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感謝烏克蘭天主教希臘禮教會留在子民身旁

2022年2月25日,教宗方濟各與烏克蘭天主教希臘禮大總主教舍夫丘克(Shevchuk)通了一次電話。這個烏克蘭教會設在羅馬的大總主教秘書處在一份公告中表示,教宗在電話中詢問了基輔和烏克蘭的一般情況,並表達盡一切可能提供幫助的心願。

談話中,教宗也詢問了在遭到俄羅斯軍事行動打擊最嚴重地區的主教和司鐸們的情況。然後,教宗感謝烏克蘭天主教希臘禮教會接近子民、留在子民身旁的選擇,並騰出基輔主教座堂的地下室接待前來避難的人。教宗保證必為他們祈禱,並向受苦的烏克蘭人民頒賜降福。

教宗在推文中引用《衆位弟兄》通諭的話語,有俄語和烏克蘭語譯文,並附上基督受難的苦像。教宗邀請衆人一起為烏克蘭祈禱,並提醒衆人不要對這幾天的暴行和傷亡無動於衷。

「每次戰爭都使世界變得更糟。
戰爭是政治和人類的失敗,
是可恥的投降,是慘敗給邪惡勢力。」
(261號)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相關資訊

教宗前往俄羅斯使館表達對烏克蘭戰爭的擔憂

圖片:vatican.va

「讓我們一起祈禱,為烏克蘭祈禱。」

這是教宗方濟各發表推文的内容。2月25日中午,教宗親自來到俄羅斯駐聖座大使館,願意以此舉表達他對在烏克蘭戰爭的擔憂。教宗乘坐一輛白色菲亞特轎車來到這所位於協和大道10號的大樓,受到俄羅斯大使亞歷山大·阿夫傑夫(Alexander Avdeev)的接待,並在那裡停留了半個多小時。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證實了這個消息。

教宗方濟各關注烏克蘭局勢的演變,這個東歐國家在2月24日清晨遭到進攻,衆多人死亡或受傷。教宗在前一天23日的公開接見活動結束時,已對在該國的局勢惡化表示「深感痛心」,當時尚未爆發戰事。教宗呼籲「那些負有政治責任的人在天主面前認真省察良心,祂是和平而非戰爭的天主」。

同時,教宗也邀請有信仰和無信仰者一起在3月2日星期三聖灰瞻禮當天為和平祈禱和守齋。他說:「耶穌教導我們,應以天主的武器,以祈禱和守齋來回擊荒唐邪惡的暴行。我邀請衆人在3月2日星期三聖灰瞻禮當天為和平守齋。我特別鼓勵有信仰的人在這一天熱切祈禱和守齋。願和平之后保護世界免於戰爭的瘋狂。」

2月24日,在烏克蘭經歷的最黑暗時刻,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發表聲明,指出在俄羅斯開始在烏克蘭領土上發動軍事行動後,教宗的呼籲具有極大的緊迫性。樞機說:「衆人所擔心的災難局面正不幸地成為事實,但為良好意願仍有時間,為談判仍有空間,為運用智慧去阻止局部利益占優勢、保護每個人的正當渴望,以及讓世界避免戰爭的瘋狂和恐懼,仍有餘地。」

帕羅林樞機最後表示:「我們有信仰的人對那些掌握世界命運者在良心上的些微發現並不失去希望。」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相關資訊

教宗方濟各因急性膝關節痛症取消2月27日到訪佛羅倫斯

【鹽與光傳媒資訊】本台收到教廷傳播部的通知,教宗方濟各因急性膝關節痛症,醫生規定教宗的腿部要有更多的休息時間,因此教宗將無法在 2 月 27 日(星期日)前往佛羅倫斯,也無法主持2022年3月2日的聖灰禮儀日的禮儀。因此原定安排在《鹽與光電視》的相關節目播放也會取消,當天如常進行日常的節目播放。敬請留意!

請大家為教宗的健康祈禱。

以下是教宗原定到訪當地的行程,現已取消。

地中海地區主教與市長會議於2022年2月23日至27日在意大利佛羅倫斯召開。在此機會上,教宗將於27日主日前往佛羅倫斯,會晤與會人士並向他們發表講話。聖座新聞室2月22日在一份公告中公布了教宗的活動安排。預計當天羅馬時間早上7時,教宗將從梵蒂岡直升機場出發,1小時後抵達佛羅倫斯。

教宗在佛羅倫斯的第一項活動是在舊宮殿的五百人大廳與主教和市長們舉行會晤,並發表一篇講話。預計,佛羅倫斯、雅典、耶路撒冷和伊斯坦布爾市長將向教宗致詞。9時30分,教宗將在另一大廳會見一些流離失所者和難民家庭。

當天上午10時,教宗將前往聖十字架大殿,在那裡將得到方濟各小兄弟會團體的接待。隨後,教宗將會晤意大利總統馬塔雷拉(Sergio Mattarella)。10點30分,教宗將在聖十字架大殿主持彌撒,隨後在大殿外的廣場帶領信徒誦念三鐘經,結束他在佛羅倫薩的活動返回梵蒂岡。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訪問馬耳他:祈禱、會晤和擁抱移民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將於4月2日至3日對馬耳他進行國際牧靈訪問。在緊湊的行程安排中,預計教宗也將參訪拉巴特聖保祿大殿下的聖保祿岩洞。本次訪問是貝爾格里奧教宗第36次國際牧靈訪問,訪問活動中除了祈禱和會見難民外,他也將禮貌拜會馬耳他總統。

教宗方濟各訪問馬耳他官方網站

4月2日

早上8時30分,教宗將在羅馬菲烏米奇諾機場搭乘飛機前往馬耳他,預計10點抵達該國國際機場,在那裡接受歡迎。

之後,教宗將前往位於首都瓦萊塔的總統府,10時50分,禮貌拜會馬耳他共和國總統維拉(George William Vella)。

教宗將在11時35分會見該國總理阿貝拉(Robert Abela),然後與民政當局和外交使團會晤。他將在這個機會上發表他的第一篇講話。

當天下午3時50分,教宗將乘坐雙體船從瓦萊塔的大港出發前往馬耳他群島第二大島嶼戈佐島,預計他將在5時的時候抵達姆賈爾港。半個小時後,在全國聖母朝聖地舉行祈禱聚會,教宗將發表他的首篇講道。

預計6時45分,教宗將乘船從姆賈爾港返回馬耳他島,7時30分抵達切爾科瓦港,從那裡前去他在馬耳他訪問期間下榻的地方聖座使館,結束他在馬耳他的第一天訪問活動。

4月3日(主日)

早上7時45分,教宗將在拉巴特聖座使館私下接見耶穌會成員。

8時30分,他將前去參訪聖保祿大殿下的聖保祿岩洞。這個具象徵性的地方,使人想起聖保祿宗徒於公元60年在搭船前往羅馬的途中遭遇船難的事跡。教宗將在那裡進行片刻的祈禱。

10時15分,教宗將在弗洛里亞納主持彌撒聖祭,彌撒結束時並帶領信眾誦念三鐘經。

當天下午的活動主要是為移民舉行。教宗將於4時45分在哈爾法爾移民中心會見難民團體,並發表講話,這將是他本次訪問的最後一項活動。之後,他將前往馬耳他國際機場,在那裡接受歡送儀式。

預計6時15分,教宗將離開馬耳他返回羅馬,7時40分抵達羅馬菲烏米奇諾機場。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2022年四旬期文告

圖片:vatican.va

教宗方濟各

2022年四旬期文告

「我們行善不要厭倦;
如果不鬆懈,到了適當的時節,必可收穫。
所以,我們一有機會,就應向眾人行善。」
(迦六 9~10) 

下載2022年四旬期文告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四旬期引領我們走向耶穌基督聖死與復活的逾越奧蹟,這也是我們個人及團體都得以更新的良機。在 2022 年的四旬期,我們可以默想聖保祿宗徒對迦拉達人的規勸:「我們行善不要厭倦;如果不鬆懈,到了適當的時節,必可收穫。所以,我們一有機會,就應向眾人行善。」(迦六 9~10)

1. 播種和收成

聖保祿宗徒在這段話中呼應了耶穌最喜愛的撒種和收穫的圖像(參閱:瑪十三)。他向我們提到「時節」(kairós),即一個「播下美善,以待來年收成的適當時節」。那麼,什麼是我們的「適當時節」呢?四旬期正是這樣的一個適當時節,但我們整個的人生都是,而某種程度上,四旬期則是其中的一個圖像。1 在我們的生活中,貪婪、驕傲,以及擁有、囤積、消費的渴望,往往佔了上風,正如我們在福音比喻中看到的那個糊塗人的故事一樣,因為他以為只要倉房裡儲存了足夠的穀類和財物,他就可以高枕無憂(參閱:路十二16~21)。四旬期卻邀請我們悔改,改變心態,好讓我們發現生命的真與美不在於擁有,而在於給與;不在於囤積,而在於散播 並分享良善。

最先播種的,是天主自己。慷慨大方的天主「一直在人類大家庭裡播下善良的種子」(《眾位弟兄》,54)。在四旬期間,我們要領受天主聖言,以回應祂的恩賜,因為祂的話「是生活的、是有效力的」(希四12)。經常去聆聽天主聖言,能使我們以開放且柔順的心接受祂的工作(參閱:雅一21),並在生活中結出果實。這會帶給我們莫大的喜樂,甚至召集我們成為天主的助手(參閱:格前三9)。只要能把握當下(參閱:弗五16),我們也能播下善的種子。天主要我們播種善良,這個召叫不能被視為一種負擔,而應視為是一種恩寵,造物主希望我們能因此積極地與祂豐盛的美善結合。

至於收穫呢?難道我們播種不是為了收穫嗎?當然是!聖保祿宗徒就曾指出播種和收穫的密切關係。他說:「小量播種的,也要小量收穫;大量播種的,也要大量收穫」(格後九6)。但我們在談論的,是怎樣的收穫呢?我們播下的「善」,所收到的初果就出現在我們自己以及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甚至在我們微小的善行中。在天主內,任何的「不辭辛勞」,任何再微小的愛的行動,都不會徒然(參閱:《福音的喜樂》,279)。正如我們可憑樹木的果實辨別它們(參閱:瑪七16、20),一個充滿善行的生命,同樣也會發出光明(參閱:瑪五14~16),並且把基督的馨香帶給世界(參閱:格後二15)。脫離罪惡,自由地事奉天主,能為所有人的得救帶來成聖的果實。(參閱:羅六22)

其實,我們只能看到播下的種子所生長出的一小部分果實,因為按福音的諺語:「撒種的是一人,收割的是另一人」(若四37)。當我們為他人的益處而撒種,則是分享了天主本身的慈愛:「若我們願意開展工作後由別人收穫成果,並寄希望於播下的美善所暗藏的力量,這是崇高的行動」(《眾位弟兄》,196)。為他人的益處播下美善,讓我們免於狹隘的私利,並將不求回報的心態貫注在我們的行動中,使我們成為天主仁愛計劃的一部分,參與祂宏偉的視野。

天主聖言拓展並提升我們的視野,並告訴我們,真正的收穫是在末日的,也就是在那最終、永恆不滅的那一天。我們生活和行動的熟果是「永生的果實」(參閱:若四36),是我們在天上的寶藏(路十二33;十八22)。耶穌自己就用「麥子落在地裡死了,才能結出子粒」的意象作為祂聖死與復活奧蹟的標記(參閱:若十二24);聖保祿宗徒則用同樣的意象,來談 論肉身的復活:「播種的是可朽壞的,復活起來的是不可朽壞的;播種的是可羞辱的,復活起來的是光榮的;播種的是軟弱的,復活起來的是強健的;播種的是屬生靈身體,復活起來的是屬神的身體」(格前十五42~44)。復活的希望是復活基督帶給世人的浩光,因為「如果我們只在今生寄望於基督,我們就是眾人中最可憐的了。但是基督從死者中實在復活了,做了死者的初果」(格前十五19~20)。那些藉著「同祂相似的死亡」(羅六5),而在愛中與祂親密結合的人,也要同祂的復活結合,以進入永生(參閱:若五29)。「那時,義人要在他們父的國裡,發光如同太陽。」(瑪十三 43)

2. 我們行善不要厭倦

基督的復活,以永生的「極大希望」在我們的時代種下救恩的種子,使得人在現世也充滿了期盼(參閱:本篤十六世《在希望中得救》,3、7)。因夢想破滅而感到失望痛苦,對眼前的挑戰感到憂慮,對於自己的資源貧乏感到洩氣,都會使我們不禁將自己藏身於自我中心的心態當中,對他人的痛苦漠不關心。確實,即使是最富足的資源也有其限度:「少年人能疲倦困乏,青年人能失足跌倒」(依四十30)。然而,天主能「賜給疲倦者力量,賜給無力者勇氣,……仰望上主的,必獲得新力量,必能振翼高飛有如兀鷹,疾馳而不困乏,奔走而不疲倦」(依四十29、31)。四旬期召喚我們把信心和希望都放在天主身上(參閱:伯前一21),因為只有當我們雙目注視著復活的基督(參閱:希十二2),我們才能回應宗徒對我們「行善不要厭倦」(迦六9)的懇求。

我們祈禱不要厭倦。耶穌教導我們「應時常祈禱,不要灰心」(路十八1)。我們祈禱,是因為我們需要天主。相信自己什麼也不需要,這是一種很危險的錯誤觀念。這次的疫情,若能讓我們更意識到個人和社會的脆弱,就願這個四旬期讓我們體驗到「相信天主」所帶來的慰藉;沒有天主,我們就不能存立(參閱:依七9)。沒有人能獨自獲得救恩,因為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都身處歷史的風暴當中。2 當然,若是沒有天主,誰也不能獲得救恩,因為唯有耶穌基督的逾越奧蹟能戰勝死亡的污水。信仰並不能使我們免除生活的重擔和煩憂,但能讓我們在基督內與天主結合,並懷著不致失望的極大希望,來面對這一切,而基督給我們的保證,就是天主藉著 聖神傾注在我們心中的愛。(參閱:羅五1~5)

 我們對抗生命中的惡不要厭倦。願四旬期所要求的身體的齋戒,能強化我們的精神,對抗罪惡。讓我們能在懺悔與和好聖事中不斷地祈求寬恕,知道天主永遠樂於寬恕我們。3 讓我們對抗貪慾不要厭倦,因為這種軟弱會讓我們變得自私並導向各種邪惡,在歷史軌跡上我們能看到各種引誘男女犯罪的方法(參閱:《眾位弟兄》,166),其中一項就是對數位媒體上癮,那會使人際關係變得薄弱。四旬期是一個有利的時機,讓我們抵抗這些誘惑,並透過與有血有肉的人接觸交流(同上,50),從而培養更加完整的人際溝通形式。(同上,43)

我們對近人積極行善不要厭倦。在這個四旬期,讓我們喜樂地施與,以實踐善行(參閱:格後九7)。那「供給播種者種子,而又供給食糧作吃食」(格後九10)的天主,讓我們每一個人不但有食物可吃,而且也能慷慨地對他人行善。雖然我們一輩子都能行善,但讓我們善用四旬期,去關心那些與我們接近的人,並伸手援助那些在生命路途上受傷的弟兄姊妹(參閱:路十25~37)。四旬期是一個恩寵的時期,好使我們去尋找那些有需要的人,而不是躲避他們;去接觸那些需要以關懷的耳朵及善言相待的人,而不是忽視他們;去探訪那些孤單的人,而不是遺棄他們。讓我們以行動來實踐我們的召叫:對一切人行善,並花時間去愛窮人和有需要的人,愛那些被遺棄、受排斥的人,那些受歧視,被邊緣化的人。(參閱:《眾位弟兄》, 193)

3. 「如果我們不鬆懈,到了適當的時節,必可收穫。」

每年的四旬期都提醒我們:「行善並非一勞永逸的事,而愛、正義和團結關懷亦非如此,我們必須每天為此努力」(《眾位弟兄》,11)。讓我們祈求天主賜給我們如農夫般的耐心和毅力(參閱:雅五7),一步一腳印地持續行善。如果我們跌倒,讓我們向天父伸出手來,因為祂一定會拉我們一把。如果我們不慎迷失,如果我們受到邪惡者的誘惑,我們不要猶疑,要立刻轉向天主,因為「祂是富於仁慈的」(依五五7)。在這個悔改的時期,藉著天主的恩寵和教會的共融,讓我們持續行善不要鬆懈。行善的土壤是由齋戒所預備,以祈禱澆灌,並因愛德而豐足。我們要堅定地相信「只 要我們不放棄,在適當的時機我們就會收成」,同時,因著堅忍,我們能獲得所應許的(參閱:希十36)自身的得救,以及他人的得救(參閱:弟前四16)。基督為了我們的緣故而付出生命(參閱:格後五14~15),我們若能培養對所有人的兄弟情誼,我們便與基督結合為一,並能預嘗天國的喜樂,那時,天主將成為「萬物之中的萬有。」(格前十五28)

願童貞瑪利亞──她孕育了救主,並把「一切事默存在自己心中」(路二 19),為我們祈求忍耐的恩賜。願她以慈母的臨在陪伴我們,好能在這個悔改的時節帶來永恆救恩的果實。

教宗方濟各

羅馬,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2021年11月11日,都爾‧聖瑪定主教紀念日

(台灣明愛會 恭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參閱:聖奧思定,《道理》243,9,8;270,3;En. In Ps. 110,1。

2 參閱:教宗方濟各舉行的特殊祈禱時刻,2020年3月27日。

3 參閱:三鐘經講道,2013年3月17日。

來源:vatican.va

教宗呼籲2022年3月2日(聖灰禮儀日)為烏克蘭祈禱和守齋

圖片:vatican.va

2022年2月23日,教宗方濟各在公開接見活動中呼籲大家在2022年3月2日(聖灰禮儀日)為烏克蘭的和平去祈禱和守齋。

教宗說:「烏克蘭局勢不斷惡化,我心痛不已。儘管過去幾週進行了外交努力,但越來越令人擔憂的情況正在出現。世界各地的許多人和我一樣都感到痛苦和擔憂,所有人的和平再次受到黨派利益的威脅。

我呼籲那些有政治責任的人在上主面前認真檢察自己的良心,上主是和平之主,而不是戰爭之主;衪是所有人的父親,而不僅僅是一些人的父親,衪希望我們成為兄弟而不是敵人。我祈求有關各方面不要採取任何會給人民帶來更大痛苦、破壞國家間的共存、破壞國際法的行動。

現在我想呼籲所有人,無論是信徒還是非信徒。耶穌教導我們用上主的武器,即「祈禱和守齋」來應對那暴力的惡魔般的無知。我邀請大家在3月2日,即聖灰星期三,為和平而守齋。我鼓勵信徒在那天以一種特殊的方式來奉獻自己,全神貫注地祈禱和守齋。願聖母和平之后保護世界免受戰爭這愚蠢的行為。」

來源:vatican.va

中文翻譯:Rodney Leung, 鹽與光傳媒

教宗公開接見:老年要求尊嚴,不僅有護理,也應有生存計劃

圖片:vatican.va

2022年2月23日,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以「老年的意義和價值」為主題,開始新一輪的要理講授。教宗指出,年長者對社會是一種祝福,青年應與他們交談,免得落入迷惘的境地,而老年的生命也有其富饒之處,因此斷不可陷於沮喪。

教宗首先表示:「我們處於一個以人口下降為標誌的時代,年長者實為一個『新群體』。但在人類歷史上我們從未有過如此衆多的人群。被丟棄的危險甚至更常出現。事實上,年長者往往被視為一個負擔。在疫情的第一個階段,正是這些年長者付出的代價最大。他們已經屬於最弱勢且被忽視的人群,活著的時候我們沒有過多地注意他們,我們甚至也沒看到他們死亡。」

接著,教宗提到關於年長者的權利和社會的責任,說明:「這憲章是各國政府而非教會撰寫的,它為瞭解年長者擁有的權利是有益的。」教宗認為:「談年長者的問題並非只涉及數量上的變化,它表明不同年齡人的團結處在危急中。換句話說,年長者的問題是為明瞭和重視人的整體生命的實際參照點。」

「在當今社會中,兒童、青年、成年人及年長者一起生活共處,但比例發生了改變。長壽形成了大量的人,在世界上的許多地區,兒童的數量極少。這種不平衡的狀態造成許多後果。青壯年成了主流文化的唯一模式,這是一個自成一體、永遠保持年輕的個體。」

因此,教宗問道:「難道青春真的涵蓋了生命的全部意義,而年老只是代表生命的空虛和喪失?推崇青春是唯一相稱於實現人類理想的年齡,再加上對老年的輕視,視其為脆弱、衰退、殘疾,這不正是20世紀極權主義的主要典型,難道我們忘記了這一點?」

除了這些問題,教宗又提出另外幾個問題:「長壽在結構上對個人、家庭和社會的歷史加重了負擔。但我們必須捫心自問:長壽的精神品質和團體意識是符合這個事實的思想和愛的考量嗎?難道年長者需要為他們依靠別人而頑强地生存去請求原諒嗎?還是應為他們給所有人的生命意義帶來的恩典而受到敬重呢?」

「的確,在生命意義的呈現上,尤其在所謂的發達文化中,老年的份量不大。這種年齡的人被視作無法提供特別的貢獻,本身活著也無意義。此外,沒有鼓勵人們去尋找他們,也沒有教育團體去認可他們。總之,老齡是社會空間的一個特定部分,佔了一個人生命中三分之一的時間,有時有一些護理方案,卻沒有生存計劃。」教宗强調:「這是思考、想象力和創意上的一個空白。在這種丟棄文化中,年長者好似被丟棄的物品。」

教宗也告誡:「不錯,青春是極美好的,但青春永存則是一種極危險的幻覺。年長者有著與年輕人同樣的重要性和美妙。我們必須記住這一點:代際同盟是我們失去的恩典,在這丟棄文化和講求生產率的文化中,必須重新找回這份恩典。」

教宗談到一個實際存在的危險:「若年長者抗拒聖神,埋沒他們過去的夢境,年輕人就再也無法看到他們為走向未來必須要做的事。相反地,若年長者傳授他們的夢境,年輕人就能看清他們必須採取的行動。」

「同樣,若年輕人不再詢問年長者的夢境,低頭盯著那些不超過他們鼻子的願景,就會很辛苦地承受他們的時下和肩負他們的未來。如果祖父母們屈服於他們的傷感,年輕人便會更加依賴他們的智能手機。屏幕可能還亮著,但生命卻提前熄滅了。疫情最嚴重的後果不正是年輕人的迷惘嗎?」

「因此,需要汲取年長者的智慧,他們擁有能夠運用的已經生活過的生命資源。」教宗問道:「年長者自己會不會袖手旁觀,看著年輕人失去願景,還是陪伴他們,給他們的夢境加熱?」他又對也許感到氣餒和泄氣的年長者們說:「老年 應作為一種奉獻來活出生命的意義,而不是得過且過地去耗盡。」

「如果不恢復人性上應有的生命尊嚴,老年就注定要在沮喪中封閉自己,使人人都失去愛。人類和文明的這一挑戰要求我們作出努力並請求天主的幫助。我們要祈求聖神的幫助。對生命中所有年齡段而言,老年是一份恩典,是成熟和智慧的恩典。」

教宗最後强調:「年長者不只是占據了智慧的位子,也應與年輕人交談,這很重要。年輕人必須與年長者交談,這是將為人類傳遞智慧的橋樑。祖父母們如同樹木的根,他們全部的生命都在那裡。年輕人如同花朵和果實。如果汁液,即這來自樹根的汁液不來,他們就永遠不會開花。」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移民也能建設世界的未來

「與移民和難民共建未來」這是教宗方濟各為第108屆世界移民與難民日文告選擇的主題,聖座新聞室於2022年2月22日予以公布,本屆移民與難民日將於今年9月25日主日舉行。宗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移民與難民部門發表公告,表明這個主題意在强調,「我們衆人都蒙召作出承諾,以行動來建立一個符合天主計劃的未來,不將一個人排除在外」。

該部門强調文告主題的兩個詞,即「建設」和「與」。公告解釋道:「這兩個詞意味著承認和推動移民和難民對未來的建設能作的貢獻,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建設確保衆人整體發展環境的世界。」教宗的文告將分為6個副標題,並將「深入探討移民和難民對增進社會、經濟、以及社會和教會團體的文化和精神層面作貢獻的一些重要成分,包括實際和潜在的貢獻」。

籌備世界移民與難民日的工作將於3月底啓動,為了支持這項慶祝活動,宗座移民與難民部門將展開宣傳活動,透過多媒體輔助工具、信息材料和神學反思,幫助人們正確瞭解教宗這份文告的主題和副標題的意涵。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司鐸要親近天主、主教、司鐸弟兄與天主子民

圖片:vatican.va

一個主題為「司祭職的基本神學」的國際研討會於2022年2月17日上午,以教宗的講話正式拉開了帷幕,這個為期3天的研討會由教廷主教部組織召開。教宗以他自己50年的鐸職生活經驗展開了他的講話,期望有助於現今的司鐸體驗到天主聖神熱切渴望賜予的和平並結出果實。

教宗表示:「在一個劃時代變革的時期,司鐸們必須學會應對挑戰,而不是退縮到過去,尋求一種免受風險的保護;也不是以誇大的樂觀主義而忽視變革的困難。」相反,教宗表示:「我所喜愛的態度是懷著信心對現實負起責任,立足於教會的智慧和鮮活的聖傳,從而能夠毫無恐懼地划到深處去。」

教宗說:「所有的聖召,包括鐸職聖召在内,都需要依賴辨別力來確定天主將帶領我們走向何方。」面對我們這個時代的許多問題和誘惑,教宗提出鐸職生活的四大支柱,他將其解釋為四種親近的形式:即親近天主、主教、司鐸弟兄和天主的子民。

親近天主

教宗解釋:「司鐸首要的召喚是親近天主,這會幫助司鐸們為他的司祭職汲取一切所需的力量。通過親近耶穌,司鐸們與祂一起經驗喜樂與悲傷,司鐸們的力量來自耶穌,而非司鐸自己。這種親近必須通過祈禱和對天主的默觀來滋養。與此同時,它引導司鐸親近他們所服務的天主子民;反過來這又激勵司鐸更親近天主。」

接近主教

接著,教宗講到第二個支柱:「司鐸應接近他們的主教,即是要學習如何聆聽,在服從他人以及與他人的關係中認識到天主的旨意。主教是建立和維護教會共融的紐帶。」教宗籲請司鐸們為他們的主教祈禱,「如果我們能維護這個紐帶,我們就會平安前行」。

弟兄友愛的親近

在談到司鐸生活的第三個支柱,教宗繼續說道:「正是在與主教共融的基礎上,才會產生第三個親近的關係,即弟兄友愛的親近。這鐸職的兄弟情誼包含自願選擇與他人一起走成聖的道路,而非獨善其身。」在這個意義下,教宗談到了司鐸獨身的價值:「這是天主教拉丁禮教會保存的恩典、是必須植根於健康關係的聖德。」

與天主神聖子民的關係

隨後,教宗反思了司鐸與天主神聖子民的關係。教宗解釋:「不要把這關係當作一個不得已作的工作,這是天主的恩典。因此,每位司鐸本有的位置就是置身於人民中,與他人保持密切的關係。這即意味著參與到人們的真實生活中,而不是躲避人們的困難和痛苦。」教宗敦促司鐸們:「效法耶穌善牧的風格:即親近、憐憫與溫柔的風格。」

教宗在結束講話時敦促主教和司鐸們捫心自問:「我是如何身體力行這些親近的關係?一個司祭的心明白親近,因為他首要渴望感受到的親近就是與上主同在。」

最後,教宗反思道:「上主所要求的親近並不是一個額外的負擔,是祂賜給我們的禮物,這禮物讓我們的聖召保持活力並富有成果。司祭的親近帶有天主的風格,即:天主以憐憫和溫柔的愛永遠親近我們。」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大聖若瑟守護了聖嬰,至今仍守護教會

圖片:澳門教區教理培育委員

2022年2月16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繼續以大聖若瑟為主題的要理講授。教宗先是提出一個問題:「大聖若瑟為什麼是普世教會的主保?」教宗解釋道:「福音提出了最好的詮釋:凡是以大聖若瑟為主角的事跡,結尾都會提到他帶著耶穌聖嬰和祂的母親,遵從天主的聖意行事(參閱:瑪二13-15)。大聖若瑟總是竭盡所能保護耶穌聖嬰和聖母瑪利亞。」

教宗引用梵二大公會議的訓導指明:「在救恩計劃中聖子與祂的母親密不可分。聖子耶穌、聖母瑪利亞和大聖若瑟在某種程度上是教會最初的核心。如同《以父親的心》宗座牧函所提醒的那樣,我們也必須時常反省,自己是否全力保護耶穌和瑪利亞?我們受託對聖嬰耶穌和聖母瑪利亞負責任、細心照料和竭力守護,這實在是個奧秘。」

「天主把聖母瑪利亞和聖嬰託付給大聖若瑟照顧。在這層意義上,大聖若瑟不可能不是教會的守護者,因為教會是基督奧體在歷史中的延伸,同時教會的慈母心腸也與聖母瑪利亞的母愛相重合。大聖若瑟持續守護著教會,也不斷守護聖嬰和祂的母親,而我們深愛教會,也一心愛著聖嬰和祂的母親。」

「此外,耶穌聖嬰正是說出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那位。(瑪廿五40)因此,每個「飢餓、口渴、作客、僑居、赤身露體、患病和坐監的人都是大聖若瑟守護的聖嬰。」

「今天我們常聽到有人批評教會的言行不一和罪過,但事實上,教會成員始終是蒙天主慈悲所眷顧的罪人。」為此,教宗請每個人捫心自問:「我們是否深愛著教會,愛她原本的樣貌?旅途中的天主子民有許多侷限,但子民熱切渴望服事天主、愛慕天主。唯有愛能讓我們完全、而非片面地說出真相,指出不對勁的地方,同時也承認教會內的一切美善與聖德,首先正是耶穌和聖母瑪利亞」。

教宗最後鼓勵信友們懇求大聖若瑟的轉禱,特別是在自身和團體遇到困難的時候。「許多聖人曾經請大聖若瑟代禱,讓我們效法這些聖人的榜樣。」

在要理講授結束時,教宗帶領眾人祈禱說:

「萬福,贖世主的守護者,

童貞聖母瑪利亞的淨配。

天主把祂的獨生子託付予你;

你的淨配瑪利亞信賴你,

因你的合作,基督降生成人。

大聖若瑟,請向我們顯示你也是我們的父親,

並在人生的旅途上引領我們。

請為我們祈獲恩寵、慈悲和勇氣,

並保護我們免於一切凶惡。阿們。」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點擊收看
聖地特輯:救主的守護 – 聖若瑟
【國語、繁體字幕】

按此閱覽更多「聖若瑟」資訊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