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願天主賜予司鐸活出神貧的勇氣與恩寵

11181

路加福音 19:45-48

那時候,耶穌進了聖殿的庭院,開始把做買賣的人趕出去,對他們說:「經上記載:我的殿宇應是祈禱之所,而你們竟把它做了賊窩。」耶穌每天在聖殿裏施教。司祭長及經師並人民的首領,設法要除掉他。但是尋不出什麼辦法,因為眾百姓都傾心聽他。

2016年11月18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天主子民不會寬恕貪戀金錢的司鐸,願上主賜予我們基督徒神貧的恩寵。聖座大使的秘書們參加了彌撒,他們正在梵蒂岡慶祝聖座國務院組織的宗座代表合作者禧年。

在當天的福音中,耶穌把商販趕出聖殿。這些人把天主之家、祈禱之所變成了賊窩。

教宗解釋說:「上主讓我們明白什麼是反基督的種子,什麼是敵人的種子,毀滅天國的種子,它就是貪戀金錢。貪戀金錢的心是一顆拜偶像的心。耶穌說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人,既然事奉天主就不能事奉金錢。金錢與上主相悖,但我們可以作出選擇。」

教宗說:「天主上主的家是祈禱之所,是與上主相遇、與愛的上主相遇的地方。金錢偶像會進入天主的家,它總是想方設法進入。這些換銀錢和做買賣的人,從司祭那裡租來攤位。司祭們通過出租攤位來謀取金錢。這是毀滅我們生活的假上主,使我們沒有好下場,沒有幸福,沒有服事真上主的喜樂;唯有真上主能給予我們真喜樂。」

選擇上主或偶像是一種個人選擇。

教宗要求我們反省,我們如何對待金錢?是否貪戀金錢?

教宗說:「天主子民既有接納一個人並將其奉為聖人的直覺,也有譴責的敏銳,因為天主子民具有譴責的能力。他們可以原諒司鐸的諸多脆弱和他所犯的罪;但無法原諒兩種態度:一是貪戀金錢,天主子民看到神父貪戀金錢時,不會原諒他;二是虐待他人,如果神父虐待信友,這些天主子民不會容忍和寬恕他。其它問題,諸如軟弱、犯罪,都好說,因為神父過獨身生活不容易,信友們會為其辯解。」

教宗然後談到「忒辣芬」,雅各伯的妻子辣黑耳私藏的偶像(創31:19)。

教宗說:「令我難過的是,看到司鐸走到生命盡頭時焦慮不安。當他處於昏迷時,侄子們像禿鷹一樣守在那裡,看看有什麼可以拿走。你們應該討上主的歡心,認真反省一下:上主,祢是我的主人,或者你是藏在我心裡的忒辣芬-金錢偶像?勇敢些,作出抉擇吧!願意上主賜予我們眾人基督徒神貧的恩寵。」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L’Osservatore Romano

世界漁業日:天主教會呼籲世人關注眾多漁業人員遭受剝削的處境

2016年11月21日,全球將舉行世界漁業日,提醒世人關注漁業人員的不穩定處境和保護世界漁業資源的重要性。聯合國糧農組織、宗座移民與無定居者牧靈委員會以及聖座常駐糧農組織觀察員,將於世界漁業日當天共同舉辦一場座談會,討論「漁業部門侵犯人權的行為,以及非法、未申報和未加管制的捕魚活動」。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和聖座移民與無定居者牧靈委員會主席維里奧(Antonio Maria Vegliò)樞機將在會上發言。

宗座移民與無定居者牧靈委員會11月15日發表了一份文告,呼籲世人在今年世界漁業日的機會上也要關注眾多漁業人員遭受剝削和侵犯的境遇。針對海上犯罪活動,聖座再次呼籲各國政府批准國際勞工組織於2007年制定的《漁業工作公約》。

文告提到,教宗方濟各在《願祢受讚頌》通諭中闡明海洋資源受到威脅,「世界上有很多珊瑚礁已處於荒蕪或萎縮的狀態!『是誰將多姿多采的海洋世界變成死寂無氣和黯淡失色的海底墳場?』導致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乃是海洋遭汙染、森林遭砍伐,以及單一農耕物、工業廢料,特別是使用氰化物和炸藥等具破壞性的捕魚方法」(41號)。

海洋資源是人類的共同財富,為此教宗勉勵道:「為愛惜受造界,每個人都可各按其文化、經驗貢獻自己的積極性和才能,精誠合作,成為天主的工具」(14號)。文告迫切呼籲各國落實糧農組織2009年的《港口國措施協定》,確實“預防、制止並消除非法、未申報及未加管制的捕魚活動。」

文告接著表明:「在今年世界漁業日的機會上,我們願意呼籲世人也應關注眾多漁業人員遭受剝削和侵犯的處境。他們因家境貧困而不顧一切地尋找一份工作,希望藉此能夠脫離貧困處境。然而,他們為了還債卻成為犯罪組織和犯罪活動人口販賣和奴役的受害者,因而走投無路。再説,漁船經年累月在海上作業,這些受害者因而也很難告發有關的犯罪活動。」

教宗方濟各強調:「人口販賣是反人類的罪行,我們必須聯手解救受害者,阻止這種日益囂張的罪行。」(2013年12月12日接見駐聖座新任大使講話)為回應教宗的呼籲,「天主教會再次邀請各國政府批准國際勞工組織2007年的《漁業工作公約》,創造條件使漁船上具備安全環境及改善漁業人員的福利條件」。

最後,文告邀請海上司鐸和牧靈人員悉心守護,經常親臨漁船,好能識別及救助人口販賣的受害者。「海上牧靈人員也需要密切接觸漁業團體的負責人,教育並幫助漁業人員防止人口販賣活動,同時建議他們以不同的方式進行工作和維持生計。」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天主愛我們愛得發狂,因我們的不忠而哀哭

11171

2016年11月17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表明天主愛祂的子民愛得發狂,而子民卻對祂不忠;耶穌哀哭耶路撒冷城,因為她沒有認出蒙受天主眷顧的時期。耶穌也為我們每一個人哀哭。

當天的《福音》記述耶穌哀哭耶路撒冷城的情景。教宗以這個圖像為核心,解釋耶穌哀哭這座京城的原因:「耶穌哀哭,因為祂記起子民的歷史。天主對子民的愛沒有限度,子民卻以自私、不信任、通奸、崇拜偶像來回應天主的愛。耶穌哀哭耶路撒冷,因為她沒有認出上主眷顧她的時期(路19:41-44)。」

「子民這不忠的歷史,這沒有認出天主撫摸、天主眷愛的歷史讓耶穌基督痛心,因為天主愛戀祂的子民。即使子民身在幸福中,祂也去探訪他們。耶穌此時看到將要發生在天主子身上的事。祂哭了,因為這子民沒有認出他們蒙受眷顧的時期。」

「這悲劇不僅在歷史中發生,也沒有隨著耶穌的事件而結束。這是每天都在發生的悲劇。這也是我的悲劇。我們每一個人是否都能說:『我懂得認出我蒙受眷顧的時機嗎?天主探訪過我嗎?』」

「我們在前天週二的禮儀中反省了天主來探訪我們的3個時刻:祂糾正我們的錯誤、與我們交談以及讓我們邀請祂來我們家裡做客。天主糾正我們的錯誤時,也邀請我們改變生命;天主與我們交談時,對我們說:『我敲你的門,召喚你。請你開門讓我進去!』耶穌看到匝凱時,為讓他邀請自己到他家做客,便叫匝凱從樹上下來。因此,我們應進行良心省察,詢問自己,當耶穌敲我的心門,勸我改過時,我是否懂得聆聽耶穌的話語。事實上,每個人都可能錯過天主眷顧他們的時機。」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陷於以色列子民的這個罪過,耶路撒冷的這個罪過,即沒有認出我們蒙受眷顧的時機。上主每天都來探訪我們,每天都敲我們的心門。我們應學會認出這個時機,以免落入那萬分的痛苦中:『我越是眷愛他們,越是呼喚他們,他們就越遠離我。』」

「有人會說:『不會的。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麽,我有我自己的做事方式…,我總是去參加彌撒,我對自己有把握…。』可是,你每天都做省察嗎?上主今天來探訪過我嗎?我是否覺察到祂對我作出的某些邀請,某些啟示,讓我緊緊跟隨祂,施行善工,多一些祈禱呢?上主每天邀請我們做很多事,為與我們相遇。」

最後,教宗總結道:「認出耶穌何時探訪我們,讓我們向愛敞開心門是極其重要的。耶穌不僅為耶路撒冷,也為我們每一個人哀哭。祂奉獻自己的生命,為使我們認出祂對我們的眷顧。聖奧斯定說過一句非常強而有力的話:『我害怕主耶穌的到來!』他為何害怕呢?『我怕在主到來時,我認不出祂!』」

「倘若你心不在焉,就永遠不會曉得耶穌是否曾來探訪了你。願主耶穌賜予我們眾人恩寵,好能認出昨日、今日及明日我們蒙受眷顧的時機,向耶穌敞開心門,心胸更加寬廣,在主耶穌的愛内服務。」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

教宗公開接見:我們學習要容忍令我們厭煩的人

11161

恭讀路加福音

耶穌說:怎麼,你看見你兄弟眼中的木屑,而你眼中的大樑,倒不理會呢?你怎能對你的兄弟說:兄弟,讓我取出你眼中的木屑吧! 而你竟看不見自己眼中的大樑呢?假善人啊!先取出你眼中的大樑,然後纔看得清楚,以便取出你兄弟眼中的木屑。

2016年11月16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慈悲禧年最後一次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來自世界各地的許多朝聖信友在場參加了這項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以慈悲善工為主題,邀請信友們耐心容忍那些令我們厭煩的人,時常反省自己並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在當天選讀的《路加福音》中,耶穌要求祂的門徒們不要只看兄弟眼中的木屑,卻要先取出自己眼中的大樑。

教宗對此解釋說:「我們很容易認出那些會給我們增添麻煩的人,不願聽他們抱怨、閒談、提出要求或自吹自擂。這些令我們討厭的人有時也是那些最接近我們的人:在親屬當中總有一些這樣的人;在工作崗位上也會有,甚至在休閒時間我們也避不開他們。我們該如何對待那些令我們厭煩的人呢?不過,我們不是也經常令別人厭煩嗎?」

在《聖經》的記載中,天主經常以慈悲耐心地對待子民的抱怨。子民先是懷念在埃及為奴的日子,後來又抱怨沒有食物吃。天主耐心地對待梅瑟和祂的子民,聆聽梅瑟一次又一次地為子民請願。天主教導梅瑟和子民,耐心也是信德的基本要素。這要求我們應首先承認自己是罪人,這樣我們才能耐心對待別人。

教宗說:「這馬上讓我想到一個首要問題:難道我們從來不省察自己,看看我們是否有時也會惹人討厭嗎?指責別人的缺點和不足確實容易,但我們應學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耶穌在3年的公開傳教生活中經常持有耐心。有一次,雅各伯和若望的母親請求耶穌,讓這兩個兒子一個坐在祂的右邊,一個坐在祂的左邊。耶穌利用這個機會施教,教導門徒們抓住緊要的事並要看得更遠。因此,從負面事物中能得出一個積極的訊息。

教宗說:「讓我們想想那些為幫助別人在信仰和生命中成長的人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我想到要理教員,他們當中有許多母親和許多修女;他們奉獻時間向孩子們傳授信仰的基本要素。多大的辛勞啊!若孩子們寧願玩耍,不願聆聽要理講授,那他們的辛勞就更大了!」

「陪伴他人去尋求緊要的事實在美好和重要,因為這讓我們體味到生命的意義。我們經常看到有些人只停留在短暫的事物上,因為沒有人激勵他們去尋找真正的寶藏。」

「教導人關注緊要事物乃是為他提供重大的幫助,在迷失方向和滿足於短淺幸福的當今時代,尤其如此。教導人去發現上主希望我們做什麽,以及我們如何作出回應,意味著我們要踏上在個人聖召中成長的道路,真正喜樂的道路。」

最後,教宗總結道:「耶穌教導雅各伯和若望的母親以及全體門徒免陷於嫉妒和野心的誘惑,我們基督徒也常常陷入這些誘惑。我們要警惕自己不應覺得高人一等,而應重返自己的内心,檢驗我們是否做到了自己要求別人做的。」 [Read more…]

羅國輝神父-「慈悲特殊禧年」閉幕儀式反思

禧年與聖門

教會首次禧年是在1300年,而首次提及開啟朝聖地聖門是在 1433 年(第五次教會禧年),教宗瑪爾定五世(Martin V, 1417-1431 年)開啟拉特朗大殿的聖門。

1500年的禧年(1499 年平安夜開始),教宗亞歷山大六世(Alexander VI,1492-1503 年)不單在拉特朗大殿開啟聖門,也在聖伯多祿大殿、聖母大殿,及城外聖保祿大殿開啟聖門。當時,聖伯多祿大殿的聖門是擴建自聖伯多祿大殿門廊右側的便門。

聖門的作用,是讓朝聖者經此特殊聖門進入大殿,尋得禧年大赦的恩寵。禧年過後,便以牆壁在大殿內外把這門封閉。

禧年閉幕與封閉聖門儀式沿革

按成文紀錄,自1500年,禧年的開幕和閉幕,便包括了開啟和封閉聖門。當時宗座禮節司 John Burchard 所編訂的聖門儀式遂成為範本。

禧年閉幕封閉聖門儀式基本如下:

1.教宗經聖門進入聖伯多祿大殿,舉行晚禱

2.教宗派遣樞機代表他去關閉拉特朗大殿、聖母大殿,以及城外聖保祿大殿的聖門

3.教宗與襄禮者遊行到聖門,途中向印有基督苦難面容的巾帕,及刺透耶穌肋傍的長矛致敬

4.教宗是最後一人經聖門離開聖伯多祿大殿

5.教宗在大殿門廊祝福及給封閉聖門的磚石灑聖水

6.教宗以泥鏟在聖門門檻三處抹上水泥,放上三塊封磚和幾個金幣和銀幣(1575 年後以盒盛載金幣銀幣,放入封牆)

7.主管告解者也放上封磚,再由泥水匠在大殿內外築起封牆。歌詠團唱出Caelestis Urbs Jerusalem。

8.教宗祈禱(Deus qui in omni loco)後,唱謝主辭(Te Deum),然後,登上陽台,以宗座祝福,祝福會眾。

以上16世紀的禧年閉幕封閉聖門儀式基本上一直用至 1975 年。

1975年禧年閉幕關閉聖門儀式,不再重砌封牆,而是關上銅門的兩頁門扇;這銅門(1949 年造)原本裝在大殿內的,現在裝於大殿外。

兩月後,才在大殿內再建封牆,並把盛載錢幣和文件的盒放入牆內。從此,習慣在開啟和封閉聖門儀式中所用的鎚、泥鏟,水泥、磚和聖水,不再在儀式中應用了。而且,整個儀式強調的是門,而不再是牆。「門」,在社會生活、歷史及聖經中的意義,更為豐富。

1975年禧年閉幕關閉聖門儀式在平安夜舉行,分作三個步驟:

1.在聖伯多祿大殿內:教宗由聖瑪爾大門進入大殿,在聖伯多祿墓前靜默祈禱片刻,然後遊行經聖門離開大殿;教宗應是最後一位跨過聖門。

2.在門廊:教宗致候,向基督呼求、垂憐頌和禱文。唱 O Clavis David;教宗到聖門前跪下默禱。教宗起立關上兩頁門扇,並說:「基督昨天,今日,是原始也是終末。他開了,無人能關;他關了,無人能開;光榮與王權歸於他,世世無窮。」唱「光榮頌」;教宗遊行到廣場。

3.在廣場: 舉行彌撒。

1984年的聖門閉幕禮在復活主日舉行。首先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彌撒,隨後按 1975 的儀式關閉聖門。

2001年的關閉聖門儀式在主顯節舉行。

在主顯節前夕,先由代表教宗的樞機,往拉特朗大殿、聖母大殿、城外聖保祿大殿,先關閉聖門,隨後舉行主顯節第一晚禱。

翌日,教宗在主顯節早上關閉聖伯多祿大殿的聖門。儀式如下:

-教宗、共祭樞機、執事、襄禮者,以及教友代表遊行到大殿門廊,就位。唱聖詠 95(94)。

-教宗致候及祈禱。唱 O Clavis David。

-教宗到聖門前,跪下默禱,然後起立關上聖門。全體詠唱「基督昨天,今日,是原始也是終末……」

-然後,全體遊行進入大殿。

-執事把福音書恭放祭台前寶座;教友代表獻花和蠟燭。

-唱光榮頌……

-在唱福音後,執事唱出「逾越節的日子」……

-「領聖體後經」後,教宗啟唱謝主辭(Te Deum)

-再後,在 2001 年 1 月底才在大殿內重砌封牆。

時任宗座禮節司 Piero Marini 這樣說:「雖然,聖伯多祿大殿的聖門關了,但門上的 16 塊展示救恩史的銅雕聖像,仍吸引着我們的目光,要我們繼續默觀天父藉着基督,在聖神內,指引着我們回歸父家之途。就讓基督嚮導陪同我們,越過現世,到達天國大門;他要親自打開天國大門,領我們進去,參加婚宴……世上的聖門雖然關上,但天父慈悲和恩寵之門,仍常常開着,等待我們進去。」

地方教會「慈悲特殊禧年」閉幕謝恩:但願「慈悲之門」常開

2015-2016年的「慈悲特殊禧年」首次在羅馬以外的各地方教會也以開啟「慈悲之門」來開始聖年。這措施把禧年朝聖的神功,推展到各地方教會。羅馬提供給各地方教會的禧年儀式中,包括開啟「慈悲之門」的儀式,也有禧年閉幕式,但當中却沒有關閉聖門儀式,而只有隆重的閉幕感恩聖祭和詠唱聖母的「謝主頌」。事實上,各地方教會所開啟的「慈悲之門」,是主教座堂和其他指定聖堂的日常大門;這不同於羅馬四大聖殿的聖門是專用的側門,讓朝聖者在禧年進入。

因此,地方教會的「慈悲特殊禧年」閉幕式,非常簡單,就只於 11 月 13日在設有「慈悲之門」的聖堂舉行一台感恩彌撒,頌謝天父慈悲所賜下的各項恩典,在「領聖體後經」後,隆重唱出「聖母謝主頌」,尤其突顯「因為他的仁慈(慈悲)世世代代於無窮世之世」這句話。

「慈悲特殊禧年」既是人間的時間,總會過去和結束,但天父的慈悲之門卻永遠不會關閉; 同樣,我們心裡的「慈悲之門」也不能關閉。我們經歷了這世上的「慈悲特殊禧年」,應「滿懷慈悲如同天父」,繼續世上的朝聖旅途,直到跨越天上的慈悲之門,進入天父永遠的慈悲之國。

香港教區主教座堂的「慈悲特殊禧年」閉幕儀式,也是按此安排。在當日(11 月 13 日)下午,首先,朝聖領禱員以及神形哀矜各單位成員,聚會反思。然後,偕同主教、司鐸、教友代表,如同朝聖,遊行到主教座堂的大門:「慈悲之門」,再次隆重呼求天父慈悲,進入聖堂,舉行感恩彌撒。在「領聖體後經」後,隆重唱出「聖母謝主頌」。 [Read more…]

梵蒂岡連線:教宗為無家可歸人士舉辦禧年活動

vc1115

本集的《梵蒂岡連線》會跟您一起關注教宗為無家可歸及在囚人士舉辦禧年活動,還有聖座就中國未經教宗任命卻祝聖主教傳聞發表聲明。

教宗:我們不要做不冷不熱的基督徒

11151

恭讀聖路加福音 19:1-10

那時候,耶穌進了耶里哥,正經過的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匝凱,他原是稅吏長,是個富有的人。他想要看看耶穌是什麼人;但由於人多,不能看見,因為他身材短小,於是他往前奔跑,攀上了一棵野桑樹,要看看耶穌,因為耶穌就要從那裏經過。耶穌來到那地方,抬頭一看,對他說:「匝凱!你快下來!因為我今天必須住在你家中。」他便趕快下來,喜悅地款待耶穌。眾人見了,都竊竊私議說:「他竟到有罪的人那裏投宿。」匝凱站起來對主說:「主,你看,我把我財物的一半施捨給窮人;我如果欺騙過誰,我就以四倍賠償。」耶穌對他說:「今天救恩臨到了這一家,因為他也是亞巴郎之子。因為人子來,是為尋找及拯救迷失了的人。」

2016年11月15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勸勉我們要懂得分辨上主何時在敲我們的門,不要做不冷不熱的基督徒,不然我們就看不到上主。

當天第一篇讀經取自《默示錄》,講述上主斥責勞狄刻雅教會「不冷不熱」。上主嚴厲訓斥這些不冷不熱的基督徒,對他們說:「我必要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

這些不冷不熱的基督徒沒有實質性的安寧,只有一種欺騙人的安寧。

教宗說:「不冷不熱的人究竟在想什麽?上主說:他們自認是富有的。『我發了財,什麽也不缺少。我很安寧』。這種安寧會欺騙人。當一個教會、家庭、團體和個人的靈魂總是這樣安寧時,那裡就沒有天主。」

教宗表示:「上主指責那些自認富有的人是不幸和可憐的人。不過,祂這樣做是為了愛,好讓他們發現另一種財富,那種只有上主才能給予的財富。這種財富不是那種你自認為擁有的靈魂上的財富,因為你是個好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好事,一切都很平靜。這是另外一種財富,這財富來自天主,總是背負著十字架,總得面對暴風雨,總會引起內心的不安。我給你出個主意,買件白衣穿上,以免顯露你裸體的羞恥。不冷不熱的人意識不到自己赤身裸體,就如國王的新衣的故事,一名孩童大聲喊說國王沒穿衣服!不冷不熱的人是赤身裸體的。」

教宗重申:「不冷不熱的人失去了默觀的能力,失去了看到天主的偉大和美好事物的能力。為此,上主試圖喚醒他們,幫助他們悔改。可是,上主也以另外一種方式召叫我們:『看,我立在門口敲門』。因此,有能力聽到上主敲我們的門非常重要,因為祂要賜予我們一些好東西,願意進到我們這裡來。」

「有些基督徒意識不到上主在敲門,對他們而言,各種響聲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需要很好地明認是上主在敲門,把祂的慰藉帶給我們。」

教宗接著表示:「上主也在我們面前,叫我們邀請祂,正如耶穌與匝凱的相遇那樣。身材矮小的匝凱的好奇心是聖神所播種的。走向上主的這一行動總是來自聖神,上主在。耶穌抬頭一看,對匝凱說:『你快下來,邀請我住在你家中!』」

最後,教宗總結道:「上主在。祂總是充滿愛地臨在:祂糾正我們,邀請我們吃晚飯,或是叫我們邀請祂。祂在對我們說:『醒來!』祂在對我們說:『開門!』祂在對我們說:『快下來!』一直都是祂。然而,當上主對我說『醒來、開門或下來』時,我心中懂得辨別嗎?讓我們祈求聖神賜給我們懂得分辨這些召叫的恩寵。」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

教宗主持無家可歸者禧年彌撒

homeless-mass1

11月13日主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隆重彌撒,與無家可歸者共慶慈悲禧年。這些社會邊緣人士在法國「兄弟」協會和聖艾智德團體的帶領下,從上週五11月11日至13日慶祝他們的禧年。教宗在彌撒講道中強調,天主將人置於受造界的頂峰,視人為最寶貴的善;倘若被丟棄,人就連過眼煙雲的事物都不如,這令我們無法接受。

當天的《路加福音》記述耶穌告誡人們在末世的時候要謹慎,不要受欺騙。有些人正談論聖殿外表的美麗,耶穌卻對他們說:「待時日一到,沒有一塊石頭會留在另一塊石頭上,都要被拆毀」(路21:6)。教宗解釋說:「即使最強大的王國、最神聖的建築及最穩固的俗世現實也不會永存,遲早都會坍塌。耶穌告誡我們,不要受宣講末日者的欺騙,不要被散布災難的預言家們所嚇倒,卻要識別哪些來自天主,哪些來自虛假的神靈。認識天主上智的邀請與假借天主之名的喧嘩,極其重要;後者只為恐嚇我們,助長分裂和恐懼。」

「耶穌要求我們,不要害怕面對各時代的動蕩,不要畏懼最嚴厲和最不義的考驗,卻應固執於善,全然信賴天主,祂絕不令我們失望。在這個世界上一切都會過去,但有些財富會長存,如同一塊篩過的寶石。那麽,哪些是永存的財富呢?」

教宗答道:「上主和近人是兩大永存的財富。這兩份財富永不消失!這些是我們應當愛的最大的善。其餘的一切,諸如天空、大地、最美好的事物,甚至這座大殿,也都將過去;我們總不可在生命中排除天主和他人。」

針對在當天慶祝慈悲禧年的無家可歸者,教宗表示:「我們今天一談到遭受排斥者,便立刻想到具體的人;他們並非無用之物,而是寶貴的人。天主把人置於受造界的頂峰,可是人卻常常被丟棄,連眼過煙雲的事物都不如。這種丟棄的惡習是一個嚴重問題;我們若對身邊受苦的弟兄麻木不仁,或對世界的重大問題見怪不怪,只把它們當作已經聽過的電視新聞提要而已,這就令我們擔心了。」

教宗藉此提醒在場參禮的所有人士:「正是這些無家可歸者幫助我們調到天主的波長並注視那天主所注視的;天主不注意容貌,卻關注今日許多貧窮的拉匝祿。倘若我們不關注身邊的拉匝祿,那就是轉面不看天主。」

今日社會越是進步,提供的機會越多,無法享用這些進步和機會的人也就越多。

教宗稱:「這種現象是嚴重的矛盾和嚴重的不義。有拉匝祿躺在門外,我們在家裡就無法安心;倘若眾人的家園沒有公義,生活富裕的人在家也不得平安。」

這一天,全世界聖堂的聖門都要關閉。教宗因此邀請信友們,不可在天主面前,在要求我們幫助的近人面前閉上雙眼:「我們應向天主睜開雙眼,淨化我們的心靈,排除欺詐和恐嚇,抵拒權勢和懲罰的神明,祛除心中的傲慢和恐懼。」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委任楊鳴章輔理主教為香港教區助理主教

blog_1479049734

教宗委任楊鳴章輔理主教為香港教區助理主教 梵蒂岡教廷於 2016 年 11 月 13 日宣布:教宗方濟各委任楊鳴章 輔理主教為香港教區助理主教,即時生效。

按天主教教律,教區之助理主教享有繼承權。現任教區主教湯漢樞機離任,楊鳴章主教將自動成為下一任香港教區主教。

The Holy See announces on 13th November 2016, Pope Francis has appointed Bishop Michael Ming Cheung Yeung as Coadjutor Bishop of Hong Kong, with immediate effect.

According to Canon Law, the Coadjutor Bishop of a diocese enjoys the right of succession. This means Bishop Michael Yeung would automatically become the successor to Cardinal John Tong Hon, the current Bishop of Hong Kong, once the latter goes into formal retirement.

來源:天主教香港教區

圖片來源:公教報

教會透視:中國長治教區丁令斌神父晉牧

blog_1478920708

最新內容:
-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向特朗普道賀
-天主教香港教區劉玉亭神父安息主懷,享年89歲
-中國長治教區丁令斌神父晉牧
-首屆中國天主教禮儀聖樂藝術節音樂會
-河北保定教區安莊天主堂在神父墓地舉行追思彌撒
-蔚和平神父逝世一周年
-追思已亡日節目「追思日、緬懷時」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