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大聖若瑟顯示養父之愛的圓滿

圖片:vatican.va

2022年1月5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在要理講授中對耶穌的養父、大聖若瑟的父親身份,以及當今時代作父親或母親的深層意義進行了反省。教宗指出:「我們處於一個人所共知的孤兒時代,並不是將孩子帶到世界上就能稱為父親或母親。」

教宗解釋:「大聖若瑟乃是為父親的好榜樣,瑪竇和路加兩位福音的作者都描述他不是耶穌的生父,而是耶穌的養父(參閲:瑪一16;路三23)。為瞭解若瑟在法律上的父親身份,需要回到在東方盛行久遠的收養制度(申廿五5-6),這種作法勝過我們的時代。」

「若瑟作為耶穌的正式父親,履行給兒子取名的權利,在法律上承認祂,而且知道天主已為瑪利亞的兒子準備了一個名字:『耶穌』,有『上主拯救』之意。因此,父親並非天生的,而是要被塑造的。一個男人成為父親,不僅由於他把孩子帶到世界上,更是因為他要肩負起養育子女的責任。當一個人為另一個人的生活承擔責任時,他就以某種方式向那個人行使父職。(《以父親的心》宗座牧函)」

圖片:vatican.va

教宗由此談到今天的現狀,說:「我特別想到所有透過領養途徑而向接納生命開放的人。若瑟向我們表明,這種親情關係並非是次要的,並非一種權宜之計。這種選擇屬於愛和做父親和母親的最高形式。世界上有多少孩子盼望有人照顧他們啊!」

教宗接著提到:「許多夫妻 希望成為父親和母親,但因生理上的原因而無法做到;也有許多夫妻雖然已有子女,卻也願意將家庭的溫暖與沒有家庭的孩子分享。因此,不要害怕選擇領養的途徑,也不要害怕承擔收養的風險。今天我們處於人口冬天,許多人寧願寵物陪伴在身旁,也不想要孩子。」

教宗表示:「這種對父親和母親身份的否定……剝奪了我們的人性。因此,文明變得更陳舊,沒有人情味,因為失去了父愛和母愛的豐富內涵,這種愛是一個人生命的圓滿。不錯,生育子女總是要冒風險,領養子女也如此,但沒有子女更是冒險。否定作父親和作母親,無論是實際的還是精神上的,都更為冒險。」

此外,教宗强調:「一個男人或一個女人不發揮自己的父愛或母愛意識,就欠缺點什麽,欠缺主要和重要的東西。我希望有關機構總能隨時幫助領養上的這層意義,認真監督,卻也要簡化所需手續,使許多需要一個家庭的孩子,以及許多渴望奉獻於愛的夫妻的夢想得以實現。」

教宗祈求:「不讓任何一個人缺少父親的愛,並懇求大聖若瑟保護和幫助所有的孤兒,為渴望有子女的夫妻轉禱。」

教宗最後向耶穌的養父,大聖若瑟獻上特別的請求:

大聖若瑟,
你以父親的慈愛愛了耶穌,
請你親近許多沒有家庭
且渴望有一個父親和一個母親的孩子們。
請你扶助未能有子女的夫妻們,
幫助他們透過這種痛苦,
發現一個更遠大的計劃。
請你使任何人都不缺少一個家庭、一種親情,
以及照顧他或她的人;
請你治癒向生命封閉的人,
使他們向愛敞開心扉。
阿們!

圖片:vatican.v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聖若瑟是受迫害但勇毅的移民者

Refugees La Sagrada Familia art print by Kelly Latimore

2021年12月29日上午,教宗方濟各主持了今年最後一次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繼續以大聖若瑟為省思的主題,當天論述大聖若瑟在受迫害和遠走他鄉境遇中的勇氣。教宗指出:「他的勇氣是剛毅的同義詞,是諸樞德中的一個。這告訴我們,人生常處於逆境,我們應效法大聖若瑟,勇敢信靠天主上智的安排。」

圖片:vatican.va

關於若瑟携帶全家逃往埃及的原因,依照《福音》的記述:「上主的天使托夢顯於若瑟說:『起來,帶著嬰孩和祂的母親,逃往埃及去,住在那裡,直到我再通知你,因為黑落德即將尋找這嬰孩,要把祂殺掉。’若瑟便起來,星夜帶了嬰孩和祂的母親,退避到埃及去了』(瑪二13-14)。」

教宗由聖家的經歷談到今日的現實,說:「納匝肋的聖家遭到這樣的屈辱,親身經歷了離開故土必須面對的生活不穩定、擔心和痛苦。今天仍有許多我們的兄弟和我們的姐妹被迫生活在同樣的不義和痛苦中。這幾乎總是由權勢者的蠻橫和暴行造成的。這也是耶穌的經歷。」

「黑落德聽到耶穌誕生的消息後,感到心煩意亂,覺得這對他的權力是一種威脅。他於是想消除耶穌,但由於無法找到祂,就想出一個惡毒的主意:把白冷城兩歲以下的嬰孩全都殺死。天使在若瑟的夢中告訴他這個危險,要他帶全家逃離。」

教宗說:「黑落德的計劃讓我們想起法老殺害以色列子民的男嬰的事件,聖家逃往埃及也讓我們憶起以色列的整個歷史,從亞巴郎到梅瑟救他的人民脫離奴役。由此,我們一方面看到大聖若瑟的勇敢,另一方面則是黑落德的兇猛。」

「黑落德是昨天和今日許多暴君的象徵。對他們,對這些暴君而言,民衆不算什麽,重要的是權力,如果他們需要施展權力,就把民衆除掉。這種情況在今天發生:我們無需去翻閲古代的歷史,今天就有這樣的情況。這種人成了其他人的‘狼’。」

教宗繼續說:「歷史上有許多這樣的人,他們試圖用專制主義戰勝自己的恐懼,實施殘酷的暴力。我們不要以為,只有成了暴君才有黑落德那樣的願景,不是的;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這種行為,每當我們設法以蠻橫來消除我們的恐懼,即使只是言語上或濫用職權侮辱旁人的微小動作,都屬這種行為。我們在心中也可能成為小黑落德。」

「若瑟有勇氣順從天使的命令,他要面對旅途上的波折和在異鄉生活的艱難,這些是能想象到的。若瑟携帶瑪利亞和耶穌回到納匝肋定居同樣需要勇氣。」教宗强調:「黑落德和若瑟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物,反映了人類的兩張面孔。的確,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都需要有勇氣。」

「我們的生活,你的、我的、我們衆人的生活都需要勇氣。換句話說,沒有勇氣,沒有面對每日困難的勇氣,就無法生活。在各個時代和各種文化中,我們看到勇敢的男人和女人,他們為了活出言行一致的信仰,克服了各種艱難,忍受不義、被定罪,甚至死亡。」

教宗邀請衆人為今日的移民,為受迫害的人和各種逆境,包括政治、社會或個人逆境的受害者祈禱。最後,教宗誦念一篇懇求大聖若瑟的祈禱文,請求他保護所有因戰爭、仇恨、飢餓而逃離的人,讓他們得到幫助、款待和關懷:

大聖若瑟,
你經歷了逃亡者的痛苦,
他們為救親人的生命必須這樣做,
請你保護所有因戰爭、仇恨、
飢餓而逃離的人,
扶持處於困境的人,
堅固他們的希望,
讓他們受到款待和關懷。
請你引領他們的步伐,
開啓那些能幫助他們的人的心扉。
阿們!

圖片:vatican.v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讓我們打破自負的鏡子,在謙遜中找到天主

圖片:vatican.va

隨著聖誕節即將到來,2021年12月22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的聖誕馬槽前,帶領參加公開接見活動的信眾崇敬耶穌聖嬰,並宣認祂就是天主。在默觀中懇求「謙遜之恩」是確實找到耶穌的唯一道路,因爲謙遜有助於打破自私自利的枷鎖。

教宗帶領眾人祈求道:「上主,願我不驕傲自大、不自得其滿、不把自己當作宇宙的中心。求祢使我謙遜,賜給我謙遜的恩寵。秉持這份謙遜,我才能找到祢。這是唯一的道路。我們若不謙遜,就永遠找不到天主:我們只會找到自己。因為人要是不謙遜,就沒有遠見,他只有一面鏡子,單單注視著他自己,眼裡唯有自己。讓我們懇求上主打破這面鏡子,好使我們看得更遠,看到祂所在的地方。但這必須由祂來做:祂要賜給我們走這條路的謙遜之恩和喜樂。」

圖片:vatican.va

教宗回顧了耶穌聖嬰降生的事跡。造物主竟然連個出生的地方也沒有。天使向牧羊人報喜,星辰引領賢士們前行,帶他們看到「那在黑暗中放射光明、照亮每個人的真光」。牧羊人代表了「以色列的窮人」。「這些卑微的人心裡明白自身的匱乏。正因如此,他們比任何人都信賴天主。恰恰是他們最先享見降生成人的天主子,而這相遇帶給他們深刻的改變」。

至於賢士們的身份,福音並未明說。但教宗解釋道,賢士們來自「東方的遙遠國度,我們會想到當時的巴比倫、阿拉伯和波斯」。他們為了尋找猶太人的君王而踏上旅途。「賢士們代表了外教民族,特別是所有世代以來尋找天主、為此踏上旅途的人」。他們也代表了「有錢有勢的人」,但他們並未對金錢權勢把持不放、受到束縛。「賢士們也可能是世俗邏輯中的大人物,但他們伏小謙遜。為此,他們找到了耶穌,並認出祂來。賢士們謙遜地尋覓、踏上旅途、問路、冒險和犯錯」。

「親愛的弟兄姊妹,唯有謙遜才是引領我們找到天主的道路。同時,正是因為謙遜引領我們走向天主,它也帶我們通往生命的本質、其最真切的意義,以及人生值得善度的最可靠動機。唯獨謙遜能為我們開啟真理、真喜樂與重要認知的經驗。少了謙遜,我們就無法理解天主和我們自己。」

接著,教宗方濟各強調了在耶穌誕生的白冷岩洞裡窮人的重要性。「誠如聖保祿六世叮囑的那樣,我們必須愛窮人,因為他們是基督的具體標記」。基督奧妙地臨在窮人身上,「在飢餓、口渴、赤身露體、患病和坐監的人身上」。天主先愛了我們,這份愛有血有肉、十分具體。

「這是我們喜樂的緣由:我們被愛著、被尋找。上主尋找我們,好能找到我們、愛我們愛得更深。這是喜樂的緣由:知道我們雖然當之有愧,卻深深被愛,天主始終先愛了我們。那是如此具體的愛,道成肉身並居住在我們中間的愛,我們在聖誕馬槽的聖嬰身上看到的愛。這份愛有名字、有面容:耶穌。耶穌是祂的名字,祂愛的面容是我們喜樂的根源。」

在要理講授結束之際,教宗不僅預祝大家節日愉快、闔家團圓,也期盼眾人「意識到天主為自己而來」。「願人人都說:天主為我而來。若要秉持這意識尋找天主、找到天主、接受天主,就需要謙遜:謙遜地注視那打破自負的鏡子的恩寵,定睛看耶穌,眺望遠處,凝視著天主。祂來到我們中間,以那份帶我們通往希望的急切不安,觸動人心。祝各位有個愉快聖善的聖誕節!」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在靜默中為天主聖言騰出空間

圖片:vatican.va

2021年12月15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以大聖若瑟的靜默為主軸,展開當天的要理講授。教宗說:「大聖若瑟以他的靜默邀請我們為道成肉身的天主聖言、為耶穌騰出空間。」教宗闡明:「大聖若瑟的靜默不同於失語症狀。相反地,那是側耳靜聽的靜默,是辛勤勞作的靜默,是活出偉大內心的靜默。」

教宗引用聖十字若望的話語解釋道:「天父在永恆的靜默中講述聖言、祂的聖子,而靈魂必須側耳靜聽。在聖母瑪利亞和大聖若瑟的日常榜樣之下,耶穌在塵世生活中也體會到這份靜默。祂親自尋覓靜默的空間,並邀請祂的門徒們也活出這份經驗。」

聖父教宗勉勵眾人效法大聖若瑟的芳表:「重新發現這由靜默敞開的默觀幅度。但這並不容易。靜默令人有些畏懼,因為它要求我們深入內心,與我們最真實的一面相遇。」

教宗邀請每個人:「打造靜默的空間,好讓居住在我們內的天主聖神能在那裡出現。這意味著我們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語,因為一不留神,我們在言談間可能會阿諛奉承、虛浮誇大、謊言連篇、造謠生事、誹謗中傷。」

「正因如此,我們必須向大聖若瑟學習靜默:那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心靈空間,我們在那裡讓聖神有機會帶給我們重生、安慰和糾正。這不僅能裨益我們的心靈,也能治癒我們的口舌、我們的話語,特別是我們的選擇」,讓我們得以跟大聖若瑟一樣,使靜默與行動相結合。」

教宗在要理講授結束時誦唸了一篇禱詞。教宗說:「大聖若瑟、靜默的人,你在《福音》中不發一語,教導我們遠離誇張的言詞,重新發現話語能建設、鼓勵、安慰和支持的價值。求你親近所有因傷人的話語而受苦的人,例如流言蜚語和惡言惡語;請你始終幫助我們言行一致。」

圖片:vatican.va

海地人民身上又添了一處創傷。這次的傷口與日前的悲慘爆炸事故有關,為數眾多的百姓因此喪生,其中包括不少兒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結束之際,惦記著本次災禍的罹難者、傷者和他們的家屬。

教宗在保祿六世大廳內說:「可憐的海地,禍不單行。這是一群受苦的人民。讓我們為海地祈禱:他們是善良、優秀又虔誠的人民,但是他們現在受很大的苦。」教宗表示與海地人民同在,關懷事發城市的居民、罹難者家屬和傷者。教宗邀請信眾同心祈禱,「為這些飽受如此磨難的弟兄姊妹」祈禱。

此外,在12月13日週一晚上,海地大城市海地角發生了油罐車爆炸事故,造成至少69人死亡。該城市的副市長阿爾莫諾(Patrick Almonor)證實了這件事,並指出目前有數十名傷者正在醫院和其它醫療中心接受搶救。然而,當地的醫療機構不僅醫護人員短缺,藥品也相當匱乏。這次爆炸事故也導致50多間房舍受損,它們大多必須拆除。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更多「聖若瑟」資訊

教宗籲請為他塞浦路斯和希臘之旅祈禱

圖片:vatican.va

教宗方濟各於12月2日至6日對塞浦路斯和希臘進行牧靈牧靈訪問。這是一次尋覓信仰和大公友愛的水源之旅,也是一次撫慰許多人身上瘡疤之旅。教宗12月1日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結束時,與聚集在保祿六世大廳的信徒和朝聖者分享了他對這次第35次國際牧靈訪問的願景和期望。在本次使徒之旅中他將訪問尼科西亞、雅典和萊斯沃斯。

教宗說:「明天,我將前往塞浦路斯,然後去希臘,去探訪這兩個歷史、精神和文明富饒國家的可愛人民。這次旅行將是在不同宗派基督徒之間尋覓從宗徒傳下來的信仰和手足情誼的水源。」

接著,教宗說:「我也將有機會在尋找希望的很多移民身上接近受傷的人類。」他在此指的是將要探訪的希臘萊斯沃斯島上的「接收與身份查驗中心」。教宗在2016年4月也曾來此探訪難民。

教宗12月1日也邀請聚集在保祿六世大廳的信徒和朝聖者以祈禱陪伴他。教宗方濟各就職以來時常發出這份邀請,而在每次臨近使徒之旅時,這邀請就變得更加迫切需要。

另外,教宗11月27日向塞浦路斯和希臘人民發表視頻訊息。他籲請在這次尋覓友愛之源、歐洲根源和人道水源的朝聖之旅期間,眾人能以祈禱相伴。他說:「我將再次來到萊斯沃斯島,深信只有兄弟情誼和融合在一起,共同生存的水泉才會重新變得豐盛。沒有其它可行之道,抱著這個‘幻想’,我去你們那裡。」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培養一種公義的生活,向天主的計劃開放

2021年12月1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這是將臨期的第一次。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論述大聖若瑟,深入探討這位在《瑪竇福音》中所稱的「義人」和「瑪利亞的未婚夫」。這次的省思也是向所有未婚夫妻和新婚夫婦傳出信息的時機。

重溫福音的記載,教宗提醒:「若瑟的未婚妻瑪利亞在同居前,因聖神有孕的事已顯示出來,若瑟不願羞辱她,有意暗暗地休退她。一位天使在夢中顯現給若瑟,叫他不要怕娶他的妻子,因為那在她內受生的,是出於聖神(參:瑪一18-20)。」

圖片:澳門教區教理培育委員會

教宗說:「瑪利亞和若瑟是兩個已經訂婚的人,他們很可能對自己的生活和未來懷有夢想和期待。天主似乎意外地進入他們的生活中,儘管有最初的艱難,二人都向擺在自己面前的現實情況敞開了心門。」

省思若瑟的形象,教宗認為這是個值得學習的榜樣。「首先,他是個義人,因為 他服從法律,如同每個虔誠的以色列人那樣,但他也是個有智慧的人,對瑪利亞的愛和信賴提醒他一種既遵守法律又保全妻子名譽的方法。事實上,他決定暗自休退瑪利亞,不聲張、不公開羞辱她。總之,若瑟選擇了慎重的方式,不告發,也不報復。」

「不過,若瑟被引導作出了一個不同的決定。天主的聲音藉著夢境介入若瑟的分辨,啓示給他一種比祂的公義更重要的意義。」教宗强調:「培養公義的生活,同時時刻感受到需要天主的幫助,這是多麼重要啊!如此能拓寬我們的視野,從不同及更寬闊的視角看待生活的境況。」

「我們所遇到的事件常令我們感到被束縛住,說『看我發生的這事!』我們成了那個所發生、令人厭惡事件的囚犯;但正是在最初使我們感到慘痛的生命當中的一些境況面前,卻隱藏著天主上智的安排,它隨著時間成形,也指明那打擊我們的痛苦的意義。誘惑乃是,將那痛苦一味地認作我們遇到的是不美好的事。這對我們沒有益處。」

教宗説道:「生活經常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愛情和感情的關係尤其如此,難以從愛戀的思維走向成熟之愛的思維,因為某種誘惑力讓你沉浸在一個往往與事實不符的想像中。但當愛戀抱著的期待似乎完結時,真正的愛便能從那裡開始。」

「愛並不是企望另一個人或生活符合我們的想象;其意義卻在於完全自由地選擇對所遇到的生活承擔起責任。這就是為什麼若瑟給我們上了一堂重要的課,他睜大雙眼選擇了瑪利亞。我們可以說他『冒著一切風險』。」

教宗邀請基督徒未婚夫妻:「見證這樣的愛,它勇於從愛戀的思維走向成熟之愛的思維,並作出要求嚴格的選擇,它不僅不禁錮生活,反而能增强愛,使愛在時間的考驗中變得持久。」教宗叮囑道:「夫妻之愛日漸成熟,若吵架當在一日結束前要和好。」最後,教宗以一篇祈禱詞結束要理講授:

大聖若瑟,
你以自由之心愛上了瑪利亞,
為給現實生活騰出空間,
你選擇放棄了自己的想象,
求你幫助我們每一個人
讓天主使我們感到驚喜
接納生命,
不將其視為要防禦的一個意外情況,
而是一個奧秘,
隱藏著真正喜樂的秘訣。
求你讓所有基督徒未婚夫妻
獲得喜樂和全心的愛,
但始終要意識到,
只有仁慈和寬恕
才能使愛成為可能。
亞孟。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更多「聖若瑟年」資訊

教宗公開接見:大聖若瑟默默守護每一個人

圖片:vatican.va

2021年11月24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繼續有關大聖若瑟的要理講授。當天的主題為大聖若瑟在救恩史中的角色。教宗藉此機會講述了天主眼中真正重要的事,並敦促我們每一個人彼此照顧,一如大聖若瑟對耶穌和聖母瑪利亞做的那樣。

福音記載,耶穌被稱為「若瑟的兒子、木匠的兒子」(參閱:路三23、四22;若一45、六42;瑪十三55;谷六3)。教宗指出:「瑪竇和路加這兩位聖史都講述了耶穌的童年和祂的族譜;當他們談到若瑟時,並未稱他是耶穌的生父,但無論如何尊敬他是耶穌名義上的父親。聖史瑪竇讓我們理解到,雖然大聖若瑟的形象顯得有些邊緣化、小心謹慎地站在第二線,但他是救恩史核心」的一個環節。教宗觀察到,聖母的淨配大聖若瑟妥善扮演他的角色,從不想要引人注目。」

教宗引用了《以父親的心》宗座牧函,邀請眾人思索:「我們的生活與普通人的彼此交織、互相扶持,他們經常遭到遺忘,不會出現在報章雜誌的版面上⋯⋯多少父親、母親、祖父母和老師 以日常不起眼的舉動向我們的孩子展示如何藉由調整習慣、舉目仰望和熱切祈禱來應對並度過危機。多少人為眾人的益處祈禱、奉獻並轉求。」(參閱:1號)

「大聖若瑟為我們樹立了榜樣。人人都能在大聖若瑟身上找到一個悄然經過的人、日常的身影、謹慎而沉默的臨在,以及艱難時刻的代禱者、支持者、引路人。」教宗闡明:「大聖若瑟提醒我們,所有看似不為人知或『站在二線』的人,其實都在救恩史中扮演了無可比擬的重要角色。世界需要這些男女:他們站在第二線,卻支持我們每個人生活的發展;他們以祈禱、以榜樣、以教導支持我們的人生旅途。」

此外,教宗也談論了大聖若瑟生命中的另一個重要面向。「路加福音記載,大聖若瑟守護著耶穌和聖母瑪利亞。因此,他也是教會的守護人,因為教會是基督奧體在歷史中的延伸。大聖若瑟作為守護人的這個層面,高度呼應了《創世紀》的記述。當時,天主要加音為亞伯爾的性命給個說法時,加音回答說:『難道我是看守我弟弟的人?』大聖若瑟似乎想要以生命告訴我們,我們始終蒙召把自己看作我們弟兄姊妹的守護人,守護我們周遭的人,守護那些上主通過人生境遇託付於己的人。」

「當今社會被稱為『液態社會』、甚至是『氣態社會』,因為現在似乎沒有任何事是堅固的。然而,在這樣的社會裡,大聖若瑟的事跡提供了格外重要的指示,也就是『人際關係的重要性』。」教宗解釋道:「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由關係所構成,降生成人的天主子選擇了關係的道路、歷史的道路。缺乏關係,很多人會感到孤獨,少了前行的力量和勇氣。」

在要理講授的結尾,教宗向大聖若瑟獻上祈禱,求他護佑這些人和我們大家,願大聖若瑟成為我們的同盟、朋友和支持。

圖片:vatican.va

當天上午在要理講授開始以前,教宗先來到聖伯多祿大殿,問候在那裡參加公開接見活動的意大利朝聖團。教宗問候意大利聖文生大家庭的朝聖團,感謝他們在疫情期間在把希望帶給在醫院、監獄、收容中心和偏遠地區最孤獨的人,讚許他們為「走出去的教會」做見證。對於若望保祿二世協會的朝聖者,教宗方濟各勉勵他們「效法這位聖教宗,努力理解並接納天主聖愛」。另外,意大利暴力受害者協會的成員也在現場,教宗感謝他們協助並支持那些遭受虐待的人,期盼他們的榜樣能激發每個人的熱忱,讓暴力受害者得到保護和聆聽。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更多「聖若瑟年」資訊

教宗公開接見:大聖若瑟,請你教導教會注視要緊的事物

「教會應從白冷和納匝肋再次啓程,重新注視世界故意忽視的事物,包括地理和存在的邊緣,並且恢復分辨和評估要緊事物的能力,學習大聖若瑟重視別人丟棄的東西。」

2021年11月17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公開接見活動,開啓新一輪的要理講授,以耶穌的養父、普世教會的主保為主題。教宗這一次講述的是「大聖若瑟與他生活的環境」。

在紀念大聖若瑟被宣布為普世教會的主保150週年之際,教宗方濟各頒布《以父親的心》宗座牧函,並開啓了「聖若瑟年」。如今,教宗再次向衆人展示聖母瑪利亞的淨配大聖若瑟的典範和見證,指出在這以全球危機為特徵的時期,大聖若瑟能夠扶持、安慰和指導我們。

教宗首先解釋若瑟這個名字:「在希伯來文中有『願天主使人增長』之意,是信任天主眷顧的一種祝福,特別祝願子孫滿堂和兒女茁壯成長。這是納匝肋的若瑟在品格上的一個基本要素。他相信天主的眷顧,對天主的眷顧懷有信心。《福音》所敘述的他的每一個行動都點明了『天主使人增長』,天主在『添加』,也就是說,天主設法將祂的救恩計劃向前推進。」

在這層意義上,教宗强調:「納匝肋的若瑟非常相似埃及的若瑟,後者是雅各伯和辣黑耳的兒子,先是在埃及做奴隸,後來成了這個國家僅次於法老的重要人物。不過,若想瞭解福音中的若瑟,則先要瞭解白冷和納匝肋。在希伯來文中,白冷意為『麵餅之家』,而在阿拉伯語中,則是『肉食之家』,也許是因為那裡有大量的山羊和綿羊。」

教宗表示:「在耶穌的事件中,這些關於麵餅和肉的典故指的是聖體奧跡,即耶穌是從天上降下的生活的食糧(參閲:若六51)。米該亞先知稱白冷在猶大郡邑中是最小的(參閲:米五1),天主子卻選擇那裡以及納匝肋作為祂降生成人的地方,而不是耶路撒冷。上主選擇的是兩個遠離當時的喧囂和權力的偏遠村鎮,雖然耶路撒冷是祂所愛的城市。這表明偏遠和邊緣化的地區受到天主的喜愛。耶穌沒有誕生在擁有宮廷的耶路撒冷,而是在一個偏遠地區,並在那裡生活,像若瑟那樣做木匠,直到30歲。對耶穌而言,偏遠和邊緣化的地區是祂所喜愛的。」

教宗說:「若不認真看待這個事實,就“相等於不認真看待福音和天主的作為,天主繼續在地理和存在的邊緣地區彰顯自己。耶穌尤其去尋找罪人,進入他們的家裡與他們交談,呼喚他們悔改。耶穌也為此受到責備,經師們說:『你看,這位老師與罪人一起進食,弄髒了自己。』(參閲:谷二16)」

「耶穌去尋找作惡的罪人,也去尋找那些沒有作惡卻遭受惡帶來的痛苦的人,例如病患、飢餓者、窮人、卑微者。耶穌總是前往邊遠地區,總是去邊緣地區。這該當使我們懷有很大的信賴,不是嗎?因為上主曉得我們心靈的邊緣地帶。」

教宗强調:「在這方面,當時的社會與我們的社會並沒有很大的差別。今天也存在中心和邊緣地區。教會知道自己蒙召,以邊緣地區為起點去宣講喜訊。納匝肋的木匠若瑟信賴天主對他年輕的淨配和對他自己的安排,這提醒教會要定睛注視世界所故意忽視的事物。」

「若瑟提醒我們每一個人要重視別人丟棄的東西。在這層意義上,他的確是要緊事物的導師。換句話説,他提醒我們,確實有價值的事物並不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卻要求予以耐心分辨,以便得到發現和重視。我們請他轉禱,好使整個教會恢復這注視的目光,這種分辨和重視要緊事物的能力。我們要從白冷重新開始,從納匝肋重新啓程。」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也向處於最容易被遺忘的地理上邊緣地區或生活上被邊緣化的所有男女發出希望的訊息。他祝願他們在大聖若瑟身上看到值得效法的見證人和保護人。教宗最後獻上一篇自己親撰、卻發自内心的祈禱詞,向大聖若瑟陳述我們的心聲:

大聖若瑟,你始終信賴天主,

在祂上智安排的引領下,作出你的選擇,

請你教導我們不依靠我們自己的打算,

而是仰賴祂的愛的計劃。

你來自邊緣地區,

請你幫助我們改變我們注視的目光,

更喜愛世界丟棄和置於邊緣的事物。

請你安慰感到孤獨的人,

扶持那為維護生命和人性尊嚴

而默默努力的人。

亞孟!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更多「聖若瑟年」資訊

教宗公開接見:自由不同於解放,真自由是不厭倦行善

圖片:vatican.va

「基督徒是自由的人,不沉迷於過往,不受舊俗所禁錮。基督徒滿腔熱血,抵抗那有時阻礙行善的倦怠感。」

2021年11月10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的公開接見活動中指出,這是天主對我們的期許。在當天的要理講授中,教宗針對《迦拉達人書》進行最後一回講解(參閱:迦六9-10,18)。在這封書信裡,聖保祿宗徒「以福傳者、神學家和牧者的身份」發言,「為天主的靜默發聲」。聖保祿的這席話有助於我們發現耶穌基督的啟示內蘊藏的撼動人心的新意。

教宗首先省思了聖保祿宗徒的勇敢直率,邀請所有信徒重獲「自由」。「基督所說的自由不是解放,而是極其美妙的事。保祿從未想過帶有憤世嫉俗特色的基督信仰。相反地,他捍衛基督帶來的自由,也就是基督藉著受難而帶來、至今仍感動人心的自由。我們如果想想基督必須遭受的苦難和孤獨,更是大為感動。」

「外邦人的宗徒深知自由這個概念會帶來的危險,而且他沒有小看其後果」。聖保祿勇敢坦率地向信眾重申,自由既不等同於解放,也不會導致任何形式的自負自滿。這個觀點能阻止我們再次淪為罪過的奴隸。然而,走回頭路的誘惑始終存在。」

說到這裡,教宗把既定的講稿放下,對信眾說:「聖經裡有關基督徒的定義闡明,我們基督徒不是一群走回頭路的人。這是個美好的定義。而誘惑即在於走回頭路、以求更大的安全感。在這種情況下,只會回歸律法,忽略聖神的新生命。因此,保祿教導我們,真正的法律在耶穌所賜的聖神的這個生命中得到滿全。聖神的生命只能在自由中活出:基督徒的自由是極為美好的事。」

每個基督徒的心中都會萌生雙重態度。一方面「滿腔熱血」:「我們感覺被催促著立刻走上自由的道路,跟著聖神前行;另一方面,我們意識到自己的侷限,因為我們每天親身體驗到順從聖神、跟隨祂的良善行動有多麽疲憊。疲倦厭煩的感受會扼殺熱忱。」

「聖奧斯定在建議我們如何應對這情況時,提到了福音中門徒與基督在船上經歷暴風雨的事跡。教宗問道:門徒們怎麼做?他們叫醒基督。我們在困境中也該這麼做。你經歷暴風雨時,要叫醒沉睡的基督;而祂始終臨在。在艱難時刻,我們唯一能做的是叫醒在我們內的基督,祂如同在船上那樣熟睡。這正是當做的事。我們必須喚醒在我們心裡的基督,唯有這樣,我們才能以祂的目光默觀一切,因為祂的視野遠超過暴風雨。通過祂平靜的目光,我們能看到我們自己看不到、而且根本意想不到的景象。」

「在這條費勁卻迷人的道路上,聖保祿期勉我們不要厭倦行善。」教宗強調:「我們必須相信,聖神必定在我們的軟弱中給予援助,恩賜我們所需的支持。因此,我們要學習更常呼求聖神。那麼,我們該如何呼求聖神呢?」教宗表明:「對聖神的祈禱發自肺腑,必須從你的內心中湧出。你必須在艱難時刻說:『聖神,求祢降臨!』關鍵詞是:降臨。但你必須用自己的語言、自己的話說出。」

「呼求聖神的禱詞以『降臨』為核心,正如耶穌升天後,聖母瑪利亞與眾門徒在晚餐廳中懇求說:『聖神,求祢降臨。』」教宗重申:「經常這樣祈禱,必會對我們有所助益,因為藉著聖神的臨在,我們守護自由。我們將是自由的人、自由的基督徒,不沉迷於過往,不被舊俗所禁錮。基督徒的自由使我們日益成熟,帶給我們真正的喜樂。」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跟隨聖神行事乃是溫良、耐心、祈禱和關懷

「相信耶穌意就味著跟隨祂,走在祂的道路上,如同首批門徒們所作的那樣。同時也意味著避免走相反的道路,即利己主義的道路。」

教宗方濟各11月3日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以這句話解釋了聖保祿宗徒在《迦拉達書》中的吩咐:「隨聖神的引導行事。」(參:五16,25)

教宗當天要理講授的主題正是「隨聖神的引導行事」。他說:「這是一條絕妙卻也是艱難的行程,好似到高山遠足那樣,山峰迷人,吸引著我們,但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毅力。在聖神的引領下,我們不會因遇到最初的困難就停下,因為祂幫助我們仰賴那自高處而來的力量。」

「走在這條道路上,基督徒領受一種積極的生命觀。這並不表明世界上存在的惡就會消失,或利己主義和自大的負面衝動就會減少;而是說,要相信天主永遠比我們的阻力更强大,比我們的罪過更强而有力。這點極重要:相信天主永遠更强大。天主比我們的阻力更强大,比我們的罪過更强而有力。」

「保祿宗徒邀請基督徒團體走這條路,也勉勵要隨從聖神的引導,而且他自己也感到有這個需要。他沒有說:『我是首領,你們都是群衆』。保祿知道自己尚未抵達終點,願意與衆人同行,首先立下了榜樣。」

教宗說:「當我們看到與子民行走、不離群的牧人是多麽美好啊!有的人卻傲慢地説,『我最重要,我是牧人』,『我是神父』,『我是主教』。這要不得,牧人應與子民同行。」

教宗繼續表示:「隨聖神的引導行事不只是個人的行動,也是整個團體的行動,這令人興奮,卻也需要努力。肉身的欲望,即誘惑,我們衆人都有,這些是嫉妒、偏見、虛偽、怨恨,它們不斷浮現,還有及戒律的生硬也會是一種容易的誘惑,但這樣做會離開自由之路,不僅爬不到山頂,而且會重新退回到山底。相反地,聖神指引的路能讓恩寵和愛找到空間。保祿宗徒勉勵基督徒彼此分擔困難,溫和地對待犯了錯誤的人,同時警惕自己切莫陷入同樣的錯誤中。」教宗指出:「這種態度完全不同於沒有隨從聖神的説閑話的行為。假如我們試圖惡意評斷他人,就該首先反省我們自己的脆弱。」

「批評他人是多麽容易!有人似乎是說閑話畢業的,他們每天都在批評別人。但你應看看你自己!我們最好詢問自己,是什麽促使你去糾正一個兄弟或一個姐妹,我們是否在某種形式上對他的錯誤有共同的責任。聖神除了賜予我們溫良的恩典外,也邀請我們團結互助、分擔他人的負擔。在人的一生中有多少負擔啊:疾病、沒有工作、孤獨、痛苦……!還有多少其它的磨練需要兄弟的關愛啊!」

關於友愛糾正,教宗也提到聖奧斯定的教導:「這位聖師吩咐人們,即使在需要大聲責備的情況下,也應溫和且心中有愛。他寫道:『你應鼓勵,顯露出父愛,訓斥要嚴厲,但要懷有愛』。」

教宗最後表示:「友愛糾正的最高準則是愛,換言之,愛我們的兄弟和姐妹。也要藉著祈禱默默地容忍他人的問題和他人的缺點,尋找幫助他改正的正確道路。這並不容易。較容易的方法是説三道四。敲打別人,好似我是完美的人。我們不該這樣做,卻該溫良、耐心、祈禱和關懷。」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