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思高慈幼會梁保得執事領受司鐸聖秩慶典網上直播

【鹽與光傳媒資訊】在全球鮑思高慈幼會都慶祝該會會祖聖若望鮑思高神父的「九歲奇夢」200週年之祭,鮑思高慈幼會會士梁保得執事將於台灣時間2024年8月24日,下午3時,在台北聖若望鮑思高天主堂領受司鐸聖秩,屆時由天主教台北總教區鍾安住總主教主禮,並有多位神父共祭。在感恩祭後於一樓休憩區備有茶點與嘉賓共融。

守夜祈禱會

8月23日(週五)晚上7時30分,在台北聖若望鮑思高天主堂也為準司鐸舉行守夜祈禱會。

首祭

梁神父的首祭將於8月25日上午9時30分(國語)及下午4時30分(廣東話),在台北聖若望鮑思高天主堂舉行。歡迎來臨參與。

直播詳情

為讓未能前去參與慶典及首祭的兄弟姊妹也能分享這份喜悅,台北聖若望鮑思高天主堂特設網上直播,歡迎大家收看,同沐主恩!

日期:2024年8月24日(六)
中港台澳時間:下午 3:00
北美東岸時間:凌晨 3:00; 北美西岸時間:凌晨12:00
地點:台北聖若望鮑思高天主堂
台北市松山區民生東路三段123號

按此下載晉鐸慶典禮儀經文

收看首祭:

請大家一起為新鐸梁保得神父祈禱。

聖母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聖聖若望鮑思高,為我等祈。

梁保得神父簡介:

梁保得神父出生於香港,在小學時領洗,長大後畢業於九龍鄧鏡波學校。在2008年澳洲普世青年節中,他清楚了解天主的召叫,回港後,他決定進入慈幼會修院。他在菲律賓接受初學培育,2011年發初願加入慈幼會後回港,2017年在港宣發永願,同年獲派遣到英國傳教。其後,獲派遣到台灣服務。2023年2月25日,他在天主教台北總教區領受執事聖秩。2024年8月24日,他在天主教台北總教區領受司鐸聖秩。

永遠懷念何國漳神父

Photo Credit:Rodney Leung

2024222日,星期四,建立聖伯多祿宗座慶日,在加拿大服務34載的慈幼會會士何國漳神父就在這天出殯。殯葬禮儀在多倫多總教區,位於怡陶碧谷,由鮑思高慈幼會管理的聖本篤堂舉行。何神父本身也是該堂區的一員。

當天的殯葬彌撒由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輔理主教 Ivan Camilleri 主持,15位神父共祭,包括慈幼會加拿大及美國東岸省會長 Dominic Tran 神父、多倫多慈幼會會院院長 John Puntino 神父、聖本篤堂主任司鐸 Sean McEwen 神父 (慈幼會士)、龍國雄神父(多倫多總教區)、陳思定神父(多倫多總教區)、蘇日朗神父(多倫多總教區)、羅秀彪神父(主徒會會士)、王新亮神父(主徒會會士),及其他慈幼會會士等等,另有2位執事襄禮。

參與者坐滿整間聖堂,當中也包括何神父的親友、聖母進教之佑孝女會(母佑會)美國及加拿大的聖若瑟會省 (SEC) 省會長 Colleen Clair 修女、李鳳鳴修女、Rosa Mak 修女、April Cabaccang 修女、協進慈幼會士、一眾來自不同的慈幼會院校舊生、英語及華語教友等等。

正如若望福音12:24所載:「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裏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結出許多子粒來。」由此可見,何神父用上一生去活出鮑思高神父的精神:「予我靈,取其餘」,為教會廣傳福音,為社會作育英才。

認識何神父的朋友都知道他為人風趣幽默,很有慈幼會特色。在慈幼會培育下的我,從香港來到加拿大生活,見到慈幼會會士,倍感親切!這幾天,有幾位與何神父相熟的朋友跟我說起他的往事時,不約而同地都提到他生前對他們所做的一件事,就是每逢他們的生日及結婚週年紀念,何神父都會打電話給他們,並高唱生日歌及祝福的歌曲。這是一個愛的行動,讓他們感受到一份來自牧者的關懷。

年紀漸長,身體的病痛也會有所增加,何神父也不例外。晚年時,他被安排到位於士嘉堡的頤康中心接受長期護理服務,有不少舊生和教友也會經常探訪他。他大半生與青年同行,當他年老時,這群「青年」也陪伴左右,大家的關懷及祈禱,讓他不感孤單,與此同時,他也會堅持舉行彌撒,與我們分享天主的恩寵。

Photo Credit:Rodney Leung

在殯葬彌撒中,親友逐一在何神父的靈柩上放上五件有不同象徵意義的物件,分別是十字架、福音、慈幼會會憲、神父領帶、玫瑰念珠,這些都是何神父最寶貴的物品。十字架和福音是救恩的證物,印證亡者已被基督救贖,是基督的肢體,已經擁有復活的希望;慈幼會會憲,代表他一生也在實踐鮑聖的教導,與青年同行,以拯救人靈為己任;神父領帶就代表他是天主的代言人,教導我們要懂得寬恕和愛;玫瑰念珠則祈求聖母的保護,願聖母進教之佑為我們轉禱。

這五件物品也是何神父向我們最後的祝福,讓我們緊記天主是我們的希望,要時刻實踐福音的精神,效發聖鮑思高神父,珍惜慈幼會三個精神遺產:熱愛聖體、孝愛聖母、擁護教宗。死亡不是終結,而是通往永生之門。

最後,讓我以「青年慈父鮑思高」的歌詞向何神父作道別,願他榮進在天國的慈幼花園:

大海茫茫尋道岸

明星指引勝波濤

群羊今日齊歌頌

望爾神光照我曹

讓我們為何神父的靈魂祈禱:望主賜伊等永光,及永光照之,息止安所。凡諸信者靈魂,賴天主仁慈,息止安所。亞孟。

聖母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大聖若瑟,為我等祈。

聖若望鮑思高,為我等祈。

撰文:梁樂彥 (協進慈幼會士、九龍鄧鏡波學校舊生)

按此閱覽何國漳神父的生平

在加拿大服務超過三十載的何國漳神父主懷安息,享年84歲

圖片:St.Benedict Parish, Toronto

【鹽與光傳媒資訊】2024年2月18日(四旬期第一主日),早上8時30分,在加拿大服務超過三十四載的慈幼會會士何國漳神父(Fr. Ho, Kwok Cheung, Joseph, S.D.B.),於加拿大安大略省頤康長者護理中心主懷安息,享年84歲。殯葬禮儀將於多倫多怡陶碧谷聖本篤堂舉行。

接此下載慈幼會中華會省訃文

何國漳神父
(聖名:若瑟)
1939-2024

生平:

  • 1939年9月22日於香港出生;
  • 1961年8月16日於香港慈幼會修院矢發初願;
  • 1971年3月4日在意大利墨西拿晉鐸;
  • 1964至1967年在澳門慈幼學校擔任教師助理;
  • 1971至1975年在香港慈幼英文學校負責教學工作;
  • 1975至1977年在香港仔工業學校負責教學工作;
  • 1979至1980年在香港慈幼英文學校擔任教師;
  • 1980至1989年分別任香港慈幼英文學校中學部及小學部校長;
  • 1990年被派住加拿大愛民頓服務華人團體;
  • 1991年6月至2005年3月擔任瑪利亞進教之佑華人天進堂主任司鐸;
  • 2005年至2024年在多倫多怡陶碧谷聖本篤堂服務;
  • 2024年2月18日,安息主懷。

殯葬禮時間及地點
【不設網上直播】

*修會不鼓勵親友送花或花圈,
此外,因為現在也是四旬期,所以不能用鮮花。
歡迎將這些心意用於聖本篤堂的捐獻。*

捐款方式如下:

  1. 以支票方式:抬頭寫 “St. Benedict Church”,在參與殯葬禮時可放在教堂門口寫上”In the memories of Father Joseph” 的捐款箱中。
  2. 透過 Newediuk 殯儀館的網上捐款:https://newediukfuneralhome.com/book-of-memories/5381231/Ho-Joseph/index.php

退稅收據:

  • 建議將支票*放入堂區信封內,並寫上姓名、郵寄地址和電郵地址,以便堂區寄出退稅收據。
  • 如透過網上捐款,則由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負責寄出。

多倫多

守夜禮

日期:2024年2月21日(星期三)

時間:下午3時至晚上9時

晚禱

時間:下午7時

地點:St. Benedict Church (聖本篤堂),2194 Kipling Avenue, Etobicoke

殯葬彌撒

日期:2024年2月22日(星期四)

時間:下午1時 (彌撒後在堂區地庫禮堂有茶點接待)

地點:St. Benedict Church (聖本篤堂),2194 Kipling Avenue, Etobicoke

香港

追思彌撒及靈灰安所禮安排如下:

追思彌撒

日期:16/03/2024 (星期六)

時間:早上10時

地點:柴灣歌連臣角 天主教聖十字架墳場小堂

主禮:香港教區榮休主教 陳日君樞機

(彌撒後隨即舉行靈灰安所禮,靈灰安葬聖十字架墳場HV2龕位慈幼會會士墓園)

(請共祭神父自備長白衣;懇辭花籃、花圈)

請大家為何神父的靈魂安息祈禱。

望主賜伊等永光,及永光照之,息止安所。
凡諸信者靈魂,賴天主仁慈,息止安所。亞孟。

圖片:Archdiocese Of Toronto

蘇丹戰火下的慈幼會會士:炸彈如雨下,但我們絕不離開

蘇丹北部科爾多凡省(Kordofan)的省會歐拜伊德(El Obeid)市,喬布(Mathew Job)神父作為此地區的慈幼會會院院長,他和他的同會弟兄們不願意在這場戰爭中拋棄當地的居民。他說:「我們渴望與當地的居民並肩站在一起,成為他們希望的象徵,就像在其它類似的情況下,我們也希望繼續向每個人提供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我們當然不會離開。」

喬布神父描述蘇丹現在的情況指出,他們基本上每天都可以聽到炸彈爆炸的聲音。從戰爭開始,學校就被關閉,人們被告知留在家中,就連當地的主教座堂也受到轟炸的影響。戰爭集中在首都喀土穆(Khartoum),由於首都機場關閉,人們的疏散也已中斷,許多人正在試圖前往南蘇丹。而在南蘇丹的慈幼會團體現在無法向蘇丹的慈幼會團體提供幫助,前者正在努力援助那些逃到他們那裡的人。在這種動盪下,除了個別的幫助,目前沒有其它辦法。

雖然戰爭的災難波及到每個人,但人們對戰爭停止和民主回歸的希望永不熄滅。神父表示,他最大的擔心是年輕人和兒童,因為長期的衝突會讓他們對未來的希望破滅,燃料的短缺,物價的上漲,都是當地急需解決的問題。

最後喬布神父呼籲國際社會「應採取一切必要手段來結束戰爭,不可作壁上觀,卻要儘快採取行動來減輕無辜平民的苦難」。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澤德修士一生度服務病患者的奉獻生活

CNS photo/Vatican Media

Pope Francis walks near an image of Blessed Artemide Zatti, during an audience with Salesians gathered for Blessed Zatti’s canonization, at the Vatican Oct. 8, 2022. The pope celebrated the canonization Mass of new St. Zatti and St. Giovanni Battista Scalabrini, the founder of the Scalabrinians, at the Vatican Oct. 9. (CNS photo/Vatican Media)

2022年10月8日星期六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慈幼會終身修士、真福澤德(Artemide Zatti)封聖的前夕,在保祿六世大廳接見慈幼家庭的成員。教宗的講話圍繞著新聖人的四大特質展開,即:移民、窮人的朋友、慈幼會終身修士,以及聖召的代禱者。

教宗在講話中首先指出,在很多移民丟失信仰的背景下,澤德保持了自己的信仰。教宗接著強調澤德對窮人的關懷。教宗說:「澤德在因進教之佑聖母瑪利亞的轉禱而獲得病癒之恩後,就“將他的一生奉獻於病患者,尤其是那些最貧窮、被拋棄和被遺棄的人……他度著全然奉獻於天主和竭盡全力服務於鄰人的福祉。」

接著,教宗講到:「澤德作為一個忠實的慈幼會終身修士,將他的聖召歸於他所獲得的病癒之恩,他相信是賴聖母的護佑而得到治癒,並承諾照顧病患。」教宗解釋道:「相信、承諾和治癒這三個動詞表達出天主的祝福與安慰貫穿於澤德的生命之中。」

最後,教宗說真福澤德是聖召的代禱者。教宗談到他個人的經驗,說他在做耶穌會省會長的時候,就已經知道澤德的非凡聖德,於是,就為耶穌會終身修士的聖召請求他的代禱。通過澤德的代禱,年輕的耶穌會終身修士聖召顯著增加了,他為奉獻生活作出了特殊的見證。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相關資訊

介紹聖人及觀賞電影:柯蒂美‧澤德修士

圖片:sdb.org.hk

介紹聖人及觀賞電影:柯蒂美‧澤德修士

圖片:sdb.org.hk

普世教會將於2022年10月9日迎來兩位新聖人,其中一位就是慈幼會會士真福澤德(Artemide Zatti),讓我們一起認識柯蒂美‧澤德修士(Artemide Zatti)。

《鹽與光》將於10月9日,
東岸中午12時,西岸上午9時,中港台澳晚上12時,
電視及網上英語播放封聖大典。
按此收看

 

電影:我們的修士-澤德
【粵語配音及中文字幕】

 

電影:我們的修士-澤德
【普通話中文字幕】

 

電影:我們的修士-澤德
【原聲及中文字幕】

 

仁心神醫:聖澤德修士的第二個奇蹟
(The Second Miracle of Saint Zatti)

內容:慈幼會會士張心銳神父專訪Roberto Narvaez修士來細說聖澤德修士的第二個奇蹟。

 

手繪描述聖人故事簡介【粵語】

聖人生平簡介【粵語】:

柯蒂美‧澤德於1880年10月12日在義大利南部波樂托(Boretto)的一個貧窮家庭出生。當他十七歲時,他與家人一起移民到阿根廷布蘭卡港(Bahia Blanca)。年青的他常與本堂,慈幼會會士嘉祿‧嘉華里神父(Carlo Cavalli)去探望病人。澤德十分信任他,在與他一同服務時發現了自己的聖召。

澤德在賈烈勞主教手中成為慈幼會的備修生。他被召去照顧一位患了肺病的年輕神父時,不幸也染上此病;之後,他被送往聖若瑟醫院,並祈求若他得到進教之佑聖母的恩佑,便會貢獻自己的一生為照顧病人。他的疾病奇跡般地得到了痊癒。他便認真投入醫院的生活,全情為病人服務。醫院成了他成聖的地方。

澤德修士每天四點半起床,祈禱及參與彌撒後,便巡視醫院病人,再踏單車到鎮內各家探訪病人,然後處理雜務或到藥房工作,一直到晚上八時。夜晚,他會陪伴病重者,直到晚上十一時。他還會自修醫學的知識,有時半夜還要為急症病人應診。他每天這樣工作了半個世紀,直至因癌病去世前的四十一天。

澤德修士令我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天主的信心、他的堅毅與幽默感。一如其他的慈善機構,醫院經費長年不足,但澤德修士相信『只要求,主必給他。』所以他常說:「我不祈求上主賜我金錢,只求祂告訴我錢在哪裏,我會自己去取!」他不會叫人捐錢給醫院,而是問人可否「借錢給主」。

有一次,有一位窮人急需旅費,澤德修士搜了全身,湊足錢給他;稍後他卻碰到另一個人捐錢給他,剛好是剛才的金額,外加五比索。他說:「那是天主額外打賞的小費!」 有時病房滿了,他會讓病人睡自己的床。有次病人鼾聲如雷,他很高興地說:「我整晚都肯定他還活著!」甚至當殮房滿了,他也把屍體抬回自己睡房。別人問他怕不怕,他說:「怕甚麼?我倆都在睡覺,死人還不會打鼾呢!」 澤德修士行醫不忘傳道。有次,一位小孩到醫院求診,他跟修女說:「你有沒有熱湯和衣服給十歲的耶穌?」有病人衣服太髒,他問附近的家庭「借」衣服,別人給他一些舊衣物,他則說:「你們沒有更好的嗎?要給上主最好的啊!」

澤德修士一生都在為那些最有需要的人工作,認識他的人都見證了他的樸實和喜樂。他的嘴邊時常掛著微笑,飄著的歌聲。

1951年3月15日他因肝癌去世,享年七十一歲。他的遺體安放於越瑪(Viedma)的慈幼會小堂內。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2002年4月14日宣佈他為真福。2022年10月9日,他將被教宗方濟各冊封為聖人。

按此閱讀
詳盡的聖人生平

柯蒂美‧澤德修士的重要日期:

  • 1880年-生於意大利南部波樂托。
  • 1897年-與父母移居阿根廷。
  • 1900年-加入慈幼會備修院。
  • 1908年-宣發聖願。
  • 1911年-負責管理越瑪醫院。
  • 1912年-興建新醫院。
  • 1933年-加建醫院新翼。
  • 1941年-醫院遷址。
  • 1950年-失足墮下梯子。
  • 1951年-與世長辭。
  • 1997年-榮列可敬者
  • 2002年-榮列真福品。
  • 2022年-冊封為聖人。

來源:鮑思高慈幼會聖母進教之佑中華會省

按此閱覽相關資訊

張心銳神父福音分享-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信任與平安」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各位兄弟姊妹,大家好!

本主日我們慶祝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有一位特技員,在懸崖上,他用熟練的技巧再鋼線上行走,他走過一個懸崖,在場的觀眾看到後也用掌聲稱讚他。之後,那位特技員想邀請一位觀眾,給他背起然後一起走過一個懸崖。觀眾們看到懸崖那麼高,又要再綱線上行走那麼危險,沒有人想參與。但是,突然有一位小朋友舉手,願意讓特技買背上在鋼線上行走。最後,整個表演順利完成。及後,有人問這位小朋友:「為什麼你有這個膽量讓特技員背上走鋼線?」然後小朋友回答:「當然!因為那位特技員是我的父親!他是全世界最好的,所以我相信他,讓他背着我走過這個懸崖。」

我相信,信任是很重要的。不論我們遇到什麼困難,這一份信任和信念是幫助我們越過困難。

今天的福音,耶穌邀請門徒去到每一個家庭的時候跟他們說「願這一家平安」。耶穌是希望祂的門徒首先要成為平安之子、和平之子,所以耶穌有一個比較極端的講法,什麼都不要大,不要帶金錢,不要帶口袋,甚至不要穿鞋,當然這些是一些象徵。其實,耶穌就是希望邀請祂的門徒不要成為一位有威脅的人。不是因為自己有多強大的能力,而是要學會成為一個沒有能力的人,就像耶穌一樣去到人群當中,我們很多時候聽到在舊約形容默西亞就與羔羊搬走到狼群中,會被欺負和殺害。

看看今天的社會和香港。此時此刻,香港回歸二十五週年,我們最需要的是什麼?就是「平安」。平安從何以來?就是來自一份信任。如果我們人與人之間存在不信任時,就會產生暴力的情況、會發聲、上街遊行,甚至發生大家不想看到的事情。難道拿着武器威脅別人就會得到平安?絕對不是,這只會產生恐懼和使人害怕,這不會帶給社會平安。

我們如何繼續走下去?耶穌邀請我們去分享、交談。耶穌就是一位沒有威脅的人,祂沒有任何預設的條件,就讓我們在這個特別的日子,祈求上主賜給我們平安,讓我們學會信任,而這一份信任是來自天主的,因為天主愛我們每一位,愛每一位有良知的人。最後,雖有很多困難我們不知如何解決,不過我們深信這些問題在上主內會找到答案。終有一天,天主會幫助我們去解決!就讓我們懷着這一份信心和平安繼續找我們的路。

天主保佑!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其後,被委派往香港仔工業學校照顧寄宿生及備修生陪育工作。2021年在羅馬慈幼宗座大學畢業,攻讀教義神學,專研教會學。現在香港慈幼會會省辦事處,擔任中華會省秘書、傳教策勵委員、聖召策勵、會士持續培育專員及聖安多尼會院財務主任。

《生活故事:我們信仰的寶藏》之「鮑思高神父故居博物館」

《鹽與光》全新系列節目
《生活故事:我們信仰的寶藏》

這是《鹽與光傳媒》全新的英語系列節目。節目會帶領觀眾前往世界各地的同天主教有關的博物館、朝聖地和歷史遺跡,從而發現我們信仰的寶藏。 從聖人和聖髑,到出現奇蹟和前所未有的故事,都在這新的紀錄片系列中,將我們教會的歷史帶進大家的生活。

「鮑思高神父故居博物館」

本集為大家介紹位於意大利都靈市的「鮑思高神父故居博物館」,特別鳴謝《慈幼會中華會省-慈青牧民辦事處》及翻譯員范頌恩小姐的幫助下將本集翻譯成中文。

青年人的家

「鮑思高神父故居博物館」最初是在聖若望鮑思高神父的堅持下為有需要男孩們提供的第一個「家」。在那裡,鮑思高神父回應天主的召叫,在聖母的幫助下,創立了男修會「鮑思高慈幼會」,他培育了無數貧苦的青年,使他們安全地成長,成為有信仰且堅強的青年人,踏上成聖之路。

聖若望鮑思高神父是一個畢生致力於引領青年成聖的人。本集為大家介紹他所創立的修會「慈幼會」的發源地,透過參觀對鮑思高神父至關重要的歷史遺跡,來發現自己的成聖之路。

博物館的4個特質

我們在節目中特別為您介紹關於博物館的4個特質:

1.「鮑思高神父故居博物館」的官方標誌:每個形狀設計背後都有著特別的意義。

2. 博物館重建時保存了大部分的原有建築,並依然完好無損,包括:第一個餐房、廚房、酒窖,甚至鮑思高神父的睡房。

3. 存有三位聖人的一級聖髑,其中一位是聖若望鮑思高神父。另外兩位聖人是在鮑思高神父的牧職和使命中重要的人物。

4. 著名的慈幼會傳統晚訓的來由和鮑思高神父的母親「麗達媽媽」的關係。

「鮑思高神父故居博物館」副館長,慈幼會會士彌額爾‧佩斯神父(Fr. Michael Pace, SDB)表示:「如果沒有活生生的記憶,我們很容易忘記這個項目的魅力起源。我們需要世界上能向我們講述希望的地方。我們需要論及有效地進行慈善、改變和轉化生活的地方。我們需要一些地方,以具體的方式講述信仰,讓天主的愛讓人理解。」

讓我們一起透過參觀
對鮑思高神父至關重要的歷史遺跡,
來發現自己的成聖之路。

聖若望鮑思高,為我等祈。

聖多明我‧沙維豪,為我等祈。

聖瑪利亞‧瑪沙利羅,為我等祈。

按此收看所有“HISTORIA VITAE”節目

 

張心銳神父主日福音分享-四旬期第五主日

The Raising of Lazarus, by Duccio, 1310–11

主日福音分享
四旬期第五主日
「我們都是拉匝祿」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大家好!

本主日是四旬期第五主日,傳統也稱為「苦難主日」【根據傳統禮儀年曆(梵二前),復活節前最後兩星期(即新禮中嘅四旬期第五主日)就踏入「苦難期」(Passiontide),而第一主日係「基督苦難主日」,第二主日為「聖枝主日」】。聖堂中的十字架和聖像都會蓋上紫色的布,幫助我們好好地進入耶穌基督的逾越奧蹟。

跟大家說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女孩,在她生日的時候,父親送給她一份禮物,這份禮物是一粒種子。小女孩很開心,每天為這粒種子施肥和灌溉,放在太陽下,希望種子可以快點發芽生長。一天一天過去,種子慢慢地生長,長出了藤,這些藤越生越廣,但沒有長出花來,小女孩覺得很灰心。有一天早上,她為這植物灌溉時,突然有一位住在隔壁的婆婆走過來,感謝這個小女孩。感謝她什麼?原來那植物長了花,但是那些花不是長於小女孩的家,而是生長到鄰居那一邊,那些花長得又大又美麗,令到這一位原來很憂悶的婆婆非常開心,當她看到這美麗的花時,充滿了希望。

有時候我們會被自己的雙眼蒙蔽,有些事情我們看不到的,其實原來是有發生的。

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去到拉匝祿的墓前,祂不怕黑暗和拉匝祿死後發臭。相反,耶穌去到墓穴前,並且進入墓中復活拉匝祿。

其實,當耶穌來到的時候,拉匝祿的姐姐瑪爾大和瑪利亞都批評耶穌,「我們等了祢很久,這麼久也不來,拉匝祿已經死了!」

回看現在的香港和這個世界,「耶穌,祢快點來拯救我們吧!我們有很多困難,不知如何去解決,疫症、戰爭……」。不過,我們要記得天主是有祂的時間表,我們向天主埋怨和投訴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我們要知道天主是歷史的主宰,天主是有祂的計劃。

當耶穌去到墳墓的時候,有一件事值得我們留意,「耶穌哭了」,甚至耶穌流淚了。這是一個很美麗的畫面,耶穌體會到我們的痛苦,祂是有感情的。耶穌明白我們面對着黑暗是很辛苦,所以祂與我們一起哭。但是到最後,耶穌願意用祂的生命走進墳墓中,就如走進我們的內心,有時候我們內心也會有黑暗的地方,不想別人看見,不過耶穌有能力去化解,因為祂認識我們,祂愛我們,原來在我們與天主那份關係的最深處,就是我們是祂的子女,天主不會放棄我們,祂創造我們,派遣耶穌救贖我們,我們要深信這份關係,在這關係中,我們體會得到天主的偉大,同時,因為這份愛,我們看到希望和生命。

讓我們在四旬期和聖週中,能夠再次重新體會耶穌對我們最深的愛,在這份愛中,我們知道我們是天主的子女,天主永遠不會放棄我們,去到最後,祂會對我們說:「拉匝祿!起來!我會把你復活!」

天主保佑!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其後,被委派往香港仔工業學校照顧寄宿生及備修生陪育工作。2021年在羅馬慈幼宗座大學畢業,攻讀教義神學,專研教會學。現在香港慈幼會會省辦事處工作。

聖方濟‧沙雷氏逝世400周年:聖方濟‧沙雷氏與聖若望‧鮑思高

聖方濟‧沙雷氏

聖若望‧鮑思高

撰文:梁保得
(慈幼會修生,現於輔仁聖博敏神學院攻讀神學)

20211228日,鮑思高慈幼會總會長范達文神父 (Don Ángel Fernández Artime, SDB,鮑思高神父第十任的繼任人),宣佈正式啟動「聖方濟.沙雷氏 年」,以紀念聖人逝世400周年 (聖人於16221228日逝世)。慈幼式神修經歷著不同時代的變遷,越見深入和穩固,皆因是建基並聯合於教會歷史當中兩位得天獨厚的聖者聖方濟.沙雷氏和聖若望.鮑思高。但這兩位都相差兩個世紀的人物是如何相遇的?為何鮑思高又會以這位聖人作為修會的主保呢?就讓我們一起去認識看看吧!

聖若瑟.賈法素神父

神修導師

聖若瑟.賈法素神父 (San Giuseppe Cafasso1811 – 1860) 是十九世紀意大利其中一位最重要的倫理神學家和聖職人員神師。賈法素神父是於18411860年間為鮑思高作神修指導,並協助和鼓勵他追隨聖召,使他成為貧苦和被棄青年的良師。賈法素神父於司鐸培養院 (Convitto Ecclesiastico di S. Francesco d’Assisi 是培育已晉鐸人員的牧民和倫理神學中心,設於杜林。) 工作共24年,先擔任學院監督,接任院長後,致力栽培年輕神職人員 (其中包括聖若望鮑思高),特別以聖方濟沙雷氏及聖亞豐索的理論來教授倫理神學,將成聖變成每日應做的事情,服務的精神、祈禱的生活和對天主的絕對開放。他深入了解聖方濟.沙雷氏的神修,也常介紹他為司鐸的學習模範,是一位為了靈魂的事工而孜孜不倦的牧者,他以整個的生命去追尋羊,為了拯救他們的靈魂。他常說:「主,為了愛祢,請給我所要拯救之靈魂。」鮑思高因此也被聖方濟.沙雷氏的神修深深吸引,也為他日後的使命帶來深厚的影響,形成他的神修。

『與我靈,取其餘』(Da mihi animas, cetera tolle) 成為了鮑思高的生活準則,甚至連他小小的辦公室入口處都寫上了這句話,是他生命的計劃,他的整個生命就是被聖方濟.沙雷氏的神修和風格,溫和良善和樂觀所引導著,帶領會士們和青年人走向聖德之路。「鮑思高神父嚮慕聖方濟各撒納爵 (現通譯沙雷氏)的溫良和熱心,因而命名本會為撒納爵會 (意譯:Salesiani;中譯稱慈幼會或鮑思高慈幼會),及以『與我靈,取其餘』(Da mihi animas, cetera tolle) 為座右銘,指明了我們生活的理想。」(慈幼會會憲 4)

晉鐸善志

184165日,天主聖三節的前一天,是鮑思高晉鐸的日子。於1841526日,在準備領受司鐸聖秩而避靜時,寫下以下的思想在他在日記簿上:「司鐸不會獨自升天堂,也不會獨自落地獄。如果他行善,將升天堂,帶着他以自己善表所救的靈魂一起升天……」他並立下九項的善志,而第四項是首次提及聖方濟.沙雷氏,「要以聖方濟.沙雷氏的愛心和溫良的態度作為生活指引。」鮑思高的性格其實與聖方濟.沙雷氏都很相似,可說是一種易怒型的,不算是溫和的。他於修院裡都被公認為最易動怒的,有些時候程度有如火山爆發般,但他效法聖方濟.沙雷氏,努力控制自己的脾氣,要以溫和良善來修德,也是生活的方向。

於慈幼會會憲中這樣寫著:「……常以溫良、尊重和忍耐的態度接待青少年。慈幼會會士具備一顆慈父、長兄和朋友的心,他會引起青少年的回應而建立友誼:這就是會祖敦囑會士要培養的『親切的愛』。」(慈幼會會憲 #15) 這份愛的分享、給予,絕不是來自於暴躁、不耐煩等等,而是出自於一份溫和溫柔的表達,良善心謙的陪伴同行。這份溫和良善而親切的愛,是鮑思高指導我們慈幼會會士的生活方向,一方面是受到聖方濟.沙雷氏的神修生活所啟發;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回到他於九歲時的一個預示未來的奇夢,「我九歲的時候,做了一個夢,在我心中留下一個很深刻的印象,終身難忘。我看見廣場上有許多孩子在玩耍,但有不少的是在咒罵天主,我便立即走過去,用拳頭和說話,叫他們住口。後來有位面孔發亮,衣服華貴,令人起敬的男子,使我不能注視。他叫我的名字,對我說:『不要打他們,卻要用溫良和愛德,去獲得他們的心。要給他們說明罪惡的醜陋和德行的美麗……』鮑思高的這第一個夢指示了他一生的奮鬥方向,也讓他明白自己使命的具體圖像,雖當時的他不甚明白,卻沒有忘記,天主就一步一步的啟示給他,引領他活出祂所交付給鮑思高的使命。

創立修會

1854126日的禱之後,在鮑思高神父那間小小的房子裡,他聚集了四位年輕的修生,分別是 十五歲的阿底利亞 (Giacomo Artiglia)、十六歲的彌格‧盧華 (Michele Rua,日後他成為了鮑思高神父首位繼任人) 和賈利哀勞 (Giovanni Cagliero,日後他被祝聖為主教,也是首批被鮑思高神父派遣的傳教士,派往南美洲),及十七歲的羅凱蒂 (Giuseppe Rocchietti),跟他們講話:「你們都看見,鮑思高神父盡其所能地工作;可是,他究竟只是一個人。如果你們能助我一臂之力,那麼我們就可以做許多善事。有成千成萬的窮苦孩子,正在等待著我們去救助他們。我敢向你們保證,聖母將會賞賜我們許多廣大的青年中心、聖堂、房屋、學校、工房,以及許多準備幫助我們的司鐸。這樣的事,將在義大利、歐洲、甚至於也在美洲各地實現。我在你們中間,已經看到有人戴著主教的禮帽……」接著又說:「聖母願意我們開始成立一個修會。我想了很久,要給它取一個什麼名字。後來我決定了,我們名為『撒肋爵會士』。」(原文: Salesiani,奉聖方濟‧沙雷為主保。現已改為慈幼會會士。) 彌格‧盧華在他自己的日記也寫下了那晚的事情:「我們羅凱蒂、阿底利亞、賈利哀勞和盧華都聚集在鮑思高神父的小室裡。他向我們提示的,是仰賴上主的寵佑和聖方濟‧沙雷氏的援助,嘗試對別人實行愛德的工作。後來我們要許下一個承諾;如果可能的話,以後再向上主發願。凡是實行這個嘗試,並繼續實行的,將被稱為慈幼會士。」(摘錄自《青年良友》)

四位青年人都答應了,他們的愛德工作毫是在慶禮院中服務,鮑思高神父就以友愛交談、靈修陪伴、和好聖事來帶領他們,同時也接受哲學、神學的培育;幾年後,團體的人數增多了,有些在鮑思高神父的指導下宣發了個人聖願。約六年後,就在1859129日,鮑思高神父正式邀請有意的青年人 (共十八位) 和他一起組織一個修會團體,度聖願生活;並於1218日再次聚集各人,當中只有兩人缺席,他們都宣發了聖願,「聖方濟撒肋爵會」(即:慈幼會) 正式成立;1864年,獲教廷頒發成立修會的暫准令,並於1869年得到完全確認。

鮑思高神父當時身處的社會狀況極為不穩定,平民百姓生活艱苦,青年人同樣面對著種種生命各階段的考驗,他寄願慈幼會會士要懷著聖方濟沙雷氏的心火,以慈悲、溫和良善及牧者的愛德去陪伴、引領人們,特別是青年人,意識到他們生命中所經驗的,於他們的需要中帶來希望;這也是為各慶禮院、堂區、學校、會士團體,及其他機構,都同樣得到聖方濟沙雷氏的啟發,為人帶來希望,引領人走向聖善的道路。

……鮑思高神父恭奉聖母瑪利亞為本會首要的主保,他也將本會特別託付給聖若瑟及聖方濟沙雷氏後者是一位熱心的善牧和愛德的聖師……(慈幼會會憲 #9)

慈幼會在世界各地的分佈。(圖片:infoans.org)

步武鮑聖芳蹤

時至今日,鮑思高慈幼會在全世界有超過14,000的會士兄弟,其中包括主教和初學生。會士們遍布全球各大洲的 134 個國家,當中包括有 90 個會省分佈於各地,我們以「慈幼式臨在」親臨於青年中心、學校、宿舍、職業培育、堂區、社會工作、社會傳播、偏遠地區等等,以會祖的精神,及懷有聖方濟沙雷氏的心火,與青年人同行,攜手走上聖德之路。

鮑思高神父不僅創立了慈幼會,他也激勵了各界人士,在其不同的身份,以不同方式,分享同一神恩,活出鮑聖精神,陪伴及協助青年人,共同追尋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這些熱心人士就是我們慈幼大家庭的成員。全球的慈幼大家庭由超過 30 個不同的團體組成,有超過400,000名成員,鮑思高神父在生時也建立不同的慈幼大家庭成員:母佑會 (全稱:聖母進教之佑孝女會Figlie di Maria Ausiliatrice1872)、慈幼協進會 (Associazione Salesiani Cooperatori1876) 及聖母進教之佑善會 (Associazione di Maria Ausliatrice1869)。這些團體彼此共融,承蒙聖母瑪利亞的指導,按照鮑思高神父的風格和神恩而發展,於生活中將基督的愛,以「慈幼式臨在」分享給所有人,尤其是那些貧苦無告的青少年。

……在這大家庭內,會祖要我們負起特別的責任:就是保持精神合一,促進友愛的交談和合作,達致相得益彰的好處,並在使徒工作上產生豐美的果實……(慈幼會會憲 #5)

接下來的兩期,將會有於台灣服務和接受培育的慈幼會兄弟分享他們的聖召歷程喔!

天主保佑!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