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執政者和百姓要彼此代禱

CNS photo/Vatican Media

「請你們也為執政者和從政人士祈禱,願他們能有尊嚴地推進自己的聖召。」

2019年9月16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他暑期後的首台清晨彌撒時作出這勸勉。

當天的第一篇讀經向「全體天主子民」提出一個「普遍的要求」:「要為一切人懇求、祈禱、轉求和謝恩,並為眾君王和一切有權位的人,為叫我們能以全心的虔敬和端莊,度寧靜平安的生活。」(弟前二2:1-8)

教宗解釋道:「保祿稍微強調,信徒的生活環境是祈禱。然而,我要談論的是,『為眾君王和一切有權位的人』祈禱。因此,這是為執政者、為從政人士,以及為推動一個政治機構、一國和一省的負責人祈禱。」

教宗指出:「政治界人士受到支持者的阿諛奉承或反對者的羞辱謾罵。不僅從政者,連司鐸和主教都遭到辱罵。有些人或許是罪有應得,但是羞辱已經成了一股風氣,形同用惡言惡語串成玫瑰經。然而,執政者有責任引領國家,我們應當反省自己是否讓他們獨自承擔重任,沒有祈求天主降福他們?」

教宗說:「百姓非但沒有為執政者祈禱,反而似乎用辱罵代替祈禱。但聖保祿明確要求眾人為他們當中的每個人祈禱,好使他們能在他們的百姓之間推動端莊、寧靜又平安的生活。」

關於對特定政治人物的批評,教宗引用當天的福音(路7:1-10)強調:「福音的勸言不是討論政治,而是堅持祈禱。對於有人稱政治是污穢的,保祿六世認為,政治是『愛德的最高形式』。」

教宗方濟各闡明:「正如每個職業都會變得骯髒,政治也是如此。使一件事物變得污穢的是我們,事物本身並不污穢。我相信,我們必須自我悔改,並為所有顏色的政治人物祈禱!請為執政者祈禱,這是保祿對我們的要求。」

當天的福音記載了很美的一幕:百夫長懇求耶穌治癒他的一名僕人。

為此,教宗說:「執政者也必須為他們的百姓祈禱。這個百夫長為一名僕人,或許是一名家傭祈禱,說:『他是我的僕人,我對他負有責任。』執政者對國家生活負有責任。想像一下,如果百姓為執政者祈禱,執政者也能為百姓祈禱,就像這名百夫長為他的僕人祈禱那樣,這是多麼美好!」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山西當局要求太原教區拆除洞兒溝七苦山聖母朝聖地部分建築

據天亞社報導,中國山西當局要求太原教區拆除洞兒溝七苦山聖母朝聖地部分建築。在2019年9月15日,朝聖地主保瞻禮當天更封路,試圖妨礙教友前往參與禮儀,但仍無阻過萬教友出席。

太原教區每年都會慶祝痛苦聖母紀念,吸引數以千計的教友出席在七苦山聖母朝聖地的主保瞻禮,今年更因傳出拆卸山上部分建築物的消息,激發逾萬人參禮,人數為歷年最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對天亞社表示,政府以「非法佔地」為理由,8月26日通知教區孟寧友主教,要求教區5天內拆除朝聖地的建築物「上天之門」。消息人士續說,孟主教一直為此事和有關部門溝通,爭取保留有關建築物,據悉會在10月1日後再作決定。

此外,為保衛「上天之門」,包括長者及兒童,約有一百名教友在9月11日冒著狂風暴雨,從山腳一直跪爬上山,到達朝聖地大殿內祈禱。消息人士表示,他們前些日子就大肆宣揚,要爬行祈禱上山朝聖,意思就是要克苦補贖,希望上天之門不用被拆。

這並非當局首次強拆七苦山的建築物,去年山頂廣場十二宗徒塑像、上山前的銅蛇像和十字架已遭拆除。

位於太原市以南三十公里處的洞兒溝堂建於十九世紀,是山西天主教最古老的堂區之一,當地全村近一千三百人,全是天主教徒。七苦山則位於洞兒溝,山上有七苦聖母堂,也是著名的朝聖地,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人前來朝聖。上山朝聖的路上原有苦路、聖人像,以及天使像,但部分已被拆除。臨近山頂時會見到「上天之門」,門上原安放聖像的壁龕也已被封敝,而門的後方就是中西合璧的祭壇和主殿。

報導全文及圖片:天亞社

教宗方濟各將於11月訪問泰國和日本

CNS photo/Holy See Press Office

教宗方濟各將於今年11月19日啟程, 20日至23日在泰國進行訪問,然後於23日至26日造訪日本東京、長崎和廣島。詳細行程將另行公布。

教宗本次在泰國牧靈訪問的格言是「基督的門徒、傳教的使徒」,以慶祝2019年為暹羅宗座代牧區成立350週年。

教宗訪問的徽標也體現出這層紀念意義:

教宗方濟各微笑著降福,下方有一艘船,象徵了福傳,桅杆上的三重帆布意味著天主聖三。

聖母瑪利亞的手在船隻的下面支撐著它,手心有一個金色的十字架,敦促著全體泰國教會成為福音的見證人。

這令人想起教宗方濟各今年一月的一封信函。當時,亞洲各地主教團教義委員會主席在泰國曼谷召開會議,教宗致函與會者寫道:「你們各位來自這個多元宗教、語言和文化的遼闊大陸,以重申我們在維護天主教信仰的合一與完整方面肩負共同的責任,並要探索在我們當代世界的挑戰中為福音作見證的新渠道和新方法。」

教宗這次在日本訪問的主題則是保護生命和受造界,格言選自《願祢受讚頌》通諭結尾禱詞的一句話:「保護所有生命」(Protect all life)。在徽標中,十字架代替了 “T” 這個英文字母。這句勸言不僅催促我們尊重每個人的尊嚴,也要尊重環境,尤其是在日本;根據格言的解釋,在日本,核威脅「始終是個持續的問題」。

此外,這個徽標有三道不同顏色的火焰:

紅色火焰是為紀念殉道者,他們是日本教會的基石;

藍色火焰代表了聖母瑪利亞,她擁抱全人類,將之視如己出;

綠色火焰叫人聯想到日本的大自然和福傳的希望。

徽標上的紅色圓圈有如太陽一樣擁抱所有生命,象徵著愛。降福人群的教宗則以藍色色塊呈現出他的身影。

教宗方濟各到訪日本官方網頁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機上記者會表示不擔心教會分裂

CNS photo/Paul Haring

2019年9月10日,教宗方濟各結束了在非洲三國:莫桑比克、馬達加斯加和毛里求斯的牧靈訪問。按照慣例,教宗在從塔那那利佛返回羅馬的途中回答隨機記者的提問,談到青年、家庭、排外、意識形態的殖民化,以及生態問題。針對他所受到的批評和教會分裂的誘惑,教宗表示,「我祈願不發生分裂,但我並不擔心」。

在衆多的提問中,美國《紐約時報》記者提出,教會人士對教宗的批評,以及教宗是否擔心美國教會出現分裂的問題。

教宗答道:「首先,批評總是有幫助的…我總是從批評中獲得益處。但我不喜歡在背後批評,這不誠懇,也沒有人性。批評是建樹的一個因素,如果你的批評不公正,你就該準備接受回應、進行對話,並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才是真正批評的進行過程。相反地,惡毒的批評有點像扔了石頭又把手藏起來那樣,這無濟於事,沒有幫助。誠懇的批評向回應持開放態度,具建設性,能提供幫助。關於教宗的情況,如果有人說:『我不喜歡這個教宗,我批評他,寫文章請他回答。這是誠懇的態度。』提出批評,但不願意聽到回應、不想對話,這不是愛教會的做法,其背後的想法是換掉教宗,或製造分裂。」

關於教會分裂的問題,教宗表示:「在教會歷史上出現過許多分裂的情況,老派天主教徒和勒菲弗(Lefebvre)便是其中的實例。在教會内總是有分裂的選擇,這是上主留給人類自由的一個選擇。我不擔心分裂,我祈求不發生這樣的事,因為這關係到許多人的靈性健康。如果有錯,就要對話,就要糾正,但分裂不是基督徒的道路。」

教宗說:「分裂常是少數精英的分離,源於一種脫離教義的意識形態…因此我祈願分裂不會出現,但我不擔心。這是梵二大公會議的一個結論,而非這個或那個教宗說的。我談論的社會訓導與若望保祿二世同出一轍,我只是重復他的教導。但有人說『教宗是共產主義者』。這是意識形態進入了教義,而當教義跌入意識形態時,就會有分裂的可能性。」

教宗最後表示:「牧人必須在恩寵和罪惡之間引領羊群,福音的道德觀正在於此。一種白拉奇式的意識形態道德觀使你變得僵硬…倘若你們看到僵硬的基督徒、主教和司鐸,他們背後便會存在問題,沒有福音的聖德。因此,我們必須溫和地對待受到這些攻擊誘惑的人們,他們正陷於困境,我們必須以溫良的態度陪伴他們。」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基督的福音是帶給非洲人民兄弟情誼、正義與和平效力最大的酵母

CNS photo/Remo Casilli, Reuters

2019年9月11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重溫他剛剛結束的非洲三國牧靈訪問的行程。

教宗首先講到「耶穌的福音是人類兄弟情誼、自由、正義與和平效力最大的酵母,作為希望、和平與修和的播種者,我努力把這酵母,耶穌的酵母帶到莫桑比克、馬達加斯加和毛里求斯人民中間。」

在談到他訪問的首站莫桑比克時,教宗回顧這片土地因長期的武裝沖突而遭受重創,政府與抵抗運動力量於1992年簽署了和平協議後,今年8月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各方達成了新的協議。教會繼續沿著陪伴莫桑比克的和平進程。教宗誠摯地感謝在這和平進程中作出巨大貢獻的艾愛智德團體 。

教宗說,他鼓勵了莫桑比克政府當局為了大衆利益攜手共同努力;他也鼓勵了那些屬於不同宗教信仰背景的青年克服認命的態度和焦慮,傳播社會友誼,珍惜前輩的寶貴傳統,來共同建設國家。

教宗特別提及了在馬普托津佩托醫院的訪問,他說:「在這家醫院,我看到最重要的是病人,所有的人都在為病人服務。他們都屬於不同的宗教信仰。如,醫院主任,一位女研究人員、優秀的艾滋病研究員,她是穆斯林信徒,而這所醫院是由天主教聖艾智德團體建立的。但這裡所有的人都共同為人民服務,團結如同弟兄。」

教宗表示他在莫桑比克訪問的高潮是在大體育場在雨中舉行的彌撒禮儀,他回憶說:「我們都非常快樂,唱歌和跳舞……充滿喜樂之情。體育場内回響的是耶穌的呼籲『愛你們的仇人』(路6:27),愛是真正的革命種子,它會熄滅暴力並產生兄弟情誼。」

接著,教宗談到了馬達加斯加的訪問。教宗說這個國家自然資源豐富,但極度貧困。有鋻于此,他敦促該國人民在建立發展未來的同時,要尊重自然環境和社會正義。教宗不能忘懷的是他探訪馬達加斯加的「友誼之城」,該城是由遣使會傳教士奧佩卡(Pedro Opeka)神父創建,目前有2萬5千人居住,其中60%以上是15歲以下的孩童。

教宗回憶說:「我參觀遣使會傳教士奧佩卡神父創建的友誼之城如同一個先知性的標記,在那裡人們努力將勞動、尊嚴、對最貧窮人的關懷和對兒童的教育結合起來,一切都來自福音的啓發。我在採石場為工人們祈禱。隨後,我在加爾默羅隱修院探望了來自不同隱修會的修女們,事實上,沒有信仰和祈禱,就不可能建成一個相稱於人的城市。」

教宗也憶及在馬達加斯加首都附近的教區營地與青年一起參加祈禱守夜禮和次日早晨大約有百萬人參與的彌撒的盛況。

教宗談到他三國訪問的最後一站毛里求斯時表示:「該國是不同種族和文化融合的地方。當我進入主教府時,獻給我的一束美麗鮮花是來自伊斯蘭的伊瑪目,這是兄弟情誼的象徵。」

最後,教宗解釋他每次牧靈出訪前和出訪後要去羅馬聖母大殿的意義,他說:「我總是去羅馬人民之母前,希望她如同母親一樣陪伴我的旅行,她會告訴我該做什麽,她會照料我的言語和行動,有聖母的陪伴,我有安全。」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會見毛里求斯當局

CNS photo/Paul Haring

2019年9月9日,教宗方濟各在毛里求斯進行了為期一天的牧靈訪問,最後一項活動是會見該國民政當局、公民社會和外交使團的代表。在講話中,教宗呼籲該國政界人士與人民公僕更好地分配經濟繁榮的果實,惠及社會各領域,尤其是青年。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 2018年毛里求斯15歲至24歲的青年失業率高達23%,總體失業率則不到7%。

在讚許毛里求斯從1968年獨立以來經濟穩定發展的同時,教宗指出了發展不均的問題,說:「顯然,經濟成長並非總是惠及所有的人,它的某些機制和進程甚至會排斥一部分的人,特別是青年。」為此,教宗敦促毛里求斯的政治領袖推動一種「關注人民」的經濟政策,以便於「更好地分配收益,創造就業崗位,促進貧困者的全人發展」。教宗警惕眾人切莫「盲目地信從經濟模型」,以免「把人命當作祭品供奉在投機買賣和利潤獨大的祭台上」。

此外,教宗也稱讚毛里求斯的民主傳統,該國因此成了「和平之地」。教宗勉勵政界人士在言行舉止和反腐爭鬥方面為同胞樹立榜樣。由於這個島國的文化得益於接連不斷的移民潮,毛里求斯格外兼容並蓄。在全國126萬的總人口中,印度教徒占48%,基督徒占33%,其中26%是天主教徒,穆斯林則有17%。教宗說:「正因如此,我鼓勵你們忠於你們的根基,承擔起接納和保護移民的挑戰。他們今天來到這裡是為了尋找工作,其中有許多人是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生活條件。」教宗籲請毛里求斯人民成為「真正相遇文化的主角和捍衛者,促使移民及每個人的尊嚴與權利都受到尊重」。

最後,教宗談及該國不同宗教共同建設一個和諧社會的努力,並對此表示讚賞。教宗說:「我再次重申,毛里求斯的天主教徒渴望繼續參與這成果豐碩的對話。如此的對話在貴國人民的歷史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毛里求斯主持彌撒

CNS photo/Paul Haring


2019年9月9日上午,教宗方濟各抵達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在那裡展開為期一天的牧靈訪問。他在該國的首項活動是在和平之后紀念碑前舉行感恩祭。該國約十分之一的人口,也就是大約10萬人參加了這台彌撒。教宗說:「在這個獻給和平之后聖母瑪利亞的祭台前,在這座俯瞰城市、眺望海洋的丘陵上,我們是芸芸眾生的一部分。人山人海的群眾從毛里求斯和這個印度洋地區的其它島嶼遠道而來,聆聽耶穌宣講的真福八端。」

真福八端是這次講道的核心。

教宗指出:「真福八端有如『基督徒的身份證』。如果有人問:『怎樣做才能成為好基督徒?』答案很簡單:『我們人人都要以自己的方式實踐耶穌在山上教導我們的聖訓。』在真福八端中,我們找到耶穌善師的肖像,我們蒙召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反思。」

接著,教宗提及「毛里求斯合一的使徒」真福拉瓦爾(Jacques-Désiré Laval):「這位真福深知,福傳者必須對一切人成為一切(參閱:格前九19-22)。因此,他學會當時剛擺脫奴隸身份的人的語言,用簡淺易懂的話語教導他們救恩的喜訊。拉瓦爾神父的牧靈關懷贏得了窮人和受排斥者的信任。透過他的傳教動力和愛,拉瓦爾神父為毛里求斯教會帶來新的青春活力和新氣息;今天我們受邀在當前處境中繼續推動這一切。傳教動力擁有年輕的面容,能促使青春永駐。當活力十足又樂於奉獻的青年敦促基督徒團體自我更新,邀請我們展望新的願景,他們就能為傳教動力帶來青春典型的美好和清新。(參閱:《生活的基督》勸諭,37號)」教宗方濟各承認這往往很不容易:「因為我們必須學習欣賞青年,並在教會和社會內提供給他們空間。」

教宗由此談及青年的現況:「失業造成未來的不確定性,導致青年覺得自己處於社會的邊緣,使得他們在21世紀的各種新奴役形式前脆弱無助。」

為此,教宗指明:「關注青年是我們的首要使命。我們不該以冷漠或疏遠的方式對他們說話,卻要學習他們的語言,聆聽他們的故事,花時間在他們身上,讓他們覺得自己也蒙受天主的祝福。」

「唯有喜樂的基督徒」能激發他人渴望跟隨基督,走真福的道路。教宗重申:「『幸福』或『有福』是『聖潔』的同義詞,因為它們描述了那些忠於天主和實踐天主聖言的人怎樣藉著奉獻自己,獲得真正的福樂。」(《你們歡喜踴躍吧》勸諭,64號)

教宗最後總結道:「當一名青年看到基督徒生活的計劃在喜樂中實現,他便會受到激勵和鼓舞,感到渴望能如此表達:『我想要攀登那座真福山,我期盼與耶穌眼神相會。祂會為我指出哪一條是我的真福之路。』」

當天,教宗方濟各在和平之后聖母紀念碑前主持了這台彌撒。這個紀念碑於1940年聖母升天節揭幕,旨在感謝聖母瑪利亞保佑該國平安度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1989年,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訪問毛里求斯時,也在同一個場地主持了彌撒。為了表達兩次牧靈訪問的連貫意義,教宗方濟各選用了他的前任30年前帶來的同一個權杖。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籲請司鐸們作天主臨在的標記

教宗方濟各在訪問馬達加斯加的最後行程階段,2019年9月8日下午在塔那那利佛有130年歷史的聖彌額爾學院體育場接見司鐸、男女修會會士、度奉獻生活者和修生。

教宗微笑著開始向在場衆多的修道人士講話。他風趣地說:“當人們把放著講稿的桌子擺到我面前時,我還以為是給我吃的東西呢,啊!原來是我的講稿。”教宗接著立刻邀請在場的全體修道人靜默,為那些因健康問題和其它原因不能前來參加這個聚會的修道人士祈禱。

教宗首先籲請大家懷著感激的心回憶“在過去的時代那些不懼艱險為耶穌和天國而冒風險的人”,他們是“福傳的根源”,當今的修道人士是那些傳教先驅的繼承人。隨後,教宗舉出許多傳教修會的傳教士,如:遣使會、耶穌會、克呂尼聖若瑟修女會、基督學校修士會和拉薩萊特傳教會的傳教士和其他的傳教先驅,他們和主教、司鐸以及許多平信徒一道在教難的困難時期,在馬達加斯加土地上保存了信仰的火焰。

接著,教宗提到路加福音中耶穌派遣72門徒傳教歸來向耶穌復命時耶穌的喜悅,祂稱謝天父說:“父啊!天地的主宰,我稱謝祢,因為祢將這些事瞞住了智慧及明達的人,而啓示給小孩子。”教宗說:“他們和你們一樣,接受了成為一個走出去的教會的挑戰,把所看到和聽到的全部分享給身邊的人。你們有勇氣地走出去,你們接受了把福音之光帶到這個島上的每一個角落的挑戰。”

教宗在講話中也感謝所有在困難生活條件下堅守福傳使命的司鐸和度奉獻生活者,他說:“非常感謝你們親近人民的見證,感謝你們留在這裡,而沒有利用你們的身份成為‘通往更美好生活的手段’,你們心甘情願地留在這裡。”

教宗繼續解釋,耶穌歡迎那些滿心喜樂的門徒時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讚美和感激在天大父。教宗說:“聖召的最基本面貌就是我們是讚美的男女修道人,奉獻生活者讓人認出並向人指示天主的臨在。”

教宗告誡在場的修道人士不要陷入“總在談論成功與失敗、我們的行動是否有用和我們是否有影響”的誘惑。教宗說:“在讚美中,我們學習不‘失掉指南針’、不為達到的目的而不擇手段及不要將重要的事物當作無用的看待;讓我們學習實際行動而不是佔據地盤的自由;學習毫無代價地推動一切為天主子民的成長、成熟並結出果實的能力,而不是為某些簡單、快速但短暫的牧靈成果而驕傲。從某種意義來説,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喜悅與傳教成果一大部分是來自於耶穌所作的讚美的邀請。”

教宗最後特別感謝為他作翻譯的馬塞爾神父。他在離開聖彌額爾學院以前,私下接見了馬達加斯加耶穌會會士。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馬達加斯加主持彌撒

CNS photo/Paul Haring

2019年9月8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馬達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教區的一塊場地為該國信友和青年主持彌撒聖祭,約有100萬人參加,該國總統和夫人也在場。在馬達加斯加2300萬人口中,35%是天主教徒。教宗對信友們說:「就如有許多群衆與耶穌同行那樣,你們衆人來到這裡為聆聽耶穌的訊息,做祂的門徒。(參閲:路十四25)」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承認:「跟隨基督,做祂的門徒並不容易。的確,今天的《路加福音》提醒我們這是一項要求嚴格的義務。耶穌的第一個要求涉及親屬關係,當“家庭成為我們認為正確和良好的決定性的準則時,我們就為一些行為辯解,甚至看作是『神聖行為』,而這些行為導致特權和排斥文化,例如偏袒、結黨營私,以及貪腐。」

耶穌明確指出:「誰若不把他人視為弟兄姐妹,若不關心他的生活和處境,不分他的家庭、文化或社會背景,就不能做我的門徒(同上,十四26)。」

關於耶穌的第二個要求,教宗解釋道:「上主希望我們不要以我們的“個人利益或某些意識形態的魅力來認同天國,這樣就會濫用天主的名或以宗教名義來為暴行、隔離,甚至兇殺、放逐、恐怖主義和邊緣化做辯護。耶穌以這項要求鼓勵我們不要沖淡和限制福音的訊息,而要以兄弟友愛和團結互助來建設歷史,尊重大地及其恩典,抵拒各種形式的剝削。」

教宗接著表示:「耶穌的第三個要求乃是我們應恢復感恩的記憶,承認我們的生命和才能不是個人的勝利,而是天主與許多默默無聞的人的手交織而成的恩典,我們只有到了天國才會知道這些人的名字。」

教宗指出:「上主提出這三項要求,希望祂的門徒們為參加天國的盛宴做好准備,擺脫毀滅性的障礙,因為只為自己活著乃是最惡劣的奴役之一。上主要求我們糾正自己的優先考量,為天主騰出空間,讓祂成為我們生活的中心和樞紐。多少男女、青年和兒童在受苦,這並不屬於天主的計劃。面對這樣的情況,耶穌邀請我們死於自我封閉和個人主義的傲慢,給兄弟友愛的精神騰出空間。」

教宗最後總結道:「我們一旦開始品嘗到耶穌給我們建議的新生命的喜樂,祂的這些要求就不會讓我們感到沉重。這喜樂也是由於知道,耶穌是第一個來到十字路口尋找我們的那一位,即使我們迷失,如同那隻丟失的羊或蕩子那樣,祂也會來尋找我們。」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與馬達加斯加青年一同祈禱守夜

CNS photo/Paul Haring

2019年9月7日傍晚,教宗方濟各在馬達加斯加與青年的祈禱守夜禮從兩名年輕人的見證開始,他們分別從事監獄牧靈和傳教使徒工作。對此,教宗說:「與兩名信德活潑的青年相遇是多麼美好!耶穌的門徒不該裹足不前,卻要向前邁進、採取行動、投入使命,確信上主在支持、陪伴著自己。」

耶穌曾在約旦河畔問祂的門徒說:「你們找什麼?」(參閱:若一38)

教宗解釋道:「上主深知我們在尋求福樂,而我們正是為此受造,世界不能從我們身上奪走這份福樂。任何出於信德的尋求都能促使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美好。我們為他人做的事都會令我們有所轉變,改變我們看待和判斷他人的方法,使我們更加敏銳,並且明白和發現上主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教宗向青年闡明:「上主不以我們的罪惡、過失、錯誤或限度來召叫我們,卻以我們的名字來召叫(參閱:依卌三1)。上主經常提醒我們,我們在祂的眼中多麼寶貴,以及祂託付給我們一項使命。」

提到第一個見證描述的監獄牧靈工作,教宗點出那名作見證的青年學到的功課,說:「你摒棄了快速簡單,卻往往使我們癱瘓的判斷方式。你明白了坐牢的人大多數不是因為他們本性惡劣,而是因為他們做了糟糕的選擇。他們曾經誤入歧途,但是他們領悟到這一點,現在渴望重新開始。我們與耶穌的友誼能帶給我們的美妙至極的禮物之一,是祂始終與我們同在,絕不拋棄我們。我們大家從經驗中認識到人們可能會迷失方向,追逐種種魅惑人心的幻想,最終導致我們的夢想和靈魂在途中受困。這些幻滅會使我們變得憤怒,或者受到放棄的誘惑。」

教宗指出:「上主先告訴你這不是該走的路。祂召叫你此時此地成為傳教使徒;祂先拒絕所有會催眠你、使你消極、麻木又冷淡的聲音。祂告訴我們不要害怕弄髒雙手。上主先相信了你,但祂同樣要求你相信自己和自己的才華及能力。上主要求你們鼓起勇氣,跟祂一起書寫你生命中最美的篇章,抵拒冷漠態度,對你面前的許多問題作出基督徒應有的回應。」

教宗也要求青年自問:「耶穌能指望我嗎?」

「上主託付給我們一項使命,但祂並未派遣我們單槍匹馬上前線。」

教宗引用另一名青年的見證來闡述為什麼獨自一人是做不了傳教使徒的:「我們或許能獨力完成偉大的任務,但唯有同心協力我們才能懷抱夢想並推展意想不到的事。」

教宗提醒青年:「我們屬於同一個大家庭,聖母瑪利亞是我們的母親。她從來不說:『讓我們看看事態如何發展。』她只是單純地允諾,就像所有樂於獻身,甘願冒險,準備好承擔一切風險的人那樣,他們唯一的保障是他們堅信自己承擔著一份許諾。」

教宗最後總結道:「聖母瑪利亞看顧著她的兒女,當她的兒女在生活中經常筋疲力盡、有所需要,卻總是渴望著希望之光永不熄滅時,聖母守護著她的兒女。這就是我們為馬達加斯加、為你們每個人和你們的朋友所盼望的:願希望之光永不熄滅。」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