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日: 獻主節 慶日

獻主節(Feast of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Lord)是天主教其中一個最古老的節日,於聖誕節後的第四十日,即二月二日舉行。按照猶太傳統(肋未紀12:2-8),長子出生後,母親需要等待四十天時間的潔血期,然後往聖殿作奉獻。路加福音記載(2:22-40),聖母瑪利亞偕同若瑟前往聖殿。西默盎和亞納看見嬰孩耶穌時,大受感動,西默盎更唸出了一篇讚美誦,頌揚上主:「主啊!現在可照你的話,放你的僕人平安去了!因為我親眼看見了,你在萬民前準備好的救援:為作啟示異邦的光明,你百姓以色列的榮耀。」

從第四世紀主教們的講道及朝聖者的記載,我們已知耶路撒冷為這天舉行隆重慶祝。直至第八世紀,羅馬才舉行這慶節。以往,西方教會稱這節日為「聖母取潔瞻禮」(Feast of the Purification of Mary),而東方教會稱之為「相遇慶典」(Feast of the Meeting of the Lord),但羅馬教會也有採用這名稱。以往,羅馬教會日課夜禱中的聖母頌,從聖誕期開始便會唱〈可親可敬救主之母〉(Alma Redemptoris Mater),直至這天的夜禱止。正教會把這節日定為「十二大節日」之一,信義宗及聖公宗也隆重地舉行聖母潔淨的禮儀。1969年禮儀改革後,羅馬教會把這節日易名為「獻主節」,規定以慶日的等級去慶祝這瞻禮。若這天是主日,這慶日可取代原本的常年期主日。(按照羅馬禮儀規定,關於上主的慶日較常年期主日優先。)

蠟燭與這節日息息相關。獻主節也有「Candlemas」的英文名稱,意思是「蠟燭的彌撒」。在這天的蠟燭遊行其實自公元450年已經有記載。第八世紀末,教宗在這天的彌撒穿著黑色祭衣,帶領群眾,手持蠟燭,由古羅馬廣場遊行至聖母大殿。第十世紀,教會更在這節日增添了蠟燭祝聖禮。遊行讓我們記得,我們都是正在前往天國的旅程中,去與耶穌相遇。今天羅馬教會彌撒中,也要求各人手持蠟燭,如果情況許可,彌撒前可以有蠟燭遊行。可惜,華人堂區甚少舉行這禮儀部份。祝福蠟燭時,可用這禱詞:

天主,你是一切光明的泉源,你今天把照耀萬民的真光,顯示給正義虔誠的西默盎;為此,我們手持蠟燭,前來讚頌你。求你降福這些蠟燭,並幫助我們踏上聖德的坦途,進入永存不滅的光明。因主耶穌基督之名,求你俯聽我們的祈禱。阿們。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由1997年起,把每年獻主節定為「世界獻身生活日」(World Day for Consecrated Life)。獻身生活者包括屬於修會或隱修會的神父、修士及修女,以及献了身的貞女(consecrated virgins,參《天主教法典》604),但並不包括教區神父。獻身生活者可在這天重發誓詞,通常教區也有特別慶祝。2016年獻主節適逢「獻身生活年」的結束,這年是由教宗方濟各欽定的,從2004年11月30日開始。「獻身生活年」與「世界獻身生活日」有同一意義,是要令教會更加重視度獻身生活的人。這些獻身生活者像耶穌基督一樣,在聖殿內奉獻自己給天主,終身投身為主服務,值得我們敬仰。

獻主節「集禱經」:全能永生的天主,今天,你的唯一聖子,帶著我們血肉之軀,在聖殿中奉獻於你。求你潔淨我們的心靈,使我們也堪當把自己奉獻於你台前。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阿們。

 
撰文:Gabriel Chow
圖片:CNS

第51屆國際聖體大會: 教宗勉勵與會者要成為真正的傳教使徒

blog_1454356242

第51屆國際聖體大會已於1月31日在菲律賓宿霧圓滿落幕。教宗方濟各特此機會向與會者發表視頻訊息,勉勵他們成為真正的傳教使徒,「給男女老少帶去天父溫柔、寬恕和慈悲的訊息」。此外,教宗還宣布下一屆國際聖體大會將於2020年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行。

本屆國際聖體大會的主題為「基督在你們中作了你們得光榮的希望」(哥1:27)。教宗在視頻訊息中指出,這主題「提醒我們,復活主耶穌始終生活並臨在於祂的教會內,尤其在祂的聖體聖血內。基督在我們中間的臨在不只是個慰藉,更是一項保證和一個召喚。祂保證在天國圓滿時我們必將得享永恆的喜樂與和平,同時也召喚我們以傳教使徒的身份向前邁進,給所有男女老少帶去天父的溫柔、寬恕與慈悲的訊息」。

教宗回憶起他一年前對菲律賓的牧靈訪問,說道:「我在海燕颱風後訪問了菲律賓,親眼見證當地人的深厚信德與恢復力。在耶穌聖嬰的護佑下,菲律賓人約在500年前領受了耶穌基督的福音,從此對主耶穌和祂的教會忠貞不二、虔誠敬愛,給全世界樹立榜樣。菲律賓人也是傳教的民族,將福音之光傳至全亞洲,直到地極。」

教宗念及當今世界上的「許多衝突、不公和迫切的人道危機」,敦促所有基督徒成為「真正的傳教使徒,將基督救贖之愛的喜訊帶給這個急需修和、正義與和平的世界」。

在慈悲禧年期間舉行國際聖體大會格外意義非凡,因為在這禧年期間,「全教會受邀專注於福音的核心,即慈悲。我們蒙召將天主慈愛的香膏帶給整個人類大家庭,包紮傷口,把希望帶到絕望似乎總是占上風的地方」。

教宗接著邀請與會者省思耶穌在最後晚餐上的兩個舉動:一個是同桌共餐,另一個是為門徒洗腳。這兩個舉動都與聖體聖事的傳教幅度息息相關。教宗解釋道:「耶穌與門徒一同用餐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耶穌與罪人和被排斥者同桌共餐。在餐桌上,耶穌傾聽他人的經驗,欣賞他們的期盼與渴望,向他們講述天父的愛。在每一台感恩聖祭中,在耶穌的晚餐桌上,我們應該受到啟發,追隨耶穌的芳蹤,向他人伸出手,秉持尊重與開放的精神,與他們分享我們所領受的恩惠。亞洲教會努力與其他宗教信徒進行互相尊重的對話,這項先知性的見證最常發生在生活對話中」。

至於耶穌在受難前夕為門徒洗腳的舉動,教宗稱那是「謙卑服務的標記,也是耶穌無條件的愛的標記」。「耶穌懷著無條件的愛,為了拯救世界而在十字架上獻出自己的生命。聖體聖事是謙卑服務的學校,教導我們隨時隨地為別人效勞。這也是作為傳教使徒的核心。」

教宗最後強調:「聖體聖事能改變人心,使我們更加關心及保護貧困弱小者,對我們在患難中的弟兄姊妹的呼號更為敏銳。聖體聖事教導我們行為正直,抵拒那毒害社會根基的不公和腐敗。」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不受屈辱,焉能謙卑

blog_1454355592

2月1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他透過達味王認罪並以信賴上主之心接受屈辱的事跡,指出謙卑是成聖之道。教宗也告誡我們,天主會赦罪,但腐敗之傷很難癒合。

教宗圍繞「既是罪人又是聖人」的達味展開彌撒講道。他說:「達味王幾乎就要陷入腐敗,幸得天主派遣先知納堂去指摘他,才意識到自己犯了罪。因此,達味是罪人,卻不腐敗,因為“腐敗之人不會覺得自己有罪。」

教宗說:「腐敗之心只有藉著特殊的恩寵才能悔改。達味依然保留著崇高的心靈,他坦承道:『哦!是的,我犯了罪!』他承認自己的過錯。納堂先知說了什麼呢?他說:『上主會赦免你的罪,但你埋下的腐敗種子將長大。你為了掩蓋自己的通姦罪行而殺害無辜者。刀劍將永不離開你家。』達味悔改了,天主也赦免了他的罪,但腐敗之傷很難癒合。這種情況我們在世界很多地方都看得到。」

達味不得不面對他那已陷入腐敗的兒子阿貝沙隆的背叛。然而,達味王重新集合部下,決定離開耶路撒冷城,並把約櫃送回城裡,不利用天主為自己辯護。達味逃走是「為了拯救自己的百姓」。教宗指出:「這是成聖之道,達味歷經腐敗的邊緣後,開始踏上成聖之路。」

「他流著眼淚、蒙著頭離開耶路撒冷,甚至有人追上來辱駡他。其中有個名叫史米的人罵他是『殺人王』。達味接受這駡名,因為他認為史米這樣做,是受了上主的吩咐。然後,達味對自己的僕人說:『唉!我親生的兒子—阿貝沙隆—尚且謀害我的性命,這個本雅明人更將如何?讓他罵罷!因為上主吩咐了他。』達味懂得觀察徵兆:『現在是他遭受屈辱的時刻,是他償還罪債的時刻。上主也許會憐恤我的困苦,會將今日的咒罵變成我的幸福。』他將自己託付於上主的手中。這就是達味從腐敗轉為信賴天主的過程。這是成聖之道,屈辱之路。」

教宗繼續說:「我想到我們每個人,如果有人對我們指手畫腳,說我們的壞話,我們會立即反駁道:這不是真的。或者,我們會像史米那樣,以更加惡毒的言語回擊。」

教宗指出:「只有經歷屈辱,我們的謙卑才能沁入肺腑。不受屈辱,焉能謙卑;如果你無法承受生活中的某些屈辱,就不是個謙卑的人。這點顯而易見,確定無疑。」

教宗最後說:「屈辱是通往謙卑的必經之路。達味經過屈辱,才獲得成聖的善果。天主贈送給祂的子女、祂的教會的成聖善果,得益於天主聖子的屈辱;祂任人辱駡,甘心背起十字架,即使自己無罪。這位受盡屈辱的天主聖子就是成聖之道。達味以他的行為預言了耶穌的屈辱。讓我們向上主祈求恩寵,為我們每個人、為整個教會祈求謙卑之恩,也求上主讓我們明白:不受屈辱,焉能謙卑。」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L’Osservatore Romano

 

慈悲禧年:聖碧岳‧庇特來和聖曼迪茨聖髑在羅馬展出

blog_1454339658

1月29日,宗座推廣新福傳委員會主席菲西凱拉總主教在聖座新聞室介紹了兩項重要的禧年活動:教宗方濟各向普天下派遣慈悲使者,以及聖碧岳‧庇特來神父(San Padre Pio)和聖曼迪茨(San Leopoldo Mandić)神父的聖髑在羅馬短暫展出。總主教還宣布,迄今為止已有1400萬人參加羅馬禧年慶祝活動,其中40%來自其它國家。

菲西凱拉總主教在記者會上強調,我們可以藉著這兩項特殊的活動,熱切體驗慈悲禧年最深層的意義。總主教首先指出,教宗方濟各非常敬愛慈悲禧年的主保聖人,原籍克羅地亞的加布遣會神父萊奧波爾多‧曼迪茨(Saint Leopold)。聖曼迪茨和聖碧岳神父一樣,都在告解廳內度過白天的大部分時光。許多人在與他的交往中找到「具有寬恕與慈悲特徵的見證」。

總主教繼續說,聖曼迪茨神父的同會弟兄認為他是「愚昧之人,太過寬仁,不加分辨地赦免一切罪過。他的回答簡單而謙卑,卻令人無言以對:『倘若十字架上的基督責怪我過於寬容,我就會對祂說:主啊,這個壞表樣是祢賜給我的,但我還沒有糊塗到為救人靈而死的地步』」。

菲西凱拉總主教然後介紹了聖髑遷移的安排。他說,恭放在透明聖髑盒內的聖人遺體將於2月3日抵達羅馬,首先將恭奉在城外聖老楞佐大殿內。然後於2月5日,聖髑將在遊行隊伍的陪同下、在眾多信友期待的目光中穿過梵蒂岡前的和解大道,最終被恭放在聖伯多祿大殿內的中央祭台前,以供信友瞻仰。聖髑展示將於2月11日上午11點結束。

菲西凱拉總主教說:「這兩位從未離開過各自家鄉的貧窮弟兄將以如此隆重的方式抵達羅馬,的確是一件新聞。我相信這將是一項十分隆重的盛事。」總主教還表示,教宗方濟各將於2月6日特別接見「庇護神父祈禱團體」的成員。

這位新福傳委員會主席然後介紹了教宗派遣慈悲使者的活動。他說,這項活動將於2月10日週三聖灰禮儀中進行。慈悲使者共有1071位,來自世界各地,他們獲得了教宗授予的赦罪權柄,甚至包括某些必須由聖座赦免的罪。在羅馬參加派遣禮的將有700位,教宗將於2月9日接見他們。

總主教解釋,「只有某些獲得教宗任命的司鐸才是慈悲使者,才能成為他們個別教會中禧年盛事的首要見證人。任命這些使者的只能是教宗,而非主教;教宗委派他們去宣講天主慈悲的美好,做謙卑、智慧,以及能夠向辦告解之人施予寬恕鴻恩的告解神師。」

菲西凱拉總主教還提到2月22日是聖座禧年。按照計劃,聖座人員將在保祿六世大廳由耶穌會士魯普尼克(Marko Ivan Rupnik)神父帶領反省,之後遊行至聖伯多祿大殿跨越聖門,最後參加教宗方濟各主持的彌撒聖祭。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意大利家庭日一百萬人遊行要求撤回同性結合法案

blog_1454338315

意大利於1月30日在首都羅馬舉行家庭日遊行活動,約一百萬人走上街頭,要求撤回同性結合法案。這項法案目前在參議院進行討論,旨在向同性伴侶開放領養兒童。這次遊行活動的參與者中有為數眾多的天主教徒、福音派信徒、正教徒,以及穆斯林、錫克教徒和猶太團體等不同宗教的信徒。此外,無神論者也為此挺身而出。

意大利主教團常務委員會1月29日在一份聲明中指出:「教會的使命是宣揚婚姻與家庭的福音,保衛其自然形式的特徵,這些特徵也受到意大利憲法的承認。如今有人將同性結合當成婚姻的替代品,甚至將兩者相提並論,這種思維隱藏了西方文化改變所帶來的巨大憂患」。

在出生率下降及人口高齡化的問題方面,意大利主教們強調:「必須更加支持子女從母胎期便享有的權利,並要譴責缺乏有效的家庭政策的狀況」。 [Read more…]

教宗禧年特別公開接見: 活出慈悲,做慈悲的使徒

blog_1454337148

1月30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禧年首次週六特別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講解慈悲與使命的關係,強調天主慈悲地接納所有的人,基督徒應做傳遞基督喜樂的人。

教宗表示:「我們應不斷地感到需要天主的寬恕,因為當我們軟弱時,天主的臨在使我們變得強壯,使我們更加喜悅地活出信仰。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曾告訴我們,『倘若教會宣認並宣講天主的仁慈,帶領眾人更加接近慈悲的泉源,那麼教會便是度一種真實無偽的生活』(《富於仁慈的天主》通諭,13號)。因此,在慈悲與使命之間存在著一種密切聯繋。」

教宗指出:「身為基督徒我們有責任做福音的使徒。若我們聽到一個美好的消息,或經歷一個美好經驗,我們會自然而然地感到需要與別人分享。我們内心會感到無法將這喜樂藏在心底,不說不快。因此,我們與主耶穌相遇的喜樂也是一樣。與主相遇並體驗到祂慈悲的喜樂後就必須把上主的慈悲傳揚出去。我們與耶穌真實相遇的具體標記,就是我們感受到也應讓別人知道的喜樂。這樣做並不是勸人改教,而是贈送一份禮物。我把那令我喜樂的恩典贈送給你!」

教宗強調:「與耶穌相遇相等於與祂的愛相遇,這愛改變我們,使我們有能力傳遞給別人我們所獲得的力量。藉著聖洗聖事,我們人人都成了身上帶著基督的人,傳遞“基督喜樂,基督慈悲的人。」

「我們從天父那裡領受的慈悲不是一個私人的慰藉,而是使我們成為讓別人也能蒙受同一恩賜的工具。在慈悲與使命之間存在一種美妙的循環。活出慈悲也就使我們成為慈悲的使徒;成為使徒我們便能在天主的慈悲中日益成長。」

最後,教宗勉勵信友們認真「做基督徒,專心致志地度信仰生活。只有這樣,福音才能觸動人心,使它接受愛的恩寵,蒙受天主偉大的慈悲。天主的慈悲接納所有的人。」

教宗在要理講授結束後,告訴參加接見活動的信友們一件令他難過的事,一位曾在聖瑪爾大之家服務的女士剛過世。

教宗說:「我想告訴你們,今天教宗有些悲傷,因為一位多年來幫了我們很大忙的太太昨天去世了。她的先生也在聖瑪爾大之家這裡工作,同我們在一起。這位太太名叫埃爾維拉。久病之後,上主召叫了她。今天我請你門做兩件慈悲善工:為亡者祈禱並安慰悲痛者。請你們為使埃爾維拉太太獲享永遠的安息和福樂誦念一遍《聖母經》,並祈求天主安慰她的先生及子女。」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會透視: 陳日君樞機在聖體大會為中國教會發出呼籲

blog_1454129917

最新內容:
-教宗總結今年基督徒合一祈禱週
-澳門教區慶祝成立四百四十周年及李斌生主教就職典禮
-中國教會展開春節關愛服務
-陳日君樞機在聖體大會為中國教會發出呼籲

教宗接見生物倫理委員會: 生物技術應用不可任由商業目標擺布

教宗方濟各1月28日上午在梵蒂岡樞密會議廰接見了意大利生物倫理委員會成員,勉勵他們尊重人,尤其尊重弱小者。教宗特別強調科學絕不可對人橫加擺布;人類胚胎絕不可被當作物質的東西隨意丟棄;生物技術應用不可任由商業目標擺布。

教宗表明,教會的確支持在人與倫理道德的綜合問題上努力推動真正有益的研究工作,主張為人服務始終是科學研究的目的而絕非手段。即使人人都知道教會非常關心倫理道德議題,但也許不是每個人都清楚教會在這个領域上不會要求任何特權。

教宗特別為維護弱小者發出呼籲。他說:「實際上,這關係到服事人,服事整體的人,所有男人和女人;尤其要關心和照顧弱小者和劣勢者,他們的聲音難以被聽到,或者還無法,甚至不能再發出聲音讓人聽到。教會和民間團體在這個領域上相遇,二者必須依照互敬互重的精神在各自的職權範圍内攜手合作。」

教宗讚許生物倫理委員會「多次提倡尊重人的完整性,保護人從受孕到自然死亡的健康狀況,看重人的獨特性,視人始終為最後目標而絕非僅是手段而已」。「這個倫理道德原則為醫學領域的生物技術應用上也是基本的。絕不可利用生物技術來損害人的尊嚴,也不可讓生物技術受到工商業目標的擺布」。

教宗表示,生物倫理誕生的目的就是要透過努力判斷,使人的理性及尊嚴與生物醫學科技的發展進行對照。生物科技「在它們快速的節奏中也會失去一切不以功利為目標的參照點」。教宗也提到在一個相對主義和不大信任人的理性能力的環境中,尋求道德真理的工作付出了巨大努力。

「你們該當意識到,這項對生物倫理綜合問題的研究並不容易,而且不是總能快速得到引起共鳴的結論;它總是要求我們謙卑和求實精神,不怕不同意見之間的彼此對照,好使為真理而作的見證終能有助於公民良知的成熟。」

談到生物倫理委員會的工作,教宗要求其成員要應對「導致環境惡化的原因」。他寄望這個委員會「能在生物科學領域上提出指導路缐,以便促進針對環境加以保存、防護及照料的行動,並保護子孫後代」。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

宿霧國際聖體大會華人參與者: 在聖體聖事中與耶穌共融

第51屆國際聖體大會於1月24日至31日在菲律賓宿霧召開,主題為「基督在你們中作了你們得光榮的希望」(哥一27)。本屆聖體大會的與會者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其中也有許多華人。

梵蒂岡電台特派員在大會期間採訪了河北司鐸培育協調人崔神父,請他談談對參加這次聖體大會的感觸,他說:「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國際聖體大會,讓我第一次真的感受到我們普世教會不同國家的人能聚在一起。我們聚在一起不是因為別的,只是因為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聖體的臨在還有祂的慶祝,讓我們每一個人分享同一個麵餅、同一個飯桌。我最大的感觸一個是共融,再一個就是我這幾天一直在問的:這個大會結束以後,我自己會有什麼樣的收穫?」

崔神父在訪談中提到兩個關鍵詞,即祈禱和聖體。他說:「最近這兩天有兩個字不斷在我腦海裡出現,一個是祈禱,再一個就是聖體。祈禱就像我們第一天一個主教講的那樣:祈禱是我們傳教的一個肺,就是必須祈禱,沒有祈禱我們的傳教生活可能就成為工作了,就不是傳教了。第二個就是聖體,我們說聖體是教會慶祝的最高峰,也是我們教會所有慶祝的泉源,能讓我感覺到作為一個剛升的神父,我是怎樣慶祝聖體聖事的,我與聖體又有怎樣的一種關係?我就告訴自己,我真的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每天朝拜聖體,花更多的時間去與耶穌在一起,因為那是個泉源。」

至於司鐸生活與聖體聖事的關係,崔神父如此表示:「如果沒有花時間通過拜聖體與耶穌建立友誼的話,我想我的司鐸生活接下來一個會很困難,另一個可能我就是為我而工作,而不是為耶穌而工作。我也期盼通過這次聖體大會,我自己不僅能夠得到信仰重新的充電,同時也能讓自己有一個新的方向。我也面臨一些挑戰,因為作為一個神父真的時間不由自己。我們要隨時隨地都要做好服務的準備,但是在隨時隨地做好服務的準備的同時,我自己也要騰出一些時間學會照顧自己的靈魂與肉身,特別是在拜聖體這一段時日,這個練習、這個方式能夠使我自己更好地去做一個天主的牧者,去做一個天主的工具。」

本屆聖體大會中有512名與會者來自台灣,與會的台灣地區主教團工作人員吳女士向本台特派員分享說:「我們來到這個地方真的很開心,看到了來自全世界不同的人,希望我們能夠從這裡帶回一個和耶穌更親近的訊息,也能夠在聖體聖事中和耶穌更加地融合在一起,並且把這份愛,這份跟耶穌在一起的愛分享給別人。這次我們邀請台灣的朝聖的人來到這個地方,也把這樣美麗的訊息帶回到台灣教會裡面,好讓每個人能夠體會到天主的慈悲,在聖體聖事當中領受到天主的愛。」

關於台灣教會推廣聖體敬禮的計劃,吳女士說:「我們的計劃是回去之後到每一個教區,在每個教區裡面再推動聖體敬禮。去年我們從神父開始,這一次這麼多人來到這裡,希望我們可以從教友們培育,然後使他們更加認識聖體聖事,更熱愛和耶穌的親近。」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

教宗:軟弱使我們犯罪,但我們絕不可腐敗

blog_1454096296

1月29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勸勉說:「讓我們向天主祈禱,好使我們即使因軟弱而犯罪,卻也永遠不墮落而成為腐敗之人。」教宗在談到達味和巴特舍巴的故事時指出,魔鬼會誘惑我們陷入與諸罪截然不同的腐敗,以致我們覺得不再需要天主的寬恕。

犯罪有多種形式,無論犯哪種罪我們都可以誠懇地請求天主的寬恕,並肯定天主將寬恕我們。然而,腐敗之罪則不然。教宗解釋:「腐敗最糟糕之處在於它是一種自覺不需要請求寬恕的墮落,因為對腐敗者而言,腐敗的權力就已經足夠了。」

當天選讀的《撒慕爾紀下》描述了達味王的腐敗態度。他在部下烏黎雅於前線奮勇殺敵之際,貪戀烏黎雅的妻子巴特舍巴。達味在誘姦她並在得知她懷孕後,謀劃了一個掩蓋自己私通行為的計策。他從前線召回烏黎雅,賞他回家休息。然而,忠實的烏黎雅不願意在兄弟拼死沙場的時候,自己回家與妻子廝守。後來達味又召他宴飲,將他灌醉,但這步棋依然沒有湊效。

「這令達味有些為難,但他說:『不,我一定做得到』。於是他給烏黎雅的首領約阿布寫信說:『你應派烏黎雅到戰事最激烈的前線,然後在他後邊撤退,讓他受攻擊陣亡』。這是死亡的處決。這個忠誠的人,忠於法律,忠於他的人民,忠於他的國王,卻被處決。達味是聖人,也是罪人,犯下姦淫罪。」教宗說:「偉大而尊貴的達味覺得自己非常有把握,因為他的王國十分強大;他在犯下通姦罪後,運用手中的一切權力來擺平問題,哪怕以說謊的方式,甚至策劃並安排一場戰爭不幸來陷害這位忠實的人。」

「這是達味生命歷程中的一個片刻,它讓我們意識到我們大家都可能陷入這一生活片段,從犯罪過渡到腐敗。在這裡,達味開始朝向腐敗邁出第一步。他有權,也有勢。若我們擁有某些權勢,無論是教會與宗教的權力,或是經濟和政治的權力,腐敗是我們最容易犯的罪,因為魔鬼讓我們覺得有把握:『我一定辦得到』。」

達味後來雖然藉著天主的恩寵獲得了救贖,但在當時腐敗卻侵蝕了這位曾以投石器和五塊石頭迎戰培肋舍特人的「勇敢少年」的心。教宗總結:「今天我只想強調一點:在習慣性犯罪的時刻,在我們的狀況是如此的牢靠,受人景仰,權高位重的時刻,罪將不再是罪,而成了腐敗。」

「上主始終寬恕。但最為糟糕的是,腐敗是自覺不需要祈求寬恕的墮落,已麻木不仁。讓我們今天為教會祈禱,首先從我們開始,為教宗、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和平信徒祈禱:『主啊!救救我們,救我們免於腐敗吧!主,我們的確都是罪人,但祈願我們永遠不腐敗!』讓我們向上主祈求這恩寵。」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