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二十主日【以火更新】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二十主日
【我來是為把火投在地上,我是多麼切望它己經燃燒起來!】
(路
12:49
 

火,既是大自然的產物,也是天主所造。它可能會有讓人恐懼等等的負面印象,不過其實它亦有「更新」的正面意義,例如用火烹調能使食物更美味;適當且適量的火耕原本能使土壤肥沃等。  

聖經中的火除了可以代表聖神,今天福音中的火也代表著煉淨人靈的福音道理(參照思高聖經註釋)。我們也的確被這種火更新過,多多少少也有因為福音,而讓自己有所改變。  

不過,當我們開始學習以福音精神,實踐愛人和關愛自然,同時也會發現自己跟俗世的價值觀,無可避免地有所不同。例如寬恕我們認為不善的人、享受給予代替即棄或消費,以減緩對大自然的破壞等。  

但是福音並不是要我們感覺高人一等,站在道德高地作批判,與人隔離,而是要像耶穌一樣,透過與他人耐心地溝通及並肩同行,使世人認識真理,共建地上的天國。  

在今天的福音中,我們看到耶穌福傳的心火,也讓我們一起薪火相傳。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感謝祢以聖神及聖言,更新了我們的身心靈。我們也期望著祢的話能傳遍地極,共建一個大同、大愛的世界。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十九主日【小小羊群】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十九主日
【「你們小小的羊群,不要害怕!
因為你們的父喜歡把天國賜給你們。」】
(路
12:32)  

耶穌稱祂的門徒,也就是我們,為「小小的羊群」。在浩瀚的宇宙和大自然之中;在時間的長流;在充滿未知、不確定性的生命或生活中,我們都可能會感到自身的渺小。這讓我們不論身體上,或內心,有時候都會有一份不安或不足。  

作為基督信徒,如讀經一和讀經二提醒我們應要常懷著信德,如亞巴郎。我們雖然「小」,卻是依照天主的肖像所造(創1:26),而一切受造物在無限大能的創造者——天主面前,也是祂的「小小的羊群」。祂愛祂所造的一切(智11:27),有如慈父,定會為他的子女安排最好的(路11:11)。  

然而,有信德但沒有行為,是沒有用的(雅2:14)。今天耶穌提醒我們,要過簡樸的生活、服務他人、做好天主委託我們做好管家的角色(路12:42),這也讓人聯想到天主在創世時,命人管理好祂的所造——大自然(創1:26;28)。 

如此一來,當有一天我們要看見天主,我們將被稱為有福的。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在祢面前,讓我們謙遜地承認我們的弱小。求祢賜予我們能力,以信德及愛德去實踐信仰,願他日能夠堪當踏上通往天國的道路。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十八主日【慷慨分享】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十八主日
【「你們要謹慎,躲避一切貪婪,
因為一個人縱然富裕,
他的生命並不在於他的資產。」】
(路
12:15)  

耶穌比喻中的那一位富人,他想建一個更大的倉庫,收納他田裡的收成和財物。另外,他認為有了這些財富,便可以多年無需工作,一直吃喝玩樂,可惜天主與人的計劃,有時候可以很不一樣。  

其實耶穌不反對富有,但強調的是不要忘記也要在「天主前致富」(12:21)。那麼,如何在天主前致富呢?  

其中一樣是「分享」,例如富少年的故事,耶穌要他分享他的財富予窮人(瑪19:21);為最小的提供吃喝,照顧他們,就是為耶穌做的(瑪25:3546)。只要人與人,國與國之間願意分享自己的資源,世界上饑餓的人、窮人將會大幅減少。  

除了分享,對於資源,也要注意不要用盡或取盡,亦即是要考慮大自然的永續性。例如有果子的樹,可以吃其果子,卻不可砍了它為己用(申20:19);母鳥與蛋不可同時取走(申22:6);田地每隔六年就要讓它休息一年(肋25:3-4)。這些都是為了未來每個人都可以分享到一樣的資源。  

以上種種,其實都反映出天主的核心價值——「愛」。每次我們願意愛主愛人,關愛自然,也就是為天國累積財富。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求祢幫助我們不要過度貪圖或盲目追求世上的財富,也幫助我們常以愛和慷慨之心,回應別人或世界的需要,得以在祢面前致富。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十七主日【以愛回應】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你們中間那有為父親的,兒子向他求餅,
反而給他石頭呢?或是求魚,
反將蛇當魚給他呢?】
(路
11:11)  

今天耶穌教導我們祂自己的禱文,即天主經。又鼓勵我們只要去求,就一定會有所得著,即使看似沒有效果也不要放棄祈禱,反而必須持續不斷地祈禱,因為父親一定會把最好的給他的子女。  

「地球需要我們為它做些什麼?」(《願祢受讚頌》#160) 這是教宗方濟各在《願祢受讚頌》通諭中提出的問題。地球、大自然,她滿足我們所有生活上的各種需求。如今她也因為我們,要面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等所帶來的傷害,我們要如何回應她的呼求?  

兒子向父親求餅,父親不會給他石頭;相反,父親向兒子求餅,兒子又會給他什麼呢?   回想起我們在家庭、教會或是社會裡面,本是懷著愛去服務,不過當我們變得過份忙碌,或變得過份執著於某些事情,開始怨天尤人。就好像瑪爾大的好心,竟然變成埋怨耶穌無視自己妹妹的不是,這不就是相反了她對耶穌的愛嗎?   包括大自然在內,其實天主的要求只有一樣,就是要我們去「愛」。天主的恩賜,大自然的恩惠,也是白白地給了我們,所以我們要時常心懷感恩,也要主動地以愛作回應。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求讓我們能夠以信德,放心大膽地、堅持不懈地向祢祈求,同時感謝祢對我們的慈愛和恩賜。也求祢讓我們去學習以愛還愛。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十六主日【聆聽初心】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你為了許多事操心忙碌,其實需要的惟有一件。】
(路
10:41
-42)  

今天耶穌被瑪爾大邀請到家裡作客。瑪爾大當然非常開心和重視,為了準備好一切,她忙碌不已。另一方面,她的妹妹瑪利亞則一直陪伴著耶穌,聽祂講話。為此,緊張的瑪爾大抱怨瑪利亞沒有幫忙。  

耶穌沒有責怪瑪爾大,但更欣賞她的妹妹瑪利亞。在此,耶穌帶出「聆聽」的重要性,也要留意我們忙碌的「初心」。  

科技的發展是為了給人提供更優質的生活和保障,它的確做到了。但同時衍生出不同程度的丟棄文化、消費或物質主義、掠奪資源,或人與人、動物或大自然間的冷漠。最後又影響到我們人類,甚至整個世界的自然運作。這會否是本末倒置呢?  

回想起我們在家庭、教會或是社會裡面,本是懷著愛去服務,不過當我們變得過份忙碌,或變得過份執著於某些事情,開始怨天尤人。就好像瑪爾大的好心,竟然變成埋怨耶穌無視自己妹妹的不是,這不就是相反了她對耶穌的愛嗎?  

不過,就好像沒有被責怪的瑪爾大一樣,耶穌也理解我們。所以我們要時常花時間停下來祈禱、閱讀聖經等去聆聽天主,藉此喚起祂的教導和我們服務的初心。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求祢垂憐我們本性的脆弱,容易忘記最重要的是愛。求祢幫助我們透過聆聽聖言,使我們時常醒寤,持守你愛的誡命。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十五主日【憐憫他人】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誰是我的近人呢?」】(路10:29

今天的福音是很多基督徒都熟悉的撒瑪黎雅人的故事。要得享永生,就要以身心靈去愛天主,也要愛近人如自己。所謂近人究竟有多近呢?

猶太人與撒瑪黎雅人本是互不相干,關係亦不見得好。可是有一個撒瑪黎雅人,在路上一看到被強盜打傷的猶太人,便動了憐憫之心。然而,同樣路過的司祭和肋未人,可能都很同情那位受傷的猶太人,不過最終還是只從旁走過。

顯然地,只有憐憫是不足夠的。那位撒瑪黎雅人不但馬上幫那位猶太人處理好傷口,也乘載他到客店,甚至不計較花費多少金錢,叮囑店主要好好照顧他。至此,那位撒瑪黎雅人和猶太人真正地互相成為了彼此的近人。

根據聯合國資料,2019年,在全球140個國家中,與極端天氣有關的自然災害迫使約2,490萬人流離失所、窮困,食物不足。而導致極端天氣的原因很大部份是人為的。

這些在遠方,看似與我們毫無關係的人,也是我們的近人嗎?當我們接收到這樣的資訊或相片時,會否觸動到我們憐憫之心?願意停下來想一想,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只有關愛自然,減少對她的傷害,生態難民也會隨之減少。讓天主、大自然和有需要的人都成為我們的近人,使我們看見通往永生的路。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求聖神打開我們的心,接納並願意去愛那些看來與我們毫不相干的人。因為但凡祢所創造的,都與我們關係密切,值得跟隨祢去愛。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張心銳神父福音分享-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信任與平安」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各位兄弟姊妹,大家好!

本主日我們慶祝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有一位特技員,在懸崖上,他用熟練的技巧再鋼線上行走,他走過一個懸崖,在場的觀眾看到後也用掌聲稱讚他。之後,那位特技員想邀請一位觀眾,給他背起然後一起走過一個懸崖。觀眾們看到懸崖那麼高,又要再綱線上行走那麼危險,沒有人想參與。但是,突然有一位小朋友舉手,願意讓特技買背上在鋼線上行走。最後,整個表演順利完成。及後,有人問這位小朋友:「為什麼你有這個膽量讓特技員背上走鋼線?」然後小朋友回答:「當然!因為那位特技員是我的父親!他是全世界最好的,所以我相信他,讓他背着我走過這個懸崖。」

我相信,信任是很重要的。不論我們遇到什麼困難,這一份信任和信念是幫助我們越過困難。

今天的福音,耶穌邀請門徒去到每一個家庭的時候跟他們說「願這一家平安」。耶穌是希望祂的門徒首先要成為平安之子、和平之子,所以耶穌有一個比較極端的講法,什麼都不要大,不要帶金錢,不要帶口袋,甚至不要穿鞋,當然這些是一些象徵。其實,耶穌就是希望邀請祂的門徒不要成為一位有威脅的人。不是因為自己有多強大的能力,而是要學會成為一個沒有能力的人,就像耶穌一樣去到人群當中,我們很多時候聽到在舊約形容默西亞就與羔羊搬走到狼群中,會被欺負和殺害。

看看今天的社會和香港。此時此刻,香港回歸二十五週年,我們最需要的是什麼?就是「平安」。平安從何以來?就是來自一份信任。如果我們人與人之間存在不信任時,就會產生暴力的情況、會發聲、上街遊行,甚至發生大家不想看到的事情。難道拿着武器威脅別人就會得到平安?絕對不是,這只會產生恐懼和使人害怕,這不會帶給社會平安。

我們如何繼續走下去?耶穌邀請我們去分享、交談。耶穌就是一位沒有威脅的人,祂沒有任何預設的條件,就讓我們在這個特別的日子,祈求上主賜給我們平安,讓我們學會信任,而這一份信任是來自天主的,因為天主愛我們每一位,愛每一位有良知的人。最後,雖有很多困難我們不知如何解決,不過我們深信這些問題在上主內會找到答案。終有一天,天主會幫助我們去解決!就讓我們懷着這一份信心和平安繼續找我們的路。

天主保佑!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其後,被委派往香港仔工業學校照顧寄宿生及備修生陪育工作。2021年在羅馬慈幼宗座大學畢業,攻讀教義神學,專研教會學。現在香港慈幼會會省辦事處,擔任中華會省秘書、傳教策勵委員、聖召策勵、會士持續培育專員及聖安多尼會院財務主任。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十四主日【學習放下】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你們不要帶錢囊,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帶鞋。】
(路10:4)  

今日耶穌挑選了七十二位信徒,派遣他們兩人一組到外傳福音。耶穌吩咐他們不要帶錢、口袋和鞋;別人給他們什麼,他們就吃什麼。為什麼耶穌要他們身無分文地向人傳福音,給人有種信耶穌的人都「身光頸靚」的感覺不是更好嗎?

耶穌希望福傳者帶給人們的是祝福、平安、身心靈的健康,最重要是把「天國臨近了」這個無價的喜訊傳遞給人們,使他們能得享永恆的生命,這也是外在物質所不能比較的。

而且,有時候人在放下物質後,會較容易發現自己的直正需要,甚至更認清「自己」,心靈反而更健康。而這種生活態度也必然會是有利於大自然的。因為當我們的需求越少,對大自然資源的消耗甚至破壞也會減少。

福傳的路是崎嶇的(路10:3),所以出外福傳的信徒也不是孤身上路,而是兩個人一組,互相支持。而且他們自有天主照料他們所需(路10:7)。最重要的是,當他們生活上少了一些依靠,天主就能成為他們最強的靠山。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我們每位基督徒,都被祢派遣宣講天國的喜訊,不論口述或身教,求讓我們能給人感覺到跟隨祢的平安與喜樂。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教宗於世界家庭大會閉幕彌撒:家庭是學習去愛和走出自我的地方

CNS photo/Vatican Media

就實際情況而言,教宗深知並非每個家庭都如此,所以務必保護家庭,以免家庭失去它的基因,即:「接納和服務精神」。這也體現在正確的代際關係、親子之間「見證的傳承」。在這方面,先知厄里亞和厄里叟樹立了榜樣(參閱:列上十九16、19-21):厄里亞領受天主的旨意,立厄里叟為傳人,由後者接替前者在以色列境內的使命。厄里叟雖然年輕,上主卻對他有信心。

教宗強調,「父母親默觀天主的行事作風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天主愛護青年,卻沒有因此讓青年不冒一絲風險、不承受任何挑戰、不感到一點痛苦。天主不會焦慮不安、過度保護;相反地,祂對青年有信心,按照每個人的生命處境和使命召叫他們。親愛的父母,天主聖言為我們指出道路:不要保護兒女不受一星半點的挫折和磨難,卻要努力向他們傳遞生命的熱情,在他們心中點燃去尋找各自聖召的渴望,激勵他們去擁抱天主為他們設想的偉大使命」。扶持兒女、鼓勵他們追隨聖召的最佳方法,莫過於讓他們親眼看見父母親「忠誠又有耐心地」活出自己的聖召,不畏艱難、悲傷和考驗。

聖史路加在福音中描述了耶穌邀請三個門徒時的三種召叫(參閱:路九51-62):這些召叫要求很高,而且會持續帶來驚喜。對第一個有意跟隨耶穌的人,耶穌表示自己連「枕頭的地方」也沒有。教宗闡明:「跟隨耶穌,意味著採取行動而且不停行動,『在旅途中』與祂共度人生大小事。這為你們已婚人士來說多麽真實!你們這些領受婚姻和家庭聖召的人,也離開了你們的『巢穴』,踏上旅途。你們事先不知道途中會遇到哪些關卡,而你們不停地行動,應對全新處境、意外事件和驚喜。有些意外令人悲痛。這正是與主同行的旅途。它處於動態,無法預見未來,總是有美妙的發現。」

這段福音記載,耶穌對第二個門徒的召叫是「任憑死人去埋葬自己的死人」,對第三個門徒的召叫是「手扶著犁而往後看的,不適於天主的國」。為此,教宗說:「親愛的家庭,你們也不該以其它的事務為先,不該『往後看』。換句話說,就是不要為從前的生活、從前的自由而傷感,不要為那些迷惑人心的假象而傷心:人要是不接受天主召叫的新意、成天悔不當初,生活就會形同槁木死灰。⋯⋯這會使我們變得心硬,缺少人情味。當耶穌召叫時,包括召叫人們結婚成家,祂要求我們向前看,而且祂始終先我們而行,始終在愛與服務上先我們一步。跟隨祂的人絕不會失望!」

教宗接著放下講稿,說:「結婚需要勇氣。我們看到很多年輕人沒有勇氣結婚。常有些做母親的人對我說:『請你做點事,跟我兒子談談,他都37歲了,還不結婚!』我回說:『可是,太太,您別替他熨襯衫。您要開始稍微把他推開一點,讓他能走出巢穴。』這是因為家庭的愛催促兒女展翅翱翔。愛不是佔有,卻始終是自由。然後,在困難時刻、在每個家庭都會遇見的危機中,拜託,不要走簡單的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的路。不要這樣。你們要懷著孤注一擲的勇氣向前邁進。」

在講道的結尾,教宗保證教會與家庭同在,甚至是在家庭內。教宗為家庭呼求上主的助佑,願家庭能每天感受到團結、和平,以及堅忍的喜樂,從而見證出「天主是愛」。

在閉幕彌撒禮成之際,法雷爾樞機代表所有家庭向教宗方濟各致意。樞機宣布,眾家庭下次與教宗方濟各的聚會將是在2025禧年背景中、於羅馬舉行的「家庭禧年」。第十一屆世界家庭大會將於2028年舉行。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十三主日【簡樸生活】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十三主日
【「狐狸有穴,天上的飛鳥有巢;
但是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
(路
9:58) 

近年祟尚簡樸生活,提倡斷捨離的人漸漸增多了。在今天的福音中,我們能夠一探耶穌的生活方式。一個連枕頭也沒有的人,他的生活一定非常簡樸,甚至狐狸或飛鳥也被他擁有的多。  

這樣的生活一定會是一種對環境友善的生活。當我們的需求越少,對大自然資源的消耗甚至破壞也會減少。人為的極端氣候會有所改善,生物多樣性會變得豐富,因被破壞環境而成為生態難民的人、窮人的生活也會得到保障。  

要跟隨耶穌,要過這樣的生活,事實上是非常不容易。正如耶穌向一位跟隨者示意不要理會他死去的父親的身後事(路9:60),或告別家人(路9:61)。當然,耶穌不會教導人成為不孝子,不過祂卻帶出了一個很重要的訊息:有時候我們的確需要放棄俗世的價值和觀念。  

其實,耶穌模式的生活,正如聖保祿在格林多後書6章10節所說:「像是憂苦的,卻常常喜樂;像是貧困的,卻使許多人富足;像是一無所有的,卻無所不有。」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求祢以聖神的大能,引導我們遠離私慾;也透過祈禱和聖事,堅強我們的信仰,活出基督,宣講福音,步向天國。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