的選擇,承認他們依然是該教區的神職。

同時,林主教表明,該教區司鐸,不管有沒有進行民事登記備案,其所舉行的聖事,都是合法有效的,除非有其他特殊原因。所謂「簽字的神父舉行的彌撒是非法無效的」說法,是毫無根據的錯誤言論。

此外,林主教亦告誡福州教區司鐸,要服從他的管理,且與其保持應有的聯繫,不能與教區斷絕來往、獨斷獨行,不能攻擊教區的合一工作、做出分裂教區的行為、宣講分裂的言論。

在申明的最後一點,林主教要求該教區所有司鐸、度奉獻生活者和教友們,都要在合一共融的精神中,走上修和之路,互相包容、接納,在基督內合而為一,嚴禁互相攻擊和分裂的行為和言論。

大自然靈修: 常年期第三十一主日 【愛天地人】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三十一主日

【再沒有別的誡命比這兩條更大的了。】
(谷12:31)

耶穌被一位經師問到眾多誡命之中,哪一條是第一條。耶穌指出第一條是要我們用身心靈去「愛天主」,然後祂更補充說第二條是「愛近人如愛自己」,而且沒有比這兩條更大的誡命。

「愛天主」是當然的,不過我們又如何定義近人呢?在撒瑪黎雅人的故事中(瑪10:29-37),耶穌舉出的例子超越親人或朋友,而是不同種族的人,也都納入為近人之內。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擁有一顆憐憫的心。

所以那些在他國因天災、污染、氣候變化、家園環境被破壞的窮人,或是生態難民也是我們應該關注的近人。對於這些住在遙遠彼岸的人,他們提醒了我們要在生活上實踐環保,減少環境破壞,才能夠真正幫助到他們。

「愛主愛人」這兩條誡命雖然有前後之分,但關係卻密不可分:我們愛天主,就不能忽略愛祂的創造,這包括大自然和人,而事實也都證明如果要愛人,也不能忽視愛護環境。可見愛主愛人關愛自然,同是重要的,也是自然的。

讓我們一起祈禱:

慈悲的天父,
祢把祢那無限大的愛,
透過耶穌啟示了給我們。
讓我們能以寬大的愛心,
向祢學習,攜手去愛祢的創造。
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
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2021年為亡者的全大赦繼續延至整個煉靈月

宗座聖赦院於10月28日頒佈法令,規定今年也有機會於整個煉靈月獲得為亡者的全大赦。法令表明,由於新冠疫情延續不斷,教會眾多神長近期紛紛提出請求。在聆聽了這些請求後,考量到新冠疫情的因素,宗座聖赦院做出了這項決定,「確定2020年10月22日已授予的所有神益,也適用於2021年整個11月份」,藉由一道類似的法令,為已亡信友的全大赦延至整個煉靈月。

接著,法令講述了時間延長的多項神益:「因著教會再次慷慨,信眾當然可以從中增益虔敬之心與靈性活力,依循福音的律令善度生活,懷著孝愛之情與教宗共融,愛戴教宗,因為教宗是天主教會可見的基石與牧者。」

正值疫情在全球延燒的時刻,今年的法令同去年的一樣,旨在避免人潮群聚,以免導致病毒擴散。宗座聖赦院院長皮亞琴扎樞機接受梵蒂岡新聞網訪談,解釋道:「按照以往的規定,從11月1日至8日,對所有在這段期間前去墓地、聖堂或為亡者祈禱的信友施予全大赦。他們應誦念《天主經》和《信經》,這8日祈禱尤其以11月2日最為重要。這是一般的情況。這種廣受重視的敬禮形式,表現在參加彌撒和掃墓上。因此,為了避免人潮擁擠,我們想到延長有機會領受大赦的時間,如此一來在整個11月份都能獲得這項恩典,而不僅限於前8天。」

此外,談到諸聖瞻禮和紀念已亡信友瞻禮之間的關聯,宗座聖赦院院長指出:「我們蒙召在這幾天重燃我們對永恆喜樂與真福的確信。」這位院長樞機勉勵眾人「懷著謙遜和信賴的心為那些已經離開我們的人,為他們大大小小的缺失請求寬恕。他們無論如何已在天主的愛中得救,而我們要再次作出信德的努力」。

以下是法令內容:

宗座聖赦院宗座聖赦院
於當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
頒賜全大赦予煉靈之法令
2020年10月22日

在本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為獲取適用於已亡信眾的全大赦, 在必須履行的善工和必須滿全的條件上,均可為保障信友的安全 而作出適應,而頒賜大赦的時期,伸延至整個11月份。

本聖赦院接到很多牧者的請求,他們申請於今年內,基於新型冠 狀病毒疫情,准許信友按《大赦手冊》(第29條頒賜,第1項)獲取適用於煉靈的全大赦一事上,能以另一些善工替代指定的善工。有鑑於此,本院經教宗方濟各特准,樂意於本年,在群體聚集被禁止的情況下,批准以下適應疫情而作的安排:

a. 前往(天主教)墳場並為亡者祈禱──甚或只默禱──的信友,除在慣常指定的11月1日至8日其中一日履行該善工而可獲得全大赦以外,亦可自行選擇11月份另一八日時段,或分隔開來的任何八日履行該善工。(註:在上述八日內,一位教友每日履 行有關善工,都可獲一個全大赦。)

b. 信友除可在「追思已亡諸信者日」(11月2日),或此日之前或之後的主日,或「諸聖節」(11月1日),虔誠地前往任何聖堂或小堂,並在該處誦念一遍「天主經」及「信經」而獲得全大赦以外,亦可在11月份選另一日期履行該善工。

長者、病人及所有基於嚴重原因──例如,基於有關當局於目前疫情下,為避免眾多信友擠進神聖地點所設的限制──而不能離開家居者,可藉著與其他信友保持心神上的契合,並完全擺脫對罪惡的依戀,以及盡快滿全三個慣常的條件(領受告解聖事、在彌撒中領聖體,並為教宗的意向祈禱)的意願,在耶穌或聖母的 聖相或聖像前虔誠誦念為亡者的經文,例如聖教日課為亡者的晨禱或晚禱,或念玫瑰經、慈悲串經,或念其他為亡者最常用的禱文,或專心反省為亡者禮儀採用的其中一篇福音,或透過履行一 項慈悲善工,同時把自己生活上的辛勞痛苦奉獻給天主。

為使信友能更方便地領受天主的恩寵,聖赦院誠意請求所有已獲授相關權力的司鐸,本著牧靈愛德,特別樂於主持懺悔聖事及送聖體給病人。然而,就圓滿地領受大赦的屬靈條件而言,常可回顧聖赦院於2020年3月19日發出的《在目前疫症散播全球的情況下對舉行和好聖事的註釋》。

最後,既然信友的祈禱,尤其是奉獻給天主的聖祭,能幫助煉靈(參閱特倫多大公會議第二十五會期有關煉靈的法令),謹此鄭重邀請司鐸於「追思已亡諸信者日」,遵照可敬的教宗本篤十五世於 1915 年 8 月 15 日發出的《Incruentum Altaris》宗座憲令,奉獻三 台彌撒。此項法令於整個 11 月份都生效,任何與之相牴觸之規定,均屬無效。

2020年10月22日,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紀念日,於羅馬宗座聖赦院頒布。

聖赦院院長──皮亞琴扎樞機 (Mauro Card. Piacenza)

副院長──克尼基爾(Krzysztof Nykiel)

(香港教區及台灣地區主教團祕書處 合譯)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

按此閱覽相關資訊

教宗為未出生的嬰兒鳴鐘

鍾鳴聲提醒人們牢記從受孕到自然死亡的生命價值,它是那些永遠不會出生的嬰兒的聲音,並對一個因自私而心不在焉的世界提出警告。為此,在波蘭開啓了一項敲鐘行動,題為「未出生者的聲音」,並在隨後也傳到其它國家。2021年10月27日,教宗方濟各在公開接見活動之前降福了兩個鐘,它們將被運往厄瓜多爾和烏克蘭。

教宗在問候波蘭朝聖信友時提到這件事。他說:「對這些國家和對所有人而言,這應成為承諾的象徵,以此促進對維護人從受孕到自然死亡的生命的行動。願鳴響的鐘聲向世界宣告『生命的福音』,喚醒人們的良知和對從未出生者的紀念。我請你們為每個受孕的兒童祈禱,他們的生命是神聖和不可侵犯的。我衷心祝福你們。」

「未出生者的聲音」是由波蘭始胎無原罪聖母促進生命基金會發起的行動,這個基金會致力於維護未出生者的生命。在他們的銅鐘上刻有真福耶日·波比耶烏什科(Jerzy Popiełuszko)的一句話:「一個兒童的生命始於母親的心房」,另一句是十誡中的第五誡:「不可殺人」。

教宗於當天降福的兩個鐘,一個將送到烏克蘭利沃夫的聖若望保祿二世堂區;另一個將被運往厄瓜多爾的瓜亞基爾教區。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聖神轉變人心,官僚作風使人遠離聖事

圖片:vatican.va

「今天仍有許多人在尋求宗教上的安全感,而非永生和真實的天主,注重禮儀和戒律,而非全心全意接受那愛我們的天主。這是新的基要主義分子的誘惑,他們害怕前行,倒退則讓他們覺得更安全:他們尋找的是來自天主的安全,而非賜予安全的天主。」

教宗方濟各在10月27日的公開接見活動中,指出了上述不正確的信仰態度。

教宗的要理講授仍以聖保祿宗徒《迦拉達書》的思想為省思的主題。他說:「聖保祿的宣講全都以耶穌和祂的復活奧跡為中心。對於試圖按照遵守戒律和傳統來度信仰生活的迦拉達人,保祿提醒他們:『主的死亡與復活才是救恩和信仰的核心』。」

「如果我們的靈性生命亂了頭緒,無數問題和思慮糾纏著我們,我們就採納保祿的建議:置身於被釘十字架的基督面前,從祂那裡再次啓程。我們要手持十字苦像,將之緊緊貼在心上。或者守在聖體前朝拜,耶穌在那裡是為我們掰開的餅、死而復活者,是在我們心中傾注愛的天主的大能。」

教宗勉勵信友們:「要在聖保祿的引領下邁出新的一步,捫心自問:若我們在祈禱中與被釘十字架的耶穌相遇,會發生什麽?」教宗回答說:「耶穌在十字架上『交付了靈魂』(參閲:若十九30),奉獻的是祂自己的生命。」

「因此,從耶穌的復活奧跡湧現出的聖神是靈性生命的起源。是祂改變人心,而不是我們的作為。轉變我們心靈的是聖神,而不是我們的行為;聖神在我們内行動,改變我們的心!是祂引領教會,我們則應順從祂何時何地隨意施展的行動。」

教宗解釋道:「基督徒團體的生活在聖神内得以重生。藉著聖神,基督信仰生活得到滋養,繼續靈性上的搏鬥。靈性搏鬥正是《迦拉達書》的另一個重要訓誨。保祿提出兩個對立陣營:一個是肉身的行為,另一個是聖神的效果。兩者相互對立,前者的行為相反天主的神。不過,保祿稱肉身的行為並非因為在我們人的肉身内存有一些錯誤或惡劣的東西,我們反而看到他對基督人性肉身被釘在十字架上的真實性是那麽執著!」

「肉身這個詞指的是只有塵世幅度的人性,他自我封閉在一種生命的視野中,隨從世俗的本能,將聖神關在門外;聖神則將我們扶起並讓我們向天主和他人開放。然而,肉身也提醒我們一切都會衰老,一切都會消失、腐爛,而聖神則賦予生命。」

「聖神的效果卻是:仁愛、喜樂、平安、忍耐、良善、溫和、忠信、柔和、節制:關於這樣的事,並沒有法律禁止。凡是屬於耶穌基督的人,已把肉身同邪情和私慾釘在十字架上了。」(迦五22-24)

教宗表示:「保祿宗徒列出肉身的行為,指的是淫亂、施行邪法、崇拜偶像,以及損害人際關係的做法,如爭吵、嫉妒、不睦、分裂、分黨及嫉恨(參閲:同上五19-21)。這一切都是肉身的產物,唯獨是人性的行為。聖神的效果則是仁愛、喜樂、平安、忍耐、良善、溫和、忠信、柔和、節制。」

教宗强調:「基督徒必須如此生活。閲讀聖保祿的這份清單,審視自己的行為是否相符,看看我們的生活是否真的順從了聖神,是否帶來這樣的效果,這樣做會是一種良好的神操。例如,前3個列舉的是仁愛、喜樂、平安,由此可識別出一個人有聖神居住在他内,他是一個平安、喜樂和仁愛的人。藉著這3個要素,我們可看到聖神。」

「保祿宗徒的這個訓誨也對我們的團體提出了一項巨大的挑戰。接近教會的人有時感到面前有大量的命令和戒律:這不是教會!任何一個協會都可這樣做。但事實上,若以過多的戒律和道德觀為起點,發展出許多小溪,就無法領悟到相信耶穌基督的美妙,就會忘記仁愛的原始生命力,這仁愛受到祈禱的滋養,而祈禱則賜予平安和喜樂的見證。」

「同時,在聖事中表達的聖神的生命不可被官僚主義所窒息,這種作風阻止人接受那轉變心靈的聖神的恩寵。多少次,主教和神父們都是按照許多官僚制度施行聖事,結果人們離開那裡,他們在我們身上常看不到那使人重生、令萬物煥然一新的聖神的力量。」

「因此,我們在聖神吹拂的愛的激勵下,有重大的責任去宣講被釘十字架、死而復活的基督。因為,唯有這個愛才擁有吸引和轉變人心的力量。」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加拿大天主教主教團發布「教宗方濟各接受邀請到訪加拿大」的聲明

2021年在前坎盧普斯印第安寄宿學校遺址發現了215個沒有標記的墳墓,這促使了加拿大各地對原住民因寄宿學校而遭受苦難的關注。全國各地不少人自發擺放鞋子,以紀念 215 名不幸慘死的原住民兒童。Photo by Tandem X Visuals on Unsplash.

加拿大主教們歡迎教宗方濟各
到加拿大進行歷史性的
治癒與修和朝聖之旅

2021年10月27日,加拿大天主教主教們感謝教宗方濟各接受他們的邀請,前往加拿大進行治癒與修和的朝聖之旅。關於此事的梵蒂崗官方聲明可以按此閱覽。

為迎接這次訪問,原住民倖存者、年長的及知識傳承者和青年組成的計劃代表團將前往羅馬教廷,在那裡他們將有機會與教宗方濟各談論時間、重點和主題,為他的未來到加拿大訪問做準備。

加拿大天主教主教團主席Raymond Poisson主教表示:「加拿大主教們一直在與原住民進行有意義的討論,特別是那些受寄宿學校影響的人,他們分享了他們持續經歷痛苦和挑戰的故事。 我們祈求教宗方濟各對加拿大的訪問將成為實現修和與治癒之旅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加拿大主教們最近承諾與羅馬教廷和原住民合作,探討教宗對加拿大進行牧靈訪問的可能性。遵循這一承諾,並以加拿大主教們、羅馬教廷和原住民之間持續三年的對話為基礎。本月較早時候,加拿大主教團主席和前主席在羅馬也會見了聖座國務卿,討論了下一步的修和之旅,並為訪問羅馬教廷的代表團做準備。

此次訪問羅馬教廷的代表團將於2021年12月17日至20日舉行,正在與國家原住民組織和其他合作夥伴密切合作去進行計劃。

Raymond Poisson主教補充道:「我們將邀請與教宗方濟各會面的原住民倖存者、年長的及知識傳承者和青年代表團向教宗敞開心扉,分享他們的痛苦,以及他們對教宗最終能訪問加拿大的希望和渴望。」

加拿大天主教主教團將在確認細節後,宣布有關教宗方濟各前往加拿大牧靈訪問,以及出訪羅馬代表團的更多詳情。

關於加拿大天主教主教團

加拿大天主教主教團 “The Canadian Conference of Catholic Bishops”(CCCB)成立於1943年,並於1948年被羅馬教廷正式承認。

按此閱覽英語原文

來源:加拿大天主教主教團

中文翻譯:鹽與光傳媒

相關資訊

加拿大原住民代表團將於2021年12月在羅馬與教宗會面

閱覽更多

 

最新消息:教宗表示願意在適當的時候訪問加拿大

最新消息:
【鹽與光傳媒資訊】2021年10月27日聖座新聞室發布,加拿大天主教主教團邀請教宗方濟各前往加拿大進行使徒之旅,也是為了與原住民的長期牧靈進程背景下的修和。教宗表示願意在適當的時候訪問該國。

發布原文

加拿大天主教主教團英語聲明

相關資訊

加拿大原住民代表團將於2021年12月在羅馬與教宗會面

閱覽更多

《眾位弟兄》通諭導讀(七):第五章 治國良策

《眾位弟兄》通諭導讀(七)
第五章 治國良策

按此下載《眾位弟兄》通諭【中文版】

「我們必須恢復人性尊嚴的中心地位,並以此為支柱,建立另一種我們真正需要的社會結構。」(168)

為幫助不同的國家民族活出人際友愛,藉此實踐普世的兄弟情誼,必須採取真正造福大眾的治國良策。可惜的是,現今的政治體制充斥各種形式的民粹主義與自由主義。民粹主義暗藏對弱者的蔑視,以鼓吹人心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政治領袖為求贏得選票或支持而滿足大眾的需要,但沒有付出堅定持久的努力,為人民提供發展的資源,讓他們能夠以自己的創意和努力維持生計。

真正造福人民的治國良策,是讓所有人都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讓他們能透過工作,度有尊嚴的生活。這是對窮人最好的幫助。

即使慈善的撒瑪黎雅人在具體的情況下也需要一間客棧,讓他能夠提供他當時無法獨力提供的援助。因此真正的愛德不單止在於人與人之間的相遇中,主動關心疏離或被遺忘的弟兄姊妹,還需要在一個有組織、自由和充滿創意的社會中,借助各種體制的資源提供援助。由此可見,我們不僅需要培養兄弟情誼的靈修,而且有必要建立一個更有效的全球組織,以援助貧窮國家受苦和垂死的被棄者。

各種制度在疫情面前不堪一擊,可見自由市場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我們必須恢復人性尊嚴的中心地位,並以此為支柱,建立另一種我們真正需要的社會結構。我們需要的社會、政治和經濟活動模式應能夠容納人民運動,讓被排斥者參與共建未來。社會政策不應被視為處理窮人的政策,但從來不是與窮人同行、屬於窮人的政策。

教宗指出,廿一世紀已感受到國家的力量減弱,主要成因是跨國的經濟及金融體系已凌駕政治之上。在此情況下,必須成立更有權威及有效率的國際性機構,其功能職位由各國政府協商公平委任,並獲賦予制裁的權力。他認為有需要改革聯合國組織,以及國際經濟金融體系,好使國際家庭概念能重拾它的實質。

教宗重申,政治不可受制於經濟,經濟也不可受制於追求效率的科技思維。健全的政治能夠將經濟融入政治、社會、文化和大眾的項目中,以共同福祉為目標。

教宗再次邀請大家重新認清政治是什麼。政治「仍是一種崇高的召叫和愛德的最高表現之一,只要它以尋求公益為主。」這種政治愛德的先決條件在於擁有成熟的社會觸覺,能夠超越任何個人主義的思維,熱愛大眾福祉,有效地尋求所有人的福祉。政治愛德是也一股力量,啟發人以新的方法去處理今日世界的問題,從內更新各種結構、社會組織和法律系統。

幫助受苦的人是愛德行動:即使沒有直接接觸受苦者,但只要盡己所能改變造成其痛苦的社會環境,也是愛德行動。這種愛德是良治精神的核心。從政者必須關顧弱勢者,關注人民和個人的脆弱。從政者是做實事的人,也是胸懷大志的建設者,有著廣闊、現實和務實的目光,不會只注目於自己的國家,應致力解決危害基本人權的全球問題,包括飢荒 、人口販運,以及其他社會排斥的問題。

政治領袖應首先作出犧牲,以促成交流,並至少在某些問題上尋求共識。即使是政治,也有表現溫情的空間。溫柔是親近別人和具體實在的愛。在政治活動中,必須讓最弱小、最貧窮的人觸動我們,認識到他們是我們的弟兄姊妹,因此我們必須愛護他們。

參考資料:

方濟各,《眾位弟兄》通諭,2020 (第五章,154-197節)

10月27日-亞西西精神祈禱日

圖片:Vatican Media

亞西西精神是什麼?

在1986年10月27日,若望保祿二世實現了一個偉大的夢想:他邀請了世界各宗教代表到亞西西,好讓單一首的和平之歌,可以從很多人的心,以很多的語言,向唯一的上主呈奉。有七十位主要宗教的代表接受了這個邀請,他們提出了一個不同世界的希望:革新的、深切手足關係的及真正人性的世界。這活動自己本身帶有一個重要的訊息:一切有美善意願的人都在分享著對和平的渴求;但在考慮到世界的狀況以及人們之間的關係下,真正的和平只會在天主的介入下方能達到。

是次聚會乃祈禱的聚會。禱告是在每一個出席宗教的靈修背景中產生的。它邀請參加者在自由中去接觸他們自己的內心深處,帶著所有人性的祈禱並把它提升至天主面前。他們意識到,人類單憑他們自己,是不可能達致他們所尋求的和平的。

看來,聖方濟的城市所散發的寰宇手足情,都填滿那些來自最不一樣根源的人們。這經驗以後就稱之為「亞西西精神」,而在1987年,世界和平日的訊息亦被稱為「亞西西的邏輯」。若望保祿二世於第一次聚會期間,在寶尊小堂前,說他選擇「亞西西城作為這個祈禱日的地點,是因為在這地方聖方濟備受尊崇,而聖人的獨特重要之處,是他這星球上各地很多的人視為和平、修和及手足情誼的象徵。」方濟既然是一個打破了界限、懂得怎樣去打開門戶,以及是所有人的兄弟,教宗便決定以聖方濟的名義,去發出這次的邀請。

從最初發起這個邀請就牽涉其中的聖艾智德團體,每年在歐洲及地中海的城市就曾舉辦過類似的聚會。在1993年一月巴爾幹戰爭期間,這活動回到了亞西西。若望保祿二世面對著極度的暴力,以及前南斯拉夫國家間不可能達致和平的時空下,肯定「只有在彼此互相接納,及隨之而來的互相尊重下,藉著愛的深化,才會置有達致人類最終和解的秘密。」

當2002年的慶祝計劃正在進行中時,教宗再一次邀請宗教領袖們去到亞西西。邀請發出的時間,正值雙子塔還在燃燒及轟炸機正前往喀布爾途中,這處境為世界顯示出,仇恨和恐怖主義的毀滅力量,可以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爆發。教宗請求世界各個宗教,將他們自己轉化為和平的工具,因為仇恨及暴力只可能產生更多的仇恨和暴力。

在2006年亞西西精神二十週年紀念期間,本篤十六世突出了這倡議是多麼的超越時限。他說雖然世界已經改變,我們仍是有很大的需要去尋找建立和平的方法。教宗注意到「……以恐怖主義和暴力景象開始的第三個千禧年,恐怖主義和暴力並沒有任何減退的跡象。」雖然有時候宗教好像是在為衝突添油加火,而不是在解決衝突,教宗肯定:「當宗教意識達到成熟的時候,它會為信友的觀念帶來提升,相信天主、宇宙的創造者及所有人的父親,一定會在人類中間鼓勵普世手足情誼的關係。事實上,在所有偉大宗教的傳統中,仁愛的倫理道德及與天主的關係之間,都存在著緊密連繫證明的紀錄。」

資訊來源:方濟會中華之后會省

2016年9月20日,教宗方濟各前往亞西西參加第30屆跨宗教和平會晤活動。當天出發前,他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特別為這和平會晤祈禱,祈願眾人超越宗教分裂,為戰爭的禍害感到羞愧。教宗方濟各說:「今天,各宗教的信徒都聚集在亞西西。他們不是為了參觀一場表演,而是為了祈禱,為和平祈禱。無論在哪裡,主教們要在今天組織祈禱聚會,邀請天主教徒、基督徒、有信仰者和所有善心人士一同為和平祈禱。世界正處於戰爭中!世界正在受苦!」

去年,2020年10月20日,教宗方濟各參加了聖艾智德團體舉辦的第34屆國際和平祈禱聚會,主題為:沒有人能獨自獲救。為了醫治因新冠疫情大流行和全世界380多處武裝衝突所帶來的創傷,教宗方濟各指明了一條出路—友愛。他說:「今晚我們聚在這裡,作為不同宗教傳統的信徒,一同傳達和平信息。這清楚表明,宗教不想要戰爭,不僅反對那些把暴力神化的人,也要求所有人為修和祈禱,以實際行動使弟兄友愛開闢新的希望之路。實際上,在天主的幫助下,我們有可能建立一個和平的世界,好使作為兄弟姐妹的我們一同獲得拯救。近些年來,令人悲痛的事情一再發,例如戰爭、恐怖主義或激進主義,有時甚至是打著宗教的旗號。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承認,宗教之間的對話結出了富有成效的果實。這一希望的象徵,在『亞西西精神』的感召下,邀請我們像兄弟一樣一起工作。」

資訊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2021年10月27日,第35屆「亞西西精神祈禱日」的主題是:「在這場全球疫情大流行中走向和平的旅程」。
以下是本年度「亞西西精神祈禱日」祈禱會禱文:(來源:方濟會小兄弟楊炎修士)

領:天主,求祢從我們自己的失敗,從我們的自私、傲慢和暴力方法中,拯救我們。我們為此同聲祈禱。
答:仁慈的天主,求祢拯救我們!

領:天主,求祢從戰爭的詛咒和引發戰爭的人類罪惡中,拯救我們。我們為此同聲祈禱。
答:仁慈的天主,求祢拯救我們!

領:天主,求祢從背棄天主的驕傲和不信中,拯救我們。我們為此同聲祈禱。
答:仁慈的天主,求祢拯救我們!

領:天主,求祢從偽裝愛國的民族虛榮,從不認罪的吹噓和盲目的自我崇拜中,拯救我們。我們為此同聲祈禱。
答:仁慈的天主,求祢拯救我們!

領:天主,求祢從不妥協的自以為是,從壓迫他人的自私中,拯救我們。我們為此同聲祈禱。
答:仁慈的天主,求祢拯救我們!

領:天主,求祢從驅使人們走向暴力的,對金錢或權力的慾望中,拯救我們。我們為此同聲祈禱。
答:仁慈的天主,求祢拯救我們!

領:天主,求祢從信任戰爭武器,而懷疑倡導和平協商的見解中,拯救我們。我們為此同聲祈禱。
答:仁慈的天主,求祢拯救我們!

領:天主,求祢從阻礙和解的毫無根據的猜疑和恐懼中,拯救我們。我們為此同聲祈禱。
仁慈的天主,求祢拯救我們!

領:天主,求祢從鼓吹不和、偏見和仇恨的言行中;從一切阻礙人類大家庭實現天主對和平的承諾中,拯救我們。我們為此同聲祈禱。
答:仁慈的天主,求祢拯救我們!

歡迎網上即時參與,
以下是以英語進行的網址:

https://us02web.zoom.us/j/8219627679

日期:2021年10月27日

羅馬時間:早上10時

中港台澳時間:下午4時

日本及韓國時間:下午5時

北美東岸時間:清晨4時

北美西岸時間:凌晨1時

生前服務殘疾人士的意大利人薩巴蒂尼獲冊封為真福

圖片:梵蒂岡新聞網

2021年10月24日,教廷冊封聖人部部長塞梅拉羅樞機在意大利里米尼主教座堂冊封生前服務殘疾人士的薩巴蒂尼(Sandra Sabattini)為真福。樞機在冊封禮彌撒講道中引用了新真福說過的話,「我們累的骨頭都斷了,但我永遠不會遺棄那些人」。她向母親講述自己在若望二十三世教宗團體服務殘疾人士的經驗時說了這句話,當時她只有13歲。

新真福在1984年被一輛行駛的汽車撞後不幸身亡,當時她只有22歲。塞梅拉羅樞機說:「愛是承擔他人的痛苦。」樞機也特別提到新真福「為貧困者服務的渴望」並非源自單純的做善事,而是天主無限慈愛的果實。

冊封聖人部部長表示:「薩巴蒂尼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因為她充分瞭解愛的語言,它的色彩和音樂,她把自己那熱情、純樸和極大信德的年輕塵世生命完全奉獻於為天主服務。新真福薩巴蒂尼會不加評判地接納有需要的人,因為她渴望向他人通傳上主的愛。」塞梅拉羅樞機解釋道:「在這個意義上來說,薩巴蒂尼的愛德是具創造性和具體的,因為愛一個人,是要感受到那人的需要,並承擔他的痛苦。」

塞梅拉羅樞機以薩巴蒂尼在1982年9月7日寫的祈禱文結束他的講道:「上主,請讓我的一舉一動都是為了愛青少年,願每一分鐘都是不可錯過的愛的機會。」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