禧年週六接見:我們蒙召不斷皈依

圖片:Vatican Media

2025年2月1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主持了禧年期間第二次於週六舉行的接見活動,並在要理講授中闡述希望與皈依的關聯性。

在場眾人首先聆聽了選自《若望福音》的經文。經上寫道,那時候,「說了這話,瑪利亞瑪達肋納就向後轉身,見耶穌站在那裡,卻不知道他就是耶穌。耶穌向她說:『女人,妳哭什麼?妳找誰?』她以為是園丁,就說:『先生,若是你把他搬走了,請告訴我,你把他放在那裡,我去取回他來。』耶穌給她說:『瑪利亞!』她便轉身用希伯來話對他說:『辣步尼!』就是說『師傅。』」(若廿14-16)

在當天的要理講授中,教宗省思了瑪利亞瑪達肋納的經歷,因著耶穌的仁慈,她的生命徹底地改變了。耶穌將她帶入天主的計劃中,並賜予她一個新希望。《若望福音》描述她與復活主的相遇,展現她從絕望到喜樂的轉變:瑪利亞的多次轉身是改變她目光的皈依的標記。

同樣,我們也蒙召不斷皈依,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認出上主。我們不要注視過去,卻要轉向生命,上主在那裡以愛等待著我們,呼喚著我們的名字,託付給我們一項獨特的使命。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敞開心扉說「亮」話:真福八端

瑪竇福音 5:1-12

那時候,耶穌一見群眾,就上了山,坐下;他的門徒來到他面前,他於是開口教訓他們說:「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哀慟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安慰。溫良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承受土地。飢渴慕義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得飽飫。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受憐憫。心裡潔淨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稱為天主的子女。為義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幾時人為了我而辱罵迫害你們,捏造一切壞話毀謗你們,你們是有福的。你們歡喜踴躍吧!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報是豐厚的。」

真福八端
撰文:王新亮神父 (主徒會)

主內的兄弟姊妹,新年快樂!一場彌撒後,相信我們會聽到很多的新年快樂,身體健康,恭喜發財,主寵日隆等等。我們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很自然地在追求著快樂,幸福。我們的內心深處總是希望某些東西能夠滿足自己。那麼,我們渴望的到底是什麼呢?

聖多瑪斯.阿奎那說我們通常會找這四樣東西來得到虛假地滿足自己,那就是財富,快樂(就是身體的享受),權利和榮譽。因為,這四樣東西可以帶給我們(財富)安全感,(快樂)享受,(榮譽)被人肯定,光榮,尊敬,同時(權利)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下。但是,同時我們看到有的人這些已經有了,財富,生活上有各種享受,榮譽,權利,但是他們生活的依然非常痛苦。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人內心真正的渴望並沒有被滿足。我們內心真正渴望的是愛與被愛。除非我們學會去愛並且知道自己是被愛的,否則我們是不會找到滿足和幸福的。在新春主日的福音,耶穌送給了我們真福八端,教導我們如何去愛,也告訴我們是被愛的。

什麼是愛?有一個心理學的研究將愛分成了幾個級別:

第一個愛的級別就是喜歡,比如說這個女仔很漂亮,男仔很帥,或者很有知識,所以我喜歡他。

第二個愛的級別就是依戀,思念。時時都想跟他在一起。

第三個級別就是佔有,我想控制他,得不到他的話我就好嫉妒等等。

第四個級別就是交易,意思是我要順從你,對你好,但是目的是想對方對我好。

第五個級別就是感恩。我好感謝他,為什麼要感謝呢,因為你為我做了一些好事,其實都是想自己的好處。

第六個級別就是關注對方,看對方。從第六個層次開始,我們的目光開始向外看,開始注意對方。

第七個級別就是共感。意思就是看到對方,不舒服,難過,我都會不舒服,難過,理解,牽掛,同情對方。

第八個級別就是支持,幫助人。將我們的理解,同情變成了實際行動。

第九個級別就是有了共情,所以完全的包容,接納,理解,奉獻自己,犧牲自己。這就是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為我們做的,完全犧牲自己,奉獻自己。這種愛的犧牲、奉獻是人內心深處最滿足,最成全的狀態。

真福八端邀請我們要和別人的痛苦產生共情,對別人的需要感同身受。神貧的人是有福的,就是不只經驗到自己的貧窮、軟弱,也經驗到被人的貧窮、軟弱,所以對別人包容。哀慟的人是有福的,不但為自己的罪和痛苦哀慟,也是為了別人的痛苦而哀慟,產生共感。溫良的人是有福的。一個人為什麼會溫良,溫和良善。因為他理解人,他明白痛苦。憐憫人的人是有福的,要對人充滿憐憫的心。要對別人的痛苦有共情,然後奉獻自己,飢渴慕義的人是有福的,哪裡有不公正要出聲,為弱者出聲,伸張正義,就算為義而受迫害。

主內的兄弟姊妹們,在這個新的一年裡,讓我們來尋找真正的幸福,滿足。不要讓我們的目光停留在自己的痛苦上,而是注視著耶穌的痛苦,讓我們知道我們是有人陪伴的,有人愛的,然後在我們周圍的人身上看到受苦耶穌,產生共情,奉獻自己。那樣我們就找到了真正的幸福。

王新亮神父 (Fr. John Wang)簡介

王新亮神父於1990年10月2日,出生於天津市一教友家庭,並自幼領洗。2009年至2013年,在大學期間學習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直到2014年,王神父加入主徒會,並在2016年1月3日於新加坡宣發初願。其後,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於多倫多St. Philip’s Seminary修讀讀哲學,2018年9月於多倫多總教區St. Augustine’s Seminary修讀神學。2021年12月27日,於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聖曹桂英堂宣發永願。2023年5月13日,於聖彌額爾主教座堂大殿晉鐸。

教宗2025年2月祈禱意向:為司鐸和修會生活的聖召祈禱

教宗全球祈禱網絡」(舊稱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25年2月意向

意向:請為司鐸和修會生活的聖召祈禱

青年蒙召以司鐸和修會生活來服事基督的使命,讓我們為他們祈禱,願教會團體能接納他們的渴望和疑慮。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教宗向慶祝2025年農曆新年的人們致以新春問候

圖片:Vatican Media

2025年1月29日是2025年農曆新年的開始,教宗方濟各在當天週三的例行公開接見活動中,向所有歡度農曆新年的人們表達祝福。

教宗說:「我向講中文的人們致以親切的問候。親愛的兄弟姐妹們,在東亞和世界各地,有許多家庭今天正在慶祝農曆新年,這是一個增進家庭關係和友誼聯繫的機會。藉此,我向你們致以新年的祝福,並祈求天主賞賜你們平安、安寧和健康。」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我們要效法大聖若瑟,多聆聽少說話

大聖若瑟懷抱天主的夢想。他是大無畏的「義人」,參與救恩史,喜歡行動勝於說話。2025年1月29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在要理講授中如此描述耶穌的鞠養之父大聖若瑟,並邀請眾人效法他的芳表,「多聆聽少說話」。

放下直覺和恐懼

教宗繼續禧年期間以「耶穌是我們的希望」為主題的系列要理講授,從《瑪竇福音》談起(參閱:一18-21)。教宗指出,大聖若瑟「承擔起耶穌合法父親的職責,使之接在葉瑟的樹幹上,與對達味的許諾相連結」(參閱:撒下七12;編上十七11)。事實上,基督是「正義的苗芽」,是「以色列希望的圓滿實現」。

在救恩史的背景下,與聖母瑪利亞訂婚的大聖若瑟走上舞台。依照猶太教的法律,婚禮將於隔年舉行。在那段期間,大聖若瑟「發現」瑪利亞懷孕,對她的愛陷入嚴峻的「考驗」。當時的法律規定了兩種解除婚約的方法:要麼是在法院採取公開的法律行動,要麼是私下給一封休書。大聖若瑟是個義人,因為他遵守法律,在深思熟慮後採取行動。他摒棄直覺和恐懼,接受「天主智慧」的帶領,「悄不作聲地」與瑪利亞分手。

「這是大聖若瑟的智慧。這讓他不會犯錯,而且敞開心扉,順從上主的聲音。」

夢想「天主的奇跡」

天主的奧跡通過夢的渠道揭示出來。聖經中的另一位人物、古聖若瑟,也是在夢中領會天主的聖意。那麼,耶穌的鞠養之父大聖若瑟在睡夢中看見什麼呢?教宗這樣回答:「他夢見天主在瑪利亞的生命中行的奇跡,以及奇跡也在他自己的生命裡成就:他承擔起做父親的職責,守護、保護並傳承物質和靈性的遺產。」

不需要證明的信賴

「不要怕娶你的妻子瑪利亞,因為那在她內受生的,是出於聖神。她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為他要把自己的民族,由他們的罪惡中拯救出來。」(瑪一20-21)

面對這個啟示,大聖若瑟沒有要求「進一步的證明」,就全心信賴天主,接受天主對他和他的聘妻的夢想。如此一來,大聖若瑟領受恩寵,「懂得懷著信望愛三德活出天主的許諾」。教宗強調了大聖若瑟的沉默不語,指出他喜歡「具體的行動」勝過於「無用的話語」。

教宗方濟各引用本篤十六世的思想,稱大聖若瑟的「心靈為天主保持警醒」,因此發自內心「服從」天主的計劃。

教宗最後總結道:「姐妹們、弟兄們,我們也要向上主祈求多聆聽少說話的恩寵、夢見天主的夢想的恩寵,以及負責任地接納基督的恩寵。自從我們領洗的那一刻起,基督就在我們的生命中生活並成長。」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鹽與光傳媒》2025年新春祝賀:真光照普世 新年滿希望

各位親愛的兄弟姊妹,
新春快樂!
感謝天主在過去一年對我們的眷顧,同時,我們也衷心感謝您一直以來對《鹽與光傳媒》的捐款支持。慶幸有您與我們攜手一起把基督的光帶到華語世界,與眾人分享充滿希望和喜樂的故事。在此,謹代表《鹽與光傳媒》的團隊,祝您時常喜樂,主寵滿溢。在禧年中,祈求天主聖神帶領我們成為「希望的朝聖者」。
今年,我們邀請到鄧建衞神父(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華人牧民議會主席)、馮若望神父 (多倫多總教區)阮嫣玲修女 (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盧智軍神父(耀漢小兄弟會)、王新亮神父 (主徒會)、王天偉神父 (主徒會)、Mary Yu (鹽與光義工代表),聯同《鹽與光傳媒》新任行政總監查希尼安神父及中文節目製作人Rodney為大家送上祝賀。

《鹽與光傳媒》團隊,
祝您時常喜樂,主寵滿溢。

教宗:邪惡的時日不多,戰爭和死亡不會獲勝

圖片:Vatican Media

整部聖經向我們講述天主聖言,祂為了救世人而道成肉身;換句話說,整部聖經「都讓我們記得基督和祂的工程」,並由「聖神在我們的生活和經歷中予以落實」。2025年1月26日天主聖言主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他在講道中如此表示。參禮者約有6500人。

當天也是禧年傳播界慶典的最後一天,同時教宗為40名不同國籍的平信徒授予讀經職,並託付給他們每人一本聖經,以強調我們蒙召藉著聖言為祂作見證,「向各時代、各地方傳揚福音」。在第六屆天主聖言主日,教宗再次叮囑在場全體信友要養成誦讀聖經的習慣。

耶穌使命的五個行動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闡述了主日福音。根據聖史路加記載,耶穌宣讀了《依撒意亞先知書》的一段經文,然後「揭露自己是默西亞」,即天主的受傅者。

這段經文概述了基督使命的五個行動:「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宣布上主恩慈之年。」(路四18-19)教宗指出,因此,福音是「憐憫、仁慈、光明、自由且喜樂」的話語。

福音絕不叫人失望

教宗逐一解釋了耶穌的五個行動,並勉勵所有的人身體力行。而且,基督在落實這些行動時,「向我們宣講天主接近我們的貧困、將我們從罪惡中贖回來、啟迪我們的眼、打破壓迫的枷鎖」,賜給我們新生命,與我們並肩同行。

「祂賜給我們的救恩還沒有完全實現。我們都知道這點。然而,戰爭、不義、傷痛、死亡不會有最後的話語權。事實上,福音是活的聖言、是肯定的話語,絕不叫人失望。福音絕不使人蒙羞。」

向窮人傳報喜訊的憐憫話語

基督「被派遣去向貧窮人傳報喜訊」,也就是天主的國臨近了。祂讓我們明白,「上主來眷顧祂的子民,照顧卑微和不幸的人」。教宗強調,福音是喜訊,是「憐憫的話語」。我們蒙召去「行愛德、寬恕近人的罪過、慷慨投入社會工作」。

未來屬於天主

接著是向俘虜宣告釋放。教宗表示,基督告訴我們,「邪惡的時日不多了,因為未來是屬於天主的」。

「因著聖神的德能,耶穌將我們從一切罪過中贖回來,使我們的心靈自由,擺脫一切內在的鎖鏈,在世上帶來天父的寬恕。這福音是仁慈的話語,召叫我們成為熱愛和平、團結與修和的見證人。」

權勢與虛榮使人對弱小者視而不見

使盲者復明則是更廣大的工程,耶穌照亮每個人的內心,因為人的內心會是罪過的棲息之所。因此,基督的話語是「光明的話語」,「叫我們迎接真理,去為信仰做見證」,在生活上言行合一。

「默西亞為我們開啟心靈的眼,它往往因權勢和虛榮的媚惑而眼花撩亂:那是心靈的疾病,妨礙我們辨認出天主的臨在,使我們對弱小者和受苦者視而不見。」

在基督名字內的弟兄姐妹

此外,耶穌來,也是為了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其首要意義是,基督「使我們成為在祂名字內的弟兄姊妹」。因此,「因著天主愛的威能,打破了迫害與死亡的牢籠」。所以,天主的話語是「自由的話語」,催促「心靈悔改、心意誠實,並在磨難中堅忍不拔」。

耶穌宣告的新時代不會消耗生命

最後,耶穌宣告的「上主恩慈之年」是「新的時代,不會消耗生命,卻使之煥然一新」。教宗指出,剛展開的禧年預備我們懷著希望去與救主相遇。為此,基督的話語是「喜樂的話語」,敦促我們「去接納、共融,並以朝聖者的身份踏上旅途,走向天主的國度」。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我們同心合意走向耶穌時,祂支持我們的希望

圖片:Vatican Media

2025年1月25日聖保祿宗徒歸化日,教宗方濟各於當天下午在羅馬城外的聖保祿大殿主持基督徒合一祈禱週的閉幕晚禱禮儀活動。他在講道中強調,儘管每個人都會面臨絕望的時刻,或著認識一些失去希望的人,但是“福音告訴我們,耶穌總是給予我們希望”。

教宗省思了耶穌在拉匝祿死後與瑪爾大的對話(參閱:若十一17-27)。福音記載,瑪爾大相信在末日死者的復活,對此耶穌向她保證說,祂自己就是復活,就是生命,耶穌問瑪爾大:“你信麼?”

這段福音章節是今年祈禱週的主題。教宗說,耶穌與瑪爾大的相遇教導我們,“即使在悲痛欲絕的時刻,我們也不孤單,我們可以繼續抱有希望”。

教宗指出,這不僅對我們的生活重要,對“基督徒信徒團體、我們的教會和大公關係”也極其重要。儘管有時我們感到疲憊不堪或沮喪,但耶穌總會來到我們身邊。教宗問道:“我們信麼?”“我們信祂是復活和生命嗎?”

接著,教宗強調說,福音的希望訊息是禧年的“核心”。這來自聖神的希望也是大公運動的基礎。

教宗指出,2025年是紀念尼西亞大公會議召開1700週年的一年,這是第一屆大公會議,該會議頒布了《尼西亞信經》。他說,“這信經是共同的信仰宣認,超越了幾個世紀以來傷害基督奧體的所有分歧”;“為所有誦念這同一信經和相信同一個主的基督徒來說”,這紀念日是一個契機。“讓我們一起重新發現信仰的共同根源,守護合一!”

最後,教宗藉此機會再次籲請基督徒共同努力,“為復活節的日期達成一致邁出果斷的一步”。他提到,今年,遵循額我略曆和儒略曆的信徒,將在同一天慶祝復活節。

教宗結束他的省思時強調,“在耶穌內,希望永遠是可能的”,“我們同心合意走向耶穌時,祂支持我們的希望”。教宗再次提到耶穌問瑪爾大的問題:“你信麼?我們相信彼此的共融嗎?”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真福雷永明神父

Photo courtesy of Rodney Leung, Salt + Light Media

真福雷永明神父(Beato Gabriele Maria Allegra)一九零七年生於意大利西西里島,十一歲時加入方濟會。在紀念孟高維諾進入中國六百周年時(一九二六年),他知道中國仍未有從原文翻譯的全本中文聖經,就已下決心把聖經翻譯中文。一九三零晉鐸,一九三一年奉派往中國,赴湖南衡陽,任小修院院長。他隨即自修中文,且自一九三五年起,開始將聖經逐卷翻譯成中文。一九四五年八月二日,雷神父連同四位青年神父,在北平創立「思高聖經學會」,為中文聖經服務。一九四八年,思高聖經學會遷往香港,繼續譯經工作,終於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八日,在香港出版首本從原文翻譯的中文聖經合訂本;一九七五年出版《聖經辭典》。雷神父堪稱「中國聖熱羅尼莫」。

雷神父熱愛聖言,孝愛聖母;他說:「瑪利亞伴於我前,我寫作的時候,她的臨在是多麼溫良」。每逢譯好一卷聖經和出版一本新書,雷神父都將它奉獻於聖母台前,並於十二座他深愛的聖母堂奉獻彌撒。

一九七六年一月二十六日,雷神父安逝香港。一九八四年,香港教區胡振中主教向教廷申請開始雷永明神父的列品案;二零一二年九月二十九日,教宗本篤十六世宣布雷永明為真福,稱許他為:天主上智的謙遜門徒、聖言的忠信使徒、充滿熱誠的遠東傳教士。

羅馬教會通用禮儀日曆定於一月二十六日作為任選紀念日,香港教區定於一月三十日作為任選紀念日。

聖言是天主的話語, 聖經是與主溝通的工具。聖經的出現讓天主的喜訊廣傳普世!讓我們以「雷永明神父向聖言誦」一起祈禱,也祈求真福雷永明神父為福音能廣傳中華大地而轉禱。

真福雷永明神父 , 為我等祈。

《雷永明神父向聖言誦》 

啊!降生成人的聖言,我的天主的聖言!

我願意耗盡我的一生,聆聽祢!

啊!天父光榮的聖言!

請驅散我心靈的黑暗,

使我在祢的光照下,

時常履行祢的聖意!

教宗方濟各:許多新聞工作者用自己的熱血提供了服務

圖片:Vatican Media

梵蒂岡電台-梵蒂岡新聞網:播放接見活動實況及提供中文解說服務

2025年1月25日上午,來自世界各地的許多傳播從業人員在保祿六世大廳參加了禧年傳播界慶典活動,並晉見教宗方濟各。教宗提前來到會場,簡短問候了在場參加慶祝活動的媒體工作人員。教宗將事先準備的講稿交給聖座傳播部部長,然後接見上前問候他的神長們,以及大廳內的傳播從業人員。

以下是教宗這次講話的全文:

親愛的姐妹和弟兄們,早晨好!

我感謝你們來了這麼多人,來自遠近這麼多不同的國家。在這裡見到大家確實很美好。我感謝在我之前發言的嘉賓,瑪利亞·雷薩(Maria Ressa)、科拉姆·麥卡恩(Colum McCann)和馬里奧·卡拉布雷西(Mario Calabresi),也感謝烏托·烏吉(Uto Ughi)大師送上的音樂禮物,這是傳播和希望的一種途徑。

我們的這次相會是聖年的第一項盛大活動,專為“充滿活力的世界”、傳播界而舉行。這個禧年是在人類歷史的艱難時刻舉行,世界仍受到戰爭和暴力的傷害,許多無辜的鮮血在淌流。為此我首先要感謝所有冒著生命危險去尋求真相和報導戰爭恐怖的傳播工作者。我希望在祈禱中紀念所有在一年來喪生的人,這是新聞工作者最致命的一年。你們的一些同事用自己的熱血提供了服務,我們要默默地為他們祈禱。

有些人只是想忠於自己的記者、攝影師、視頻工作者的職業,只想去親眼目睹,並設法敘述他們的所見所聞,就被監禁。我也想和你們一起謹記他們所有人。他們為數眾多!但在這聖年,在這傳播界的禧年慶典,我懇求那些能行使權力的人,讓所有遭到不公正囚禁的記者獲得釋放。願也能為他們打開一扇“門”,使他們跨過這道門重獲自由,因為新聞記者的自由增進我們所有人的自由。他們的自由就是我們每個人的自由。

我懇求,正如我多次所請求的,以及我的前任也曾多次請求的那樣,新聞自由和表達思想的自由,以及基本的知情權應當得到捍衛和維護。自由、負責任和正確的報導是知識、經驗和品德的財富,必須加以守護和推廣。沒有這一點,我們就會不再分辨真相和謊言;沒有這一點,我們就會面臨日益增長的偏見和極化,這些會破壞公民共存的紐帶,並阻止重建兄弟友愛。

新聞工作不只是一種職業。它是一項召叫和使命。在講述事實以及講述事實的方式上,你們傳播工作者在今日社會中具有重大的角色。我們知道:言語、態度、語調能起決定性的作用,產生差別,一種是重新燃起希望、架起橋樑、敞開大門的傳播,另一種則加大分歧、極化,以及簡化現實。

你們肩負一項特殊的責任。你們從事的是一項珍貴的工作。你們的工具是文字和影像。但在它們之前,還有研究和反思、觀察和聆聽的能力;能夠站在那些被邊緣化的人、那些被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人的一邊,同時也在那些閱讀你們、聆聽你們、注視你們的人的心中,重新喚起善與惡的意識,使他們懷念你們所傳述的善,而在傳述中,你們也見證了善。

在這次特別相會中,我願意與你們深入交談。我很高興能這樣做,以你們的兩位同事剛才分享的想法和提問為起點。

瑪利亞,妳談到了歷史要求我們做出改變、為戰勝謊言和仇恨所必需的改變,以及勇氣在這方面的重要性。的確,為做出改變需要勇氣。勇氣這個詞來自拉丁文,意思是“用心”。這是一種內在的推動、源自內心的力量,它讓我們能夠面對困難和挑戰,不被恐懼所壓倒。

用“勇氣”一詞,我們能概述最近這些年的世界社會傳播日文告的所有省思,包括昨天發表的文告:用心聆聽、用心發言、守護內心的智慧、分享心中的希望。因此,在這些年裡正是內心將我們對傳播進行省思的指南指示給我。因此,除了為讓記者們獲得釋放的呼籲外,我願意再加上關乎我們眾人的另一項“呼籲”:就是心中內在力量的“釋放”。是每個人內心的力量!接納這呼籲的不應是別人,而是我們。

自由是做出選擇的勇氣。我們要藉著禧年的機會來加以更新,重新找到這份勇氣。這是把內心從使它腐壞的事物中釋放出來的勇氣。我們要把尊重人性中最高貴的部分重新放在內心的中心位置,避免讓內心充滿會腐朽及使它腐壞的東西。我們每個人所做的選擇都很重要,例如,驅除因在社交媒體上不斷“滑手機”成癮而造成的“大腦腐爛”,而“滑手機”則被牛津詞典定為年度詞彙。若不是大家共同致力於教育,尤其是青年教育,哪裡能夠治療這種疾病呢?

我們需要傳媒掃盲,好能接受教育,以及對批判性的思考、知識所需的耐心分辨進行教育;促進個人成長和每個人對自己團體的未來都能積極參與。我們需要勇敢的企業家、勇敢的信息工程師,使傳播之美不被破壞。重大的改變不可是眾多沉睡的頭腦所為,而是從開明者心靈的共享做起。

聖保祿的心就是如此。教會正是在今天慶祝他的皈依。在這個人身上發生的改變是如此地具有決定性,所標誌的不僅是他個人的歷史,也是整個教會的歷史。保祿的脫胎換骨是因著他與復活且永生的耶穌面對面的相遇。為走上一條令人轉變之路的力量,總是由人與人之間直接的溝通而產生。你們要想想,每當你們接觸因無知或偏見而彼此對立的現實時,在你們的工作中潛藏著多大的改變力量!在保祿身上,皈依來自於環射在他身上的光,以及隨後阿納尼雅在大馬士革對他的講解。你們的工作也能且必須提供這樣的服務:為那些能打動人心和讓我們以不同方式看待事物的光芒找到正確的字眼。

在此,我想抓住講述、講故事和聽故事的轉化力量,這是科拉姆所強調的主題。讓我們再次回到保祿的皈依。這件事在《宗徒大事錄》中足足敘述了三次(九1-19;廿二1-21;廿六2-23),但核心始終是掃祿與基督的個人相遇;敘述的方式改變了,但根本且具有轉化性的經驗並未改變。

講一個故事就等於邀請我們去經歷。當首批門徒走近耶穌,詢問祂“辣彼!,你住在哪裡?”(若一38)時,耶穌並沒有回答及給他們住址,而是說:“你們來看看吧!”(第39節)。

這些故事揭示出我們是一個活躍組織的一部分;交織在一起的絲線使我們彼此相連。並非所有的故事都是良好的,但這些也必須被說出來。惡應被看到才能得救贖;但為了不損壞共存的脆弱細線,就需要把故事講好。

因此,在這個禧年,我向聚集在這裡的各位和全世界的傳播工作者發出另一項呼籲:你們也要講述希望的故事、滋養生命的故事。你們講述的故事也應成為希望的講述。當你們講述邪惡時,也要留有空間,讓撕裂的事物有修補的可能,讓善的動力能修補破碎的事物。你們要播下詢問的種子。講述希望意味著,即使一切看似迷失,卻仍能看到一絲隱藏的善,意味著能在絕望中仍懷著希望。這意味著當大地仍被灰燼覆蓋時,卻發現嫩芽的萌發。講述希望意味著具有一種能改變事物的眼光,使它們成為它們能夠是、必須是的樣貌。這意味著讓事物朝向它們的終向行進。

這就是故事的威力。這就是我鼓勵你們要做的:講述希望、分享希望。正如聖保祿所說,這是你們的“一場好仗”。

謝謝,親愛的朋友們!我衷心祝福你們和你們的工作。請不要忘記為我祈禱。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