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總主教哥連士樞機哀悼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

圖片:Archdiocese of Edmonton

【鹽與光傳媒資訊】2022年12月31日,天主教多倫多總主教哥連士樞機(Cardinal Thomas Collins, Archbishop of Toronto)發出悼文,哀悼剛逝世的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

按此下載閱讀英語原文

在悼文中,哥連士樞機提到:

「在整個多倫多總教區,讓我們一起哀悼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的逝世。我們感謝他多年來對教會忠信、關切和鼓舞人心的服務。

他作為一個晉鐸70多年的神父,在他擔任主教和教宗期間,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為我們每個人樹立了如何成為耶穌忠實門徒的榜樣。

作為一名神學家,他追隨偉大的聖奧斯定的腳步,向我們提供了對基督信仰奧秘的深刻洞察,這種洞察力來自上主的恩典,不僅來自他驚人的智慧和學識,而且來自他個人的聖潔和對天主子民的牧養;他的著作也在我們前幾個世紀中幫助指導耶穌的門徒。

作為教宗,他以智慧和聖潔來領導普世教會,提供了清晰而充滿愛的信息,來說明我們的信仰如何能夠啟發大家,並引導我們度過人生旅程的起跌。比起以往任何時候,他的見證、謙遜和以為他人設想而先於自己的思想,都應該在全世界引起共鳴。

讓我們為他的靈魂安息祈禱。祈求上主賜予他永遠的安息,願永恆的光照耀在他身上。願他息止安所。」

Pope Benedict XVI presents a pallium to Toronto Archbishop Thomas Collins during a Mass in St. Peter’s Basilica at the Vatican June 29, the feast of Sts. Peter and Paul. (CNS photo/Alessia Giuliani, Catholic Press Photo) (June 29, 2007) See POPE-PALLIUM June 29, 2007.

來源: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

中文翻譯:鹽與光傳媒

按此閱覽
榮休教宗的生平介紹及相關資訊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的最新健康狀況(2022年12月30日)

Pope Benedict XVI is pictured during a general audience at the Vatican April 25, 2012. (CNS photo/Paul Haring)

【鹽與光傳媒資訊】2022年12月30日,就有關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的健康狀況,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鲁尼(Matteo Bruni) 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

「榮休教宗在昨晚能夠好好休息,昨天下午他還參加了在他自己房間裡舉行的彌撒,目前情況穩定。」

讓我們繼續為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祈禱!

按此閱覽相關資訊

 

剛恆毅樞機使華百年紀念

主徒會會祖剛恆毅樞機與首批會士合照。(圖片:cddmalaysia.com)

恆毅雙月刊12月號
剛恆毅樞機使華百年紀念特刊
現已出版

歡迎按此免費下載及廣傳

一約既定,萬山無阻。

100 年前, 主徒會會祖剛公恆毅(Celso Benigno Luigi Costantini,1876 – 1958年)為貫徹教宗本篤十五世《夫至大》宗座牧函 (Maximum Illud) 的精神,受命以首任宗座代表身分出使中國。他1922年12月抵達北京,隨即開啟了天主教對華福傳的黃金時期。在中國耕耘的 11 年間,他浮舟滄海,立馬崑崙,知命不懼,日日自新,取得豐碩的成果:1924 年召集第一屆(至今仍是唯一的一屆)中國全國教務會議,力推教會本地化;1926年推動祝聖第一批中國籍主教;1927 年創立全球第一個華人修會「主徒會」⋯⋯

生是旗幟,逝為豐碑!

剛公堪稱天主教本地化運動的中流砥柱,雄才大略的福傳先鋒。2017年教會確認剛公為「天主之僕」,其真福品的取證已在進行中。恰如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PietroParolin)所指出的:「剛恆毅樞機今天仍是一個靈感的泉源和極具現實意義的楷模。」(〈帕羅林樞機:信賴天主聖意的安排,以健康的現實主義譜寫歷史新篇章〉梵蒂岡電臺 2016,8,27)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

百年後的今天,主徒會暨旗下恆毅月刊社以特刊的形式紀念會祖使華 100 周年,誠邀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羅馬等地的神長學者,從教會本地化、教育工作、聖經翻譯、藝術、外交等諸多視角,緬懷剛公的貢獻,挖掘剛公的理念,反省對今日的意義⋯⋯

我們仿佛聽到剛公慈祥的聲音:「我可愛的孩子們,竭盡全力工作,愈顯祂的光榮,拓展祂的神國,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撰文:孫崢神父 (主徒會士)

按此閱覽相關資訊

梵二開幕六十週年

圖片:Vatican Media

紀念梵二開幕六十週年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出版《牧職憲章》導讀

60年前的1011日,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在聖伯多祿大殿隆重揭幕。這是是天主教會第21次大公會議,前後有四個會期,歷時三年,共舉行了168場會議。這次大公會議改變了教會的面貌,設下與現代世界交談的基礎。

梵二的成果包括4個憲章、9個法令、3個宣言。《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是4個憲章之一。為紀念梵二開幕60週年,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將去年一系列由陳日君樞機主講的網上講座的內容,整理成《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導讀,幫助教友學習這份重要的梵二文獻,理解並發揚梵二的精神。

導讀免費派發,詳情稍後公佈,查詢請電(852)25603865

按此收看
《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
網上講座

片段來源:

Vaticanum Secundum (Opening of the Second Vatican Council) – I

https://youtu.be/9tGucp0Srd4

Papa Giovanni XXIII – Discorso alla Luna (11 Ottobre 1962)

https://youtu.be/QoShzJiwop4

60th Anniversary of the Second Vatican Council

https://youtu.be/h4yUYb7yBro

相片來源:

Lothar Wolleh , CC BY-SA 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Peter Geymayer,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資訊來源: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教宗方濟各宗座牧函《一切都歸屬於愛》

按此閱讀
宗座牧函英語全文

教宗方濟各在2022年12月28日發表了宗座牧函,題為《一切都歸屬於愛》(TOTUM AMORIS EST),藉此紀念教會聖師及傳播主保聖方濟各・撒肋爵(沙雷氏)(San Francesco di Sales)主教去世400週年。教宗稱這位法國聖人是「卓越的靈性導師」、能幫助人在自己的內心尋找上主,在行善中找到祂。聖方濟各・撒肋爵在1567年8月21日生於法國薩瓦的撒肋爵堡,1622年12月28日在里昂去世。

教宗在牧函中首先簡述了這位聖人的生平,以及他留給當今時代的遺產,然後解釋聖人的思想給當今時代留下的啟迪。教宗提到:「聖方濟各・撒肋爵被本篤十六世稱為使徒、宣講者、作家、行動和祈禱的人,他在巴黎度過的那些年裡清晰地洞察到時代的轉變。他從年輕時就喜愛天主聖言,這幫助他在一個快速轉型的世界中開闢新的和不可預見的視野。」

教宗指出:「在當今這個時代的轉型中,這也是等著我們的基本任務:即一個不以自我為準則的教會,她不受各種世俗的束縛卻能居住在世界上、分擔人的生活、一起行走、聆聽及接納。這正是聖方濟各・撒肋爵的所作所為,他邀請我們擺脫為了我們自己、結構和社會形象的過度擔憂,而是詢問自己哪些是我們的子民的具體需求和靈性期待。」

教宗解釋:「這位聖人度的是一種滿溢著天主的生活方式,他在《論天主的愛》一書中寫道:『如果人稍微留意地思索神性,就會立即感到心中有一股甜蜜的興奮感,這證明天主是人心內的天主。』聖人又寫道:『在內心並經由內心,人認出天主,同時也認識到自己、自己的起源和內心深處,以及在愛的召叫中的自身圓滿。』」教宗表明:「這句話綜合了聖方濟各・撒肋爵的思想。」

教宗表示:「聖方濟各・撒肋爵意識到渴望是所有真正靈性生活的根源,同時也是其仿造品的所在。因此,他認為透過分辨來檢驗渴望是極其重要的,而評價渴望的最終準則乃是在愛中找到,在於詢問自己在生活的各種環境中,哪裡可以找到最大的愛。」

教宗稱:「在聖方濟各・撒肋爵身上體現出研究神學的基本特徵。首先是靈性生活,因為神學家是在祈禱的熔爐裡練就成的;其次是教會生活,這是因為基督信仰神學家是在團體內研究他的思想。」教宗列舉了聖方濟各・撒肋爵的重要靈修著作,如《虔誠生活入門》和《論天主的愛》,以及寫給會士和修女、宮廷內的男女和普羅大眾數以千計的信件。

教宗解釋:「聖方濟各・撒肋爵在靈修指導中注入了新的方式,這種方式放棄了嚴苛,完全依靠虔敬人靈的尊嚴和能力,儘管有其軟弱的一面。在這種觀點中存有撒肋爵的樂觀主義,它在靈修史上留下了持久的印記,隨後開花結果,就如兩個世紀後的鮑思高的情況。」

教宗也提到:「聖方濟各・撒肋爵在與新教徒對話方面作出的貢獻,正如本篤十六世所言,除了神學上的必要對照外,他日益展現出個人往來和愛德的效應。在與加爾文教徒的接觸中,這位聖人是一個有才華的爭論者,但也是一個對話者,以及牧靈工作的獨創者。他的傳單到處張貼,甚至從各家各戶的門下縫隙塞進去。為此,他被立為傳播的主保。」

牧函的第二部分是關於聖方濟各・撒肋爵留給我們這個時代的遺產。教宗表明:「重溫他的一些重大選擇,好能以福音的智慧來適應時代的變遷。首先是向每一個人重新推薦天主與人類的美滿關係,如同聖人在《論天主的愛》一書中所提倡的那樣。他寫道,天主的聖意安排將我們的心引向祂的愛,沒有任何強求,沒有鐵鍊,而是藉著邀請、美好的吸引力和聖善的靈感。」教宗解釋:「這是一種有說服力的邀請,讓人作出自由的選擇。」

教宗指出:「聖方濟各・撒肋爵的第二個重大選擇是關於虔敬的問題。他在《虔誠生活入門》一書中強調,真正的虔敬只有一種,而虛假的虔敬則有許多種。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區分真正的虔敬,你就會犯錯,浪費時間去追求一些荒謬和迷信的虔敬。」教宗解釋:「這是對虛假虔敬的描述,即致力於守齋的人認為自己是虔敬的,因為他們不吃不喝,卻對近人予以誹謗和誣蔑。」

「另一方面,對聖方濟各・撒肋爵而言,真正的虔敬無非是對天主的真愛,這體現在行愛德上,因此不是抽象的事物。」教宗表明:「這是在具體的日常生活中為人處事的一種型態。」

在牧函的最後一章中,教宗總結了聖方濟各・撒肋爵關於基督信仰生活的思想,闡明這不是一種內心逃避,或對誡命的悲傷地服從,因為「自以為上升到天主跟前的人,卻不愛近人,便是欺騙自己和他人」。基督信仰生活的型態則是一種「重新找到喜樂、不再枯竭的源泉」,因為誰生活在真正的愛中,就能體會愛的自由,而「這吸引心靈的愛的泉源,乃是耶穌基督的生命」,祂為我們奉獻了自己的生命。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進教之佑驛站:聖家節 福音反省

瑪2:13-15、19-23

賢士們離去後,上主的天使在夢中向若瑟顯現,說:「起來!帶著孩子和祂的母親逃往埃及,留在那裡,直到我再指示給你;因為黑落德要搜尋這孩子,把祂殺死。」若瑟連忙起來,連夜帶著孩子和祂的母親逃往埃及,住在那裡,直到黑落德死去。這就應驗了上主借先知所說的話:「我從埃及召回我的兒子。」黑落德死後,在埃及,看,上主的天使在夢中顯現給若瑟說:「起來!帶著孩子和祂的母親回到以色列地去,因為那些想殺害這孩子的人都死了。」於是,若瑟起來,帶著孩子和祂的母親返回以色列地。但聽說阿爾赫勞繼承了父親黑落德,做了猶太王,就不敢到猶太去;又在夢中得到指示,便退避到加里肋亞境內,在一座名叫納匝肋的城住下來。這樣便應驗了先知所說的話:「祂要被稱為納匝肋人。」

反省

《聖善家·家春秋》

瑪竇福音所記載的,可以概括地有以下的描述:

聖家逃難往埃及,
免除黑落德災劫;
妻兒遷徙苦堪言,
象徵移民携細軟;
落地生根重適應,
譜寫當下家春秋。

聖家被迫遷離白冷,逃往遠處埃及,三人皆為承行天主的旨意,完成各人的使命。聖若瑟要擔當父職,四處尋找客棧投宿,並照顧一家三口起居飲食,適應新環境和文化絶不是易事。聖母瑪利亞身為一位未有經驗的媽媽,要會合丈夫,看顧和餵養新生兒,竟然是天父的愛子,所以責任既然重大,又要彼此愛護和信賴。耶穌乃天地根源的「自有者」,如今甘願成為一位呱呱落地、牙牙學語的小孩子。這真是令人驚奇不已的事!

模範聖家以言以行寫下家春秋,家價值和家觀念,挑戰世人的家是非、家黑白和家恩怨。這真值得我們現代人效法,體齊和共建一個和諧美好的家,並且是一個充滿內在「五星星」平安和喜樂的家。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的最新健康狀況及梵蒂岡特別求恩彌撒詳情(2022年12月29日)

Pope Benedict XVI leads an ecumenical evening prayer service at the Basilica of St. Paul Outside the Walls in Rome Jan. 25, 2013. (CNS photo/Paul Haring)

【鹽與光傳媒資訊】2022年12月29日,就有關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的健康狀況,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鲁尼(Matteo Bruni) 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在昨晚休息得很好,他神誌清醒。今天,雖然他的病情仍然很嚴重,但目前情況穩定。教宗方濟各再次邀請大家為榮休教宗祈禱,並在這些艱難的時刻陪伴他。」

此外,同日,羅馬教區的北區輔理主教迪托拉(Guerino Di Tora)也發出公告表示,在當地時間12月30日(星期五),下午5時30分,於聖若望·拉特朗大殿為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舉行特別求恩彌撒,彌撒將由迪托拉輔理主教主禮,邀請大家到場參與。

《鹽與光傳媒》會在電視及網上直播,詳情如下:

梵蒂岡為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
舉行特別求恩彌撒

日期:12月30日(星期五)
東岸時間:上午11時30分
西岸時間:上午8時30分
中港台澳時間:凌晨12時30分(31日)
語言:原聲播放

網上直播:slmedia.org/ch/live

天主教台北總教區榮休總主教狄剛蒙主恩召,享年94歲

【鹽與光傳媒資訊】台灣當地時間,2022年12月29日,早上7時59分,天主教台北總教區榮休總主教狄剛蒙主恩召,享年94歲。

據天主教台北總教區在Facebook社交媒體上表示,狄剛總主教(Archbishop Joseph Ti-kang)因急性腎衰竭在新店耕莘醫院蒙主恩召。若大家想見狄總主教最後一面,可在到新店耕莘醫院E棟地下4樓追思祈禱室(開放時間只到12月30日上午10:00止)。因狄總主教早已將自己捐給輔大醫學院做大體老師,故狄總主教大體將於12月30日下午移至輔仁大學,之後將舉行安息彌撒,訊息如下:

【狄總主教安息彌撒】

日期:2022年12月30日(星期五)
時間:下午3時
地點:輔仁大學淨心堂
主禮:天主教台北總教區鍾安住總主教

願意共祭的神長們,請自備長白衣及領帶。

【靈堂開放時間】

期間:2023年1月31日至2月3日
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3時
彌撒:上午10時30分 (四天皆有)
地點:台北總主教公署

【追思彌撒】

日期:2023年2月4日
時間:上午10時
地點:台北主教座堂

狄剛總主教
Archbishop Joseph Ti-kang
(聖名:若瑟)
1928-2022

生平簡介:

1928年5月7日出生於河南修武;

1940年,山東兗州聖奧斯定小修道院;

1947年進入河南開封總修院;

1953年12月20日晉鐸,於羅馬傳信大學由Fumasoni Biondi樞機祝聖;

1954年,考獲羅馬傳信大學神學碩士;

1965年,考獲德國慕尼黑大學教育學博士;

1965年,擔任花蓮教區若瑟修院院長;

1966年,擔任台北總教區副主教一職;

1975年,當選為天主教中國主教團秘書長,同年6月21日蒙聖保祿六世教宗任命為嘉義教區主教;

1975年7月22日晉牧;

1985年5月3日,被羅馬教廷任命為天主教台北總教區助理主教;

1989年2月11日,就任天主教台北總教區總主教,同時兼任金門、馬祖宗座署理區主教;

2004年2月9日榮休;

近年,狄剛總主教財團法人新北市私立台灣天主教安老院(八里安老院) 院牧;

2022年12月29日,狄剛總主教蒙主恩召,享年94歲。

感謝狄剛總主教多年來永無休止的牧民工作。正如他離世當天的福音中(路加福音 2:22-35)所提到:「西默盎就雙臂接過他來,讚美天主說:『主啊!現在可照你的話,放你的僕人平安去了!』……」求主悅納狄剛總主教的靈魂,願他早登天國,得享永遠的福樂。

請大家為他的靈魂祈禱!

望主賜伊等永光,及永光照之,息止安所。

凡諸信者靈魂,特別是狄剛總主教的靈魂,

賴天主仁慈,息止安所。

阿們。

重溫狄剛總主教過往在本台的訪問節目:

教宗方濟各呼籲:特別為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祈禱

圖片為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於2022年12月1日接見拉辛格獎得主。(CNS photo/courtesy Joseph Ratzinger-Benedict XVI Vatican Foundation)

2022年12月28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作出以下呼籲:

「我想請大家特別為默默支持教會的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祈禱。要記得他—他病重—求主安慰他,扶持他為教會作愛的見證,直到最後。」

“I would like to ask you all for a special prayer for Pope Emeritus Benedict, who is supporting the Church in silence. Remember him – he is very ill – asking the Lord to console him and to sustain him in this witness of love for the Church, until the end.”

來源:press.vatican.va

中文翻譯:鹽與光傳媒

教宗公開接見:當心切莫成為聖誕節的世俗誇張漫畫

CNS photo/Vatican Media

正值禮儀上的聖誕期,以及當天紀念聖方濟各・撒肋爵(沙雷氏)(San Francesco di Sales)主教和教會聖師去世400週年,這兩個主題是教宗方濟各在12月28日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省思的內容。教宗也宣布,當天要公布他為聖方濟各・撒肋爵去世400週年頒布的宗座牧函。

教宗說:「牧函的標題為《一切都歸屬於愛》,取自這位日內瓦的聖主教的一個獨特的表達。的確,他在《論天主的愛》一書中寫道:『在聖教會內,一切都歸屬於愛、活在愛內,行事為了愛並源於愛。』但願我們眾人都能走上這條這麼美好的道路。」

教宗提到:「聖方濟各・撒肋爵在一封信中論述了關於耶穌的誕生,他想象撒羅滿王『坐在用純金包鑲並有雕刻的象牙大寶座上,超過了世上所有的君王,如經上記載的那樣』(參閱:列上十18-20,23)。但這位聖主教百倍地更喜歡看到馬槽裡親愛的小聖嬰,而不是坐在寶座上的眾國王。」教宗評論說:「耶穌,這位普世君王從未坐在寶座上,從來沒有。」

「耶穌誕生在一個馬廄裡,這就是我們看到對祂的描述。祂被襁褓包裹著,躺在馬槽裡;最後祂死在十字架上,用殮布包裹著,被放在墳墓裡。事實上,聖史路加在敘述耶穌的誕生時,非常執著於馬槽的細節。這表明馬槽極其重要,它不僅是後勤上的細節,也是象徵性的要素,讓人了解在白冷誕生的那位默西亞是怎樣的人,怎樣的君王,以及耶穌是誰。」

教宗強調:「耶穌空虛自己的奧蹟在聖誕馬槽的中心體現出來,在那裡躺著的是耶穌聖嬰。這是天主願意在聖誕節給予我們的記號(參閱:路二12):向我們顯示了天主的‘風格’,即親近、憐憫和溫柔。天主不向我們大力宣傳自己,不以武力,而是以愛吸引我們歸向祂。」接著,教宗又引用聖方濟各·撒肋爵的另一封信的內容。「聖人寫道,無論我們的心境如何,堅硬還是軟弱,我們都必須讓自己被吸引到這位從天而降的小聖嬰跟前。」

教宗指出:「天主已經找到了吸引我們的方法,無論我們是怎樣的境況:祂以愛吸引我們。這不是一種占有欲和自私的愛,好似人性的愛不幸常呈現的那樣。祂的愛是純粹的恩賜、純粹的恩寵,全部且只為了我們,為我們的益處。如此一來,祂以這種解除防禦、甚至無意防禦的愛來吸引我們。因為當我們看到耶穌的這種簡樸,我們也會扔掉驕傲的武器,謙卑地去祂那裡,請求救恩、請求寬恕、為我們的生活請求光明,好能向前邁進。」

教宗繼續與教會當天紀念的聖主教一起探討另一個要素,即耶穌選擇的貧窮。「這位聖人在耶穌聖嬰身上看到了對這個世界上所有財產、所有榮華的完全放棄。」教宗談到我們所處的這段特別時期的經驗,說:「我們當留意,切莫成為聖誕節的世俗誇張漫畫(caricature)。今天我們看到,也有另一種聖誕節,成了聖誕節的世俗誇張漫畫,將耶穌的聖誕“簡化為一個消費和虛情假意的節日。」

教宗表明:「節日是需要慶祝的,但這種不是在慶祝聖誕節。耶穌的聖誕是另一回事。天主的愛不是甜言蜜語,耶穌的馬槽向我們展示了這一點。天主的愛不是一種虛偽的善意,其中隱藏著對喜好和舒適的追求。我們那些經歷過戰爭、也經歷過飢餓的長者很清楚這一點:聖誕節當然是個歡樂和慶祝的日子,但在簡單和節儉中度過。」

「瞻仰在馬槽中的耶穌聖嬰,聖方濟各・撒肋爵離世的兩天前說,他在耶穌身上看到,祂接納在自己周圍所發生的一切,完全依靠自己的母親,沒有任何要求。他這樣寫道:因此,我們不該渴望什麼,也不該拒絕什麼,要承受天主將給我們的一切,無論是寒冷還是歲月的摧殘。」

教宗最後總結道:「親愛的弟兄姐妹們,此處有一個重要的教導,是耶穌聖嬰透過聖方濟各・撒肋爵的智慧告訴我們的,即無欲無求,無所拒絕,接受天主送給我們的一切。但要當心!這始終且唯有出於愛,因為天主愛我們,始終而且只是願意我們獲益。」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