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第16屆常規會議將分兩期舉行

教宗方濟各心中惦記教會的「同道偕行」(共議同行)進程,但提醒「不可匆忙」。教宗在10月16日帶領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的信友們誦念《三鐘經》之後如此强調。他提到,去年10月10日開啓了以「共議同行的教會:共融、參與及使命」為題的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第16屆常規會議,從那時起在地方教會展開世界主教會議的第一個階段,即聆聽和分辨。

按此閱讀英語發布

教宗指出:「這段同道偕行(共議同行)的進程取得了豐盛的成果,這需要有一個成熟的時刻。因此,為了有更充分的時間進行分辨,我決定這屆世界主教會議將分兩期舉行。第一期從2023年10月4日至29日;第二期於2024年10月舉行。我相信這個決定能幫助對同道偕行作為教會的構成幅度的理解,衆人在見證福音喜樂的弟兄姐妹的行程中活出這個精神。」

教會會議秘書處同一天發表公告,解釋:「教宗方濟各談及《主教共融》宗座憲令在第3項中規定了這種可能性。這個決定源於教會會議的主題,因其廣度和重要性,希望成為延續分辨的對象,不僅由世界主教會議的與會者,也得到整個教會的討論。這與正在進行的同道偕行進程一脈相承。」

公告指出:「世界主教會議不是一個事件,而是一個進程,全體天主子民都受邀在這個進程中一起行走,朝向聖神幫助他們分辨的方向,承行上主對祂的教會的旨意。因此,這屆世界主教代表會議常規會議也將呈現一種進程上的幅度,體現出『在行程中行走』,旨在有利於一種更成熟的省思,使教會獲得更大的益處。」

此外,教會會議秘書處也表明,今後一段時期最好被定為舉行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第16屆常規會議兩期會議,以及中間階段。「這個聆聽的進程於2021年從地方教會開始,即始於圍繞在牧人身邊的天主子民;它對各主教團和天主教東方禮教會的主教會議發出號召。」

「自從地方教會開啓分辨進程後,114個主教團中的112個和所有東方禮天主教會都參與其中。現在,要繼續大洲階段的進程,將以2023年1月至3月的大洲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為高峰,會上將重溫所走過的行程,以大洲階段的文件為起點,依照各地區社會-文化的獨特性,繼續聆聽和分辨的進程,好能走完這靈性之旅的最後一步。」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登入專頁閱覽更多資訊

教宗方濟各:當教會團結時,奇跡就會發生

Pope Francis meets with Jesuits working in Canada during a meeting at the archbishop’s residence in Quebec July 29, 2022. Pictured with the group is Cardinal Michael Czerny, prefect of the Dicastery for Promoting Integral Human Development. (CNS photo/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在訪問加拿大的最後一天7月29日在魁北克主教府與耶穌會同會弟兄私下聚會。8月4日週四,耶穌會主辦的《公教文明》期刊刊登了談話内容,談話的全文由該期刊的主編習安東(Antonio Spadaro)神父記錄撰寫。

首先,教宗講到世界主教會議同道偕行的進程。他指出:「世界主教代表會議不是一個政治會議,也不是一個為議會決策的委員會。這是教會的表達,其中主角是天主聖神,正如《宗徒大事錄》中所敘述的事實一樣。主教會議意味著同道偕行,而『並肩同行』正是剛剛結束的加拿大懺悔朝聖之旅的格言:這是一個教會展現團結的時刻,“如果你要想走得快,那你就獨自前進吧,如果你要穩健前行,那你就應與他人結伴同行。」

接著,教宗談到了與加拿大原住民的和解進程,教宗表示:「與原住民的和解進程並沒有結束,但最重要的是主教們已經產生共識,接受挑戰,繼續前行。如果這個和解的進程進展順利的話,不是因為我訪問的原因,我只是錦上添花而已,是主教們團結所做的一切。當教會團結一心時,奇跡就會發生。於是,教宗提醒在場的衆位同會弟兄說,教會團結的一大敵人就是意識形態。一個耶穌會士的真正力量是意識到自己的脆弱。賜給我們力量的是上主。」

在談到教會的禮儀生活時,教宗指出:「重要的是要尊重真正的傳統,即信友的活潑記憶,而不是傳統主義的墨守成規,它是信友死氣沉沉的生活。用『總是如此而為』的理由來查證每一個行動的正確性,這種想法不符合基督信仰。我在這方面的行動是遵循若望保祿二世和本篤十六世的路線,他們允許使用舊禮儀並要求日後要進行檢驗。最近的檢驗清楚地表明,有必要管制舊禮儀的使用,避免它成為一個『時尚行為』,卻要把它維持在牧靈課題的層面。」

教宗也對美洲國家海地表達了特別的關注,因為海地是加拿大耶穌會省服務的區域範圍。教宗說:「海地目前處於危急的情況中。它正經歷著磨難,好像找不到正確的前進方向。我認為,國際組織似乎不知道該怎麽做。」

最後,教宗敦促在場的耶穌會士們反省如何能夠給予海地人民幫助。教宗強調:「海地人民是高尚的人民。我們必須幫助他們在希望中成長,並鼓勵他們通過祈禱和懺悔補贖來做到。」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第十三屆意大利華人天主教團體聚會與會者分享共議同行的經驗

圖片:梵蒂岡新聞網

自世界主教代表會議進程於2021年10月份啟動以來,聆聽與分享在牧靈工作中顯得愈加重要。不論是個別信友或是團體負責人員,都有意識地在決策前聆聽彼此,在陪伴中以言以行為基督做見證,著重於培養手足情誼,避免一味說理。在第十三屆意大利華人天主教團體聚會之際,與會者在活動空閒時間分享了世界主教會議進程啟動以來,在各自團體內同道偕行(共議同行)的經驗。

米蘭總教區負責華人團體的主任司鐸方濟各神父談論了他工作中的「聆聽」層面。每當發生重大事件,方濟各神父會聆聽信友們的想法。縱使人人各持己見,他仍會盡力去理解不同的見解。在團體的大小事上,作為一名負責人,方濟各神父選擇在做決策前多聆聽信友的意見,避免獨斷專行。

泰澤團體歐洲華人牧靈工作負責人若望修士也分享了該團體內的聆聽與革新。有鑒於泰澤修士們來自世界各大洲,他們在同道偕行的路上特別探討了非洲、亞洲等文化差異較大的弟兄們與歐洲弟兄們在飲食和思想上的碰撞。他們推心置腹地討論了一個問題:從遠方而來的弟兄們在歐洲修道究竟是該融入當地文化,還是要個別保有自身差異?泰澤團體成員彼此聆聽後,共同找出的答案是:他們要度「福音化」的生活;也就是各自保有文化獨特性,並在團體生活中讓彼此體驗到多元的美。這點首先落實在該團體的「飲食」改革:由來自五大洲的弟兄們輪流掌廚,從味蕾開始認識弟兄的文化背景。

瑪利亞方濟各傳教女修會的瑪利亞修女遠從中國來到米蘭傳教。她談到現今傳教工作中陪伴的重要性。在發達地區求學、工作的人大多受過良好教育,一味向人說大道理的方法無法說服人心。在這種情況下,米蘭熱心教友開設了歌唱班、教唱聖歌,許多學員並非基督徒,瑪利亞修女臨在其中陪伴他們,在親近天主的道路上與他們同行。

另一個來自中國、正在意大利走同道偕行之路的是年輕女教友路濟亞。她在普世博愛運動的團體裡深受兄弟姐妹情誼的觸動,向不同宗教、不同國籍的人敞開心胸,活出人類兄弟情誼。這份在天主內互為兄弟姐妹的「親情」催促著她認真省思聖召,在她心中滋養著與他人並肩走向天主的渴望。

僑居在意大利各大區的華人教友在基督的道路上攜手共進。在疫情最嚴峻的時期,許多地方華人天主教團體的兄弟姐妹團結一心,不需團體領導人的號召,就自發性地友愛互助。里米尼的華人天主教徒藉著疫情停擺的時機整頓團體的「家」,也就是里米尼華人天主教團體的聚會場所。意大利當地的天主教徒也關懷並支持旅居意大利的華人天主教徒。舉例來說,都靈的意大利天主教徒主動開車載那些未能與團體同行的零星華人教友前往米蘭參加聚會;米蘭的意大利天主教徒也對這次華人聚會提供許多幫助。

弟兄姊妹們不分種族和膚色共同走在基督的道路上,這是多麼美好!「看,弟兄們同居共處,多麼快樂,多麼幸福!」(詠一百卅三1)

圖片:梵蒂岡新聞網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