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良十四世主持聖神降臨節彌撒

圖片:Vatican Media

【鹽與光傳媒資訊】2025年6月8日,教宗良十四世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聖神降臨節彌撒,同時慶祝禧年教會運動、協會與新興團體日,發表了一份慰藉人心的的教導。

以下是講道全文:

親愛的兄弟姊妹們:

「我們迎來了黎明……復活後藉著升天得以光榮的主耶穌基督,差遣了聖神。」(聖奧思定,《講道集》271篇,第1段)。今天,在我們中間,也再次上演了那在樓房中發生的一幕。正如那突如其來的強風、令人驚駭的響聲,以及照亮我們如火般的力量,聖神的恩賜降臨在我們身上(參見《宗徒大事錄》2:1-11)。

正如我們在第一篇讀經中所聽到的,聖神在宗徒們的生命中完成了一件非凡的事。耶穌受難之後,他們曾因恐懼與憂傷而躲在緊閉的門後。然而,如今他們獲得了一種全新的視角,一種內在的理解力,使他們能詮釋所發生的事件,並親密地體驗復活主的臨在。聖神驅散了他們的恐懼,打破了他們內心的鎖鏈,治癒了他們的創傷,以力量傅油他們,並賜予他們勇氣,走向萬民,宣講天主的偉大工程。

宗徒大事錄中的讀經告訴我們,那時在耶路撒冷有一大群來自不同背景的人,「每人都聽見他們用自己的本地話講話」(2:6)。簡而言之,在五旬節那天,樓房的門被打開了,因為聖神打開了疆界。正如本篤十六世所解釋的:「聖神賜予理解。聖神克服了自巴貝爾以來開始的那道『裂痕』——心靈的混亂,使我們彼此對立。聖神打開疆界……教會必須不斷成為她本該成為的樣子。她必須打開民族之間的界限,拆毀階級與種族之間的藩籬。在教會內,不應有被忽視或被輕視的人。在教會內,只有自由的人,只有耶穌基督的弟兄姊妹。」(五旬節講道,2005年5月15日)

這裡,我們看見了一幅生動而具啟發性的五旬節圖像,我願意在此與你們稍作停留,一同反思。

聖神首先在我們內心開啟邊界。祂是那位使我們的生命向愛開放的恩賜。祂的臨在擊碎我們內心的剛硬、思想的狹隘、自私自利的傾向,以及那些束縛我們的恐懼和使我們只顧自身的自戀。聖神來挑戰我們,使我們正視一個可能性:我們的生命正在萎縮,被個人主義的漩渦困住。令人遺憾又諷刺的是,在這個「社交媒體」不斷膨脹的世界中,我們卻越來越孤單。雖然時時連線,卻無法真正「聯繫」;雖然身處人群,卻像是迷失的獨行者。

天主的聖神使我們找到一種全新的方式來接近並經驗生命。祂讓我們觸及自己內心最深處,那掩藏在各種面具底下的真我。祂引領我們與主相遇,教導我們體驗祂所賜的喜樂。正如我們剛才聽到耶穌所說的,聖神使我們確信,唯有常住在愛內,我們才能獲得忠於祂聖言的力量,並讓這聖言轉化我們。聖神開啟我們內在的邊界,讓我們的生命成為歡迎與慰藉的所在。

聖神也開啟我們與他人關係的邊界。耶穌告訴我們,這份恩賜就是祂與父之間的愛,如今要來住在我們內。如此,我們便能敞開心門,接納弟兄姊妹,克服心靈的僵硬,超越對他者的恐懼,駕馭內在的情慾衝動。聖神也轉化那些更深層、隱藏的危機—那些擾亂我們人際關係的因素,例如猜疑、成見,或操控他人的慾望。我也滿懷痛心地想到,在某些關係中,那種病態的支配欲望導致暴力的情況,正如近來無數女性被害事件所悲劇性地顯示的那樣。

另一方面,聖神在我們內使那些能培養良善健康人際關係的果實日臻成熟:「仁愛、喜樂、平安、忍耐、良善、溫和、忠信、柔和、節制」(迦 5:22)。如此,聖神擴展我們人際關係的邊界,並引領我們進入手足之情的喜樂之中。這同時也是教會的一個關鍵衡量標準:唯有當我們之間沒有隔閡與分裂,能夠在教會內彼此對話與接納,調和彼此的差異;並且作為一個教會,成為對所有人都充滿歡迎與接納的地方時,我們才真正是復活主的教會、五旬節的門徒。

最後,聖神也打開萬民之間的邊界。在五旬節那天,宗徒們說起對方的語言,從而解除了巴貝耳所帶來的混亂,改以聖神所帶來的和諧取而代之。每當天主的「氣息」使我們的心靈合而為一,使我們能把他人視為弟兄姊妹時,差異就不再成為分裂與衝突的根源,反而成為我們人人都能汲取的共同財富,引領我們踏上同行的旅程,邁向手足情誼。

聖神拆毀隔閡,推翻冷漠與仇恨的高牆,因祂「將一切事教導我們」,並「使我們想起耶穌的話語」(參閱若望福音14:26)。祂教導我們、提醒我們,且首先在我們心中寫下愛的誡命,這誡命是主所定為一切的中心與頂峰。凡有愛的地方,便沒有偏見的餘地,沒有將我們與鄰舍分隔開來的「安全區」,也沒有排他性的心態;可悲的是,我們如今甚至在政治民族主義中,也見證此心態的浮現。

在五旬節慶日,教宗方濟各曾指出:「在當今世界,充滿了紛爭與嚴重的分裂。我們彼此『連結』,卻反而感到疏離,因冷漠而麻木,因孤獨而不知所措」(2023年5月28日彌撒講道)。戰爭籠罩著世界,正是這一悲哀的明證。讓我們懇求愛與和平的聖神,祈願祂開啟國界,拆除高牆,驅散仇恨,幫助我們作天上唯一天父的兒女,彼此相愛共融。

兄弟姊妹們,五旬節更新教會與世界!願聖神的強風降臨在我們身上、在我們內心,打開我們心靈的疆界,賜予我們與天主相遇的恩寵,拓展我們愛的視野,支持我們為建設一個和平的世界而努力。

願至聖童貞瑪利亞──五旬節的婦人、受聖神眷顧的童貞、充滿恩寵的母親──與我們同行,為我們轉求。

圖片:Vatican Media

原文來源:vatican.va

敞開心扉說「亮」話:讓我們把聖神活出來

聖神降臨節 丙年

讓我們把聖神活出來
撰文:王新亮神父 (主徒會)

主內的弟兄姊妹們,今天教會慶祝聖神降臨節,也是教會的生日。其實,我們一直以來都忽略了天主聖神。我們對天主聖父,天主聖子了解很多,但是對於這位天主的第三位似乎明白又不明白。聖濟利祿曾經用一個比喻描述天主聖神,說聖神就像水一樣,萬物都需要水,水只有一種,但是在萬物中產生不同的效果。在棕櫚樹上產生的效果是一種,在葡萄樹上則是另一種。水適應那接受它的事物的本性,推動那個事物的本性生活出來。天主聖神也是這樣。

天主聖神不但不會損害我們的本性,反而會讓我們的本性,「真正的自己」生活出來。他用這個人的口宣講智慧,那個人講預言,這個人驅魔,那個人解釋聖經。那麼,天主聖神到底是誰呢?天主聖神是教會中一切的一切。是誰催迫亞巴郎的心離開家鄉 – 天主聖神。是誰感動先知們講預言-天主聖神。是誰催動聖母內心的渴望向天主說願你的話成就於我吧-天主聖神。感動門徒跟隨耶穌,感動聖使們寫福音,教會的建立,神父、修女內心渴望回應聖召-天主聖神。感動人召開大公會議,眾殉道者,各大修會的成立,教會的聖師,眾精修聖人-天主聖神的感動。各個神恩復興運動-還是天主聖神等等。總之,天主聖神是教會中一切的一切。

那麼對我們個人來說,天主聖神和我們個人有什麼關係呢?聖保祿宗徒說:「我們不知道我們如何祈求才對,而聖神卻親自以無可言喻的嘆息,代我們轉求。」意思是天主聖神在我們內心深處催迫著我們活出真正的自己,來回應天主。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天主給了我們每個人一個獨特的使命,而這份使命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自己能夠完成。我們每個人內心最深處的渴望,感動我們完成這份使命的聲音就是天主聖神。

聖神的動力是強大的。他可以是一個弱小者對無家可歸的人產生大愛去奉獻自己的一生就像印度德蘭修女;他可以使一個人產生偉大的母愛為了保全腹中胎兒的生命,寧可犧牲自己的性命,就像聖女珍安娜‧貝雷塔‧莫拉(Saint Gianna Beretta Molla);他可以是一個人產生對青年的愛去陪伴照顧青年,就像聖鮑思高神父;他可以使一個人毫無畏懼為信仰作證,就像聖曹桂英。

天主聖神也在一些小的事情裡,可能讓我勇敢地承擔責任對家庭對子女要犧牲奉獻,可能讓我勇敢地去承認錯誤道歉;讓我去探訪一個生病的孤獨的朋友;讓我給父母打個電話;讓我和旁邊孤獨的人打招呼等等。我們內心那一絲絲的善意,感動都是天主聖神的聲音。讓我們把他活出來,那樣這個世界就會非常美好。

王新亮神父 (Fr. John Wang)簡介

王新亮神父於1990年10月2日,出生於天津市一教友家庭,並自幼領洗。2009年至2013年,在大學期間學習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直到2014年,王神父加入主徒會,並在2016年1月3日於新加坡宣發初願。其後,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於多倫多St. Philip’s Seminary修讀讀哲學,2018年9月於多倫多總教區St. Augustine’s Seminary修讀神學。2021年12月27日,於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聖曹桂英堂宣發永願。2023年5月13日,於聖彌額爾主教座堂大殿晉鐸。

教宗良十四世主持聖神降臨節守夜祈禱禮儀

圖片:Vatican Media

【鹽與光傳媒資訊】2025年6月7日,來自一百多個國家的約七萬名朝聖者,週六傍晚齊聚聖伯多祿廣場,參與聖神降臨節守夜禮,共同慶祝禧年教會運動、協會與新興團體日。守夜禮在祈禱、聖詠與見證分享中展開,接著教宗良十四世蒞臨現場,帶領信眾舉行守夜祈禱禮儀,主題聚焦於「聖神所賜的合一」。

以下是講道全文: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我們在聖歌 “Veni, Creator Spiritus”「求造物主聖神降臨」中所呼求的造物主聖神,正是那降臨在耶穌身上的聖神,祂是耶穌使命的安靜推動力:「上主的神臨於我身」(路 4:18)。當我們祈求聖神啟迪我們的心靈、增進我們的語言、喚醒我們的感官、注入愛德、堅固我們的身體並賜予我們平安時,我們便向天主的國度敞開心扉。根據福音,這正是「皈依」的意義,也就是「轉向」那已臨近的天國的行動。

我們在耶穌身上看見、從祂口中聽見,一切都因天主是君王、天主與我們同在而有所改變。在聖神降臨節前夕的守夜禮中,我們深深意識到天主的臨在、祂的聖神將我們的生命與耶穌的生命連結起來。我們被天主所成就的新事物所吸引,因為祂渴望我們擁有圓滿的生命,這願望將戰勝死亡的權勢。

「因為衪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宣佈上主恩慈之年。」(路加福音 4:18-19)今晚,我們仍能感受到那傅抹我們額頭的聖油所散發出的芳香。親愛的弟兄姊妹們,藉著聖洗和堅振聖事,我們與耶穌更新萬有的使命,以及天主的國度結合在一起。正如愛能使我們感受到所愛者的臨在,今晚我們也在彼此之中感受到基督的芳香。這是一個奧蹟,讓我們驚嘆,並引領我們深思。

在聖神降臨節,聖母瑪利亞、宗徒們以及與他們在一起的門徒們領受了一種合一的聖神,使他們所有的多樣性,永遠扎根於唯一的主耶穌基督。他們不再是各自為政的使命,而是承擔同一個使命。他們不再封閉自己或彼此爭論,而是走出去,洋溢著喜樂。聖伯多祿廣場敞開而熱情的懷抱,完美地表達出教會的共融,這正是你們在各個團體和協會中所體驗到的共融,其中許多團體正是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的成果。

在我當選教宗的那個晚上,當我望向聚集在這裡的天主子民時,內心深受感動,我提到了「共議性」(synodality)這個詞,它恰如其分地表達出聖神是如何塑造教會的。這個詞源自希臘文 “syn”,意思是「與……一起」,揭示了天主生命的奧秘。天主不是孤獨的:祂作為聖父、聖子及聖神,在祂自身內就是「共在」;也是「與我們同在的天主」。

同時,「共議性」這個詞也指出一條前行的道路 “hodós” 因為聖神在那裡,必有動力、有旅程。我們是一個不斷行進的子民。這並不使我們與人類分離,反而使我們如同麵團中的酵母,使整個團體發酵起來。今年的禧年正反映出這樣的恩寵發酵。在這分裂且充滿困難的世界中,聖神教導我們一同前行、合而為一。

當我們不再作為掠奪者,而是以朝聖者的身份行走,當我們不再各顧各的,而是彼此同行時,大地將得安息,正義將得伸張,貧苦者將得歡欣,和平將再次來臨。我們不再貪婪地掠奪這個世界,而是如《願祢受讚頌》(Laudato Si’)通諭所教導的那樣,以關懷與責任去耕耘與守護這個世界。

親愛的朋友們,天主創造世界,是要讓我們眾人合而為一。「共議性」正是教會對此的稱呼。它要求我們每個人都認識自身的貧窮與豐盛,感受自己是更大整體的一部分,沒有這整體,一切即便是最獨特、最原創的恩賜也會枯萎。請你們想想:萬物的存在全憑共存而成,雖然有時充滿危險,但卻彼此緊密相連(參閱《願祢受讚頌》16、117)。我們所謂的「歷史」也是共存而成,無論充滿爭議,仍是同在一體。相反的情況是致命的,而遺憾的是,我們每天都在目睹這種狀況。

願你們的聚會和團體成為彼此扶持、分享的操練場,不僅是聚會的場所,更是靈性生活的中心。耶穌的聖神改變世界,因為祂改變人心。聖神啟發生活中沉思的面向,拒絕自我主張、抱怨、競爭及控制良心和資源的誘惑。主就是那神;主的神在那裏,那裏就有自由。(參閱格後3:17)。真誠的靈性使我們致力於全面的人類發展,使耶穌的話語在我們生命中成真。當這一切發生時,必然充滿喜樂與希望。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福傳不是我們想要征服世界的企圖,而是來自天主的國度的生命所散發的無限恩寵。這是真福八端之路,是我們共同行走的道路,處於「已經」與「尚未」之間,渴望公義、心靈貧窮、富於慈悲、溫良謙卑、內心純潔、締造和平的人。耶穌自己選擇了這條道路。跟隨這條路,我們不需要權貴的支持、世俗的妥協或情緒的操控。福傳永遠是天主的工作。若有時透過我們實現,那是因為祂所建立的聯繫使之成為可能。因此,請你們深切連結於各自所在的教區與堂區團體,在那裡培養並施展你們的神恩。與主教們一起,並與基督奧體中的所有其他成員合作,我們便能和諧一致地共同努力。人類所面臨的挑戰將不再那麼可怕,未來將不再那麼黑暗,辨識也將變得不再複雜……只要我們同心順服聖神!

願宗徒之后、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我們轉求。

原文來源:vatican.va

教宗主持聖神降臨節彌撒:聖神帶來和平,惡神則樂見不和

2023年5月28日主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隆重禮儀,慶祝聖神降臨節,5千信友參禮。教宗在彌撒講道中著重論述了促進「和諧」是聖神行動的果實。世界則存有太多的不和及分裂,「我們眾人雖然互為一體,卻感到彼此分離,因冷漠而麻木,因孤獨而感到壓抑」。

教宗指出:「在我們順從惡和製造分裂的行動中,存有“那欺騙了全世界的(默十二9)惡神。牠樂於見到對抗、不義和誹謗。面對不和睦的惡,我們的努力不足以建立和諧。上主於是在祂逾越奧蹟的高峰、施予救恩的高峰,向受造的世界傾注了祂聖善的神,以此對抗分裂的神,因為聖神創建和諧,是帶來平安及合一的神。」

關於和諧的特性,教宗闡明這並非同化或一律化,而是尊重和珍視每個人的特恩。教宗說:「聖神不像我們那樣以結構化的計劃開始行動,我們卻經常迷失在自己的計劃中;聖神則不,祂以慷慨施予不求回報和豐厚的恩典為開端。事實上,經上記載在五旬節那天『眾人都充滿了聖神’』(宗二4)。眾人都充滿了,教會的生活就是這樣開始的:不是來自於一個確切和清晰的方案,而是源自體驗到天主同樣的愛。聖神就是這樣創建和諧,邀請我們對祂的愛和祂在別人身上呈現的恩典感受到驚奇。」

 教宗自然也談到正在行進中的同道偕行進程,強調這段行程必須在聖神的吹拂下進行。「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不能成為一種議會,提出根據塵世議程的權利和需求,它不是隨風而去的機會,而是順從聖神的氣息的大好時機。」

教宗強調:「藉著賦予生命的聖神,我們蒙受上主的愛,希望獲得了重生。我們要在教會內建立和諧。如果我們願意有和諧,就去尋找聖神,而不是用世俗來填充。沒有聖神,教會就沒有活力,信仰只是一種教義、道德只是一份義務、牧靈只是一項工作而已。」

教宗再次叮囑信友們:「讓聖神來塑造我們,超越我們草率的判斷和對促進修和與共融的抗拒,超越我們一切可能的固執。」教宗也請眾人詢問自己:「我活出信仰的方式是順從聖神,還是固執?固執於文字、固執於僅是一種生活冰冷表達的教義嗎?」

最後,教宗邀請信友們祈求聖神降臨,因為聖神「使被邪惡撕碎、因創傷破裂,以及因內疚而分散的心和諧一致」。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聖神降臨節講道:讓我們坐在聖神的學堂,由祂教導一切

CNS photo/Vatican Media

五旬節是紀念天主聖神降臨在宗徒們身上的日子,從而結束了教會禮儀年的復活期。6月5日在聖伯多祿大殿舉行的隆重彌撒由樞機團團長雷樞機(Giovanni Battista Re)代替教宗方濟各主持。教宗蒞臨大殿全程參與彌撒,並在輪椅上做了講道。教宗在講道中邀請所有信友繼續聆聽聖神的教導。他強調,聖神會教導我們從何處啓程、向我們展示所應走的道路、在我們心中重新點燃天主的愛火,並指引我們的旅程。

當天彌撒福音記述了耶穌許諾要為門徒們派遣聖神的一番話(參閲:若十四26)。耶穌告訴祂的門徒:「父因我的名所要派遣來的聖神,祂必要教訓你們一切,也要使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教宗對此展開他的講道:「聖神使我們以耶穌的眼光、用新的方式看待一切。在生命的偉大旅程中,聖神教導我們從何處啓程,所應走的道路和如何前行。」

教宗首先表示:「聖神為我們指出了靈性生活的起點,也就是耶穌親口說的:『你們如果愛我,就要遵守我的命令。』(若十四15)沒有愛作為我們的基礎,其餘的一切都是徒勞的。愛不是來自我們的才能,而是天主的恩寵。愛的聖神將愛傾注在我們的心中。祂讓我們感到被愛,教我們如何去愛。祂是我們靈性生活的『發動機』。」

教宗解釋道:「聖神是天主的記憶。祂使我們想起耶穌所說的一切,不斷地在我們的心中重新點燃天主的愛火。當我們的罪過得到赦免、在我們充滿祂的平安、自由和祂安慰的時刻,我們感受到天主的臨在。當我們的生活似乎充斥著失敗和失望時,聖神提醒我們,我們是天主的子女。甚至在你對你自己失去信心的時候,天主對你仍有信心。」

教宗繼續說:「聖神是安慰者。祂可以改變你内心灼熱疼痛的創傷,教導我們不要對所有傷害我們的人和情形耿耿於懷,而是讓聖神進入這記憶治癒它。天主聖神讓我們的生活井然有序,教導我們去接納和寬恕、去寬恕自己、與過去和解,並能重新開始。」

接著,教宗說到:「天主聖神除了提醒我們從何處啓程外,還教導我們所走的道路。」為此,教宗提到當天彌撒讀經二的内容:「那些受天主聖神引導的人」,「不隨從肉性生活,而是跟隨天主聖神」(參閲:羅八4、14)。

「天主聖神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十字路口,向我們提議最好的道路。因此,重要的是能夠將祂的聲音與邪惡的聲音區分開來。」教宗解釋道:「聖神絕不會告訴你,你在人生旅途中一切都好。不,祂要糾正你;祂要你為你的罪過哭泣;祂推動你改變,與你的虛假不實和表裡不一作抗爭,即使這需要大費心力、做内心的掙扎和犧牲。相反地,邪惡之神總是誘使你做你所想的、令你愉快的事。他讓你認為你有權以任何你想要的方式使用你的自由。但是,一旦你感到内心空虛,他就會責怪你,把你打倒在地。」

「天主聖神永遠不會讓你倒地不起。祂反倒會牽著你的手,安慰你,不斷地鼓勵你。」教宗說:「天主聖神就在此時此刻引導我們具體地去愛:愛的不是想像中的世界、想像中的教會、想像中的修會,而是那個攤在陽光下、透明樸實的一切。」

隨後,教宗講到聖神的第三個教導,指出聖神教導教會如何前行的這一事實。教宗解釋:「門徒們躲在晚餐廳裡,然後聖神降臨了,推動他們出去。沒有聖神,他們只跟自己人待在一起。領受了聖神,他們對所有的人敞開了大門。」教宗說:「在每一個時代,聖神都會顛覆我們的成見,讓我們認識到祂的新奇。祂不斷教導教會走出去的重要性,以及宣講福音的基本需求。」

於是,教宗祈願教會:「不要成為一個加強圍籬的羊圈,而是一個開放的牧場,讓所有人都可以汲取天主的美好;祈願教會成為一個沒有隔離牆壁、慷慨好客的家。這與世俗精神大不相同。世俗精神驅使我們“專注於我們自己的問題和利益,讓我們一心想要顯得卓越超群,只關心我們的國家或團體的頑強自衛。這不是聖神的方式,祂邀請我們忘記自己,向所有人敞開心扉。這樣,祂使教會永葆青春。我們需要記住這一點:使教會煥發活力的是聖神,不是我們。」

最後,教宗說到:「讓我們坐在天主聖神的學堂,由祂教導我們一切。讓我們每天求祂來提醒我們始終以天主看待我們的目光為出發點,因著聆聽祂的聲音而做出決定,以教會成員的身份攜手同行,順從祂,向世界敞開大門。」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哀悼在尼日利亞天主教教堂遭恐怖襲擊的遇害者

【鹽與光傳媒資訊】據梵蒂岡新聞網報導,2022年6月5日,當教會慶祝聖神降臨節(五旬節)時,歹徒持槍進入尼日利亞奧沃(Owo)的聖方濟各沙勿略堂槍殺信友。初步報告顯示,襲擊者還在翁多州(Ondo )的襲擊中引爆了爆炸品。

因此,教宗方濟各表達了他對受害者的陪伴並為他們祈禱。

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Matteo Bruni)在主日向記者表示:「教宗為在慶祝時遭受痛苦的襲擊的受害者和該國家祈禱,他將每個人都託付給上主,讓天主派遣他的聖神來安慰他們。」

當地醫生向路透社表示,至少有五十人在襲擊中喪生,數十人受傷並被送往奧沃的醫院,醫生們在社交媒體上呼籲當地人民踴躍捐血。

據翁多教區傳訊部主任Augustine Ikwu神父說,該教區主教Jude Ayodeji Arogundade也表達了他對遇難者及其家人的關懷。Augustine Ikwu神父表示,人們越來越擔心可能會有更多人傷者死亡,並慨嘆教會已被「冒犯」。他否認了社交媒體上關於襲擊者綁架了神父和其他教區成員的初步報導。

神父在新聞發布中說:「教區的所有神父都很安全,沒有人被綁架。 在這個艱難的時刻,教區主教也與他們同在。」他補充說:「主教還敦促天主教徒保持冷靜,遵守法律,為和平和我們的社區、州份和國家能夠恢復正常而祈禱。」

他續說:「襲擊者的身份仍然未明,但尼日利亞安全部隊已部署在奧沃教堂四周。」神父還祈求上主幫助恢復該國的「和平與安寧」。他說:「我們祈求上主來安慰在這令人痛苦的事件中喪生的人及其家人,並為亡者靈魂安息祈禱。」

與此同時,尼日利亞總統布哈里發表聲明回應襲擊事件,他向遇難者家屬表示哀悼,並下令緊急救援機構救助傷者。他在聲明中寫道:「無論如何,這個國家永遠不會向邪惡和歹徒屈服,黑暗永遠不會戰勝光明。 尼日利亞最終將獲勝利。」

中文翻譯:Rodney Leung, 鹽與光天主教傳媒機構

大自然靈修:聖神降臨節【噓一口氣】福音經文反省

聖神降臨節
 【「願你們平安!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樣派遣你們。」
說了這話,就向他們噓了一口氣,
說:「你們領受聖神罷!」】
(若
20:21-22)  

耶穌被釘死了之後,門徒都在一片不安的氣氛裡面。不過在一週的第一天晚上,復活的主耶穌突然出現在他們中間,先賜給他們平安,再以一個具體的動作——噓氣,賜給他們聖神,並派遣了門徒為祂作見證,宣講福音。  

提到「噓氣」,就會想起天主在起初用泥土造了人,並給他吹了一口氣,使人成了有靈的生物(創2:7)。這個「氣」也被視為聖神的意思。他們的使命是要耕種和看守伊甸園(創2:15)。  

另外,今天的答唱詠,聖詠的作者也意會到「你一噓氣,萬物化生;你使大地,更新復興」(詠104:30),也就是說,其實聖神同樣臨在於整個受造界中。大自然以其受造的方式存在,動植物以其受造的目的生活,使有意無意間維持了整個生態的平衡,同時因此光榮了天主,使我們可以從她們了解到創造萬物的主。  

耶穌以祝福幫助門徒走出不安,再以聖神賜給他們智慧、能力甚至權柄,徹底更新了他們。他們被派遣,要活出天主的愛。這份愛要求我們回應當初人受造的目的:愛主愛人,也關愛自然。藉此人們就能從我們認識到我們背後的天主(若13:35),從而達到福傳的效果。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求你將聖神,傾注整個寰宇。正如當初聖神推動福傳一樣,也求你把同一恩賜,傾注你信徒的心。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教宗主持聖神降臨節彌撒:今天是向世界傾注慈悲的時候了!

圖片:Vatican Media

2021年5月23日上午,教宗方濟各聖神降臨節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大禮彌撒,紀念聖神在五旬節那一天降臨在晚餐廳中的聖母瑪利亞和宗徒們身上。教宗指出,聖神繼續提醒教會活在當下而不停留在過去、尋找聚合而非部分、將天主放在首位而非我們自己的力量。

彌撒福音記述耶穌要為門徒們派遣聖神的一番話,耶穌稱聖神為「護慰者」(若十五26)。教宗在彌撒講道中指出,「護慰者」有兩層含義,即慰藉和護衛。

慰藉

說聖神是慰藉者,教宗解釋說:「我們衆人在困難時刻都設法尋求安慰,但塵世的安慰很快就消失。它們就如麻醉劑那樣,只給出一時的安慰,卻不醫治我們内心深處的病痛。只有讓我們感到被愛的那一位才能賜予人心平安。聖神,天主之愛正是賜予平安的那一位。」

「弟兄姐妹們,如果你感到孤獨的黑暗,你心中有一塊鐵石將希望窒息,如果你心中有灼痛的創傷,找不到出路,你就要向聖神敞開心門。聖文都拉寫道,聖神『將最大的安慰帶到困苦最大的地方,不像俗世那樣在順境中給予安慰和奉承,而在逆境中卻給予嘲笑和譴責』。」

教宗繼續表示:「魔鬼竭盡全力對我們落井下石,聖神則願意救助我們。門徒們在耶穌復活後,最初感到迷惘和恐懼,但他們一領受了聖神,一切都發生了變化。他們從那時起,擔心的只是能否見證所蒙受的愛。

「我們也蒙召在聖神内作見證,成為護慰者。聖神要求我們將祂的慰藉付諸實行。我們該如何做呢?無需高談闊論,只做近人;不要逢場作戲,而要有關懷的祈禱。我們當牢記,關懷、憐憫和溫柔始終是天主的風格。」

護衛者

關於護衛者,教宗解釋說:「在耶穌的時代辯護者並不代替被告説話,而是在被告的耳邊提示他該說什麽。聖神也是這樣,祂不取代我們,而是啓發我們,卻不强迫我們。」

聖神對我們的三個提醒

教宗强調聖神對我們的三個提醒,即三個對抗誘惑的解毒劑。第一個是「活在當下」。

教宗說:「聖神肯定今天的首要地位,不願讓煩惱和懷舊的誘惑將我們困住,或是只想明天的不確定,陷入畏懼未來的折磨中。聖神提醒我們當下的恩寵。對我們而言沒有比這更好的時候了:現在和我們所在的地方,正是行善、使生命成為恩典的唯一和不可重複的時刻。我們要活在當下!」

聖神的第二個提示是「尋找聚合」,而非部分。

教宗解釋說:「教會的合一絕非清一色,而是在各式各樣的神恩中取得和諧。在門徒們之間也有很大的不同,但他們一旦領受了聖神,就學會將天主放在首位,而非他們人性的觀點。」

「今天,若我們聆聽聖神,我們就不會專注於保守者或進步者、守舊者或革新者、右派或左派:若準則只是這些,那就意味著在教會内忘記了聖神。護慰者聖神促進異中求同、和睦與和諧。祂讓我們看到奧體的各個部分,我們彼此皆為兄弟姐妹。我們要尋求聚合!敵人希望差異轉化為對立,因此製造意識形態。我們要對意識形態說『不』;對聚合說『是』。」

聖神的第三個提示,乃是「將天主放在你的自我之前」。

教宗表示:「聖神肯定恩寵的首要地位,唯有給上主騰出空間,我們才能找到我們自己,對於教會也是如此。我們憑自己的力量救不了任何人,也救不了自己。若我們將我們的計劃、我們的結構和我們的改革方案放在首位,我們就會陷入功能主義、效率主義和水平主義之中,我們將結不出果實。『主義』是製造分裂和隔離的意識形態。教會不是人性機構,教會是聖神的宮殿。耶穌將聖神的火把投在地上,教會的改革靠的是塗油,白白領受的恩寵香脂,靠的是祈禱的力量、傳教的喜樂、貧窮的自然美。我們要將天主放在首位!」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張汝南執事-聖神降臨節反省

聖神降臨節

集禱經

天主,祢藉著我們今天所慶祝的奧蹟,聖化遍布各國和各民族的普世教會。求祢把聖神的恩寵,傾注整個寰宇,並繼續在信徒心中,完成祢的神妙工程,猶如當初福音開始傳布時,祢所完成的一樣。因祢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祂和祢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眾人都充滿了聖神,說起外方話來。)
恭讀宗徒大事錄 2:1-11

五旬節一到,眾人都聚集一處。忽然,從天上來了一陣響聲,好像暴風颳來,充滿了他們所在的全座房屋。有些散開好像火的舌頭,停留在他們每人頭上,眾人都充滿了聖神,照聖神賜給他們的話,說起外方話來。那時,居住在耶路撒冷的,有從天下各國來的虔誠猶太人。這聲音一響,就聚集了許多人,都倉皇失措,因為人人都聽見門徒說各人的方言。他們驚訝奇怪地說:「看,這些說話的,不都是加里肋亞人嗎?怎麼我們每人聽見他們說我們出生地的方言呢?我們中有帕提雅人、瑪待人、厄藍人和居住在美索不達米亞、猶太及卡帕多細雅、本都並亞細亞、夫黎基雅和旁非里雅、埃及,並靠近基勒乃的利比亞一帶的人,以及僑居的羅馬人、猶太人和歸依猶太教的人、克里特人和阿剌伯人。怎麼我們都聽見他們用我們的話,講論天主的奇事呢?」──上主的話。

答唱詠 詠 104:1,24,29-30,31,34

:上主,請祢噓氣,使大地更新。
:我的靈魂,請頌讚上主!上主、我的天主,祢偉大無比。上主,祢的化工,何其繁浩,祢創造的萬物,充滿大地。
:上主,請祢噓氣,使大地更新。
:祢若停止牠們的呼吸,牠們就要死去,歸於原來的灰土。祢一噓氣,萬物化生;祢使大地,更新復興。
:上主,請祢噓氣,使大地更新。
:願上主的光榮,永世無窮;願上主喜愛自己的化工!願我的祈禱蒙上主喜悅;我將常在上主內歡樂。
:上主,請祢噓氣,使大地更新。

讀經二(聖神的效果。)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迦拉達人書 5:16-25

弟兄姊妹們:你們如果隨從聖神的引導行事,就決不會去滿足本性的私慾,因為本性的私慾,相反聖神的引導,聖神的引導,相反本性的私慾;兩者互相敵對,致使你們不能做你們所願意的事。但如果你們隨從聖神的引導,就不在法律權下。本性私慾的作為,是顯而易見的:即淫亂、不潔、放蕩、崇拜偶像、施行邪法、仇恨、競爭、嫉妒、忿怒、爭吵、不睦、分黨、妒恨、【兇殺】、醉酒、宴樂,以及與這些相類似的事。我以前勸戒過你們,現在再說一次:做這種事的人,決不能承受天主的國。然而,聖神的效果卻是:仁愛、喜樂、平安、忍耐、良善、溫和、忠信、柔和、節制;關於這樣的事,並沒有法律禁止。凡屬於耶穌基督的人,已把肉身同邪情和私慾,釘在十字架上了。如果我們因聖神生活,就應隨從聖神的引導行事。──上主的話。

福音前歡呼

:亞肋路亞。
:亞肋路亞。
:聖神,請祢降臨,充滿祢信徒的心;在他們心內,燃起祢的愛火。
:亞肋路亞。

福音(真理之神要把你們引入一切真理。)
恭讀聖若望福音 15:26-27;16:12-15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說:「當護慰者,就是我從父那裡,給你們派遣的、那發於父的真理之神,來到時,祂必要為我作證;你們並且也要作證,因為你們從開始就和我在一起。我本來還有許多事,要告訴你們,然而,你們現在不能負擔。當那一位真理之神來到時,祂要把你們引入一切真理,因為祂不憑自己講論,只把祂所聽到的,講出來,並把未來的事,傳告給你們。祂要光榮我,因為祂要把由我所領受的,傳告給你們。凡父所有的一切,都是我的;為此,我說:祂要把由我所領受的,傳告給你們。」──上主的話。

各位尊敬的弟兄姊妹,大家好!

今天我們慶祝普世敎會誕辰「聖神降臨節」!感謝聖神將恩寵充盈大地,使我們有力量更新,使我們的靈魂興奮。可是為何我沒有察覺?更沒有感受到祂的神恩?啊!是不是我的心沒有地方讓聖神留下,我的五臓六腑因罪惡而變成麻木不仁?聖保祿宗徒提醒我們:「凡屬於耶穌基督的人,已把肉身同邪情和私慾,釘在十字架上了。」迦5:24 那麼我們就應各自反問,看看我們是不是屬於基督「是不是因聖神而生活,隨從聖神的指引」?參閱迦5:25

親愛的諸位,可能有人仍會再問:「如何才算是聽從聖神的指引?」今天的福音,耶穌告訴我們聖神的來臨和給予我們的指引:「當護慰者,就是我從父那裡給你們派遣的,那發於父的真理之神來到時,他必要為我作證;並且你們也要作證!」若15:26-27a

是的,在這充滿魔鬼謊言,邪惡混亂的世代,的確需要聖神的護慰,倚靠這位真理之神,這樣我們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為耶穌作見證,不然的話,好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受到魔鬼引誘,使我們成為無「主」孤魂!

話說一對夫婦剛參加完聖神降臨節彌撒,太太神彩飛揚心情開朗,但丈夫卻在車上不停地詛咒;投訴道理和禮儀實在太長,使他來不及準時到達「馬場」,由於心情激昂,沒有注意超速,直到被警察停下,那時才開始驚慌!警官禮貌地說:「先生,你在五十公里路行駛八十公里,你知道嗎?」那敎友完全忘記了「真理」,馬上說謊:「我把車子設定時速五十公里,不可能超速的!

警察還未開口,他太太已馬上搶答:「親愛的!神父今天不是提醒我們要為耶穌真理作證,千萬不要說謊?我們的車子你知道是沒有這設定器的!」她繼續說:「你應該感謝天主,因為你按裝的非法雷達探測器失靈,讓你嘗嘗超速駕駛的後果!」警官聽後把超速和非法按裝雷達器的告票遞交給他,同時,他也注意到他沒有配上安全帶,於是告訴他這可以被罰二百元的!

他還沒有解釋之前,他的太太又已經開口:「他從來在駕車時都沒有使用安全帶的!」警官聽後,手又開始工作….丈夫忍不住大聲對太太叫喊:「你可不可以閉上你的嘴巴?」警官遞交安全帶的罰單給他時,好奇的向他的太太詢問:「他經常這樣大聲對你說話嗎?」他太太無奈地回答:「聖神敎訓我們要說「真理」,我的丈夫平常是一位很好的先生,只是在開車前喝多了威士忌而矣!」警察的手再度忙過不亦樂乎!

親愛的諸位,可能我們還是被那些「邪情私慾」;小則「賽馬賭博」,大則「我們各人填上」影響著,聽不到聖神的呼喚,看不到別人的生死存亡,繼續沈浸自我,不理會聖父為我們安排永生的地方!今天我們再度慶祝聖神的降臨,耶穌說:「當那一位真理之神來到時,祂要把你們引入一切真理!」若16:13 耶穌說得一點都沒有錯,像那位太太一樣,接受了聖神,見證了真理。錯的就是我們沒有好好的接受聖神,反而跟隨魔鬼自大狂妄!所謂「誰人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此刻,聖神邀請我們洗心革面跟隨耶穌,須知道罪惡阻擋天主的恩寵,修和聖事是重投聖父懷裏的最佳拍檔。那麼我們是否願意接納從聖父聖子共發的聖愛;祂那「仁愛,喜樂,平安、忍耐、良善、温和、忠信、柔和、節制….的果實呢!」 參閲迦 5:22-23

各位弟兄姐妹,明天是聖母進敎之佑瞻禮,讓我們一起祈求聖母,特別為中國和海外各華人敎會祈禱,在聖母帶領下重新接受聖神的更新,步武基督,勇敢為耶穌作見證!「主!求你以真理祝聖我們!你的話就是真理!」參閲若17:17

聖母進敎之佑,為我等祈!

張汝南執事
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

2011年5月27日,張汝南執事在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領受聖秩,成為終身執事。他曾服務於滿地可華華人天主堂,現服務於滿地可其中一個的英語堂區-聖若望‧貝巴堂(St. John Brébeuf Parish)

教宗聖神降臨節彌撒:牢記我們領受的恩典,讓世人看見天主真正的樣貌

CNS photo/Vatican Media

在聖神降臨那天,毫無準備的宗徒開始宣講福音,把他們白白領受的也白白分施給別人。教宗方濟各5月31日聖神降臨節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主持隆重禮儀,並在講道中強調了這一點。同時,教宗也勉勵眾人警惕恩典的三大敵人:自戀心態、受害者心理,以及悲觀主義。

當天禮儀的讀經二反覆提及「區別」和「同一」這兩個詞彙(參閱:格前十二3-13)。教宗從這個對比展開他的彌撒講道,闡明:「我們雖然各有差異,卻在同一的聖神中彼此合一。回顧宗徒們的背景,他們當中有靠雙手勞作的普通百姓,像是漁夫,也有瑪竇這種受過教育的稅吏。耶穌召叫他們時,沒有把他們變得整齊劃一,卻讓他們保有各自的差異,並在聖神的傅油下,使他們彼此合一。」

「反觀我們當今的教會,也是人人各不相同,意見、選擇和敏銳度不一。一個常見的誘惑是:堅決捍衛自己的觀點,認為這觀點有益於每一個人,只贊成與自己見解相同的人。這是我們幻想中的信仰,而非聖神所願。聖神乃是我們合一的根源,祂首先提醒我們,人人都是天主鍾愛的兒女。對聖神而言,我們每個人都是祂鑲嵌畫中無可取代的一部分。」

接著,教宗談起聖神降臨那天教會的首個行動,即:宣講。

教宗說:「我們看到,宗徒們既沒有準備策略,也沒有牧靈計劃。宗徒們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向前邁進,冒著風險走出去。唯一激勵他們的渴望是:把自己白白領受的,也白白地分施給別人。這便是合一的秘訣、聖神的秘訣,也就是:恩典。聖神本身是恩典,祂在白白付出的過程中生活,從而凝聚我們,使我們參與同一份恩典。」

教宗強調:「相信天主是白白賜予的恩典極其重要,因為我們信徒的為人處世之道取決於我們對天主的理解。我們如果認為天主有所求,我們也會有所求,佔據地盤、尋求權勢。但是,我們若能意識到,自己的所是其實是祂白白的恩賜,那麼「我們就會渴望把生命變成一份禮物,謙卑地去愛,不求回報地喜樂服務,帶給世人天主真正的肖像。聖神是教會鮮活的記憶。祂提醒我們,我們因恩典而生,因付出而成長;在毫無保留、一心奉獻的過程中,我們得以成長茁壯。」

此外,教宗也勉勵眾人警惕恩典的三大敵人:自戀心態、受害者心理,以及悲觀主義。

「自戀心態慫恿人圖謀私利,不肯為他人付出。在當前的疫情中,自戀心態使人只顧自身需求,對他人的所需冷眼旁觀,而且不承認自己的脆弱和錯誤。」

「其次,受害者心理相當危險,使人日復一日地抱怨自己得不到理解,認為別人不為自己付出。在此刻的悲慘處境中,懷著受害者心態的人以為,沒有人了解自己,沒有人跟自己一樣飽受磨難。」

「悲觀主義則是認為付出無濟於事。在眾人奮力重新開始的時刻,悲觀主義危害甚鉅,因為悲觀的人認為一切黯淡無光,事事無法恢復如初。要是這樣想,當然無法恢復希望。」

教宗最後帶領眾人向聖神祈禱:「求聖神使我們牢記自己白白領受的恩典,幫助我們擺脫自私自利,重新燃起我們服務和行善的渴望,因為比這個危機更糟糕的是白白浪費眼前的機會,自我封閉。」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