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死後的希望是賦予生命意義的錨

圖片:Vatican Media

「在喜樂和悲慘的時刻、在磨練試探中、在死亡臨近時,讓我們像約伯那樣複誦說:『我確實知道為我伸冤者還活著,我仍要看見天主。』(參閱:約十九25-27)這是基督徒的望德、唯有天主能賜給我們的恩典;我們若是向祂求,祂必將賜予。今天,我們緬懷許多已離世的弟兄姊妹。注視墓園、仰望天鄉,這將對我們有所裨益。」教宗方濟各於2020年11月2日下午在梵蒂岡條頓墓園聖堂主持追思已亡信友瞻禮彌撒時,在講道中如此說道。感恩祭結束後,教宗在這梵蒂岡墓園內佇立於眾多墳墓前,然後前往聖伯多祿大殿下方在歷任教宗的棺槨前祈禱片刻。

在彌撒講道中,教宗提及當天禮儀選自《約伯傳》的第一篇讀經。

教宗指出:「約伯雖然被疾病所擊潰、壽命將盡,他連皮膚都幾乎脫落了、瀕臨死亡,但約伯仍堅信不移地說:『我確實知道為我伸冤者還活著,我的辯護人要在地上起立。』(十九25)約伯的處境每況愈下,但即使在那樣的時刻,依然存在著光明的擁抱,以及使他安心的溫暖:『我親眼要看見他,並非外人。』(十九27)在生命快要結束的時刻,這份確信便是基督徒的望德。」

教宗強調:「望德是一份恩典,我們必須祈求說:『上主,求祢賜給我望德。』逆境使我們失望,讓我們誤以為一切將以失敗告終,死後什麼都沒有。然而,約伯的話,言猶在耳。」

教宗說:「望德絕不叫人失望,這是保祿告訴我們的。望德吸引我們,賦予我們生命的意義。我看不見來世,但望德是天主賜予我們的恩典,吸引我們寄望於生命、期盼永恆的福樂。望德是我們在對岸的錨:我們抓緊繩索、支撐自己。『我確實知道為我伸冤者還活著,我仍要看見天主。』我們在喜樂與悲慘的時刻、在瀕死的關頭,都要複誦這句話。」

「望德是一份我們永遠當不起、白白賞賜而來的恩典。《若望福音》記載,耶穌肯定了這一點,即望德絕不叫人失望。」因此,教宗引用福音,解釋說:「『凡父交給我的,必到我這裡來。』這是望德的終向,也就是走向耶穌。『到我這裡來的,我必不把他拋棄於外。』(若六37)上主在有錨的地方迎接我們。望德中的生命是如此活出的:手用力抓著繩索,緊緊抓牢,深知錨就在下方。」

在講道的結尾,教宗說:「今天,我們緬懷許多已離世的弟兄姊妹。注視墓園、仰望天鄉,然後像約伯那樣複誦:『我確實知道為我伸冤者還活著,我仍要看見天主。我親眼要看見他,並非外人。』這將對我們有所裨益。而這份力量帶給我們希望、這白白賞賜的恩典,也就是望德。願上主賜給我們每個人望德。」

感恩祭結束後,教宗在條頓公學院長的陪伴下,移步到佔地不大的條頓墓園,為墓園灑聖水,並在一個墳墓前靜默祈禱。接著,教宗走過墓園的每條小徑,短暫佇立在某些墓碑前致敬。離開墓園後,教宗前往只有數步之遙的聖伯多祿大殿,在大殿下方的歷任教宗墓前祈禱片刻。

條頓公學的聖母堂距離教宗的寓所聖瑪爾大之家只有十幾米,緊挨著條頓公學。這座聖堂始建於八世紀,當時那裡有個接濟中心,許多窮人會前來領取糧食和衣物。1450年聖年,朝聖者蜂擁而至,當時的人便決定修建一座聖堂和墓園。1454年,羅馬聖座若干日耳曼裔的成員,組成了一個為亡故窮人服務的團體。15世紀末,一座日耳曼風格的聖堂興建完成,並沿用至今。1876年,一群攻讀基督信仰考古、教會史和相關學科的司鐸在這座聖堂旁邊增建了一座公學。1910年,狂風暴雨造成聖堂嚴重損毀,因此進行了整修工程。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鹽與光直播】教宗11月2日在梵蒂岡條頓墓園主持彌撒(英語旁白)

教宗在梵蒂岡條頓墓園主持彌撒(英語旁白)
鹽與光播放時間如下:
日期:2020年11月2日
加拿大時間:上午10時(東岸)/上午7時(西岸)
中港台時間:晚上11時
按此收看

新冠疫情持續升溫,教宗方濟各接下來主持的多項禮儀也將遵守各項防疫安全措施。聖座新聞室公布,11月2日週一,在教會追思已亡信友的日子,教宗將前往距離聖瑪爾大之家不遠的條頓墓園(Teutonic Cemetery),下午4時(羅馬時間)在那裡私下舉行彌撒,不開放信友參與。感恩祭結束時,教宗將在墓園駐足祈禱片刻,然後前往聖伯多祿大殿下方,向已故的歷任教宗致敬。

此外,11月5日週四,教宗將於上午11時(羅馬時間)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裡為過去一年內安息主懷的樞機和主教們主持追思彌撒。在大殿內的這台彌撒,以及未來幾個月的教宗禮儀,都將嚴格限制參禮的信友人數,並將按照過去數個月的模式進行,全面遵守防疫措施。相關規定會隨著醫療衛生形勢的改變作出相應的調整。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再次為維護生命發聲

2020年10月28日,教宗方濟各再次為維護生命發出呼籲。他在當天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問候了在場的波蘭朝聖信友,勉勵他們祈求天主使衆人尊重弟兄姐妹,尤其是最脆弱和沒有防衛能力者的生命,同時給予那些接納和照料生命的人力量,即使需要付出非凡的愛,也在所不惜。

教宗說:「在今年聖若望保祿二世百年冥誕之際,我們於10月22日慶祝了他的瞻禮。若望保祿二世始終勉勵我們要特別關愛最弱小者和無自衛能力的人,以及保護自受孕起直到自然死亡的每個人的生命。因著至聖瑪利亞和波蘭聖教宗的轉禱,我們祈求天主在衆人心中激起對我們弟兄姐妹的生命予以尊重之情,同時給予那些接納和照料生命的人力量,即使需要付出非凡的愛,也在所不惜。」

近日,在波蘭繼續舉行抗議示威活動,反對憲法法院在10月22日關於優生墮胎不符合憲法的判決。這項決定引起强烈反應和暴行,該國儘管實施了與對抗新冠疫情相關的禁止和限制集會的措施,示威活動仍在繼續。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10月28日要求軍隊介入,對「暴力行徑、破壞文物和攻擊行為」作出嚴厲回應。

根據波蘭憲法法院的判決,因胎兒嚴重畸形而自願中斷妊娠是違反憲法的行為。這項判決對119名衆議員於2019年提出的請求作出了回覆。法官受理了這項請求,並斷定其不符合憲法的有關規定。在波蘭,只有在母親的生命處於嚴重危險或性暴力的情況下,才允許墮胎。波蘭主教團主席加德斯基(Stanisław Gądecki)總主教稱這項維護生命的決定證明,「『不值得存在的生命』的觀念與法制的民主國家的原則完全背道而馳」。

此外,波蘭不同的城市也出現在聖堂前舉行抗議活動的現象。上個主日,一些堂區的信友被阻止進入聖堂祈禱和參加感恩祭。加德斯基總主教表示,教會關於享有生命權利的立場保持不變。他引用若望保祿二世《生命的福音》通諭的教導,表明「故意剝奪無辜人類的生命,常是道德上的惡,而且,不論以其本身為目的,或作為達到善良目的的一種手段,都永遠是不合法的」 (57號)。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耶穌總是和我們一起祈禱

圖片:Vatican Media

2020年10月28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主持公開接見活動,在以祈禱為題的要理講授中,以《新約聖經》記述耶穌開始公開生活為例繼續講解祈禱。教宗特別講到了耶穌在約旦河受洗的情景,四部福音都記載了群衆聚集在一起祈禱,並具體説明民衆聚集具有顯著的補贖特徵(參閲馬一5;瑪三8 )。

教宗首先表示:「耶穌的第一個公開行動是參加群衆悔罪的的祈禱活動,參加祈禱的人都承認自己是罪人。為此,洗者若翰不贊同耶穌受洗,對耶穌說:『我本來需要受你的洗,而你卻來就我嗎?(瑪三14)』但耶穌堅持,表示『祂的行動是為承行天父的旨意(參閲瑪三15),即與我們人類身份一致的行動。祂與天主子民的罪人一同祈禱。』耶穌不是遙遠的天主,祂降生成人以完全的、人類難以想象的方式啓示給人類。」

教宗引用天主教教理的話說:「這是天父等待已久、應發自祂子女心中的祈禱。這種祈禱終於由祂的獨生子,協同世人並為了世人,在其人性中活出來了。(參閲《天主教教理》2599號)」

教宗接著講道:「那天,在約旦河岸,呈現著全人類。重要的是有罪人,這些罪人認為他們不被天主所愛;他們不敢邁進聖殿的門檻;他們不祈禱,因為他們覺得不配。耶穌來是為所有的人,也是為那些人,正是以和他們一起作為他履行使命的開始。」

教宗繼續表示:「《路加福音》的記載強調了耶穌受洗時的祈禱氣氛:『衆百姓受洗後,耶穌也受了洗;當祂祈禱時,天開了』(路三21)。耶穌通過祈禱,打開了天堂的門,聖神從天而降,從高天傳出一個聲音,宣報了那令人驚嘆的真理:『祢是我的愛子,我因祢而喜悅』(路三22)。這句簡單的話蘊含著巨大的財富,它使我們直觀到耶穌的奧蹟,祂的聖心總是指向在天大父。」

「請看,這是耶穌祈禱的獨特之處:就是充滿聖神,而在天大父的聲音證明了祂是被天父所愛的聖子,天主聖父在聖子内得到圓滿的體現。」

教宗最後表示:「我們必須祈求耶穌,讓祂的祈禱也成為我們的祈禱。那麽,我們將會聽到從高天傳來的聲音,這聲音遠比從我們卑微心靈深處發出來的聲音更有力,它是溫柔的低聲細語:『你被天主所愛,你是兒子,你是在天大父所喜悅的』。」

教宗總結道:「耶穌進入約旦河不是為祂自己,而是為了我們衆人。祂打開了天門,如同梅瑟打開紅海一樣,使我們所有人能通過祂而進入天國。耶穌把祂的祈禱賜給我們,那是祂與天父愛的對話。耶穌把祈禱當作是天主聖三的種子賜予我們,願這種子在我們的心中扎根成長。讓我們接受祂的這個賞賜吧!」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宣布召開御前會議擢升13位新樞機

圖片:Vatican Media

普世教會將於2020年11月28日喜迎13位新樞機。他們當中有9人年齡未滿80歲,因此有權參加未來的選舉教宗會議;其餘4位神長已年過八旬。教宗方濟各一如既往,出人意料地宣布了這項消息。這次他是在10月25日主日誦唸三鐘經後,向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和全世界通過連線參與的人,公布了擢升新樞機的喜事。

2位教廷成員

新樞機當中的兩人是羅馬教廷的成員,分別為:世界主教會議秘書長-馬耳他戈佐教區主教格雷奇(Mario Grech),以及冊封聖人部部長-意大利阿爾巴諾前主教塞梅拉羅(Marcello Semeraro)。

7位80歲以下的新樞機

在聖座這兩位神長之外,教宗也將擢升6位普世教會的牧者為樞機,他們是:盧旺達基加利總主教坎班達(Antoine Kambanda)、美國華盛頓總主教格雷戈里(Wilton Gregory)、菲律賓卡皮斯總主教阿德文庫拉(Jose Fuerte Advincula)、智利聖地亞哥總主教奧斯(Celestino Aós Braco)、汶萊宗座代牧沈高爾內略(Cornelius Sim),以及意大利西耶納總主教洛尤迪切(Augusto Paolo Lojudice)。此外,意大利亞西西方濟各會院現任院長、方濟各會會士甘貝蒂(Mauro Gambetti)神父也在新樞機之列。

4位80歲以上的新樞機

除了這9位年齡不滿80歲的神長以外,教宗也將擢升4位年逾八旬的神長為新樞機。他們是墨西哥聖克里斯托瓦爾-德拉斯卡薩斯榮休主教阿里斯門迪(Felipe Arizmendi Esquivel)、與宗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合作的聖座大使暨聖座前任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觀察員托馬西(Silvano Tomasi)總主教、教宗府講道神師坎塔拉梅薩(Raniero Cantalamessa)神父,以及羅馬天主聖愛堂區主任司鐸費羅奇(Enrico Feroci)神父。

樞機身穿紅色衣袍,展現出他們樂意為伯多祿繼承人服務,直到傾流鮮血為止。他們即使身處世界各地,也會被授予羅馬永城的領銜堂區,因為教宗是羅馬主教,樞機則是羅馬教會的核心成員。

新樞機們來自非洲、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意大利,以下是他們的簡介:

世界主教會議秘書長格雷奇(Mario Grech)主教,1957年2月20日出生在馬耳他,1984年5月26日晉鐸,然後在羅馬繼續求學,先後於宗座拉特朗大學取得法律碩士學位,宗座天使大學取得教會法博士學位。格雷奇在馬耳他教區負責法律相關職務,在馬耳他教省總教區法院服務,在修院教授教會法,並在該教區若干委員會擔任成員。2011年11月26日,本篤十六世教宗任命他為戈佐教區主教,直到2019年10月2日教宗方濟各任命他為世界主教會議準秘書長為止。2020年9月15日,格雷奇主教正式接任世界主教會議秘書長一職。

冊封聖人部部長塞梅拉羅(Marcello Semeraro)主教,1947年12月22日出生於意大利普利亞,1971年9月8日晉鐸。他在意大利普利亞大區的宗座修院接受培育後,在羅馬宗座拉特朗大學進修神學。之後,塞梅拉羅開始在普利亞神學院教授信理神學,並在拉特朗大學神學系教授教會學。2004年10月1日,他以主教身分被調往阿爾巴諾教區;2020年10月15日,教宗方濟各任命他為聖座封聖部部長。塞梅拉羅主教不僅是聖座封聖部和聖座傳播部的成員,也是聖座東方教會部的顧問。2020年4月13日,塞梅拉羅獲任命為樞機諮議會秘書,這個諮議會輔佐教宗治理普世教會。

盧旺達基加利總主教坎班達(Antoine Kambanda),1958年11月10日出生在盧旺達基加利。除了一名同胞兄弟以外,坎班達總主教的其他家人在1994年的戰亂中遭遇滅門之災。坎班達先後在布隆迪、烏干達和肯尼亞求學,在完成哲學和兩年的神學之後返回盧旺達。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1990年9月8日在牧靈訪問盧旺達時,祝聖了坎班達為司鐸。1990年至2005年坎班達在基加利的小修院教書並擔任院長。他在羅馬取得了倫理神學博士學位,並曾擔任基加利教區明愛會主任、教區正義與和平委員會主任等職務。2013年5月7日,坎班達獲任命為基本古教區主教;2018年11月19日,教宗方濟各任命他為基加利總主教。

美國華盛頓總主教格雷戈里(Wilton Gregory),1947年12月7日出生在美國芝加哥,並在那裡完成神哲學,之後他在羅馬宗座聖安瑟爾默學院取得禮儀博士學位。格雷戈里於1973年5月9日晉鐸,加入芝加哥總教區,先後承擔多項職務,例如在修院教授禮儀、擔任總教區禮儀處成員等。他於1983年獲任命為芝加哥輔理主教,隨後被祝聖為主教;2004年,他被任命為亞特蘭大教省總主教。格雷戈里主教於2001年至2004年擔任美國主教團主席,2019年4月4日,教宗方濟各任命他為華盛頓教省總主教。

菲律賓卡皮斯總主教阿德文庫拉(Jose Fuerte Advincula),1952年3月30日出生在菲律賓卡皮斯省,1976年4月14日晉鐸並加入卡皮斯總教區。隨後,他在當地的聖庇護十世修院擔任靈修指導神師,並從事多項教育職務。阿德文庫拉先後在馬尼拉和羅馬攻讀心理學及教會法,並取得教會法碩士學位。返回家鄉後,他在多所修院服務。1995年,阿德文庫拉獲任命為卡皮斯聖庇護十世修院院長,成了合約辯護人及檢察員,之後負責卡皮斯教區的法律事務。2001年7月15日,阿德文庫拉獲任命為聖卡洛斯教區主教。他也擔任過教義委員會和原住民事務委員會成員。

智利聖地亞哥總主教奧斯(Celestino Aós Braco)是方濟各加布遣會會士。他於1945年4月6日出生在西班牙,1983年被派遣到智利。除了堂區工作以外,他也是加布遣會智利教省財務主任,並擔任瓦爾帕萊索教會法院檢察員和康塞普西翁總教區法院審判員等職務。他於2014年獲任命為科皮亞波教區主教,同年10月18日晉牧。2019年3月23日,奧斯獲任命為智利聖地亞哥總教區主教出缺期的宗座署理;2019年12月27日,教宗方濟各任命他為智利聖地亞哥總主教。

汶萊宗座代牧沈高爾內略(Cornelius Sim)主教,1951年9月16日出生在汶萊詩里亞,畢業於工程學系,之後棄俗修道,成為司鐸。2004年10月20日,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把汶萊宗座監牧區提升為宗座代牧區,並任命沈高爾內略為首任宗座代牧,授予他一個領銜主教區。

意大利西耶納總主教洛尤迪切(Augusto Paolo Lojudice),1964年7月1日出生於意大利羅馬,1989年5月6日晉鐸後,在羅馬教區擔任多項職務。他曾於2005年至2014年擔任宗座羅馬大修院靈修指導神師,2014年至2015年為聖路加堂主任司鐸,2015年3月6日獲任命為羅馬教區輔理主教,並於同年5月23日晉牧。洛尤迪切曾擔任意大利主教團移民事務委員會秘書。2019年5月6日,教宗方濟各任命他為西耶納總主教。

意大利亞西西方濟各會院院長甘貝蒂(Mauro Gambetti)神父,1965年10月27日出生在意大利博洛尼亞,畢業於機械工程系。隨後,他於1992年9月開始在方濟各住院會度修道生活,1998年9月20日發永願。取得神學學士學位後,他在佛羅倫薩取得神學人類學碩士學位。甘貝蒂於2000年元月8日晉鐸,2009年春天當選為博洛尼亞省會長,並於2013年2月22日卸下這個職務,因為他被召叫前往亞西西方濟各會會院擔任院長一職,為期四年。之後,他被選為方濟各住院會跨地中海地區聯會主席,並確認了他續任為亞西西會院院長,本屆的四年任期將於2021年結束。

墨西哥聖克里斯托瓦爾-德拉斯卡薩斯榮休主教阿里斯門迪(Felipe Arizmendi Esquivel),1940年5月1日出生於墨西哥墨西哥州,1963年8月25日晉鐸,曾在教區擔任多項職務。1986年至1989年,他領導了「拉丁美洲眾修院組織」,然後以專家身分投入拉丁美洲主教團委員會聖召部門的工作。1991年2月7日,阿里斯門迪獲任命為塔帕丘拉主教,同年3月7日晉牧。2000年3月31日,若望保祿二世教宗任命他為聖克里斯托瓦爾-德拉斯卡薩斯教區主教。他盡忠職守,直到2017年11月3日卸任為止。

聖座大使托馬西(Silvano Tomasi)總主教, 1940年10月12日出生於意大利維琴察,1965年5月31日在聖嘉祿傳教修會晉鐸。他在意大利和美國接受文化薰陶,1980年代擔任美國天主教主教團移民和難民牧靈辦公室主任。1989年底至1996年6月,托馬西曾是聖座移民與無定居者牧靈委員會秘書。1996年6月27日,托馬西獲任命為聖座駐埃塞俄比亞和厄立特里亞大使,以及聖座駐非洲聯盟觀察員,並被授予總主教銜。2000年12月13日,托馬西獲任命為聖座駐吉布提大使;2003年至2016年,他身兼聖座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及其它專門機構觀察員,以及聖座常駐世界貿易組織觀察員。2016年4月9日,教宗方濟各任命他為當時的聖座正義與和平委員會、今日的聖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成員。

教宗府講道神師坎塔拉梅薩(Raniero Cantalamessa)神父、方濟各加布遣會會士,1934年7月22日出生在意大利馬爾凱。他在瑞士取得神學學位,畢業於米蘭天主教大學古典文學系。他曾是米蘭聖心大學基督信仰根源史教授和宗教學系主任,在1975年至1981年期間擔任國際神學委員會成員,並擔任了天主教與五旬節派教會交談代表團成員長達12年之久。1979年,他離開教育工作,完全奉獻於服事天主聖言。1980年,若望保祿二世教宗任命坎塔拉梅薩為教宗府講道神師,隨後本篤十六世於2005年、教宗方濟各於2013年均確認了他的這項職務。坎塔拉梅薩神父在將臨期和四旬期每週以教宗府講道神師的身份,為教宗、樞機、主教、神長和修會長上帶領默想。他的許多著作已翻譯成20多種語言。

羅馬天主聖愛堂區主任司鐸費羅奇(Enrico Feroci)神父,1940年8月27日出生在意大利阿布魯佐,年僅11歲便進入羅馬宗座小修院。畢業於羅馬大修院後,他於1965年3月13日晉鐸,之後擔任過羅馬小修院助理和副院長、堂區副主任司鐸、第九總鐸區總鐸、教區經濟委員會成員等職務。費羅奇神父密切參加並配合執行教區的所有教會活動,諸如羅馬教區教務會議和2000年禧年籌備工作。1995年10月13日,他獲任命在教宗的隆重禮儀中服務。2017年起,他負責管理羅馬天主聖愛朝聖地,並從2018年起擔任天主聖愛之母修院院長。2019年9月1日,他獲任命為羅馬天主聖愛之母堂區的主任司鐸。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建立一個和平的世界,一人受害人人遭殃

圖片:Vatican Media

2020年10月20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參加了聖艾智德團體舉辦的第34屆國際和平祈禱聚會,主題為:沒有人能獨自獲救。各宗教領袖和教宗方濟各在羅馬市中心舉行了一系列祈禱活動,並發表講話。意大利共和國總統馬塔雷拉(Sergio Mattarella)也出席聚會。這項國際聚會通常在亞西西舉行,今年移至羅馬舉行。

自1986年若望保祿二世教宗在亞西西舉行第一屆跨宗教和平祈禱聚會以來,「亞西西」已經成為和平的象徵。當天,與會者在羅馬市政廳廣場,紛紛圍繞「亞西西精神」發表講話,其中包括君士坦丁堡宗主教巴爾多祿茂一世、法國猶太教大經師克爾西亞(Haïm Korsia)、《普世和平及人類兄弟情誼文件》高層委員秘書長阿卜杜勒·薩拉姆(Mohamed Mahmoud Abdel Salam)、佛教代表松天峯木(Shoten MINEGISHI)、錫克教代表卡瑪姬特·辛格·德隆(Kamaljit Singh Dhillon)。教宗方濟各最後發言。

為了醫治今天因大流行和全世界380多處武裝衝突所帶來的創傷,教宗方濟各指明了一條出路—友愛。

他說:「今晚我們聚在這裡,作為不同宗教傳統的信徒,一同傳達和平信息。這清楚表明,宗教不想要戰爭,不僅反對那些把暴力神化的人,也要求所有人為修和祈禱,以實際行動使弟兄友愛開闢新的希望之路。實際上,在天主的幫助下,我們有可能建立一個和平的世界,好使作為兄弟姐妹的我們一同獲得拯救。」

「近些年來,令人悲痛的事情一再發,例如戰爭、恐怖主義或激進主義,有時甚至是打著宗教的旗號。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承認,宗教之間的對話結出了富有成效的果實。這一希望的象徵,在『亞西西精神』的感召下,邀請我們像兄弟一樣一起工作。」為此,教宗方濟各和阿茲哈爾大伊瑪目塔伊布(Ahmad Al-Tayyeb)於2019年簽署了《普世和平及人類兄弟情誼文件》。

「宗教應當為和平服務,決不能屈服於戰爭。」教宗說:「宗教信徒已經明白,宗教多樣性並不能為冷漠或敵意找藉口。相反地,以宗教信仰為起點,我們可以成為和平的締造者,而不是漠視戰爭和仇恨的懶惰觀眾。宗教為和平與友愛服務。為此,本次聚會邀請宗教領袖和所有信徒,堅持不懈地為和平祈禱,永不屈服於戰爭,藉著信仰的柔和力量去終止戰爭。」

教宗引述了瑪竇福音關於「劍」的章節。「在耶穌受難前夕,當門徒們給耶穌展示兩把劍時,耶穌回答說:『夠了』。」 教宗說:「這句『夠了』,跨越了幾個世紀直到今天,劍、武器、暴力、戰爭,夠了!我們如何才能擺脫被封鎖和陷入泥潭的衝突?如何才能解開這麼多武裝衝突的結呢?」

教宗說:「老實說,最近疫情大流行給我們的教訓是,意識到我們是在同一條船上航行的世界共同體,一人受害人人遭殃。我們要牢記沒有人可以靠自己得救,『我們只能一起得救』。友愛源於對人類共同體的認可,它必須滲入人民的生活、社區、政府層面和國際論壇。如此,人們將越來越認識到,我們唯有通過相遇、談判、停戰、和解、緩和政治和宣傳的語言、發展和平的具體途徑,才能一同獲得拯救。」

教宗方濟各發表講話後,與會者靜默數分鐘,以紀念新冠疫情和所有戰爭的受害者。最後,教宗方濟各與各宗教領袖簽署了《 2020年羅馬和平呼籲》,並點燃和平蠟燭。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鹽與光直播】哥倫布騎士團創辦人麥基夫尼神父宣福慶典

圖片:kofc.org

(鹽與光天主教傳媒資訊) 教宗方濟各於2020年5月26日接見冊封聖人部部長貝丘(Angelo Becciu)樞機(已於2020年9月24日辭職),教宗授權該部門頒布法令承認了一個因「可敬者」麥基夫尼神父(Michael J. McGivney)代禱而顯現的奇蹟。這表示著這位哥倫布騎士會的創辦人將列真福品。

《鹽與光》電視及網上英語直播時間如下:

守夜祈禱禮儀
日期:2020年10月30日(星期五)
加拿大時間:下午7時(東岸)/下午4時(西岸)
中港台時間:10月31日,上午7時

麥基夫尼神父宣福慶典
日期:2020年10月31日(星期六)
加拿大時間:上午11時(東岸)/上午8時(西岸)
中港台時間:下午11時

按此收看網上直播

登入本台Facebook @slchinese 收看

麥基夫尼神父於1882年在美國康涅狄格州紐黑文市(New Haven)成立了哥倫布騎士團(Knights of Columbus)。哥倫布騎士團是全世界最大的天主教志願者組織,有接近二百萬名成員。在過去的日子中,他們為教會籌款超過十五億美元,當中貢獻了超過七億二千九百個小時的義工服務。單是2018年,他們已捐出超過一億八千五百六十萬美元和超過七千六百五十萬個小時的義工服務。

McGivney於1852年出生於康涅狄格州的沃特伯里,在19世紀下半葉對美國教會的發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877年在巴爾的摩任職後,他在紐黑文市(New Haven)為大部分愛爾蘭裔和移民社區服務。

在反對天主教的風氣下,他建立了哥倫布騎士團,為天主教徒提供靈性上的援助,並為失去家庭經濟支柱的家庭,向遺留下來的孤兒寡婦提供財政援助。該會的宗旨是努力幫助最有需要的人、忠於教宗,透過《基督在世代表基金會》(Vicarius Christi Fund)回應普世教會的愛德使命。

哥倫布騎士團在5月27日的新聞發布稱,教宗方濟各承認的奇蹟涉及一名在美國未出生的孩子,他的家人向麥基夫尼神父祈禱後,於2015年在子宮內有生命危險的嬰兒被治愈。

卡爾·安德森團長(Carl A. Anderson)表示:「麥基夫尼神父啟發了幾代男性信友,他們捲起衣袖並實踐信仰。今天,他的精神繼續打造騎士的非凡慈善事業,繼續為社會邊緣的人們服務。」

在哥倫布騎士團第136屆大會時,教宗方濟各致函騎士團指出:「哥倫布騎士團的創始人,可敬者麥基夫尼神父的神恩仍具有現實意義。這神恩透過信德與愛德密密不可分的聯繫推動騎士們 藉著基督信仰培育和成員之間的相互扶助,努力建設一個友愛的社會。」

哥倫布騎士團團長安德森(Carl A. Anderson)在該騎士團於8月4日至5日召開的第138屆大會上宣布,冊封真福慶典將於今年10月31日被冊封為真福,慶典會在康涅狄格州舉行。在美國康涅狄格州紐黑文也會成立一個以麥基夫尼神父的名字命名的朝聖中心,令參觀者能夠更深入認識這位美國司鐸。

按此閱覽更多詳情

來源:www.kofc.org

 

教宗公開接見:不要生活在視天主和窮人不存在的傲慢之中

2020年10月21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主持公開接見活動,在以祈禱為題的要理講授中,繼續講解《聖詠集》。教宗強調,聖詠教我們如何向天主祈禱,也教我們如何為我們身邊的弟兄姐妹祈禱。他祝願聖詠的祈禱幫助我們不要陷入「不仁」的誘惑,就是在生活中,甚至在祈禱中,視天主和窮人不存在。

教宗首先表示:「我們注意到在聖詠中經常會出現一個負面的形象,就是那些不以超性事物為依據,在生活中視天主不存在、不管束自己的傲慢、不擔心自己所思所行受到審判的人。」

教宗強調:「聖詠視祈禱為我們生命的重要現實,祈禱是人的救援。當然也有假的祈禱,只為獲得別人讚賞的祈禱。關於這點,耶穌曾嚴厲訓誡我們。但是,當我們真誠地接受祈禱的真精神並使之進入内心時,我們就會以天主的眼光去默觀現實。」

教宗表示:「祈禱是生活的中心,如果祈禱,也會令弟兄姐妹在我們的心中變得重要。誰敬拜天主,誰就愛他的子女。誰尊重天主,誰就會尊重人。」

教宗接著説道:「祈禱不是緩解生活焦慮的鎮靜劑,這類的祈禱當然不是真正基督徒的祈禱。相反地,祈禱使人負起責任來。我們在耶穌教導祂的門徒『我們的天父』經文中清楚地看到這一點。」

為了學習這個祈禱的方式,聖詠是一個大學校。所有的聖詠祈禱都首先用在聖殿内,然後在會堂内,在個人内心的更深處。《天主教教理》這樣說:「聖詠祈禱多彩多姿的表達方式經常在聖殿内的禮儀中,和在人心裡形成。」(參閲《天主教教理》第2588號)

教宗說:「在聖詠的祈禱中,世界就是一個始終存在的現實。比如,聖詠表達了天主拯救脆弱者的承諾:『為了貧苦者的委屈,為了窮困者的嘆息,我要立刻起來 – 上主說:將渴望救援的人救起。』(參閲詠十二6)聖詠也告誡塵世間財富的危險,因為‘人在富貴中,不深思遠慮,將與牲畜無異,都要死去’。(參閲四十八21)聖詠也打開歷史中天主的視野,『上主使異邦的計劃無序,使萬民的策略廢去。上主的計劃卻永恒不變,祂心中的謀略萬世常傳。』(參閲三十三10-11)」

教宗繼續表示:「有天主臨在的地方也必定有人。聖經明確表示,『我們應該愛,因為天主先愛了我們。假使有人說:我愛天主,但他卻惱恨自己的弟兄,便是撒謊;因為那不愛自己所看見的弟兄的,就不能愛自己所看不見的天主。我們從祂蒙受了這命令:那愛天主的,也該愛自己的弟兄。』(參閲若一,四19-21)」

教宗最後說:「親愛的弟兄姐妹們,願聖詠的祈禱幫助人不陷入『不仁』的誘惑,就是在生活中,甚至在祈禱中,視天主和窮人不存在。」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鹽與光直播】教宗參加第34屆為和平祈禱活動

教宗方濟各將於2020年10月20日參加在羅馬舉行的第34屆為和平祈禱活動。聖艾智德團體本著亞西西的精神籌辦這次活動。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在一份聲明中指出,就如教宗府的公告所稱的,教宗將出席在羅馬的天壇聖母堂舉行的大公祈禱活動。隨後,他將與世界各大宗教代表參加在市政廳廣場舉行的為和平祈禱活動的其他項目。

為了預防新冠病毒的傳播,只有少數人能參加祈禱活動。屆時,有意參加祈禱活動的人可以通過線上直播參與。

當天的祈禱活動將於羅馬時間下午4時後開始,各宗教領袖和代表將在不同地方,天壇聖母堂、東正教和新教聖堂、猶太教堂等場所共同為和平祈禱。祈禱後,在場的人將聚集在市政廳廣場舉行為和平祈禱活動的其他項目,屆時意大利總統馬塔雷拉也將出席。整個活動結束時將靜默一分鐘,以紀念新冠疫情和所有戰爭的受害者。

《鹽與光》電視及網上英語直播時間如下:
日期:2020年10月20日(星期二)
加拿大時間:上午10時15分(東岸)/上午 7時15分(西岸)
中港台時間:下午10時15分
按此收看網上直播

登入本台Facebook @slchinese 收看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2020年《世界傳教節文告》:我在這裡,請派遣我!

教宗方濟各
第94屆世界傳教節文告
「我在這裡,請派遣我!」

聖座早於5月31日聖神降臨節公布了教宗方濟各2020年《世界傳教節文告》,文告的主題取自《依撒意亞先知書》6章8節:「我在這裡,請派遣我!」。普世教會將於10月18日慶祝第94屆世界傳教節。

教宗在文告中首先回顧了他在3月27日在聖伯多祿廣場帶領普世信友的默想祈禱:「我們意識到我們在同一條船上,所有人都脆弱和迷茫,但同時重要和必要的是,所有人都蒙召一起划槳、都需要互相安慰。我們都在這條船上……。就像那些門徒們一樣,異口同聲焦慮地說『我們要喪亡了』(谷四38),我們也是這樣,我們意識到了不能靠每個人自己的力量向前,而只有一起向前。」

文告接著表示:「我們真的很害怕、迷失了方向、感到恐懼。痛苦和死亡使我們感受到了我們人性的脆弱。但同時,我們都承認所有人都強烈渴望生命、渴望擺脫邪惡。在此背景下,傳教的召叫,為了愛天主、愛近人而讓我們走出自我的邀請,代表了分享、服務、轉禱的契機。天主交個每個人的使命讓人從恐懼和封閉的自我,過渡到因著奉獻自己而重新找到和更新的自我。」

隨後,教宗在文告中提醒信友們:「傳教使命是一個回答、自由、自覺地回應天主的召叫。但只有當我們在教會內善度與活生生的耶穌之間個人愛的關係時,才能感受到這一召叫。我們自問,我們是否準備好了在我們的生活中接納聖神的臨在,總之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俯聽傳教的召叫?我們準備好毫無保留地按照天主的意願服務了嗎(參閱:路一38)?這一內在的願意對回應天主是十分重要的:『我在這裡,請派遣我!』。這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在今天和歷史中。」

教宗清楚地指出,當前的疫情大流行給教會的傳教使命帶來了挑戰。對此,文告特別寫道:「疾病、痛苦、害怕、隔離在挑戰我們。那些孤獨死亡的人、被拋棄自生自滅的人、失去工作和薪水的人、沒有家和食物的人,他們的貧困在困擾著我們。被迫保持距離、留在家裡,我們應邀去重新發現我們需要社會關係,還有與天主的團體關係。」

教宗接著表示:「這使我們更加關注我們與他人建立關係的方式。祈禱,天主觸及和感化我們心靈的祈禱,使我們向弟兄姐妹們對愛、尊嚴和自由的需要敞開心扉,還有照顧所有受造物…在此背景下,天主提出的問題‘我將派遣誰呢?’再次擺在了我們面前、期待我們給出一個慷慨而堅定的答案『我在這裡,請派遣我!』。」

文告總結道:「慶祝世界傳教節也意味著重申祈禱,而反省和奉獻物質援助是積極參與耶穌在祂的教會內使命的機遇。」文告同時也指出:「10月18日主日彌撒禮儀中募集的奉獻,是為了支持宗座傳教善會以教宗的名義所展開的傳教工作。」

教宗最後勸勉眾人懇求聖母,「願至聖童貞瑪利亞、福傳之星、受難者的慰藉、她聖子耶穌的傳教門徒,請繼續為我們代禱、支持我們。」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