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聖神使我們成為「真正」而非「虛擬」的基督徒

blog_1462823652

5月9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聖神推動教會,但今天有許多基督徒卻把聖神當作陌生者,甚至是「尊貴的囚犯」。聖神使我們成為「真正」而非「虛擬」的基督徒,給我們指示自由之路;我們應當順從聖神的帶領。當天也是仁愛修女會會祖聖女露薏絲(St. Louise de Marillac)紀念日,教宗特別向在聖瑪爾大之家服務的仁愛會修女們致意。

當天彌撒的第一篇讀經取自《宗徒大事錄》,敘述聖保祿在厄弗所與最先受洗的幾位門徒的對話。當保祿提到聖神時,那些門徒回答說:「連有聖神,我們都沒有聽過」(宗19:2)。教宗由此談論聖神在基督徒生活中的臨在,指出今日也存在類似的情況,也就是相信耶穌卻不認識聖神。

教宗表示,很多人說自己在教理中學到聖神是天主聖三中的一位,但除此以外他們就對聖神一無所知了。教宗解釋道:「聖神推動教會,在教會和我們的心中施展作為,使每一個基督徒各具特色,使所有基督徒成為一體。聖神敞開大門,推動我們前行,派遣我們去為耶穌作見證。我們今天在進堂詠中聆聽耶穌的話:『當聖神降臨於你們身上時,你們要為我作證人直到地極』(宗1:8)。聖神感動我們讚美天主,激勵我們祈求說:『聖神,求祢在我們中間祈禱。』聖神在我們中間,教導我們仰望天父,並稱呼祂為『父親』。聖神救我們脫離孤兒的狀態,世界的精神則企圖使我們淪落為孤兒。」

聖神是「活潑教會的主角,在教會中施展作為」。教宗告誡道,基督徒的危機在於拒絕順從聖神,無法勝任聖神的使命,把信仰縮減為倫理道德,只停留在遵守天主十誡的層面。教宗強調,基督徒的生活「不是倫理學,而是與耶穌基督的相遇」;而正是聖神「帶領我與耶穌基督相遇」。

「然而,我們卻在生活裡把心中的聖神當作一位『尊貴的囚犯』,既不讓祂敦促我們,也不讓祂感動我們。聖神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祂懂得如何提醒我們耶穌所說的話,向我們解釋有關耶穌的事。聖神唯一不做的是使人成為坐在客廳裡的基督徒,祂做不到這件事!祂無法使人成為無德的『虛擬基督徒』。聖神使人成為真正的基督徒,祂按照生活的實際情況,賜下分辨時代記號的先知能力,以這種方式帶領我們向前邁進。若我們只尊稱『聖神為天主聖三的第三位』,然後便停滯不前,聖神就成了我們心中的大囚犯。」

教宗勉勵眾人省思「聖神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為」,祂是否教導了我們「自由之路」。我們每個人要捫心自問:那在我內的聖神「敦促我走出去,我是否害怕?我的勇氣如何?勇氣是聖神所賜,幫助人走出自我,為耶穌作見證」;再者,「我在磨難中的堅忍怎樣?堅忍也是聖神所賜」。

教宗最後總結道:「在準備聖神降臨節的這一週,讓我們思索:『我真的相信聖神嗎?或者對我而言,聖神只是個名詞而已?』讓我們試著與聖神交談,對祂說:『我知道祢就在我的心中,在教會的心中。我知道祢推動教會前行,使我們眾人合一卻各具特色,各有所異。』我們要對聖神說這些話,並祈求聖神幫助我明白祂在我生命中的具體作為。順從聖神是一份恩寵:我們要順從聖神。這一週,讓我們時常想起聖神,與祂交談。」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

華中河南省安陽教區張懷信主教安息主懷,享年91歲

blog_1462813185

中國教會再痛失一位老主教。天主教安陽教區張懷信(聖名多默)主教因病醫治無效於2016年5月8日(耶穌升天節主日)12時10分蒙主恩召,安息主懷,享年91歲。張主教生於1925年5月23日,晉鐸於1950年10月19日,晉牧於1981年10月19日。張主教的遺體已移放在安陽市耶穌聖心主教座堂,供教友瞻仰遺容,直到2016年5月14日(農曆四月初八)舉行殯葬禮儀。

[Read more…]

教宗方濟各為加拿大亞省火災災民祈禱

blog_1462807939

加拿大北部亞省(Alberta)於5月1日發生的大火災至今已摧毀了至少1600棟建築,迫使超過9萬人疏散;Fort McMurray地區已被徹底燒毀,而火勢依然在蔓延。教宗方濟各對災情深感哀痛,5月7日致電聖座駐加拿大大使路易‧博納齊(Luigi Bonazzi)總主教,請求眾人為災民祈禱。

這封由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署名的慰問電報表示,教宗懷著沉痛的心情得知火災造成的毀壞和苦難,他保證為所有流離失所者祈禱,尤其是兒童,也為所有失去家園和一切生計的人祈禱。最後,教宗祈求天主賜予那些繼續與火災搏鬥的人力量與堅韌,恩賜眾人耐心、信德和望德。

按此閱覽多倫多總教區捐助亞省災民詳情

[Read more…]

中華之后,為我等祈! Regina Sinarum,Ora pro nobis!

1924年,教宗碧岳十一世委宗座首位駐華代表剛恒毅總主教在上海徐家匯大堂召開第一屆中國主教會議(教會史上又稱上海公會議,自五月十四日開至六月十二日),大會主題是要求建立一個正常的、自由的、中國化的天主教會。會中研討適應中國地區之傳道方向,給中國教會製訂了一套全備的傳教典章,為中國教務豎立了一個新的里程碑。會議中主教們決定了把中國奉託給聖母照顧保護,並奉聖母為中華母后,事經聖座核准施行,會議開幕時舉行了隆重的奉獻典禮,會後又由總主教率領數十位主教及神父赴佘山朝聖,向天上母后舉行再奉獻禮。

此後在台灣及香港,每年五月第二個主日前夕由台灣地區主教團規定為中華聖母慶日。1974年,為奉獻中華於天上聖母之五十週年,又逢台南中華聖母座堂建立十週年慶,為重申奉獻之意,十月二十七日由台灣主教團團長于斌樞機主教主禮,各地主教、全體神父及大眾教友群集於此聖堂慶祝,當時台南教區成世光主教並宣佈該堂為教區朝聖地,敬祈天主福佑我中華教會廣揚。

奉獻中國於聖母誦

(在1924年由河北獻縣代牧劉欽明Msgr. Lecroart所撰)

聖瑪利亞,天主之母,亦為我等之母。
今將我等神形,我等能力,我等生命,
我等言行,我等所有,並中華全國人民,
以孝愛之真情,全獻於爾至甘至愛之聖心。
求爾為眾司鐸,及諸傳教者之母,
使之皆以恆心熱愛,廣揚天主聖教。
又求爾為教友之母,使之皆能日進於德,時見增廣。
並求爾為教外者之母,
使之皆能出離暗冥,而得信德之光。
懇求憐視中國億兆人民,皆爾聖子聖血所贖,
賴爾大功之轉求,賜之同歸耶穌聖心,
以得生命聖德之源,而共成一牧一棧。

來源:網上方濟會

中華之后,為我等祈!

中華聖母像的來歷

作者:宋稚青神父

東閭是河北省保定清苑縣內的一個村莊,在保定城南四十華里的位置。它在庚子年(一九零零)拳禍之亂時,因蒙聖母的特別保護,安然無恙。事後,人們為感念聖母的大恩,在村中央建造一座壯麗的聖堂,成為華北著名大聖堂之一,聖堂內由本堂任(吉隆)神父聘請一位貞女繪了一幀具國風的聖母抱耶穌大型像,供奉在祭台背後的牆壁上。

又過了幾年,東閭本堂由法國人雷孟諾(P. Flament)接掌,他認識一位法國油畫家,正在中國旅行,遂聘請他改繪東閭聖母像該像設計原則如下:第一,要著中國皇后服裝,使中外人士一見,即認可有中國皇后的華貴氣派。第二,要有聖母瑪利亞的慈善面貌,且頭戴皇冠,以表示瑪利亞為天地之元後。第三,聖母要抱耶穌,而仍保持中國之端莊嚴肅的風格,以表示天主之母的崇高地位雷本堂神父與那位畫家在協議的三個原則下,蒐集資料首先遴選中國皇后的服裝,當時正值清朝最後一位皇后:。慈禧太后的彩色畫像傳播中外,尤其西洋人看到中國深居皇宮的皇后服飾面貌,無不驚奇。

這兩位法國人商議後決定,將慈禧太后體態服裝像做聖母像的款式,照原樣式畫入聖母像內,不過原像右手所持為一把羽毛扇,改為權杖,下垂的左手抬起來抱著耶穌。這第一個他們認為最難的問題都這樣容易的解決了。然後畫聖母的頭部,完全拋開慈禧太后的臉型,而採取西洋人的型態,尤其鼻子隆起,頗能表現西洋婦女之美,符合「瑪利亞,你是完美的」的讚語,最代表聖母慈祥的是一對眼睛,眼瞼低垂,正在「聊以迥目,憐視我眾,迴轉你仁慈眼目來,看看我們罷!」此外依聖母像傳統畫法,給聖母的頭蒙上白紗,戴上鑲滿紅綠珍珠寶石的皇冠,以表現聖母為天地皇后的身份。

聖母所抱的耶穌像,顯然是附加的:耶穌足著中國高低雲鞋,端立於聖母衣襟上,紫袍腰扎皮帶,披紅斗蓬,胸有以鴿子象徵的聖神衣服的款式和寓意,尤其長袍上的表示「聖母及十字架」,「耶穌基督救世者」拉丁縮寫字均是教會的西洋傳統的畫法。不過,由於耶穌頭頂皇冠,雙手伸展,雙目遠眺,年雖幼,而英姿煥發,展示母以子貴的莊嚴。繪像人為使該像具備中國韻味,特在寶座後面的屏風上繪有篆體的壽字,屏風兩旁以山,樹木,房屋,塔做為遠境在拱形的頂端以中文由左至右書:。天主聖母東閭之後為我等祈這幀油畫高約兩公尺,完成於一九零八年。

東閭村民對聖母的敬禮,因新聖像的出現增進了熱心,整個五月每天下午傍晚都有許多教友進聖堂恭誦玫瑰經,聖母禱文,聽「聖母月」的朗誦,舉行聖體降福,此外,村民每年大事慶祝八月十五聖母升天節,因為據說是在那一天聖母救該村免於拳匪之攻擊,而獲得決定性的勝利。

一九二四年中國天主教經教廷批准,由宗座駐華代表剛恆毅總主教在上海召開全國性的會議,會中議決奉聖母瑪利亞為中華之後,並恭獻全國於聖母及議決一幀聖母像為中國之後代表像。在會議休息時間,剛總主教由數位主教和神父陪同參觀土山灣圖書館,剛公索聖母像冊欣賞,待至看到東閭聖母像,高興地向周圍的人說:「請看,這就我們的中華之后」眾人如發現至寶,同聲附和隨後在大會中正式提出,無異議通過。

稍後,經宗座代表剛恆毅與保定教區滿主教商議,開放東閭為全國性的聖母聖地。

號稱中國教宗的庇護十一世,因保定周濟世主教的申請,批准東閭為中華聖母朝聖地,並頒賜全大赦及若干特恩,至使朝聖的情況達到了高潮。原來教庭第一任駐華代表剛恆毅總主教親自到他選定的中華聖母像所在地朝聖,並宣布教宗頒恩赦的詔書。

台南教區在民國五十年成立時,系尊奉「在天中國之后聖母」為主保,因此羅光主教在興建台南教區的主教座堂時,便定名為「中華聖母堂」。在座堂正壁上,有彩石鑲崁的中華聖母像,便是仿東閭中華聖母像所制。

教會透視:教宗接見來自中國大陸的一批堂區神父

blog_1462567227

最新內容:
-教宗方濟各再為敘利亞和平發出呼籲
-教宗方濟各將於11月接見歐洲各地的露宿街頭者
-教宗接見來自中國大陸的一批堂區神父
-上海教區為金主教舉行追思彌撒
-溫州教區祝聖三位新司鐸
-多倫多嘉模聖母堂舉行第四屆聖母遊行
-中國教會開啟慈悲禧年聖母月
-香港教區舉辦慈悲禧年少年嘉年華

聖座國務卿表示教廷與中國關係目前處於積極正面階段

blog_1462565992

近日,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Pietro Parolin)接受意大利教會刊物《聖方濟各》(San Francesco)專訪時表示教廷與中國關係目前處於積極正面階段,有跡象顯示雙方都有意願對話合作解決問題。

[Read more…]

聖座期許佛教徒與基督徒攜手推動生態教育

blog_1462562474

5月6日,宗教交談委員會發表一份文告,向「親愛的佛教朋友們」祝賀衛塞節,期許佛教徒與基督徒攜手推動生態教育。這份文告由該委員會主席托朗(Jean-Louis Tauran)樞機和秘書長阿尤索(Miguel Ángel Ayuso Guixot)主教共同署名。

這份文告引用了教宗方濟各關於照料共同家園的《願祢受讚頌》通諭,指出生態危機呼籲眾人進行「深層的內在皈依」,改變生活模式。佛教徒也認同,「生態危機(eco-crisis)的核心事實上是自我危機(ego-crisis),表現在人心的貪婪、焦慮、傲慢和無知。為此,我們必須改變生活模式和欲望,才能遏止環境的惡化」。

「由於氣候變化是人類活動所導致,我們基督徒和佛教徒必須攜手合作,以生態靈修來應對氣候變化。全球環境問題的加劇使得宗教間的合作更加迫切。環境責任感的教育和『生態公民意識』的培養,均需要以美德為本的生態倫理,諸如尊重和照料大自然。各宗教信徒迫切需要跨越藩籬,以共享的價值觀為基礎,在生態方面攜手建造一個負責任的社會秩序。在佛教徒與基督徒和睦共處、並肩合作的國家內,我們可以透過聯合教育計劃來提升生態意識,推動聯合舉措,以支持地球的健康和可持續性」。

公告最後寫道:「親愛的佛教朋友們,願我們同心合力,救人類免於氣候變化所造成的苦難,在照料共同家園上有所貢獻。我們懷著這精神再次向你們祝賀衛塞節平安喜樂。」

英語全文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基督徒從不麻醉痛苦,但堅守喜樂和望德

blog_1462562032

5月6日,教宗方濟各彌撒中表示,基督徒從不麻醉痛苦,卻在望德中予以面對。我們盼望天主給我們賜下沒有人能奪去的喜樂。

當天彌撒的福音敘述,耶穌在受難前告訴門徒說,他們將要憂愁,但這憂愁將變成喜樂的歡呼。耶穌用婦女生產的圖象解釋說:「婦女生產的時候,感到憂苦,因為她的時辰來到了;既生了孩子,因了喜樂就再不記憶那苦楚了」(若16:21)。教宗由此評論痛苦中的望德和喜樂中的歡呼,說道:「當我們處於種種磨難、困難和苦難時,喜樂與望德的結合對我們生命的影響正是如此。」

「這不是自我麻痺。痛苦依然是痛苦,但若懷著喜樂和望德面對痛苦,喜樂之門必將為你敞開,帶你通往結出新果實的喜樂。上主提出的這個圖象對困境中的我們必定助益良多;很多時候困境既醜陋又險惡,甚至令我們懷疑自己的信德。然而,因著喜樂和望德,我們得以向前邁進,因為在這暴風雨後必有新人到來,如同生產的婦女那樣。耶穌表明這份喜樂和望德將歷久不衰。」

教宗強調,喜樂與望德必須相結合。「缺少望德的喜樂只是娛樂,片刻的歡愉。缺少喜樂的望德便不是望德,充其量不過是健康的樂觀主義。喜樂和望德必須相結合,它們的結合使教會在禮儀中幾乎忘情地高呼:『當為祢的教會踴躍歡騰』,興高采烈,不拘禮節!因為當有強大的喜樂時,就會不拘禮節,只是喜樂。」

基督徒的喜樂和望德不同於狂歡喧騰。教宗表明:「喜樂使望德堅固,望德在喜樂中開花結果,這樣我們便能向前邁進。喜樂和望德是基督信仰德行,教會願意透過這些德行的態度,給我們指出一條走出自我的道路。喜樂絕不自我封閉,望德使你敞開自己。望德正是固定在天堂海岸的一個錨,將你帶到外面。我們要懷著喜樂和望德走出自我。」

「人的喜樂會因某些事物和困難而被奪去」。相反地,耶穌要賜給我們的喜樂沒有人能奪去,「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也將歷久不衰」。教宗表示,主耶穌升天時發生了這樣的事:「當上主離開門徒們的眼界時,他們向天注視,有些憂愁,但天使喚醒了他們」。《路加福音》記載,門徒們「皆大歡喜地返回了耶路撒冷」(路24:52)。教宗指出,「那是知道我們人類首次進入天堂的喜樂!期盼抵達並生活在上主那裡的望德成了充滿全教會的喜樂」。

最後,教宗帶領眾人祈求上主賜給我們恩寵,使我們擁有強大的喜樂,一方面表達我們的望德,另一方面也願堅固的望德成為我們生命中的喜樂。「上主,求祢守護這喜樂和望德,這樣就沒有人能奪去我們的喜樂與望德。」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

教宗主持「擦乾眼淚」祈禱守夜禮

PopeTears

5月5日傍晚,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擦乾眼淚」祈禱守夜禮,旨在擦乾所有身心受苦者的眼淚。教宗鼓勵受苦者呼求聖神的扶助與安慰,呼籲信友效法耶穌的榜樣,安慰哀慟者。聖伯多祿大殿同時也展示了意大利錫拉庫薩(Siracusa)流淚聖母態像奇跡般流出的淚水。

當晚的祈禱守夜禮中有3個感人的見證,分別是一個經歷兒子自殺悲劇的家庭、一位因信仰基督而被迫害的巴基斯坦政治難民,以及一位走出年少迷惘階段的男性。每一個見證結束後,見證者便在錫拉庫薩流淚聖母態像的淚水前獻上一盞油燈。 [Read more…]

教宗公開接見:天主愛眾人,沒有人是絕對的迷失者

blog_1462387505

恭讀《路加福音》

耶穌說:

「你們中間有那個人有一百隻羊,遺失了其中的一隻,

而不把這九十九隻丟在荒野,去尋覓那遺失的一隻,直到找著呢﹖

待找著了,就喜歡的把牠放在自己的肩膀上,

來到家中,請他的友好及鄰人來,給他們說:

『你們與我同樂罷! 因為我那隻遺失了的羊,又找到了。』」

5月4日,教宗方濟各在公開接見活動中講解「亡羊的比喻」,表明天主愛眾人,不丟棄任何人,不認識我們的丟棄文化。在耶穌眼中沒有絕對丟失的羊。因此,基督徒不可自我封閉,否則我們將渾身滿是封閉的臭味。

善牧將亡羊背在肩上的圖像象徵耶穌對罪人的關切和上主絕不容許任何一個人離隊的慈悲。善牧是唯一的真主角,一切都得仰賴祂。教宗說:「天主尋找亡羊,尋找迷失的子女,然後大事慶祝。祂去尋找那最有需要、被遺棄、被丟棄的人,因為每個人對祂都很重要。」

教宗繼續說:「以慈悲對待罪人是天主的作風。天主絕不容許任何一個人離隊。天主不認識我們當前的丟棄文化,這種文化與天主毫不相干。天主不丟棄任何人;天主愛眾人,尋找眾人!祂不認識『丟棄人』這個詞,因為祂是全然的愛,徹底的慈悲。」

天主子民始終在行走中。當上主去尋找迷失的羊時,其它99只羊正在參與羊群的團聚。教宗說:「牧人一定處在亡羊丟失的地方。因此,我們要到上主願意與我們相會的地方,而非我們以為祂會在的地方尋找上主!若不遵循牧人的慈悲之道,任何一種方法都無法把羊群重新聚在一起。」

教宗表明:「在基督徒團體中總有某些人離開團體,留下空空的位置,有時候我們會認為這是一種不可避免的損失,但這種思想會把我們帶入自我封閉的險境,固守在小團體中,堂區內,那是個不再有羊味的羊圈。」

教宗勉勵道:「我們不應該封閉,否則我們將渾身滿是封閉的臭味!我們必須具有去會晤他人的使命熱忱,因為對天主而言,沒有人是絕對的迷失者。天主尋找我們,尋找我們到底!你們想想那位右盜;在耶穌的眼中沒有絕對丟失的羊,只有被重新找到的羊。」

最後,教宗總結道:「再遠的距離也擋不住牧人的腳步,任何一個羊群都不能放棄自己的兄弟。找到亡羊不僅是牧人及天主的喜悅,更是整個羊群的喜悅。」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