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向華人拜年: 世界仰賴你們超凡絕倫的智慧

教宗方濟各1月28日在梵蒂岡接受《亞洲時報》專欄作者暨中國人民大學資深研究員方濟各‧西西(Francesco Sisci)的專訪,首次深入談論他對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的景仰與敬愛之情,並向世界各地的華人拜年。這次長達一小時的訪談內容已刊登在2月2日發行的《亞洲時報》。

教宗首先提到他對中華文化的景仰,稱之為「偉大的文化,蘊含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教宗指出,耶穌會士利瑪竇神父對中國也有同樣的景仰,「他與這偉大的文化、這古老的智慧對話,並且與之相遇」。「利瑪竇的經驗告訴我們,需要與中國對話,因為中國是智慧和歷史的結晶,中華大地飽享諸多恩佑。」

「天主教會的一大使命是尊重各種文化」。教宗表明自己「非常敬愛中華文化,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吐露道:「當我首次搭乘飛機橫跨中國時,有人通知我說:『我們即將在10分鐘內進入中國領空,並寄發您的問候。』坦白說,我當時激動不已,這是我少有的情緒。飛越這個擁有豐沛文化與智慧的國家,令我深受感動。」

在慈悲禧年期間,教宗方濟各願向所有華人發出什麼訊息呢?他表示:「民族的歷史始終是一段旅程。一個民族走得時快時慢,有時停下腳步,有時因誤入歧途而得折返路程,為能再走上正途。無論如何,只要一個民族向前邁進,我就放心了,因為這代表他們正在創造歷史。我相信中華民族正在向前邁進,這正是他們的偉大之處。」

「中華民族跟其他所有民族一樣,都在光明與黑暗中行走。當他們回顧自己的歷史時,或許會因為膝下無子而感到五味雜陳,但為自己的旅程負起責任是健康之舉。再者,即使你們犯了錯,也不要愁苦,卻要平心靜氣地面對自己的旅程。我不能為了自己的糟糕經驗,便怨聲載道。」

教宗勉勵各民族與自己的歷史成敗修和,闡明修和與慈悲的密切關係。「一個人慈悲待己才是健康之舉,切莫虐待自己或他人。一個民族也是如此,必須慈悲待己,接受自己的旅程,展開笑顏、向前邁進。人倘若感到筋疲力盡、裹足不前,就可能會變得愁苦又腐敗。因此,當人為自己的旅程負起責任,接受自己的過去時,他就能讓自己的歷史與文化的瑰寶大放異彩,縱使時運不濟。」關於這一點,教宗強調,「必須承認中華民族的偉大,他們向來保持自己的文化」。

在農曆新年即將來臨之際,教宗方濟各向所有華人拜年,說道:「我要向習近平主席和所有中華子民致以我最誠摯的問候和祝賀。我祝願他們永不丟失自己是個偉大民族的歷史意識,不忘記自己民族智慧的崇高歷史,體認到自己必能對世界貢獻良多。世界仰賴你們超凡絕倫的智慧。在這新年之際,願你們懷著這份意識,持續向前邁進,與眾人同心協力照料我們的共同家園和黎民百姓。」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接見獻身生活者:說先知話、接近人、保持希望

blog_1454357659

2月1日上午,前來羅馬參加獻身生活年閉幕禮的男女會士們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蒙教宗方濟各接見。教宗將於隔天2月2日(聖母獻耶穌於聖殿日)下午為他們主持彌撒聖祭,與他們一起慶祝第20屆奉獻生活日並為獻身生活年落下帷幕。

教宗在接見活動中,勉勵度奉獻生活的男女會士們躲避「流言蜚語的恐怖主義」,勿依戀金錢,卻要祈求聖召的恩典。教宗強調:「嚴格聽命既非軍人式的服從,也非出於紀律的要求,而是出自内心的奉獻,效法貶抑自己,取了人的形體,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的天主聖子。」

教宗把事先準備好的講稿交給獻身生活會及使徒生活團部部長若昂‧布拉茲‧德阿維斯(João Braz de Aviz)樞機,向在場的男女會士們即席說了一番“發自心底”的話。他向他們提出三項要求:說先知話、接近人、保持希望。

「說先知話」

教宗表示:「耶穌不是無政府主義者,祂沒有號召自己的追隨者頑強抵抗他們的敵人,卻選擇了服從天父。說先知話就是告訴人有一條通往幸福的康莊大道,一條使你充滿喜悅的道路。這條路這正是耶穌的道路,是接近耶穌的道路。說先知話是一份恩典,一項神恩,我們必須向聖神祈求這恩典,使我們曉得在恰當的時候說先知話,在恰當的時候做先知性的事;使我們整個的生命都說先知話,成為具有先知性的男人和女人。」

「接近人」

教宗告誡度奉獻生活的男女會士們不要遠離人群而過舒適安逸的生活。 「度奉獻生活是為了接近及了解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的生活,明白他們的痛苦和困境。唯有與人群為伍,臨在於他們當中,許多事情才能得到了解。」教宗邀請男女會士們注視傳教主保聖女小德蘭,她憑著一顆赤膽忠心和傳教士們的來信而成了最接近人的傳教士。教宗強調:「度奉獻生活並不表示在社會上攀升一、二、三級階梯。為奉獻生活者而言,他們度的不是一種與別人遙遙相望的生活。奉獻生活必須把我帶向人群,在身心上接近、了解他們。」

教宗說:「真正的近人可以是在窮人區遇到的人,也可以是團體中的兄弟或姐妹,因此我們必須渴求雅各伯宗徒所稱的「鉗制舌頭」這一項最難得的德行。一種疏遠團體内兄弟姐妹的方式,正是流言蜚語的恐怖主義。請你們注意:切勿説三道四,要遠離流言蜚語的恐怖主義。誰說人閒話,他就是恐怖分子,是自己團體内部的恐怖分子,因為他投擲了一顆炸彈,說這不好,說那不行,然後像沒事人一樣。他毀了別人!誰這樣做就是搞破壞,如同一顆炸彈。」

教宗表示:「在團體生活中一顆流言蜚語的炸彈不是接近人,而是發動戰爭,疏遠眾人,製造距離和混亂狀態。在這慈悲禧年中,若我們每一個人都能鉗制舌頭,為教會將是一項成就,成就一項偉大的聖德。」

「希望」

教宗談到修會聖召減少,修會團體老年化,甚至一些隱修院只靠四、五個年邁修女支撐的困境,以及由此引起的弊端。

「一些修會進行如『人工授孕』的試驗。它們做什麽呢?就是接收人選。『沒關係,來,來,都來吧』。隨後問題便出現了。我們必須認真接收人選!必須細心分辨這人是否有真正的聖召,若有就幫助這聖召成長。喪失希望使我們『不孕』。為抵拒這誘惑,我們必須加倍祈禱,要不斷地祈禱。」

此外,教宗也提到修會團體缺乏希望的另一現象,就是「依戀金錢」。「當一個修會看到自己後繼無人,開始變得越來越小,於是就依戀金錢。你們可知道,金錢是魔鬼的糞便。若無法有聖召和子女的恩寵,就盤算著金錢將會救命,為年邁的時候做打算:這不能缺,那不可少。如此一來就沒有希望!唯獨在上主内才能找到希望!金錢絕不會給你帶來希望。相反地,金錢會抛棄你。」

最後,教宗提到那些遠離故土前往他鄉傳教的男女會士,稱讚他們是聖人,是聖召的種子。教宗邀請男女會士們請求這些先人的代禱,祈求天主賜予修會更多的聖召。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第51屆國際聖體大會: 教宗勉勵與會者要成為真正的傳教使徒

blog_1454356242

第51屆國際聖體大會已於1月31日在菲律賓宿霧圓滿落幕。教宗方濟各特此機會向與會者發表視頻訊息,勉勵他們成為真正的傳教使徒,「給男女老少帶去天父溫柔、寬恕和慈悲的訊息」。此外,教宗還宣布下一屆國際聖體大會將於2020年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行。

本屆國際聖體大會的主題為「基督在你們中作了你們得光榮的希望」(哥1:27)。教宗在視頻訊息中指出,這主題「提醒我們,復活主耶穌始終生活並臨在於祂的教會內,尤其在祂的聖體聖血內。基督在我們中間的臨在不只是個慰藉,更是一項保證和一個召喚。祂保證在天國圓滿時我們必將得享永恆的喜樂與和平,同時也召喚我們以傳教使徒的身份向前邁進,給所有男女老少帶去天父的溫柔、寬恕與慈悲的訊息」。

教宗回憶起他一年前對菲律賓的牧靈訪問,說道:「我在海燕颱風後訪問了菲律賓,親眼見證當地人的深厚信德與恢復力。在耶穌聖嬰的護佑下,菲律賓人約在500年前領受了耶穌基督的福音,從此對主耶穌和祂的教會忠貞不二、虔誠敬愛,給全世界樹立榜樣。菲律賓人也是傳教的民族,將福音之光傳至全亞洲,直到地極。」

教宗念及當今世界上的「許多衝突、不公和迫切的人道危機」,敦促所有基督徒成為「真正的傳教使徒,將基督救贖之愛的喜訊帶給這個急需修和、正義與和平的世界」。

在慈悲禧年期間舉行國際聖體大會格外意義非凡,因為在這禧年期間,「全教會受邀專注於福音的核心,即慈悲。我們蒙召將天主慈愛的香膏帶給整個人類大家庭,包紮傷口,把希望帶到絕望似乎總是占上風的地方」。

教宗接著邀請與會者省思耶穌在最後晚餐上的兩個舉動:一個是同桌共餐,另一個是為門徒洗腳。這兩個舉動都與聖體聖事的傳教幅度息息相關。教宗解釋道:「耶穌與門徒一同用餐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耶穌與罪人和被排斥者同桌共餐。在餐桌上,耶穌傾聽他人的經驗,欣賞他們的期盼與渴望,向他們講述天父的愛。在每一台感恩聖祭中,在耶穌的晚餐桌上,我們應該受到啟發,追隨耶穌的芳蹤,向他人伸出手,秉持尊重與開放的精神,與他們分享我們所領受的恩惠。亞洲教會努力與其他宗教信徒進行互相尊重的對話,這項先知性的見證最常發生在生活對話中」。

至於耶穌在受難前夕為門徒洗腳的舉動,教宗稱那是「謙卑服務的標記,也是耶穌無條件的愛的標記」。「耶穌懷著無條件的愛,為了拯救世界而在十字架上獻出自己的生命。聖體聖事是謙卑服務的學校,教導我們隨時隨地為別人效勞。這也是作為傳教使徒的核心。」

教宗最後強調:「聖體聖事能改變人心,使我們更加關心及保護貧困弱小者,對我們在患難中的弟兄姊妹的呼號更為敏銳。聖體聖事教導我們行為正直,抵拒那毒害社會根基的不公和腐敗。」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不受屈辱,焉能謙卑

blog_1454355592

2月1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他透過達味王認罪並以信賴上主之心接受屈辱的事跡,指出謙卑是成聖之道。教宗也告誡我們,天主會赦罪,但腐敗之傷很難癒合。

教宗圍繞「既是罪人又是聖人」的達味展開彌撒講道。他說:「達味王幾乎就要陷入腐敗,幸得天主派遣先知納堂去指摘他,才意識到自己犯了罪。因此,達味是罪人,卻不腐敗,因為“腐敗之人不會覺得自己有罪。」

教宗說:「腐敗之心只有藉著特殊的恩寵才能悔改。達味依然保留著崇高的心靈,他坦承道:『哦!是的,我犯了罪!』他承認自己的過錯。納堂先知說了什麼呢?他說:『上主會赦免你的罪,但你埋下的腐敗種子將長大。你為了掩蓋自己的通姦罪行而殺害無辜者。刀劍將永不離開你家。』達味悔改了,天主也赦免了他的罪,但腐敗之傷很難癒合。這種情況我們在世界很多地方都看得到。」

達味不得不面對他那已陷入腐敗的兒子阿貝沙隆的背叛。然而,達味王重新集合部下,決定離開耶路撒冷城,並把約櫃送回城裡,不利用天主為自己辯護。達味逃走是「為了拯救自己的百姓」。教宗指出:「這是成聖之道,達味歷經腐敗的邊緣後,開始踏上成聖之路。」

「他流著眼淚、蒙著頭離開耶路撒冷,甚至有人追上來辱駡他。其中有個名叫史米的人罵他是『殺人王』。達味接受這駡名,因為他認為史米這樣做,是受了上主的吩咐。然後,達味對自己的僕人說:『唉!我親生的兒子—阿貝沙隆—尚且謀害我的性命,這個本雅明人更將如何?讓他罵罷!因為上主吩咐了他。』達味懂得觀察徵兆:『現在是他遭受屈辱的時刻,是他償還罪債的時刻。上主也許會憐恤我的困苦,會將今日的咒罵變成我的幸福。』他將自己託付於上主的手中。這就是達味從腐敗轉為信賴天主的過程。這是成聖之道,屈辱之路。」

教宗繼續說:「我想到我們每個人,如果有人對我們指手畫腳,說我們的壞話,我們會立即反駁道:這不是真的。或者,我們會像史米那樣,以更加惡毒的言語回擊。」

教宗指出:「只有經歷屈辱,我們的謙卑才能沁入肺腑。不受屈辱,焉能謙卑;如果你無法承受生活中的某些屈辱,就不是個謙卑的人。這點顯而易見,確定無疑。」

教宗最後說:「屈辱是通往謙卑的必經之路。達味經過屈辱,才獲得成聖的善果。天主贈送給祂的子女、祂的教會的成聖善果,得益於天主聖子的屈辱;祂任人辱駡,甘心背起十字架,即使自己無罪。這位受盡屈辱的天主聖子就是成聖之道。達味以他的行為預言了耶穌的屈辱。讓我們向上主祈求恩寵,為我們每個人、為整個教會祈求謙卑之恩,也求上主讓我們明白:不受屈辱,焉能謙卑。」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L’Osservatore Romano

 

教宗禧年特別公開接見: 活出慈悲,做慈悲的使徒

blog_1454337148

1月30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禧年首次週六特別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講解慈悲與使命的關係,強調天主慈悲地接納所有的人,基督徒應做傳遞基督喜樂的人。

教宗表示:「我們應不斷地感到需要天主的寬恕,因為當我們軟弱時,天主的臨在使我們變得強壯,使我們更加喜悅地活出信仰。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曾告訴我們,『倘若教會宣認並宣講天主的仁慈,帶領眾人更加接近慈悲的泉源,那麼教會便是度一種真實無偽的生活』(《富於仁慈的天主》通諭,13號)。因此,在慈悲與使命之間存在著一種密切聯繋。」

教宗指出:「身為基督徒我們有責任做福音的使徒。若我們聽到一個美好的消息,或經歷一個美好經驗,我們會自然而然地感到需要與別人分享。我們内心會感到無法將這喜樂藏在心底,不說不快。因此,我們與主耶穌相遇的喜樂也是一樣。與主相遇並體驗到祂慈悲的喜樂後就必須把上主的慈悲傳揚出去。我們與耶穌真實相遇的具體標記,就是我們感受到也應讓別人知道的喜樂。這樣做並不是勸人改教,而是贈送一份禮物。我把那令我喜樂的恩典贈送給你!」

教宗強調:「與耶穌相遇相等於與祂的愛相遇,這愛改變我們,使我們有能力傳遞給別人我們所獲得的力量。藉著聖洗聖事,我們人人都成了身上帶著基督的人,傳遞“基督喜樂,基督慈悲的人。」

「我們從天父那裡領受的慈悲不是一個私人的慰藉,而是使我們成為讓別人也能蒙受同一恩賜的工具。在慈悲與使命之間存在一種美妙的循環。活出慈悲也就使我們成為慈悲的使徒;成為使徒我們便能在天主的慈悲中日益成長。」

最後,教宗勉勵信友們認真「做基督徒,專心致志地度信仰生活。只有這樣,福音才能觸動人心,使它接受愛的恩寵,蒙受天主偉大的慈悲。天主的慈悲接納所有的人。」

教宗在要理講授結束後,告訴參加接見活動的信友們一件令他難過的事,一位曾在聖瑪爾大之家服務的女士剛過世。

教宗說:「我想告訴你們,今天教宗有些悲傷,因為一位多年來幫了我們很大忙的太太昨天去世了。她的先生也在聖瑪爾大之家這裡工作,同我們在一起。這位太太名叫埃爾維拉。久病之後,上主召叫了她。今天我請你門做兩件慈悲善工:為亡者祈禱並安慰悲痛者。請你們為使埃爾維拉太太獲享永遠的安息和福樂誦念一遍《聖母經》,並祈求天主安慰她的先生及子女。」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軟弱使我們犯罪,但我們絕不可腐敗

blog_1454096296

1月29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勸勉說:「讓我們向天主祈禱,好使我們即使因軟弱而犯罪,卻也永遠不墮落而成為腐敗之人。」教宗在談到達味和巴特舍巴的故事時指出,魔鬼會誘惑我們陷入與諸罪截然不同的腐敗,以致我們覺得不再需要天主的寬恕。

犯罪有多種形式,無論犯哪種罪我們都可以誠懇地請求天主的寬恕,並肯定天主將寬恕我們。然而,腐敗之罪則不然。教宗解釋:「腐敗最糟糕之處在於它是一種自覺不需要請求寬恕的墮落,因為對腐敗者而言,腐敗的權力就已經足夠了。」

當天選讀的《撒慕爾紀下》描述了達味王的腐敗態度。他在部下烏黎雅於前線奮勇殺敵之際,貪戀烏黎雅的妻子巴特舍巴。達味在誘姦她並在得知她懷孕後,謀劃了一個掩蓋自己私通行為的計策。他從前線召回烏黎雅,賞他回家休息。然而,忠實的烏黎雅不願意在兄弟拼死沙場的時候,自己回家與妻子廝守。後來達味又召他宴飲,將他灌醉,但這步棋依然沒有湊效。

「這令達味有些為難,但他說:『不,我一定做得到』。於是他給烏黎雅的首領約阿布寫信說:『你應派烏黎雅到戰事最激烈的前線,然後在他後邊撤退,讓他受攻擊陣亡』。這是死亡的處決。這個忠誠的人,忠於法律,忠於他的人民,忠於他的國王,卻被處決。達味是聖人,也是罪人,犯下姦淫罪。」教宗說:「偉大而尊貴的達味覺得自己非常有把握,因為他的王國十分強大;他在犯下通姦罪後,運用手中的一切權力來擺平問題,哪怕以說謊的方式,甚至策劃並安排一場戰爭不幸來陷害這位忠實的人。」

「這是達味生命歷程中的一個片刻,它讓我們意識到我們大家都可能陷入這一生活片段,從犯罪過渡到腐敗。在這裡,達味開始朝向腐敗邁出第一步。他有權,也有勢。若我們擁有某些權勢,無論是教會與宗教的權力,或是經濟和政治的權力,腐敗是我們最容易犯的罪,因為魔鬼讓我們覺得有把握:『我一定辦得到』。」

達味後來雖然藉著天主的恩寵獲得了救贖,但在當時腐敗卻侵蝕了這位曾以投石器和五塊石頭迎戰培肋舍特人的「勇敢少年」的心。教宗總結:「今天我只想強調一點:在習慣性犯罪的時刻,在我們的狀況是如此的牢靠,受人景仰,權高位重的時刻,罪將不再是罪,而成了腐敗。」

「上主始終寬恕。但最為糟糕的是,腐敗是自覺不需要祈求寬恕的墮落,已麻木不仁。讓我們今天為教會祈禱,首先從我們開始,為教宗、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和平信徒祈禱:『主啊!救救我們,救我們免於腐敗吧!主,我們的確都是罪人,但祈願我們永遠不腐敗!』讓我們向上主祈求這恩寵。」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

《教宗方濟各非洲使徒之旅》-中非共和國

blog_1454011406

教宗強調他以「和平使者的身份」訪問這個國家, 而他訪問中非的格言是「我們渡海到對岸去吧!」(谷4:35)。他指出:「這個主題邀請中非的基督徒團體堅定果斷地展望未來,鼓勵每個人更新自己與天主、與弟兄的關係,建設一個更加公正及友愛的世界。」

在第三集《教宗方濟各非洲使徒之旅》,我們與教宗一起經歷在中非共和國的和平之旅。

教宗:基督徒擁有接納眾人的心胸

blog_1454009429

教會禮儀在1月28日紀念聖多瑪斯·阿奎納聖師。教宗方濟各當天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表示:基督徒心胸寬闊,張開雙臂慷慨地接納眾人,因為他有一位寬宏大量、慷慨大方的天父。在與教宗共祭的神職人員中,有幾位神父慶祝晉鐸50週年。

當天福音敘述燈的比喻。耶穌說,燈不是放在斗底下或床下,而是放在燈台上,為照亮人。教宗解釋道:「天主的奧跡是光」。

「這是基督徒的其中一個特徵,基督徒在聖洗聖事中領受了這道光,也有責任把這光帶給他人。換句話說,基督徒是見證人,該作見證。作見證是基督徒特有的態度。一名帶有這光的基督徒應該讓他人看見這光,因為他是見證人。當一名基督徒不願讓他人看見天主的光,而選擇讓他人看見自己的黑暗時,黑暗就進入他的內心,因為他害怕光,更喜歡黑暗。那時,他就缺少了某些東西,不再是真正的基督徒。基督徒是見證人,是耶穌基督、天主之光的見證人。基督徒要作見證,應把這光放在自己生命的燈台上。」

耶穌在福音中說:「你們用什麽尺度量給人,也要用什麽尺度量給你們,且要多加給你們。」教宗解釋:「基督徒的另一個特徵是寬宏大量,因為他是寬宏大量、慷慨大方的天父的兒女。」

「基督徒的心胸寬闊;他的心始終向他人開放,不是一顆在自私中自我封閉的心,從不斤斤計較。當你進入耶穌之光,當你進入耶穌的友誼中,當你接受聖神引領時,你的心就會變得開闊,寬宏大量。那時,基督徒不但不賺取,反而會失去。但是,失去是為賺得別的東西,賠上自己的利益為賺得耶穌,成為耶穌的見證人。」

最後,教宗祝賀那些慶祝晉鐸50週年的司鐸們說:「我很高興今天能與你們一起舉行彌撒聖祭。在你們紀念晉鐸50週年之際,你們50年在光和見證的道路上行走,努力做得更好,我感謝你們。感謝你們這些年來在教會內、為教會和為耶穌所做的一切。願上主賜予你們喜樂,播種善和光的種子並以寬闊心胸張開雙臂接納眾人的巨大喜樂。」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 慈悲是互相寬恕,精心呵護苦難者

教宗方濟各1月27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他在要理講授中表示:面對受壓迫者的苦難,在遭受暴力侵害、被貶為奴隸、被判處死刑之人的哀號面前,慈悲不能無動於衷。教宗也為家庭和睦發出呼籲,他表示禧年是「相互寬恕的良機」。

教宗首先指明,「在《聖經》中,天主的慈悲貫穿以色列子民的整個歷史」。教宗列舉《創世紀》中若瑟的事跡說,若瑟雖然被他的哥哥們賣到埃及,後來卻仍與他們重歸於好。他沒有把自己封閉在怨恨中,而是向修和敞開了心懷。

教宗說:「我想到許許多多一家人彼此疏遠、互不理睬的弟兄。這慈悲禧年是重歸親密、互相擁抱與寬恕的良機。忘卻那些不愉快的事吧!」

教宗接著說,實踐慈悲指的是擁有天主的心腸,因為天主「照顧窮人,垂允那些因失望而哀號的人」。「面對受壓迫者的苦難,在遭受暴力侵害、被貶為奴隸、被判處死刑之人的哀號面前,慈悲不能無動於衷。這些令人悲痛的現實殃及每一代人,包括我們自己,常使我們感到無能為力,陷入心硬的誘惑,把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事上。然而,天主『絕不冷漠無情』,祂永遠不會轉面不顧人類的苦難」。

在問候朝聖信友時,教宗還把這一思想與中東子民的悲慘處境聯繫起來。他向來自伊拉克和中東其它地區的朝聖者作出保證:「面對苦難、面對祂子民的哀號、面對不義與迫害,天主不會默不作聲;祂必將採取行動,賜下祂的慈悲、救恩與援助」。

聖經教導我們,天主向人類彰顯祂的慈悲時與人類建立了盟約。教宗談到梅瑟的形象說,他在天主的慈悲舉動下沒有被尼羅河水淹死,「成了這同一慈悲的媒介,讓生來自由的子民安然從紅海中走過」。

教宗說:「在這慈悲禧年中,我們也可以藉著關懷、安慰和促進合一的慈悲善工,從事這份做慈悲媒介的工作。有很多好事我們可以去做。天主的慈悲之舉始終以拯救為目的。這與那些總是以殺害為目的人的行動全然不同,例如那些製造戰爭的人」。

教宗最後總結道,如果我們接納與天主的盟約,允許祂來拯救我們,我們也可以成為像梅瑟那樣的人。「既然我們是天主的子女,我們就有機會獲得這份以良善與慈悲對待他人的遺產。讓我們向上主祈求,願我們在這慈悲禧年中也能做些慈悲善行;讓我們敞開心靈,藉著我們的慈悲善工使天主父留給我們的慈悲遺產惠及每一個人」。

教宗在接見活動中問候講阿拉伯語的朝聖者,特別是來自伊拉克和中東地區的朝聖者。教宗說:「面對苦難、面對祂子民的哀號、面對不義與迫害,天主不會默不作聲;祂必將採取行動,賜下祂的慈悲、救恩和援助。天主耐心對待罪人,引領他悔改。天主尋找迷失的人,叫他回頭,因為天主『願意所有的人都得救,並得以認識真理』(弟前二4)。願上主降福你們,保護你們免於罪惡。」

教宗在公開接見活動結束時,也問候了幾位馬戲團藝術家和工作者,並對他們的「令人滿意的表演」表示感謝。教宗即席說道:「你們是美的擁護者,你們締造美,而美對心靈大有裨益,它幫助我們靠近天主。可是,這美的演出背後需要付出多少時間來訓練啊!你們要繼續前進。謝謝!」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

教宗2016年四旬期文告:「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

blog_1453843766

1月26日,聖座新聞室公布了教宗方濟各為2016年四旬期撰寫的文告,主題是:「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瑪9:13)教宗切望全體信徒善度慈悲禧年的四旬期,將之作為皈依的有利時刻。他強調神形慈悲善工的重要性,指責權威至上的狂妄讓前來敲我們心門的窮人吃閉門羹。教宗表示將在四旬期派遣慈悲使徒,使他們成為人人蒙受天主寬恕的具體標記。

教宗指出:「天主慈悲轉變人心,使人體驗到愛,而且也能對別人慈悲。慈悲是常新的奇跡,它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散發出來,激勵我們愛近人。」教宗重申:「神形慈悲善工[《慈悲面容》(15)]的重要性,這些善工提醒我們,我們的信仰應化為具體的日常行動,在身體和精神上幫助近人。我們將憑著這些善行接受日後的審判。藉著慈悲善工,我們能喚醒在貧窮悲劇面前經常麻木不仁的良知。的確,在窮人身上,在受酷刑、受壓迫、受鞭笞、忍饑受餓、流離失所者身上,基督的骨肉成為有形可見的……,等待著我們認出、撫慰及予以照顧[《慈悲面容》(15)]。

教宗強調:「正是藉著照顧窮人,我們才真正意識到天主的愛是多麽強大;天主與人締結的盟約恰恰是一段慈悲的歷史。相反地,最不幸的窮人則是那不接受、不承認自己貧窮的人。他以為自己富有,其實卻是窮人中最不幸的人。他之所以如此,因為他是罪的奴隸。罪迫使他不肯將財富和權力用於服事天主和他人,卻用來窒息自身的深刻意識,不承認自己無非是一個可憐的乞丐。」

教宗沉痛地指出:「一個人越是擁有權力和財富,他就越會成為這盲目的謊言者,甚至不願看到在他家門前討飯的可憐的拉匝祿。那個拉匝祿是藉著窮人為我們乞求皈依的基督形象。他是天主提供給我們而我們也許看不到的皈依機會。我們的盲目伴隨著一種對權威至上的狂妄。」

四旬期文告接著指出:「那種狂妄也能表現在社會和政治上,如同20世紀的極權主義,也如同今天的劃一思想和技術至上的意識形態,它們妄想消滅天主,把人貶抑為可以操縱的群眾。」

教宗因此提出應謹防那些罪的結構:「它們崇拜以金錢偶像為基礎的虛假發展模式。基督不斷透過窮人前來敲我們的心門,由於心高氣傲的人、富有者和權勢者將門封閉得越來越緊,最終他們將定自己的罪,把自己打入地獄,那孤獨的無底深淵。」

教宗勉勵眾信友:「這慈悲禧年的四旬期是藉著聆聽聖言和慈悲善工,終能走出個人生命歧途的有利時機。因此,神形善工永遠不可分離。事實上,正是在不幸者身上觸摸被釘十字架的耶穌的身體,罪人便能得到恩寵,意識到自己就是一個可憐的乞丐。」

「因此,經由這條路,《頌主曲》中心高氣傲的人、權勢者和富有者也能察覺自己無功卻蒙受那為了他們死而復活的基督的愛。人幻想憑著知識、權勢和擁有就能滿溢幸福和愛,但唯獨在基督的愛内人才能找到那渴望得到的永無止境的幸福和愛。」

教宗在文告結尾表示:「我們不可失去四旬期這有利於皈依的時機,而要效法瑪利亞,她在天主白白賜予的無限慈悲面前,最先承認自己的渺小,承認自己是上主的婢女。」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