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開心扉說「亮」話:教會認識兩種生命,伯多祿和若望分別各代表一種

五月十日
誦讀二 選讀聖奧思定主教論若望福音
(兩種生命)

教會認識兩種生命,都是天主啟示並托付給它的。其中之一是信德的生命,另一種是面見天主的生命;一種是在旅世的時期中,另一種是在永遠的住所中;一種是在勞苦中,另一種是在安息中;一種是在旅途中,另一種是在天鄉裡;一種是在活動中,包括勞作,另一種是默觀生活,是勞動的賞報。

宗徒伯多祿象徵前者,若望象徵後者。前者延續到世界末日,到那一日它就達到了目的。後者必須等到世界窮盡之後方能完成。但是在來世這生命却是無盡止的。因此基督對伯多祿說:「跟隨我吧!」但關於若望,祂却說:「如果我願意他留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你只管跟隨我。」

你要跟隨我,效法我忍受現世的痛苦;「他要留到我來的時候」,我將帶給他永福。可如此更清楚的說明這一點:如果你效法我苦難的榜樣,你的行為才是完美的;但若望那默觀的生活只是開始,應持續到我來的時候,那時,才能達到圓滿的境界。

忠實地跟隨耶穌,一直到死,這是完全的忍耐;活到基督來的時候,才能有完備的知識。在這死者的地區,人應忍受現世的痛苦,但在生者的領域那裡,將看見主的美善。

主所說的:「我願意他留到我來的時候」,不該想祂是說「存留」或「長存」,而是指他應該期待。因為若望所象徵的生活不是現在,而是到基督要來的時候才完成的。伯多祿所象徵的生活正好相反,基督向他說:「你跟隨我吧!」是指他在現世應該去完成,才能達到所期待的目的地。

可是誰也不要把這兩位顯赫的宗徒分開。二人都度過伯多祿所象徵的生活;二人也將要達到若望所象徵的生活。就象徵而論,前者跟隨基督,後者留在世上。由於信德,二人都忍受了這苦世的痛苦,也都期待著將來天堂的福樂。

不僅他們二人如此,而且整個聖教會──基督的淨配也是如此:它必須從現世的考驗中得到解脫,而後生活在天上永久的幸福中。伯多祿和若望象徵了這兩種生命,每人象徵其中之一。但是事實上,二人都藉信德,暫時地度過了第一種生活;二人也都藉面見天主,永遠地在享受第二種生活。

既然所有聖人都不可或分的屬於基督的身體,為了領導他們渡過今生的驚濤駭浪,宗徒之長伯多祿接受了束縛和開釋罪過的天國之鑰。同樣,為了滿足諸聖的願望,為了使他們認識來世最密切生活的最深處,聖史若望便靠在基督的胸前。

因此,不僅伯多祿一人,而且是整個教會,束縛或寬恕罪過;也不僅若望一人,在泉源中,就是在主的胸中暢飲。他曾以言語昭示我人:聖言在太初就與天主同在,而且就是天主,還有其他有關基督的天主性,和天主三位一體的卓越真理。這些真理,便是他將在天國中面對面所要瞻仰的,而他現在應該在模糊的鏡子中加以窺視。吾主也親自把若望福音廣傳到世界各地,好使所有的信友,都按能力的大小,在福音中暢飲。

若望福音 21:20-25

那時,伯多祿轉過身來,看見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跟著,即是在晚餐時靠耶穌胸膛前問「主!是誰出賣你?」的那個門徒。伯多祿一看見他,就對耶穌說:「主!他怎樣?」耶穌向他說:「如果要他存留直到我來,與你何干?你只管跟隨我。」於是在兄弟們中間傳出這話說:「那門徒不死。」其實耶穌並沒有說:他不死,而只說:「我如果要他存留直到我來,與你何干?」為這些事作證,並且記了這些事的,就是這個門徒。我們知道他的作證是真實的。但耶穌還行了別的許多事跡,若要一一寫出,那末要寫的書,我想世界也容納不下。

教會認識兩種生命,
伯多祿和若望分別各代表一種
撰文:王新亮神父 (主徒會)

主內的弟兄姊妹,如果我們讀了五月十日的誦讀二,聖奧斯定主教寫的《論若望福音》中的兩種生命,就會發現完全是在解釋今天的福音。聖奧斯定說,教會認識兩種生命,都是天主啟示並託付給它的。

其中之一是信德的生命,另一種是面見天主的生命;一種是在旅世的時期中,另一種是在永遠的住所中;一種是在勞苦中,另一種是在安息中;一種是在旅途中,另一種是在天鄉裡;一種是在活動中,包括勞作;另一種是默觀生活,是勞動的賞報。宗徒伯多祿象徵前者,若望象徵後者。耶穌基督對伯多祿說:「跟隨我吧!」但關於若望,祂卻說:「如果我願意他留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你只管跟隨我。」你要跟隨我, 效法我忍受現世的痛苦,如果你效法我苦難的榜樣,你的行為才是完美的;「他要留到我來的時候」,我將帶給他永福。

但若望那默觀的生活只是開始,只有將來真正耶穌集合才能達到圓滿的境界。所以,這就好像我們每個人祈禱生命的兩個幅度。 一方面,天主會讓我們經驗到和祂結合的美好,例如會給我們一些神慰,就好像是若望使徒的幅度。另外一方面,我們需要回到現世來背起我們的十字架,聖化工作,生活好像是伯多祿使徒的幅度。

聖奧斯定說,可是誰也不要把這兩位顯赫的宗徒分開。 因為兩人都度過伯多祿所象徵的生活;兩人也將要達到若望所象徵的生活。兩人都藉著信德,暫時地度過了第一種生活;兩人也都藉面見天主,永遠地在享受第二種生活。

所以,我們的祈禱生活也是這樣,兩個幅度是不能分開的。一方面,我們需要有和天主結合的經驗,但是不應該只是追求這種神慰,而是要回到生活中背起自己十字架來效法耶穌。另一方面,我們背十字架,在現世工作,生活,但是應該知道這一切都是為了將來面見天主,和天主結合。

按此閱讀更多
《敞開心扉說「亮」話》反省文章

王新亮神父 (Fr. John Wang)簡介

王新亮神父於1990年10月2日,出生於天津市一教友家庭,並自幼領洗。2009年至2013年,在大學期間學習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直到2014年,王神父加入主徒會,並在2016年1月3日於新加坡宣發初願。其後,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於多倫多St. Philip’s Seminary修讀讀哲學,2018年9月於多倫多總教區St. Augustine’s Seminary修讀神學。2021年12月27日,於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聖曹桂英堂宣發永願。2023年5月13日,於聖彌額爾主教座堂大殿晉鐸。

敞開心扉說「亮」話:若望和伯多祿帶給我們信仰中的啟示

若望福音 21:1-14

那時,耶穌在提庇黎雅海邊,又顯現給門徒;他是這樣顯現的:當西滿伯多祿,號稱狄狄摩的多默,加里肋亞加納的納塔乃耳,載伯德的兩個兒子,和其他兩個門徒在一起的時候,西滿伯多祿對他們說:「我去打魚。」他們回答說:「我們也同你一起去。」他們便出去,上了船,但那一夜什麼也沒有捕到。已經到了早晨,耶穌站在岸上,門徒卻沒有認出他是耶穌來。於是耶穌對他們說:「孩子們!你們有些魚吃嗎?」他們回答說:「沒有。」耶穌向他們說:「向船右邊撒網,就會捕到。」他們便撒下網去,因為魚太多,竟不能拉上網來。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就對伯多祿說:「是主。」伯多祿一聽說是主,他原是赤著身,就束上外衣,縱身跳入海裡;其他的門徒,因離岸不遠──約有二百肘──坐著小船,拖著一網魚而來。當他們上了岸,看見放著一堆炭火,上面放著魚和餅。耶穌對他們說:「把你們剛才所打得的魚拿一些來!」西滿伯多祿便上去,把網拉上岸來。網裡滿了大魚,共一百五十三條;雖然這麼多,網卻沒有破。耶穌向他們說:「你們來吃早飯吧!」門徒中沒有人敢問他:「你是誰?」因為知道是主。耶穌遂上前拿起餅來,遞給他們;也同樣拿起魚來,遞給他們。耶穌從死者中復活後,向門徒顯現,這已是第三次。

若望和伯多祿帶給我們信仰中的啟示
撰文:王新亮神父 (主徒會)

主內的弟兄姊妹們,在今天的福音中,我們看見復活的耶穌在提庇黎雅海邊顯現給門徒。第一個認出耶穌的人就是若望使徒。若望宗徒對伯多祿說:「是主。」 ,但是第一個接觸耶穌的是伯多祿。 西滿伯多祿一聽說是主,他原是赤著身,就束上外衣,縱身跳入海裏。伯多祿第一個接觸到了耶穌。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二人去探訪耶穌的墓穴時,若望使徒來到了墓穴門口仔細觀察便相信耶穌復活了,而伯多祿則是第一個進入墓穴的人。

在兩位宗徒身上我們學到靈修生活的兩個必要的條件,那就是默觀和行動。伯多祿使徒是實踐型的而敏捷的,若望使徒是默觀型而智慧的,在信仰上,一般說來,默觀的人在知識和理智上都是超前的,但實踐型 的人由於他的熱情和行動,總是先接觸到天主的奧秘。

在信仰生活上,沒有默觀的行為是瞎子,是無方向的。沒有行為的默觀是無用的,並沒有使人得到默觀的益處。所以,我們既要給足夠的時間來祈禱,又要積極的實踐由祈禱得來的知識,或者天主的啟示。例如在祈禱中,天主使我知道,活在當下認真地做好每件事就是和天主密切的結合。那麼在生活中,我要真的來實踐它。 這樣,我們才會真的從信仰中獲得益處,我們才能夠真的接觸到天主的奧秘。

王新亮神父 (Fr. John Wang)簡介

王新亮神父於1990年10月2日,出生於天津市一教友家庭,並自幼領洗。2009年至2013年,在大學期間學習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直到2014年,王神父加入主徒會,並在2016年1月3日於新加坡宣發初願。其後,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於多倫多St. Philip’s Seminary修讀讀哲學,2018年9月於多倫多總教區St. Augustine’s Seminary修讀神學。2021年12月27日,於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聖曹桂英堂宣發永願。2023年5月13日,於聖彌額爾主教座堂大殿晉鐸,現擔任多倫多天主教聖曹桂英堂助理司鐸。

張心銳神父主日福音分享-常年期第五主日

主日福音分享
常年期第五主日
「進取的謙卑」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大家好!本主日是常年期第五主日,祝大家虎年進步!身體健康!

我們在本主日的福音看到了耶穌與伯多祿在一起,伯多祿跪在耶穌前,承認自己是一個罪人。在現今社會,我們不會經常提及「謙虛」,相反,我們會說「自信」和「進取」。

自信其實是重要的,自卑並不是好事,而謙卑與自信則沒有衝突的。因為一個自信的人,他會知道自己的優點,同時,在謙卑中,能容納自己有限的地方,懂得更依靠天主,因為天主是我們的「後台」。

有時候當我們作了好事後,不會自誇。有時候失敗,我們也不會感到灰心。因為在謙卑中我們可以體會耶穌十字架的力量。

除此之外,有一件事值得提醒我們,就是「進取」。這是一個動力去幫助我們進步。當中其實有一些競爭,在別人面前,讓人看得見自己的長處,給人可以去作出一個好的選擇,幫助我們去服務。

有時候,競爭是殘忍的,因為會有被淘汰的情況出現,或有些人用了不好的方法,所以當我們服務天主的時候,要主張進取而不是競爭。因為一切都是屬於天主的,我們以天主作開始和完成。

我們在天主前不應該爭奪高低位,或者去比較誰的能力較高。相反,我們要承認自己是一個罪人,是一個謙卑的人。我們很需要天主的力量,才可以兢兢業業地完成天主給我們的使命。

在這個主日,在新的一年裏,祈求上主賜給我們一顆謙卑的心,有一份進取的力量時,不是為帶來競爭,而是真正地在天主面前,做好天主給我們的那一份使命和工作。

天主保佑!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其後,被委派往香港仔工業學校照顧寄宿生及備修生陪育工作。2021年在羅馬慈幼宗座大學畢業,攻讀教義神學,專研教會學。現在香港慈幼會會省辦事處工作。

教宗方濟各:效法伯多祿和保祿,做自由和謙卑的人

圖片: vatican.va

2021年6月29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中央大祭台主持隆重彌撒,慶祝聖伯多祿及聖保祿宗徒瞻禮。在遵守衛生安全的規範下,衆多信友、主教和樞機參禮,由加采東都主教厄瑪奴耳率領的君士坦丁堡大公宗主教代表團也在場,每年這個代表團都在這個機會上前來羅馬參加慶祝大典。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提到兩位宗徒的見證,指出:「在他們的歷史中沒有將他們的才幹置於中心,而是與基督的相遇改變了他們的生命。他們體驗了使他們獲得痊癒和自由的愛,因此成為使徒和幫助他人獲得釋放的司祭。教會需要的正是獲得自由,我們總是需要獲得釋放,因為唯有自由的教會才是令人相信的教會。」

教宗强調:「伯多祿和保祿是自由的人,因為他們獲得了自由。伯多祿是加里肋亞的漁夫,他首先因耶穌無條件的愛,從感到不適合及失敗的苦楚中釋放出來。」

「他雖然是老練的漁夫,也多次在深夜中體嘗到一無所獲的失敗苦味,在空網面前試圖放棄;雖然剛烈和衝動,卻經常被嚇住;雖然是上主的熱心門徒,卻不斷依循塵世的邏輯來推理,無法理解和接納基督的十字架的意涵;雖然說準備為耶穌捨棄生命,卻一聽到自己被懷疑是祂的門徒,就出於害怕而背叛了老師。」

「儘管如此,耶穌還是不求回報地愛了他,將賭注壓在他身上。耶穌鼓勵他不要屈服,再次把網撒在海裡,鼓勵他在水上行走、勇敢地注視自己的軟弱、在十字架的路上跟隨祂、為弟兄們捨命,以及牧放祂的羊群。就這樣,伯多祿“掙脫了恐懼,以及只依靠人性安全和為世俗操勞的心態。」

「耶穌賦予伯多祿勇氣,使他敢於為一切而冒險,並且樂於做漁人的漁夫。耶穌特別召喚他堅固眾弟兄的信德,因此伯多祿的經歷是一段開放、獲得自由、折斷枷鎖,以及走出緊閉的監獄的歷史,如同以色列子民脫離埃及奴役的重軛那樣。」教宗說:「伯多祿經歷了逾越,上主使他擺脫了禁錮。」

「同樣,保祿宗徒也體驗了基督使他獲得的自由。他被奴役的狀況更為沉重,那是他的自我、固執於傳統和瘋狂迫害基督徒的宗教熱忱。」教宗說:「保祿是個粗暴的人,基督使他獲得釋放。」

「在形式上奉行宗教和拔出利劍來維護傳統,不僅無法使他向愛天主和愛弟兄開放,反而令他變得强硬。他是個基要主義者。天主將他由此解救出來;天主卻未使他免去諸多軟弱和困境:使徒工作的辛勞、身體上的病痛、遭受暴行和迫害,以及遇到翻船和飢渴,這些使他的福傳使命結出更豐碩的果實。」

教宗說:「如同伯多祿那樣,我們必須在有時我們的挫折面前掙脫失敗感;從令我們無法行動和膽怯的恐懼中釋放出來,切莫封閉在我們的安全感和喪失先知性勇氣的狀況。如同保祿那樣,我們必須脫離外表的偽善,不以俗世的力量,卻以給天主騰出空間的軟弱來使自己立足;擺脫使我們變得僵化和固執的宗教儀式,從與權勢的曖昧關係和生怕不被瞭解和受攻擊的憂慮中釋放出來。」

最後,教宗將他的思緒轉向將要領受羊毛肩帶的總主教們。他說:「這個與伯多祿合一的標記提醒牧者的使命是為羊群捨去性命。」然後他問候了巴爾多祿茂一世派遣的大公宗主教代表團,説道:「基督信徒分裂的惡表造成彼此的距離,在擺脫這距離的行程上,你們的光臨是我們合一的寶貴標誌。」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 vatican.va

教宗方濟各: 教會是與天主有愛和信賴關係的天主子民

0825

8月24日主日,教宗方濟各在三鐘經祈禱活動中表示:教會是與天主有愛和信賴關係的天主子民。教宗解釋說,耶穌願意教會「不再基於血統,而是基於信德」。教宗還以建築的圖像來解釋教會,他表示:建設教會團體如同建築房屋。 [Read mor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