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布慈悲禧年詔書

blog_1429198800

「慈悲是支撐教會生活的基礎」,這是教宗方濟各為開啓慈悲禧年公布詔書的核心思想。4月11日星期六下午5時30分,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隆重禮儀,公布題為《慈悲的面容》的詔書,其中幾段章節由教廷內務管理處代理總管兼聖座法庭首席書記薩皮恩扎蒙席(Leonardo Sapienza)在教宗面前宣讀。之後,教宗主持天主慈悲主日第一晚禱。

教宗在詔書中解釋開啓慈悲禧年的動機,並指出善度禧年的指導路綫。詔書分成3部分:

1. 解釋慈悲的概念;

2. 為慶祝禧年提供一些具體建議;

3. 向有關方面發出呼籲。

慈悲禧年將於2015年12月8日開啓,同時打開聖伯多祿大殿的聖門。當天是聖母始胎無染原罪瞻禮,也是梵二大公會議閉幕50週年。

教宗解釋,天主願意聖母在愛中成聖,好使人類不陷入孤獨及邪惡勢力;梵二會議推倒了使教會封閉多年的城牆,帶領教會以新的方式宣講福音。指明在羅馬各宗座大殿開啓聖門的日期後,教宗也指示各地方教會的所有聖堂和朝聖堂在禧年當中都要敞開一道聖門,使禧年在與整個教會共融的標記下,也能在各地慶祝。

慈悲禧年的座右銘是:「就像你們的天父那樣慈悲」(路6:36)。

「慈悲是天主與人結合的道路,使人懷抱希望,感到自己永遠被愛,儘管我們受到罪的局限。」

禧年詔書的另一個重點是關於罪過的赦免。

教宗希望告解司鐸成為天父慈悲的真正標記,能像蕩子比喻中的父親那樣接納信友。教宗因此宣布,在禧年的四旬期將派遣「慈悲的傳教士」司鐸,授予他們權力去赦免過往只有聖座才有權赦免的罪。

教宗強調,慈悲是「支撐教會生活的基礎」,是檢驗誰是天主真正子女的標準。慈悲絕不是軟弱的表現,而是天主全能的特性。實際上,我們眾人都蒙召活出慈悲,因為我們最先蒙受了慈悲。因此,寬恕傷害我們的人是一道強制性的命令,我們基督徒不可撇開它不談。教宗強調,有許多次寬恕似乎難以做到;然而,寬恕正是放在人脆弱手中的工具,好能内心安詳,活得幸福。

教會的信譽有賴於仁愛和憐憫的道路。

教宗指出,我們可能有很長時間忘記指出及活出慈悲的道路,而陷入誘惑,總是一味地索求正義。他援引若望保祿二世的《富於仁慈的天主》通諭,強調「急需在當代世界宣講及見證仁慈」,這為教會的信譽及宣講至關重要。哪裡有教會的臨在,那裡就必須有天父的慈悲,基督徒無論在哪裡,那裡就必須能找到慈悲的綠洲。

接著,教宗提供一些具體指示,為使信友們能在精神上圓滿地活出禧年: 完成一次朝聖旅程,因為「慈悲是需要付出努力和犧牲才能達到的目標」;不要判斷人或給人定罪,而要看到別人的優點,做「寬恕的工具」;向存在的邊緣敞開心懷,把安慰和關懷帶給那些在今日世界中受苦及生活不穩定的人、被剝奪尊嚴的許多弟兄姐妹。

教宗勉勵信友們要喜樂地履行身心的仁愛行動,好在貧困的悲劇前喚醒我們沉睡的良知。四旬期第四週的星期五和星期六舉行「24小時獻給上主」的祈禱和懺悔活動,教宗邀請各教區推廣這項活動,因為有許多人,尤其是青年正在重新接近修和聖事,發現生命的意義。

頒布大赦是禧年的另一個特徵。

教宗解釋,大赦表明「天主寬恕我們的罪過沒有止境」,告解赦免我們的罪過,而大赦不僅消除我們的罪罰,也消除罪過在我們思言行為上留下的各種後果。在這層意義上,獲得大赦的人便有能力藉著愛德行動,在愛内成長,而不重犯同樣的罪。

最後,教宗發出幾項呼籲: 犯罪集團的成員必須改變生活,因為金錢不會帶來真正的幸福,為金錢訴諸暴力不能使人更強大,也不會長生不死,任何人都不能逃過天主的審判;行賄者及其同謀必須改邪歸正,接受法律的審判,而教會提供的是仁慈;猶太教和伊斯蘭教都把慈悲視為天主最大的特性之一,因此各宗教應增進對話。

在結束語中,教宗談及聖母瑪利亞,「仁慈之母」,「天主與世人的結約之櫃」,她證實了天主子的慈悲沒有止境,而面向所有人。因此,教會的首要之務是將眾人引入天主慈悲的偉大奧跡之中。

禧年將於2016年11月20日,基督普世君王節結束。

教宗表示:「我多麽渴望今後的歲月都能沉浸在慈悲中,好去會晤每個人,帶去天主的仁慈和溫柔。」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影片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方濟各第52屆世界聖召祈禱日文告

blog_1429197118

4月14日,聖座公布了教宗方濟各第52屆世界聖召祈禱日文告,主題是:「『出谷』行程,聖召的基本經驗」。教宗強調,基督徒的聖召是來自「出谷」經驗的特點。教宗尤其邀請青年不要害怕走出自己,而要起身行走,始終注視需要幫助的人。

第52屆世界聖召祈禱日將於2015年4月26日舉行,教宗為此發表的文告以教會的福傳行動為核心。教宗指出,在一個傳教的教會中,基督徒的聖召不能不在傳教的經驗中產生。這需要走出自己,完成一段不折不扣的「出谷」行程。

這段旅程類似聖經的《出谷紀》,天主子民行走,為擺脫奴役,在基督内找到新生命。教宗稱這個過程是整個救恩史及基督信仰活力的一則「比喻」。

教宗解釋,在每個基督徒聖召的根基上,正是「走出自我的舒適和僵硬,好使我們的生活以耶穌基督為中心」。不過,走出去並不代表「輕視自己生活上的感受和人性」。相反地,聖召是愛的召叫。愛超越自己,猶如一種持續的「出谷」行程,從自我封閉走向自我給予及自我解放(參:本篤十六世《天主是愛》通諭6)。

這「出谷」行程的活力不僅關係到個別的召叫,也關係到整個教會的傳教及福傳行動,即成為一個「走出去」的教會,有能力在具體環境中與天主的子女相遇,與他們一起為他們的創傷受苦。

教宗表示:「教會傳福音,與人相遇,宣講使人獲得釋放的福音話語,藉天主的恩寵醫治人的心身創傷,使窮人和有需要的人獲得寬慰。基督徒的聖召體現了一項具體義務,那就是為在塵世建設天主的國度服務,關懷別人,尤其是窮人。」

教宗懇切地呼籲青年們,不要畏懼日常沒有把握和看不到前途的狀況,這樣的狀況會阻止他們的夢。教宗鼓勵他們不要害怕走出自己,而要起身行走,追隨耶穌的足跡,就如每個聖召的模範,童貞聖母瑪利亞那樣,她毫無畏懼地用「願祢的旨意承行」這句話來回應上主的召叫。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公開接見:男女互補而非對立

blog image

教宗方濟各4月15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來自世界各地的大約5萬名朝聖人士參加了教宗的接見活動。教宗繼續以家庭為主題進行要理講授。他強調天主造了男人和女人,賦予他們互補的特性和同等的尊嚴。

教宗指出,天主造了男人和女人,他們都是肖似天主和彼此相輔相成的受造物,是天主的「傑作和創造的極致」。然而,人類在歷史中卻把男女之間的差異視為對立,使男女間的關係成為從屬而非互補,至今又要求甚至強制一些權利。這樣一來,便產生了問題。

教宗從現代和當代文化出發,重新肯定基督信仰關於夫妻和婚姻的觀點。他提及有人在男女關係中提出的自由「新空間」,尤其是「社會性別」理論。教宗說:我在沈思,例如所謂的社會性別理論無非是一種挫折和一種認命的表現,其目的在於消除性別差異,因為這理論不再曉得比較性別。是的,這樣我們便會倒退。其實,除去差異是造成的問題,而非解決途徑。

教宗因此指出:為能彼此深入了解及和諧地成長,人類需要男女間的相互關係。若不建立這種關係,後果就會隨之出現。我們受造是為了彼此聆聽和互相幫助。我們可以說,在這關係中,男女若缺乏在思想及行為、感情及工作以及信仰上的彼此充實,他們也就無法徹底地了解作為男人和女人都意味著什麽。

天主照自己的肖像造了男人和女人(參:創一27),這告訴我們不單男人取了天主的肖像,不單女人取了天主的肖像,男人和女人作為夫妻也取了天主的肖像。因此,應把男女差異看作是為了「結合」及「生育」,而非對立或從屬關係。

為解決男女之間的關係問題,男人和女人必須彼此交談得更多,彼此聆聽得更多,彼此了解得更多,彼此愛得更多。他們必須互重互敬,友愛合作。只有藉著這些蒙天主恩寵扶持的人性基礎,才能為整個一生制定婚姻和家庭計劃。婚姻和家庭關係是一件嚴肅的事,這為所有人都如此,不僅為有信仰的人。

教宗也邀請知識分子在努力促進一個更自由和更公正的社會的同時,不要丟棄這個主題,不可把它當作次要問題。教宗強調,更為公正就是説為女性盡更大的義務,效法耶穌,因為「祂在比今天更不利的環境中,把女性看作是主要人物」。

在社會和教會中,女性不但需要得到聆聽,她的聲音也必須有實際份量,有受到認可的權威。女性懂得以補充男性思想的另一种眼光看待事物。我們尚不十分清楚哪些是女性天賦所能作出的貢獻,女性能為社會和我們作出的貢獻。這是一條需要以更具創新和勇氣有待行走的道路。

 

(梵蒂岡電台訊)

教宗清晨彌撒:教會團體要展示在聖神內的重生

blog image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4月14日在梵蒂岡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強調在聖神內重生的團體力求和諧融洽,在磨難中堅忍不拔。教宗還告誡,基督徒不可累積財產,而要用財產來造福那些有需要的人,如同宗徒們領導的初期基督徒團體所做的那樣。

當天彌撒的第一篇讀經選自《宗徒大事錄》,講述初期基督徒團體的生活。教宗強調,那個團體有三個「重生」的標記,首先是和諧融洽,其次是財產歸公,第三是堅忍不拔。

教宗解釋說:「在聖神內重生的團體享有這份團結融洽的恩寵。唯有聖神能賜給我們和諧,因為祂正是聖父和聖子之間的和諧融洽,是促進和諧的恩典。第二個標記是財產歸公,也就是經上說的:『他們中,沒有一個貧乏的人;凡各人所有的,沒有人說是自己的,都歸公用。』沒錯,他們中有幾個富人,但財產都歸公用。這些是在聖神內生活的團體的兩大標記。」

教宗表示,那是一個「匪夷所思」的階段,因為這個團體「馬上出現內部問題」。比如說,意圖「詐騙」的阿納尼雅和撒斐辣加入這個團體。教宗說:「這些接近教會的大恩人假公濟私,不是嗎?耶穌所預示的諸多迫害也接踵而來。《瑪竇福音》真福八端的最後一端寫道:『幾時人為了我而辱罵迫害你們……。你們歡喜踴躍罷!』我們看到這個團體經歷許多迫害。耶穌預示這些迫害,也許諾了眾多美好事物、和平以及豐碩賞報。祂承諾:凡為了我的名而受迫害的人,『必要領取百倍的賞報。』」

在聖神內重生的初期基督徒團體有貧窮和公用財產,也有內部和外部的問題。教宗指出,內部問題包括「那對投機取巧的夫婦;外部問題則有迫害」。然而,伯多祿勉勵基督徒團體,別因迫害而驚慌失措,因為迫害有如「提煉黃金的烈火」;在聖神內重生的團體正是「在困境和迫害中」被提煉。於是,教宗指出,重生團體的第三個標記是「在承受磨難時的堅忍不拔」:要忍受困難、困境,忍受流言蜚語和疾病,忍受痛失摯愛的「苦楚」。

教宗表示,當一個基督徒團體力求和諧融洽,避免內部分裂時,它讓人看到它在聖神內的重生;當一個基督徒團體尋求貧窮,而不為自己累積財產,因為財產都歸公用時,也能讓人看到它在聖神內的重生。面對困難和覺得被冒犯時,切莫勃然大怒,而要像耶穌那樣堅忍。

教宗鼓勵眾人在慶祝逾越奧跡的復活期第二週,想想我們的團體,包括教區、堂區和家庭等團體,祈求和諧融洽的恩寵,那是聖神賜予的恩典。此外,還要祈求貧窮的恩寵,也就是為了眾人的益處而妥善管理所有物,慷慨地與人分享;最後要祈求堅忍不拔的恩寵。教宗祈禱說:「願上主讓我們所有人明白,在聖洗聖事中,不僅我們每個人,連我們的基督徒團體也領受了在聖神內重生的恩寵。」

教會要有勇氣坦率直言

pope-francis-610x343

教會的道路是那條「坦率」、「自由說話」的道路。教宗方濟各4月13日在復活節後的首次清晨彌撒中如此表示。教宗指出,唯有聖神能改變我們的態度和生活,賜予我們勇氣,一如宗徒們在耶穌復活後所經驗的。

選自《宗徒大事錄》的第一篇讀經記載了伯多祿和若望的這句話:「我們不得不說我們所見所聞的事」(宗四20)。教宗以這句話展開他的彌撒講道,說:伯多祿和若望行了奇跡後,受到司祭的囚禁和恐嚇,被制止以耶穌的名義宣講,但他們依然勇往直前,回到弟兄身邊後還鼓勵弟兄「坦率」宣講聖言。他們祈求上主「注意司祭們的恐嚇」,賜「祢的僕人」不要逃避,而“以絕大的膽量”宣講真道。

教宗說:「教會在今天所提供的訊息,依然是坦率直言、做勇敢的基督徒。這兩個宗徒[伯多祿和若望],如聖經所言,是沒有讀過書的平常人,卻非常勇敢。他們從害怕變為『坦率』,自由地說話。」

教宗然後談到當天的福音。福音敘述「耶穌與尼苛德摩之間有些玄奧」的對話,他們談到「重生」,談到如何「獲得與第一次不同的新生命」。教宗強調,在這個事跡中,「在這條坦率之路中」,「真正的主角是聖神,因為只有祂能賜予我們勇敢宣講耶穌基督的恩寵。」

「這份宣講的勇敢,使我們有別於純粹的勸人改教。我們不為耶穌基督做廣告,好使我們的『精神協會』有更多『會員』。這樣做沒用,不是基督徒的作為。基督徒應當做的是勇敢宣講,而宣講耶穌基督的舉動在聖神的作用下,可以帶來那推動我們前行的驚歎。」

教宗繼續說,聖神是這一切的主角。當耶穌談「重生」時,祂讓我們明白「是聖神在改變我們,聖神如風,可以來自四面八方,我們可以聽到祂的聲音」。「唯有聖神能改變我們的態度,改變我們的生活歷史,改變我們的歸屬」。

就如伯多祿和若望這兩個沒有讀過書的平常人那樣,聖神使這些人充滿力量,去宣講耶穌基督直至最終的見證——殉道。「走勇敢基督徒的道路,是聖神賜予的一份恩寵。有許多路我們可以走,它們或許也能給我們一絲勇氣。『看,他多麼勇敢,竟做了這樣的決定!看看這人,他的計劃很周全,安排得有條有理,真棒!』這樣做將有所幫助,但也只是另一位比他更偉大的聖神的工具。沒有聖神我們也能做很多事、做很多工,但均一無用處。」

教宗最後說,教會在復活節後「要求我們做好準備,領受聖神」。因此,「在慶祝耶穌死而復活的奧跡時,我們可以紀念整個救恩史,祈求領受聖神的恩寵,讓聖神給予我們宣講耶穌基督的真正勇氣」。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方濟各將公布開啓慈悲禧年詔書

vatican教宗方濟各將於4月11日星期六下午5點30分,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隆重禮儀,公布開啓慈悲禧年的詔書。這詔書以《慈悲的面容》(Misericordiae vultus)為題。在聖伯多祿大殿的聖門前宣讀其中幾段章節後,教宗方濟各將主持天主慈悲主日第一晚禱,將詔書文本交給普世教會的6位代表。

天主慈悲瞻禮與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和聖女傅天娜修女的關係密不可分,前者是這瞻禮的制定人,後者則是恭敬天主慈悲的使徒。羅馬天主慈悲朝聖堂主任司鐸若瑟·巴特(Jozef Bart)蒙席向梵蒂岡電台談到他對開啓慈悲禧年的感受說:

“教宗方濟各宣布開啓慈悲禧年的決定後,我立即想到若望保祿二世的牧職。這位教宗不但使他的牧職成為仁慈的圖像,也恰恰藉著自己的去世,藉著天主慈悲主日的第一晚禱,開啓在第三千年代的慈悲旅程。若望保祿二世給我們留下了重大的遺產,那就是他於2002年8月17日在敬禮天主慈悲的都城克拉科夫祝聖天主慈悲新聖堂的舉動。在那次祝聖禮中,他要求讓全人類、地球上的所有居民都能經驗到天主的慈悲。教宗方濟各宣布慈悲禧年正是回應了若望保祿二世的要求,經由禧年,使這訊息能確實傳到這世界上所有的善心人士那裡。”

聖若望保祿二世為傅天娜修女封聖,希望世人都能認識這位聖女的神恩。巴特蒙席談到聖女傅天娜敬禮天主慈悲的神恩能為教會和信友的信仰生活作出的貢獻。他說:「若望保祿二世在他的《富於仁慈的天主》(Dives in misericordia)通諭中指出,教會在其歷史各階段的使命,就是宣講天主慈悲的訊息並將人引入這慈悲中。這慈悲正是福音的本質。教宗方濟各說,慈悲是耶穌最好的訓誨。聖女傅天娜為教會,為宣講教會的仁慈,為舉行慶典,為實踐這慈悲,帶來一道新光。她交給我們5種敬禮慈悲的方式:舉行慈悲日;念慈悲串經;度慈悲時辰;恭敬慈悲聖像;以及在世界傳播這敬禮,讓身受心靈各種痛苦的人都能經驗到天主的慈悲。」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公開接見-兒童絕不是「過錯」

general-audience-20150408
教宗方濟各4月8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他在要理講授中重拾關於家庭的主題。教宗已經談了母親、父親、兒女、兄弟姐妹和祖父母。上次他談到家庭中最小的成員——兒童,稱兒童是人類的重大恩典。這次他繼續談兒童的「苦難經歷」,以此結束關於兒童的主題。教宗強調:「對兒童不可輕率!」

教宗指出,許多兒童遭拒絕、被遺棄,他們的童年和前程被竊取;即使在富裕國家,也有許多兒童成為家庭危機的受害者,他們接受的是空洞的教育,過的是非人性的生活。

「有人竟敢為自己辯護,說讓兒童來到世上是個過錯。這話實在恥辱!請不要把我們的罪過推在孩子身上!兒童絕不是『過錯』。」

兒童需要的是更多的愛,每個成年人和社會團體應對兒童的悲慘境遇負起責任。

「每個被排斥、遭遺棄、流落街頭、靠乞討為生的兒童,每個糊口度日,沒有機會接受教育,得不到醫療照顧的兒童,都向天主呼喊,控訴我們成年人建立的體系。」

教宗強調,天父沒有忘記任何一個兒童,任何一滴眼淚都不會白流;成年人和國家也不能失去社會責任。社會責任意味著不能以「公務上的正當防衛」做擋箭牌,例如說「我們不能做什麽」,或者「我們不是慈善機構」;社會責任也意味著陪伴那些慷慨接納有嚴重困難兒童的父母的辛勞。

教宗說:「實在感謝天主,有嚴重困難的兒童經常會找到能隨時作出各種犧牲及慷慨奉獻的卓越父母。可是,我們不該讓這些父母孤立無援!我們必須陪伴他們的辛勞,也為他們提供分享喜樂及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刻,好使他們不只忙於孩子例行的治療。」

今日教會必須一如既往地以其母性服事兒童和他們的家庭。教宗勉勵教會把天主的祝福和祂溫柔的母性帶給父母及子女。教宗也提出堅決的警告:「對兒童不可輕率!」

最後,教宗將一幅理想社會的畫面呈現給聆聽他講授要理的信友們。他表示:「的確,我們都不是完美的人,我們會犯很多錯誤。然而,當關係到來到世上的兒童的事情時,成年人的任何犧牲都不能被認為是代價太高或太大,為避免讓孩子以為自己是個過錯,沒有任何價值,被遺棄在生活的創傷及成年人的蠻橫中。這樣的社會該是多麽美好啊!依我說,在這社會中,它不計其數的過錯,許多都會被寬恕。許多都會被寬恕,的確如此!」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天皇后喜樂經:許多基督徒受迫害,世界不可視而不見

blog教宗方濟各4月6日復活主日後的星期一,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誦念天皇后喜樂經活動。

他再次為世界上遭受迫害的基督徒發出呼籲,要求各國為維護受迫害的基督徒能更有作為,不可對他們視而不見。教宗也勉勵整個教會以言行將基督復活的喜樂傳遍各地。

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眾多信友團體中,也有和平運動代表團。為使公眾輿論重視基督徒在世界上遭受迫害的現況,這個運動發起一項接力賽活動,羅馬是接力賽行程的最後一站。教宗問候了這個團體,他提到世界上遭受迫害的基督徒說:「他們是今日的殉道者,人數很多。我們可以說,他們比初世紀殉道的人數還多。面對這令人無法接受的罪行,以及為最基本人權而擔憂的局面,我希望國際社會不要默不作聲。我實在希望國際社會不要視而不見。」

誦念天皇后喜樂經之前,教宗省思當天的彌撒讀經,強調復活的希望是從復活主日清晨的空墳墓中產生的,而復活的福音則是從加里肋亞這個「邊緣地區」傳揚開來的。教宗邀請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友們三次重復這句復活宣報:「基督復活了!」教宗說,必須使這宣報「在我們的面容、心思和行為、對待他人的態度上顯露出來」。

「若我們讓基督的光照亮生命的黑暗時刻,並能與他人分享這光;
若我們懂得與喜樂的人同喜,與憂苦的人同憂,與悲傷及有可能失去希望的人同行;
若我們能向尋找生命意義及幸福的人分享信仰經驗,那我們就是在宣報基督的復活。」

教宗最後表示:教會禮儀視復活八日慶期的八天為「一天」,為幫助我們進入復活奧跡,使這奧跡的恩寵銘刻在我們心坎上和生命中。復活奧跡是徹底更新每個人、人類歷史和世界的重大事件,它宣告生命戰勝了死亡;復活奧跡也是覺醒和重生的節日。讓復活的基督征服及轉變我們的生命吧!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主持公拜苦路: 化口頭皈依為實際行動

blog_1428180692

4月3日聖週五晚上,教宗方濟各在羅馬市中心的鬥獸場帶領信友們公拜苦路。鬥獸場是初期基督徒殉道的象徵性地點,在這裡沿著十四處苦路重溫耶穌受苦受難,被釘十字架的奧跡,意義格外重大。

今年的苦路默想禱文由意大利諾瓦拉(Novara)教區榮休主教科爾蒂(Renato Corti)撰寫。這篇默想引領信友們省思當代人的許多十字架:巴基斯坦基督徒部長沙巴斯·巴蒂(Shahbaz Bhatti)的殉道、許多家庭悲劇、人口販賣、兒童兵的處境、使人為奴的勞作、死刑以及無辜的人遭受暴力鎮壓。

教宗方濟各在禮儀結束時誦念了一篇祈禱文,強調基督的苦像反映了全人類的痛苦。

教宗說:「在被出賣及被釘十字架”的天主聖子身上,我們看到我們每日的背叛及我們慣常的不忠;祂的無辜,讓我們看到我們的罪孽;祂被掌擊而變形的面容,讓我們看到我們罪惡的殘忍;祂感到被捨棄的心境,讓我們看到所有被家庭和社會遺棄的人,他們得不到關心及關懷;祂那遍體鱗傷的身體,讓我們看到被棄在路旁的弟兄,他們因我們的疏忽和冷漠而滿面創傷。」

「仁愛的天主,在祢身上我們今天仍舊看到為信仰而遭受迫害、被砍頭及被釘十字架的兄弟姐妹,而這些事在我們眼皮底下或我們無聲默契下發生。

上主,求祢使我們銘刻信、望、愛三德,痛恨自己的罪,立志悔改我們將祢釘在十字架上的那些罪過。求祢使我們將口頭皈依化為實際生活及行動。」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主持主的晚餐彌撒:耶穌無止境地愛我們眾人

blog_1428099975

4月2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前往羅馬雷比比亞(Rebibbia)監獄,在「我等天父堂」主持「主的晚餐」彌撒,進入逾越節三日慶典。彌撒當中,他為12名囚犯洗腳,其中六男六女,包括本地人和外國人。教宗抵達雷比比亞監獄時,受到包括囚犯、義工、獄警、工作人員在内的數百人的熱烈歡迎。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強調:「耶穌愛我們,耶穌愛我們,祂的愛沒有止境,愛我們到底,甚至為我們,為我們每個人捨棄性命。」

教宗注視著參禮的囚犯,他的目光與這些帶著痛苦和冷酷表情的面容相遇。他們的面容因著教宗的來臨及他的話語,而變得明亮及溫順,甚至有人感動地流下眼淚。教宗告訴這些坐監的男人和女人,耶穌的愛絕不令人失望。

「耶穌對我們的愛沒有止境:祂的愛越來越大,越來越深。祂從不厭倦地愛所有人,愛我們眾人,甚至為我們捨棄性命:是的,為我們捨命;是的,為我們眾人捨命,為我們每個人捨命。我們每個人都能說:『祂為我捨命』,為每個人。耶穌為你捨命,為你,還有你;為我,為他,為每個有名有姓的人。祂的愛如此:愛每個人。耶穌的愛絕不令人失望,因為祂孜孜不倦地愛,如同孜孜不倦地寬恕,孜孜不倦地擁抱我們那樣。這就是我願意對你們說的第一件事:耶穌愛了我們,愛了我們每個人,一直愛到底。」

耶穌在最後晚餐中,做了一件祂的門徒們尚不明白的事,為他們洗腳。在耶穌生活的時代,習慣為進入家門的來賓洗腳,因為他們走路,雙腳被塵土弄髒了。然而,為人洗腳是奴僕的差役,並非主人所行。

教宗解釋說:「那個時代還沒有鋪路的鵝卵石,不是嗎?人走起路來塵土飛揚,進入家門時要先洗腳。可是,這個工作不由一家之主來做,而是奴僕做的事。這是奴僕的工作。耶穌如同奴僕那樣為我們洗腳,為門徒們洗腳。因此,祂對伯多祿說:『我所做的,你現在還不明白,以後你會明白』(若13:7)。耶穌的愛這麽大,祂做了奴僕,為服事我們,醫治我們,洗淨我們。今天,在這台彌撒中,教會要求司鐸為12個人洗腳,紀念耶穌為12個門徒洗腳。但在我們心中,我們必須肯定,我們必須堅信,上主在為我們洗腳時,也洗淨我們全身;祂洗淨我們,再次使我們感覺到祂的愛。」

「在聖經中有一句依撒意亞先知的話,說得多麽美:‘婦女豈能忘掉自己的乳嬰?初為人母的,豈能忘掉親生的兒子?縱然她們能忘掉,我也不能忘掉你啊’(依49: 15)?天主對我們的愛正是如此。」

教宗俯身為12名囚犯洗腳之前,向在場參禮者提出一項請求說:「今天我為你們中的12個人洗腳,但這些兄弟姐妹也是你們大家:眾人,所有的人,所有住在這裡的人。你們代表了他們。可是,我也需要由上主來洗淨,因此我請求你們在這台彌撒當中為我祈禱,求上主也洗淨我的汙垢,使我如同耶穌那樣,愈加成為你們的奴僕,愈加成為服事人的奴僕。」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