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智利和秘魯牧靈訪問是和平與正義之旅

聖詠集108:2-5

天主,我的心已準備妥當,我的心己準備妥當,我願意去歌彈詠唱。 我的靈魂,你要醒起來!七絃和豎琴,要奏起來!我還要把曙光喚起來。 上主,我要在萬民中讚美你,上主,我要在列邦中歌頌你。 因為你的大愛高越諸天,你的忠信直達霄漢。

2018年1月24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他回顧了剛剛結束的智利和秘魯牧靈訪問,對在這兩個國家遇到的人們的本質表示讚賞。教宗說:「他們是好人,那些不行動、有些停滯不前的人也都是好人。」教宗稱讚兩國各自的2萬名義工是良善之人,特別是青年們。

教宗直言不諱地說:「正如你們在報紙上讀到的,我來智利之前,曾經因為一些原因發生抗議示威活動。這使我訪問該國的格言『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顯得更為現實也更具深意。這句話是耶穌向祂的門徒所說,也是我們在每台彌撒中都會重複的:只有死而復活的耶穌才能賜予那些信賴祂的人和平恩典。不只是我們每人需要和平,甚至今天正進行著零星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的世界也需要和平。讓我們為和平祈禱!」

關於「和平與正義」,教宗提到他在聖地亞哥的奧希金斯(O’Higgins)公園主持的首台彌撒聖祭。他在禮儀中講解真福八端,並提出福音中「與人接近的風格」。這種風格在教宗探訪女子教養所時明顯的體現出來,教宗向她們講話時特別強調了服刑人士重新融入社會的重要性。

教宗在智利訪問的另一個被媒體大肆渲染的主題,是未成年人遭聖職人員性侵的問題。教宗說,他與當地主教和聖職人員討論過這個問題,並重申對這可怕的行為絕不做任何「妥協」。

教宗然後談及他在秘魯的牧靈之旅,在這裡訪問的格言是「因希望而團結」。他說:「所有相同的人的聚合不是團結,真正的團結是尊重我們繼承的歷史和文化中的差異與丰富性。我與亞馬遜人民的會晤象徵性的見證了這樣的團結,這次會晤也啟動了將於2019年10月召開的世界主教會議泛亞馬遜地區特別會議路線。我與馬爾多納多港人民渡過的時刻和在『小王子之家』得到的接待也見證了這個團結。我們要一起向經濟殖民和意識形態殖民說『不』。」

教宗表示:「我向秘魯政府和公民社會當局講話時,對該國的環境、文化和精神遺產表示讚賞,特別強調了威脅該國的兩個最嚴重的現實狀況,即生態-社會退化和腐敗。腐敗比流感還要危險,腐敗混入人心,傷害人心。」

教宗也大略地提到他在特魯希略的訪問,去年那裡遭到「厄爾尼諾」風暴襲擊的痕跡依然可見。教宗也提及他在利馬與500名度默觀生活的修女的會晤、在秘魯諸位聖人的聖髑前的祈禱。

1月24日是聖方濟各·撒肋爵紀念日。教宗在總結時說:「這位聖人是青年的溫良的楷模,病患的鼓勵,邀請他們把自己的痛苦奉獻於教會的合一。此外,聖人對新婚夫婦而言,是在家庭生活中認識天主的首要地位和祂的愛的榜樣。」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公開接見:彌撒中要有靜默時刻,切勿匆忙

恭讀若望福音

於是,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我們見了衪的光榮,正如父獨生者的光榮,滿溢恩寵和真理。

2018年1月10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8千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信友在場參加。教宗的要理講授繼續以感恩聖事為主題,講解了在懺悔禮儀後誦念《光榮頌》和《集禱經》的意義,同時強調在祈禱前靜默的重要性。

教宗指出:「懺悔禮儀幫助我們祛除自己的自負,承認自己是罪人,希望得到寬恕。正是人的貧乏與天主慈悲的相遇才使我們藉著《光榮頌》得以表達感恩之情。這篇讚頌禱文一開始便詠唱『天主在天受光榮』,取自眾天使報告耶穌在白冷誕生時的讚頌詞。」

《光榮頌》之後,主祭根據禮儀年的不同時期誦念一篇《集禱經》。

教宗解釋道:「藉著『請大家祈禱』這句話,主祭籲請會眾與他一起收斂心神,靜默片刻,好能意識到自己站在天主台前,並在心中提供自己參加這台彌撒的意向(《羅馬彌撒經書總論》,54號)。在主祭説了『請大家祈禱』之後,緊接著便是一個靜默時刻,每個人思量自己有什麽需要,想在祈禱中懇求什麽。彌撒中的靜默不能被簡化為沒有話語,而是隨時準備聆聽其它的聲音,即我們内心的聲音,尤其是聖神的聲音。」

教宗闡明:「在懺悔禮及禱詞前,是要每人收歛心神;讀經或講道後,是為簡扼地默想所聽到的聖道;領受聖體聖事後,是讓各人能在心中讚美並祈求天主(《羅馬彌撒經書總論》,45號)。因此,在誦念《集禱經》之前,靜默能幫助我們收斂心神,思考我們為何在這裡。」

「聆聽我們的心靈,使之向上主敞開,這很重要。也許我們的日子充滿辛勞、喜樂及痛苦,我們願意向上主陳述這一切,呼求祂的助佑,懇求祂親近我們。我們也為患病或經歷艱難考驗的親人和朋友祈禱,渴望把教會和世界的命運託付於天主。靜默之後,主祭匯集每個人的意向,以眾人之名高聲向天主呈上共同的祈禱,這正是把每個人的意向『匯集在一起』的含義。」

教宗熱切叮嚀司鐸們要遵守這靜默時刻,切勿匆忙:「說了『請大家祈禱』之後,就應靜默。若不靜默,我們就會忽略心靈的收斂。」

最後,教宗解釋道:「主祭在誦念《集禱經》時還伸開雙臂,因為祈禱就是要伸開雙臂。這是基督徒從最初世紀起就已採取的祈禱姿勢,為的是效法在十字架上張開雙臂的基督。基督是祈禱者,祂本身就是祈禱。」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罪惡使我們遠離天主和弟兄姐妹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前書

諸位,你們自己審斷我所說的罷!我們所祝福的那祝福之杯,豈不是共結合於基督的血嗎﹖我們所擘開的餅,豈不是共結合於基督的身體嗎﹖因為餅只是一個,我們雖多,只是一個身體,因為我們眾人都共享這一個餅。

2018年1月3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主持新一年的首次週三公開接見活動,與8千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信友度過一個美好時刻。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反省感恩聖事的主題,這一次講解了懺悔禮儀的意義。

教宗表示:「承認我們的缺點能使我們變得強健,從而開啟心門呼求天主的慈悲,讓祂來改造我們。罪惡則使我們遠離上主和弟兄姐妹。在彌撒開始時的懺悔禮儀中,主祭邀請整個團體在祈禱中承認自己的過失,因為我們大家都是罪人。」

「然而,對那種自我滿足,且滿足於自己成就的人,上主能賜給他什麽呢?什麽都給不了,因為自負的人沒有能力接受寬恕,只滿足於他所認為的公義。達味王、稅吏、蕩子,還有聖伯多祿、匝凱,以及撒瑪黎雅婦人卻能勇於除去面具,呼求天主的慈悲。誰若意識到自己的貧乏且低首垂目,他就會感覺到天主慈悲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我們從經驗中知道,只有懂得承認過錯並且請求原諒的人,才能得到別人的諒解和寬恕。」

教宗於是指出:「我們應當承認我們的言行時常流於世俗,因此我們在彌撒開始時共同舉行懺悔儀式,以第一人稱共同誦念懺悔經。我們不僅承認自己在思、言、行為上的罪過,也承認自己的過失,因為沒有傷害近人還不夠,還需要擇善,抓住時機作好見證。」

教宗強調:「我們不但要向天主,也要向弟兄姐妹承認自己是罪人,因為罪惡使我們遠離天主和弟兄姐妹。罪惡能斷絕關係:它切斷我們與天主及與弟兄姐妹的關係,切斷我們在家庭、社會和團體中的關係。罪惡總是令我們隔絕、分離,乃至對立。」

在誦念懺悔經時也有捶胸的舉動,表示承認我自己的罪過,而非指責他人的過失。

教宗講述了一位傳教士的軼事:「一位女士來到傳教士跟前辦告解,開始訴説起她的丈夫、婆婆,以及鄰居的罪過。最後,這位聽告解司鐸對她說:『您說了其他人的罪過,現在請您開始說說您自己的罪過吧!』」

「除了懺悔經外,其它祈禱文也能幫助我們悔罪,例如:聖詠集的『上主,求祢垂憐我們,我們犯罪得罪了祢。上主,求祢向我們顯示祢的寬仁,求祢賞賜我們祢的救恩。』(詠123:3;85:8)。」

最後,教宗提醒信友們:「每個主日的降福和灑聖水尤其提醒我們聖洗聖事能消除一切罪過。」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不要扭曲聖誕節的意義,耶穌才是真正的禮物

2017年12月27日,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談及我們這幾天在信仰和禮儀慶典中度過的耶穌聖誕的節日。教宗說:「耶穌才是我們真正的禮物,如果我們接納祂,我們也可以成為天主贈予他人的禮物,尤其是對於那些從未體驗過關懷與溫情的人,弱小和受排斥的人。」

教宗感嘆道:「多少人在自己的生活中從未經驗過愛撫,愛的關切,或者溫柔的舉動。聖誕節催促我們給予他們這樣的關懷。」

教宗然後指出:「在我們的時代,尤其在歐洲,我們目睹了聖誕節的意義被扭曲。人們以一種非基督徒的虛假尊重,總是暗含排斥信仰意圖的尊重,把所有關於耶穌誕生的跡象從聖誕節中抹去。但實際上,耶穌誕生才是聖誕節唯一真實的事件!沒有耶穌,就沒有聖誕節;它可以是一個節日,但不是聖誕節!如果聖誕節的中心是耶穌,那麼周圍的一切,比如燈光、聲音,包括特色食物在內的各式地方傳統,都會營造節日的氣氛,但耶穌處於中心。如果我們把祂抹去,光明將會熄滅,一切都將成為虛假的、表面的。」

「我們藉著教會的宣講,一如福音中的牧人,被指引去尋找並找到真光,即耶穌的光。祂降生成為我們中的一員,以如此令人驚訝的方式顯現自己:生於一個無名的卑微女子,這女子在馬槽中生產,除她丈夫外別無他人可尋求幫助。」

「世界渾然不知,但天使在天上歡欣鼓舞!天主子今天也如此向我們顯示祂自己:祂作為天主給予人類的禮物,在黑夜與沉睡中降臨。然而,今天我們仍看到,人更喜歡黑夜,因為人知道光明會揭露一切令人羞愧或刺痛良心的行為和思想。因此,人寧願呆在黑暗中,不擾亂自己的惡習。」

教宗於是勉勵我們反省如何接納天主的禮物—耶穌。

教宗解釋說:「接納天主的禮物意味著我們每天都要把自己當作無償禮物贈予那些我們在各自的路上遇到的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在聖誕節相互贈送禮物。」

教宗引用聖保祿宗徒的教導表明:「天主的恩寵藉著耶穌已經出現(鐸2:11);耶穌是天主的面容,祂由童貞聖母瑪利亞誕生,就像世界上所有的嬰兒一樣,但祂並非出自地上,而是來自天上。天主以這樣的方式為我們開啟了基於愛而非自私的新生命的道路,而耶穌的誕生正是我們在天之父最偉大的愛的舉動。」

教宗說:「我們透過耶穌的誕生可以看到,天主的歷史介入了由現世權勢者推動的人類歷史。天主走入那些處於社會邊緣的人,他們最先領受了祂的禮物,即耶穌帶來的救恩。一道皓光顯示給了白冷城的牧羊人。他們原是邊緣人物,不受歡迎的人,被輕視的人,但他們卻最先得知這偉大的消息。因著這些人,耶穌與弱小卑微者建立了一種友誼,這友誼在時間中延續,並激發人們對更美好未來的希望。這些人以白冷城牧羊人為代表,他們看到了一道皓光,這光指引他們找到耶穌。」

最後,教宗總結道:「天主願意在每個時代與像他們那樣的弱小卑微者共同建設一個新世界,在這個新世界中,不再有任何人遭受拒絕、虐待和貧困。」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公開接見:你們應提前進堂參與彌撒,切莫遲到

恭讀宗徒大事錄

他們專心聽取宗徒的訓誨,時常團聚,擘餅,祈禱。因為宗徒顯了許多奇蹟異事,每人都懷著敬畏之情。凡信了的人,常齊集一處,一切所有皆歸公用。他們把產業和財物變賣,按照每人的需要分配。每天都成群結隊地前往聖殿,也挨戶擘餅,懷著歡樂和誠實的心一起進食。他們常讚頌天主,也獲得了全民眾的愛戴;上主天天使那些得救的人加入會眾。

2017年12月20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他在要理講授中繼續反省感恩聖事的主題,當天解釋了進堂式的意義。

教宗說:「彌撒由兩大部分組成,即聖道禮儀和聖祭禮儀,它們彼此不可分割,共同形成一個敬禮行動(《禮儀憲章》56號)。重要的是,我們應明白彌撒的各項舉動和時刻,好能圓滿地參與彌撒,感受其無限之美。」

「彌撒首先以進堂式作為開端,目的是要幫助共聚一堂的信友形成一個團體,準備自己,妥善聆聽天主聖言,合宜地舉行感恩聖祭(《羅馬彌撒經書總論》46號)。進堂式包括懺悔禮和集禱經,全體子民的祈禱意向藉此上升到高天。」

教宗表明:「彌撒以劃十字聖號和進堂式作為開端,我們作為會眾藉此開始朝拜天主。因此,我們不應遲到,而應提前進入聖堂,準備心靈參與這禮儀,這會眾的慶典。這很重要。彌撒是與基督的愛相遇,主禮司鐸親吻並為基督的祭台上香就是一個明證。」

教宗強調:「祭台是奉獻感恩祭、報謝主恩的中心(《羅馬彌撒經書總論》296號)。全體會眾圍繞在代表基督的祭台周圍,不是要彼此相視,而是要注視基督,因為基督是會眾的核心,從未遠離它。」

之後,主禮司鐸以天主聖三之名帶領會眾劃十字聖號。

教宗解釋道:「我們劃十字聖號,不僅牢記我們的聖洗聖事,也明認禮儀祈禱是與基督耶穌的相遇。祂為了我們降生成人,死在十字架上並光榮復活。然而,孩子們有時不會劃十字聖號。請父母親、祖父母們以及學校老師教導孩子們從小就學會劃十字聖號。你們要讓他們懂得,應把耶穌的十字架視為他們的保護。彌撒正是以十字聖號作為開端。」

「接著,主禮司鐸向會眾致候:『願主與你們同在』,以此表達全體會眾的共同信仰和齊心渴望與上主同在的心願。我們正進入一場『交響曲』,各種聲調齊鳴,也包括靜默時刻,因為全體參與者『同心合意』,承認自己在同一聖神的激勵下,朝向同一個目標。」

最後,教宗提到懺悔禮,主祭邀請在場眾人承認自己的過失:「這是邀請我們在天主和兄弟姐妹面前承認自己是罪人,就如當時的稅吏那樣,因為我們全都是罪人。我們應承認自己是罪人,好能與上主一起復活,進入新生命。如果感恩聖事確實呈現復活奧跡,也就是基督從死亡到生命的過渡,那麽我們必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認識到哪些是我們的死亡處境,好能與祂一起復活,進入新生命。」

在問候信友時,教宗祈願聖誕夜以喜樂和平安光照每個人的生命,尤其是那些孤獨、受苦和無家可歸者的生命。教宗也感謝古巴馬戲團的藝術家們表演的精彩舞蹈,使這次聖誕節前的公開接見活動已有的喜樂氣氛更為錦上添花。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為何要進堂參與主日彌撒?

恭讀若望福音

一週的第一天,清晨,天還黑的時候,瑪利亞瑪達肋納來到墳墓那裏,看見石頭已從墓門挪開了。正是那一週的第一天晚上,門徒所在的地方,因為怕猶太人,門戶都關著,耶穌來了,站在中間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說了這話,便把手和肋膀指給他們看。門徒見了主,便喜歡起來。耶穌又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 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樣派遣你們。」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噓了一口氣,說:「你們領受聖神罷! 你們赦免誰的罪,就給誰赦免;你們存留誰的,就給誰存留。」

2017年12月13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他在要理講授中繼續反省關於感恩聖事的主題,當天解釋了「為何要進堂參與主日彌撒?」教宗表明,耶穌的門徒們從起初就意識到舉行主日感恩聖祭的重要性。

教宗說:「我們基督徒進堂參與主日彌撒,是為了會晤復活的上主,或更好地說,是讓祂來會晤我們。我們要聆聽祂的聖言,去赴祂的宴席,如此我們便可成為教會,也就是祂在世上的活奧體。」

教宗解釋道:「耶穌在猶太人所稱的一週的第一天由死者中復活了,並在這一天顯現給門徒們,賜予他們聖神(瑪28:1;谷16:9,14;若20:19-22)。基於這些原因,主日對我們而言是一個聖日,藉著上主為了我們且臨在於我們當中的感恩聖祭而被聖化。因此,正是彌撒確立了基督徒的主日!基督徒的主日圍繞著彌撒運轉。對基督徒而言,若不在主日與上主會晤,那是怎樣的一個主日呢?不幸的是,有些基督徒團體無法在每個主日參與彌撒,但他們仍然蒙召在這個聖日聚集一處,因上主之名專注於祈禱,聆聽天主聖言,熱切渴望領受聖體聖事。此外,還有一些世俗化的社會失去了主日的基督信仰意識。」

教宗引用《天主教教理》2177-2188號表示:「在這些環境中,需要重新喚醒主日的意識,恢復節日、喜樂、堂區團體、團結互助的意義,使心神和肉體得到休息。」教宗也引用《禮儀憲章》106號指出「梵二大公會議也把主日稱為『歡樂休假的日子』,這個觀念在羅馬社會接受基督信仰之前並不存在。」

教宗強調:「在感恩聖事的激勵下,活出作為子女而非奴隸的基督信仰意識使得主日幾乎在每個地方都成了休息日。若沒有基督,我們就被迫遭受每日操勞疲憊的支配,對明日憂心忡忡。與上主每個主日的會晤使我們獲得力量,懷著信賴和勇氣活在今天,懷抱希望奮勇向前。」

「有些人說,用不着去參與彌撒,也不必過主日,因為善度生活,愛近人最為重要。」

教宗答道:「不錯,基督徒生活質量乃是以愛的多少來衡量。然而,若我們不在每個主日從感恩聖事的泉源中汲取必要的力量,我們又怎能實踐福音呢?」

最後,教宗勉勵道:「我們基督徒需要進堂參與主日彌撒,因為只有藉著耶穌的恩寵,祂在我們内、並在我們當中活躍的臨在,我們才能實踐祂的誡命,成為祂的可靠見證人。」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公開接見:亞洲未來屬於那些建設友愛而非製造武器的人

恭讀瑪竇福音

你們是地上的鹽,鹽若失了味,可用什麼使它再鹹呢﹖它再毫無用途,只好拋在外邊,任人踐踏罷了。你們是世界的光,建在山上的城,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並不是放在斗底下,而是放在燈台上, 照耀屋中所有的人。照樣,你們的光也當在人前照耀,好使他們看見你們的善行,光耀你們在天之父。

2017年12月6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他回顧了剛剛結束的緬甸和孟加拉國牧靈訪問,他指出:「誰若不與苦難的弟兄一同受苦,就應該省思自身信仰的真誠度以及自己的人性,即使這位弟兄在種族、宗教、語言和文化上與自己有所不同。」

教宗在問候阿拉伯語朝聖者時,特別談及他與羅興亞難民極其感人的會晤。在會晤中,教宗為我們的缺失和我們的沉默向他們請求寬恕,呼籲國際社會幫助他們,援助世界上所有遭受壓迫與迫害的群體。

教宗首先感謝兩個國家的政府當局與主教邀請他訪問,然後強調由於聖座和緬甸外交關係的建立,教宗有史以來第一次訪問該國。緬甸當地人民因衝突和鎮壓而遭受苦難,現在正逐步走向自由與和平的新狀況。

教宗指出:「在緬甸人民中佛教具有深厚的根底,基督徒只是小小的羊群,但這個教會活潑而熱情。」

他與主教會晤時,以及在兩台彌撒聖祭中堅固了他們的信德和共融。教宗藉此牧靈訪問重申了:「對於耶穌的門徒而言,因信仰祂而受苦十分正常,那是一個見證的機會,然而就如《路加福音》所說的:『連他們的一根頭髮也不會失落。』(路21:18)」

關於他與緬甸青年的會晤,教宗說:「我從這些青年充滿喜悅的臉上,看到了亞洲的未來:這個未來不屬於那些製造武器的人,而屬於那些播種友愛的人。」

在緬甸,教宗降福了16座聖堂、修院和大使館的奠基石,並與緬甸當局的會晤。教宗表示,他鼓勵緬甸當局致力於恢復和平,期望國家各個不同組成部分,沒有一個被排除在外,都能本著互敬態度參與這項進程。

關於他與不同宗教團體代表的會晤,教宗表明天主教會對僧伽最高委員會古老的精神傳統充滿敬意,相信基督徒和佛教徒能共同幫助世人去愛天主和近人,摒棄一切暴力,以善制惡。

教宗然後繼續談及他在孟加拉國的牧靈訪問。在該國絕大多數人都信奉伊斯蘭教,他的訪問是進一步促進基督徒與穆斯林互相尊敬與對話的標記。此外,聖座從一開始便支持孟加拉國人民建立獨立國家的意願,而這個意願也必須始終保護宗教自由的權利。

談到他在達卡主持彌撒並在彌撒中祝聖16位司鐸,教宗稱這是牧靈訪問中最有意義和最喜悅的項目之一。教宗感謝天主,因為在那片亞洲地區聖召並不缺乏,表明這個團體充滿活力,回蕩著上主召喚人跟隨祂的聲音。

教宗還會晤了孟加拉國的主教們,鼓勵他們為家庭、窮人、教育、對話,以及社會安定提供慷慨的服務。此外,教宗也與該國的男女會士、修生和初學生會晤。

教宗難以忘記在孟加拉國首都參加的跨宗教和大公對話的感人時刻,稱那是心靈開放的標記,而心靈開放就是相遇、和諧與和平文化的基礎。

教宗特別念及「德蘭修女之家」,這位聖人在達卡停留期間曾在此居住,接待孤兒和殘疾人。

教宗說:「那裡的修女們按照自己的神恩每日朝拜祈禱,為貧窮與受苦者服務。她們總是笑口常開,修女們勤於祈禱,幫助受苦的人,始終面帶微笑。這是一個美好的見證。讓我們為這些修女而感恩。」

最後,教宗談及孟加拉國青年,他特別記得他們的舞蹈。

教宗說:「他們很善於跳舞!這個盛會彰顯了已被他們的文化所接納的福音喜樂;他們的喜樂是源於許多傳教士,許多要理教員和基督徒父母犧牲的果實。穆斯林和其它宗教的青年也參加了這個盛會,對於孟加拉國、亞洲和全世界而言,這是希望的標記。」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公開接見:彌撒是重現加爾瓦略山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迦拉達人書

我已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了,所以,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內生活;我現今在肉身內生活,是生活在對天主子的信仰內;祂愛了我,且為我捨棄了自己。我決不願使天主的恩寵無效,因為,如果成義是賴著法律,那麼,基督就白白地死了。

2017年11月22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解釋彌撒慶典的意義,表明彌撒是對基督逾越奧跡的紀念。

教宗指出:「紀念不僅是對過去的回憶。耶穌藉著祂的死亡和復活,使逾越的意義達致圓滿,彌撒正是為紀念祂的逾越。彌撒不僅是一個回憶。不,它的意義更為深刻,是重現2000年前發生的事。」

教宗解釋道:「彌撒總是把我們帶到天主救恩行動的高峰,即主耶穌為我們而成了餅並被掰開,向我們傾注了祂全部的仁愛,一如祂在十字架上所做的那樣,從而更新我們的心、我們的生命,改善我們與祂及弟兄姐妹相處的方式。」

「每一次彌撒慶典都是一束永不西沉的陽光,這太陽就是復活的耶穌。因此,參與彌撒,尤其是主日彌撒,也就意味著參與基督復活的勝利。在彌撒中,我們經歷逾越;在彌撒中,我們與死而復活的耶穌同在,祂帶我們前行,走向永恆的生命;在彌撒中,我們與祂合而為一,更準確地說,基督住在我們內,我們也住在祂內。」

「基督把祂的死亡轉化為至高的愛的行動,因而戰勝了死亡,並且在彌撒中把這種勝利的愛通傳給我們。我們若以信德接納這份愛,就能像祂愛我們並為我們捨棄性命那樣,也去愛天主和近人。這就是彌撒:進入耶穌的苦難、死亡、復活和升天。我們參與彌撒,我們就如同走在加爾瓦爾略山上,這是一樣的。你們想一想:如果我們走到加爾瓦爾略山,在那一刻,我們知道在那裡的那個人就是耶穌。那麼,我們怎能允許自己閒聊、照相、就像是觀看表演一樣呢?不會的!因為耶穌就在那裡!我們一定會靜默、悲痛,也會為獲得救恩而喜悅。」

最後,教宗總結道:「這就是為什麼說彌撒是紀念,彌撒是重現加爾瓦略山,耶穌在那裡為我捨棄了自己的性命。」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彌撒是祈禱與耶穌的相遇

恭讀路加福音

有一次,耶穌在一個地方祈禱,停止以後,衪的一個門徒對衪說:「主,請教給我們祈禱,如同若翰教給了他的門徒一樣。」耶穌給他們說:「你們祈禱時要說:父啊! 願你的名被尊為聖, 願你的國來臨,我們的日用糧,求你天天賜給我們,寬免我們的罪過,因為我們自己也寬免所有虧負我們的人;不要讓我們陷入誘惑。」

2017年11月15日(週三),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活動。教宗繼續上週開始的新系列主題「感恩聖事」,解釋了彌撒的意義和價值。

教宗首先強調:「彌撒是最卓越的祈禱,它是最隆重也是最具體的,因為它是我們藉著天主聖言、耶穌聖體聖血與天主愛的相遇。然而,我們有必要回答這個問題:什麼是祈禱?首先,祈禱是對話,是人與天主的關係。人受造的本質就是與天主建立關係。」

教宗然後引用梅瑟的事跡說:「上主從荊棘叢的火焰中向梅瑟啟示祂的名字:我是『我是』(出3:14)。這個表述具有臨在和恩惠的意義。同樣地,基督在召叫祂的門徒時也邀請他們與祂同在。因此,這是最大的恩寵:我們體驗到彌撒,感恩聖祭就是我們與耶穌同在的重要時刻,並藉著祂而與天主及弟兄姐妹同在。」

祈禱也是懂得保持靜默。

教宗說道:「我們去參與彌撒,或許早到了五分鐘,我們便開始和身邊的人聊天。但那不是聊天的時刻,而是準備對話的靜默時刻。那一刻,我們應收斂心神,準備與耶穌相遇。靜默此時非常重要!你們要記住我上週說的:我們不是去看表演,而是去會晤上主;靜默能預備我們,陪伴我們。祈禱要求我們會念《天主經》,也就是懷著子女對父親的信任面對天主,承認自己需要祂的教誨,對祂說:上主,求祢教我如何祈禱。」

「這是第一個要點:做個謙卑的人,承認自己是子女,憩息於天主懷中,信賴祂。為了進入天國,我們要做個小孩子。換言之,小孩子懂得信靠他人,知道有人會為他們操心,考慮他們吃什麼,穿什麼等等。這是第一種態度:相信和依靠,像小孩子與父母的關係那樣;知道天主記得你,照顧你,照顧我們每個人。」

第二個要點是感到驚訝。

教宗勉勵自我反省:「我們與上主相處時是否感到驚訝,或者我們認為祈禱就是鸚鵡學舌般對天主說話?與上主相遇始終是一次活潑的相遇,而非古板的會面。我們是去參與彌撒,不是去博物館。」

在福音中,耶穌與尼苛德摩對話,論及「由上重生」。

教宗問道:「人可以重生嗎?人可以重獲樂趣、喜悅、生活的驚喜嗎?即使面對許多悲劇也能如此嗎?這是一個關於我們信仰的重要問題。渴望重生,渴望重新開始的喜悅是每一個真正信徒的渴望。我們是否擁有這一渴望呢?實際上,我們很容易便失去它,因為事情太多,有很多項目等待落實,最後我們忙得沒有時間,看不到那真正重要的事,即我們內心的生活,我們的靈修生活,我們在祈禱中與上主相遇的生活。」

最後,教宗總結道:「上主令我們驚訝,向我們展示祂愛我們,即使我們軟弱。在感恩聖祭中,耶穌做了救贖我們罪惡的犧牲者;祂觸摸我們的脆弱,為把我們帶回最初的召叫:成為天主的模樣和肖像。」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死亡來臨時,耶穌將牽起我們的手

恭讀若望福音

耶穌對拉匝祿的姊姊瑪爾大說:「你的兄弟必定要復活。」瑪爾大說:「我知道在末日復活時,他必要復活。」耶穌對她說:「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信從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著;凡活著而信從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麼?」她回答說:「是的,主,我信你是默西亞,天主子,要來到世界上的那一位。」

2017年10月18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以基督徒的希望為主題,闡明希望與死亡的關係,強調在基督内安息的人是有福的。

教宗指出,死亡對相信的人是一扇完全敞開的門,對懷疑的人則只是一線從孔眼中透出的微光。當與耶穌相遇的光照耀我們時,死亡將是我們所有的人一份恩寵。

教宗對信友們說:「我們每個人都要思考自己的死亡,想像那個時刻將會是怎樣的。那時,耶穌將拿起我們的手,對我們說:『來吧,跟我來,我命你起來。』那時將不再是希望,而是現實,生命的現實。你們要好好思索:耶穌將來到我們每個人跟前,以祂的體貼、溫良和愛牽起我們的手。每個人要在心中重複耶穌的話:『我命你起來,到我這裡來。你要起來,你要復活!』」

「然而,當死亡降臨時,我們卻毫無準備,也找不出一個恰當的『字眼』來描述死亡的奧秘。我們可以說人生來就得與亡者的祭禮打交道,與那個不解之謎打交道。我們先前的一些文明則有勇氣面對死亡,這個年長者向後來世代講述的事件正如一個不可避免的現實,迫使人為某種絕對的事物而生活。」

教宗接著指出:「死亡揭露我們的生命,讓我們發現我們的傲慢、憤怒和仇恨全都是虛無,純粹的虛無。我們悔恨地察覺自己沒能充分地去愛,也沒能去尋求要緊的事物。相反地,我們也會看到我們播撒的真正好事物:我們付出犧牲的愛,這愛正在牽著我們的手。耶穌照亮了我們死亡的奧秘,祂在拉匝祿的墓前心神感傷,為這個朋友哭泣。祂又祈求生命的泉源天父,然後命拉匝祿走出墳墓(若11:23-27)。」

教宗解釋道:「基督徒的希望正是從耶穌這種反對人類死亡的態度而獲得的:如果說死亡臨在於受造界内,但它卻是一種損害天主愛的計劃的傷痛,救主耶穌願意治癒它。《福音》記述一個名叫雅依洛的父親,他的女兒患了重病。他於是憑著信德請求耶穌救自己女兒的生命。耶穌聽見這個父親的女兒已經死了的消息後,就對他說:『不要怕,只管信』(谷5:35-36)。」

教宗反省說:「沒有比一個父親或一個母親為自己患病的孩子求情更感人的事了。耶穌知道那個父親會作出憤怒和絕望的反應,因為自己的孩子死了。耶穌就叮囑他守護那在他心中點燃的小火苗,即信德,並對他說:『不要怕,只管信。不要怕,只管繼續保持那點燃的火焰。』耶穌來到了他的家,把他的女兒從死亡中喚醒,又把她交還給她的親人。」

最後,教宗總結道:「我們的一生都是在信德的山坡和害怕的峭壁之間投注。耶穌說『我不是死亡,我是復活和生命,你信麽?你相信這話麽?』 我們眾人在死亡的奧秘前面都是弱小和無自衛能力者。若我們在那個時刻守住心中的信德火焰,死亡將會是一項恩寵!耶穌將牽起我們的手,如同拿起雅依洛的女兒的手那樣,再一次重複說:『女孩,我命你起來。』祂也將對我們每個人說:『我命你再次站起來,我命你復活。』」

在公開接見結束前,教宗對上週六發生在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的血腥攻擊事件表達「哀痛」和「譴責」。這起事件導致該國嚴重受挫,據估計已有超過300人喪生,其中還包括孩童。對此,教宗向全球表示:「這個恐怖襲擊行為該受到最嚴厲的譴責,因為它打擊一個本已困苦不堪的人民。我為所有的傷者和亡者,為他們的家屬以及所有索馬里人民祈禱。我懇求暴力分子的悔改,並對所有不辭艱辛在那受苦地區致力推動和平的人給予鼓勵。」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