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將哈薩克斯坦的訪問託付於聖母

CNS photo/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9月13日至15日對哈薩克斯坦進行牧靈訪問。依照慣例,他每次在開始國際牧靈訪問前,都先到羅馬市中心的聖母大殿祈禱。9月12日下午,他來到聖母大殿,把他的第38次國際牧靈訪問託付於聖母。教宗坐在輪椅上,獨自一人在羅馬人民救援之母像前靜默祈禱片刻。

教宗在童貞聖母像前,為這次行程、為他在9月11日在三鐘經祈禱活動中所說的為期三天的“對話與和平的朝聖之旅”祈禱。他在這次訪問中,將參加世界和傳統宗教領袖大會。

聖座新聞室9月12日的公告指出:「今天下午,教宗方濟各前往聖母大殿,就如往常那樣,把在哈薩克斯坦的牧靈訪問託付於羅馬人民救援之母。教宗祈禱後返回梵蒂岡。」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圖進入專頁,閱覽更多資訊。

教宗訪哈薩克斯坦:卡拉干達主教介紹當地天主教團體

The Cathedral of Our Lady of Fatima

教宗方濟各即將於9月13日啟程前往哈薩克斯坦,當地天主教徒洋溢著期待之情。卡拉干達教區主教戴爾奧羅(Adelio Dell’Oro)在教宗出訪前接受本新聞網採訪,談論了當地教會的情況和挑戰。

哈薩克斯坦分成四個教會轄區,每個教區以所在地的主教座堂來命名,而非依照地理行政區來稱呼。因此,該國四個教區的名稱分別是:阿斯塔納-努爾蘇丹至聖聖母總教區、阿拉木圖至聖聖三教區、卡拉干達教區,以及阿特勞宗座署理區。該國境內共有70個堂區、約一百多名司鐸。在這次教宗來訪的機會上,許多天主教朝聖團也滿心期待地從聖彼得堡、莫斯科、新西伯利亞、鄂木斯克和吉爾吉斯斯坦等地而來。

戴爾奧羅主教向本新聞網介紹卡拉干達這個地廣人稀的教區。他說:「眾所周知,在蘇聯政權的70年當中,禁止了任何形式的宗教表達,不僅是天主教徒,各宗教的信徒都被迫在暗地裡度信仰經驗。舉例來說,6年前的9月份,沃伊蒂瓦教宗的朋友布科文斯基(Władysław Bukowiński)神父榮列真福品。布科文斯基神父曾在勞改營度過了13年半的時光,他獲得釋放後,正是在卡拉干達、在這個地區勤奮工作,因為他們不能離開。包括許多天主教徒在內的勞改營的倖存者們也在此地生活。當時也有一位名叫德澤爾(Gertrude Detzel)的婦女:她也在勞改營裡度過了13年的歲月,她獲得釋放後,私底下組織了許多天主教團體,地點正是在卡拉干達這裡。去年8月份,我們為德澤爾的列真福品案啟動了教區程序。」

卡拉干達教區主教接著解釋道,1991年哈薩克斯坦獨立建國,所有人終於能公開地活動。「許多司鐸也應邀而來,他們主要來自德國和波蘭,以建立教會架構、興建聖堂、組織堂區生活。而我在這裡一方面看到首批傳教士的勇氣,另一方面看到侷限,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只照顧與自己國籍相同的天主教徒。再者,建國後有許多天主教徒,特別是德國人和波蘭人返回祖國。因此,這些團體雖然在1991年後非常活躍、人數眾多,卻也隨著時間流逝而逐漸萎縮。有鑒於這段歷史,我最大的擔憂是要自問,我們前輩信徒所做的一切犧牲是否還有效益,我們是否注定會消失,或者天主正在對我們做出別的要求?」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9月中旬訪問哈薩克斯坦的徽標及格言

圖片:Vatican Media

第7屆世界和傳統宗教領袖大會將於9月14日至15日在哈薩克斯坦首都努爾蘇丹召開,教宗方濟各在這機會上於9月13日至15日訪問該國。聖座新聞室8月23日在一份公告中公布了教宗這次訪問的徽標和格言。

徽標中央有一隻銜著橄欖枝的鴿子,牠的翅膀繪成合攏的雙手,象徵那些和平與團結使者的雙手。鴿子的翅膀上有一顆心,代表愛,以及相互理解、合作與對話的果實。仿效細工風格繪的橄欖枝呈現的是「哈薩克典型的裝飾圖像」。

公告繼續說,徽標的背景有一個天藍色的天窗,天窗是哈薩克民族的傳統住宅:氈房的一個元素,在其內有一個黃色十字架。徽標中所使用的顏色為天藍色和黃色,這也是哈薩克斯坦國旗的顏色;黃色和白色是梵蒂岡國旗的顏色。小樹枝的綠色象徵希望。教宗訪問哈薩克斯坦的格言是「和平與團結的使者」,這格言出現在徽標的上下方,上方的格言是用哈薩克語寫的,而下方則是用俄語寫成。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佩齊總主教:教宗出訪哈薩克斯坦期間,俄羅斯天主教徒也要前去朝聖

圖片:Vatican Media

適逢教宗方濟各將於9月13日至15日訪問哈薩克斯坦、出席第七屆世界和傳統宗教領袖大會之際,莫斯科天主之母總教區組織了一次朝聖活動,主題為「我們是合一的見證人」。該教區佩齊(Paolo Pezzi)總主教向梵蒂岡新聞網表示,這次朝聖意義深遠,旨在把握教宗方濟各訪問哈薩克斯坦的良機,表達俄羅斯天主教徒對教宗的敬愛。

朝聖者們將於9月12日從莫斯科出發,首站是俄羅斯西伯利亞城市鄂木斯克,隔天抵達哈薩克斯坦卡拉干達,從該城前往卡爾拉格。那裡曾經是蘇聯時期數一數二龐大的古拉格,在1930至1960年代有數萬名囚犯斷送了性命;卡爾拉格則是包括俄羅斯人在內許多基督徒的殉道地點。9月14日,這個朝聖團將在努爾蘇丹參加教宗方濟各主持的彌撒聖祭,隔天15日啟程返回莫斯科。

佩齊總主教說:「教宗的哈薩克斯坦之行為我們俄羅斯信友來說意義重大。首先是因為我們知道教宗如果能來我們這裡,哈薩克斯坦是教宗訪問的較鄰近國家之一,所以這是一大機會;其次是因為我們能相當自由地前往哈薩克斯坦。再者,這也是個我們向教宗表達忠貞、追隨,特別是敬愛的機會,因為俄羅斯人民愛戴教宗。因此,我們動身展開朝聖之旅,前去與教宗方濟各相遇。」

莫斯科天主之母總教區的網站不僅公布了朝聖的邀請和行程,也轉達了中亞區域主教團主席、阿拉木圖至聖聖三教區主教孟比拉(José Luis Mumbiela Sierra)的話語。孟比拉主教在接受本新聞網採訪時表明,「我們不是那種尋求無法達成合一的朝聖者,而是我們早已活出的團結一心的見證人,因為唯一的天主住在我們內,並邀請我們所有賴祂而受造、肖似於祂的人能獲享祂的生命與愛」。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當教會團結時,奇跡就會發生

Pope Francis meets with Jesuits working in Canada during a meeting at the archbishop’s residence in Quebec July 29, 2022. Pictured with the group is Cardinal Michael Czerny, prefect of the Dicastery for Promoting Integral Human Development. (CNS photo/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在訪問加拿大的最後一天7月29日在魁北克主教府與耶穌會同會弟兄私下聚會。8月4日週四,耶穌會主辦的《公教文明》期刊刊登了談話内容,談話的全文由該期刊的主編習安東(Antonio Spadaro)神父記錄撰寫。

首先,教宗講到世界主教會議同道偕行的進程。他指出:「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不是一個政治會議,也不是一個為議會決策的委員會。這是教會的表達,其中主角是天主聖神,正如《宗徒大事錄》中所敘述的事實一樣。主教會議意味著同道偕行,而『並肩同行』正是剛剛結束的加拿大懺悔朝聖之旅的格言:這是一個教會展現團結的時刻,“如果你要想走得快,那你就獨自前進吧,如果你要穩健前行,那你就應與他人結伴同行。」

接著,教宗談到了與加拿大原住民的和解進程,教宗表示:「與原住民的和解進程並沒有結束,但最重要的是主教們已經產生共識,接受挑戰,繼續前行。如果這個和解的進程進展順利的話,不是因為我訪問的原因,我只是錦上添花而已,是主教們團結所做的一切。當教會團結一心時,奇跡就會發生。於是,教宗提醒在場的衆位同會弟兄說,教會團結的一大敵人就是意識形態。一個耶穌會士的真正力量是意識到自己的脆弱。賜給我們力量的是上主。」

在談到教會的禮儀生活時,教宗指出:「重要的是要尊重真正的傳統,即信友的活潑記憶,而不是傳統主義的墨守成規,它是信友死氣沉沉的生活。用『總是如此而為』的理由來查證每一個行動的正確性,這種想法不符合基督信仰。我在這方面的行動是遵循若望保祿二世和本篤十六世的路線,他們允許使用舊禮儀並要求日後要進行檢驗。最近的檢驗清楚地表明,有必要管制舊禮儀的使用,避免它成為一個『時尚行為』,卻要把它維持在牧靈課題的層面。」

教宗也對美洲國家海地表達了特別的關注,因為海地是加拿大耶穌會省服務的區域範圍。教宗說:「海地目前處於危急的情況中。它正經歷著磨難,好像找不到正確的前進方向。我認為,國際組織似乎不知道該怎麽做。」

最後,教宗敦促在場的耶穌會士們反省如何能夠給予海地人民幫助。教宗強調:「海地人民是高尚的人民。我們必須幫助他們在希望中成長,並鼓勵他們通過祈禱和懺悔補贖來做到。」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訪問哈薩克斯坦行程

CNS photo/Paul Haring

聖座新聞室8月2日公布了教宗方濟各第38次國際訪問行程,他將出訪中亞的哈薩克斯坦,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已於2001年9月訪問過這個國家。教宗方濟各這一次前去該國,是為了出席在首都努爾蘇丹召開的第7屆世界和傳統宗教領袖大會,而且全部行程都在努爾蘇丹進行。

努爾蘇丹是哈薩克斯坦的一個大都市,截至2019年3月還被稱作阿斯塔納。該城位於伊希姆河畔,居民大約100萬人,平均年齡非常年輕,分屬於大約130個民族,而且多個宗教在那裡共存。

9月13日(星期二)

教宗將於早晨7點15分從羅馬達芬奇國際機場出發,經過10多個小時的飛行,將於當地時間下午5點45分抵達努爾蘇丹的國際機場。在接受官方迎接後,教宗將前往總統府接受歡迎儀式。之後,教宗將在同一地點禮貌拜會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總統托卡耶夫(Kassim-Jomart Tokayev)並在中央音樂廳會見該國政府當局、公民社會和外交使團。教宗將在這個機會發表首篇公開講話。

9月14日(星期三)

教宗將前往努爾蘇丹的和平與和解宮,與出席世界和傳統宗教領袖大會的各宗教領導人一起靜默祈禱。這一次已是第7屆大會,第一屆於2003年舉行,隨後每3年舉行一次。教宗將在開幕式上發言,中午時將私下會見不同宗教的一些領導人。下午4點45分,教宗將在世博廣場主持感恩祭。

9月15日(星期四)

這是教宗此行的最後一天。上午9點,依循每次使徒之旅的慣例,教宗將在聖座大使館會晤耶穌會的同會弟兄們。如以往那樣,這屬於私人會晤。10點30分,教宗將前往永援之母主教座堂,在那裡會見該國的主教、司鐸、執事、修生及牧靈人員。教宗也要向他們發表講話。

教宗在當天的最後一項活動,乃是再次前往和平與和解宮同各宗教領導人一起聆聽大會《最後宣言》。按照計劃,教宗將於下午3點在大會上發表講話。下午4點14分,教宗將前往努爾蘇丹的國際機場告別這個國家,啓程返回羅馬。預計,教宗將於羅馬時間晚上8點15分抵達羅馬的國際機場。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9月中旬將前往哈薩克斯坦

教宗方濟各將前往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首都努爾蘇丹,出席在那裡召開的第7屆世界和傳統宗教領袖大會。教宗於上星期六從加拿大返回羅馬途中的記者會上表示,目前由於健康狀況,他的使徒旅行受到限制,但他無論如何也願意前往哈薩克斯坦,因為那是「一次平靜的旅行」,他不會有過多的移動。

聖座新聞室8月1日發表公告,表明教宗將於9月13日星期二前往努爾蘇丹,在那裡出席第7屆世界和傳統宗教領袖大會,並一直停留到9月15日。根據本屆大會官網消息,這次大會的首要之務在於「重申和平、和諧及寬容是人類生存不可動搖的原則」,同時也要面對「利用民衆的宗教感情促使衝突和敵對升級」的議題。

聖若望保祿二世2001年9月曾訪問過哈薩克斯坦,他在被人群擠滿的獨立廣場上指出,這個國家具有一項「使命」,那就是在「各宗教、各國,以及各大陸之間成為一座橋樑」。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記憶、和解與治癒為教會帶來希望

CNS photo/Paul Haring

經歷了7月份暫停一個月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後,教宗方濟各於8月3日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再次與信眾相聚,並在要理講授中回顧了他於7月24日至30日在加拿大進行的「懺悔朝聖之旅」。教宗表示:「這段與原住民並肩同行的進程充滿了記憶、和解與治癒,由此在加拿大和各地為教會帶來了希望。」教宗期勉眾人:「恢復現代性與祖先傳下來的文化之間,以及世俗化與靈性價值觀之間的和諧關係。教會蒙召撒播普世友愛的種子,尊重並促進地方層級許許多多的富饒。此行也有不少悲痛不已的時刻,加拿大原住民、長者因同化政策而失去子女的痛苦,有如一記耳光。然而,我們理當正視我們的錯誤、我們的罪過。」

教宗回憶起這次牧靈訪問的重要行程。教宗指出,他向該國執政當局、原住民領袖和外交使團重申了聖座與當地教會在促進原住民文化方面的「積極」意願,途徑包括「適當的靈修進程,以及關注各民族的習俗和語言」。教宗強調,他譴責了「殖民思想」。這種思想如今體現在「各種形式的植入意識形態上,對各民族的傳統、歷史和宗教聯繫構成威脅,試圖抹去差異」,而且往往忽視「對最弱小、脆弱者的義務」。教宗勉勵所有原住民族跟隨「加拿大原住民堅強且和平行動」的榜樣,不要封閉自己,卻要「為增進人類的兄弟情誼作出必不可少的貢獻,促使人們更懂得愛護受造界、敬愛天主」。

教宗此行不同於其它旅行,因為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與原住民會晤」。當年在加拿大有些包括天主教徒在內的基督徒,配合了時任政府的同化政策等措施,對原住民造成傷害;教宗此行是為了向原住民「表達關懷、悲痛之情,並請求寬恕」。在加拿大,教會長期與原住民同行,此刻正走在一條新開展的進程上,以譜寫新篇章。為此,教宗此行的格言是「並肩同行」。

當初在加拿大,不少教會男女果決又勇敢地支持原住民尊嚴,捍衛他們的權益,並在推廣原住民語言和文化方面作出貢獻,卻也有些司鐸、男女會士和平信徒「參與了那些今天我們明白它們不可接受、違背福音的計劃」。教宗說:「為此,我前去以教會的名義請求寬恕。因此,這是一次懺悔的朝聖之旅。很多時刻洋溢著喜樂,但是整體的意義和語氣是反省、懺悔及和解。」

在這次訪問中,教宗首先在馬斯克瓦西斯與加拿大全國各地主要原住民族的成員和領導人會面。教宗說:「我們一起回憶過往:那是這些民族千年歷史的美好記憶,與他們的土地和睦共處。原住民族最美的就是與大地的和諧關係。他們從不糟蹋受造界,從不如此,卻與大地和諧共處。我們也網羅了被壓迫的痛苦記憶,包含因文化同化政策而在寄宿學校裡的記憶。」

進程的第二步是和解。教宗解釋道,這並非「我們之間的妥協」,而是「由基督來使我們修和」,得到「我們的平安」。進程的第三步是治癒。教宗指出,這點在聖若亞敬和聖婦亞納瞻禮當天在聖亞納湖畔實現了。在那裡,「在耶穌內,我們看見了天父的關愛,祂治癒我們的創傷並寬恕我們的罪過」。這進程充滿了「記憶、和解與治癒」,由此「湧出了在加拿大和各地對教會的希望」。厄瑪烏的門徒們與復活主耶穌同行後,與耶穌並因著耶穌,從挫敗走向希望。

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教宗為加拿大主教們的團結表示感謝。教宗指出,我們之所以能成就這一切,「是因為主教們很團結;哪裡有團結,那裡就能前行」。關於這次在加拿大的最後一項活動,教宗指出,在因紐特人的土地上與青年和長者的相聚「帶著希望的記號」。「我向你們保證,在這些會晤中,特別是最後一項會晤,我必然因那些人的傷痛而感到被打了耳光。他們因同化政策而失去了許多,長者失去了子女,不知道孩子最終去了哪裡。這是悲痛不已的時刻,但我們理當予以正視:我們必須正視我們的錯誤、我們的罪過。」

教宗最後總結道,在加拿大,青年與長者互相對話,好能在記憶與先知性恩賜的歷史中並肩同行。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機上記者會:對原住民所做的是滅族屠殺行為

CNS photo/Paul Haring

「對原住民實施的同化政策是一種滅族屠殺行為。」

教宗方濟各結束加拿大訪問後,在從伊魁特返回羅馬途中的記者會上如此表示。他談到剛結束的訪問、新老殖民主義,並回答記者們關於退位的議題,説明他目前沒有考慮引退,儘管這是一種可能性。教宗也談及教義的發展和女性在傳遞信仰上的重要性。

加拿大原住民媒體的記者首先提出,殖民者在掠奪原住民的土地時,以原住民低於天主教徒為理論根據。

教宗答道:「這是每個殖民主義的一個問題,今天也存在。今天植入的意識形態秉持同樣的公式:誰不進入他們的行程、他們的道路,就被視為次等的人。原住民不僅被視為低劣的人,一些荒謬的神學家甚至想知道他們是否有靈魂。」

教宗說:「我們總是有一種殖民主義的態度,將他們的文化套入我們的文化。這種情況源自我們發達的生活方式,有時我們會失去他們所擁有的價值。例如,原住民有一種重大的價值觀,那就是與受造界的和諧。至少我認識的一些人對幸福生活的表達,並不是我們西方人所理解的那樣,度美好的時光或過上甜蜜的生活。不是的。幸福生活是守護和諧。對我而言,和諧就是原住民的重大價值。」

教宗繼續這個議題說:「回到我們的殖民化,在美洲的殖民化,無論是英國人的、法國人的,還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一直存在著這種危險,甚至這種心態:我們是優越的,這些原住民算不得什麽。這是很嚴重的。因此,我們必須在這個問題上下功夫。就是說,回過頭去治癒已經造成的傷害。」

《特萊維薩》媒體的記者提出教宗方濟各的健康狀況,詢問這次加拿大之行是否也是一次對他所稱的「身體限制」的檢驗?

教宗答道,他認為不能像過去那樣有同樣的旅行節奏。「在我這個年紀和受到這種限制,我必須節省體力,以便為教會服務。否則,我會考慮讓位的可能性,老實説這不是一個灾難,教宗可以換人,沒有問題。但我認為,我必須努力限制我自己。膝關節手術在我的情况沒起到作用。技術人員說可以,但全都是麻醉的問題,10個月前我接受了6個多小時的麻醉,現在還有些影響。」

《宗教新聞社》的記者提出,在使用避孕措施上教會的教義需要有所發展。

教宗闡明:「教義、倫理總是處在發展的道路上,但在同一個方向上發展。我想我在其它的場合也談到這個問題:對於倫理道德或教義問題的神學發展,有一個極其明確和具有啓發性的規則。那就是萊蘭的聖味增爵(Vincenzo di Lerins)在第十世紀左右提出的思想。他說,真正的教義要前進,要發展,不能安於現狀。」

「因此,神學家的職責是研究、進行神學省思,不能在一個‘不’字面前做神學學問。然後,將由教會訓導當局來說不,說你走得太遠了,回來吧,但神學發展必須是開放性的,神學家的存在就在於此。教會訓導當局必須幫助他們瞭解這些限度。關於避孕問題,我知道就這個議題和其它關於婚姻的議題出來一份刊物。」

教宗指出:「這些都要召開會議討論,然後神學家們再提出建議。我們必須清楚:參加會議討論的人盡了他們的職責,因為他們設法在教義方面向前邁進,但要本著教會的意識,而不是在教會之外,正如我提到的萊蘭的聖味增爵所制定的規則那樣。然後教會訓導當局將作出決斷,行或是不行。」

西班牙媒體(Cadena Cope)再次詢問教宗是否考慮退位,如果有這個想法,那麽願意他的繼承人有哪些特徵呢?

教宗說:「要知道,這是聖神的工作。我絕不敢去想……聖神比我做得更好,比我們所有人都做得更好。因為祂啓發教宗作決定,總是在啓發。因為祂生活在教會内,如果沒有聖神,我們就無法理解教會。聖神製造差异,也製造噪音,五旬節的早晨就是這種情況,聖神還製造和諧。談『和諧』比談『合一』更重要。」

ABC新聞的記者繼續追問教宗的健康狀況,以及是否到了退位的時候?

教宗答道:「門是敞開的,這是一個正常的選擇,但直到今天我還沒有敲過這扇門,我沒有說過我要進入這個房間,沒有感覺要去考慮這種可能性。但這並不意味著後天我不開始考慮這個問題。但現在我確實沒有考慮。」

接著,教宗說,在他離開之前,想談談對他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這次加拿大之行與聖婦亞納有很大關係。「我談了一些關於女性的事,尤其關於年長者的女性,關於母親和祖母。我强調了一個很明確的事:信仰是用方言傳遞的,而方言就是母親的語言、祖母的語言。」

「是母親或祖母教人如何祈禱,是母親或祖母給孩子解釋最初他們不理解的信仰。我可以說,這種用方言進行的信仰傳遞是女性的。有人會問我:這如何作出神學上的解釋呢?我說,因為那傳遞信仰的是教會,教會則是女性,是新娘,教會不是男性,而是女性。我們必須進入女性教會、慈母教會的思維,這比男性職務或男性權力的任何想象更重要。」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鼓勵加拿大因紐特青年:來看看耶穌的因紐特面容

CNS photo/Paul Haring

教宗方濟各在加拿大的懺悔朝聖之旅,最後一站是極地氣候的小鎮伊魁特。教宗在一所小學的校園裡,先是私下會見了「寄宿學校」的因紐特倖存者,然後與該原住民長者和青年相聚。

在與倖存者的私下會面期間,教宗聆聽了若干倖存者的經歷,帶領在場眾人一起誦念《天主經》,並向他們頒賜宗座降福。在校園裡,當地領導人向聖父教宗致以問候,原住民們載歌載舞,向教宗展現他們的傳統文化之美。欣賞完精彩的表演後,教宗向在場的因紐特男女老少發表講話,首先便是為不少天主教徒在「寄宿學校」體系裡發揮的推波助瀾作用,再次表達悲傷、懇求寬恕。

這些家庭骨肉分離的經歷不僅造成傷痛,也製造醜聞,特別是一想到天主十誡的「孝敬父母」這條誡命的時候。那些被帶離家庭的孩子,沒什麼機會奉行這條誡命。教宗說:「切斷親子之間的紐帶,破壞我們至親的關係,傷害或『使小子跌倒』(參閱:瑪十八6),這些是多麼邪惡的事!」

教宗強調了他在牧靈訪問中與原住民會面的意義,說道:「我們在這裡,是為了共同追求治癒及和解的進程,在造物主的助祐下,願這能有助於光照那些已經發生的事,讓我們能走出黑暗的過往。」

在長者的支持下,青年尤其蒙召學習如何去照料並教導他人去照料:照料大地、照料自己的民族、照料自己的歷史。教宗勉勵青年擁抱過去、滿腔熱血,不怕聆聽他們長者的意見。秉持這個精神,教宗以「兄長的身份」提供了三點建議。

第一個建議是「持續向上前行」,渴求遠大的事。教宗指出,當今世界各種挑戰的解答就在青年身上。教宗告訴青年:「未來在你們手中⋯⋯。你們絕不可丟失希望,卻要奮鬥、全力以赴。這樣,你們將來才不會後悔。」

第二個建議是「走向光明」,把光明帶給他人,努力驅除世界的黑暗。這需要分辨,需要區分光與暗的能力,同時也需要那選擇正確的事的自由。「如果想要中悅天主,就必須選擇美善」。

第三個建議是「團隊合作」。關於這點,教宗以曲棍球運動員為例子,指出他們之所以表現優異,正是因為團隊合作。「團隊合作意味著,堅信為了達成偉大目標,你們不可能孤軍奮戰;你們必須一起行動、堅忍練習」,同心協力打一場又一場的硬仗。

教宗最後期勉因紐特青年發揚自身的文化和美麗的族語。教宗說:「我希望也祈願,通過聆聽你們的長者,從你們的傳統和個人自由中汲取瑰寶,你們將擁抱你們祖先保存並傳承下來的福音,從而看見耶穌基督的因紐特面容。」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Pope Francis waves as he leads a meeting with young people and elders outside the primary school in Iqaluit, Nunavut, July 29, 2022. (CNS photo/Paul Haring)

People wait for the start of Pope Francis’ meeting with young people and elders outside the primary school in Iqaluit, Nunavut, July 29, 2022. (CNS photo/Paul Haring)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