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基督徒的希望來自十字架

恭選聖若望福音

那時,耶穌向門徒說: 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裏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結出許多子粒來。愛惜自己性命的,必要喪失性命;在現世憎恨自己性命的,必要保存性命入於永生。

2017年4月12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在要理講授中,教宗繼續論述基督徒的希望,講解了塵世的希望與十字架的希望。教宗表明,基督徒的希望從十字架上誕生,而且永遠存在;塵世的希望終將破滅。

教宗說:「耶穌給世界帶來一個新希望,這希望有如一顆生長的種子逐漸成長茁壯,有如『一粒麥子,如果死了,才結出許多子粒來』(參閲:若十二24)。耶穌就是這顆麥粒,祂在逾越奧跡中奉獻自己的生命,將我們的罪轉化為寬恕,我們的死亡轉化為復活,我們的畏懼轉化為信賴。」

「這就是為什麽在十字架上能產生且不斷產生我們的希望;為什麽與耶穌同在我們的各種黑暗就能變成光明,各種失敗化為勝利。若我們以耶穌為希望,我們就能逐漸發現得勝的生活方式就是那顆種子的作為,那種謙卑的愛。」

教宗解釋說:「沒有其它途徑能戰勝惡及給予世界希望。可是,你們會對我說:『不,這是一種失敗的思維!』這看似是一種失敗的思維,因為誰若愛就會失去權力。你們對此想過沒有?愛會使人失去權力,給予則使人放棄某些東西。可見,愛是一份恩典。」

「事實上,死去的種子、謙卑的愛是天主行事的途徑,只有這個途徑能結出果實。我們的情況也如此:佔有慾總是推動我們想擁有更多別的東西;我得到一個物件,馬上又想得到另一個更大的物件,我永遠不會滿足。這是一種不好的渴求,不是嗎?」

「你擁有越多就越想得到更多。這是惡習。貪得無厭的人永遠吃不飽。耶穌乾脆指著他們說:『愛惜自己性命的,必要喪失性命』(若12:25)。你若貪得無厭,喜愛擁有許多財物,那麽你就會喪失一切,甚至你的性命。這就是說:愛惜自己並為自己利益而活的人只能自鳴得意,卻喪失一切。相反地,誰若服事、按照天主的方式生活,他就會得勝,救了自己,也救別人,成為世界上希望的種子。」

教宗説:「當然,這真正的愛需要經由十字架和犧牲,如同耶穌所經歷的那樣。十字架是必經之路,但它不是終點,而是一條通道:其終點是光榮,就如逾越奧跡向我們彰顯的那樣。」

教宗重申:「愛在於奉獻生命,而非佔有生命。愛正如母親們所做的那樣:她們在誕生另一個生命時雖然痛苦,而後卻感到喜樂和幸福,因為她們產下了另一個生命。生命帶來喜樂;愛帶來生命,甚至賦予痛苦意義。愛是將我們的希望推向前進的動力。」

最後,教宗勉勵信友們在這聖週内瞻仰十字苦像,希望的泉源:「這樣,我們將會逐漸明白,與耶穌同希望就在於學會在種子當中已能看到作物,在十字架上看到基督的復活奧跡,在死亡中看到生命。你們每個人家中都有一尊十字苦像。我們應在十字苦像前停下來,注視基督並對祂說:與祢同在什麽都不會失去,與祢同在我總能懷有希望。祢就是我的希望。」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依然決心在4月底訪問開羅

2017年4月10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接見全世界方濟各大家庭修會總會長們時,再次念及埃及科普特禮團體的受害者,為他們祈禱,並堅定表明他訪問埃及的決心。

聖座副國務卿貝丘總主教向意大利《晚郵報》證實教宗的這份意志:「埃及的襲擊事件沒有令教宗卻步,他依然決心於4月28日至29日牧靈訪問該國。」

貝丘總主教解釋說:「襲擊事件製造混亂,帶來巨大的苦難,但它無法阻撓教宗和平使命的進展。這些襲擊事件顯然是在攻擊對話與和平,也向國家執政者發出間接信息,反對近期獲得了更多自由的基督徒少數群體。」

關於埃及的行程安排,貝丘總主教指出:「我們明白人們有時會對安全提出疑慮,害怕襲擊事件;如同教宗訪問中非時,為應對當地局勢,組織動員降到最低,但一切都很順利。針對本次埃及之行,我們已得到保證,一切都將圓滿進行,我們會安心前去。教宗鼓勵眾人切莫遮掩時而令人洩氣的現實,卻要懷著希望展望未來。他一如既往,願意以身作則」。

提到教宗所立的榜樣,貝丘總主教說:「在伊斯蘭國組織崛起之初,教宗便已區分狂熱分子的恐怖行動和宗教本身。他總是拒絕將伊斯蘭與恐怖主義相提並論。恐怖分子可能是一些誤入歧途的伊斯蘭教徒,但它絕非宗教。教宗此舉贏得了穆斯林的感激,他們感謝他公正的立場。很多伊斯蘭當局會見了教宗,向他致謝,其他許多人則致函教宗,對他的道德權威表達景仰之情。」

至於教宗經常提到的武器販運問題,貝丘總主教強調:「引發緊張或戰爭局勢對軍火商有利,因為他們能賣更多的武器,發大財。教宗深知所發生的事,他曉得真相是什麼,正在進行的游說有哪些。」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中文直播:教宗主持復活節前夕守夜禮2017

教宗悼念瑞典和埃及襲擊事件受害者

2017年4月9日聖枝主日,教宗方濟各於在三鐘經祈禱活動中悼念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埃及首都開羅和亞歷山大近日先後發生襲擊事件的受害者,為他們祈禱,並懇求上主使人心改過遷善。

教宗呼籲道:「讓我們將斯德哥爾摩上週五恐怖襲擊事件,以及因戰爭這個人類災禍而持續遭受嚴峻磨難的受害者們,託付於今日承受苦難的主基督和童貞聖母瑪利亞。」

「讓我們也為正是今天早上在開羅科普特禮聖堂遇襲事件中的受害者們祈禱。我向我親愛的弟兄塔瓦德羅斯二世宗主教、科普特禮教會和整個可愛的埃及,表達我沉痛的哀悼之情。我為亡者和傷者們祈禱,關懷他們的家屬和整個團體。願上主轉化那些撒播恐懼、暴力和死亡者的心,也轉化武器製造與販售者的心。」

瑞典斯德哥爾摩於4月7日週五發生卡車衝撞人群事件,造成4人死亡,15人受傷。埃及開羅和亞歷山大的科普特禮聖堂於4月9日主日遭到炸彈襲擊,導致45人死亡,120人受傷;當地清真寺的廣場也被放置了炸彈,所幸警方及時予以拆除,並未釀成更大的災難。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主持聖枝主日彌撒:讓我們在受苦者身上認出耶穌

2017年4月9日聖枝主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隆重彌撒時表示,耶穌臨在於今天像祂一樣受苦的弟兄姐妹身上。

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者參加了彌撒,其中包括在羅馬參加第32屆世青節的青年們。彌撒前,教宗降福棕櫚枝和橄欖枝,帶領信眾舉行聖枝遊行。

聖枝主日開啟了聖週的一系列禮儀活動,其高峰是耶穌的受難和復活,即基督信仰的核心。

教宗說:「聖枝主日具有雙重味道,既有甜味又含苦味:我們慶祝上主在眾人的歡呼中榮進耶路撒冷,同時我們也宣讀福音中的基督受難史。為此,我們心中充滿傷感的矛盾之情,懷有一絲耶穌在那一天或許也具有的心緒:祂與朋友一同歡樂,卻也為耶路撒冷哭泣。門徒們和耶路撒冷群眾的熱情歡迎並沒有使耶穌成為一位領袖、一位驅動者。這個耶穌不是散播虛幻的幻想家,不是一個『新世代』的先知,不是一個煙霧的售賣者,祂迥然不同。祂是確定無疑的默西亞。祂具有僕人的具體相貌,是即將遭受苦難的天主和人類的僕人。祂是人類苦難重度『患者』。」

耶穌當然是君王,但在這聖週祂必須遭受誹謗、淩辱、背叛、遺棄和不公的審判,然後被虐待和鞭打,戴上茨冠,走上苦路並被釘在十字架上。

耶穌從未向祂的門徒們許諾榮譽和成就。

教宗引用《瑪竇福音》的記載說:「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我(瑪16:24)。祂常常提醒祂的朋友這才是祂的道路,最終的勝利需要通過十字架的苦難才能獲得。這對我們而言同樣如此,我們要堅忍地承受十字架之苦,效法耶穌,願意每日背負十字架,照顧受苦的近人。」

教宗說:「這個耶穌臨在於我們許許多多的弟兄姐妹身上,他們今天像耶穌一樣受苦:遭受工作剝削,遭遇家庭變故、患病等;因戰爭和恐怖主義而受苦,因武器貿易的利潤和武器帶來的傷害而受苦。這些男女被欺騙,尊嚴被踐踏,被社會丟棄。」

教宗繼續說:「他們中每個人身上都有耶穌的臨在,耶穌希望這些人得到關注、承認和關愛。不存在另一個耶穌:那在棕櫚枝和橄欖枝的揮舞下光榮進入耶路撒冷的就是祂,那被釘在十字架上、死在兩盜之間的也是祂。除祂之外,我們絕無其他的主:耶穌是正義、慈悲與和平的謙卑君王。」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會透視:意大利華人團體籌備為中國祈禱日

最新內容:
-教宗譴責敘利亞化學武器攻擊事件
-普世青年節十字架即將啟程前往巴拿馬
-意大利華人團體籌備為中國祈禱日

教宗:我們停下來,在我們的歷史中發現天主的愛

四旬期第五周 星期四 彌

讀經一:創世紀 17:3-9

亞巴郎俯伏在地;天主對他說:「看,是我與你立約:你要成為萬民之父;以後,你不再叫做亞巴郎,要叫做亞巴辣罕,因為我已立定你為萬民之父,使你極其繁衍,成為一大民族,君王要由你而出。我要在我與你和你歷代後裔之間,訂立我的約,當作永久的約,就是我要做你和你後裔的天主。我必將你現今僑居之地,即客納罕全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做永久的產業;我要作他們的天主。」天主又對亞巴郎說:「你和你的後裔,世世代代應遵守我的約。」

福音:若望福音 8:51-59

那時候,耶穌對猶太人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誰如果遵行我的話,永遠見不到死亡。」猶太人向他說:「現在我們知道:你附有魔鬼;亞巴郎和先知都死了;你卻說:誰如果遵行我的話,永遠嘗不到死味。難道你比我們的父親亞巴郎還大嗎?他死了,先知們也死了。你把你自己當作什麼人呢?」耶穌答覆說:「我如果光榮我自己,我的光榮算不了什麼;那光榮我的,是我的父,就是你們所稱的「我們的天主」。你們不認識他,我卻認識他;我若說我不認識他,我便像你們一樣是個撒謊者;但是,我認識他,也遵守他的話。你們的父親亞巴郎曾歡欣喜樂地企望看到我的日子,他看見了,極其高興。」猶太人就對他說:「你還沒有五十歲,就見過亞巴郎嗎?」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在亞巴郎出現以前,我就有。」他們就拿起石頭來要向他投去,耶穌卻隱沒了,從聖殿出去了。

2017年4月6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表示,天主始終信守祂與亞巴郎所立的盟約,信守祂在自己的愛子耶穌內所許諾的救恩。教宗鼓勵信眾今天花10分鐘的時間,靜下來想想自己的歷史,就會發現天主的美好。

當天第一篇彌撒讀經取自《創世紀》,記述天主與亞巴郎立約。在福音中,耶穌和法利塞人都稱亞巴郎為「父親」,因為這個子民,即今天的教會是由他而生的。天主召叫亞巴郎離開故鄉到另一個地方去繼承產業,他立即信賴、服從了天主。

亞巴郎是一位有信德和望德的人。他相信天主對他的承諾,在百歲時會有一個兒子,雖然他的妻子不能生育。他在絕望中仍堅持希望相信了。

教宗說:「若有人想描寫亞巴郎的一生,可以說:『這是一位做夢的人』。他夢想過一些事,但那是希望的夢想,並不是瘋子的幻想。」

教宗解釋道:「亞巴郎得子後,孩子長成少年時天主卻試探了亞巴郎,吩咐他把自己的獨生子獻為全燔祭。亞巴郎服從了天主,在希望中前行。這就是我們的父親亞巴郎,他總是向前行。耶穌說,亞巴郎企望看見祂的日子,看見了,便極其高興。是的,他在許諾中看到了盟約圓滿實現的喜樂,看到天主沒有欺騙他的喜樂。天主始終信守祂的盟約。」

「天主與亞巴郎立約,要亞巴郎一直遵守盟約;而天主呢?祂許諾要使亞巴郎成為萬民之父。上主對他說:『你不再叫做亞巴郎,要叫做亞巴辣罕,因為我已立定你為萬民之父。』《創世紀》中還記載了天主與亞巴郎的另一段對話,天主向亞巴郎起誓,要使他的後裔繁多,如天上的星辰,如海邊的沙粒。今天我們可以說:『我就是其中的一顆星星,其中的一粒沙子』。」

「亞巴郎和我們之間還有另一段歷史,在天之父和耶穌的歷史。這是偉大的訊息。今天,教會邀請我們停下來,注視我們的根源,那使我們成為子民,如滿天星辰、海邊沙粒般的我們的父親。」

教宗說:「縱觀歷史,我不是孤單一人,我是一個子民。我們一起同行。教會是一個子民,是一個天主夢想的子民,一個擁有一位服從的父親的子民。我們也有一位為了我們、為了使我們成為子民而奉獻自己的生命的弟兄。因此,我們便可以注視天父,感謝祂; 注視耶穌,感謝祂;更注視亞巴郎和我們,我們是這段旅程的一部分。」

教宗邀請信眾今天度一個回憶的日子,闡明在這偉大的歷史中,在天主和耶穌內,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小小的歷史。

「今天,我邀請你們拿出5分鐘、10分鐘的時間,坐下來,沒有廣播,沒有電視;坐下來,想想自己的歷史,想想所有的祝福和禍事,所有的恩寵和罪過。看看那位天主的忠誠,祂始終信守自己的盟約,始終信守自己對亞巴郎許下的諾言,信守祂在自己的愛子耶穌内許諾的救恩。我肯定,如果我們今天在面對一些不好的事情時這樣做,便會發現天主的愛的美好、慈悲的美好,以及希望的美好。我敢肯定,我們大家都將充滿喜樂。」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將於聖週四前往帕利亞諾監獄主持彌撒

2017年4月6日,聖座公布教宗方濟各將於4月13日聖週四下午前往帕利亞諾(Paliano)監獄主持「主的晚餐」彌撒,並在濯足禮中為幾位服刑人士濯足。聖座表明教宗探訪帕利亞諾監獄純屬私人性質。帕利亞諾位於羅馬東南約65公里,與羅馬同屬於拉齊奧行政區。

帕利亞諾監獄牧靈司鐸路易吉‧保萊蒂(Luigi Paoletti)神父向梵蒂岡電台表示,他和服刑人士聽到這個消息後既驚喜又興奮。

「這是一個意想不到的好消息!我為此感動不已,雖然服刑人士這幾年不斷提出要求,讓我請求教宗前來探訪他們!他們多次寫信,以無比喜悅的心情期望教宗來訪。他們熱愛這位教宗,渴望教宗對他們及其家庭說句安慰的話。」

一般情況下,帕利亞諾監獄的服刑人士大約有60至70位,其中約有50位男性,5至7位女性,其餘的是病患者。此外,也有一些外國人服刑。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基督徒的希望不是一種觀念,而是復活的基督

伯多祿前書

總之,你們都該同心合意,互表同情,友愛弟兄,慈悲為懷,謙遜溫和;總不要以惡報惡,以罵還罵;但要祝福,因為你們原是為繼承祝福而蒙召的。但若你們為正義而受苦,纔是有福的。你們不要害怕人們的恐嚇,也不要心亂,你們但要在心內尊崇基督為主;若有人詢問你們心中所懷希望的理由,你們要時常準備答覆,且要以溫和、以敬畏之心答覆。

2017年4月5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談論基督徒的希望,強調這希望不是一種觀念,而是臨在於我們當中的基督。我們應效法基督,以生活見證表明希望的理由,善待近人,甚至寬恕傷害我們的人。

聖伯多祿宗徒要求信友們要時常準備以溫和、敬畏之心答覆人們詢問他們心中所懷希望的理由(伯前3:8-17)。教宗以這位宗徒的邀請為核心談論基督徒的希望,指明這希望永不落空,因為它的根據是基督的復活。

「我們的希望不是一種觀念和一種情感,也不是一款手機和一堆財富!我們的希望是耶穌這個人,是生活和臨在於我們和兄弟姐妹身上的主耶穌,因為基督復活了。斯拉夫人民在復活節期間彼此問候時不是說『早安』或『晚安』,而是說『基督復活了!』他們樂於這樣問候!」

教宗解釋說:「談到基督徒希望的理由時,我們不應過於在理論和言詞上尋找答案,而應作出生活見證。如果基督生活和居於我們當中,在我們的心靈内,那麽我們也應讓祂成為有形可見。我們不應把基督隱藏起來,而要讓祂在我們當中運作。這表示我們應讓主耶穌日益成為我們的典範,生活的典範;我們必須效法耶穌,在行為上肖似祂,做祂所做的事。」

教宗闡明:「基督徒的希望具體地表現在以卓絕獨特的溫和、敬畏、仁慈對待近人,甚至寬恕傷害我們的人,意識到不可以惡制惡,而應以謙卑、仁慈和溫良戰勝惡。反之,一個沒有希望的人就不會寬恕,無法給人寬恕的慰藉,同樣也得不到寬恕的慰藉。黑手黨人認為以惡才能制惡,因此他們行報復並做了許多眾所周知的事。然而,他們不懂得什麽是謙卑、仁慈和溫良。為什麽?因為黑手黨人沒有希望。請你們想想這一點。」

聖伯多祿宗徒提出「因行善而受苦,自然比作惡而受苦更好」(伯前3:17)。

教宗對此解釋道:「這並非說受苦是好事,而是說當我們因行善而受苦,我們就是生活在與主耶穌的共融中。耶穌接受了苦難而被釘在十字架上,使我們得到救贖。若我們的生命處於最微小或最偉大的境況,我們也要接納因善而受的痛苦,就好似在我們周圍散播復活的種子,生命的種子那樣,讓基督復活的光在黑暗中照耀。如此一來,每當我們維護最弱小者和遭排斥者,或我們不以惡還惡,而是寬恕和祝福,甚至“善待那些不愛我們,或傷害我們的人,我們就成為希望的光明標記。」

4月2日是聖若望保祿二世逝世紀念日,教宗方濟各在要理講授之後問候朝聖信友的機會上提到這位聖人,稱他是「基督的偉大見證人,信仰遺產的維護者」。聖若望保祿二世向世界傳達了兩個重大訊息:一個是慈悲耶穌的訊息,另一個則是法蒂瑪聖母的訊息。教宗勉勵信友們向基督敞開心門,接納這些訊息。 [Read more…]

梵蒂岡連線:教宗方濟各米蘭牧靈訪問

本集的《梵蒂岡連線》跟您一起回顧教宗方濟各在米蘭的牧靈訪問之旅,還有教宗方濟各第9屆世界家庭會議牧函。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