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亮之地」馬耳他等待教宗來訪

按此閱覽詳情

位於歐洲最南端的國家馬耳他正準備著迎接第三位來訪的教宗。教宗方濟各將於4月2日至3日訪問這個國家。在他之前,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於1990年和2001年、本篤十六世教宗於2010年曾訪問過馬耳他。教宗方濟各熱切期盼進行本次訪問,他原定於2020年5月成行,卻因新冠疫情的緣故而延遲。再者,由於烏克蘭戰爭和許多難民不斷逃離轟炸的情況,這次行程難免會觸及相關議題。

教宗方濟各3月30日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親口稱馬耳他為「光亮的土地」,因為那裡「接納了許多尋求尋找庇護的弟兄姊妹」。接納的主題也體現在此行的徽標上,即:兩千年前聖保祿在前往羅馬的途中遭遇船難,登陸馬耳他島,一雙接納近人的手由此伸出。教宗也表示,此行是“走到福音宣講的泉源的機會”。

教宗方濟各將於4月2日週六早上10點左右抵達馬耳他國際機場,在那裡接受歡迎儀式後,將前往位於首都瓦萊塔的總統府,禮貌拜會馬耳他共和國總統維拉(George William Vella),隨後會見該國總理阿貝拉(Robert Abela)。該國總統府建於1571年,原本是聖若翰騎士團歷任團長的駐地。教宗當天上午的最後一項活動是會見馬耳他民政當局和外交使團,並發表講話。

教宗在聖座使館停留後,將繼續探訪位於戈佐島的全國聖母朝聖地。他將在朝聖地前的廣場上主持祈禱聚會,參禮者除了信眾以外,還有本次隨行的世界主教會議秘書長格雷奇(Mario Grech)樞機,以及馬耳他的總主教希克盧納(Charles Scicluna)和戈佐的主教托伊馬(Anton Teuma)。

4月3日主日上午,教宗將私下接見耶穌會成員。隨後在8點30分左右,將前往位於拉巴特的聖保祿岩洞。根據傳統,此處是外邦人宗徒在主曆60年遭遇船難後登陸的地方。聖若望保祿二世在1990年、本篤十六世在2010年紀念此次事跡1950週年的機會上也曾到過這裡。教宗方濟各在那裡點燃祈願燈,然後誦唸一篇禱詞,並問候14位在場的宗教領袖和當地明愛會照顧的病患。10點15分,教宗將在弗洛里亞納舉行彌撒聖祭,彌撒結束時誦念三鐘經。

教宗將於當天下午探訪哈爾法爾移民中心。該中心接待了來自索馬里、厄立特里亞和蘇丹的人,他們從利比亞乘船橫渡地中海來到此處。這個中心本著團結精神提供醫療協助,並教導人權和正義。屆時,將有200位移民參加教宗在移民中心露天劇場舉行的會見活動。當天預計傍晚6點15分,教宗将在機場接受歡送儀式,並啟程離開馬耳他返回羅馬,大約晚上7點40分抵達羅馬。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訪問馬耳他官方網站

教宗聆聽並關懷加拿大原住民第一民族全國議會的代表

圖片:Vatican Media

羅馬時間,2022年3月31日上午10時30分,教宗方濟各「在聆聽和關懷的氣氛中」接見了遠從加拿大而來的原住民第一民族全國議會14名原住民,加拿大若干名主教也陪同前來。聖座新聞室當天稍晚在一份公告中宣布這項消息。隔天4月1日上午,教宗同時接見三個加拿大原住民代表團成員,即原住民第一民族全國議會、梅蒂斯人全國議會和因紐特人團結組織的代表。

3月31日,加拿大原住民第一民族全國議會成員(the Assembly of First Nations)身穿傳統服飾晉見教宗,然後在聖伯多祿廣場外講述了當天早上會晤的細節。該團體的地區領導人杰拉爾德·安托萬(Gerald Antonie)說:「這是個特別的日子。」他證實教宗聆聽了他們,並指出:「所發生的一切不該發生。我們渴望向你們講述我們的真相。」這一字一句也涉及過去的傷痛、受害者遭受的虐待,以及許多早逝的生命。為此,教宗受邀前往加拿大,推動和解的進程。此前,在加拿大坎盧普斯印地安人寄宿學校發現兩百多具原住民遺骸後,該國主教們立即承認當年的罪過,啟動和解的進程。在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下半葉,加拿大政府建立寄宿學校來同化原住民孩童,並把這些學校託付於當地基督信仰教會管理,其中包括天主教會。這些學校普遍經費不足,學童往往遭受虐待。

杰拉爾德·安托萬在講話中表示,原住民與大地母親有著特殊的關係。他解釋道,「大地是非常獨特的母親,是我們的家園」。誠如教宗方濟各所言,大地是個有待保護的家園,因此眾人必須「攜手努力,因為我們不再有很多的時間」。

3月28日週一,教宗先後接見了加拿大兩個原住民代表團,他們分別是梅蒂人和因紐特人。當時,他們同樣在與記者的會晤中強調了「真相、正義、治癒及和解」的必要性。年輕的梅蒂人領袖卡隆(Cassidy Caron)女士指出,「認錯、道歉和補償來得很晚,但做正確的事永遠不嫌遲」。因紐特人代表團的格雷格(Martha Greig)女士表明,她告訴教宗,「人民需要治癒。她邀請教宗前去加拿大,這對前寄宿生和他們的家庭而言將會意義深遠」。教宗訪問的意願已經宣布,但是行程尚未確定。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點擊收看《鹽與光》在羅馬現場報導

陳科神父介紹港澳台三地方教會合作組成的「翻譯小組」

天主教台灣地區的七位主教於2018年5月14日前去羅馬向教宗方濟各述職,坐在教宗旁的主教團秘書長陳科神父在現場作即時翻譯。(圖片: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

主教團翻譯工作介紹及省思

撰文:陳科神父(台灣地區主教團秘書長)
轉載自《天主教主徒會恆毅雙月刊》第626期

港澳台三地方教會合作組成的「翻譯小組」(全名:「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教廷文獻中文翻譯合作小組」) 之前,每逢教會頒布最新的文件,都由各地方教會自行找人,通常是平信徒,按照自己經驗和能力替自己的地方教會將文件翻成中文……,服務的人就像其他教會的工作一樣,大部分都是義務性的,也不一定具有過專業訓練。 

直到2013年教宗方濟各頒布了上任後的第一個勸諭《福音的喜樂》,因為翻譯及校對的結果都欠 佳,所以當時的傳信部祕書長韓大輝總主教,為避免日後問題再次發生,201481日就正式致函給香港教區和澳門教區以及台灣主教團,要求三個地方教區正式成立一個翻譯小組,其任務為在合理 的時間內(一般兩個月),將教宗的最新文獻(通諭、勸諭、牧函、手諭、文告),以及教廷部會的重要文件(聲明、 法令、訓令等)翻譯成中文。 

2014914日香港教區、澳門教區和台灣主教團的代表神父(筆者),在香港聖神修院初次開會,共同訂下合作和 小組管理方式,並將開會結果及決定向自己的教區主教及主教團報告,獲得了港澳教區主教及主教團批淮,「翻譯小組」於是正式成立,運作至今,並將「翻譯小組」託付於聖熱羅尼莫 (St. Jerome)—聖經譯者。 

小組的代表神父及各地方教會的翻譯人員,此後亦有繼續開會,先後討論了翻譯技術問題,以及如何培育翻譯新秀,為提昇小組的翻譯效率。由於港、澳兩地較精通英文或義文,但基本是以粵語為主的地方,所以台灣地區主教團負責最後中文校對,確保中文翻譯內容要精準(precision)清楚(clarity),為能讓一般說普通話的華人明白。又鑑於台灣地區主教團是教會在華語地區唯一的主教團,所以香港教區和澳門教區同意小組的中文翻譯,均以 「台灣地區主教團」名義公布,並將定稿 提供聖座上傳在梵蒂岡的官方網頁上,與其他語文的翻譯一樣,被視同教廷使用的官方版本。

為了牧養在世界各地屬於不同語言文化的天主子民,使他們忠於基督的教導,並為了使現代的人能明白基督福音的教導,在福傳工作上帶領教會,保持教會的合一,教宗必須透過文字來傳達不同的 訊息。因此,翻譯教宗以及教宗藉著教廷不同部會頒布的文獻,與閱讀教宗以及教宗藉著教廷不同部會頒布的文獻,是同樣重要。沒有了翻譯,地方教會與教宗之間便無法溝通;同樣地,不閱讀教會文獻的中文翻譯,就把天主聖神的帶領的可能性 拒諸門外。 

教宗方濟各的文獻,內容可說是一個比一個豐富、迫切和與時代問題相關,不容被信友忽略,將之翻成中文,無論在翻譯和校對上,實非易事。畢竟西歐有悠久的哲學傳統,深深地影響了教會的思想,而西歐語言在文字上和句子的結構,都比中文細膩和繁雜,因此翻譯時,很多外文句子的語法和用詞,以及一些專用名詞,無法在第一時間就能找到相稱的中文句子或用字來表達,而某些中文用字或寫法,對錯只在於一點一撇,這也要求校對工作額外講究和用心。

但也就是這樣,翻譯者與校對者除 了有機會學習新的外文用字、了解到新的 問題和認識新的外語表達思想方式或解決問題辦法,同時也必須多使用中文字典, 確保某些用字的寫法和用法是正確無誤,而必要時,也必須勇於創新,使用新的中文用詞來表達一些尚未成為日常生活上通用的概念或話題。最典型的例子,可見於教宗每年一度的聖誕節及復活節文告裡,為一些被國家社會遺忘和不被新聞媒體報導的國家人民所作的祈願及意向。

華語教會需要更多的翻譯及校對人才,但翻譯及校對,除了要有外文的基 礎,也須要有使命感對教會和教宗,以 及對本地文化及中文文字的熱愛。主教團為使信仰本地化,除了用正確的中文句子 表達教宗及教廷文獻的信仰內容以外,在 用字上也一直儘量使用傳統中文的用字, :以「廿」(二十)、「卅」(三十) 來顯示聖經的第幾章,使繁體字文化也得以保存。 

中文翻譯及校對工作,就像信仰生活一樣,會進步,但也可能會退步和有錯,所以要不斷「悔改」。就如同聖人們,他們之所以成聖,是因為他們都有悔改的地方,而且信賴天生,永不放棄,所以最後成聖。

天主教的信仰是需要用文字表達的, 而教會的文獻能改變人的思想、生活習慣 和價值觀,所以福傳不能只靠活動,福傳 也需要表達信仰內容的文獻,而翻譯工作也是一種福傳的方式。在今天注重影音, 追求視訊效果的時代裡,並非每一個信徒 一定要為教會做翻譯或校對工作,但每一 個信徒都必須培養閱讀教會文獻的習慣, 藉此加深自己對信仰和教會倫理的認識, 理解天主啟示的真理,以致可以說,福傳是從教會的成員,從他們的閱讀習慣開始。 

圖片: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

教宗邀請信眾以祈禱陪伴他在馬耳他的使徒之旅

圖片:vatican.va

教宗方濟各將於4月2日至3日前往馬耳他進行牧靈訪問。這次朝聖之旅中將有會見活動、祈禱和看望難民。他在3月30日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結束時提到這次訪問。

教宗說:「親愛的弟兄姐妹們,這個週六和週日,我將前往馬耳他。在那裡,我將步武聖保祿宗徒的芳蹤做個朝聖者,他在前往羅馬途中遭遇船難後在馬耳他受到款待。」

接著,教宗表示:「這次牧靈訪問將是一個時機,去福音宣講的泉源,去親自認識一個具有千年歷史且活躍的基督信仰團體,會見位於地中海中部和歐洲大陸南部的這個國家的居民。今天,這個國家更致力於接納許多尋找庇護的我們的弟兄姐妹。此刻,我衷心問候你們所有馬耳他人:祝度過愉快的一天。我感謝那些為這次訪問作準備的人,並籲請每個人以祈禱陪伴我。」

教宗方濟各訪問馬耳他官方網站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2022年3月31日-教宗方濟各與加拿大原住民全國議會代表會面後新聞記者會

圖片:Vatican Media

【鹽與光傳媒資訊】2022年3月31日上午,教宗方濟各與來自加拿大的14名原住民全國議會代表會面,以下是會面後的新聞記者會。當中的代表包括:伊尤·伊斯特切克里族(the Cree Nation of Eeyou Istchee)大酋長 Mandy Gull-Masty、厄米斯金部落克里族(Ermineskin Cree)酋長 Wilton Littlechild 、原住民全國議會主席 Phil Fontaine。

點擊收看《鹽與光》在羅馬現場報導

教宗訪問馬耳他在即:以關懷文化與好客精神為核心

教宗方濟各訪問馬耳他官方網站

教宗方濟各即將出訪地中海島國馬耳他。這次行程原定於2020年3月份進行,卻因新冠疫情而推遲,改為2022年4月2日至3日成行。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Matteo Bruni)於3月29日在記者會上介紹了本次訪問的重點。這將是教宗方濟各第36次國際牧靈訪問,馬耳他雖然國土不大,但根據2018年的調查,該國九成人口宣認天主教信仰。

本次牧靈訪問的主題是「他們待我們非常友善」(參閱:宗廿八2),旨在凸顯移民橫渡地中海前往歐洲的困境,並要激勵該國的福傳。這次訪問的徽標呈現出一雙手從船上伸向十字架。本次主題也令人想起聖保祿於主曆60年受到的溫暖款待,當時他遭遇船難,在馬耳他的海岸登陸。聖座新聞室主任指出,教宗方濟各2020年元月份週三公開接見的要理講授,正是圍繞著聖保祿在馬耳他受到的款待。

在這次訪問馬耳他時,教宗將到訪瓦萊塔、拉巴特、弗洛里亞納和戈佐島。教宗將以意大利語發表五篇講話。除了私下會晤以外,其餘活動均會通過梵蒂岡新聞網的網站及其社交渠道進行直播。教宗方濟各預計會依循他在國際牧靈訪問期間的慣例,私下會見耶穌會同會弟兄。

教宗此行的一大重點時刻將是在拉巴特大殿親自走下聖保祿岩洞,在那裡祈禱片刻,紀念將近兩千年前「外邦人的宗徒」(羅十一13)遭遇船難的事件。另一個重點時刻將是在哈爾法移民中心會見難民團體。

出訪首日,教宗將先拜會民政當局,然後從首都瓦萊塔乘坐雙體船前往戈佐島,在那裡的全國朝聖地主持祈禱聚會並發表一篇講道。之後,教宗將乘船返回馬耳他島,接著乘車前往他在馬耳他訪問期間下榻的聖座使館。

此前,教宗本篤十六世曾於2010年,聖若望保祿二世曾於1990年和2001年訪問過馬耳他。該國的首位聖人、喬治·普雷卡(George Preca)的列聖品大典由本篤十六世於2007年6月3日主持。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表示,世界主教會議秘書長、戈佐教區2005年至2019的主教、馬耳他籍樞機格雷奇(Mario Grech)也將是教宗方濟各的本次隨行人員。

至於在烏克蘭戰火延燒之際,聖父教宗會不會談到戰爭,聖座新聞室主任表示,「此刻很難不把戰爭列入考量」。布魯尼強調,教宗此行著重於款待和好客精神,這一點意義非凡,因為目前有無數難民正在逃離烏克蘭戰爭。再者,儘管這次回程的飛行時間短暫,聖父教宗預計還是會舉行機上記者會。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老年可以是一個具有靈性活力的時期

圖片:vatican.va

「西默盎和亞納是把期待天主作為他們生命意義的兩位長者。他們在耶路撒冷的聖殿中盼望看到『上主,默西亞』。」

教宗方濟各3月30日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如此表示。從這兩位「充滿靈性活力的長者」身上,我們學到期待的忠實使感覺變得完善,但啓發他們的則是聖神。

教宗解釋:「在一種或另一種形式上,倘若老年令身體上的敏覺性減弱,在天主來到時,一種在期待中操練出的老年將更能察覺到祂的臨在。我們要謹記,基督徒的一種態度是等待上主的探訪,因為上主來到我們的生命中,啓發並邀請我們做得更好。聖奧斯定說:『天主經過時,我感到擔心。』『但你為何要擔心?』『我擔心沒有察覺到祂,就讓祂走了。』是聖神預備我們的靈性感覺,在上主探訪我們時能夠領會,就如祂對西默盎和亞納所作的那樣。」

「今天,我們比以往更需要一種具有活躍的靈性感覺的老年,能識別出天主的標記,甚至天主的記號,即耶穌。」教宗感嘆:「不幸的是,在培植青春永駐夢幻的當今社會,身體感官的刺激和沉於迷醉導致靈性感覺麻木,這是一種流行的綜合症,即使人們一般察覺不到。換言之,我們沒有意識到已經麻木,乃至内心感覺分辨不出天主的臨在或惡的存在。」

「麻木不仁讓你不會懂得同情,不會懂得憐憫,不會為做了壞事而感到羞愧或内疚……正是如此。麻木的靈性感覺混淆一切,使一個人在靈性上感覺不到這些。可以說,老年成了失去這種敏感性的首要的損失、首要的受害者。」

教宗補充道:「在一個特別流行對享樂持有敏覺性的社會中,對脆弱者的關心就會減少,一爭勝負的心態就會佔上風。這樣就會喪失敏覺性,失去我們人類在聖神推動下的運作。」

教宗警告:「如果包容的修辭是每一個政治演説的標準公式,那麽事實上在通常共處的實踐中,發生的情况則不同。推進一種社會溫馨的文化是那麽困難。我認為需要極力提倡人類兄弟情誼的精神好似一件收起不再穿的套裝,供人欣賞可以,但被收存在博物館内。」

「在社會溫馨與迫使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講述青春的隨波逐流思潮之間存在著一個偏差。但西默盎和亞納,以及聖經故事中感覺到聖神的其他長者則教導我們,為未來的世代作質樸的見證人。西默盎和亞納在耶穌聖嬰身上認出天主來探訪的確切標記,接受不是主角、只是見證人的事實。相反,想做主角的人在朝向老年完滿的行程上永遠不會成熟,最終還是膚淺的人。」

「這是膚淺者衆多的一代,他們不允許自己以聖神的敏感性來感受事物。但為什麽不允許呢?除了懶惰外,一部分是因為他們做不到:他們已經失去了敏覺性。當一個文明失去了對聖神的敏覺性,那會是險惡的。相反,若我們找到像西默盎和亞納這樣的長者,則是極美的事,他們保留了這種對聖神的敏覺性,能够明白不同的情况,就像這二位明白了擺在他們面前的情况,知道這是默西亞的彰顯。」

教宗最後解釋說:「西默盎和亞納沒有抱怨天主不在他們這一代人中道成肉身,而是在他們之後的世代。他們反而因能看到和宣講他們這一代人的經歷而受到感動和慰藉,因為他們這一代人沒有錯過時機或荒廢掉。這當是年長者在子孫談到他們時的感覺。一個開明的長者在辭別生命時,會將生命交給新的世代。這就是西默盎和亞納對生命的辭別。」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捐贈烏克蘭一輛救護車並已抵達利沃夫

宗座賑濟所所長克拉耶夫斯基樞機剛於3月25日在葡萄牙花地瑪聖母朝聖地主持了奉獻烏克蘭和俄羅斯於聖母無玷聖心的禮儀之後,就於第二天(26日)早晨風塵僕僕返回羅馬。他又馬不停蹄地再次前往烏克蘭利沃夫,將一輛由教宗方濟各捐贈並親自降福的救護車送往該地。

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表示,克拉耶夫斯基樞機到達利沃夫後,將把救護車交於市政府當局,市政府隨後把教宗捐贈的救護車分配到最急需的地方。

圖片:fatima.pt

在啟程前,克拉耶夫斯基樞機向梵蒂岡新聞網表示,他作為教宗的特使,於3月25日下午在葡萄牙花地瑪聖母朝聖地,主持了把烏克蘭與俄羅斯奉獻於聖母無玷聖心的隆重禮儀。參禮的信友達15,000人,25位主教和葡萄牙總統德索薩(Marcelo Nuno Duarte Rebelo de Sousa)出席奉獻禮儀並與在場的全體信友誦念奉獻禱文,同聲發出和平的呼求。

最後,這位宗座賑濟所的所長堅定地表示:「靠著信德,能夠終止戰爭;我懷著完全信賴天主的信念前往烏克蘭,去目睹奉獻於聖母瑪利亞結出的具體果實。」

圖片:vatican.va

2022年3月27日,在最近幾週接納了25萬逃離戰區的人的利沃夫當局,已接收了此禮物。克拉耶夫斯基樞機說:「我有幸以教宗的名義送交這個特殊的禮物救護車,它具有象徵意義,因為救護車是用來拯救生命的。教宗始終是搭建橋樑、帶來和平的人,救護車正是為受苦的人而設的,但它也代表了教宗的關懷。這是在說『我與你們相近,與你們一起受苦,我為這個處於困境中的國家呼籲和祈求和平』。」

樞機接著表示:「我已把這輛救護車交給了利沃夫州長,他向我和教宗表示感謝,並說把救護車分配給兒科醫院,正是為了挽救那些來自戰區的孩童。」

教宗禮物的受益者將是地區婦幼保健中心。烏克蘭當局的一位代表表示:「這是一份重要的禮物,因為該地區的難民人數大幅增長。感謝克拉耶夫斯基樞機!我們感謝教宗方濟各為烏克蘭祈禱和惦記烏克蘭:他給予我們力量!我們希望我們的下一代不要看到戰爭。」

當天上午晚些時候,宗座賑濟所所長在利沃夫主教座堂祈禱,他是第二次來到烏克蘭,帶來教宗的支持。3月6日至12日,克拉耶夫斯基樞機也去了里夫內和若夫克瓦,以及其它地方,以教宗的名義帶去了幫助、支持和希望。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相關資訊

教宗在接見中聆聽加拿大原住民代表團細說他們的痛苦

圖片:Vatican Media

真相、公義、治癒及和解:美洲兩個原住民代表團揹著這些「包袱」遠從加拿大來到羅馬與教宗分享、呈給教宗,以邁上一條共同旅途。這條路或許無法抹去以往的痛苦,但它將能治癒傷口,有助於迎向未來。加拿大兩個原住民代表團於2022年3月28日上午先後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晉見了教宗方濟各。梅蒂斯人和因紐特人代表團在加拿大主教團若干主教的陪同下,分別與教宗方濟各會晤了約一個小時。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表示:「教宗渴望聆聽倖存者的痛苦經歷,讓人知道這些痛苦。」

此前,教宗曾於2020年6月6日表明對加拿大傳來的悲慘消息深感震驚,也就是在該國坎盧普斯印地安人寄宿學校發現了兩百多具原住民遺骸的事。這個駭人聽聞的發現標誌著該國寄宿學校殘忍的過往:從1880年至二十世紀下半葉,多所學校由政府提供經費且大多由天主教會組織管理,辦學宗旨是教育並改造原住民青年,把他們吸納進加拿大傳統社會裡,手段包括有系統的虐待。

2020年6月份尋獲遺骸後,加拿大主教團立即承認那時的罪過,並啟動一系列支持原住民團體的計劃,踏上和解的進程。這進程的高峰便是教宗從3月28日到31日在梵蒂岡與這些原住民代表團的會面,而且教宗有意進行牧靈訪問;訪問的意願雖然已經宣布,但行程尚未確定。此外,教宗將於4月1日在梵蒂岡克萊孟廳接見加拿大原住民各代表團和主教團成員。

圖片:Vatican Media

3月28日上午,教宗先是接見了梅蒂斯全國議會(Métis National Council)成員。這次聚會不僅滿是話語、經歷和回憶,也帶著意義深遠的舉止:教宗與原住民在「真相、公義、治癒及和解」的道路上攜手前行。走出宗座大樓時,原住民拉起象徵他們文化及身份的小提琴。他們在聖伯多祿廣場外與國際記者們會面。梅蒂斯團體的主席 Cassidy Caron 女士宣讀了一份聲明,代表「數不勝數的人們」發言。這些人的「真相沒得到聆聽、傷痛沒獲得承認,就與世長辭」,他們「從未得到應有的人性溫暖和基本治癒」。「承認和道歉來得很晚,但是做正確的事永遠不嫌晚」。

梅蒂斯全國議會啟動了「艱難但必要的工作」,以聆聽並理解受害者和他們的家屬。工作成果已於3月28日匯報給教宗方濟各:「他坐著聆聽,在我們講述倖存者經歷時點頭示意。提到孩童時,我觀察到他痛苦的反應。倖存者們在說出自身的真相中完成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工作,他們非常勇敢。」

Cassidy Caron 女士指出,「我們辛苦籌備了我們的旅行和與教宗的會晤,把我們的話翻譯成他聽得懂的內容」。這位原住民發言人希望教宗和普世教會現在也能進行另一種「翻譯」工程,即:把所聽到的話語「化為有益於真相的具體行動」。「當我們邀請教宗與我們團結一心時,他反覆用英語回答我們:『真相、正義、治癒及和解。』我們視之為他的個人承諾。」

此外,這位梅蒂斯全國議會主席多次提到「引以為榮」這個詞:「與因紐特人和第一民族大會一起在這裡,我們引以為榮。對於我們的歷史與文化,我們引以為榮。」她表示已提出了調閱梵蒂岡關於寄宿學校檔案的請求:「我們一再且會繼續支持梅蒂斯人要了解全部真相的一切。我們將在週五晉見教宗時談論檔案的事。」

Angie Crerar, 85, 寄宿學校的倖存者。(圖片:Vatican Media)

高齡85歲的老婦人 Angie Crerar 也來到聖伯多祿廣場。她短髮微捲、帶著墨鏡,身穿一襲黑衣,配戴色彩繽紛的肩帶。她坐著輪椅抵達廣場,卻在分享經歷時起身訴說。當天早上,她親口向教宗娓娓道來:1947年,她與她的小姐妹在該國西北地區的一所寄宿學校度過了十餘年。她說:「我們在那裡失去了一切、一切、一切,只剩下語言。我們離開那裡後,我花了超過45年的時間找回我失去的種種。」這位老婦人沒有被過往的記憶所壓垮,卻著眼於當下,說:「我們現在更加強大。他們沒能使我們支離破碎,我們此刻還在這裡。我們期盼已久,但大家目前似乎還要跟我們一起努力。對我來說,這是個勝利、是我們民族的勝利。」

關於當天與教宗的會晤,這位老婦人吐露,她來梵蒂岡「很緊張」,卻發現眼前這個人「是她此生見過最溫柔、最親切的人」。她表明,教宗給她的擁抱消除了她十餘年的苦難。她笑著說:「我站在教宗身旁,旁人必須要我保持距離。這實在是太美妙。我好緊張,可是他隨後對我說話,即使我沒全部聽懂,但是他的話語、笑容、反應和肢體語言,都讓我覺得他是個朋友。」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點擊收看《鹽與光》在羅馬現場報導

更多資訊

請按此瀏覽走向治癒與和解之旅

因紐特人呼籲教宗方濟各採取具體的和解行動

教宗方濟各與加拿大因紐特人團結組織的代表會面 (圖片提供: Vatican Media)

以下是教宗方濟各與加拿大因紐特人團結組織代表會面的新聞簡報:

【鹽與光傳媒資訊】2022328日,在因紐特人團結組織(Inuit Tapiriit Kanatami)的新聞發布中指出,因紐特代表今天在梵蒂岡與教方濟各舉行了歷史性的一小時會面,他們表達了悲傷和堅強。加國因紐特人團結組織主席 Natan Obed 也藉此機會呼籲教宗方濟各採取具體行動,以促進與加拿大因紐特人的和解。

包括 Natan Obed 在內的七位代表表示有意展開由教方濟各擔任領袖的角色,朝著為過去由教會、其神職人員和隸屬於教會的人士造成的持續傷害和侵犯人權的行為和持續傷害,來向實現和解的共同目標邁進。

Obed 在會面期間告訴教宗:「因紐特人與教會之間的持久和解只能通過教宗方濟各領導和指導的實質性行動來實現,為教會及其代表過去所犯的傷害和罪行提供補救,以及為各受教會傷害的人、家庭和社區,創造治癒機會的行動。」

與其他原住民一樣,因紐特人繼續與侵蝕他們的語言和文化的殖民主義和殖民勢力,掠奪他們部分的精神和傳統領土,並在他們的社區內造成重大的社會和經濟挑戰作鬥爭。

左一:因紐特人團結組織主席 Natan Obed (圖片提供:cccb.ca)

以下是因紐特人團結組織主席 Natan Obed 講話的節錄:

-天主教會管理的寄宿學校造成了傷害,包括文化壓迫、身體和性虐待,以及對我們的語言、精神和文化的侵蝕。

-教會繼續傷害因紐特人,拒絕真誠地履行2006年印第安寄宿學校和解協議規定的義務,該協議要求教會採取具體行動促進因紐特人與其他原住民和教會之間的和解。

-教會內部的性侵犯者也造成了傷害,他們利用其在因紐特社區中的權力和影響地位來掠奪和性虐待因紐特兒童和青年。教會需要採取更多措施將性暴力的肇事者繩之以法。

因紐特人謙卑地要求教宗方濟各採取以下行動:

根據《加拿大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的第58號行動呼籲,在加拿大向天主教會管理的寄宿學校的因紐特倖存者致歉,當中包括在 Chesterfield Inlet 的 Turquetil Hall 寄宿學校和位於西北地區,在 Inuvik 的 Grollier Hall 。

58. We call upon the Pope to issue an apology to Survivors, their families, and communities for 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s role in the spiritual, cultural, emotional, physical, and sexual abuse of First Nations, Inuit, and Métis children in Catholic-run residential schools. We call for that apology to be similar to the 2010 apology issued to Irish victims of abuse and to occur within one year of the issuing of this Report and to be delivered by the Pope in Canada.

指導加拿大天主教主教團履行《印第安寄宿學校和解協議》中教會法律義務的精神和文字。

  • 這包括立即向寄宿學校的倖存者支付2500(加元)的經濟補償。
  • 它還意味著提供對教會擁有的相關的完整文件和即時讀取權,這些文件對於識別可能在教會管理的寄宿學校中死亡的因紐特兒童,以及需要在死後與家人和社區團聚是必要的。

教會必須承諾與警察、政府和因紐特人合作,為被侵犯的倖存者及其家人彰顯公義。 Johannes Rivoire,一個在幾個因紐特社區對因紐特兒童進行性侵犯的無玷聖母獻主會神父(Missionary Oblates of Mary Immaculate),應該被繩之以法。

  • 特別是,我想請你以天主教會領袖的身份,與 Johannes Rivoire 對話,並指示他返回加拿大,為他所造成的傷害受審。
  • 我了解到此行動因有很多原因而可能不會成功。在那種情況下,我請求你利用你對法國有關當局的影響力將 Rivoire 引渡到加拿大或在法國受審。

我呼籲你作為天主教會的領袖和世界上其中一位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元首,去做正確的事、公正的事、有需要的事,以及完全在你作為教宗的權力範圍內的事。

資料來源:Inuit Tapiriit Kanatami
中文翻譯:Rodney Leung (鹽與光傳媒)

更多資訊
請按此瀏覽走向治癒與和解之旅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