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祝聖九位新司鐸:你們要做牧人,而非企業家!

圖片:Vatican Media

2021年4月25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内的教宗祭台為9位執事舉行了晉鐸典禮,數百名信友參禮。教宗羅馬教區代理主教德多納蒂斯(Angelo De Donatis)樞機、幾位樞機、輔理主教、新鐸所屬修道院的院長和本堂神父與教宗共祭。參禮者都載著口罩,新鐸也不例外。

這一天是耶穌善牧主日,也是第58屆世界聖召祈禱日。教宗在彌撒講道中邀請新祝聖的司鐸做牧人,就如上主那樣。他說:「上主要他們做牧人,做天主忠信而聖潔的子民的牧人,與天主子民同行的牧人。牧人有時走在羊群的前面,有時在當中或後面,但總是在那裡,與天主子民同在。」教宗邀請他們超越人們曾談論的「教會職業生涯」一詞,指出司鐸職務不是一項職業,而是一項服務,就如天主對祂子民的服務那樣。

教宗說:「天主的風格以3個詞為特徵:親近、憐憫和溫柔,新司鐸們應效法這個風格。」教宗特別解釋了親近,指出:「在祈禱、聖事和彌撒中,應親近天主;在弟兄和子民當中,應親近主教。要與上主交談,接近上主。因為天主藉著祂的聖子接近了我們,祂也在領受鐸品者的聖召分辨過程中接近了他們,在罪的醜惡時刻,祂也在那裡。你們要接近天主忠信而聖潔的子民,但首先應藉著祈禱接近天主。一個司鐸若不祈禱,就會慢慢熄滅内心聖神的火焰。」

接著,教宗叮囑這9位新鐸要成為主教的助手。他說:「在主教内你們會有合一,這便是牢牢留守在自己主教身旁的主要原因。」教宗强調主教在靈性上的父愛,司鐸應謙卑地信賴主教,「即使在惡劣時刻也應呼喚主教,與他接近」。此外,教宗再次强調:「身為司鐸的人斷不可論長道短。你們切不可做愛說閑話的人,不要陷入流言蜚語,而要合一,在諮議會、委員會和工作中都該如此。」

教宗向新鐸們表示:「你們中沒有人為成為司鐸而做學問,你們學的是教會的學問。你們是從天主子民中揀選出來的。上主向達味說:『我把你從羊群中領出。』教宗邀請他們:「不可忘記自己從哪裡來, 你們來自你們的家庭、你們的子民。你們不可失去天主子民的嗅覺。聖保祿宗徒也對弟茂德說,要記住自己的母親和祖母,記住那些將自己領入信仰的人。」教宗邀請新鐸們:「做子民的司鐸,而非國家的神職人員!」

教宗勉勵新鐸們:「要花費時間去聆聽和撫慰別人,成為天主寬恕的施與者;要運用家庭、父親的慈悲憐憫,讓人知道你在天主的家裡。」

教宗也叮囑司鐸們:「切莫攀附權貴、追求金錢。」他再三表示:「司鐸不是企業家。」

最後,教宗邀請這些新司鐸:「不要害怕,如果你們有天主的風格,一切都會順利。」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Vatican Medi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復活前夕守夜禮:耶穌開闢新道路,與祂同行,生命就會再度起航

圖片:Vatican Media

光和祈禱從羅馬傳到遭受戰爭、貧困和疫情蹂躪的全世界,讓人再次看到上主的復活,將目光轉向死而復生的耶穌。教宗方濟各聖週六晚上在聖伯多祿大殿的宗座祭台前主持了復活前夕守夜禮,祭台前降福了的新火和教宗點燃的蠟燭劃破了大殿内的黑暗,這復活蠟提醒人們復活的基督乃是真光,祂驅散了世界的黑暗。

隨後,聖伯多祿大殿内從黑暗逐漸過渡到半明半暗,燭光遊行的隊伍在舉著復活蠟的執事的引領下三次高唱「基督的光」。當他們走到祭台前,黑暗完全褪去,大殿内的燈全部點亮。接著是執事為禮儀書和復活蠟上香,參禮的信友們手持蠟燭站立著聆聽復活宣報,慶祝光戰勝了黑暗。

在宣讀了《舊約》三篇讀經和聖保祿書信,以及《聖馬爾谷福音》後,便是教宗方濟各的彌撒講道。以下是這篇講道的全文:

婦女們原以為會看到有待敷抹香料的尸體,不料却發現墳墓已空。她們原是去悼念死者,却聽到了生命的宣報。為此,福音說,那些女人「非常驚恐」(谷十六8)。驚恐,在這情况下,是恐懼中夾雜著喜悅,令她們內心驚訝的是,她們看到墳墓的大石頭滾開,裡面有一個穿白衣的少年人。她們驚訝地聽到:「不要驚惶!你們尋找那被釘在十字架上的納匝肋人耶穌,祂已經復活了」(6節)。然後是那邀請:「祂在你們之先,到加里肋亞去;在那裡,你們要看見祂」(7節)。讓我們也接受這個邀請——復活的邀請,我們也要前往加里肋亞,復活的主已先我們而去的地方。然而,“去加里肋亞”意味著什麽?

去加里肋亞首先意味著重新開始。對門徒們來說,是要回到耶穌第一次找到他們、召叫他們跟隨祂的地方。那是初次相遇和初愛的地方。從那一刻起,他們丟下漁網,跟隨耶穌,聽祂講道,看到祂行的奇跡。他們雖然總與祂在一起,卻依然沒有完全理解祂,常常誤解祂的話,面對十字架,他們逃跑了,留下耶穌一個人。儘管經歷了這一失敗,復活主一如從前的「那一位」,又一次引領他們來到加里肋亞;祂先他們而行,也就是說,祂走在他們前面。祂呼喚他們,召叫他們跟隨祂,永不知疲倦。復活的主在對他們說:「讓我們從起點重新開始。大家重頭再來。儘管這一切,儘管一切都失敗了,我願你們重新與我在一起。」在這加里肋亞,我們學會對主耶穌無限大愛的驚奇,祂在我們失敗的道路上開闢出新道路。

看,這就是我要給你們的第一個復活宣報:你永遠可以重新再來,因為即使我們遭遇所有的失敗,天主依然能給我們一個新生命,讓我們重新起步。即使在我們內心的廢墟,天主依然能創造一件藝術品;即使在我們人類的斷壁殘垣,天主也能準備一段新的歷史。祂總是先於我們,在痛苦、悲傷和死亡的十字架苦路上如此,在生命復蘇、改變歷史、點燃希望的光榮道路上亦然。在這疫情的黑暗時期,我們聽到復活的主在邀請我們重新開始,永不失去希望。

去加里肋亞的第二層意義是「走新的道路」,是朝著與墳墓相反的方向前行。婦女們去墳墓裡找耶穌,也就是說,她們去追念什麽:祂曾與她們在一起,現在已經永遠逝去。她們去傾訴自己的悲傷。這表示信仰成了紀念過去美好卻已結束的事物,僅僅是回憶。許多人過著一種「回憶的信仰生活」,仿佛耶穌是過去的人,少年的夥伴,很久很久以前的事,還是在兒時上要理班的時候。這樣的信仰僅僅是習慣性的、過去的事、美好的童年記憶,如今不再觸動我,不再呼喚我。相反,去加里肋亞意味要懂得,信仰要想活著,就必須重新踏上旅途。我們必須每天更新啓程的熱情、第一次相遇的驚喜。然後是信賴,不要自以為什麽都懂,卻要謙卑,對天主的路徑感到驚訝。去到加里肋亞,我們就會發現天主不能被當作童年的記憶,祂是生活的,始終帶給我們驚喜。復活主帶給我們的驚喜從未間斷。

這是第二個復活宣報:信仰不是陳年往事,耶穌不是過時的人物。祂是生活的,此時就在這裡。祂每天和你同行,在你目前的處境中,在你經歷考驗時,在你心懷夢想時,都是如此。祂在你看來不可能的地方開闢新的道路,祂催促你逆流而行,而不是停留在遺憾和“已經看見”的事物上。即使敗局似乎已定,你也要以驚喜之情向祂的新意敞開心門,祂將帶給你驚喜。

此外,去加里肋亞也意味著「走向邊界」。因為加里肋亞是最遙遠的地方,在那片混合和多元的地區,居住著那些離耶路撒冷的禮儀純正最遙遠的人。耶穌也是從那裡開始祂的使命,向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苦苦掙扎的人、受排斥的人、脆弱的人和窮人宣講,成為天主的面容和臨在,祂不知疲倦地尋找那些灰心喪氣和迷失的人,直到存在的邊緣,因為在祂眼裡沒有人是最末的,任何人都不能被排除在外。即使在今天,復活主也要求祂的跟隨者到那裡去。那是每日生活的地方,是我們每天走的路,是我們城市的各個角落,主耶穌在那裡先我們而行,並臨在那裡,臨在我們身邊的人和與我們分享時間、家庭、工作、勞苦和希望的人的生活中。在加里肋亞,我們學會能從兄弟姐妹的面容、夢想者的熱情和沮喪者的失望中,從喜悅者的微笑和受苦者的眼泪中,特別是窮人和邊緣人士的身上,看到復活的主。我們會驚訝於天主的偉大在微小中彰顯,祂的美善在淳樸和貧窮者身上閃耀。

於是,復活的第三個宣報正是:耶穌,復活主,愛我們無止境,探望我們生活中的各種境况。祂扎根於世界的中心,並邀請我們克服障礙,超越偏見,走近我們每天遇到的人,重新發現「日常生活的恩寵」。讓我們在自己的加里肋亞,在日常生活中認出祂來。有祂陪伴,生活將會改變。因為在一切失敗、邪惡和暴力之後,經歷重重苦難和死亡之後,復活的主書寫並引領歷史。

弟兄姐妹們,如果在這個夜晚,你內心存有黑暗的時刻,白天尚未到來,光被埋藏、夢想破滅,那就以驚喜之情敞開心門,聆聽復活的宣報吧:「別害怕,祂已經復活了!祂在加里肋亞等你。」你的期望將不會落空,你的眼泪將被擦乾,你的恐懼將被希望戰勝。因為上主先你而行,走在你前面。與祂同行,生命就會再度起航。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張心銳神父講道分享-耶穌復活主日

講道分享-耶穌復活主日

「一看見就相信了!」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大家好!

今天我們慶祝復活主日,耶穌從死者中復活起來,在此祝大家復活節快樂!

幾年前,我有機會參觀意大利都靈進教之佑大殿旁邊的畢納地小堂。畢納地是一位業主,在聖若望鮑思高神父流離失所時,他與一班青年一起找不到一個落腳點的時候,畢納地先生願意幫助鮑思高神父,他用一個非常低廉的租金,租出房屋給鮑思高神父作聖堂及青年中心。所以,在1846年3月就開始進行維修,復活主日正式祝聖及開始包是高鮑思高神父的工作。

其實,初時畢納地先生以為鮑思高神父是想開一個工場(laboratorio),但是鮑思高神父是想開一個青年中心(oratorio),即慶禮院。無論如何,這個地方到最後正式開始了鮑思高神父服務青年的地方。

其實復活主日同慈幼會也有很大的關係,因為鮑思高神父都是破例地在復活主日被冊封為聖人。復活的耶穌與我們服務青年有一個很大的連繫,因為復活的耶穌象徵着復活、生命、希望、光明、活力、力量。

我們今天在若望福音看到重要的說話,「一看見就相信了」。若望親歷其景而作這個見證,他看見,進入了耶穌的墳墓,相信耶穌已復活了。

有時候在我們的社會,我們受都疫情的影響,因而會覺得有困難和挑戰,甚至乎都有所懷疑,「天主!我們已做那麼多了,為甚麼還是無結果呢?」

不過,耶穌的復活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安慰。「看見」,就是一種經驗張開雙眼,不會盲目;也不要自我封閉,因為信仰能夠改變我們和環境。

第二,「相信」。「相信」就是說明我們接受天主的聖言。門徒到耶穌的墳墓本來帶着沉重的心情,因為師傅死了,離開了他們。不過,當他們到墳墓看見之後,自己的心也一同復活,天主的光進到他們的心。

甚麼條件令他們接受這份光? 就是他們愛耶穌,他們與耶穌有一種親密和息息相關的關係,沒有什麼能夠阻礙他們。然後,他們的內心也復活起來!

各位兄弟姊妹,我們慶祝耶穌的復活時,值得問問自己「我們愛衪嗎?」。如果我們愛衪,自然耶穌復活的光都會轉化我們,讓我們看得見這份光明。這份光明就像若望福音很清楚地說,是「憐憫和寬恕」。不是因為我們有甚麼能力,我們做到成績,而是因為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的信仰就是使我們改變。

我們的主,是死而復活的主,而我們相信在困難和失望中,到最後會看到希望和成功。

天主保佑!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

張心銳神父講道分享-主的晚餐

講道分享-主的晚餐

愛到底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大家好!

我很高興會一連三日與大家分享逾越節三日慶典的默想。今天是聖週四,我們紀念耶穌建立司祭職及聖體聖事。

一年前,當我在羅馬慈幼宗座大學(Salesian Pontifical University)生活的時候,我們都爆發了疫情,有不少的神父和修士染病。正當大家很害怕的時候,我們有一位來自西班牙的慈幼會會士,他戴着口罩,手拿酒精消毒液及紙巾去清潔升降機及咖啡機的按鈕。

眾所周知,那些按鈕有很多人接觸過,自然就會有很多細菌,但這位會士並沒有計較。這本身不是他的工作,但是他自動自覺地拿起消毒液在清潔。我好奇問他:「你不害怕嗎?」他回答說:「我都害怕,不過這些是我可以為團體做的,那麼我就盡力做,還有我也會保護自己的。」

這事情跟我們今天慶祝的節日十分有關係。耶穌建立了聖體及司祭職,就是一個愛的聖事。

在今日的福音看到若望用很多的筆墨描寫耶穌那一份內心世界。

耶穌愛到底

第一點,我想同大家分享的就是耶穌愛到底。衪知道將會被釘在十字架上,衪明白門徒會離棄衪,甚至乎會出賣衪,但是他依然愛到底。我們在香港社會,無論經濟、政治,我們覺得很困難和擔憂。耶穌同樣面對這些困難和擔心,不過衪仍然去愛。

一份有創造性的愛

第二點,我同大家分享的就是耶穌這份愛是有創造性的。衪在這麼困難的時候,拿起餅和酒向門徒說「這些就是我的肉和血」。我們可以與衪一起結合,而這個結合不單只是說與耶穌的關係,也有與人的關係。當晚,耶穌也會幫門徒洗腳。在這兩個動作當中,我們看到耶穌這份創造性,就是就算很困難,衪仍然有一份力量去付出和奉獻,而這份奉獻是沒有埋怨。耶穌明白自己是一步一步去滿全天主給衪的使命。

當我們每一次領受聖體的時候,不是讓聖體成為我們的一部份,相反,我們是成為耶穌的一部份。我們的使命就是我們同樣在困難中需要愛到底,繼續去付出和服務。而在服務當中是有平安,有一份滿全。

就讓我們在今天的慶典中,繼續耶穌這個使命,並在聖體聖事中與主結合。

讓我們繼續耶穌的使命!天主保佑。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

教宗方濟各:仰望在十字架上得勝的耶穌,我們深感驚喜

圖片:Vatican Media

「面對基督的愛,請從驚喜之情重新出發。」

2021年3月28日聖枝主日,教宗方濟各於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宗座祭台主持大禮彌撒時,發出了這項呼籲。這台紀念主耶穌榮進耶路撒冷的感恩祭,為聖週拉開了序幕。這段時期的禮儀伴隨著我們從迎接主耶穌騎著驢子進聖城的喜悅,到目睹祂獲罪受刑的痛苦。

教宗在講道中說:「我們要從驚喜之情重新出發;仰望十字架上的耶穌,對祂說:『主,祢多麼愛我!我對祢來說多麼珍貴!』我們要接受耶穌帶給我們的驚喜,好能重新生活,因為生活的偉大之處不在於擁有財物或功名成就,而在於發現自己被愛。這是生活的偉大之處:發現自己被愛!生活的偉大之處即在於愛的美好。在被釘十字架的耶穌身上,我們看見受屈辱的天主、全能的天主淪為被捨棄的那位。而因著驚喜之情的恩寵,我們明白在生活中接納一名被捨棄的人、親近一名受屈辱者的同時,我們便是愛耶穌:因為祂臨在於卑微弱小者、被拒絕的人,以及那些遭到我們如同法利塞人一般的文化譴責的人身上。」

「當天福音中深感驚喜的人是站在十字架對面的百夫長(參閱:谷十五1-39)。這名羅馬士兵看見精疲力竭的耶穌在嚥下最後一口氣時依然去愛,遂宣認了他的信仰:『這人真是天主子!』天主的勝利在於十字架,這令跟隨的人失望。他們尋求的是『默西亞的形象,而非默西亞本人』;他們期待用刀劍打敗羅馬人。天主所揭示的則令他們感到驚奇,因為天主只靠愛而非武力的力量為王。」

教宗強調:「基督徒的驚喜之情不同於世界的欽佩讚嘆。今天也有許多人敬佩耶穌:祂說的很好,祂力行了愛與寬恕,祂的榜樣改變了歷史。這些人敬佩耶穌,但自己的生活卻沒有改變。因為光是敬佩耶穌還不夠,還需要追隨祂的芳蹤,接受祂的挑戰:從敬佩進入驚喜。」

「看到全能者變得無足輕重,目睹萬王之王以十字架作為祂的寶座,聽到前呼後擁迎接耶穌的歡呼之聲變成要把祂釘在十字架上的喊叫聲,這令我們驚訝。然而,這一切的羞辱為什麼會發生呢?」

教宗答道:「這是為了觸碰我們人性的最深處,不讓我們感到孤單;這是為了拯救我們。耶穌親身體驗到我們撕心裂肺的矛盾處境,以這種方式使之得到救贖,得到轉變。因此,我們需要讓天主聖愛來感動自己,擺脫流於慣例的信仰、在悔恨和失望中裹足不前的生活,向聖神敞開心扉,懇求祂賜下感到驚喜的恩典。」

教宗最後表示:「祂的愛親近我們的脆弱,直達我們深感羞恥的地方。現在我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在每個創傷、每個恐懼中,天主都與我們同在;任何罪過都沒有最後的話語權。天主大獲全勝,而勝利的聖枝乃是經由十字木架而來。因此,聖枝與十字架密不可分。」

圖片:Vatican Media

此外,教宗方濟各帶領信眾誦念三鐘經前,他說:「我們是第二次在更嚴重的經濟危機中、在疫情背景下度過聖週。」教宗提醒我們,希望乃是將我們的目光轉向聖母瑪利亞。她走過苦難之路,在心中保持信德之燈的火焰常點燃。

教宗說:「我們應該做什麼呢?聖母瑪利亞、耶穌的母親會向我們展示,她也是耶穌的第一個門徒。她跟隨她的聖子,背負了自己的痛苦、黑暗和迷惑,她走過苦難道路,在心中保持信德之燈的火焰常點燃。因著天主的恩寵,我們也可以做到這一點。」

「在走日常生活中的苦路時,沒有他人的協助“我們無法走的更遠,即使起初我們可能有基勒乃人同樣的想法,我們可能會想:『為什麼是我?』但隨後我們將會發現,那不是因我們的功勞而賜予我們的恩典觸及了我們。」

接著,教宗念及暴力受害者。他說:「讓我們為所有暴力受害者,尤其是今天早上在印尼望加錫主教座堂外發生的襲擊事件的受害者祈禱。」

印尼自殺式爆炸襲擊事件發生在當地時間聖枝主日早上,一輛摩托車駛近耶穌聖心大殿側門,那時剛結束聖枝主日感恩祭,許多信徒正從聖堂出來。該事件導致至少14人受傷,襲擊者喪生。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張汝南執事-四旬期第五主日反省

四旬期第五主日 彌撒

集禱經

上主、我們的天主,祢的聖子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捨棄了自己的性命;求祢幫助我們,以同樣的愛,在生活中,常樂於實行愛德。因祢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祂和祢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我要訂立新的盟約,不再記憶他們的罪惡。)
恭讀耶肋米亞先知書 31:31-34

看,日子將到 ── 上主的斷語 ── 我必要與以色列家和猶大家,訂立新約;不像昔日,我握住他們的手,引他們出離埃及時,與他們的祖先,所訂立的盟約。雖然,我是他們的夫君,但他們已自行破壞了我這盟約 ── 上主的斷語。在那些日子之後,我願與以色列家訂立盟約 ── 上主的斷語 ── 就是:我要將我的法律,放在他們的肺腑裡,寫在他們的心頭上;我要作他們的天主,他們要作我的人民。那時,誰也不再教訓自己的近人或兄弟,說:「你們該認識上主,」因為不論大小,人人都必認識我 ── 上主的斷語 ── 因為我要寬恕他們的過犯,不再記憶他們的罪惡。──上主的話。

答唱詠 詠51:3-4, 12-13, 14-15

:天主,求祢給我再造一顆純潔的心。
:天主,求祢按照祢的仁慈,憐憫我,依祢豐厚的慈愛,消滅我的罪惡。求祢洗盡我的過犯,求祢除淨我的罪惡。
:天主,求祢給我再造一顆純潔的心。
:天主,求祢給我再造一顆純潔的心,求祢使我心,重獲堅固的精神。求祢不要從祢的面前,把我拋棄,不要從我身上,收回祢的聖神。
:天主,求祢給我再造一顆純潔的心。
:求祢使我重獲祢救恩的喜樂,求祢以慷慨的精神,來扶持我。我要給惡人教導祢的道路;罪人們都要回頭,向祢奔赴。
:天主,求祢給我再造一顆純潔的心。

讀經二(基督學習了服從,成了永遠救恩的根源。)
恭讀致希伯來人書 5:7-9

當基督還在血肉之身時,以大聲哀號和眼淚,向那能救他脫離死亡的天主,獻上了祈禱和懇求,就因他的虔敬,而獲得了俯允。祂雖然是天主子,卻由所受的苦難,學習了服從,且在達到完成之後,為一切服從他的人,成了永遠救恩的根源。──上主的話。

福音前歡呼

:基督、天主聖言,願光榮歸於祢。
:基督、天主聖言,願光榮歸於祢。
:主說:誰若事奉我,就當跟隨我;這樣,我在那裡,我的僕人也要在那裡。
:基督、天主聖言,願光榮歸於祢。

福音(一粒麥子如果死了,才結出許多子粒來。)
恭讀聖若望福音 12:20-33

那時候,在那些上來過節、崇拜天主的人當中,有些希臘人。他們來到加里肋亞貝特賽達人斐理伯前,請求他說:「先生!我們想拜見耶穌。」斐理伯就去告訴安德肋,然後,安德肋和斐理伯便來告訴耶穌。耶穌開口向他們說:「人子要受光榮的時辰到了。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裡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結出許多子粒來。愛惜自己性命的,必要喪失性命;在現世憎恨自己性命的,必要保存性命,進入永生。誰若事奉我,就當跟隨我;這樣,我在那裡,我的僕人也要在那裡;誰若事奉我,我父必要尊重他。「現在我心神煩亂,我可說什麼呢?我說:父啊!救我脫離這時辰吧?但我正是為此才到了這時辰。父啊!光榮你的名吧!」當時有聲音來自天上:「我已光榮了我的名字,我還要再光榮它。」在場聽見的群眾,便說:「這是打雷。」另有人說:「是天使同祂說話。」耶穌回答說:「這聲音不是為我而來,而是為你們。現在,就是這世界應受審判的時候,現在這世界的元首,就要被趕出去;至於我,當我從地上被舉起來時,便要吸引眾人來歸向我。」祂說這話,是表明祂要以怎樣的死而死。──上主的話。

各位尊敬的弟兄姊妹,大家好!

今天我們慶祝四旬期第五主日,敎會提醒我們,天主一直以來都非常愛我們,就算我們一次又一次的犯錯,讓上主傷心,祂始終一成不變的愛著我們,原諒我們,就像祂寬恕屢次破壞與祂訂立盟約的以色列子民一樣,正如耶肋米亞先知所說的「祂要寬恕他們的過犯,不再記憶他們的罪惡。」參閱耶31:34  我們都是有「心」的人,是嗎?那麼我們怎麼可以讓這位愛我們的天主長期難過呢?就讓我們反省一下如何去回應天主祂那份情深大愛吧

今天聖詠的作者建議我們首先去祈求天主,「求祂給我們再造一顆純潔的心。」參閱詠51:12a,是的,親愛的諸位,是時候洗心革面了,是時候放棄一切阻礙我們與天主相愛的思,言,行為了;無論是我們的驕傲,自私的慾念或是我們的偏見等等,都會玷污我們的心靈,我們都應該與它立即斷絕!

話說某天,六歲的小明拿著不合格的算術成績表回家,憤憤不平的向母親投訴,母親卻和顏悅色的問他問題出在哪裏?他理直氣壯回答說:「我們的老師,前天教導我們四加四等如八,昨天她又告訴我們三加五等如八,今天又說二加六又是等如八,天啊,如果她不能決定什麼才是等如八,我又怎樣可以決定呢?」媽媽聽後耐性地向他解釋內裏原因,更提醒他不是老師的錯誤,勸他有錯誤發生的時候,千萬不要馬上推卸責任,更不要去指責別人!的確,我們都是一些不完美的人,每人都有不同的弱點,而這些弱點往往都是阻擋我們去愛我們的隣人和那賜給我們永生的天主,假若讓這些弱點慢慢的累積起來,那後果真的是不堪設想了!

今天的福音耶穌鼓勵我們要不停的檢討我們短暫的生命,不要迷戀它,因為永生才是我們的家鄉;「愛惜自己性命的,必要喪失性命;在現世憎恨自己性命的,必要保存性命,進入永生!」若12:25 其實耶穌不是邀請我們憎恨自己的生命,祂卻提醒我們要憎恨在我們生活中那些影響我們遠離生命之源的那些行為和態度!問題是,我們是否願意去悔改,去祈求一顆純潔的心,一顆悔改的心呢?

福音中更談及耶穌一生的渴望就是為了光榮聖父;「父啊!光榮你的名吧!」若12:28a 那麼我們又如何去光榮聖父呢?且看耶穌在福音中的指引:「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裡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結出許多子粒來。」若12:24

的確,耶穌一生就像一粒願意落在地𥚃的麥子一樣,祂用祂的生命來光榮天父;祂願意服從父命,犧牲自己來拯救我們,爲的是使我們得到永生!同樣我們亦要用我們的生命來光榮天主提高別人,愛護所有的人!

再來話說小明,幾個月後的一天,媽媽去接他放學,今天的小明不單止算術進步了還乖了很多,媽媽買了些他喜歡吃的紅蘋果,他得到媽媽的同意在車上已開始拿著吃,媽媽雖然全神駕駛但間中亦留意他的動向,只見他拿出一個蘋果吃了一口,嘴嚼一會,又拿出另一個又嘴饞一點。此時媽媽有些失望和不滿,但她仍然保持沉默希望回家才教育小明,正所謂沉默是金,突然小明轉個身來拿著一個蘋果對媽媽說:「媽媽這個是你的,這個比較甜,我知道你喜歡吃甜蘋果的,就讓我吃另外一個酸的吧!」此刻喜出望外的她眼淚凝洭。小明的改變帶來喜樂和平安,相信我們的悔改不單上讓上主受到光榮同樣亦會帶來對親朋戚友正面的影響!

親愛的諸位,四旬期快要結束了,就讓我們將一顆懺悔的心賜給天主吧!

大聖若瑟,為我等祈!

張汝南執事
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

2011年5月27日,張汝南執事在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領受聖秩,成為終身執事。他曾服務於滿地可華華人天主堂,現服務於滿地可其中一個的英語堂區-聖若望‧貝巴堂(St. John Brébeuf Parish)

教宗主持彌撒慶祝菲律賓接受福音500週年

圖片: Vatican Media

2021年3月14日主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慶祝福音傳入菲律賓500週年。參與共祭的有馬尼拉前總主教、傳信部部長塔格萊(Luis Antonio Tagle)樞機和羅馬教區教宗代理德多納蒂斯(Angelo De Donatis)樞機,以及一些在羅馬的菲律賓籍司鐸。

在彌撒講道中,教宗首先表示:「菲律賓人在500年前接受了福音的喜樂,這喜樂在你們人民中間顯而易見,我從你們的眼睛、面容、歌聲和祈禱中看到了它。」教宗說:「我要感謝你們給全世界和我們基督徒團體帶來了喜樂。」教宗也讚賞菲律賓信友通過他們「謹慎而勤勞工作的臨在」為信仰作出的見證。

教宗鼓勵他們「堅持福音的使命工作」,他表示:「必須不斷向他人宣講天主親近人的訊息,以免任何人喪亡。永遠不要害怕去宣講福音、去服務和去愛,帶著你們的喜樂,你們也將會幫助他人也說:教會『是如此熱愛人類』。」

接著,教宗講解主日福音時指出,當天的福音内容包含了福音訊息的核心:「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若望三16)教宗解釋道:「福音的訊息不是一個觀念或學説,而是耶穌自己。我們喜樂的緣由不是如何找到幸福的漂亮理論,而是在人生旅途中實際被陪伴和被愛的經驗。」

教宗說:「天主如此地愛我們,在我們跌倒時,祂把我們舉起。祂一直以愛看護著我們,為了愛,祂的聖子降生成人居住在我們中間。在耶穌内,天主在我們的生命中確定地給我們說:你不會丟失,天主愛你,永遠愛你。」

「儘管福音擴大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明瞭天主愛的無限,但我們有時還是喜歡沉浸在抑鬱、悲傷和專注於自己的宗教情愫中。面對如此的人類,天主愛的行動是,為拯救我們,天主賜下了祂的獨生子。」

教宗指出:「這就是愛的力量,它搗碎我們自私的外殼,使我們擺脫自我構建的安全區,推倒牆壁和克服恐懼,從而能自由地給予。在耶穌内的天主的愛是如此巨大,以至於祂不能不把祂自己給予我們。」

「正如我們在那些生活於彼此分享愛的人身上所看到的,我們愛得越多,我們就變得更有能力付出。只有在完全的自我給予中才能找到真正的喜樂,就如同天主在賜給我們祂聖子這事實上所顯示的一樣。」

最後,教宗總結道:「生活告訴我們,真正的喜樂來自我們認識到我們被白白地愛,認識到我們並不孤單,會有人與我們分享夢想,當我們經歷挫折的時候,有人會幫助我們並引領我們到達安全的港口。」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伊拉克北部埃爾比勒城的體育場主持彌撒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在伊拉克訪問行程的第三天3月7日下午,在庫爾德斯坦自治區最大城市埃爾比勒(Erbil)的哈里里體育場(Franso Hariri Stadium)主持主日彌撒。教宗在彌撒講道中,期勉伊拉克信友,在聖神的啓發下,獲得天主的德能和智慧,這德能和智慧就是基督在十字架上啓示的天主的慈悲與寬恕。教宗希望信友們做傳福音的門徒,蒙天主召叫去見證改變生命的智慧。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教宗首先引用當天彌撒讀經二的内容(參閲格前一22-25)強調:「聖保祿告訴我們:『基督是天主的德能和天主的智慧』。耶穌特別以慈悲和寬恕啓示了這德能和智慧。祂是通過在十字架上奉獻生命實現的。事實上,我們所有人都需要耶穌在十字架上啓示給我們的天主的德能和智慧。在加爾瓦略山上,祂向天父奉獻的創傷使我們獲得了痊癒(參閲伯前二24)。」

「在伊拉克,有多少你們的弟兄姐妹、朋友和同胞遭受戰爭和暴力的傷害啊!有看得見的也有看不見的,人會受的誘惑是:以自己的力量來應對這一切。相反地,耶穌向我們顯示了天主的道路,祂所走的道路,祂召叫我們跟隨祂的道路。」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接著,教宗講解當天的福音内容(參閲若二13-25)。教宗說:「我們看到耶穌是如何把換錢的商人和做買賣的人趕出耶路撒冷聖殿。祂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天父差遣祂來清潔聖殿:清潔的不僅是石頭的聖殿,而且更是要清潔所有我們心靈的聖殿,清除將之玷污的虛偽。我們需要清除那不可靠的安全感,它會以過眼雲煙的事物和短暫的利益來換走我們對天主的忠誠。我們需要將有害的權力和金錢的誘惑從我們的心靈中、從教會內掃除。我們怎麽樣清潔我們的心靈呢?靠我們自己的努力,我們辦不到;我們需要耶穌。祂有能力制服我們的罪惡,治癒我們的疾病,重建我們内心的聖殿。」

「耶穌不僅洗淨了我們罪過,還給我們分享了祂自己的德能和智慧。祂使我們擺脫家庭、信仰及團體的狹隘和分裂的觀念,好讓我們能夠建立一個對所有人開放,並關心最貧窮的弟兄姐妹的教會和團體。同時,祂堅強我們以抵禦尋求報復的誘惑;祂借著天主聖神的德能差遣我們,不是做遊説者,而是傳福音的門徒,男人和女人蒙召去見證福音改變生命的力量。」

教宗繼續説道:「復活的主使我們成為天主慈悲與和平的工具,以及建設一個新社會秩序的耐心和勇敢的工匠。這樣,藉著基督和聖神的德能,聖保祿先知的話語就會實現:‘天主的愚妄總比人明智,天主的懦弱也總比人堅強’(格前一25)。由純樸和卑微人組成的基督徒團體成為愛、正義及和平王國來臨的標記。」

「『拆毀這座聖殿,三天之内,我要把它重建起來』(若二19)。耶穌在談論祂身體的聖殿,也同樣是談論教會。上主向我們許諾,藉著復活的力量,祂能使我們和我們的團體從不公、分裂和仇恨導致的廢墟中復蘇起來。”“以信德的眼光,我們認出被釘在十字架死而後復活的主臨在我們中間。」

教宗講道的最後,特別轉向伊拉克的教會。他說:「在天主恩寵的助佑下,伊拉克的教會已經做了並且正在做大量的工作,通過向人們,特別是向那些極有需要的人傳播基督的仁慈和寬恕,來宣講十字架這一奇妙的智慧。”“即使在非常貧窮和困難中,你們中的許多人慷慨地向窮人和苦難者提供具體的幫助和團結支持,這就是促使我來到你們中間朝聖的原因之一,我感謝你們並肯定你們的信德和見證。今天,我親眼目睹了生活的伊拉克教會,基督生活在這裡並在祂聖潔和忠信的子民中工作。」

教宗在結束講道時特別為伊拉克祈禱,他說:「親愛的弟兄姐妹,我要把你們、你們的家庭和你們的團體託付於童貞聖母瑪利亞母親的保護中,願她為我們代禱,帶領我們走向基督及天主的德能與智慧。」

Photo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夏志誠主教主持「與香港社會同行」苦路:「不放棄就是成功,拒絕黑暗就是光明。」

圖片提供: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

【鹽與光傳媒資訊】香港時間2021年3月5日(星期五)晚上8時,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就香港的局勢及為鼓勵香港人,舉行了「與香港社會同行」苦路善工,並進行網上直播,使全球各地的人,特別是信友,也可透過網絡在不同的地域和時間同步參與。主持禮儀的是香港教區夏志誠輔理主教,他在講道分享中講解了耶穌基督在「苦路」上帶給我們的喜訊。夏主教勉勵我們:「不放棄就是成功,拒絕黑暗就是光明。」

收看講道:

以下是夏主教的講道分享全文:

各位兄弟姊妹,今晚我們在這裏共聚,我們祈禱,我們用苦難禮儀來祈禱。今天是星期五,在教會傳統上,很多團體和堂區都會在四旬期內的星期五舉行苦難禮儀 -「拜苦路」,來紀念主耶穌背着十字架,走到加爾瓦略山上被釘死的一段路。

我們以拜苦路來祈禱,因為我們的心很痛很苦。看到這幾天這47位兄弟姊妹所經歷的使我們很震驚,使我們很陌生,原來是這樣的嗎?香港竟然是這樣審訊一些嫌疑犯?不知為何。

不單止這47位兄弟姊妹,近年所發生的事是我們很痛心,充滿疑問,沒有答案,很難過。熟悉的地方,不熟悉的氣氛。似乎黑暗越來越籠罩四周,不知道從哪裏可找到光明,不知道從那裏去找到出路,找到希望。

除了「拜苦路」之外,有什麼更加好的讓我們與在苦難之中的兄弟姊妹,藉着主耶穌基督,一起連結起來?

今天晚上我們希望的不是單單在苦路禮儀純粹作一個的祈禱,而是我們知道教會時常與社會在一起,我們關心這個社會,關心社會上的弱勢,因為這個就是主耶穌的榜樣,這就是我們應該要做的。

香港的基督徒都是香港人,香港人的苦難都是我們的苦難,香港人的苦路都是我們的苦路。

是的,這條是苦路。在苦路上有什麼?看看耶穌基督!在苦路上有的是沉重的十字架,要背上的,路上有很多人在嘲笑,有掌權者的辱罵,有羅馬士兵的皮鞭。主耶穌在這條苦路上任人擺布,毫無自由,毫無尊嚴。是這樣嗎?是的,好像真的是這樣,被剝去衣服,被鞭打,被釘在十字架上,被刺穿肋旁,斷氣而死。完全是被人擺佈,死亡就是使人最被動的,人只能夠這樣眼白白接受,可以逃避嗎?

各位兄弟姊妹,完全不是這回事!為耶穌,痛苦和死亡完全不是被動的發生在祂身上的事情,而是主耶穌自己承擔,背上十字架,祂說:「如果不是我捨棄我的性命,沒有人可以奪去我的性命!」(參閱:若10:18) 祂在說什麼?祂不是被釘在十字架上,動也不能動嗎?祂不是被當時掌權的人所唾棄嗎?原來不是這樣!原來就是在最不自由的時候,沒有人可以奪去,世界上沒有一個權力可以奪去人心的絕對自由。

很奇怪!原來在最被動,接受痛苦,接受死亡那一刻,人可以這麼主動的,使這痛苦和死亡轉化成為一個祭獻,轉化成為對天主和近人的愛。看看耶穌,看看我們的天主!寬恕到底!關懷到底!愛人都底!因為沒有一個時刻使祂和祂的父(愛的天父)分開,所以祂有「力量」。

有「力量」!痛苦和死亡再不是被動地發生在耶穌身上,祂將它(痛苦和死亡)轉化,在愛中有這份轉化的「力量」。這個就是我們相信的主,這個就是我們跟隨的主。或許,今天真的非常黑暗,不知道那裏有光;或者,今天你會覺得那個空間越來越狹窄,不知道可以做些什麼。或許,你會覺得盼望不知道在哪裏,但是我們只要跟隨這位耶穌基督,這位在苦路上,背起十字架,將痛苦成為祭獻的耶穌基督,只要我們跟隨祂,我們的苦路就會成為走上「生命的路」。

我們可以失望,但不需要絕望。我們可以灰心,但不需要死心。

無可否認,在苦上會有很多人嘲笑辱罵,很多人不諒解,像是很孤單,但是我們再仔細啲看看,苦路上還有什麼?

當我們覺得什麼也做不到的時候,看看苦路上,有一位本來很害怕,被人拉出來幫耶穌背負十字架的西滿,但是他也分擔了耶穌的苦痛,與主一起,在苦難中連結,有「力量」。連結和團結就是力量,就可以向前。

是的,並不是那麼多人!還有婦人韋羅尼加,她做了些什麼,很小事,就是拿出手帕抹耶穌的臉面,充滿血汗的臉面,使祂體會到原來還有人幫助自己,明白自己,讓祂在抹去血汗之後看到自己要行的路。

是的,我再重複,不是很多人,但是有!有人在這苦路上,就是若望。他陪伴耶穌的母親瑪利亞,走到十字架下,因此他象徵着我們,代表着我們每一位基督徒接受瑪利亞成為我們的母親。

還有聖母瑪利亞。雖然從人的眼中來看像是很痛苦,很難過,怎麼可以看着,白頭人送黑頭人,望着無罪的耶穌基督,自己的愛子,接受這個不公道的死亡?但是瑪利亞站在十字架下,望着這些掌權者,在人前像是很有光明的人,但是原來是背棄良心的人,望着他們,毫不後退,毫不畏縮!

各位兄弟姊妹,這份就是「力量」。這個力量瑪利亞心內完全是堅定的,而且並沒有被邪惡所改變自己,並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指控任何人。為什麼?因為她的心仍然是良善的,仍然是充滿着耶穌基督,她的愛子給她的這份寬恕,這份憐憫,這份「力量」到底。

邪惡的力量,邪惡的影響,最深的就是使我們也成為邪惡。「你做初一,我做十五,你都不公道,我也做些惡事吧!」不是這樣的,這個不是耶穌基督的路,不是瑪利亞的榜樣,這個不是我們基督徒要跟隨的那位所做的。

如果看到苦路上原來有角色,我們有自己的一個角色,無論那個空間那麼細小,但是還是有。釘在十字架上,手腳不能動,但是那顆「心」是沒有人可以所困着,世界上沒有一種權力可以剝奪我們的意志。我們的意志是屬於連繫着我和天主的,我們永遠可以在愛中到底。

各位兄弟姊妹,如果是這樣會如何呢?你看看,當耶穌他背着十字架的苦路走到最後之時是怎樣的?就是產生生命。那位強盜會悔改,那位代表着強權的羅馬百夫長認出這位是天主子。

一粒麥子如果不死去只是一粒,如果死去,就會結束很多的子粒。我們要去看,張開雙眼去看,看清楚,苦難不是盡頭,麥子死去百倍收。

或許,我們看不見什麼,「我是何許人,只是升斗市民,可以做什麼,可以改變什麼,整個社會都是這樣的發展方向」。不緊要,不需要要求自己做一些轟天動地的是事,我們還能做什麼,小市民一名而已,做什麼呢,沒什麼的,就像韋羅尼加,西滿,或者是若望宗徒,去陪伴聖母瑪利亞,即使是聖母也不能做些什麼。守好自己的份位,堅定我們的立場,不要被邪惡所影響,就足夠了。到最後可能什麼也做不到,沒什麼可改變,但是各位兄弟姊妹,我們改變了,改變了什麼?就是親近了天主,我們如同耶穌一樣。這條苦路走到最後不是一個墓穴,而是一個空墳;不是死亡,而是生命,是復活。這就是耶穌基督的苦路!這個就是這個晚上用苦路禮儀祈禱的原因。

各位兄弟姊妹,不放棄就是成功,拒絕黑暗就是光明。

收看全程:
>

緬甸貌波樞機:以希望和祈禱為民族和解開始四旬期的旅程

「儘管新冠疫情大流行持續肆虐和最近的政變,緬甸應懷著極大的希望善度四旬期。」

這是緬甸仰光總主教貌波(Maung Bo)樞機在四旬期第一主日彌撒講道時對信友的鼓勵。

貌波樞機強調,緬甸必須面對兩個挑戰:

一、迄今為止已造成14.2萬病例和超過3千死亡的新冠病毒的衛生緊急情況;

二、2月1日爆發的軍事政變。

他說:「今年的四旬期是我們個人生活和國家最具挑戰性的時期之一,我們被絕望所困。但是面對巨大的挑戰,現在是祈禱、守齋和悔改的時刻。不要總是陷於痛苦悲哀中,讓我們心懷希望並為國家和解祈禱,來開始我們的四旬期之旅。」

接著,貌波樞機為在困難時期的信友提出三個「精神食糧」。

第一是「人性的慈悲憐憫」,就是關懷照顧弱小者和最脆弱者。基督徒必須轉向窮人,與他們分享基本必需品,公平對待他們並為其提供庇護;

第二是「通過祈禱、犧牲和施捨實現自我淨化」,好使每個人都能從仇恨和罪惡中解脫出來;

第三是關於「希望」,這希望是緬甸最迫切需要的。為此,貌波樞機強調指出,「天主教會是希望的生產者,這個時期是希望的時期,而非絕望。」

因此,面對當代的事件,貌波樞機敦促信友恢復優先次序,回歸天主的計劃,並為抗拒憤怒、互相仇恨和對權力及報仇貪得無厭的欲望而守齋。

貌波樞機總結道:「我們需要看到和平、繁榮與寬恕的彩虹,願和解重返我們的國家。」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