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重回鬥獸場主持公拜苦路禮儀:面對死亡,靜默比言語更有力

圖片:Vatican Media

4月15日聖週五,教宗方濟各重回位於羅馬市中心的鬥獸場主持公拜苦路禮儀。由於新冠疫情,過去兩年,這個傳統禮儀是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15日晚上9時,鬥獸場附近的空地上人山人海,約有超過一萬名信眾面帶口罩、手持點燃的蠟燭參禮,與教宗一起聆聽現實家庭生活的困難和苦樂,默想基督為罪人而忍受的苦難與死亡。當時的情景,相比過去兩年聖伯多祿廣場上因疫情而幾乎空寂無人的景象,有天淵之別。

今年苦路十四處的默想中心是:現實家庭生活和移民家庭的困難、戰爭帶給家庭的痛苦、對戰爭的殘酷的控訴,以及對和平的期望。那是祖父母,年輕夫婦,有許多兒女、沒有子女、子女患病或死亡的父母的聲音,他們的形象和心聲,通過廣播電台、電視台等傳媒傳遍全世界。

一些與志工團體和救助團體有關的家庭撰寫了默想的內容,這些家庭的成員並在禮儀中負責持十字架拜苦路。第十三處持十字架的,是一位俄羅斯女士和一位烏克蘭女士,她們是同事,也是朋友。她們有共同的基督信仰,敬愛同一個為救贖人類而犧牲自己、死在十字架上的天主。

最令人感動的時刻,是苦路第十三處以靜默取代言語的默想時刻。「面對死亡,靜默比言語更有力」。梵蒂岡新聞室主任布魯尼解釋,在此靜默時刻,每個人都能在心中為世界和平祈禱。

整個拜苦路禮儀過程中,教宗都低著頭專注地默想、祈禱。禮儀結束時,教宗祈求天主令對立的弟兄放下武器,握手並品嘗互相寬恕的美好,令有仇恨的地方盛開和諧的花朵。教宗也求天主令太陽升起,照耀善人也照耀惡人。他也為所有人的改過遷善而祈禱,求天主改變我們那叛逆的心,學習走天主和平計劃的道路。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聖週資訊及網上節目

基督受難日禮儀:耶穌與比拉多的對話

2022年4月15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了聖週五主受難日禮儀,約有3500位信友參禮。教宗府講道神師坎塔拉梅薩樞機在禮儀講道,以耶穌與比拉多的對話為省思的中心(參閱:若十八33-37)。

樞機說,耶穌通過比拉多的詢問開始了他們之間的對話。「你是猶太人的君王嗎?」耶穌試著將比拉多引到一個「更高的層面」,看看他是否還一直重複別人的指控。祂問比拉多,「這話是你自己說的,或者別人論我而對你說的?」(參與:若十八34)。耶穌接著向比拉多說,祂的國「不屬於這世界」,祂來到世界上是為給真理作證。這句話表明,祂在開始塵世的生活之前就已存在。

坎塔拉梅薩樞機解釋道,在對話中,耶穌將比拉多看作是需要光明和真理的人,祂更關心比拉多的命運而非自己的命運。耶穌提到真理時,願意引導比拉多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超越與猶太人的暫時爭論。可是,從耶穌的言辭中比拉多模糊地預感到奧跡的存在,他嚇到了,因而選擇了寧願結束對話,自言自語地詢問“什麼是真理,便離開了。

教宗府講道神師在講道中,也談到「什麼是真理」。樞機籲請信友們不要像比拉多那樣,詢問「什麽是真理」卻不求得答案就離去。因為這個問題實在重要,它關係到知道我們為什麽活著還是行屍走肉!

此外,樞機也表示,我們今年是在離此不遠的轟炸和爆炸聲中慶祝復活節。為此,應使刀劍鑄成鋤頭,將槍矛製成鐮刀(參閲:依二4)。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聖週資訊及網上節目

教宗方濟各探望並祝賀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95歲生日快樂

2022年4月13日傍晚,教宗方濟各前往梵蒂岡花園内的教會之母隱修院,預祝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善度逾越慶典禮儀及生日快樂。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告知,教宗方濟各與榮休教宗進行了“短暫和親切的交談,並一起祈禱”,之後便返回聖瑪爾大之家。

榮休教宗於2022年4月16日慶祝95歲生日。他引退之後,從2013年5月起就一直住在教會之母隱修院,沉浸在祈禱、音樂和閲讀之中,由私人秘書甘斯魏(Georg Gänswein)總主教和一個緬懷救主(Memores Domini)善會的團體陪伴。

教宗方濟各在當選後不久便乘直升機來到岡道爾夫堡,探望在搬回梵蒂岡之前在那裡暫住幾個星期的本篤十六世,從此開啓了前去探望他的這位前任的「傳統」。每逢聖誕節和復活節,或召開擢升新樞機的御前會議之際,他都會前去拜訪這位「家中睿智的祖父」、「慈父」和「兄長」。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羅馬海港監獄主持主的晚餐彌撒

圖片:vatican.va

2022年4月14日聖週四傍晚,教宗方濟各於前往羅馬港口奇維塔韋基亞監獄主持主的晚餐彌撒。教宗當天下午將近四時抵達這座監獄,監獄人員旋即把教宗迎到小聖堂。教宗在那裡為監獄的服刑人士、安全人員、監獄工作人員和高層人員舉行禮儀,意大利司法部長也在場參禮。

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在聲明中指出,教宗方濟各在講道中談論了當晚禮儀裡濯足禮的意義。在當今世界,替人濯足被看作一件「奇怪的事」,而且福音記載,耶穌甚至替出賣祂的人洗了腳。教宗表示:「耶穌單純要教導我們這一點:你們必須互相洗腳。⋯⋯我們要為彼此服務,不求回報:如果我們能每天對所有人這麼做,會是多美好啊!」

教宗指出,在服務方面,耶穌稱出賣祂的人為「朋友」,等待他直到最後一刻,並且寬恕一切。「天主寬恕一切,天主總是寬恕!疲於請求寬恕的是我們。」我們每個人都有些事壓在心頭很久,但我們要向耶穌請求寬恕。教宗稱上主這位審判者「非比尋常」:祂判斷且寬恕。在講道結束時,教宗敦促眾人效法主耶穌的榜樣,彼此服務、互相寬恕。

接著,教宗依循傳統,重複了耶穌在最後晚餐中為門徒們洗腳的舉動。這是祂愛的記號,反映出服務與謙卑的重要性。教宗當晚替十二名服刑士男女行濯足禮,他們來自不同國家、年齡各不相同。

彌撒禮成時,監獄主任向聖父教宗表示感謝,獻給教宗一幅奇維塔韋基亞舊港口的風景畫,以及服刑人士栽種的農作物和服刑人與員工的手工製品。聖座新聞室在公告結尾處指出,禮儀後,教宗簡短問候了約五十名服刑人士和監獄工作人員代表。之後,教宗立即返回梵蒂岡聖瑪爾大之家。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vatican.va

圖片:vatican.va

圖片:vatican.va

圖片:vatican.va

 

按此閱覽聖週資訊及網上節目

 

教宗主持祝聖聖油彌撒:司鐸必須注視耶穌、摒棄邪神

圖片:vatican.va

「做司鐸是個天賜鴻恩。」

2022年4月14日(聖週四),教宗方濟各在祝聖聖油彌撒中對眾司鐸如此表示。這份聖寵鴻恩首先有益於基督信徒,然後才惠及司鐸自身。教宗表明,「我們的子民應得到且需要」那些問心無愧的司鐸的服務。教宗邀請司鐸們忠於天主,接受天主的愛與寬恕。

教宗的講道從祝聖聖油禮儀選讀的《福音》出發:眾人的眼睛都注視著耶穌(參閱:路四20)。教宗表示,耶穌將於現世終結時再次來臨,屆時眾人將注視著死而復活的主耶穌,欽崇祂、朝拜祂。我們將承認祂是主,並且承認我們真實的樣貌。而就在此時此刻,司鐸們也要培養注視基督的恩寵,為天主沛降的恩典獻上感謝,而不僅僅是把我們面對的誘惑「帶到祂的台前」,請祂助祐我們克服誘惑。

此外,教宗也告誡眾司鐸要當心三種難以察覺的「崇拜邪神」的態度(參閱:格前十7-15),因為「崇拜邪神」態度恐怕會削弱司鐸聖召,無條件地接納邪神。頭一個要警惕的「崇拜邪神」態度是「精神世俗化」,那是一種曇花一現的文化,展現出「沒有十字架」的勝利。一名世俗化的司鐸「只不過是披上聖職衣袍的異教徒」。

第二種「崇拜邪神」的態度是追求數字,這體現在那些沉迷於統計數字的司鐸身上。然而,人絕不可縮減為純粹的數字;天主的恩寵絕不可用這種標準來衡量(參閱:若三34)。第三種「崇拜邪神」的態度與第二種有關,即:效率至上。這種態度是只講求效率,不給天主的奧妙留一絲空間。講求效率的司鐸只關心他們自己的計劃是否成效良好。

教宗指出,唯有基督能向司鐸揭露這些「邪神」,司鐸們則要把這一切帶到上主台前,讓上主在他們的生活中把這一切斬草除根。聖父教宗在彌撒講道的結尾表示,聖母的淨配、耶穌的養父大聖若瑟一生不受這些難以察覺的邪神侵擾。因此,教宗懇請大聖若瑟「幫助司鐸遠離占有欲,並獲得在分辨邪神時堅定不移的恩寵」。如此一來,我們便能懷著高尚的心,以愛德準則力行法律。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聖週資訊及網上節目

聖週五鬥獸場公拜苦路:家庭分享失去的傷痛與戰爭的恐懼

圖片:Vatican Media

埋怨、未知、需求、傷痛,同時也蘊含勇氣、寬恕、祈禱和希望:這些與世界各地每個家庭息息相關的主題是今年聖週五公拜苦路默想的基礎。

教宗方濟各今年4月15日聖週五將回到羅馬市中心鬥獸場主持公拜苦路。適逢《愛的喜樂》宗座勸諭問世五週年的「愛的喜樂」家庭年,十五個與天主教志願者協會和團體有關的家庭受邀為苦路十四處撰寫默想內容。

默想的順序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家庭生活的進展:從年輕新婚夫婦的經濟困難到新手父母面對的育兒考驗,從喪親之痛到戰爭這種極端困境。負責苦路第一處(參閱:谷十四32-36)默想的是一對婚齡只有兩年的年輕夫妻:他們看到朋友婚姻失敗,自己的愛情還沒經歷試煉考驗,以及他們得辛苦奮鬥才能勉強打平收支。這對小夫妻說:「婚姻不只是浪漫的奇遇;它也是革責瑪尼莊園:我們在為他人『擘開身體』前,悲痛不已。」(參閱:谷十四22)

在苦路第二處(參閱:路廿二47-50;瑪廿六52、56),一個傳教家庭分享了他們難以全然信賴天主上智安排的時刻:他們目睹戰爭的恐怖,並受到「以暴制暴」的誘惑。他們每天奮力抵抗誘惑,以免在弟兄姊妹身上背叛基督。

一對膝下無子的年邁夫婦在苦路第三處(參閱:谷十四55、61-62、64)提供了省思:他們時常因不孕而遭人指責。然而,這對夫妻表示,在他們攜手同行時,他們的家洋溢著愛。反之,在苦路第四處(參閱:谷十四66-68、72)作見證的夫妻則是兒女成群:他們經常得為了家庭責任而在個人規劃和事業目標上有所退讓。「雖然我們煩惱不斷、日子忙碌,但我們從沒想過走回頭路。」

負責苦路第五處(參閱:谷十五12-15)默想的夫妻,分享了他們殘疾的兒子在出生前就受到的審判:當時幾位醫生告訴他們,這個孩子會變成「你們和社會的負擔」;這宛如高喊著:「釘他在十字架上!」可是,這個孩子從未犯過任何錯,而這對夫妻選擇了生命。在苦路第六處(參閱:谷十五15、17-19)的夫妻不僅生育了三名兒女,而且敞開家門領養了五個心智不全、沒有自理能力的孩子。他們提到磨難改變了自己,並帶來一堂有關人性尊嚴的功課。

妻子身患重病的一名丈夫在苦路第七處(參閱:谷十五20)提供省思。他表示,突如其來的疾病把他和妻子釘在十字架上,但這十字苦架也成了他們全家人倚靠的支柱。

在苦路第八處(參閱:路廿三26),一對退休夫妻講述了他們的女兒婚姻失敗後、他們代為照顧五個外孫的處境;這對長者稱他們的情況類似於基勒乃人西滿替耶穌揹十字架的事跡。「我們的腳步緩慢,而且在歡笑過後,我們常常在夜裡心疼落淚。」一對領養了兩個孩子的夫妻在苦路第九處(參閱:路廿三27-28)指出,領養之所以發生,是因為先有孩子遭到遺棄;而被遺棄的經歷會給孩子留下一輩子流血的傷口。然而,「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這個十字架再怎麼苦,也隱藏著鮮為人知的幸福」。

一名守寡的婦人帶著兩個孩子在苦路第十處(參閱:路廿三33-38)傾訴了她的喪夫之痛。她心想,如果耶穌是「天主子」,為什麼不救救她的丈夫。但她也指出,「愛變得真實,因為我們縱使陷入深淵、處境艱難,依然沒有遭到遺棄」。在苦路第十一處(參閱:路廿三33、42-43),一對父母親表示,他們兒子當年要棄俗修道時,他們難以置信、無法接受,親子關係鬧得很僵。而今,這對父母親改變了態度,接受兒子度奉獻生活的事實,並且懇請耶穌進天國時記得他們。

正如聖母瑪利亞在苦路第十二處望著她被釘十字架的兒子(參閱:若十九25-27),另一名母親也靜靜看著她年幼的女兒和正值壯年的丈夫失去生命。這名母親分享了她遭遇家庭變故的痛苦,以及那句鼓舞她的話:天主並未召叫強而有力者,而是賜力量於祂所召叫的人。

今年為苦路第十三處(參閱:谷十五34、36-37)提供省思的兩個家庭,要是從當前的政治角度來看,他們應該互不相干:一個家庭來自烏克蘭、另一個家庭來自俄羅斯。然而,他們一起撰寫了有關死亡與毀滅之痛的默想,共同反省了生命看似失去意義、仇恨導致絕望和沉默的現況,而且這兩個家庭還要在耶穌聖死的這一處苦路一同揹起十字架。

他們寫道:「我們清晨起來,高興了幾分鐘,然後我們突然想到,我們要與這一切修和是多麽困難的事。上主,祢在哪裡?求祢在死亡與分裂的靜默中向我們發言,並求祢教導我們這些弟兄姊妹成為和平的締造者,去重建炸彈試圖摧毀的一切。」

負責苦路第十四處(參閱:瑪廿七59-61)默想的是一家逃離戰亂的移民家庭。他們在家鄉稱得上是頭號人物,但他們現在只是個數字。此刻,他們的移民身份顯然比天主教徒的身份更為重要。他們每天感受到死亡,以求他們的兒女有機會過上沒有炸彈、浴血和迫害的生活。他們最後吐露道:「我們之所以不放棄,是因為我們深知墳墓門口的大石塊總有一天會被挪走。」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聖座公布聖週五公拜苦路
十四處聖像插圖

按此閱覽聖週資訊及網上節目

教宗公開接見:戰爭褻瀆並背叛復活的主

圖片:vatican.va

2022年4月13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再次譴責這些武裝攻擊是有辱天主的暴行。教宗邀請衆人祈求被釘十字架上的耶穌,獲得内心的平安和世界的和平。

教宗的講話從聖枝主日展開。他首先解釋道:「聖枝主日是聖週的開始,它紀念耶穌榮進耶路撒冷,耶穌作為默西亞受到歡迎。歡呼祂的人群期望耶穌作為一個強大的解放者帶來和平,或者是開啓一個社會正義的新時代。可是,耶穌並沒有如他們所願,而是騎著驢駒進入耶路撒冷。耶穌通過溫和及良善帶來和平,世間從來沒人如此做過。」

教宗解釋道:「天主的方式與世界的方式不同。耶穌沒有遵循武力和征服的世俗策略來實現和平,這樣的和平是虛假的,只不過是戰爭之間的暫時停火而已。相反,上主的和平遵循溫柔和十字架的道路,也就是為他人承擔起責任,就如同耶穌為了使我們獲得自由,承擔了我們的罪和死亡一樣。」

教宗繼續説道:「耶穌帶來的和平不會壓迫他人。它不是一個武裝的和平,相反,福音的武器是祈禱、溫柔、寬恕,以及對近人、對所有的近人自由地施予不求回報的愛,這就是天主的和平降臨於世界上的方式。在另一方面,不僅是現在的衝突,而且是所有的戰爭都代表著有辱天主的暴行,對復活之主的褻瀆和背叛,喜好以這個世界虛僞之神來取代耶穌良善的面容。一直以來,戰爭就是一種促成崇拜權力的人類行為。」

接著,教宗指出:「在逾越節來到之前,耶穌告訴祂的門徒不要煩惱或害怕。雖然世間的權勢會讓人死亡和毀滅,但基督的平安建立起歷史,它從每一個接納基督平安的人的心中開始。」於是,教宗表示:「我們期待復活節成為天主和人類真正的節日,因為基督在十字架上奉獻自己所獲得的和平已經分施給我們了。」

教宗在結束講話前,鼓勵在場信衆人說:「復活慶節是一個蒙受祝福的轉變時刻。願世人從世界之神轉向基督之神;從我們内心的貪婪轉向那讓我們獲得自由的仁愛中;從期盼武力能帶來和平,轉變成努力為耶穌的和平作具體的見證。」

最後,教宗邀請所有人把自己置於我們的和平之源、被釘在十字架上的那位身上,向祂祈求心靈的平安和世界的和平。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聖枝主日彌撒:在天主的寬恕内迎接復活節的到來

圖片:vatican.va

2022年4月10,聖枝主日,普世教會開啓一年一度的聖週禮儀活動。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了隆重聖枝遊行活動和彌撒感恩聖祭,這是自新冠疫情大流行以來,教宗首次在聖伯多祿廣場上公開主持聖週禮儀活動。教宗在講道中,反覆提到耶穌在十字架上向天父的懇求「父啊!寬赦他們吧!」(參閱:路廿三34)也鼓勵信友無論情況多麽嚴重,重新開始永遠不會太晚,因為上主以慈悲在等待著我們。

圖片:vatican.va

教宗以加爾瓦略山上「兩種思維方式的碰撞」開始他的講道。教宗指出:「在福音中,被釘十字架上為他人懇求寬恕的耶穌與那些喊著『釘祂在十字架上』的人形成鮮明的對比,他們不斷向基督說:『救你自己吧。』拯救你自己與救主的奉獻出自己猛烈衝突。我們的主沒有為自己辯護,相反,祂向天父祈禱,向悔改的右盜施予憐憫,並在祂最痛苦受難的時刻向天父說出:『父啊!寬赦他們吧。』」

教宗解釋道:「耶穌沒有以天主的名義指責加害者或威脅要懲罰他,而是為罪人祈禱。天主對待我們也是如此,當我們以我們的行為讓主耶穌痛苦難耐時,主耶穌忍受痛苦而且只有一個渴望,就是能寬恕我們。」教宗邀請在場的信衆注視被釘十字架上的主說:「感謝祢,耶穌:祢愛我,總是寬恕我,甚至在連我自己都不能愛自己並不能寬恕自己的時候。」

主耶穌在受難時刻活出了最困難的誡命,即:愛仇敵。為此,教宗說:「讓我們想想在我們的生活中那些傷害、冒犯或讓我們失望的人;讓我們生氣、讓我們不理解或樹立壞表揚的人。我們花了多少時間重新想想那些傷害我們的人呢!耶穌教導我們不要止步不前,而是要作出反應,打破邪惡和悲哀的惡性循環。」

教宗指出:「上主沒有把我們分成好人與壞人、朋友與敵人。但我們是這樣把人區分開來,是我們讓天主受苦。對祂來説,我們都是祂所愛的子女,祂渴望擁抱並寬恕祂的子女。讓我們永遠不要倦於宣揚天主的寬恕:我們神父不要倦於實行寬恕,每個基督徒不要倦於領受寬恕並見證寬恕。」

教宗繼續講道:「當我們訴諸暴力時,我們顯示出我們不再知道天主是我們的在天大父,甚至不再認識他人是我們的弟兄姐妹。我們忘記我們生在此世的緣由,最終犯下毫無意義的殘酷行為。”“我們從戰爭的荒唐中看到了這一景象,基督在那裡再次被釘在了十字架上。」

「在因丈夫和兒子的不公義死亡而悲傷的母親們身上,基督再次被釘在十字架上;在那些懷抱嬰兒逃離炸彈襲擊的難民身上,祂再次被釘在十字架上;在孤獨死亡的老人身上、在被剝奪未來的青年人身上、在被派去屠殺弟兄姐妹的士兵身上,祂再次被釘在十字架上。」

接著,教宗提醒道:「只有一個人回應了耶穌告別過去、重新開始的邀請,即是那個被釘在耶穌旁邊的罪犯,他祈求耶穌說:『耶穌,求祢記得我。』(參閱:路廿二42)悔改的右盜在他生命的終期接受了天主,這樣,他開始了新生命。」

於是,教宗鼓勵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的信衆:「在這一週讓我們堅信天主能赦免每個罪惡。天主寬恕一切,祂能寬恕所有距離,把哀痛變成舞蹈(參閱:詠三十12)。因著天主,我們永遠能重獲生命,讓我們鼓起勇氣吧。」

在結束講道前,教宗邀請信衆在天主的寬恕内迎接復活節的到來,堅信基督會不斷地在天父前為我們罪人求情(參閱:希七25)。教宗說:「耶穌注視著我們個充滿暴力和痛苦折磨的世界,不厭其煩地呼求:『父啊!寬赦他們吧!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麽。』」

圖片:vatican.v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公教文明》期刊主編習安東神父簡述教宗接見馬耳他的耶穌會士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4月3日早上會見了在馬耳他的耶穌會士。教宗依循他在國際牧靈訪問期間的慣例,私下會見耶穌會同會弟兄。談話內容後來將刊登在《公教文明》期刊上。該期刊主編習安東(Antonio Spadaro)神父是教宗此行的隨員,他也出席了會見活動。事後,他接受梵蒂岡新聞網採訪時,講述了這次聚會。

習安東神父說:「在教宗所有的訪問中,只要有可能,他就會與他所訪問地區的耶穌會團體相聚。這次聚會就如往常那樣,是非常美好的會晤,是一次家庭式的會晤。在輕鬆的氣氛中,就很多議題進行了敞開心懷的交談。最好的事也許是在行程進行了一半時,聽教宗說出自己的感受,瞭解一些他接受款待的氣氛,以及教宗想說的話。」

這次會見中,有那些談話的內容?

《公教期刊》主編表示:「這是私下會晤,之後,如果教宗願意,我們將把談話内容刊登在《公教文明》期刊上。談話的基本內容是關於耶穌會的生活和今天福傳的意義。教宗再三提及福傳的喜樂,這也是他前一天多次提到的,教宗所渴望的是一個向重大挑戰開放的教會。馬耳他島本身就處在重大的挑戰中,它是地中海中部的交叉路口,所以是福傳的動力。」

教宗在馬耳他會見移民可能帶來的成果

教宗在馬耳他訪問的最後一項活動是會見移民,習安東神父談到教宗這次訪問可能帶來的成果。他說:「教宗會見耶穌會會士時也提到移民議題,他非常關心此事。至於這次訪問的深遠意義,這個位於地中海中心、處於交匯點的國家是文化和精神交流的中心,它能夠看到教宗的訊息從一個邊緣地區發出,其實也是面向全世界的。所以,這次在馬耳他的訪問實際上也關係到全世界。」

關於教宗將烏克蘭戰爭定義為「褻聖」的行為

教宗在三鐘經祈禱活動中特別提到烏克蘭戰爭,這是第三次將其定義為「褻聖」的行為。《公教期刊》主編說:「的確如此。這顯然是貫穿這次行程的一個主題,不能不提及。在彌撒中我們看到很多烏克蘭國旗。教宗在會見當局時也明確指出對發動戰爭做準備應承擔的責任,這不是從今天才開始,而是有一段時間了,通過重整軍備來準備戰爭。因此,教宗的訊息非常強烈。」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回顧在馬耳他的牧靈訪問及再次呼籲停止烏克蘭戰爭

圖片:vatican.va

2022年4月6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回顧了他在馬耳他的牧靈訪問。教宗再次引用聖史路加在《宗徒大事錄》裡的記述,指出保祿遭遇船難後,在馬耳他島受到「非常友善」的款待(參閱:宗廿八2)。教宗此行正是選擇了這句話作為格言,因為這番話「不僅為移民現象指示當走的道路」,更是普遍有助於「世界變得更友愛、更宜居」,從而拯救同在一艘船上的我們大家免於「船難」。

接著,教宗稱馬耳他是個關鍵地點,因為該國位於地中海中央,是不同民族與文化的交會處。「今天人們常談論『地緣政治』,但不幸的是,主流邏輯是各大強國為聲明自身利益而運用的策略邏輯,並拓展至經濟影響力、意識形態影響力或軍事影響力的領域。我們正在戰爭中看到這點」。

在此背景下,馬耳他代表了「弱小」、小國的權利和力量。這些國家雖然勢單力薄,但他們的歷史和文化底蘊深厚,應當推廣另一種邏輯:即「尊重和自由的邏輯、在差異中和睦共處的邏輯,並抵制強權的殖民」。「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們試圖為新的和平歷史奠定基礎,而不幸推進了強權你爭我奪的歷史舊事。在當前的烏克蘭戰事中,我們目睹了聯合國無所助益」。

教宗由此談到移民潮現象,以及他在馬耳他的最後一項活動:與眾多安置在若望廿三世接待中心的移民相聚。該機構由一名高齡九十幾歲的方濟各會會士帶領,他在使徒熱忱和關愛移民方面樹立了榜樣。教宗表示,當天做見證的移民分享了他們的經歷、夢想和盼望。教宗強調,每個移民都是獨一無二的,如同我們每個人一樣都有自己的「人性尊嚴、根基和文化」,攜帶著無盡的財富。這財富大過於接納移民所會帶來的各種問題。

關於接納移民的事,教宗闡明,「當然,接納工作要妥善安排和管理,而且首要之務是在國際層面一起規劃。因為移民潮現象不能縮減成緊急危難,卻是我們時代的記號。移民現象該當如此解讀和詮釋。它會變成衝突的記號或是和平的記號,取決於我們如何應對」。

為此,教宗讚許馬耳他是個「和平的工作坊」。該國「倘若從其根基汲取手足情誼、憐憫和團結的活力,便能實踐這項使命」。馬耳他人民在領受福音時也建立了這些價值觀,並能因著福音把這些價值觀發揚光大。

談到這次訪問的牧靈層面,教宗解釋說,他前往馬耳他是為了堅定當地居民的「信德與共融」。就福傳的角度,馬耳他也是個關鍵地點。為數眾多的司鐸、修會會士和平信徒從該國的兩個教區出發,把他們的基督信仰見證傳到世界各地。因此,教宗稱其訪問也帶有感恩和讚賞的意涵。然而,教宗坦言,「世俗化的風,以及立基於消費主義、新資本主義和相對主義的偽文化之風」也在馬耳他吹起。因此,這是個「新福傳的時節」。教宗在聖保祿岩洞的朝聖「有如在泉源汲水,好讓福音能在馬耳他帶著泉源的清新一湧而出,重振其民眾虔誠情操的偉大瑰寶」。教宗尤其在戈佐島的塔皮努聖母朝聖地舉行祈禱聚會時,感受到當地人的虔誠情操。

教宗說:「我在那裡感受到馬耳他人民跳躍的心,他們對其母親、聖母瑪利亞深信不疑。聖母始終引領我們回歸本質,回到為我們被釘十字架、死而復活的基督那裡,回到祂的慈愛內。聖母幫助我們從聖神那裡引火來重燃信德之火。聖神世世代代啟發人們喜樂地宣講福音,因為教會的喜樂在於福傳!」

教宗最後再次感謝馬耳他共和國總統、第一家庭,以及該國總理和民政當局的款待,並向各位主教、整個教會團體、志願者和所有以祈禱陪伴他此行的人表達感激之情。

此外,教宗方濟各在公開接見活動中再次以嚴厲的語氣談到在烏克蘭的「大屠殺」:「要讓這場戰爭結束,要讓武器消聲,要停止製造大量的死亡和毀滅!這是向上天發出的呼喊。」

教宗說:「最近關於烏克蘭戰爭的消息非但沒有帶來安慰和希望,反而證實新的暴行,如布恰大屠殺。殘暴越來越令人毛骨悚然,甚至對手無寸鐵的平民、婦女和兒童下手。這些無辜受害者的血向上天呼喊哀求:請讓這場戰爭結束,請讓武器消聲,請讓這大量的死亡和毀滅停下吧!」

接著,教宗邀請在場的衆人為停止戰爭祈禱。靜默片刻之後,教宗起身展示一面烏克蘭國旗,上面印有一個十字架,圍繞著十字架寫的烏克蘭文字是紀念2014年烏克蘭廣場革命。教宗拿著這面旗幟說:「昨天,正是從布恰人們給我帶來這面旗幟。這是來自戰爭、來自那飽受折磨的城市的旗幟。」

隨後,一些烏克蘭兒童在父母的陪同下來到教宗的面前。其中最小的一個還在媽媽的懷中,最大的一位男孩拿著一幅圖畫,圖畫中有揮動的白手附在烏克蘭國旗上,一顆心靠近接納他們的意大利的國旗上方。最後,教宗提醒在場的衆人說:「讓我們向他們致意,並與他們一起祈禱。這些孩子不得不逃離家園,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家:這就是戰爭的後果,我們不要忘記他們,不要忘記烏克蘭人民。」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詳情

烏克蘭資訊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