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雅加達開啟旅程,擁抱孤兒、窮人和難民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的印尼之旅以聚焦孤兒、老人、窮人和難民作為開端,這也是他向來譴責“丟棄文化”的具象體現。教宗於9月3日抵達印尼首都雅加達的蘇卡諾-哈達國際機場機場後,直接前往聖座駐印尼大使館,那是一座建於20世紀60年代的大型建築,它位於市中心的獨立廣場(Merdeka Square)附近,矗立在街道和廣場上眾多的軍事建築之間。

向路人致意

載有教宗的白色小汽車在車流中穿行了半小時,給這座灰濛濛的城市增添了一抹色澤。汽車途徑摩天大樓、高樓大廈和具有典型9世紀爪哇建築特徵的樓宇。在這些建築物的腳下,很容易發現面朝利翁河(fiume Ciliwung)的棚屋和木屋。房屋外,還晾曬著近乎濕透的衣物,這意味著仍有人住在那裡。

當教宗座駕駛過時,身著白色短衫的男人、女人和兒童在路邊揮舞著印尼國旗,並高喊“Selamat datang”,意為“歡迎”。教宗來到聖座駐印尼大使館,在大使皮奧波(Piero Pioppo)的帶領下,40位孤兒、老人、窮人和難民在大廳裡圍成一圈迎接教宗。在場陪同的是每日幫助他們、竭力填補資源空缺並滿足其需求的人:道明會修女、耶穌會難民服務社(Jesuit Refugee Service)和聖艾智德團體(Comunità di Sant’Egidio)。

大使館裡“五彩斑斕的人民”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巴東(Padang)教區的幾位青年平信徒的倡議,聖艾智德團體於1991年在這個亞洲國家變得生機勃勃,現已發展至11個城市。該團體當日在大使館裡陪伴20名客人:“一群五彩斑斕的人民”,在場的聖愛智德團體代表向梵蒂岡新聞網解釋道,“生活在街頭的人,他們收集垃圾並反復利用。他們不同於我們在歐洲看到的無家可歸者,他們是沒有住房、生活在垃圾堆裡的整個家庭”。

在雅加達,用當地話稱呼他們便是“手推車夫”,緣於他們用這個木質工具從廢品站裡收集垃圾,手推車也往往是其唯一的“家”,他們的起居飲食都在車裡度過。聖艾智德團體給他們送去了食品和衣物,如同該團體在世界其他城市所做的一樣。這天,他們中的一些人如願與教宗握手,教宗也繞著眾人轉了一圈,依次向在場的人致意,並停下來片刻,傾聽了他們的故事。

難民和海難倖存者

與教宗會面的人當中,還有來自養老院的老人、在廢品站生活工作並在社區食堂就餐的窮人、索馬里的難民,以及一個為躲避泰米爾人迫害的斯里蘭卡難民家庭。這些難民數月前坐船前往澳大利亞,卻不幸遭遇沉船,竟奇跡般地活著回到了印尼。他們和許多人一樣正在等待與澳大利亞或加拿大的親人團聚。“他們生活在焦慮不安中,這個國家並不排斥他們,但卻沒有合適的法律和措施援助他們”。

聖父教宗同樣傾聽了他們的故事,並對眾人施以降福。其中有一名來自緬甸的難民。他是眾多遭受殘暴對待的羅興亞人之一,而教宗是唯一一位公開為該少數族群發聲並多次譴責暴行的人。該男孩當天是在耶穌會難民服務社的陪同下前往大使館,教宗將手置於男孩頭頂,以表親近和關懷。

對兒童的慈愛

教宗為在場兒童送去了一個又一個擁抱:他們中有的是聚集在城郊和鄉村、被道明會修女撫養並教育的兒童,还有的是和平學校的小孩(整個印尼群島共有18所和平學校,收留了超過3000名兒童)。這些孩子們捐贈了“我想要的世界”圖畫,這幅畫描繪了一個由世界上所有國家的國旗組成的兩只手臂托舉著的地球,且雙手連結緊靠一起,象徵著兄弟情誼。”

教宗與孩子們度過了很長時間。這是從羅馬出發經過13小時的長途飛行後,教宗本次亞太四國之旅的首項活動,也是當天唯一的活動。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敞開心扉說「亮」話:我們可能信仰知識豐富,行為像魔鬼

路加福音 4:31-37

那時候,耶穌下到加里肋亞的葛法翁城,就在安息日教訓人。人都十分驚奇他的教訓,因為他的話具有一種權威。在會堂裏有一個附著邪魔惡鬼的人,他大聲喊叫說:「啊!納匝肋人耶穌,我們與你有什麼相干?你來毀滅我們嗎?我知道你是誰:你是天主的聖者。」耶穌叱責他說:「不要作聲!從這人身上出去!」魔鬼把那人摔倒在人中間,便從他身上出去了,絲毫沒有傷害他。遂有一種驚駭籠罩了眾人,他們彼此談論說:「這是什麼事,他用權柄和能力命令邪魔,而他們竟出去了!」他的名聲便傳遍了附近各地。

我們可能信仰知識豐富,行為像魔鬼
撰文:王新亮神父 (主徒會)

主內的弟兄姊妹們,今天的福音說耶穌下到加里肋亞的葛法翁城在安息日教訓人。奇怪的是第一個認出耶穌的人不是門徒,不是耶穌的跟隨者,不是先知聖人,而是魔鬼認出了耶穌,然後耶穌斥責魔鬼不要出聲。有的時候,我們可能擁有很多的教理知識,神學知識例如明白天主聖三,降生成人,無染原罪等深奧的道理,或者我們明白很多教會的禮儀、歷史、聖樂,聖經等知識,但是我們可能生活的像魔鬼,就像今天這個附魔的人。因為真正能夠是我們得救的不是知識,而是發自內心的悔改,生命的改變,生命的改變。因為連魔鬼都有高超的神學知識,能夠認出耶穌基督是天主子,但是它還是魔鬼因為它的心沒有改變。

主內的兄弟姊妹們,為了愛天主我們當然要更多的明白學習信仰的知識,但是如果這些信仰的知識,沒有改變我們的心,沒有被生活出來,我們的生命並沒有被改變。換句話說,我們並沒有從信仰中得到益處。讓我們不只是明白天主的道理,更是要將天主的道理活出來,讓我們的生命改變。

王新亮神父 (Fr. John Wang)簡介

王新亮神父於1990年10月2日,出生於天津市一教友家庭,並自幼領洗。2009年至2013年,在大學期間學習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直到2014年,王神父加入主徒會,並在2016年1月3日於新加坡宣發初願。其後,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於多倫多St. Philip’s Seminary修讀讀哲學,2018年9月於多倫多總教區St. Augustine’s Seminary修讀神學。2021年12月27日,於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聖曹桂英堂宣發永願。2023年5月13日,於聖彌額爾主教座堂大殿晉鐸。

教宗方濟各抵達印尼,開啟第45次國際牧靈訪問行程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於2024年9月3日印度尼西亞當地時間上午11時19分抵達首都雅加達的蘇卡諾-哈達國際機場,展開第45次國際牧靈訪問活動。這是他訪問亞太四國的第一站,也是他教宗牧職中行程最長的一次使徒之旅。印尼宗教事務部部長到座機前迎接教宗,兩名身穿傳統服裝的兒童向教宗獻上鮮花。

與各代表團問候並接受儀仗隊的敬意後,教宗來到聖座使館,在那裡會晤病患、移民和難民,他們由聖艾智德團體和耶穌會難民中心陪同。

雅加達

雅加達位於爪哇島西北海岸,當地語言的意思是“勝利與繁榮”,它是一座擁有居民1100萬人的大都市。雅加達的起源需追溯到公元第四世紀,那時候這裡只是一個貿易港口。1513年,葡萄牙商人從馬六甲,即今日的馬拉西亞來到這裡,直到1527年才離開。後來,荷蘭人於1596年趕走了英國人,控制了該地區的貿易活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印尼民族主義者為了爭取民族獨立而與荷蘭人進行抗爭,最終於1945年宣布獨立。印尼建國領袖及首任總統蘇卡諾(Sukarno)立即投入國家的建設,而他的繼任者蘇哈托(Suharto)總統在位期間繼續雅加達的現代化建設,使印度尼西亞更加日益地與全球經濟接軌。該國經濟飛速成長,中產階級人數上升,但上個世紀末期的東亞經濟危機則造成了新的貧困和國內的動亂。

首日訪問行程

教宗的訪問活動將於9月4日正式展開,包括出席在總統府舉行的歡迎儀式和禮節性拜會印尼總統。接著將是教宗在這個國家的首次公開活動,會晤印尼當局、公民社會和外交使團,然後在聖座使館與耶穌會士們進行私人會晤。

教宗也要在雅加達聖母升天主教座堂會晤該國的主教、司鐸、執事、奉獻生活者、修女、修生和要理教員。當天的最後一項活動是在青年之家會晤相遇學校的青年。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與同機的記者們:這是我最長的旅行,感謝陪伴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在前往亞太四國訪問的第一站雅加達的飛行途中,逐一問候了同行的約80位記者。他來到座機的最後一排,拿起話筒向他們說:「我感謝你們參與這次旅行。感謝你們的陪伴,我想這是我進行的最長的一次旅行。」同機的記者們也對教宗表示感謝,紛紛將信件和禮物交在他手裡。

來自中國的禮物

一位女記者送給教宗一份來自中國的禮物,即一塊公元635年的西安石碑的複製品,上面刻有一位傳教士在這個地大物博的亞洲國家宣揚福音的字句。這位傳教士從波斯來到中國,即當時的「大秦」傳播福音的喜訊。教宗收下禮物,緊握手中,這是他熱愛中國的再次表達。

教宗最後感謝同機的記者們陪伴他這次跨越亞洲和太平洋、幾乎長達33000公里的朝聖之旅。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乘專機飛往亞洲:方濟各宗座牧職以來最長的旅行

圖片:Vatican Media

總計約3.3萬公里的飛行距離、踏足四個國家、橫跨兩個大洲和多個時區:這是教宗方濟各第45次國際牧靈訪問的幾個數字。此行於9月2日下午5時32分展開,教宗的專機從羅馬達芬奇國際機場起飛,朝著印度尼西亞的方向航行。印尼是教宗本次旅行的第一站,這段航程預計要飛1.1萬公里的距離,耗費13個小時。教宗方濟各、他的隨行人員,以及搭乘同一架專機的70多名記者們,將於隔天3日印尼時間上午11時30分抵達雅加達國際機場。

問候幾名無家可歸者

一如既往,教宗前往羅馬達芬奇機場前,下午4時許在聖瑪爾大之家與大約15名無家可歸者互相問候,表達關懷。這些男女是在教宗賑濟所所長克拉耶夫斯基樞機的陪伴下前來的。聖座新聞室在Telegram通信軟件上發布貼文,提及這個消息。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聖座新聞室記者會介紹教宗訪問亞太四國重點

圖片:Vatican Media

聖座新聞室8月30日中午舉行記者會,介紹教宗方濟各即將於9月2日至13日在印度尼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東帝汶和新加坡進行的牧靈訪問。貝爾格里奧教宗將近12年的宗座牧職及其關鍵主題,似乎濃縮在這12天的旅行中,也就是:宗教對話與和睦共處、社會修和、氣候變化及其毀滅性後果,以及在經濟成長和科技發達與各民族人性、社會和靈性的發展之間的平衡;還有福傳、接納難民,以及鼓勵青年參與政治及社會進程。

宗座牧職以來最長的旅行

教宗方濟各此行涵蓋兩大洲,橫跨四個時區,飛行航程多達32814公里。這是他宗座牧職以來最長的一次旅行,卻不是歷任教宗史上的第一名。至今最長的教宗旅行是若望保祿二世創下的,他於1986年在13天內輾轉到訪了孟加拉國、新加坡、斐濟、新西蘭和澳大利亞,飛行距離高達48974公里。

貝爾格里奧教宗這次的旅行是他早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前就懷抱的「夢想」。在過去一年內,教宗訪問了蒙古和馬賽,接下來又要迎接幾項重大盛事,例如以同道偕行為主題的世界主教會議第二會期,以及禧年。

步武保祿六世和若望保祿二世的芳蹤

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8月30日向國際媒體介紹了教宗此行的細節,稱方濟各步武保祿六世和若望保祿二世的芳蹤,因為他的這兩位前任曾於上世紀70年代初和80年代末到訪過這些地方。

布魯尼指出,「在那幾次舉行了緊湊會晤的訪問期間,教會改變了面容。青年人數眾多」,教宗「花了很多時間與聖職人員在一起」。那時候,各國與民主在戰爭和侵略的瓦礫間蓬勃發展。

和平的挑戰

教宗方濟各在充斥著其他挑戰的歷史性時刻前往那裡,頭一個挑戰便是世界和平。因此,教宗將再次呼籲要締造和平,支持當前促進和平的努力。

在這層意義上,教宗將在印尼首都雅加達度過兩個象徵意義深遠的時刻。這座城市近期也遭受宗教恐怖主義現象的打擊,有人試圖按照「伊斯蘭國」組織的模式建立一個伊斯蘭跨國組織,但印尼憲法中的五大支柱,即對不同信仰、文化、宗教和語言的尊重,成功地予以抵拒。

第一個時刻是在獨立清真寺的參訪。這座清真寺是東南亞最大的伊斯蘭教建築物,在1950年代由基督徒建築師設計而成,2019年與聖母升天主教座堂建立聯繫。此聯繫又稱為「友誼隧道」,目的是成為鼓勵兩大宗教團體友愛團結的記號。

在第二個象徵意味濃厚的時刻,教宗依循阿布扎比有關人類手足情誼文件的軌跡,也與雅加達大伊瑪目簽署一份聯合聲明。

鼓勵和安慰

除了文化多元豐富的印度尼西亞,教宗方濟各也要為巴布亞新幾內亞、東帝汶和新加坡帶去「安慰或鼓勵的話語」。巴布亞新幾內亞近來遭遇嚴重的山體滑坡和部落爭鬥,受到重創;葡萄牙前殖民地東帝汶則是因為獨立戰爭而傷痕累累,在22年內有將近四分之一的人口死亡;至於新加坡,該國雖然象徵了富裕、貿易和科技發達,卻也有深層的社會不平等和貧困問題。

環境議題

這四個亞太國家雖然各不相同,但共通點是環境議題。布魯尼表示,「很難不提到環境。這些國家位於海洋與天空之間,有大海與群山、豐沛礦產和森林。我們可以期待對照料受造界和人民體面生活的一番省思」。

教宗16篇講話的主題

上述主題將反映在教宗此行發表的16篇講話上:在印尼的4篇、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5篇和在新加坡的3篇將用意大利語發表;在東帝汶的4篇則要用西班牙語。

此外,教宗也會提到其他主題,像是接納難民,首先是緬甸難民,或者侵犯的禍患,因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東帝汶主教西門內斯·貝洛(Carlos Filipe Ximenes Belo)被控告對未成年人等對象施暴。這兩點都是在記者的提問下談及的。布魯尼說:「教宗將面向不同國家的教會,籲請他們活出基督信仰,不要給任何罪行留空間。」目前並不預期教宗會與該神長的受害者私下會面。

針對教宗健康的措施

梵蒂岡發言人最後回答了幾個有關教宗健康的問題,包括此行要多次調整時差並適應高濕度環境的辛勞。聖座新聞室主任表示,「沒什麼要多加擔心的。在每次牧靈訪問中早就採取的現行醫療衛生措施,已經確認過是足夠的」。

屆時,除了教宗的私人醫生斯特拉佩蒂(Massimiliano Strappetti)以外,還會有一位醫生和兩位護理人員一起照顧教宗的健康。

談到同行的神長,塔格萊樞機也會加入例行的出訪隊伍。其他地方的樞機和總主教,則將在教宗訪問期間先後加進來。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塔格萊樞機談教宗亞洲和大洋洲之行:小教會可以成為我們的榜樣

圖片:Vatican Media

四個國家,橫跨兩個大洲,總行程近四萬公里。教宗方濟各的專機將於9月2日從羅馬達芬奇機場起飛,開啓他最為漫長和辛苦的牧靈訪問,橫跨亞洲和大洋洲。然而,羅馬主教的此次遠行並非為了打破記錄。正如聖座福音傳播部初傳福音和新建地方教會部門代理部長塔格萊(Luis Antonio G. Tagle)樞機所言,此行是“在召喚我們的主面前的謙卑舉動”。樞機在與《信仰通訊社》的對話中,強調了伯多祿繼承人在“小小羊群”中的訪問對普世教會的重要性,並且對那些關心世界和平的人來說也具有重要意義。

年近88歲的教宗方濟各即將展開他教宗牧職中最長、最辛苦的旅程。是什麼促使他勇敢面對這一“艱難之旅”?

我記得,其實這個亞洲和大洋洲的訪問早在2020年就已經在計劃中。但隨後新冠疫情爆發,一切被迫中止。我很驚訝的是,聖父重新啓動了這個計劃。這顯示了他對他所稱的“存在的邊緣”的有著父親般的關懷。老實說,我比教宗年輕,但我已經感受到這些長途旅行的艱辛。對他而言,接受這份疲憊是一種謙卑的表現。這並不是為了展示他還能做些什麼。作為見證者,我要說這是在上主面前的謙卑舉動,是對使命的謙卑與服從。

教宗即將訪問的這些教會團體能為整個教會帶來哪些恩典和安慰?

在這些國家,基督徒團體幾乎都是少數群體,是一個“小小羊群”。 在像歐洲這樣的地方,教會仍然享有一定的文化、社會甚至民事的尊重地位。然而,即使在許多西方國家,我們也正在回到作為“小小羊群”的教會這種經歷。在這種情況下,看看東方許多國家的教會如何在微小狀態下行動對我們來說是有益的。在這些國家,耶穌的第一批使徒和門徒們的經歷經常重現。尼泊爾的一位本堂神父告訴我,他的堂區的面積相當於意大利的三分之一,而在這個廣闊的地區,只有5位教友。雖然現在是2024年,但這個背景和經歷似乎與《宗徒大事錄》中的情景相似。這些在東方生活的小小教會可以成為我們的榜樣。

教宗訪問的第一站是印度尼西亞,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

印度尼西亞是一個群島國家,在文化、語言、經濟和社會方面存在巨大的多樣性。它也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聖神賜予印度尼西亞天主教團體的最大恩典之一,就是不否認多樣性的共存。我希望教宗的訪問能夠為不同宗教信徒之間的兄弟情誼帶來新的推動力。

第二站:巴布亞新幾內亞……

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教會是一個年輕的教會,但她已經為普世教會奉獻了一位殉道者伯多祿圖羅特(Pietro To Rot),他還是一位要理教員。巴布亞新幾內亞也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各部落之間時而發生衝突。但在這個國家,差異也可以成為一種財富。如果我們能夠摒棄偏見,即使在部落文化中,我們也能發現接近基督信仰理想的人類價值觀。再說,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有些地方的自然環境保持著原始的純淨。兩年前,我曾到那裡為一座新主教座堂祝聖。我向主教要水喝,他告訴我:“我們可以直接飲用河水,它是可飲用的。”由於他們的部落智慧,他們成功地維持了與自然的和諧,可以直接從河中取水。這是我們所謂的發達國家已經無法做到的事情。

第三站:東帝汶……

教宗訪問印度尼西亞後緊接著訪問東帝汶,這一點非常有意義。這兩個國家曾經歷過爭鬥的歷史,現在卻和平相處。這種和平雖然脆弱,但在兩國的努力下似乎能持久。在那裡,當地教會與政府的關係非常良好。地方政府還支持與教會相關的教育服務。而且我認為,正是教會在獨立戰爭期間成為了人民的一個重要支柱。東帝汶的人民表示,在獨立鬥爭的歲月裡,他們對基督的信仰使他們獲得了力量。

第四站:新加坡

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看到一個民族在短短幾年內以有限的資源達到如此專業和前衛的技術水平,真是一個奇跡,這也要歸功於他們的紀律意識。新加坡是一個非常現代化和多元文化的城市國家。新加坡政府保障所有信徒群體的自由,保護他們免受攻擊和不敬行為。違反宗教的行為將受到嚴懲。人們生活在安全之中,遊客也是如此。但需要保持平衡。歷史教導我們,謹慎確保法律的執行不要違背與這些法律理應保護的價值觀。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2024年9月祈禱意向:為地球的吶喊祈禱

教宗全球祈禱網絡」(舊稱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24年9月意向

意向:請為地球的吶喊祈禱

祈願我們每個人都能用心傾聽地球的吶喊、環境災害和氣候危機受害者的哀號,為愛護我們所生活的世界而身體力行。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敞開心扉說「亮」話:你們該醒寤

瑪竇福音 25:1-13

那時,天國好比十個童女, 拿著自己的燈,出去迎接新郎。她們中五個是糊塗的,五個是明智的。糊塗的拿了燈,卻沒有隨身帶油;而明智的拿了燈,並且在壺裏帶了油。因為新郎遲延,她們都打盹睡著了。半夜有人喊說:新郎來了,你們出來迎接吧!那些童女遂都起來,裝備她們的燈。糊塗的對明智的說:把妳們的油,分些給我們吧! 因為我們的燈快要滅了!明智的答說:怕為我們和妳們都不夠,更好妳們到賣油的那裏去,為自己買吧!她們去買的時候,新郎到了,那準備好了的,就同他進去,共赴婚宴;門遂關上了。末後,其餘的童女也來了,說:主啊! 主啊! 給我們開門吧!他卻答說:我實在告訴妳們:我不認識妳們。所以,你們該醒寤,因為你們不知道那日子,也不知道那時辰。

你們該醒寤
撰文:王新亮神父 (主徒會)

主內的兄弟姊妹們,我們有沒有想過五個糊塗的童女到底是哪裡做的不對呢?難道是他們忘了帶足夠的油嗎?大家都忘記過事情,如果只是因為五個糊塗的童女忘記帶油,而將他們拒之門外,未免顯得新郎太不近人情。所以,使新郎不悅有一種可能,就是五個糊塗的童女從來沒有把迎接新郎放在心上,以至於忘了帶油。

耶穌說你們該醒寤,意思是我們的頭腦應該時時清醒,並且明白自己在做什麼。聖多瑪斯.阿奎那說世界上有三種魂魄,生魂,覺魂,靈魂。生魂就是使植物生長的魂。比生魂高級的是覺魂,維持動物生命的魂。覺魂不僅可以使動物生長,動物比植物多了感覺。最高級的是人的靈魂,不但可以使人生長,有感覺,還多了一個理智。而這三種魂,是低級服從高級的關係。同樣是維持生命,動物不會什麼都吃的。例如狗狗會吃牠喜歡吃的食物,所以覺魂高於生魂。

我們人又不一樣了,例如雖然我很飢餓,但是我可以控制自己在對的時間環境吃飯。不會到超市拿起食物就直接吃好像動物一樣。反而會先挑選自己的食物,然後付帳回家再慢慢享用。所以覺魂要服從靈魂,感覺要服從理性,而最後我們的理智要服從天主的旨意。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把自己放低了一個層面,不是按照理性生活,而是按照感覺生活,好像五個糊塗的童女生活懶散。想睡到幾點鐘,就到幾點。餓了就去吃東西。玩遊戲一直到天亮。看電視,手機,想看到幾點就幾點,生活懶散,完全按照自己的感官而生活。其實這樣的生活是危險的。

聖多瑪斯說無論做什麼,我們的理性都應該參與。換句話說就是要醒悟,要理性控制感官。是感官,感覺服從理性,而不是理性為了感官而服務。最好的方法就是每個星期,甚至每天有清楚的作息時間。清楚哪天我要做什麼,哪個時間我要做什麼,活在當下,將生活獻給天主,聖化每一段時間。這樣我們才叫做醒悟。耶穌說你們該醒來。

王新亮神父 (Fr. John Wang)簡介

王新亮神父於1990年10月2日,出生於天津市一教友家庭,並自幼領洗。2009年至2013年,在大學期間學習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直到2014年,王神父加入主徒會,並在2016年1月3日於新加坡宣發初願。其後,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於多倫多St. Philip’s Seminary修讀讀哲學,2018年9月於多倫多總教區St. Augustine’s Seminary修讀神學。2021年12月27日,於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聖曹桂英堂宣發永願。2023年5月13日,於聖彌額爾主教座堂大殿晉鐸。

教宗公開接見:拒絕移民是重罪,海洋和曠野不應是墳場

圖片:Vatican Media

海洋與曠野:對於許多逃離戰爭、貧困和絕望去尋求安全與穩定的移民來說,是他們被迫跨越的兩個生死關頭的地方。教宗方濟各8月28日上午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省思了移民的悲情和痛苦,再次為他們呼籲。他告誡道,有人系統性地且想方設法抵拒移民,這是個「重罪」。

抵拒移民是個重罪

教宗聆聽了無數的見證,這促使他譴責販運移民的卑劣行徑,並讚許救援他們的人。海洋和曠野成了所有難以通行之地的象徵,那裡經常危險萬分,宛如陷阱一般。教宗指出,「我們對其中的一些路徑比較熟悉,因為它們常出現在聚光燈下,其它大部分的路徑則鮮為人知,但並不因此人跡罕至」。

「我多次談到地中海,一則因為我是羅馬主教,二則是因為它具有象徵性:『我們的海』、一個不同民族和文明彼此交流的地方,成了墳場。悲哀的是,這些罹難者大多數是可救回來的。需要清楚表明一點:有人系統性地在運作,而且想方設法抵拒移民。當這是在有意識且肩負責任的情況下做出時,它就是個重罪。」

移民不被看見,但天主與他們共患難

聖詠作者讚揚天主說:「祢的道路雖然經過海底,祢的旅途雖然穿越大水,卻沒有顯露出祢的足跡。」(七十七20)又頌揚道:「祂率領百姓在曠野繞行。」(一卅六16)教宗引用了這兩篇《聖詠》,闡明海洋和曠野在聖經中是醞釀救恩史的場所,揭示了一位伴隨子民在自由之路上行走的天主。祂沒有與移民保持距離,而是「分擔移民的悲慘淒涼,在那裡與他們一起共患難,與他們同哭泣共盼望」。然而,教宗也痛心地指出當代的一個弔詭情況。

「我們都知道帕托(Pato)妻女的照片,她們在曠野中死於飢餓和口渴。在衛星和無人機發達的年代,有些移民路上的男女老少不應被任何人看見:他們被人藏起來了。只有天主看得見他們,並聆聽他們的哀號。這是我們文明的殘忍之處。」

向收緊的法規和邊境駐軍說不

有些人認為,「今天的移民本來就不該去那些讓人喪命的海洋和曠野」。教宗由此列舉了一些違反人道主義法且不利於解決問題的作法,如:更收緊的法規、在邊境駐軍,以及抵拒移民。

接著,教宗闡述了正確的方法。比方說:對移民擴大安全通道和正規通道,讓逃離戰爭、暴力、迫害和災禍的人更容易避難;竭盡所能促進以正義、友愛和團結為基礎的全球移民管理體系;集結眾人之力來打擊人口販運現象,將那些在他人的不幸上無情剝削的人口販子繩之以法。

我們不可被傳染上冷漠的文化

教宗邀請眾人想想很多移民的悲劇,像是蘭佩杜薩等等,他同時也稱讚許多慈善的撒瑪黎雅人,他們「在全球五大洲竭力救援並救助在絕望旅途中受傷和被遺棄的移民」。

這些善舉是人性的勇敢標記,「我們不可被傳染上糟糕的冷漠和丟棄文化」。如此的文化扼殺移民。教宗念及許多在第一線救人的英勇人士,以及地中海人道救援(Mediterranea Saving Humans)等組織。

此外,祈禱也很重要和必要。教宗鼓勵眾人意識到「上主在『我們的海』與我們的移民同在。上主與移民在一起,而不站在抵拒他們的人那一邊」。

「我們要同心協力不讓海洋和曠野成為墳場,卻使之成為天主能開啟自由與友愛之路的空間。」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