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接見歐盟首腦:投資生命、家庭和青年

2017年3月25日,歐盟各國首腦在羅馬慶祝《羅馬條約》簽訂60週年。該條約是歐洲經濟和政治一體化進程的起點。教宗方濟各藉此機會,於前一天3月24日下午在梵蒂岡接見了歐洲領袖,談及統一、團結、尊重生命和家庭、基督徒的根源、保護工作和青年、接納移民等主題。

教宗回憶1957年3月25日簽訂《羅馬條約》的日子,說道:「那是一個充滿期待和希望、激情與擔憂的日子。我們不僅紀念那一天,也懷著今天的希望,盼望反思中的歐洲人民能辨識當下,懷著新的熱情和信心繼續走這條路。」

教宗表示:「歐盟設計者認為,在統一的歐洲內,政治、經濟和文化應該以人的尺度為衡量標準。建立歐洲的想法包含著人類的形象和責任,而人類具有福音友愛的酵素,以及數千年來人類始終對真理和正義的渴求。」

教宗然後談到基督宗教對歐洲的重要性,他指出:「歐洲文明始於基督宗教,少了它,尊嚴、自由和正義等西方價值觀在很大程度上將變得不可理解。」

教宗引用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話說:「歐洲的靈魂即使在今天依然保持統一,因為大家除了共同的起源之外,都秉持同樣的基督徒價值觀、人性價值觀。例如:人的尊嚴、對正義和自由的深切感情、勤奮、主動精神、熱愛家庭、尊重生命、容忍、渴望合作與和平。這些都是歐洲的重要特徵。」

教宗談到目前的危機,強調這是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時刻。

教宗問道:「歐盟之父的遺產是什麼?為能應對我們面前的挑戰,他們給予我們哪些啟發呢?歐洲今天和明天的希望在哪裡?」

教宗說:「有關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從他們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基礎中找到答案,這些答案我也已經說過,即以人為中心、積極團結、向全世界開放、追求和平與發展、向未來開放。」

因此,我們不僅要聆聽個人的要求,也要聆聽社會和組成歐盟各族人民的要求。以人為中心也意味著重新找回家庭精神,每個家庭成員根據自己的實力為共同家園自由貢獻力量,保持統一並且異中求和。

教宗因而強調:「歐盟首先要成為人的團體、人民的團體。在這方面,團結和共同參與必須成為主要動力,成為治療現代民粹主義的解藥。教宗在此特別哀悼英國倫敦恐怖襲擊事件的受害者。教宗表明,我們不可把嚴重的移民危機簡化為一個數字、經濟或安全的問題。」

然而,歐洲如何能夠重新找到希望呢?

教宗答道:「如果歐洲向青年人開放、為他們提供嚴謹的教育、讓他們有機會參加勞動,如果歐洲投資家庭—社會首要和基本的細胞,如果歐洲尊重良知和公民理想,如果歐洲為生兒育女的機會提供保障、人們不必擔心養不起孩子,如果歐洲捍衛生命、絲毫不損害生命的神聖性,歐洲就能重新找到希望。」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我們若不聆聽天主,就會成為無信仰的天主教徒

四旬期第三周 星期四 彌

讀經一:耶肋米亞先知書 7:23-28

上主天主這樣吩咐他的子民說:「你們應聽從我的聲音,那麼我必作你們的天主,你們也必作我的人民;你們應走我吩咐你們的一切道路,好使你們獲得幸福。他們不但不側耳細聽,反倒依照自己的計謀,隨自己邪惡的心生活,頑固不化;不以面向我,卻以背向我。從你們祖先出離埃及那一天起,直到今日,我給你們派遣了我所有的僕人先知,而且每天清早給你們派遣,但他們不但不側耳聽從我,反更硬起自己的頸項,比自己的祖先還要乖戾。縱使你將這一切話告訴他們,他們也不會聽從你;任憑你怎樣呼喚,他們也不會答應你。為此你對他們說:這個民族,不聽上主自己天主的聲音,不肯接受教訓;忠實已喪失,已絕於他們口中。」

福音:聖路加福音 11:14-23

那時,耶穌驅逐一個魔鬼—他是使人瘖啞的魔鬼;他出去以後,啞巴便說出話來,群眾都驚訝不止。但是,其中有人說:「他是仗賴魔王貝耳則步驅魔。」另一些人試探耶穌,向他要求一個自天而來的徵兆。耶穌知道了他們的心意,便給他們說:「凡是一國自相紛爭,必成廢墟,一家一家的敗落。如果撒殫自相紛爭,他的國如何能存立呢?因為你們說我仗賴貝耳則步驅魔,如果我仗賴貝耳則步驅魔,你們的子弟們是仗賴誰驅魔呢?為此,他們將是你們的裁判者。如果我是仗賴天主的手指驅魔,那麼,天主的國已來到你們中間了。幾時壯士佩帶武器,看守自己的宅舍,他的財產,必能安全。但是,如果有個比他強壯的來戰勝他,必會把他所依仗的一切器械都奪去,再瓜分他的贓物。不隨同我的,就是反對我;不同我收集的,就是分散。」

2017年3月23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表示,我們要聆聽天主聖言以避免心硬的危險。當我們遠離天主,對祂的話語充耳不聞時,我們就會成為不忠的天主教徒,甚至成為無信仰的天主教徒。

當天的讀經一取自《耶肋米亞先知書》,教宗以此章節反省聆聽天主聖言的重要性。他說:「當我們不停下來聆聽上主的聲音時,我們就會遠離上主,轉過身去,以背面向祂。我們若不聽從上主的聲音,就會聽從其它的聲音。最終,由於我們堵上耳朵,我們就變成了聾子,聽不到天主的聲音。」

「我們所有人,若今天停下來一會兒,注視我們的內心,我們就會看到有多少次我們把耳朵堵上,有多少次我們成了聾子。當一個民族、一個團體,我們說的還有基督徒團體、一個堂區和一個教區堵上了耳朵,對上主的話語充耳不聞時,就會去尋找其它的聲音,其他的主,最終投奔偶像,世界、世俗和社會提供的偶像。如此一來,也就遠離了生活的天主。」

教宗接著說:「當我們遠離了上主,我們的心就會變硬。我們若不聆聽天主的聲音,我們的心就會變得更硬、更自我封閉,以致沒有能力接受任何事物。這不僅是封閉,也是心硬。在那樣的世界、那樣的氛圍中生活,對人不會有任何益處,只會使人每天越來越遠離天主。」

「不聆聽天主的話語和自我封閉的心硬令人喪失忠實,喪失忠實的意識。上主在第一篇讀經中說:‘忠實已喪失’。我們成了不忠實的天主教徒,異教的天主教徒,說的更難聽一點,就是無信仰的天主教徒,因為我們沒有以生活的天主作為愛的依據。不聽從天主的聲音、以背向祂,會使我們的心變硬,把我們引向不忠實的道路。」

教宗問道:「這種不忠實會引發什麽呢?引發混亂,不知道天主在哪裡,天主不在哪裡,把天主跟魔鬼相混淆。」

談到當天的福音時,教宗說:「耶穌行奇跡,為救人做了很多事,人們感到高興、幸福,他們卻說:『祂做這些事是仗賴魔王貝耳則步驅魔』。這是褻瀆。褻瀆是由不聆聽和心硬開始的,它是這段歷程的結語。它帶來混亂,使你忘記忠實,最後褻瀆。」

教宗接著表示:「那個忘了首次與耶穌相遇時的驚喜的民族,有禍了。今天,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自問:我有停下來聆聽天主的話語,拿起聖經讓天主跟我說話嗎?我的心變硬了嗎?我有遠離上主嗎?我是否對上主失去了忠實,而與世俗每天為我提供的偶像一起生活呢?我失去了與耶穌第一次相遇的驚喜嗎?今天是聆聽的一天。今天你們要聽從上主的聲音,不要那樣心硬。讓我們祈求這一恩寵:聆聽的恩寵,好使我們的心不變硬。」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寄唁電慰問倫敦襲擊事件受害者

2017年3月22日,英國倫敦中部西敏寺橋發生一起恐怖襲擊事件,造成5人死亡,40多人受傷,其中至少7人傷勢嚴重,仍在醫院救治。教宗方濟各為此寄發唁電給英國天主教主教團主席暨西敏寺總主教尼科爾斯樞機(Vincent Nichols),慰問受害者。

這封由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署名的唁電寫道:

「教宗方濟各獲悉倫敦中部襲擊事件造成多人死亡和受傷後,深感悲痛,表明他在祈禱中與這起悲劇的所有受害者團結一心。教宗將亡者託付於全能天主的慈愛,為他們悲痛的家屬懇求天主恩賜力量與平安,保證必定在此刻為該國祈禱。」

尼科爾斯樞機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埃塞克斯台(BBC Essex)的採訪時表示,他對這起襲擊事件感到震驚,首先想到的便是亡者的家屬,他保證為亡者和所有哀痛者祈禱。此外,尼科爾斯樞機也呼籲眾人保持冷靜,等待釐清真相,誠如警長們所言,鎮定自若與高度警戒始終缺一不可。

普世聖公會首席主教暨坎特伯里總主教韋爾比(Justin Welby)也對這起襲擊事件表達哀痛之情,指出在全國感到驚恐的此時此刻,英國聖公會和天主教會正在同心祈禱。

由倫敦基督徒、興都教徒、猶太教徒和穆斯林共同組成的「信仰論壇」(Faiths Forum)嚴厲譴責這起在西敏寺橋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該論壇強調:所有宗教都捍衛人類生命的神聖性;沒有任何藉口可以為這種攻擊無辜者的野蠻暴行作辯護;恐怖主義不該在社會中擁有任何餘地。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梵蒂岡連線:教宗方濟各當選四週年

本集的《梵蒂岡連線》為您帶來聖座國務卿分享教宗方濟各當選四週年感受、教宗訪問羅馬聖瑪達肋納嘉諾撒堂區的實況、及復活蠟燭的製作過程。

米蘭聖維托雷監獄服刑人士熱切期待教宗到訪

教宗將於3月25日牧靈訪問米蘭,其中一項活動就是探望服刑人士,與他們共進午餐。米蘭聖維托雷(San Vittore)監獄的服刑人士這幾天藉著祈禱,熱切期待教宗方濟各的來訪,説道:「這位朋友教導我們懷抱希望,分擔我們的痛苦和被疏遠的境遇。」

教宗與服刑人士的相處只有兩個小時,這在服刑人漫長的監禁歲月中無疑是曇花一現。那麽,在教宗探望他們之前和之後將是怎樣的情形呢?負責聖維托雷監獄牧靈工作的雷卡爾卡蒂神父(Marco Recalcati)向梵蒂岡電台説明:

「對服刑人士而言,教宗的來訪肯定是一個極大喜樂和充滿熱情的時刻。不僅他們熱切期待教宗,監獄的工作人員也是如此。我們透過主日彌撒、要理講授和祈禱來陪伴教宗來訪的準備工作,不但聆聽教宗方濟各魅力非凡的話語,也重溫若望二十三世首次探訪羅馬天皇后監獄時說的那句極美的話:『我來是為親眼見到你們,與你們心連心。』」

談到教宗方濟各來訪所能產生的影響,雷卡爾卡蒂神父說:

「教宗前來聖維托雷監獄訪問和他的教導將會讓服刑人士看到他們所需要的力量和希望,因為有些服刑人士長年被關押,教宗的教導是他們懷抱希望的憑據。我們將把教宗訪問後的情形託付於聖神和天主上智的安排,而且將能從服刑人隨後提出的許多想法中看到教宗講話的果實。」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方濟各牧靈訪問米蘭總教區官方網頁

米蘭市長:米蘭是團結與接連成長的城市

教宗方濟各將於2017年3月25日牧靈訪問米蘭總教區。這一天的行程非常緊湊,教宗抵達米蘭後將前往東南郊的國民住宅探訪居民。大約10時左右在主教座堂接見男女會士,隨後在主教座堂前的廣場上帶領信眾誦念三鐘經。中午時分,教宗將在聖味多爾監獄探望服刑人,並與他們共進午餐。下午3時教宗在蒙扎公園(Parco di Monza)舉行盛大彌撒,5時30分在米蘭體育場會見青年。晚上返回羅馬。

在此機會上,梵蒂岡電台請米蘭市長薩拉(Giuseppe Sala)介紹教宗將要訪問的這個城市。他說:

「今天的米蘭是個促進經濟發展和不放棄競爭力的城市,但它同時也是一個團結的城市。我冀望教宗能親眼看到這一點,也希望我能有機會向他說明米蘭在團結方面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談到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動力,薩拉說:

「從經濟角度來看,米蘭取得很大的進步。例如旅遊業,若把商務旅客和遊客放在一起,米蘭甚至超過了羅馬,這似乎令人難以相信。但是,米蘭也有其邊緣地區的問題,目前市政府已提出一項措施,預計對邊緣地區進行重大投資。」

數年前,移民常從米蘭過境到別的歐洲國家,今天的移民卻留在了米蘭。薩拉說:

「米蘭的移民人數大約是19%,是意大利平均移民數量的兩倍。說實話,他們也是城市發展的動力。現在,我們要應對逃離戰區或饑餓的人的絕對需求。直到大約一年前,留在米蘭的移民只有10%,因為後來他們去了瑞士、法國和德國。今天卻比較困難,有70%的移民尋求獲得難民地位。米蘭總會伸出援手,但最終需要找到解決方案,因為只有通過工作才能使移民融入社會。」

問到他對教宗的來訪有何期望,薩拉市長說:

「我希望這次訪問能關注到弱小者,他們與米蘭社會已融合在一起。我也期望教宗的訪問能讓米蘭意識到,具有極大團結幅度的米蘭可以、甚至應該是有競爭能力的。願米蘭能成為其它城市的模範。」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方濟各牧靈訪問米蘭總教區官方網頁

米蘭總主教介紹教宗到訪行程

2017年2月27日,意大利米蘭總主教斯科拉(Angelo Scola)樞機召開記者會,介紹教宗方濟各將於3月25日牧靈訪問米蘭的行程。斯科拉樞機強調,教宗此行是來堅固我們的信德,教導我們什麼是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

斯科拉樞機指出,教宗到訪米蘭當天,將有4700名義工投入服務的行列。政府將部署上千名警員維持治安,但與教宗相會的喜樂將使人們不覺得戒備森嚴。

教宗當天的行程非常緊湊。他將首先前往米蘭東南郊的國民住宅探訪居民,然後再到主教座堂接見男女會士;中午時分,他將在聖味多爾(San Vittore)監獄探望服刑人士,並與他們共進午餐。

當天最重要的活動是下午3點在蒙扎公園(Parco di Monza)舉行的盛大彌撒,預計至少有50萬人參禮。斯科拉樞機表示:「這將是所有人,包括信友和非信友相遇的良機」。

米蘭總教區鼓勵眾人選擇節能減碳的交通方式,搭乘大眾交通工具,騎自行車,或是徒步前往;主辦單位已特地安排3500輛巴士和4百多班火車來提供接駁服務。

教宗此行的最後一項活動是在聖西羅球場(Stadio San Siro)會晤正在為領堅振作準備和剛領堅振不久的青少年。他們將在這個機會上呈獻給教宗一份特別計劃,以期在2020年以前根除米蘭的兒童貧窮問題。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願上主賜予我們堅忍和安慰的能力

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

我們強壯者,該擔待不強壯者的軟弱, 不可只求自己的喜悅。我們每人都該求近人的喜悅,使他受益,得以建立,其實,凡經上所寫的,都是為教訓我們而寫的,為叫我們因著經典上所教訓的忍耐和安慰,獲得希望。願賜忍耐和安慰的天主, 賞賜你們倣效耶穌基督的榜樣,彼此同心合意,好一心一口光榮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天主和父。

2017年3月22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的公開接見中表示:上主要求我們播種希望,安慰弟兄姐妹。教宗在要理講授時繼續以基督徒的希望為主題,當天他論述了希望與堅忍和安慰之間的關係。

聖保祿宗徒在《羅馬人書》中為了解釋基督徒的希望,提出兩種態度:堅忍與安慰。「堅忍」指的是有能力保持忠信,即使我們的重擔似乎到了不可承受的地步;「安慰」則表示有能力彰顯天主憐憫的行動,即使我們遭遇苦難。

教宗說:「聖言向我們啟示:上主的確是『賜予堅忍和安慰的天主』(15:5),祂永遠忠信於祂對我們的愛。換言之,祂堅定不移地愛我們,永不知倦地愛我們!祂堅忍不拔,始終愛我們!祂還呵護我們,以祂良善與慈悲的愛撫包紮我們的創傷。祂安慰我們,甚至不知疲倦地安慰我們。」

聖保祿又說:「我們強壯者,該擔待不強壯者的軟弱。」(1節)

教宗指出:「聖保祿的話可能會讓人覺得狂妄自大,但從福音的邏輯理解卻不然,因為我們的力量並非來自我們,而是來自上主。因此,在生活中經歷過天主安慰的人,便有能力也有責任背負起弱小弟兄姐妹的脆弱。如果我們親近上主,我們就能堅忍地關懷比較脆弱的人、更加需要幫助的人,安慰他們,給予他們力量。這就是保祿這句話的意義。為能做到這一點,我們不可只求自己的喜悅,而要覺得自己僅僅是傳遞上主恩典的管道;這樣一來,我們就能真正成為希望的播種者。上主要求我們具有堅忍和安慰人的能力,做希望的播種者。今天我們必須播種希望,但這並非易事。這種作風並不會造成團體内某些人是甲等強者,其他人是次等弱者。相反地,大家都具有同心合意的感情。即便是強者遲早也需要他人的安慰,而處於弱勢中的人也能幫助困境中的弟兄姐妹。

最後,教宗總結道:「在這樣的一個團體中,我們將『一心一口光榮天主』(羅15:6)。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我們把基督、把祂的聖言置於中心,因為祂是強者,祂給予我們堅忍,給予我們耐心,給予我們希望,給予我們安慰。祂是強壯的長兄,照顧我們每個人。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被善牧背在肩上,被祂溫柔殷切的目光注視。」

在公開接見活動結束時,教宗問候了參與意大利移民基金會領導層會議的人士,鼓勵他們繼續接納移民,推動移民的融入,並且考慮到接納者與被接納者相互的權利和義務。教宗特別強調:「我們不要忘記,今天的移民與難民問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嚴重的悲劇。」

聖座文化委員會於在3月22日第25屆世界水資源日在羅馬舉辦一場有關水資源的國際會議。教宗方濟各當天的公開接見活動中也問候了這場會議的與會者,勉勵眾人保護水資源。

教宗說:「我為這次會議感到高興,因為它標誌著不同組織攜手合作的新階段,以提升必須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將它視為人人共享的財富,也重視水資源在文化和宗教上的意義。我鼓勵你們格外投入教育領域,向兒童與青年提出建言。」

水資源是世界上每個人共享的權利。不幸的是,全球如今仍有6億6千3百萬人的住家沒有飲用水,24億人無法使用適當的衛生設施,這導致5歲以下幼兒的死亡人數每年高達30多萬人。

本屆水資源日專注於廢水,以及如何加以減量、淨化和再利用。根據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全世界努力在2030年前改善水質,減少污染,消除傾倒廢物現象,把危險化學物品和材料的排放減少到最低限度,將未經處理的廢水比例減半,並且大幅增加全球廢物回收和安全再利用。

教宗方濟各十分關切水資源的議題。他今年2月24日出席聖座科學院以水資源人權為題的研討會時,曾表明擔憂「爭奪水資源的世界大戰」。教宗強調:「現在還為時不晚,但必須馬上意識到人類需要水資源,以及水資源對人類益處的重要價值。」

教宗方濟各在公開接見活動中,鼓勵世界各地的信友團體於本月24日至25日懷著信德參與「24小時奉獻給上主」活動,重新發現修和聖事。

教宗說:「我祝願人們今年也在全世界的聖堂內善度四旬期旅程中的這個絕佳恩寵時刻,體驗與天父慈悲的喜樂相遇。祂總是接納並寬恕每一個人。」

今年「24小時奉獻給上主」活動的主題是:「我喜歡仁愛」(瑪九13)。為了強調修和聖事的重要性,教宗在這項活動的前一週,即3月17日週五下午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懺悔禮儀,領受修和聖事,並為7名平信徒施行這件聖事。

人們可以在社交網站上運用#24hoursfortheLord話題標籤,表達對這項活動的支持。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告解亭不是乾洗店,別在告解亭竊取假寬恕

四旬期第三周 星期二 彌

讀經一:達尼爾先知書 3:25,34-43

阿匝黎雅立在火燄中,開口這樣祈禱說:「上主,為了你的名,求你不要永遠拋棄我們,也不要廢除你的盟約;為了你的朋友亞巴郎,你的僕人依撒格和你的聖者以色列,求你不要使你的仁愛離開我們,因你曾向他們應許過,要使他們的後裔繁多,有如天上的星辰,海邊的沙粒。恩主啊!由於我們的罪過,我們比任何民族都渺小,我們今天在全世界上成了微賤的。目前我們沒有元首,沒有先知,沒有領袖,沒有全燔祭,沒有祭祀,沒有供物,沒有馨香祭,沒有地方可以給你奉獻初果,好蒙受你的仁愛。但願我們能藉著懺悔的心和謙虛的精神蒙你悅納,就如獻上公羊和公牛的全燔祭,又如獻上了萬隻肥羊;這樣也希望我們今天在你面前所行的祭獻,能當作滿全了我們對你應盡的義務,因為凡信賴你的,決不會蒙受羞辱。現在我們全心隨從你,敬畏你,尋求你的慈顏,望你不要使我們羞慚。但願你按照你的寬容和你無限的仁慈,善待我們,以你的奇能拯救我們!上主,願光榮歸於你的名!」

福音:聖瑪竇福音 18:21-35

那時,伯多祿前來對耶穌說:「主啊!若我的弟兄得罪了我,我該寬恕他多少次?直到七次嗎?」耶穌對他說:「我不對你說:直到七次,而是到七十個七次。為此天國好比一個君王,要同他的僕人算賬。他開始算賬的時候,給他送來了一個欠他一萬「塔冷通」的,因他沒有可還的,主人就下令,要他把自己和妻子兒女,以及他所有的一切,都變賣來還債。那僕人就俯伏在地叩拜他說:主啊!容忍我吧!一切我都要還給你。那僕人的主人就動心把他釋放了,並且也赦免了他的債。但那僕人正出去時,遇見了一個欠他一百「德納」的同伴,他就抓住他,扼住他的喉嚨說:還你欠的債!他的同伴就俯伏在地哀求他說:容忍我吧!我必還給你。可是他不願意,且把他下在監裡,直到他還清了欠債。他的同伴見到所發生的事,非常悲憤,遂去把所發生的一切告訴了主人。於是主人把那僕人叫來,對他說:惡僕!因為你哀求了我,我赦免了你那一切的債;難道你不該憐憫你的同伴,如同我憐憫了你一樣嗎?他的主人大怒,遂把他交給刑役,直到他還清所欠的一切。如果你們不各自從心裡寬恕自己的弟兄,我的天父也必要這樣對待你們。」

2017年3月21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被寬恕和寬恕人是一項難以理解的奧跡。教宗強調,天主以祂的慈悲在我們內行了奇事,我們也要把慈悲施於他人。我們要警惕在告解亭竊取一種假寬恕的偽善。

「寬恕是一項難以理解的奧跡。教會透過當天的讀經與福音引導我們進入這項奧跡,了解偉大的天主慈悲工程。」

教宗解釋道:「進入這項奧跡的第一步就是為自己的罪過感到羞愧。在選自《達尼爾先知書》的第一篇讀經中,悲傷屈辱的天主子民有能力感到羞愧,而福音事跡的主角卻做不到。這是一個獲得主人寬恕並被免去龐大債務的僕人,可他卻不能寬恕他的債務人:他不懂得寬恕的奧跡。」

教宗於是引導信友們反省思以下問題:

「你們都是罪人嗎?」

「是的,神父,我們都是。」

「你們如何獲得罪過的赦免呢?」

「我們去辦告解。」

「那你如何辦告解呢?」

「我去告解亭,告明己罪,神父便給我赦罪,叫我念三遍《聖母經》,然後我就平安無事了。」

「你根本不明白!你只是去告解亭辦了一項銀行業務,辦了一項手續。你並沒有在那裡為自己的不是而感到羞愧。你看到了自己良心上的污點,錯誤地認為告解亭好像一個祛除污漬的乾洗店。你沒有能力為自己的罪過感到羞愧。」

教宗繼續說:「我們既要感到羞愧,也要意識到天主的寬恕。你從天主那裡所領受的寬恕,即祂在你心中行的奇事應該要深入你的良知,否則你從告解亭出來後,遇到朋友時,又會對他人論長道短,繼續犯罪。如果你沒有意識到自己被寬恕,你將永遠無法寬恕他人,總是持有那種想和某某人算帳的態度。」

教宗指出:「福音事跡中的僕人有一種擺脫麻煩和僥倖的心態,他不明白何為寬恕之慷慨。多少次,我們從告解亭出來時也會有這樣的心態,覺得自己擺脫了麻煩。實際上,這不是領受寬恕,而是竊取一種假寬恕的偽善。」

最後,教宗祈求道:「今天讓我們向上主祈求恩寵,好能懂得『七十個七次』的意義。讓我們祈求在天主面前感到羞愧的恩寵。這是一項大恩寵!我們只有為己罪感到羞愧,才能領受寬恕並慷慨地施予他人寬恕,因為上主既然能不斷寬恕我,我豈能不寬恕他人?」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方濟第32屆普世青年節文告

教宗方濟各2017年第32屆普世青年節文告於2017年3月21日公諸於世,主題為「全能者在我身上行了大事」(路1:49)。教宗勉勵世界青年效法聖母瑪利亞,在朝聖的旅程中深刻認識自己的聖召,珍惜記憶並從記憶中汲取教訓。

關於今年世青節的主題,教宗解釋說:「瑪利亞服從了成為救主母親的召叫,她在見到表姐依撒伯爾並聆聽了她口中的話之後,遂說出了這句讚美天主的話:全能者在我身上行了大事。這是瑪利亞富有革命性的祈禱,因為這位勇敢的年輕女性明知自己有限度,卻依然信賴天主的慈悲。」

「信德是瑪利亞整個歷史的核心,她的《讚主曲》幫助我們了解上主的慈悲是歷史的原動力,即每個人和全人類歷史的動力。一個青年的心靈一旦被天主觸動,他便會作出超人的行動。全能者在瑪利亞生命中行的『大事』也關乎我們的生命旅程:我們的一生絕不是毫無意義的漂泊,而是一段朝聖旅程。在這旅程中,儘管痛苦和不確定的因素比比皆是,卻能在天主内找到它的圓滿。」

「我們每一個人的歷史都與過去相關,都與天主引領的教會歷史相連,即使這段歷史跨越了洶湧的大海。教會的真正經驗並非如同一個快閃族的行動,這個族群召集約會,之後每個人各走各的路;教會的經驗是一項代代相傳的悠久傳統。因此,回顧天主的介入能幫助青年成為天主救恩計劃的合作者。」

教宗邀請青年反省自己是如何對待記憶的,他們時而希望自己的過去恢復原廠設定,而且使用被遺忘權。然而,耶穌能治癒我們的創傷,將之轉化為珍珠。

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把記憶堆積在記憶卡内,好似儲存在虛擬的雲端内。相反地,我們應從記憶中汲取教訓。這是一項既艱難,又有必要的任務,旨在發現天主的愛與我們整個的生命相連。

教宗並不贊同把青年歸類為心不在焉和膚淺族群的觀點,但他告誡青年,擁有過去並非等於擁有歷史,即賦予生命意義的重要記憶。例如:青年的面孔出現在社交網站的許多照片上,但我們不知道其中有多少是是賦予意義的經歷。

教宗期勉青年道:「請你們切莫因這現實的虛假圖像而脫離正道!你們要做自己歷史的主人,決定自己的未來!瑪利亞把一切事默存在自己心中,反覆思量(路二19)。她教導我們把生活事件放在一起,把零碎事件組合成一個整體,構成一幅瓖嵌畫。」

為能做到這一點,教宗向青年提出幾項建議:

「在結束每天的生活時,我們要停下幾分鐘回顧所度過的美好時刻和犯下的過錯,甚至把這些情感記在一本靈修日記上;熟悉聖經,誦讀聖經並將之與生命對照;參與彌撒及領受修和聖事;重視祖父母和老年人的角色,他們說的話會激發你們的智慧,感動你們的心靈。將信仰一代傳給另一代是多麽重要啊!」

教宗表示:「珍惜記憶並不意味著留戀歷史的一個特定時期,而是認出自己的起源,好能以有創意的忠誠投入於新時代的建設。一個只重視時下的社會也會傾向於輕視過去遺留下的一切,包括婚姻、奉獻生活及司鐸使命的制度,最終把這些制度視為過時的產物,認為能在所謂開放的形勢下生活得更好,行為舉止好似一場真人表演。」

最後,教宗提到2017年紀念的兩個重大事件:尋獲巴西阿帕雷西達聖母像300週年,以及法蒂瑪聖母顯現一百週年。青年們應藉此機會與聖母建立友愛關係。聖母瑪利亞能幫助我們讚頌上主在我們身上並藉著我們所完成的偉大工程。

來源:  梵蒂岡電台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