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內容:
-教宗方濟各當選5週年
-教宗本篤十六世指出與教宗方濟各牧職的內在連續性
-教宗公開接見講解天主經
-中國河南商丘教區天主教南堂十字架被強拆
-河北黎明之家善度四旬期
-中國地方教會積極回應教宗舉行奉獻24小時給天主活動
-台灣高雄教區「墾丁天主教中心」落成
教會透視:中國河南商丘教區天主教南堂十字架被強拆
請為患病的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祈禱
2018年2月15日,梵蒂岡報章引述德國雜誌 “Neue Post” 的報導,現年94年歲,本篤十六世的哥哥格奧爾格蒙席(Georg Ratzinger)接受訪問時說:「本篤十六世患上的癱瘓性疾病令他要坐上輪椅。最令人擔心的是,疾病最終可能會蔓延到他的心臟,生命就很可能會很快結束。因此,我每天都向天主祈禱,為了我和我的弟弟,求賜善終,有一個美好的時刻。我們兩人也有這共同的願景。」
格奧爾格蒙席也表示他每天也與本篤十六世通電,也計劃去梵蒂岡探望本篤及在4月16日為他慶祝生日,但他表示:「(距離4月16日)還有一段時間,世事難料……」
求賜善終經文
溫良的天主、廣施恩慰的慈父,祢是我生命的造主、救贖的恩主、聖化的導師,求賜我將來能通過死亡的關頭,由這個世界抵達祢座前,在祢無限的愛情中獲得永遠的安息。亞孟。
貞女瑪利亞、天主聖母、我的慈母,求妳在我生命的最後時刻陪伴着我,使我能帶著上主的寵愛而去世,我的靈魂也能同妳一起到達天主公義的座前。
大聖若瑟,你在臨終時,幸得耶穌和瑪利亞陪伴著,求你也賜我將來能獲得一個聖善的死亡。
領:在主人回來時,醒寤著的僕人才是有福的。
眾:主耶穌,在祢來召喚我時,使我也醒寤著。在那最後關頭,求祢垂憐我!
領:死亡藉著罪惡入了世界。
眾:聖父、求祢以救主耶穌的犧牲,光照我接納死亡的奧蹟。
領:聖父、我願偕同在山園垂死的耶穌,奉獻我自己的終期,以補贖我的罪過。
眾:願遵行祢的聖意!
領:聖父、我願偕同在十字架上受苦的耶穌,奉獻我的死亡,以挽救眾人的靈魂。
眾:願遵行祢的聖意!
領:聖父、我願偕同世人所拋棄而行將氣絕的耶穌,奉獻我的死亡,當作祭品,以光榮祢。
眾:願遵行祢的聖意! (默靜片刻)
領:你們若是死了,你們也要同基督一起復活。
眾:因著聖洗,我偕同基督一起死亡而被埋葬。基督既從死者中復活了,我也應當渡一個聖善的新生活。所以我應該是誓死遠離罪過,而活於天主的人。
領:求使聖體聖事在現世的旅途中,成為我的力量,永福的憑證。
眾:主、請偕同我留在一起!
領:彌撒聖祭是祢死而復活的奧蹟,求祢使我們每日在這奧蹟內找到力量,為天主及近人終身服務。
眾:主、請偕同我留在一起!領:請眾同禱:
眾:主耶穌、祢曾說過:「誰相信我,即使死了,也要活看。」祢以復活戰勝了死亡,求賜我能以希望將來的復活而生活。亞孟。(默靜片刻)
領:請為我們當中首先去世者祈禱:
眾:死在主懷中的人是有福的。
領:請為諸已亡者祈求安息(聖詠130篇) : 上主、我自深淵向祢呼號。
眾:我主、求祢俯聽我的呼號,求祢側耳俯聽我的哀禱。
領:上主、你若細察我的罪辜,我主、有誰還能站立得住?
眾:可是祢以寬恕為懷,令人對祢起敬起愛。
領:我仰賴上主,我靈期待祂的聖言。
眾:我靈等候我主,比更夫待旦更迫切。
領:請以色列民仰賴上主,應切於更夫待旦,因為上主富於仁慈,祂必慷慨救援。
眾:祂必要拯救以色列民,脫離一切罪根。
領:望主賜他們永遠的安息。
眾:並以永光照耀他們。
領:使他們永享安寧。
眾:亞孟。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我在內心深處進行走向父家的朝聖之旅
2018年2月5日,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回函給意大利《晚郵報》的讀者,提及他的「體力緩慢衰退」,並為他所感到的關懷表達感謝。此前,眾多《晚郵報》的讀者向榮休教宗致函問安,他遂親自回信給《晚郵報》記者弗朗科(Massimo Franco)致意。
本篤十六世寫道:
「親愛的弗朗科博士,貴報的許多讀者想知道我如何度過人生的最後時期,令我深受感動。關於這點,我只能說,當體力緩慢衰退時,我在內心深處進行走向父家的朝聖之旅。在這時而艱辛的最後一程中,擁有我想像不到的關愛和善意圍繞在側,為我是個莫大的恩寵。在這層意義上,我也將貴報讀者的詢問視為旅程的陪伴。因此,我能做的只有感謝。我保證為你們大家祈禱。」
弗朗科在《晚郵報》中指出:「本篤十六世教宗這封信函字句斟酌、微言大義,並透露出榮休教宗本篤與教宗方濟各這五年來為人表率的品行。他們之間的相處沒有法律依據,完全取決於這兩位截然不同的人物的個性,儘管他們兩位的教宗牧職明顯具有連貫性。出乎預料的是,『兩位教宗』同住在梵蒂岡內竟能維持如此迥異的特質,而不因此強加,甚至傳達分裂的訊息。倘若差異偶然存在,也是他們兩人守口如瓶的秘密。這是精神力量和謙卑的標記;當榮休教宗本篤向許多持續關心他的人,以近乎家人般的口吻致意說『我能做的只有感謝』時,這標記便得到昇華。」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方濟各:本篤十六世仍不停為教會服務
梵蒂岡於6月28日慶祝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晉鐸65週年。教宗方濟各在致詞中表示,榮休教宗一直在「為愛天主作見證」,這份愛「充滿我們的心」,令我們在暴風雨中也能安全地前行。隨後,本篤十六世教宗向教宗方濟各致謝說:「我住在您的仁愛內。」
若瑟‧拉青格於1951年6月29日聖伯多祿和聖保祿瞻禮領受鐸品;為此,梵蒂岡於今年6月28日舉行相關慶祝活動。教宗方濟各與榮休教宗互相擁抱後發表講話,並引用榮休教宗的名言,稱神學是「所愛之人的研究」。
教宗方濟各解釋道:「我們一天中具決定性的事物就是上主的真實臨在。我們渴慕上主,在心中接近祂,愛著祂。我們著實深刻地相信祂,由於相信祂,我們便真心愛祂。」
教宗方濟各向本篤十六世教宗說:「您熱切又明確地活出這唯一的決定性事物,作出見證,將目光和心靈轉向天主。您正是如此繼續為教會服務,不停以活力和智慧促使教會成長。您在狹小的梵蒂岡『教會之母』隱修院內做到這一切,這便顯示出這座隱修院不是一個被遺忘的小角落。今日的丟棄文化試圖將年邁體弱的人棄置在被遺忘的小角落。」
教宗方濟各指出:「這使您以方濟各為名號的繼承人能高聲說出這一點!因為聖方濟各的靈修道路始於聖達彌盎堂,但真正受到喜愛的地點、方濟各會跳耀的心臟,也就是聖方濟各成立修會及安息主懷的地方是寶尊堂。寶尊的原意是『一小份』,那是教會之母的一個小角落。」
教宗方濟各親切地稱呼榮休教宗為「親愛的兄弟」,說道:「親愛的兄弟,天主安排您的地方,可以說恰好符合了『方濟各精神』。那裡散發出寧靜、平安、力量、信任、成熟、信德、奉獻和忠信,這些對我大有益處,並為我和整個教會注入豐沛的力量。我大膽地說:您身上也散發一種健康又喜樂的幽默感。」
教宗方濟各對榮休教宗表達的祝願,也是對眾人和全教會的祝願。他說:「願您能持續感受到慈悲天主的手在扶持您;願您體驗到天主的愛,並向我們作出見證;因著聖伯多祿和聖保祿,願您能繼續歡欣喜樂,同時朝向信德的目標邁進。」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接著表達他的感激之情。他指出,65年前有一位與他一同晉鐸的弟兄,在首台彌撒的紀念小卡片上寫道:「讓我們獻上感恩。」正是這句話貫穿了榮休教宗當天的講話。
本篤十六世教宗說:「這句話的許多意義已經傳達了我們此刻能說的一切。『讓我們獻上感恩』這句話指的是人的感恩,對所有人的感恩。我尤其感謝聖父您:從您當選的那一刻起,在我生活於此的每時每刻,您的仁愛都令我感動,確實帶領我的內心。與其說我是住在景色優美的梵蒂岡花園內,不如說我是住在您的仁愛內,而且我感覺受到保護。」
榮休教宗最後祝願道:「願世界不屬於死亡,而屬於生命。那是一個以愛戰勝死亡的世界。」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在機上記者會回答多方面的問題
6月26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從亞美尼亞返回羅馬途中回答記者提問,内容包括:使用「滅族屠殺」一詞、英國退出歐盟、馬丁‧路德500年前發起的宗教改革運動、對待同性戀者的態度,以及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
「滅族屠殺」
關於使用「滅族屠殺」一詞描述亞美尼亞人民遭受的大屠殺,教宗回答說:「在阿根廷,每當談到亞美尼亞人民遭受大屠殺,人們常用『滅族屠殺』一詞。我不知道還有其它的詞彙。後來,我來到羅馬,又聽到另一個詞彙,亞美尼亞語言中的『大災難』或『窮兇極惡』。」
教宗接著表示:「人們對我說,滅族屠殺是冒犯人的話,而該說『大災難』。可是,聽了總統講話的語氣後,也想到我過去用過的詞彙,以及去年我在聖伯多祿大殿公開表達的這詞彙,倘若不用同一個詞,至少會感到很奇怪。但我說這個詞時,是在強調另一件事:在這次滅族屠殺中,一如希特拉和史太林那兩次的行徑,國際上的強權都在隔墻觀望。」
「英國脫歐」
記者問教宗,英國通過公投脫離歐盟,他是否會擔心歐洲解體,甚至導致戰爭。教宗回答說:「歐洲已經存在戰爭!分裂的氣氛不僅在歐洲有,在歐洲國家内部也有。我們切莫忘記加泰羅尼亞(Catalogna),以及去年蘇格蘭的事。我認為,合一總能勝過衝突,總是如此!歐洲聯盟為恢復自身力量,必須走出有創意的一步,即使是‘健康的不聯合’措施:應給予歐盟國家更大的自主權,更多的自由。」
「馬丁‧路德宗教改革運動500週年」
教宗方濟各將在4個月後前往瑞典參加紀念教會改革500週年活動。關於如何給馬丁‧路德定位,教宗表示,路德的意向「沒有錯」,但「一些方法可能不正確」。教宗說,在發動宗教改革運動的進程中,教會也有責任。
「教會那時有腐敗、世俗、貪戀金錢和權力的現象。路德為此奮起反抗。他是個聰明人,在前進當中解釋他這樣做的理由。今天,信義會教徒和天主教徒,新教徒及所有教徒在成義教義上都意見一致:路德在這極為重要的一點上沒有看錯。今天的對話非常友好,我認為那份關於成義的文件是内容最富饒和最深刻的大公運動文件之一。不錯,我們之間的確存在著分裂,但責任也在於各教會。」
「教會應向受到傷害的同性戀者道歉」
德國樞機馬克斯(Marx)不久前曾表示,天主教會必須向遭到教會排斥的同性戀團體道歉。教宗回答記者有關的提問,重申《天主教教理》對這方面的教導,強調任何人都不能指責這些人。同性戀者不該受到歧視,而應受到尊重和牧靈陪伴。
「我認為,教會不僅應向受到傷害的同性戀者道歉,就如馬克斯樞機所言,也該向窮人、在工作上遭受剝削的婦女和兒童道歉。教會必須因祝福了許多武器而道歉,必須因許多次的不良表現而道歉。我說到『教會』時,指的是基督徒:教會是聖的,我們是罪人。基督徒因沒能陪伴許多人作選擇,沒有陪伴許多家庭而應當道歉。」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
最後,教宗談到本篤十六世說:「本篤是榮休教宗。他在2013年2月11日宣布要於2月28日辭去牧職時說得很清楚,他要引退,好以祈禱來幫助教會。對我而言,他是個有智慧的祖父,是以祈禱保護我的人。我從未忘記他在2013件年2月28日對我們,對樞機們說的話:『在你們中間將有我的繼承人。我承諾將服從他。』他的確做到了。他是一個守信用的人,一個正直的人。」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方濟各:本篤十六世是「跪著研究神學」的典範
慶祝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晉鐸65週年之際,坎塔加利出版社將出版有關本篤十六世見證司鐸生活核心:祈禱的價值的新書。將於6月28日面世的新書的書名為《傳授和學習天主的愛》,意大利«共和國報»提前刊登了教宗方濟各為新書撰寫的序言。
「一個人在司鐸職務中把自己奉獻給天主的「決定性因素」不是不知疲倦地工作、處理日常事務,而是毫不中斷,身心投入地跪著為他人祈禱,堅定不移的沉浸在天主內,一直誠心的轉向祂,就如一位愛人,無論在做什麽事,每時每刻都想著深愛的人。司鐸職務的真實性是在人們中讓基督的臨在具體化,否則一切都不是真實的,一切都成了慣例,司鐸幾乎成了領工資的人,主教成了官僚主教,教會不再是基督的教會,而是我們製造的一個產品,一個無用的非政府組織。」
教宗說:「我每次讀若瑟‧拉青格 / 本篤十六世的作品,我就越清楚知道,他一直是『跪著研究神學』的人。跪著,因為首先他是一位偉大的神學家,信仰的模範,看得出他確實是一位有信仰的人,祈禱的人,一位和平的人、天主的人。他在司鐸職務中所做的一切行動都將自己的心全部投入其中,他的深深地根植於天主…… 他的與主耶穌建立永久的關係。」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悼念十四年前的九一一
14年前,2001年9月11日,美國發生了震驚世界的恐怖襲擊,美國航空AA11號班機和聯合航空UA175號班機被恐怖分子劫持撞進世貿大樓 ; 美國航空AA77班機被撞進五角大樓;聯合航空UA93班機則因為乘客和機組人員抵抗劫持者,最終在尚克斯維爾一處田野失控墜毀。這次的恐怖襲擊一共造成近3000人死亡。 [Read more…]
重溫教宗本篤十六世《致中國教會信函》
教宗方濟各於普世教會為在中國教會祈禱日的前一次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提醒信友們5月24日,進教之佑聖母瞻禮當天,為在中國的天主教徒祈禱。教宗說:「讓我們祈求聖母瑪利亞幫助在中國的天主教徒在自己的同胞中始終做仁愛的可信見證人,並使他們在精神上與被立為教會磐石的伯多祿聯合在一起。」
教宗方濟各在多次機會上強調普世教會與在中國的教會團結一致,並且十分關注這個國家的形勢。他於2013年3月13日剛當選為教宗,便在西斯汀小堂內向前來恭賀他的香港主教湯漢樞機表示:「中國在我的心坎上。本篤教宗敞開了一條修和的道路。」
隨後,教宗方濟各又於2014年8月從韓國首爾返回羅馬的座機上向隨行記者們表示,他隨時樂意訪問中國。他並說,本篤十六世教宗寫給中國教會的那封信「為中國教會問題仍然重要且具有現實意義」。
為在中國教會祈禱日是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於2007年聖神降臨節寫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天主教會的信函中欽定的。在普世教會為中國教會祈禱的日子,梵蒂岡電台中文節目部首先重述本篤十六世教宗當年發表《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天主教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教友信函》時的背景,然後介紹《信函》的幾個要點及反省。
本篤十六世教宗發表《信函》時的背景
2007年6月30日,聖座發表了本篤十六世教宗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的天主教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以及平信徒的信函。信函用意大利文、法文、英文和中文發表,以意大利文為標準本,這是教宗對中國大陸教會特別關懷的表示,因為很久以來一直有中國大陸的主教、神父和教友切望教宗親自給他們的信仰生活一個明確的指示,好使他們能夠明確地、不含糊地、放心地善度天主教的信仰生活。教宗一直注意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天主教徒的這個迫切需要,因此在2007年元月召開討論中國教會問題委員會會議後,決定寫這封信函,以應他們的急需。
聖座新聞室在《信函》公布後發表聲明指出:這封信函不是政治性的文件,也無意指責中國北京政府,但是也不能無視於中國大陸教會每天都必須面對的困難。信函中,教宗關愛中國天主教會和教會本身堅守傳統和真理原則的精神溢於言表。教宗代表普世教會讚許中國教友對教會和對羅馬教宗的忠誠,他們為了信仰受到種種痛苦的考驗,甚至為此付出極高昂的代價和犧牲。教宗進而要求中國教會全體信眾,包括主教、神父、獻身事主者、以及平信徒不再彼此猜忌、指責、批評或怨恨,卻要互相了解、體諒、寬恕,走向與普世教會、與羅馬教宗完全共融的目標。
《信函》的幾個要點及反省
教會的本質及主教職
本篤十六世教宗談及教會時,把她作為聖事的現實、奧跡的現實及超性的現實來論述,稱教會是「天主同全人類密切結合的記號和工具」(六號)。
這些便是為了解教會現實及了解在中國的教會現實及其緊張現象的基本原則。這位教宗還邀請我們不該對今日的分裂感到詫異,因為初期教會團體也曾經歷過分裂的痛苦:「在世界的變故及教會的弱點中常存在著失落信德的危險,如此也會破壞友情和愛德。為此,誰相信愛的教會並願在她內生活,該清楚地認識到有此危險的存在」(六號)。
教宗方濟各幫助我們加深認識本篤教宗的這個觀點。他說:「教會是一個奧跡,在這奧跡中看不見的比看得見的更為重要,只有用信德眼光才能看到那看不見的」(2014年10月29日公開接見要理講授)。
本篤教宗表示,重要的是要了解「教會是完全屬於靈性的,但是教會有其架構,就是宗徒的繼承。其職責是保障教會始終生活在基督賜予的真理內;並由此產生愛的能力」(七號)。
此外,《信函》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是關於主教的職權。為信德而言,主教是耶穌的宗徒,是領導教會並為羊群捨命的牧人。中國政府當局及其它任何國家都很難理解主教職權在天主教會中的功能及正確意義。曾在台灣和中國傳教24年的宗座米蘭外方傳教會會士施安東(Antonio Sergianni)神父為我們舉出四川萬縣主教段蔭明的一例。這位年邁的主教在1984年聖母升天節的彌撒講道中講解當日彌撒有關聖伯多祿的論述。他向聖堂內的眾多信友說:「伯多祿!為我們來説,伯多祿是誰?他就是教宗。教會如同一條魚,若把魚頭砍下,將魚身與魚頭分離,魚就死了。若我們脫離教宗,我們也會死去。這就是我們的信德。當局不懂得這一點,我們要祈禱使他們明白這個道理。」
正如在世界各地的教會一樣,在中國的天主教會屬宗徒的繼承人—主教—管理。他們由有效祝聖的主教們祝聖,接受訓導、管理、聖化之職,照管託付給他們教區的子民;他們的職權是天主藉聖秩聖事賦與的。
「今日中國天主教會所有的主教都是中華民族的兒子。雖然教會在中國遭遇了許多重大的困難,然而仰賴天主聖神的特殊恩佑,總未缺乏過合法牧者的服務,無損地保持了宗徒的繼承。我們應為這些堅貞而倍受磨難的主教們的存在而感謝天主」(八號)。
主教的任命
本篤十六世教宗表明,主教任命觸及教會生活的核心,是教會合一和聖統制共融的保障。因此,任命主教是教宗的權利(九號)。但是,本篤教宗同時希望與政府達成協議,共同解決有關選擇主教人選的一些問題(九號)。
《信函》也提出那可能達成的協議的範圍。所涉及的是關於主教人選、任命主教的公布,以及地方政權承認新主教必要的民事效應等問題。無論如何,任命主教是教宗的權限。教宗本篤十六世提出主教人選的準則,他們應是當之無愧、深受教友尊重和愛戴的司鐸、該是信仰生活的典範。
「最近幾十年來,許多中國主教悉心地領導了教會,他們給自己的團體和普世教會作出了燦爛的見證。我們為此要再次從心底向群羊的‘至高牧者’(伯前5:4)發出稱謝的讚頌:因為我們不能忘記他們中有很多位遭遇了迫害、或被阻止執行使命,有些甚至以自己的鮮血澆灌、滋養了教會」(八號)。
身為主教的人可能會受到來自多方的壓力:本國政治當局、自己教區的信眾和司鐸以及梵蒂岡方面。若處在沒有自由,有時甚至無法自由地向自己弟兄們傾訴的境遇,這些壓力就會令他更加痛苦。「沒有主教便一事無成」這句格言很好地概括出公教信仰,這信仰要求眾人避免膚淺和草率的評斷。本篤十六世教宗勸告眾人「以生活共融、友愛諒解為準則,避開批判以及彼此指控。在這種情況下,亦該注意,特別在缺乏自由的空間裡,在評估一個行為的倫理道德時,除了所犯的行為之外,還應特別審核行為人的真正意圖。為此,每件事情必須按其個別情況去考量」(七號)。
教宗方濟各表示,中國主教們並不孤單,他們的痛苦必將結出果實。他在2014年9月20日談到中國主教們説:「中國主教們有時會覺得孤獨,但他們需要知道,教宗祈禱,好使他們在共同的信德內更能堅信他們的苦難必將結出碩果,為他們的信徒、他們的同胞和整個教會帶來巨大的益處!我願意向他們表達我本人和全世界所有主教的團結關懷,好使他們在共同的信德內,雖然有時感到孤獨,但更能堅信他們的苦難必將結出碩果,為他們的信徒、他們的同胞和整個教會帶來巨大的益處!」
遭受迫害
本篤十六世教宗為中國天主教徒近60年來所表現的忠貞感到欣喜,同時再次肯定上主掌握著各國和各民族的命運。他引述若望保祿二世在《新千年伊始》牧函中論及若望《默示錄》的主要神視,「此景象至今尚是一個難解、難明的謎,沒有人能閱讀它「。《默示錄》中的若望「面對如此難解的歷史奧跡流的淚,或許是要表明其時亞洲的教會在遭遇迫害時,因天主沈默而令其惶恐。這正反應出今日天主教會在世界許多地方面對的嚴重困難、誤會、敵視,給我們帶來的惶恐。教會原不該遭受這些苦難,正如耶穌本不該受祂所受的苦難一樣。這或是在揭示當人墮落於罪惡環境中時所生的邪惡,或是揭示著天主對世事的更高的引導」(三號)。
「因此,我很想向你們表達我對你們親切的關懷。你們對主基督及教會所持的忠誠,有時需要付出痛苦的代價的忠誠,所帶來的喜樂是豐厚的。因為基督賜給你們的恩寵,不但是為相信祂、也是為祂受苦的(斐1:29)」(二號)。
「親愛的中國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及教友們,我祈願你們心中『充滿喜樂,就算此時你們還該在各種試探中受苦,這是為使你們的信德得以精煉,比經過火煉而仍易消失的黃金更有價值,好在耶穌基督顯現時堪受稱讚、光榮和尊敬』(伯前1:6-7)」(二十號)。
教宗方濟各談及過去和今天遭受迫害的基督徒或殉道者時,從不使用定罪的口吻或言詞。他總是請求信友們為受迫害者和迫害他們的人祈禱。遭受迫害是一項試探,一項考驗;心神固然切願,但肉體卻軟弱(瑪26:41)。見證和殉道唯有在無條件接受的情況下才是真實的,為此常需要警醒和祈禱。
十字架及苦難的價值
教宗方濟各多次表示,耶穌對祂的門徒們說,那些為我而捨棄家庭、房屋和田地的人,「沒有不在今時就得百倍」賞報的。「[耶穌]好似在說:『是的,你們捨棄一切,在這現世將獲得很多賞報:但其中也有迫害!』這好似一盤用迫害之油所拌的沙律:總是這樣!這是基督徒獲得的賞報,這是那些跟隨耶穌的人所要走的路,因為這是耶穌所走的路:祂曾經被迫害!這是貶抑自己的道路。聖保祿對斐理伯人說:『基督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2:8)。保祿又說:『凡是願意在基督耶穌內熱心生活的人,都必要遭受迫害』(弟後3:12)。這就是基督徒生活的色調。遭受迫害是基督及祂的門徒在教會內得享最終勝利的標記和條件。耶穌在真福八端的教導中也說:『幾時人為了我而辱駡迫害你們,捏造一切壞話毀謗你們,你們是有福的』。因此,迫害是真福八端中的一端。望德的喜樂是遭受迫害的果實。」(2014年3月4日清晨彌撒)
本篤十六世教宗在《信函》中表示:「宣講福音就是宣講和見證被釘死而又復活了的耶穌基督、新人、戰勝罪惡和死亡的勝利者。祂讓人進入一個新的層面,在那裡,這種對仇人也充滿憐憫和愛的行為,見證著十字架已戰勝了人類的一切脆弱和貧乏。」(三號)
忠於福音也經由對羅馬教宗的忠貞體現出來,但其範圍卻更為廣泛。《信函》表示,全世界的天主教徒都懷著欽佩之情關注生活在中國的弟兄姐妹們的所作所為,為他們慷慨卻也經常忍受苦難的信德見證而欣喜萬分。
今天在中國經受的苦難與初期教會所經歷的並無兩樣。教會不為她的殉道者哭泣,卻慶祝他們所獲得的勝利。傳播福音就是將福音帶到天涯海角;將福音帶給今天的人就是向今天的人施與基督的愛。如何實現呢?背負他人的罪過,寬恕他們:只有這樣,傳福音和基督信仰才不會淪落為一種純粹的知識。福音,天主之愛的喜訊萬古長存,這是因為基督徒繼續接受因他人的罪過而被殺死的境遇。
敞開對話,相互尊重
本篤十六世教宗在《信函》中多次祝願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當局敞開對話空間,克服過去的互不了解。
教宗方濟各論及對話的議題時也說:「若我們不意識到自己的身份認同,我們就無法致力於真正的對話;若我們不能敞開心智,以同理心誠懇地接納那些同我們交談的人,也就不會存在真實的對話。『不懂得對話』、『將上主的話語和上主在子民中所做的標記拒之門外』的跡象,就是『暴怒』和企圖讓所有那些宣講天主的奇事,即耶穌復活的人默不作聲。」(2015年4月16日清晨彌撒)
《信函》始終強調寬恕與修和的重要性。
「教會的歷史告訴我們,真正的共融必須經過痛苦掙紮的修和才能達成。我熱切期望,你們依從來自聖神內的啟發,寬恕彼此的怨嫌,彼此接近,互相接納,打破藩籬,超越能使你們分離的一切。你們不要忘記耶穌在最後晚餐所說的話:『如果你們之間彼此相親相愛,世人因此就可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若12:35)。」(六號)
聖座新聞室主任和梵蒂岡電台台長隆巴爾迪神父在這封《信函》公布後評論說:「教宗不與任何人作對。他不指責任何人,教會內的和外面的都不指責。他總是保持平和的口吻和完全尊重的心態,即使談到自由受限制、令人無法接受的舉止、教會內的緊張局勢時,也是如此。教會素來被視為一個教會,有同教宗共融的深切渴望,即使她的內部表面看上是分裂的。對共融、修和、彼此寬恕的勉勵是訊息中突出的一點,貫穿整篇信函。」
中國天主教徒在閲讀慈悲禧年詔書《慈悲的面容》時,不能不回顧本篤十六世教宗寫給他們的《信函》。事實上,《信函》觸及許多方面的問題,談及許多重要事務,但其核心正是要求教會人士寬恕與修和,摒棄彼此間的批評和指責,重振宣講基督的新征途。
福傳與全球化
「在你們蒙召傳福音的這背景下,我願意以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堅決強調過的事來提醒你們:新福傳需要向現代人宣講福音。該意識到在『第一個千年十字架在歐洲紮根;第二個千年抵達了美洲和非洲;第三個千年將在廣闊及充滿生機的亞洲收割信仰的莊稼了』。
在中國,教會亦蒙召作基督的見證;憧憬未來、在宣講福音中考慮到中華民族所要面對的新挑戰。」(三號)
今天的問題不僅是缺乏宗教自由,人類面向未來的真正挑戰是全球化、科學進步、現代化、無神主義、世俗主義。在這方面,《信函》對於人、人的超性幅度以及耶穌基督是人類生活行動的具體和基本指南提出的整體觀,意義非凡。本篤十六世教宗指出:「今天一如既往,宣講福音就是宣講和見證被釘死而又復活了的耶穌基督、新人、戰勝罪惡和死亡的勝利者。(三號)「近年來,在中國的天主教會有數目可觀的成年人接受了信仰,這也要歸功當地信友團體的見證。牧者們,你們都蒙召要格外照顧他們初期基督徒的生活,該以一段相稱及嚴正的慕道期,幫助他們準備善度耶穌門徒的生活。」(十六號)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榮休教宗希望人們稱他為「本篤神父」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日前接受了《法蘭克福彙報》的採訪,表明他希望人們稱他為「本篤神父」。這篇訪談內容刊登在12月7日發行的《法蘭克福彙報》周日版。
榮休教宗向記者佈雷默(Joerg Bremer)表示,如果他引退時還有體力表達意願,他會要求人們稱他為「本篤神父」,可惜他在那個緊要關頭「已經太虛弱、太疲憊」。如今本篤教宗向記者吐露心聲,並同意記者披露這個內幕,因為現在說出「或許會有所助益」。
榮休教宗在半小時的訪談中觸及許多話題,其中包括《若瑟‧拉青格全集》第四冊的再版。這本書于1972年首次出版,他當時在結語中評論婚姻的不可拆散性和離婚再婚者領聖體的可能性。面對記者詢問他是否想以再版書籍的方式在以家庭為題的世界主教會議中表明立場,本篤十六世反駁說:「這真是荒謬至極」,因為再版的修訂稿早在世界主教會議之前就已經完成。
榮休教宗接著強調,他與教宗方濟各保持「緊密聯繫」。他說:「我儘量保持緘默,而信友也明確知道誰才是名副其實的教宗」。本篤教宗的思緒最後落在耶誕節和聖地,那塊真人真天主耶穌降生的土地;榮休教宗說:「這塵世的幅度對人們的信仰至關重要。」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方濟各: 本篤十六世是「偉大的教宗」; 科學要為全人類服務
10月27日上午,教宗方濟各為豎立在聖座科學院院址的本篤十六世半身態像主持落成禮,稱這位前任是位「偉大的教宗」。教宗方濟各在這個機會上與出席聖座科學院全體大會的成員一起反思「大自然的概念」,激勵基督徒科學家使科學進步為全人類服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