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激勵青年:勇於夢想,心懷耶穌,共度生活難關

圖片:vatican.va

2021年11月21日,教宗方濟各早晨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慶祝基督普世君王節,當天普世教會也慶祝教區級的普世青年節,教宗在彌撒講道中指出了基督的兩個形象,第一個形象是在聖若望的《默示錄》和讀經一中達尼爾先知所預言的,「祂要乘雲降來」;第二個形象是,基督站在比拉多面前說:「我是君王」。

教宗在省思這兩個形象時,首先鼓勵青年在「邁向2023年里斯本世界青年日的旅程中,停下來思考耶穌的這兩個形象」。

「祂要乘雲降來」

教宗解釋道:「第一個形象是駕雲而來的耶穌,這讓人聯想到基督在世界窮盡之時的榮耀降臨。」教宗說:「它使我們認識到,我們生命最後的裁判將屬於耶穌。祂乘雲而來讓我們安心,仿佛在說:『當風暴聚集在你生活的上空時,我不會丟下你獨自一人,我始終與你同在,我來會帶來明亮的天空。』」

「另外,先知達尼爾告訴我們,在夜間的異像中,他看到上主乘雲降來。」教宗鼓勵青年:「在夜間的異像中觀看,換句話說,即使在黑暗中也要讓你們的眼睛保持明亮。」教宗說:「在我們心中所承受的或是在我們的周遭看到的任何黑暗中,絕不要停止尋求光明。」

接著,教宗說:「青年被賦予一個激動人心並具挑戰的使命:在我們周遭的一切似乎都在崩塌的時候要挺身站立;成為哨兵,準備在夜晚的異像中看到光明;在廢墟中成為建設者;有夢想的能力。感謝你們,因為在一個只考慮眼前利益、傾向於扼殺宏偉理想的世界裡,你們沒有失去夢想的能力。這有助於我們成年人,也有助於全教會。」

「我是君王」

在講到耶穌在比拉多面前說「我是君王」的第二個形象時,教宗描述我們是如何「被耶穌的決意、祂的勇氣和祂絕對的自由所震撼」。教宗解釋:「耶穌沒有隱藏祂的身份、沒有掩飾祂的意圖、也沒有利用比拉多為祂開脫的借口。祂以源自於真理的勇氣回答說:『我是君王。』祂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教宗接著解釋:「通過跟隨耶穌和内心的自由,我們看到生命的真實面目,而不會被當下的時尚和消費主義的光鮮亮麗所矇騙。我們在這裡不是為了被世界的歌舞昇平、光彩奪目所迷惑,而是為了掌握我們的生命,咬牙度過生活的難關,好使生命達至圓滿。這樣一來,有了耶穌的自由,我們就能找到逆流而行所需的勇氣。」

在結束講道時,教宗鼓勵青年:「要對真理充滿激情,這樣,你們就可以懷著你們的夢想說,『我的生活不被世界的思維方式所俘虜,我是自由的,因為藉由正義、愛及和平,我與耶穌一起為王』。」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第五屆世界窮人日彌撒:治癒今天的傷痛,以滋養明日的希望

圖片:vatican.va

教宗方濟各於11月14日第五屆世界窮人日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聖祭。在講道中,教宗從當天的福音出發(參閱:谷十三24-32),指出人子來臨前令人驚慌失措的跡象有助於我們詮釋歷史,明白今天的傷痛與明日的希望並存,讓我們能從今天悲痛不已的各種矛盾進入到救恩;我們的救恩即為與上主相遇,上主要來救我們擺脫一切兇惡。

教宗指出:「在充斥著災難、暴力、磨難和不義的歷史中,窮人深受重傷、遭到壓迫,等待「似乎永遠不會到來的釋放。世界窮人日催促眾人特別關注最脆弱者的苦難,因為他們往往因為不公義和不平等,被迫陷入煎熬的處境,又因為那忽視或摒棄他們的丟棄社會,情況雪上加霜。」

「如此的境遇帶來痛苦和恐懼。然而,希望之光卻從中升起,將人引向得到救恩的未來。」教宗闡明:「耶穌期盼我們向希望敞開心胸,救我們免於焦慮和恐懼。明日的希望之花在今天的傷痛中盛開。這份希望在我們今天受傷的歷史中運作,一如天主的國那樣遍地開花,有如樹木長出嫩葉。天主的國引導歷史邁向其目標,帶領人最終與上主相遇,而上主會一次而永遠地使我們獲得釋放。」

「面對痛苦與希望,基督徒的任務是什麼?」教宗表明:「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治癒今天的傷痛,以滋養明日的希望。基督徒的望德絕非天真爛漫的樂觀主義,單純認為明天會更好。相反地,基督徒的望德催促我們採取行動,在天主實現祂的救恩許諾時貢獻己力。換句話說,基督徒應當日復一日建設愛的國度、正義與友愛的國度,那是耶穌通過實際舉動親手開創的國度。」教宗叮囑信眾:「切莫忽視那些有需要的人,或者視若無睹地從他們身旁走過。我們要做出慈悲的見證,發揮溫柔的憐憫心,渴望接近他人並在盛行的冷漠中施以援手。」

教宗接著引用了意大利一位親近窮人的已故主教貝羅(Tonino Bello)的名言:「我們應當創造安排希望。」「我們必須藉由做出決定、拓展服務、為正義和團結奮鬥,以及減輕窮人的痛苦來具體表達我們的希望。希望必須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的關係、我們的社會與政治承諾中成為現實。」許多志工協助教會開展協助窮人的工作,使這份希望變得具體,教宗為此向這些志工致敬。

然後,教宗回到當天的福音,談到無花果樹的枝條發嫩、生出葉子的場景。教宗指出:「有如嫩葉的溫柔促使希望在世界繁榮昌盛,減輕窮人的苦難。我們要克服自己的自私態度和嚴苛的內心,對世界上的悲慘處境感同身受,分擔其中的痛苦並努力予以舒緩。樹木的嫩葉可以吸收污染,使之變成良好。我們與其對問題和挑戰誇誇其談,倒不如做些實事,如同樹葉那樣把髒空氣化為新鮮空氣,發揮轉換的作用,以善制惡。具體可行的作為是與飢餓的人分享食糧,為正義而奮鬥,扶持窮人,恢復他們的尊嚴。」

「教會該當走出去接近窮人,分享喜訊、陪伴並告訴他們,希望能從傷痛中萌生。這樣的教會是多麽美好又具有先知性。」

教宗最後期勉所有人:「通過溫柔把希望帶給世界,因為耶穌在他們內等待我們。」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為過去一年去世的樞機和主教舉行追思彌撒

圖片:vatican.va

「在考驗和困苦中學習期待上主的藝術很重要。順從和滿懷信賴地等待祂。」

2021年11月4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追思彌撒,紀念在過去的一年中去世的17位樞機和191位總主教和主教,在彌撒講道中强調了上述思想。教宗提到:「在這些亡者中有的死於新冠肺炎,艱難的處境加重了他們的痛苦。」

教宗對信賴天主進行了省思,他指出:「為增進這種信賴就需要一個長期的內心轉變,通過苦難的磨練,以致懂得在靜默中等待,懷有信賴的耐心和溫順的心境。我們就該這樣準備生命中最後,也是最大的考驗,即死亡。但在此之前還有些許一時的考驗,有我們現時的十字架。我們為此懇求上主賜予知道在那裡等待的恩寵,祂正是在那裡施展救援。」

教宗告誡道:「我們每個人需要在這方面走向成熟。在生命中的困難和問題面前,難以有耐心及保持平靜。惱怒蔓延開來,而且常常沮喪。如此一來,會受到悲觀和認命的強烈誘惑,看一切都是陰暗面,習慣使用氣餒和抱怨的語氣。甚至過去的美好回憶都無法撫慰我們,因為苦惱使心神停留在困苦時刻,於是苦澀便增長,人生好似一連串的災難。」

「然而,上主在此時卻做出一個轉折點。正是在這一刻,儘管我們繼續與祂交談,卻似乎觸到了底部。在深淵中,在看不到意義的苦悶中,天主走近我們,施與救援:就是在那個時刻。當痛苦達到頂峰時,希望卻意想不到地再次展現出來。」

此外,教宗還解釋說:「在極度的痛苦中,與上主親密契合的人會看到痛苦伸展開來。天主將痛苦轉變為一扇門,人的希望則通過它進入。如果幸運常使人盲目、膚淺和驕傲,那麽這個在信德中經過考驗的過程會使我們重生,使我們感到與過往不同,儘管它艱難和令人悲傷。因為考驗令人煥然一新,讓許多渣滓落下,教導人越過黑暗而看向遠處,親身感受上主的真正救援和祂的大能。」

教宗補充道:「上主改變一切,甚至是死亡。如果痛苦仍是一個奧秘,正是在這個奧秘中,能以新的方式發現天主慈父的愛,祂藉著磨練來探訪我們,因為在痛苦中,天主陪伴我們,就像一個父親,讓兒子健康成長,在困難中守在他身旁,而不是取代他。因此,面對蒙受救贖的死亡的奧秘,我們需要祈求以不同的眼光看待逆境的恩典。」

「我們要祈求獲得力量,知道在逆境中溫順和信賴地靜待上主的救援,不抱怨、不發牢騷、不讓自己陷於悲傷。那看似禍患的事將顯示一份恩寵,是天主愛我們的新明證。要懂得在靜默中等待,不閑談。靜待上主的救援是一門藝術,這就是走上了成聖的道路。我們要培養這門藝術。」

教宗接著指出:「等待天主的藝術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更為寶貴,需要每個人以自己的生命來見證信仰,溫順和心懷希望地等待。」教宗並強調:「基督徒不低估痛苦的嚴重性,在考驗中仰望上主,對祂懷有依恃之心,也為受苦的人祈禱,舉目望天,雙手卻總是伸向大地,以便具體地為近人服務。」

最後,教宗方濟各將思念再次轉向過去一年去世的樞機和主教們,願他們感受到天國的喜樂。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在羅馬的法國軍人公墓裡主持追思彌撒

圖片:vatican.va

「弟兄姊妹們,請你們停下腳步,請你們停止製造武器!這些墳墓在說話,從墳墓中喊叫著,呼求和平。」

教宗方濟各的這番話於11月2日追思已亡信友瞻禮在羅馬馬里奧山法國軍人公墓的樹林間迴盪著。教宗當天不僅紀念所有已亡的信友,更惦念著戰爭的受害者們。

這座墓園安葬著在二戰期間的法國軍人,墓碑整齊劃一,每個都銘刻著「為法國捐軀」的字樣。墓園大門寫著:「法國軍人公墓——1943年至1944年意大利戰役」。教宗方濟各提早了大約半小時抵達這座公墓,在聖詠團的歌聲中獨自走在墓園的小徑上,在一個個墓碑前獻上白色玫瑰花,閉上雙眼、靜默祈禱片刻。走完小徑後,教宗問候了在場若干參禮者和共祭的司鐸們。然後,教宗換上祭衣,走向祭台。當天的讀經以法語恭讀,聖歌以意大利語詠唱。為數眾多的信友到場參加了這台露天彌撒。

圖片:vatican.va

教宗在即席講道中首先提到了意大利北部某座墓園門口的標語:「途經的你,請停下腳步;在你邁出最後一步時,請想想你過去的步伐。」這份邀請令教宗印象十分深刻。他曾於2016年在聖瑪爾大之家的彌撒中提到這句話,而今在墓園裡,他向所有信友們再次強調,「人生有如一段旅途,我們人人都在旅途中」。

「我們每天邁出很多步伐。面對眾多歷史事實、許多艱難處境和許多墓園,我們大家都將邁出最後一步。有人會說:『神父,別一副如喪考妣、悲慘兮兮的樣子。』重點在於我們邁出的那最後一步是在旅途上,而非在沒有盡頭的迷宮裡。」

圖片:vatican.va

環顧著戰亡將士的墳墓,教宗提出了第二個思想:「這些人都很優秀,在戰爭中捐軀。他們之所以喪命,是因為他們被徵召去捍衛祖國、捍衛價值觀、理想,往往也要捍衛悲傷又可嘆的政治局勢。」教宗感嘆道:「他們是受害者,是一場吞噬祖國兒女的戰爭的受害者。」

教宗回憶起他往年於11月2日訪問過的軍人公墓,並紀念了皮亞韋的戰亡者和失蹤人員,以及諾曼底登陸戰役的罹難者。接著,教宗眺望羅馬法國軍人公墓裡的一個個墳墓,表明他在一座無名塚前感觸良多。教宗說:「連名字也沒有啊⋯⋯。」

「天主的心中放著我們每個人的名字,但這是戰爭的悲劇。我確信他們每個人都與上主同在,但是我們是否在旅途上呢?我們是否奮力抵抗,以免戰爭再起,以免國家經濟是靠軍火工業變得穩健呢?」

「今天的講道必須注視著墳墓,因為它們傳達出和平的訊息。」教宗最後總結道:「弟兄姊妹們,請你們停下腳步,請你們停止製造武器!這些墳墓在說話,從墳墓中喊叫著,呼求和平。」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主教晉牧典禮:主教蒙召度服務的生活

圖片:vatican.va

2021年10月17日,教宗方濟各在祝聖兩位主教的彌撒聖祭中反省了主教們蒙召在教會裡發揮的作用。在聖伯多祿大殿的中央祭台上,教宗講道的靈感來自於耶穌派遣十二宗徒到普天下去向萬民傳福音、引領眾人獲得救恩的福音事跡。

圖片:vatican.va

教宗闡明:「為了代代延續宗徒的這項職務,十二宗徒召集眾位合作者,為他們覆手,把從基督那裡領受的聖神之恩傳給他們,完整地授予他們聖秩聖事。為此,因著教會活潑的聖傳,主教的傳承不曾中斷。藉此,這個長存又重要的職務得到保護,救主的工程持續發展至今。」

當天晉牧的兩位主教分別是意大利托爾托納教區新任主教馬里尼(Guido Marini),以及教廷聖職部新任秘書長費拉達(Andrés Gabriel Ferrada Moreira)。教宗方濟各懷著「喜悅和感激」的心情對這兩位新晉牧的主教表示歡迎,叮囑他們度服務的生活。教宗提醒他們:「要把握每個機會來宣講天主聖言,不斷進修並親近他們的羊群。主教們要在教會內成為信德、服務和愛德的守護者。因此,他們必須親近天主,反映出天主的憐憫與溫柔。」

圖片:vatican.va

教宗強調:「主教們的首要之務是在祈禱中親近天主。祈禱不該變成鸚鵡學舌,卻要用心祈禱。第二項任務是親近「其他主教」,不說主教弟兄的壞話。主教的第三項任務是不忘記司鐸是自己最親的近人。」教宗也邀請眾位主教成為司鐸們伸手可及的父親。教宗接著提醒:「主教們務必親近他們的羊群,因為主教是從羊群中揀選出來的。」

教宗最後祈願這兩位新主教在親近這條道路上日益成長,效法上主,因為祂從以前到現在始終親近我們。

圖片:vatican.va (左至右:教宗,馬里尼主教 Guido Marini,費拉達主教 Andrés Gabriel Ferrada Moreir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夏志誠主教《為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於教區層面啟動共議階段-求恩彌撒》講道

香港教區夏志誠輔理主教
為世界主教代表會議
於教區層面啟動共議階段
求恩彌撒講道
筆錄:《鹽與光傳媒》

按此下載彌撒經文

收看彌撒

各位兄弟姊妹,

不知會否覺得奇怪,在常年期中,今天主禮的祭披是穿上紅色的。因為今天這台彌撒是非常特別,是《第16屆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揭幕禮在地區教區這個層面舉行。在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之後,60年代之後,教會每隔兩三年會召開一次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有不同的主題去商討。這一屆由今年2021年到2023年,主題是非常特別,也是教宗方濟各他自己那份牧民的精神,就是「共議同行」。

他創造了一個字這個字,就是從會議這個字來的,”Synod”是指教會的會議,將它變成一個特別的字”Synodality”,可以解說為一起同行,一起坐下來商討,可以「共議同行」的意思。

但是整個教會的由來是因為聖神來到信者的當中,所以今天幾篇讀經全都與聖神有關的。第一篇讀經宗徒大事錄 2:1-11,是說聖神降臨在宗徒身上,於是宗徒出外宣講。這帶出今屆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一個「共議同行」的教會。

教宗方濟各說首先要是一個共融合一的教會,所以在宗徒大事錄中我們聽到很多的名字,讀出了我們是什麼什麼人,是這裏哪裏的,那篇讀經說什麼?就是說我們雖然來自不同的地方,或者現在就像我們一樣,雖然大部份都是住在主教座堂附近,但是有些人也可能從不同的地方而來,我們當中有小孩,有年長的,有不同職業的,學識的水平也不一樣,不過我們是一個教會,我們都是被衪所吸引,在祭台上我們一起領受衪的聖體聖血。所以,在宗徒大事錄所說的共融,最後一句說:「我們都聽見他們用我們的話,講論天主的奇事」。

講論天主的奇事,才可以共融合一。是天主叫我們共融合一,意思就是說,有時候我們也可以爭拗的,有很多時候我們也可以有不同想法,有些時候甚至我們也不能溝通。不過,這樣不會阻止我們成為一個共融合一的教會,只要我們圍繞着天主。今天在香港社會非常需要這一份共融合一,只要我們深入與主的關係,我們才能夠彼此交談、合一。

怎樣才能展現這一份共融合一?

在第二篇讀經(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前書 12:27-30)又帶出今屆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第二個非常重要的元素,一個共議同行的教會除了是共融的教會,大家就像朋友一般,很開心地,一起參與!每個人也有他那一份的貢獻,有他的角色,有他的崗位。就像這台彌撒一樣,有送聖體員,有輔祭,有歌詠團,有主禮等等。很多不同的角色,大家都是不一樣,但是因為我們共融合一在主內,所以各司己職當中,大家是配合的,不同成為互補。其實不單只是教會,家庭也是一樣,社會也都一樣,教會就是為這件事作見證。

第二篇讀經就告訴了我們「眾人豈能都做宗徒?豈能都做先知?」大家也是不同的,不過我們參與,因此今屆的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教宗方濟各特別向大家發出一份問卷,有很多題目的,這些不是選擇題,而是會問及「怎樣共融合一?」,「你的教會如何給弟兄姊妹參與?」。他的意思很明顯,就是每一位教友,即是那些現在很少回來的,甚至不回來的,如果找到他們,都邀請他們給予意見,可以參與。

今天,原來在主教座堂還有一個很好的例子,真是一個具體參與的。剛才彌撒開始之前,陳志明神父告訴我今天是堂區議會策劃日,很多善會幹事都作了一些商討、一些計劃,今天就聚集一起來集合大家的想法,包括:為主教座堂未來三年可以怎樣發展,在那方面要留意,在那方面需要改善。我相信這就是最好去落實世界主教代表會議記這個「共議同行」的精神。

我們反省了第一篇讀經及第二篇讀經,有共融,第二篇論及參與。不過,不要忘記教會不是為自己而存在,我們這份參與不只是來建設這個團體,只是覺得「我們在這裏很好、很開心」,「兄弟姊妹互相幫忙,不要理會外面的人,外面的人不好」。不是這樣!我們有使命,這個就是第三個重要的元素,一個「共議同行」的教會是要向世界作見證。

在路加福音4:16-22,很重要,耶穌的第一篇公開講道。他去到自己的家鄉納匝肋公開講道,引用依撒意亞先知書:「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他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宣布上主恩慈之年。」非常厲害,要做很多事情。不過,不要讓我們忘記第一句最重要,就是「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就好像第一篇讀經,我們知道教會的開始的原因是因為上主的神臨於宗徒身上。第二篇讀經,為什麼我們大家會一起參與,雖然不同都彼此合作呢?因為「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

各位兄弟姊妹,很高興知道其實很多堂區在疫情緩和時,都出去在街上派口罩,關心街上的露宿者。我知道主教座堂也有做。是的,這一份就是跟整個社會一起同行。教會和基督徒不是為自己而存在,耶穌派遣我們,因為衪也是被派遣的。

「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

各位兄弟姊妹,我希望這一屆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不是只是去答問卷,也不只是主教們與教宗他們自己工作就可以,「我們有時候看看公教報就可以」,不是這樣!大家都要參與,因為我們是真正的一個共融合一的團體,一個「共議同行」的教會。

怎樣體會這一份精神呢?

不是只是我說給你聽就可以,最緊要的是每一個人都體會到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如果你體會到天主的愛就是上主的神,這樣的話,你自自然然會去做,自然會去承擔使命。「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是教會的開始,是承擔使命的力量,是參與的動力。

「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來自今天的福音,路加福音第4章18節,所以背熟這一節「實發」。這一節非常重要,真的將整個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以致我們教會的精神由這裏開始,因為「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

讓我們靜默片刻,去體會上主愛情之神,在這個時刻怎樣臨於我們身上去推動我們去承擔使命,建設教會。

路加福音第4章18節

「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

按此閱覽
第16屆世界主教代表會議資訊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官方網站

教宗開啟世界主教代表會議進程:這是恩寵的事件,而非教務會議

圖片:vatican.va

收看「天主教真理電台」的報導: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揭幕禮感恩祭經文

圖片:vatican.va

以下是講道全文:

第十六屆世界主教代表會議
教宗方濟各揭幕彌撒講道詞
2021年10月10日
(台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

「正在耶穌出來行路時」(谷十 17),有位富人來到祂面前。福音多次向我們展示耶穌「在路途上」,祂在路上成為人們的旅伴,聆聽潛伏在人們心 底下的問題和煩惱,藉此向我們啟示,天主不會居住在潔淨整齊的地方、在安靜的地方,遠離現實,而是和我們一起同行,並來到我們所在之處, 在人生偶爾坎坷的道路上。

今天,在我們開始這共議性的進程之際,我們大家──教宗、主教們、司鐸們、男女修會人士、平信徒的弟兄姊妹們 ──要自問:天主在歷史中行走並分擔了人類的滄桑,我們作為基督徒團 體是否體現了祂的「風格」?我們是否準備好了去冒險?或是我們害怕面對未知的事物而寧願以「這無濟於事」或「我們一向都這樣做的」為藉口而逃避呢?

舉行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意思是走同樣的路,一起走。讓我們定睛注視耶穌,祂首先在路上與那個富人相遇,接著便聆聽他的問題,最後幫助他 辨明他必須做什麼才能繼承永生。相遇,傾聽,辨明是世界主教代表會議 的三個特點。我想就此作一省思。

相遇

第一個是相遇。福音以敘述一個相遇開始。有一個人走到耶穌面前跪下,請教祂一個關鍵性的問題:「善師,為承受永生,我該作什麼?」(谷十17)。一個如此重要的問題須要關注、付出時間、願意與別人相遇並感受到他內心的不安逸。事實上,主不是無動於衷的,也沒有表示厭煩或被打擾,反而因他而止步,願意與他會面。沒有什麼能讓耶穌無動於衷,一切都是祂 關心的。面對面,眼神接觸眼神,分享著每個人的故事,這就是耶穌親近人的方式。祂知道相遇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生命。福音充滿了與基督相遇的記載;這些相遇使人鼓舞,也使人痊癒。耶穌並未匆忙離去,或看著祂的 手錶要盡快結束會面。祂總是服務祂所遇到的人,為聆聽他。

當我們開始這段歷程時,我們也被蒙召成為「專精於相遇藝術」的專家。並非要組織活動或透過思考一些方法來解決問題,而是投入時間去與主相遇,以及促進我們彼此間的相遇。這段時期,要我們騰出時間來祈禱和朝拜天主──我們經常忽視的祈禱──朝拜天主,騰出空間去朝拜天主,並 聆聽聖神要對教會說的話;騰出時間為轉向別人和聆聽他們說的話,面對面地相遇,讓自己被弟兄姊妹們的問題觸動,好使不同的神恩、聖召和職 務令我們變得豐裕。我們都知道,每一次的相遇都需要開放的態度、勇氣, 願意接受被他人的經歷質問。有時候我們寧願躲在冠冕堂皇的關係後面 ──聖職和官方的作風:我首先是「神父閣下」(「Monsieur l’Abbé」, 譯者註:法語對神父的尊稱),然後才是神父,或戴上客套的面具──然而相遇的經驗卻改變我們,經常指出我們意想不到的新途徑。今天在三鐘經後,我會接見一群露宿者,他們聚集在一起,只是因為有一群人會聆聽他們,只是為了聆聽他們。由於別人的聆聽,他們能踏上一條新的人生途徑。天主告訴我們,聆聽往往正是跟隨祂的道路,使我們擺脫裹足不前的 習慣。我們一旦與上主並在彼此之間真正地相遇,沒有形式主義,不塗脂,不抹粉,一切就改變。

聆聽

第二個動詞是聆聽。真正的相遇只能從聆聽中產生。事實上,耶穌聆聽了那個人的問題,以及他在宗教上和生活上的困惑。祂沒有給出一個常規的答案,不提供既定的解決方案,也不假裝禮貌地回答,為了擺脫他,好繼續上路。耶穌只是在聆聽他,無論需要多少時間,祂都聆聽他,不著急。最重要的是,耶穌不怕用心去聆聽他,而不只是用耳朵去聆聽他。事實上,祂的回覆並不局限於回答問題,而是讓那富人講述他的故事,讓他自由地談論自己。基督提醒他要遵守誡命,他於是開始談及他的童年,分享他的信仰歷程、他努力尋求天主的方式。當我們用心聆聽時,對方便覺得被接納,不感到被批評,能自由地告知他的經驗和他自己神修的歷程。

我們在這段同道偕行的日程中要誠心自問:我們如何聆聽?我們心中的「聽力」如何?我們是否讓別人表達自己,即使他們在生活上遇到困難,是否讓他們在信仰中前進,為團體生活作出貢獻而不受到阻礙、拒絕或批評?舉行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就是要自己與道成肉身的聖言身處在同一的 道路上,就是跟隨祂的足跡,聆聽祂的話和別人的話。這意味著,驚訝地 發現聖神總是常以出乎意料之外的方式指出新的道路和語言。主教、神父、修會人士和平信徒,以及所有已領洗的人,要學會互相聆聽,這是一個漫長的,也會是累人的練習,並避免人為和膚淺的回應、一種隨機應變的回應。不,不是這樣的。聖神要求我們側耳傾聽每個教會團體、每個民 族和國家的疑惑、他們的憂慮和希望;也要聆聽我們面前的世界、挑戰和改變。我們不要讓心靈充耳不聞,不要躲藏在各種自以為是後的自我防衛的心態。自以為是有時候會導致我們故步自封。我們要互相聆聽。

辨明

最後是辨明。相遇和相互聆聽本身並不是目的,讓一切保持原狀。相反,當我們進行對話時,我們接受與人討論,我們便動身起程,而最後,我們不再像以前一樣:我們有所改變。今天的福音就是向我們展示這一點。耶穌感覺到在祂面前的人是一個善良和虔誠,以及遵守誡命的人,但祂願意 引導他超越純粹的遵守誡律。耶穌在對話中幫助他辨明。耶穌定睛看他,就喜愛他(參閱:谷十 21),建議他在祂的愛的啓發之下省察自己的內心,並在這啓發之下,辨明出什麼是他的心真正珍惜的。這樣,他才從而發現對他有益的不是更多的虔敬舉動,而是空虛自己:變賣那些盤據他心靈的 東西,好為天主騰出空間。

對我們而言,這也是寶貴的一課。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是一段靈性分辨的路 程、教會分辨的路程,在朝拜天主和祈禱中實現,並與天主聖言緊密相連。今天的讀經二正要告訴我們,天主的聖言「確實是生活的,是有效力的, 比各種雙刃的劍還銳利,直穿入靈魂和神魂,關節與骨髓的分離點,且可 辨明心中的感覺和思念」(希四12)。天主聖言使我們的心敞開而作辨明和啓發辨明。聖言為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指引方向,以免它淪為一場教務會議、學術研討會或是政治大會,變成一個議會,而使它始終都是恩寵的事件、由聖神帶領的治癒進程。這幾天,耶穌召叫我們,一如祂對福音中那位富貴少年所做的那樣,祂要我們擺脫塵俗,走出我們的封閉狀態,以及我們日復一日的牧民模式;祂要我們反省天主此刻想對我們說什麼,希望 帶我們前往何處。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你們放心出發吧!願我們成為熱愛福音的朝聖者,並向聖神的驚喜開放。我們不要錯過相遇、相互傾聽和辨明的恩寵機會。我 們知道我們在尋求上主時心懷喜悅,因為首先是祂以祂的愛來與我們相 遇。 

按此下載
第十六屆世界主教會議揭幕彌撒
教宗方濟各講道詞

圖片:vatican.va

收看全片:

來源: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

點擊圖片
閱覽更多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中文資訊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官方網站

教宗方濟各將主持第16屆世界主教代表會議開幕彌撒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將於10月10日主日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正式在梵蒂岡開啓以同道偕行為主題的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此前,10月9日星期六,將在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新大廳有一段反省的時刻。

鹽與光電視及網上播放詳情:

《世界主教會議反省的時刻》
日期:10月9日
時間:(北美東岸)上午11時30分
(北美西岸)上午8時30分

第16屆世界主教會議開幕彌撒
日期:10月10日
時間:(北美東岸)中午12時
(北美西岸)上午9時

點擊收看

點擊下載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揭幕禮感恩祭經文

根據聖座新聞室10月1日的簡報,10月9日的計劃包括全體大會的反省和語言小組會議。天主子民的代表將在場參加,其中包括多個地方主教團組成的國際協會及類似組織的代表、教廷成員、兄弟代表、奉獻生活和教會平信徒運動的代表,以及青年委員會及其他成員。

(羅馬時間) 10月9日的議程將從上午9時開始,到下午1時結束,教宗方濟各將出席前半部分的會議。根據更詳細的介紹,早上8時開始接待與會者,9時開始會議並宣讀天主聖言(宗一9-20)。之後,布基納法索的耶穌會士貝雷(Paul Béré)神父和西班牙神學家伊諾格斯(Cristina Inogés Sanz)女士負責帶領默想。

教宗將在會上發表講話,隨後將是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總發言人霍勒利希(Jean Claude Hollerich)樞機的致詞。預計會有6個見證,首先是一位南非的女青年,接著是一位美國修女,她將透過視頻連線分享自己的經驗,然後是一位韓國的主教。

在一段靜默之後,一個澳洲家庭透過視頻提供自己的見證,一位巴西司鐸也以連線的方式發言。在見證時刻的末尾,一個法國修會團體的負責人則在會議現場與衆人進行分享。會場再次沉浸在靜默中,然後由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秘書長格雷奇(Mario Grech)樞機宣讀訊息。上午11時進入小組會議,11時30分以語言分組進行研討。

隔天,10月10日主日上午10時,所有在場參加會議的代表將參與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的彌撒。藉著這台感恩祭,普世教會和羅馬教區正式揭開世界主教代表會議進程。星期六的反省大會和主日彌撒都將透過梵蒂岡媒體現場直播。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閱覽更多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中文資訊
請點擊圖片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官方網站

教宗方濟各在斯洛伐克七苦聖母朝聖地主持隆重彌撒

圖片:vatican.va

2021年9月15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斯洛伐克沙什廷七苦聖母朝聖地主持大禮彌撒,結束第34次國際牧靈訪問。在場參禮的有90位主教、500多名司鐸和大約6萬信友。此前,教宗乘座車在會場繞行近半個小時,信友們揮動小旗問候教宗,向他歡呼並獻上歌曲。

教宗不但降福了這個信仰虔誠的人民,也明確叮囑他們做「有先知性的人」,因為斯洛伐克如今需要這樣的人。教宗說:「這並非與世界為敵,而是在世界上成為『反對的記號』(路二34)。」教宗提到聖母瑪利亞,信德的模範,並詳述了這信德的3個特性:行走、先知性和憐憫

圖片:vatican.va

行走

教宗說:「瑪利亞的信德是起身行走的信德。聖母的一生都是作為『首位門徒』,跟隨聖子耶穌『行走』,一直走到十字架下。因此,童貞聖母是斯洛伐克人民信仰的典範:這是起身行走的信仰,始終在淳樸和虔誠敬禮的激勵下,始終走在尋找上主的朝聖旅途中。」

教宗補充道:「在行走中,你們能克服一種靜止的信仰,它只滿足於一些禮儀或古老的傳統。你們卻要走出自己,將喜樂和痛苦背在肩上,讓生命成為走向天主和弟兄姐妹的朝聖之旅。請你們永遠保持行走,不要停下。教會若停下,就會生病,主教若停下,教會就能患病,司鐸若停下,天主子民就會患病。」

先知性

「瑪利亞的信德也具有一種先知性。這個納匝肋的少女以自己的生命成了預言,説出天主在人類歷史中施展大能,以祂的仁慈推翻了世界的邏輯,舉揚了卑微的人,貶抑了心高氣傲的人。她懷中那成為血肉的天主聖言耶穌,正如西默盎所稱,祂『使以色列中許多人跌倒和復起,並成為反對的記號』(路二34)。」

教宗解釋說:「我們不可忘記這一點:不能將信仰簡化為過甜蜜生活的糖塊。耶穌是反對的記號。祂來是將光明帶到有黑暗的地方,讓黑暗暴露出來並迫使它屈服。因此,黑暗總是同祂作對。接納耶穌、向祂開放的人就會重生;誰拒絕祂,就將自己封閉在黑暗中,自我毀滅。」

「在耶穌面前,我們不可不冷不熱,『脚踏兩隻船』。接納耶穌,意味著讓祂揭露我的矛盾、我的偶像,以及惡的暗示;讓祂成為我的復活,祂是總讓我重新站起來、領著我的手,讓我重新開始的那一位。」

憐憫

「瑪利亞信德的第3個特性是憐憫。她稱自己是『上主的婢女』(路一38),她在加爾瓦略山上度過了一段極端悲痛的時辰。雖然如此,她只留在十字架下。」教宗指出:「她不逃避,不設法救自己,不使用人性計謀和精神麻醉去避開痛苦。這就是憐憫的明證:留在十字架下。滿臉淚痕留在那裡,但堅信天主聖子必能改變痛苦,戰勝死亡。」

 「我們也如此,注視七苦童貞聖母,我們就能向富有憐憫的信德敞開心門,這憐憫能讓我們與受傷的人、受苦的人,以及被迫背負沉重十字架的人分享生命。」教宗强調:「這信德不存留在抽象中,而是讓我們關懷自己的骨肉,與需要幫助的人團結互助。這信德謙卑且不張揚,用救贖澆灌了歷史的溝壑。」教宗祈求天主,「讓這個斯拉夫民族永遠保持對信德恩典的驚訝和感恩」。

彌撒結束後,教宗感謝在這3天裡陪伴他的人,包括在場參加彌撒的主教們、民政當局、基督教協會的成員和觀察員。教宗表示:「我感謝以不同方式合作的人,尤其是他們的祈禱。」教宗最後承諾:「我將你們大家都放在心裡!」

圖片:vatican.v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匈牙利主持聖體大會彌撒及三鐘經祈禱

圖片:vatican.va

2021年9月12日,教宗方濟各早晨抵達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後,於11點30分在英雄廣場主持第52屆國際聖體大會閉幕彌撒,這圍繞著主的餐桌舉行的聖宴顯示出普世教會團結合一的堅定信仰。教宗在講道中講解了當天主日福音(谷八27-35)的内容,特別聚焦於耶穌問宗徒的話:「那麽你們說我是誰呢?」

教宗首先講道:「耶穌在斐理伯的凱撒勒雅問門徒們說:『你們說我是誰呢?』」教宗說:「這也是我今天要問你們每一個的問題。這不是一個讓你們直接從《教理問答》中快速得到答案的問題,而是要你們自己,以生命回答的問題。」

教宗於是說道:「我們的回答源自於作為門徒的自我更新,這更新包含著三個步驟:宣講耶穌,與耶穌一起分辨,跟隨耶穌。」

教宗解釋道:「第一步宣講耶穌,不僅僅是像聖伯多祿那樣簡單地承認耶穌是默西亞,它不僅包括宣講復活的光榮,也包括宣講十字架的苦難。」教宗說:「我們就如同門徒,希望一個強大的默西亞,而不願要一個被釘在十字架的僕人。在聖體聖事中,我們牢記天主是誰,耶穌為了我們的救贖接受了死亡。我們最好被耶穌那令人生畏的話所驚嚇。」

教宗繼續説道:「這導致第二步。就如被十字架驚擾的聖伯多祿一樣,我們也會把上主放到一邊,把祂推到内心的角落,然後去走自己的路,不讓自己受耶穌想法的影響。然而,耶穌希望我們與祂為伍,而不是站在世界那一邊。」教宗鼓勵我們花一些時間朝拜聖體,默思天主的軟弱,讓耶穌「醫治我們的自私自利並敞開自我奉獻的心門」。

接著,教宗講到耶穌的「嚴厲的命令」,耶穌斥責伯多祿,「撒旦,退到我後面去!」教宗說:「以這樣的話,耶穌把伯多祿帶回到自己身邊,帶回到真正的耶穌身邊,而不是他自己所思想的耶穌。」

教宗說:「『跟隨耶穌』意即擁有耶穌那樣的信心,相信我們是天主的愛子,在生活中前進。這就意味著要效法耶穌,祂來是服侍而不是受服侍。因此,我們蒙召每天與我們自己的弟兄姐妹相遇,服侍他們,好能讓自己快樂,也給別人帶來喜樂。」

教宗在結束講道時說:「這屆國際聖體大會標誌著一段旅程的結束,但更重要的是,它開啓了新的征程。」教宗重複道:「跟隨耶穌意味著永遠向前看,接納恩寵的時刻,每天讓上主的提問挑戰自己,就是祂向門徒的提問:你們說我是誰?」

彌撒結束時他帶領信眾誦念三鐘經,念經前,教宗提醒說:「聖體聖事意思是感恩。」教宗向「偉大的匈牙利基督徒家庭」、「在走向圓滿團結道路上」的弟兄姐妹表示感謝。此外,他衷心問候了巴爾多祿茂一世宗主教、當地教會和那些為本屆國際聖體大會作出努力的人,以及這次牧靈訪問的籌辦者。

教宗提到聖體大會的主題曲的歌詞時說:「願十字架成為你們過去和未來的橋樑!」宗教情愫是這個國家的生命汁液。但是,根植於土地中的十字架邀請我們好好地扎根、向所有人伸展其雙臂。除此之外,十字架也敦促我們擁有堅固的根基,不動搖。」教宗祝願匈牙利人:「堅定、開放、根深蒂固和尊重他人。」

接著,教宗提到當天在波蘭華沙榮列真福品的兩位新真福:斯德望·維辛斯基(Stefan Wyszyński)樞機和恰卡(Elisabetta Czacka)修女。他說,這兩位真福對十字架深有體會。

「波蘭首席主教維辛斯基樞機遭逮捕和受隔離,他始終是基督心目中勇敢的牧者。而恰卡修女雖然在年輕時就雙目失明,但其一生致力於幫助盲人。這兩位新真福的榜樣促使我們,因著愛的力量,將黑暗轉變為光明。」

最後,教宗在教會慶祝聖母聖名瞻禮當天,把匈牙利人民託付於聖母瑪利亞,並降福所有人,特別是孩童、青年、年長者、病患、貧困者和被排斥者。教宗用匈牙利語說:「願天主降福匈牙利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