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 基督徒的謙卑不是自虐而是愛

blog_1429304750

4月17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強調的思想是: 為了屈辱而受屈辱是自虐狂,但為了福音而承受屈辱卻使人肖似耶穌。教宗勉勵基督徒決不可培養仇恨情緒,而應給自己時間去發現在自己身上蒙受天主喜愛的情緒和態度。

人是否能以天主行事的方式面對困難境遇呢?教宗對此作出肯定表示。他說,這一切都是時間的問題,需要時間讓耶穌的心思意念進入我們内。

當天的彌撒讀經取自《宗徒大事錄》,敍述宗徒們在公議會前受審問,他們被指控宣講那經師們不願聽到的福音。不過,在公議會上有一個名叫加瑪里耳的法利塞人, 他坦言建議“不要管這些人,由他們去罷”。在舉出過去的類似個案後,這位法利塞人說,若宗徒們的教義「是由人來的,就必要消散”,但若是從天主來的,就不會消散。公議會採納了這建議。

教宗強調,公議會的作法是選擇讓「時間」來決定,沒有順從仇恨的情緒衝動做事。這是為每個人的正確「補救辦法」。

「讓時間來決定,這為我們也適用。當我們對別人有不好的想法,不好的情緒,當我們有反感、仇恨的情緒時,就不要讓這些情緒增長,而要停下來,讓時間來決定。這是使事情趨於和諧,讓我們以公正看待事情的一段時間。你若在發怒的時候做出反應,那麽我敢肯定,你會不公正。你會是不公正的人。這樣做也會傷害你自己。這是我的勸告:時間,在受誘惑時給自己一些時間。」

教宗指出,若我們滋長怨恨情緒,這情緒無可避免地要爆發出來。因著這些與人作對,與天主作對的惡劣情緒,它必爆發出辱駡、戰爭。然而,天主喜愛人,喜愛和諧,喜愛仁愛,喜愛對話,喜愛一起行走。教宗承認,他自己也會有不好情緒的時候。若不喜歡一件事,第一個情緒不是從天主來的,而是來自邪惡,常是這樣。教宗感嘆道:「讓我們停下來,給聖神騰出空間,好使我們秉公做事,内心平安。如同被鞭打後喜喜歡歡地由公議會出來的宗徒們那樣,因為他們配為耶穌的名字受侮辱。」

「居心佔首位的驕傲將你引向殺人的意圖;謙卑,甚至屈辱則使你肖似耶穌。這是一件我們不去思索的事。此時此刻,有許多我們的兄弟姐妹為耶穌的名字殉難,他們在這境遇下,在這時刻歡欣,因為他們配為耶穌的名字受侮辱甚至死亡。為躲避居心佔首位的驕傲,唯有走上向謙卑敞開心懷的道路。若沒有屈辱就永遠不會有謙卑。這事不是我們能自然而然明白的。這是我們必須祈求的恩寵。」

最後,教宗談到「效法耶穌」的恩寵。他指出,不僅今天的殉道者為效法耶穌作了見證,許多男男女女每日為自己家庭的益處受屈辱,默不作聲,為愛耶穌承受痛苦,他們也為效法耶穌作了見證。

「這就是教會的聖德,這是屈辱給予的歡欣。這不是因為受屈辱是件好事,不是的;把受屈辱視為好事,那是自虐狂,不可這樣。屈辱帶來歡欣,那是因為這屈辱能使你效法耶穌。我們面對兩种態度:一種是封閉,它將你引向仇恨,引向憤怒,引向意圖殺人;另一種是向天主開放,走在耶穌的道路上。這種態度使你憑著這内心的歡欣對待屈辱,甚至是那些極大的屈辱,因為它使你確信已經走上耶穌的道路。」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方濟各2015年復活前夕守夜禮彌撒講道全文

blog_1429210703

4月4日晚,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的復活前夕守夜禮中勉勵我們: 「聆聽天主的輕聲細語、不逃避問題、謙卑自抑、與天主和聖母守夜,好能進入基督的復活奧跡,越過死亡抵達生命。」

在這至聖而喜悅的夜晚,教宗方濟各與大殿內的樞機、主教、司鐸和數千名信友,與普世教會一同慶祝基督的光榮復活,將這復活的喜訊和人類得救的希望傳遞給普世人類。

以下是教宗方濟各2015年復活前夕守夜禮彌撒講道的全文:

「今晚是守候之夜。

上主不眠,『護守者』在守護祂的子民(詠121:4),為使子民脫離奴役,並為他們開啟自由之路。

上主在守夜;藉著祂愛的大能,上主領子民通過紅海;祂也領耶穌越過死亡與陰府的深淵。

對耶穌的男女門徒而言,今晚是守候之夜,是痛苦與恐懼的夜晚。男人們將自己關在晚餐廳內;相反地,婦女們則在安息日過後的清晨,去墳墓那裡為耶穌的屍體傅油。她們心情激動,互相討論著:『我們該如何進去呢?誰給我們從墳墓門口滾開那塊石頭呢?』但這正是偉大奧跡的第一個標記:石頭已經滾開,墳墓開著!

『她們進入了墳墓,看見一個少年人,坐在右邊,穿著白衣……』(谷16:5)。婦女們是最先目睹『墳墓已空』這偉大標記的人,是她們最先進入……。

『她們進入了墳墓。』在這守候之夜,省思耶穌的這些女性門徒的經驗對我們會有所助益,她們的經驗也向我們訴說。事實上,我們在這裡的目的正是為了進入,進入天主以祂愛的守護而成就的奧跡。

我們不能過復活節卻不進入復活奧跡。這不是智力層面的事,不是我們知道或讀到的事……。它更為深刻,遠超過這些!

『進入奧跡』指的是有能力驚歎和默觀;有能力聆聽寂靜,聽到天主在靜默中對我們說話的那一絲絲輕聲細語(列上19:12)。

進入奧跡要求我們不懼怕現實:不將自己封閉起來;在我們不理解的事物面前不逃避;遇到問題不閉起眼睛、不否認問題、不回避問題……。

進入奧跡意味著走出自己舒適的安全範圍,克服拖累我們的怠惰和冷漠,走出去尋求真、美和愛,去尋找不折不扣的意義,為質疑我們的信仰、忠誠和理智的問題尋找一個不俗的答案。

為能進入奧跡,我們需要有謙卑的態度,這是貶抑自己、從我們無比驕傲和自負的高座上下來的謙卑。這是給自己重新定位、認清自身原貌的謙卑:我們是受造物,有優點也有瑕疵;我們是需要得到寬恕的罪人。為能進入奧跡,我們需要軟弱無力的卑微,放棄我們的偶像,而轉向朝拜。不朝拜就無法進入奧跡。

這一切訓導,是耶穌的這些女性門徒教導我們的。在那個夜晚,她們與聖母瑪利亞一同守夜。童貞瑪利亞幫助她們不失去信德和望德。就這樣,她們沒有留在恐懼和痛苦的牢籠中,而是迎著第一縷曙光走出去,手裡拿著油膏,心靈被愛傅了油。她們走出去,找到敞開的墳墓,然後進入。她們守夜,她們走出去,她們進入奧跡。我們要向她們學習與天主及我們的聖母瑪利亞一同守夜,好使我們也能進入復活的奧跡,越過死亡抵達生命。」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 不懂對話的人才會叫他人噤聲

blog_1429207832

4月16日,也是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88歲生日,他在梵蒂岡「教會之母」隱修院慶祝生日。教宗方濟各也為他的奉獻了彌撒,祝賀他生日快樂。他說:「今天是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的生日,我為他奉獻彌撒,我也邀請你們為他祈禱。願上主支持他,賜予他多多的喜樂和幸福。」

教宗方濟各在今天的清晨彌撒中表示: 不懂對話的人,不聽從天主的命令,試圖讓那些宣講天主消息的人噤聲。

當天的禮儀讀經談到「聽命」。

教宗說:「聽命總會把我們帶到另一條路上,不同於我們自認為應當走的路。聽命就是當上主對我們提出這樣的要求時,我們有勇氣改變道路。聽命者得永生,不聽命者,天主的義怒將臨在他身上。」

取自《宗徒大事錄》的第一篇讀經記載,司祭長命令耶穌的宗徒不要再向民眾宣講福音。他們大發雷霆,「充滿嫉妒」,因為他們目睹了宗徒們行奇跡,民眾信從宗徒,信主的人越來越多。司祭長將宗徒們關進監獄,可是在夜裡天主的天使卻將他們釋放,他們出獄後繼續宣講福音。司祭長再次捉拿並質問宗徒,而伯多祿面對司祭長的威脅卻答道:「聽天主的命應勝過聽人的命。」司祭長不明白這話的意思。

教宗說:「這些人原是經師,研究過子民的歷史,學習了先知的預言,鑽研過法律,通曉以色列子民的一切神學思想和天主啟示:他們什麼都懂,卻沒有能力承認天主的救恩。為什麼他們如此心硬呢?這不是頭腦的僵硬,不是單純的固執,而是心硬。」

教宗強調:「這些人不懂得對話,不懂得與天主對話,因為他們不懂得祈禱和聆聽上主的聲音,不懂得與他人對話。[他們質問耶穌:]『你為什麼這樣解釋呢?』他們只解釋法律條文本身,使法律更為精准,但是他們將天主在歷史中的標記拒之門外,將天主子民、他們的子民拒之門外。這種缺乏對話,這種心靈的封閉,使得他們不聽從天主。不懂得聆聽和對話是這些以色列經師、這些天主子民神學家的悲劇。」

「一個人不懂得對話、將上主的話語和上主在子民中所做的標記拒之門外的跡象,就是暴怒和企圖讓他人噤聲。在福音事跡中,司祭長們企圖讓所有宣講天主消息即耶穌已經復活的人噤聲。他們沒有道理,卻仍然這樣做。他們與那些打點把守墳墓的兵士,謊稱是門徒們偷走了耶穌屍體的人,是同一夥人。他們想盡一切辦法拒絕天主的聲音。」

最後,教宗說:「在這台彌撒中,我們為老師、教授、那些教導天主子民的人祈禱,好使他們不自我封閉,擁有對話的態度,以免遭到天主義怒的懲罰。倘若他們不改變態度,天主的義怒必將臨在他們身上。」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清晨彌撒:教會團體要展示在聖神內的重生

blog image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4月14日在梵蒂岡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強調在聖神內重生的團體力求和諧融洽,在磨難中堅忍不拔。教宗還告誡,基督徒不可累積財產,而要用財產來造福那些有需要的人,如同宗徒們領導的初期基督徒團體所做的那樣。

當天彌撒的第一篇讀經選自《宗徒大事錄》,講述初期基督徒團體的生活。教宗強調,那個團體有三個「重生」的標記,首先是和諧融洽,其次是財產歸公,第三是堅忍不拔。

教宗解釋說:「在聖神內重生的團體享有這份團結融洽的恩寵。唯有聖神能賜給我們和諧,因為祂正是聖父和聖子之間的和諧融洽,是促進和諧的恩典。第二個標記是財產歸公,也就是經上說的:『他們中,沒有一個貧乏的人;凡各人所有的,沒有人說是自己的,都歸公用。』沒錯,他們中有幾個富人,但財產都歸公用。這些是在聖神內生活的團體的兩大標記。」

教宗表示,那是一個「匪夷所思」的階段,因為這個團體「馬上出現內部問題」。比如說,意圖「詐騙」的阿納尼雅和撒斐辣加入這個團體。教宗說:「這些接近教會的大恩人假公濟私,不是嗎?耶穌所預示的諸多迫害也接踵而來。《瑪竇福音》真福八端的最後一端寫道:『幾時人為了我而辱罵迫害你們……。你們歡喜踴躍罷!』我們看到這個團體經歷許多迫害。耶穌預示這些迫害,也許諾了眾多美好事物、和平以及豐碩賞報。祂承諾:凡為了我的名而受迫害的人,『必要領取百倍的賞報。』」

在聖神內重生的初期基督徒團體有貧窮和公用財產,也有內部和外部的問題。教宗指出,內部問題包括「那對投機取巧的夫婦;外部問題則有迫害」。然而,伯多祿勉勵基督徒團體,別因迫害而驚慌失措,因為迫害有如「提煉黃金的烈火」;在聖神內重生的團體正是「在困境和迫害中」被提煉。於是,教宗指出,重生團體的第三個標記是「在承受磨難時的堅忍不拔」:要忍受困難、困境,忍受流言蜚語和疾病,忍受痛失摯愛的「苦楚」。

教宗表示,當一個基督徒團體力求和諧融洽,避免內部分裂時,它讓人看到它在聖神內的重生;當一個基督徒團體尋求貧窮,而不為自己累積財產,因為財產都歸公用時,也能讓人看到它在聖神內的重生。面對困難和覺得被冒犯時,切莫勃然大怒,而要像耶穌那樣堅忍。

教宗鼓勵眾人在慶祝逾越奧跡的復活期第二週,想想我們的團體,包括教區、堂區和家庭等團體,祈求和諧融洽的恩寵,那是聖神賜予的恩典。此外,還要祈求貧窮的恩寵,也就是為了眾人的益處而妥善管理所有物,慷慨地與人分享;最後要祈求堅忍不拔的恩寵。教宗祈禱說:「願上主讓我們所有人明白,在聖洗聖事中,不僅我們每個人,連我們的基督徒團體也領受了在聖神內重生的恩寵。」

教會要有勇氣坦率直言

pope-francis-610x343

教會的道路是那條「坦率」、「自由說話」的道路。教宗方濟各4月13日在復活節後的首次清晨彌撒中如此表示。教宗指出,唯有聖神能改變我們的態度和生活,賜予我們勇氣,一如宗徒們在耶穌復活後所經驗的。

選自《宗徒大事錄》的第一篇讀經記載了伯多祿和若望的這句話:「我們不得不說我們所見所聞的事」(宗四20)。教宗以這句話展開他的彌撒講道,說:伯多祿和若望行了奇跡後,受到司祭的囚禁和恐嚇,被制止以耶穌的名義宣講,但他們依然勇往直前,回到弟兄身邊後還鼓勵弟兄「坦率」宣講聖言。他們祈求上主「注意司祭們的恐嚇」,賜「祢的僕人」不要逃避,而“以絕大的膽量”宣講真道。

教宗說:「教會在今天所提供的訊息,依然是坦率直言、做勇敢的基督徒。這兩個宗徒[伯多祿和若望],如聖經所言,是沒有讀過書的平常人,卻非常勇敢。他們從害怕變為『坦率』,自由地說話。」

教宗然後談到當天的福音。福音敘述「耶穌與尼苛德摩之間有些玄奧」的對話,他們談到「重生」,談到如何「獲得與第一次不同的新生命」。教宗強調,在這個事跡中,「在這條坦率之路中」,「真正的主角是聖神,因為只有祂能賜予我們勇敢宣講耶穌基督的恩寵。」

「這份宣講的勇敢,使我們有別於純粹的勸人改教。我們不為耶穌基督做廣告,好使我們的『精神協會』有更多『會員』。這樣做沒用,不是基督徒的作為。基督徒應當做的是勇敢宣講,而宣講耶穌基督的舉動在聖神的作用下,可以帶來那推動我們前行的驚歎。」

教宗繼續說,聖神是這一切的主角。當耶穌談「重生」時,祂讓我們明白「是聖神在改變我們,聖神如風,可以來自四面八方,我們可以聽到祂的聲音」。「唯有聖神能改變我們的態度,改變我們的生活歷史,改變我們的歸屬」。

就如伯多祿和若望這兩個沒有讀過書的平常人那樣,聖神使這些人充滿力量,去宣講耶穌基督直至最終的見證——殉道。「走勇敢基督徒的道路,是聖神賜予的一份恩寵。有許多路我們可以走,它們或許也能給我們一絲勇氣。『看,他多麼勇敢,竟做了這樣的決定!看看這人,他的計劃很周全,安排得有條有理,真棒!』這樣做將有所幫助,但也只是另一位比他更偉大的聖神的工具。沒有聖神我們也能做很多事、做很多工,但均一無用處。」

教宗最後說,教會在復活節後「要求我們做好準備,領受聖神」。因此,「在慶祝耶穌死而復活的奧跡時,我們可以紀念整個救恩史,祈求領受聖神的恩寵,讓聖神給予我們宣講耶穌基督的真正勇氣」。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主持主的晚餐彌撒:耶穌無止境地愛我們眾人

blog_1428099975

4月2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前往羅馬雷比比亞(Rebibbia)監獄,在「我等天父堂」主持「主的晚餐」彌撒,進入逾越節三日慶典。彌撒當中,他為12名囚犯洗腳,其中六男六女,包括本地人和外國人。教宗抵達雷比比亞監獄時,受到包括囚犯、義工、獄警、工作人員在内的數百人的熱烈歡迎。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強調:「耶穌愛我們,耶穌愛我們,祂的愛沒有止境,愛我們到底,甚至為我們,為我們每個人捨棄性命。」

教宗注視著參禮的囚犯,他的目光與這些帶著痛苦和冷酷表情的面容相遇。他們的面容因著教宗的來臨及他的話語,而變得明亮及溫順,甚至有人感動地流下眼淚。教宗告訴這些坐監的男人和女人,耶穌的愛絕不令人失望。

「耶穌對我們的愛沒有止境:祂的愛越來越大,越來越深。祂從不厭倦地愛所有人,愛我們眾人,甚至為我們捨棄性命:是的,為我們捨命;是的,為我們眾人捨命,為我們每個人捨命。我們每個人都能說:『祂為我捨命』,為每個人。耶穌為你捨命,為你,還有你;為我,為他,為每個有名有姓的人。祂的愛如此:愛每個人。耶穌的愛絕不令人失望,因為祂孜孜不倦地愛,如同孜孜不倦地寬恕,孜孜不倦地擁抱我們那樣。這就是我願意對你們說的第一件事:耶穌愛了我們,愛了我們每個人,一直愛到底。」

耶穌在最後晚餐中,做了一件祂的門徒們尚不明白的事,為他們洗腳。在耶穌生活的時代,習慣為進入家門的來賓洗腳,因為他們走路,雙腳被塵土弄髒了。然而,為人洗腳是奴僕的差役,並非主人所行。

教宗解釋說:「那個時代還沒有鋪路的鵝卵石,不是嗎?人走起路來塵土飛揚,進入家門時要先洗腳。可是,這個工作不由一家之主來做,而是奴僕做的事。這是奴僕的工作。耶穌如同奴僕那樣為我們洗腳,為門徒們洗腳。因此,祂對伯多祿說:『我所做的,你現在還不明白,以後你會明白』(若13:7)。耶穌的愛這麽大,祂做了奴僕,為服事我們,醫治我們,洗淨我們。今天,在這台彌撒中,教會要求司鐸為12個人洗腳,紀念耶穌為12個門徒洗腳。但在我們心中,我們必須肯定,我們必須堅信,上主在為我們洗腳時,也洗淨我們全身;祂洗淨我們,再次使我們感覺到祂的愛。」

「在聖經中有一句依撒意亞先知的話,說得多麽美:‘婦女豈能忘掉自己的乳嬰?初為人母的,豈能忘掉親生的兒子?縱然她們能忘掉,我也不能忘掉你啊’(依49: 15)?天主對我們的愛正是如此。」

教宗俯身為12名囚犯洗腳之前,向在場參禮者提出一項請求說:「今天我為你們中的12個人洗腳,但這些兄弟姐妹也是你們大家:眾人,所有的人,所有住在這裡的人。你們代表了他們。可是,我也需要由上主來洗淨,因此我請求你們在這台彌撒當中為我祈禱,求上主也洗淨我的汙垢,使我如同耶穌那樣,愈加成為你們的奴僕,愈加成為服事人的奴僕。」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主持祝聖聖油彌撒: 司鐸必須學會勇於受苦受累,學會歇息

blog_1427998989_new

4月2日聖週四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祝聖聖油彌撒,羅馬教區的司鐸們與教宗共祭並在禮儀當中重新作出司鐸承諾。教宗祝聖了聖洗聖油、病人聖油和聖化聖油,這些聖油將在一年當中施行聖事時使用。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勉勵司鐸們要學會「勇於受苦受累,也要學會歇息」。教宗談到司鐸的勞苦說,為天主的忠實子民敷油不是件容易的職務。

「你們是否知道,多少次我在思考這問題,思考你們眾人的勞苦?我想了很多,也經常祈禱,在我疲倦時,尤其如此。我為你們這些在受托付的天主的忠實子民當中工作的人祈禱,你們許多人在被遺棄而且很危險的地區。親愛的司鐸們,我們的勞苦有如靜靜地上升到天鄉的馨香。我們的勞苦直達天父的心坎(詠141:2;默8:3-4)。」

教宗表示,必須戰勝以隨隨便便的方式歇息的誘惑,好似歇息不是一件天主的事那樣。我們不可陷入這誘惑當中。學習歇息是多麽困難,而司鐸職結碩果的一把鑰匙正是在於我們如何歇息。

教宗說:「我是否知道,歇息時我得到的是愛、白白的賞報以及天主的忠實子民對我的情感?我還是在結束牧靈工作之後,去尋求更講究的歇息,不是窮人的那種歇息,而是消費社會提供的歇息?聖神真的是我在勞苦中的棲息,還是只是讓我工作的那一位?」

與民眾打成一片,分享他們生活,與他們同甘共苦的司鐸會很勞累,但這勞累是健康的勞苦,而且美好;因為眾人愛戴、渴望及需要他們的牧人,不讓他們無所事事,這種勞苦是健康的。

教宗說:「這司鐸的勞苦有羊的味道,有父親注視自己子女或子孫的微笑,與那些只知道貴重香水,從遠處和高處注視你的人毫不相干。我們是新郎耶穌的朋友,這就是我們的喜樂。要是耶穌在我們當中牧放羊群,我們就不能做苦著臉面、滿腹牢騷的牧人,也不能做感到厭煩的牧人,這會更糟糕。有羊的味道和父親的笑容,是的,這會很勞累,但卻有聆聽上主的話的人的喜樂。上主說:『我父所祝福的,你們來吧!(瑪25:34)』」

教宗也提到仇敵的勞苦。

「魔鬼比我們更狡猾,它能在頃刻間拆毀我們用長時間耐心建起的一切。因此,我們需要請求恩寵,學會消除惡。消除惡,卻不拔除莠子;不自以為是超人,去維護只有上主才該維護的事。這一切都幫助我們在不義面前,在惡意的嘲弄面前不垂頭喪氣。上主為這些勞苦的境遇說:『請你們放心,我已戰勝了世界!(若16:33)』這句話將賜予我們力量。」

另一種更危險的勞苦是自我忙碌。

教宗說:「我喜歡稱這種勞苦為‘用精神上的世俗來賣弄’。一個人獨處時,便發現自己生活的許多領域都被這世俗浸透,我們甚至覺得怎麽洗它都洗不乾淨。這是一種不健康的勞苦。」

最後,教宗指出,耶穌參與了司鐸們的勞苦,祂親自清除了各種汙垢,那以「祂的名」在祂子民中行走的人被熏染上的世俗和油膩的煙霧。這樣一來,我們就有勇氣走出去,走向所有邊緣地區,直至世界的四極,將喜訊帶給遭受遺棄最深的人,知道耶穌每日與我們同行,直到世界的終結。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主持聖枝主日禮儀: 謙卑是天主的道路

blog_1427739293

3月29日(聖枝主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聖枝遊行和彌撒聖祭,進入聖週。教宗強調,若沒有屈辱,便談不上謙卑。他談到「耶穌貶抑自己」以及「那些為忠於福音而被歧視者所遭受的屈辱」。

教宗指出,貶抑自己是跟隨耶穌和善度聖週的道路。

「貶抑自己首先是天主的方式:天主貶抑自己,為與祂的子民同行。天主的方式不斷令我們驚奇,使我們陷入危機:我們從不習慣於一個謙卑的天主!」

教宗表示,藉著「表面上歡慶」的聖枝遊行,我們進入耶穌的苦難聖週。在這苦路和十字架下,我們將聽到眾人及其首領的辱駡。我們將看到耶穌遭到輕慢,被嘲弄、被出賣、被遺棄、被譏諷。我們只有「走上耶穌受屈辱的這條路」,才能真正活出聖週。

「這是天主的道路,是謙卑的路。這是耶穌的道路,祂沒有其它的路。若沒有屈辱,也就談不上謙卑。天主貶抑自己,為與祂的子民同行,為忍受子民的不忠。」教宗以《出谷紀》為例,談到天主使祂的子民脫離奴役的境地,帶領他們走出曠野,來到自由之地,可是,子民卻怨聲載道。

天主子「取了奴僕的形體」(斐2:7),在謙卑的路上一直走到底。

教宗解釋說:「謙卑也意味著服事,意味著給天主騰出空間,空虛自己,一如聖經所說,『使自己空虛』(7節)。這是最大的謙卑。」

教宗指出,世俗與基督的道路背道而馳。

「世俗為我們提供的是虛榮、驕傲、看重成就的道路,這是另一條路。耶穌在曠野40天當中,魔鬼也曾向祂推薦這條路,但遭到耶穌斷然拒絕。唯有藉著耶穌,藉著祂的聖寵,祂的助佑,我們才不僅在重大事情上,也在平時的生活境遇中,能夠戰勝這虛榮心、世俗的誘惑。」

「讓我們憑著對祂,吾主救主的無比的愛,果斷地走上這條路。在這方面,許多默默無聞的男男女女的榜樣能幫助我們,堅固我們。他們每日棄絕自己,服事他人:患病的親人、孤獨的長者、殘疾人、無家可歸者。」

教宗也提到那些為忠於福音而受歧視及付出個人代價的人,他特別談到遭受迫害的基督徒:

「讓我們想想那些因為是基督徒而遭受迫害的兄弟姐妹們,他們是今日的殉道者:他們人數眾多!他們不背棄耶穌,忍受侮辱和欺淩,卻保持了尊嚴。他們跟隨耶穌,走在祂的道路上。我們確實能說,『眾多如雲的證人』正是今日的殉道者(希12:1)。」

教宗邀請信友們走上天主謙卑的道路,堅信愛定會引領我們及賜予我們力量。天主在哪裡,我們也要在那裡(若12: 26)。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 企望與耶穌相遇令人喜樂

blog_1427397048

3月26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強調,那令我們喜樂的不是冰冷的教義,而是與耶穌相遇的信德和望德;做沒有喜樂的信徒是悲哀的事。

教宗反思當天的福音,指出亞巴郎的喜樂在於他歡欣喜樂地企望看到上主的日子。亞巴郎同他的妻子撒辣一樣,年事已高,但他相信,而且「向希望敞開心懷,充滿慰藉」。耶穌告訴法律經師們,亞巴郎「歡欣喜樂地企望」看到祂的日子,「他看見了,極其高興」。

教宗指出:「這正是那些法律經師們不理解的地方。他們不懂得許諾的喜樂;不懂得企望的喜樂;不懂得盟約的喜樂。他們完全不理解!他們不懂得喜樂,因為他們失去了喜樂的感覺,不明白喜樂唯獨來自信德。我們的父親亞巴郎能夠喜樂,因為他有信德:他靠信德成為義人。那些經師們喪失了信德。他們通曉法律,卻沒有信德!更有甚者,他們也失去了法律!因為法律的中心是愛,愛天主和近人。」

教宗繼續說:「那些經師們只有精確的教義機制,每日使教義更加嚴謹,任何人都不能碰觸。這些人沒有信德,沒有法律,卻依戀教義,甚至秉持一種詭辯的態度:是否能向凱撒納稅?這女人曾嫁給七個人,在復活的時候,她是七人中哪一個的妻子?這全是詭辯!這就是他們的世界,一個抽象的世界,沒有愛的世界,沒有信德的世界,沒有望德的世界,沒有信賴的世界,沒有天主的世界。為此,他們無法喜樂!」

教宗打趣地說:「法律經師們也許能娛樂,卻沒有喜樂,甚至擔驚受怕。這是不相信天主,不信賴天主,不企望天主的生活。他們的心成了石塊。」

教宗強調:「做沒有喜樂的信徒是悲哀的事。若沒有信德,沒有望德,沒有法律,卻只有種種條規和冰冷的教義,就不會有喜樂。」

「信德的喜樂,福音的喜樂是一個人信仰的試金石。若沒有喜樂,那個人就不是真正的信徒。耶穌說:『你們的父親亞巴郎曾歡欣喜樂地企望看到我的日子,他看見了,極其高興』(若8:56)。在回家之前,讓我們先在這裡用耶穌這句話慶祝,向上主祈求歡欣喜樂地企望的恩寵,能看到耶穌的日子,日後與祂在一起的恩寵和喜樂的恩寵。」 [Read more…]

教宗: 基督徒? 是的,但是……求天主幫助我們不做這類基督徒

blog_1427226463

3月24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祈願聖週帶來的恩寵能幫助基督徒接納天主的幫助及祂提供幫助的方式,不批評,不抱怨。

天主千方百計地為我們提供救恩,我們卻在天主面前耍脾氣、任性,因為我們不知道接納「天主的方式」而變得敗壞,喜歡抱怨。這是今日許多基督徒犯下的錯誤,如同昔日希伯來人脫離奴役後所犯的罪。

教宗的講道以《戶籍紀》記述的事件為起點。當時,以色列人在曠野中走累了,對輕淡的瑪納也感到厭煩,便開始對天主議論紛紛。他們中許多人被毒蛇咬死。梅瑟為他們轉求,立起一根放上銅蛇的木竿,誰若瞻仰銅蛇,就保存了生命。這銅蛇預兆被釘十字架上的基督。

教宗說:「在我們基督徒當中,有多少人也因對生活不滿而中了毒素。不錯,天主是良善的,但基督徒卻猶豫不決,不向天主的救恩敞開心懷。他們總是提出條件:『不錯,但事情是這樣的!』『是的,是,我願意得救,但我要走的是這條路』。就這樣,他們的心受了毒害。」

「許多次,我們也對天主的方式感到厭惡,不接納天主以祂的方式賜予的恩典。這是罪惡,是毒素。它毒害我們的心靈,奪去你的喜樂,不放過你。」

耶穌則走上加爾瓦略山,除去這罪惡。

教宗說:「耶穌自己承擔了毒素,罪惡,然後被舉起。『是的,但是……』的基督徒不冷不熱,是半途的基督徒。這些人起初對上主的道路充滿激情,後來卻成了不滿意的基督徒。唯有注視十字架才能痊癒,注視承擔我們罪過的天主,因為我的罪過就在那裡。」

今天,多少基督徒死在他們憂傷、抱怨的曠野中,因為他們不願意接納天主的方式。

教宗說:「讓我們注視承擔了全世界所有罪過的基督,求祂賜予我們恩寵去接納困境,接納天主施予救恩的方式,也接納希伯來人所抱怨的那輕淡食物,接納所有事物,接納上主引領我前行的道路。願下個主日即將開始的聖週幫助我們走出誘惑,不成為『是的,但是……』的基督徒。」

來源: 梵蒂岡電台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