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從天主聖言出發,讓生活除舊更新!
方濟忠告第七篇:
「誰若以言以行,將自己已經取得和有意取得的知識,
歸於萬般美善的至高天主而不歸於自己,
他才是因聖經之神而獲得生命者。」
聖方濟熱愛聖言,方濟會士真福雷永明神父與思高聖經學會兄弟們,從原文翻譯了第一本中文聖經。願藉著新春,我們效法聖人,多讀聖言,活出福音。
新春伊始,從天主聖言出發,讓生活除舊更新!
方濟忠告第七篇:
「誰若以言以行,將自己已經取得和有意取得的知識,
歸於萬般美善的至高天主而不歸於自己,
他才是因聖經之神而獲得生命者。」
聖方濟熱愛聖言,方濟會士真福雷永明神父與思高聖經學會兄弟們,從原文翻譯了第一本中文聖經。願藉著新春,我們效法聖人,多讀聖言,活出福音。
各位兄弟姊妹,今天聖經金句是:「他本人將是和平! 」(米該亞先知書 5:4)
今天9月8日,是「聖母誕生」慶日。教會傳統中,慶祝聖人的日子也是「興死不慶生」。為什麼?因為聖人離開世界時,進入天堂,同天主一起;所以教會慶祝他們的死亡,那是他們誕生在天的日子!
而在教會慶日中,我們只會慶祝三位誕生:耶穌聖誕,當然因為祂是天主降生成人;洗者若翰,因為他在母胎中已經因著聖神、歡喜踴躍;第三就是聖母誕辰,因為她是充滿恩寵者。而且聖母充滿恩寵,正因為她是天主之母。因此,聖母誕辰慶日,是「天主之母」信條延伸;這一天所慶祝的,其實不是聖母自己,而是慶祝她跟耶穌基督的關係。
因此,今天聖經金句十分有意思:「他本人將是和平。」這話好像跟聖母沒有關係?其實非常有關!因為她懷孕誕生的,就是天主降生成人的耶穌基督,是上主所應許的,祂是來統治色列民的君王,但是,祂是以和平去統治。因為主耶穌來到世界上,顯示出天主對人類的慈愛;人犯了罪,反而天主主動地寬恕了人。藉著耶穌基督,天主甚至好像懇求人類,去跟祂和好吧,去尋找天主吧,因為天主已經寬恕了我們。真正的和平,就是來自天人關係的和平,建立在這之上,人與人之間才能夠有和平的可能。
說到這裏,大家也許會想,那麼聖母誕生又和我有什麼關係?當然這跟耶穌有關,各位兄弟姊妹,我們也有誕生的日子,不是只肉身的誕生而已,還有我們的領洗。當我們領洗的時候,是再一次出生,因著耶穌基督,天主已經與我們和好了。
就讓我們時常都記得這一點,並能夠得到內心的一份平安,要去同身邊的更多兄弟姊妹、鄰舍家人、朋友們好她去分享的。因為我們已經在基督之內誕生了!
【 夏主教金句 INBOX 】每天聆聽、默想聖經金句!
Youtube: http://bit.ly/BishopHaVerses
IG: @youthboilingpoint
MeWe: https://mewe.com/p/%E6%B2%B8%E9%BB%9E
ApplePodcasts: https://apple.co/3ej1HDS
Spotify: https://bit.ly/DayDayBiteSpotify
PodcastAddict: https://podcastaddict.com/podcast/3013454
「我們要意識到天主白白賜予我們的愛,體會到天主降生成人,親自來到我們中間,以理解耶穌對世人宣講的首要訊息,即:『你們悔改吧!因為天國臨近了。』(瑪四12-23)」
2020年1月26日聖言主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並在講道中強調了這一點。
教宗解釋道:「耶穌所有宣講的基礎即在於此:祂告訴我們天國臨近了。『天國』意味著天主的國,也就是祂統治的方式、在我們面前的姿態。耶穌告訴我們天國臨近了、天主臨近了。這是一件新穎的事,是首要的訊息:天主並非遙不可及,祂來到塵世,降生成人,拆除藩籬,拉近距離。我們不配擁有這一切,但是祂紆尊降貴,前來與我們相遇。」
「這份喜樂的訊息扎根於愛,它催促我們改變生活。」
教宗敦促我們改變生活:「因為新的生活模式已然展開:自私自利的時期已告結束,與天主並為天主而活、與他人並為他人而活的時代已經開始。耶穌今天也對你說:『鼓起勇氣,我與你同在,只要你為我騰出空間,你的生命將會有所改變!』耶穌在敲門,因此上主賜給你祂的聖言,要你接納祂的聖言,視之為祂寫給你的情書,讓你感受到祂在你身旁。祂的聖言安慰並鼓勵我們,同時也激發悔改,撼動我們,使我們擺脫自我中心、無所作為的態度。因為祂的聖言蘊藏著改變的力量,讓人從黑暗進入光明。這是天主聖言的力量。」
「再者,耶穌開始宣講的地方也是美好而新穎的要點。祂選擇了黑暗地區、人們從未想過的地方,也就是外邦人的加里肋亞、不同民族和外地人相遇的交匯點。加里肋亞當然沒有選民純正的宗教信仰,但是耶穌並不從耶路撒冷的聖殿,而是從邊界地帶展開宣講。由此可知,天主的救恩訊息並不尋求受保護的安全地方,而是進入我們複雜又陰暗的處境。」
「耶穌不怕深入我們心靈深處灰暗和患病的部分。耶穌知道,唯獨祂的寬恕能治癒我們,唯獨祂的臨在能轉化我們,唯獨祂的聖言能更新我們。我們要向走遍通海大路的上主,敞開我們最崎嶇的道路、我們暗藏於心且不願正視的道路:我們要敞開這些道路,讓天主聖言進入我們內,『天主的話確實是生活的,是有效力的……可辨別心中的感覺和思想』(希四12)。」
「此外,耶穌首先宣講的對象不是能力卓越的人或是在聖殿內祈禱的虔誠信徒,而是辛勤工作的普通人。耶穌向兩名漁夫說話,用了他們熟悉的語言,說:『我要使你們成為漁人的漁夫。』然後,這兩名漁夫立刻放下漁網,跟隨了祂。教宗闡明,他們之所以立即作出回應,是因為他們受到愛的吸引。為了跟隨耶穌,不只要行善,更要每天聆聽祂的召叫。唯有認識我們並愛我們到底的主耶穌,能使我們在生命的海洋划到深處,如同祂對眾門徒作的那樣。因此,我們需要祂的聖言,必須在每天的千萬話語中聆聽祂的聖言,唯有祂的聖言不對我們叨絮俗事,而是向我們講述生命」。
教宗最後總結道:「讓我們從福音開始,家裡的櫃子上放著一本敞開的福音書,並且隨身攜帶福音,在手機上讀經,每天讓福音啟發我們。我們將發現天主與我們同在,祂照亮我們的黑夜,以愛引領我們划向生命的深處。」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梵蒂岡新聞網)天主教聖經協會(Federazione Biblica Cattolica)為了慶祝創建50週年,這幾天在羅馬舉行國際會議,以聖經與生活為省思的主題。全體與會者4月26日中午在該協會主席塔格萊(Luis Antonio Tagle)樞機的率領下晉見了教宗方濟各。教宗勉勵他們,要為迎接和宣講生活的聖言而奔跑。
教宗首先指出,聖經與生活是彼此不可分離的一體,因為「天主的話是生活的」(希四12),永遠清新,並使實踐這話語的人青春常駐。教宗說:我們應當謹記,賦予生命者,聖神喜愛藉著《聖經》施展作為,這很重要。事實上,聖言將天主的氣息帶到世界,在人心中注入上主的溫暖。所有學術研究和出版物該當為此而服務。
教宗繼續表示,《聖經》研究是添火的木料,聖神則是火,是祂讓《聖經》在人心中燃起激情,將之轉化為生命。然而,《聖經》不像用來做學問的宗教書籍那樣來加以收藏,而是需要散播出去的生活聖言。為此,教宗強調宣講和講道該當分享聖神和天主聖言,因為聖言感動宣講者的心靈。
每天有許多話語湧進我們的耳朵,傳遞消息並提供多種輸入信號;許多,也許太多的話語以致經常超過我們所能接收的能力。但我們不能放棄耶穌的話語,這是唯一永生的聖言,我們每天都需要祂。
教宗祝願在教會内綻放一個全體天主子民熱愛天主聖言的新時代(《天主聖言》宗座勸諭72號),讓聖言「不斷成為教會各種行動的核心」(《福音的喜樂》宗徒勸諭174號)。
聖神渴望將我們塑造成‘宣講聖言的教會’:這個教會不是由自己發言或談論自己,而是將上主放在心中和唇舌上,每天汲取祂的聖言。相反地,誘惑總是讓我們宣講自己,談論我們的動態,但這樣無法向世界傳遞生命。
教宗描述聖言的特性如同一把利劍,可辨別人的思念和感覺,讓真理顯露出來(參閲:希四12)。聖言教導我們為宣講基督而棄絕自己。聖言使我們以逾越奧跡的方式生活:就是如同種子那樣,死了卻使生命成長;如同葡萄那樣透過壓搾機變成酒;如同橄欖那樣,在經過榨油機之後成為油。聖言就是這樣賦予生命,激發生命的恩典。聖言不讓我們安於現狀,卻促使我們不斷地去詢問。
一個聆聽聖言的教會絕不會渴望自身的安全,
她必會遠離「自負和凱旋主義」。
以聖言為食糧的教會是為宣講聖言而生活。
她不談論自己,而是走上世界的大街小巷,
這並非因為她喜愛世界的道路或它們容易走,而是因為它們是宣講的場所。
一個忠於聖言的教會能不遺餘力地進行‘初傳’的宣講,並不期待受到讚賞。
常年期第七周 星期一 彌撒
讀經一(若你們的心裏懷有紛爭,就不可誇耀。)
恭讀雅各伯書 3:13-18親愛的弟兄們:你們中誰是有智慧,有見識的呢?讓他用好品行,
彰顯他的行為是出於智慧的溫和! 若你們心裏懷有惡毒的嫉妒和紛爭,就不可誇耀, 不可說謊違反真理。這種智慧不是從上而來的,而是屬於下地的, 屬於血肉的,屬於魔鬼的;因為那裏有嫉妒和紛爭, 那裏就有擾亂和種種惡行。至於從上而來的智慧,它首先是純潔的, 其次是和平的,寬仁的,柔順的,滿有仁慈和善果的,不偏不倚的, 沒有偽善的。為締造和平的人,正義的果實,乃是在和平中種植的。 福音(我信,請你補助我的無信吧!)
恭讀聖馬爾谷福音 9:14-29那時候,耶穌同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下山,來到門徒那裏,
看見一大群人圍著他們,經師和他們正在辯論。 全民眾一看見了耶穌,就都驚奇,立刻向前跑去問候他。 耶穌問門徒說:「你們和他們辯論什麼?」人群中有一個回答說:「 師傅,我帶了我的兒子來見你,他附著一個啞巴魔鬼;無論在那裏, 魔鬼抓住他,就把他摔倒。他就口吐白沫,咬牙切齒,並且僵硬了。 我曾請你的門徒把魔鬼逐出,他們卻不能。」耶穌開口向他們說:「 哎!無信的世代!我與你們在一起要到幾時呢? 我容忍你們要到幾時呢?帶他到我這裏來!」 他們就把孩子領到耶穌跟前。魔鬼一見耶穌, 立時使那孩子拘攣了一陣,那孩子便倒在地上,打滾吐沫。 耶穌問他的父親說:「這事發生在他身上有多少時候了?」 他回答說:「從小的時候;魔鬼屢次把他投到火裏或水裏, 要害死他。但是,你若能做什麼,你就憐憫我們,幫助我們吧!」 耶穌對他說:「『你若能』,為信的人,一切都是可能的!」 小孩子的父親立刻喊說:「我信!請你補助我的無信吧!」 耶穌看見群眾都跑過來,就叱責邪魔說:「又聾又啞的魔鬼, 我命你從他身上出去!再不要進入他內!」魔鬼就喊叫起來, 猛烈地使那孩子拘攣了一陣,就出去了;那孩子好像死了一樣, 以致有許多人說:「他死了!」但是耶穌握住他的手,拉他起來, 他就起來了。耶穌進到家裏,他的門徒私下問他說:「 為什麼我們不能趕他出去?」耶穌對他們說:「這一類,非用祈禱【 和禁食】,是不能趕出去的。」
普世教會今年5月21日首次慶祝「教會之母榮福童貞瑪利亞紀念日」。教廷禮儀及聖事部今年3月3日頒布相關法令,依照教宗方濟各的意願,定於每年聖神降臨節之後的星期一慶祝「教會之母」紀念日,藉此在教會牧人、聖職人員和信徒心中能增進教會母性的意識,以及對聖母瑪利亞純正的敬禮。
教宗方濟各當天在彌撒中表明:「一個母親的特殊美德是溫柔。教會是女性的,是母親,倘若教會缺乏這個身份認同,就會成為一個慈善協會或一個足球隊;倘若教會是男性的,就會悲哀地成為一個單身漢的教會,不懂得愛,沒有生育能力。」
教宗明確指出:「在《福音》中童貞瑪利亞始終被稱為耶穌的母親,而非夫人或若瑟的遺孀。她的母親身份貫穿於整部《聖經》,從天使報喜一直到《福音》的結尾。教父們很清楚這一點,他們也明白瑪利亞的母親身份並不以她為終止;這個身份伸展得更遠。教父們說,童貞瑪利亞是母親,教會是母親,而且妳的心靈是母親。換句話說,教會具有身為母親的女性幅度。教會是母親,能生育子女。教會是淨配,也是母親。教父們進一步說:『妳的心靈也是基督的淨配和母親。』在這個源自教會之母,童貞瑪利亞的姿態中,我們能夠懂得教會的女性幅度,若缺少這幅度,教會就失去真正的身份認同,成為慈善協會,或一個足球隊,或任何一個事物,但不是教會。只有一個女性教會才能具備生育的姿態,因為天主願意生於女人,以此教導我們這條女性的道路。」
教宗表示:「重要的是,教會是女性的,具有這種淨配和母親的姿態。若我們忘記這一點,就成了一個缺乏這個幅度的男性教會,悲哀地淪為一個單身漢的教會,處於這種孤立狀態,不懂得愛,沒有生育能力。若沒有女人,教會就無法前行,因為教會是女人。這女人的姿態來自聖母瑪利亞,因為耶穌願意如此。『聖母瑪利亞生了她的頭胎男兒,用繈褓裹起,放在馬槽裡。』(路2:7)一個女人的主要品德是溫柔,如同聖母瑪利亞那樣。因此,溫柔且謙卑地照顧別人是母親們最強而有力的品德。」
最後,教宗總結道:「一個作為母親的教會應走在溫柔的道路上。她應曉得愛撫和靜默這些如此有智慧的言詞,持有同情和緘默的目光。一個屬於教會、知道教會也是母親的人必須走在同一條路上,做一個溫良、體貼、歡喜和充滿愛的人。」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
讀經一:恭讀厄則克耳先知書 18:25-28
上主這樣說:「你們說:『上主的做法不公平!』以色列家族,請聽我說:是我的做法不公平嗎?豈不是你們的做法不公平?如果義人離棄正義而作惡,因而喪亡,是因為他所做的惡事而喪亡。如果惡人遠離他所做的惡事,而遵行法律和正義,必能保全自己的生命,因為他考慮之後,離棄了所做的一切惡事,他必生存,不至喪亡。」
讀經二:恭讀聖保祿宗徒致斐理伯人書 2:1-11
弟兄姊妹們:如果你們在基督內獲得了鼓勵、愛的勸勉、聖神的交往、哀憐和同情,你們就應彼此意見一致、同氣相愛、同心合意、思念同樣的事,以滿全我的喜樂。不論做什麼,不從私見,也不求虛榮,只存心謙下,彼此該想自己不如人;各人不可只顧自己的事,也該顧及別人的事。你們該懷有基督耶穌所懷有的心情:他雖具有天主的形體,並沒有以自己與天主同等,為應當把持不捨的,卻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與人相似,形狀也一見如人;他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為此,天主極其舉揚他,賜給了他一個名字,超越其他所有名字,致使上天、地上和地下的一切,一聽到耶穌的名字,無不屈膝叩拜;一切唇舌,無不明認耶穌基督是主,以光榮天主聖父。
福音:恭讀聖瑪竇福音 21:28-32
那時候,耶穌對司祭長和民間長老說:「你們以為怎樣?從前有一個人,有兩個兒子。他對第一個兒子說:孩子!你今天到葡萄園去工作吧!這兒子答應說:主,我去。但他卻沒有去。父親又對第二個兒子,說了同樣的話,第二個兒子卻回答說:我不願意。但後來他悔悟過來,就去了。兩個兒子中,那一個履行了父親的意願?」 司祭長和民間長老說:「後一個。」耶穌對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稅吏和娼妓要在你們之先,進入天國,因為若翰來到你們這裡,履行了正義,你們仍不相信他;稅吏和娼妓倒相信了。至於你們,見了後,仍不悔悟去相信他。」
2017年10月1日主日,教宗方濟各牧靈訪問意大利切塞納(Cesena)和博洛尼亞(Bologna)兩座城市。此行結束前,教宗在博洛尼亞達拉拉(Dall’Ara)運動場主持彌撒聖祭表明:「沒有一種基督徒的生活是用科學方法建立起來的,以為只履行某些準則就能良心平安」。
這個主日的福音記述耶穌講的一個比喻。一個父親叫自己的兩個兒子去葡萄園裡工作,大兒子起先說不去,但後來後悔,就去了;小兒子答應去,後來卻沒有去(瑪21:28-32)。
教宗評論道:「這個小兒子是個虛偽的人,不但埋沒了父親的聲音,也不聽從天主聖言。天主聖言點燃我們的心靈,讓我們感受到愛和安慰。我們可以選擇做行走的罪人,聆聽主耶穌,知道自己會跌到,但若悔過,就能重新站起來。我們也能成為坐著的罪人,總是隨時準備為自己辯護,只說對自己有利的話。」
教宗強調:「基督徒的生活是一段心地謙卑的旅程,不生硬且總是與天主建立關係,曉得懺悔,把自己的貧窮交託給天主,絕不自滿自足。如此,我們便能克勝耶穌在比喻中所譴責的惡,即虛偽、兩面派、教權主義伴隨著嚴守法規,以及脫離人群。在這種情況下,懺悔就是我們的秘訣,因著上主的愛,懺悔能使我們不僵硬,把對天主的拒絕轉變為服從,對罪過的順從轉變為抵拒。」
教宗繼續説道:「在我們每個人的旅程中都存在兩條道路:做懺悔的罪人或做虛偽的罪人。重要的不是為自己尋找辯解的理由,試圖保全面子,而是一顆與上主同行的心,每日奮鬥、悔罪,然後回到天主跟前,因為上主尋找的是心地純淨的人,而不是外表潔淨的人。」
教宗指出:「當天福音的比喻也具有現實意義,讓我們想到父親與子女時常不易的關係。各代人之間可能存在隔閡,但我們應恢復相遇,謀求新的平衡。家庭、教會和社會絕不可放棄相遇、對話,而要尋求共同行走的新途徑。」
教宗最後提出3個參照點,3個生存的基本食糧,即聖言、麵餅和窮人:
「聖言」有如引導我們謙卑行走的指南針,使我們不失去天主的道路,不陷入世俗。
「麵餅」指的是聖體,因為一切都從聖體聖事開始。
「窮人」則是那些缺乏必需品,缺乏愛和孤獨的人,他們需要天主。我們在這些人身上看到耶穌和我們旅程的支柱。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復活期第七周 星期一 彌撒
讀經一:宗徒大事錄 19:1-8
阿頗羅在格林多的時候,保祿走遍了高原地帶後,來到厄弗所,遇見了幾個門徒,向他們說:「你們信教的時候,領了聖神沒有?」他們回答說:「連有聖神,我們都沒有聽過。」保祿說:「那麼,你們受的是什麼洗?」他們說:「是若翰的洗。」保祿說:「若翰授的是悔改的洗,他告訴百姓要信在他以後來的那一位,就是要信耶穌。」他們聽了,就因主耶穌之名領了洗。保祿給他們覆手,聖神便降在他們身上,他們就講各種語言,也說先知話。他們一共約有十二人。保祿進了會堂,放膽講論,一連三個月,辯論天主之國的事,來勸化人。
福音:聖若望福音 16:29-33
那時候,眾門徒對耶穌說:「看,現在你明明地講論,不用什麼比喻了。現在,我們曉得你知道一切,不需要有人問你;因此,我們相信你是出於天主。」耶穌回答說:「現在你們相信嗎?看,時辰要來,且已來到,你們要被驅散,各人歸各人的地方去,留下我獨自一個,其實我並不是獨自一個,因為有父與我同在。我給你們講了這一切,好使你們在我內獲得平安。你們在世界上遭受窘迫,但放心吧!我已戰勝了世界。」
2017年5月29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勸勉信友們:我們必須讓聖神來呼喚我們,學習先聆聽聖神再作決定。教宗表示,一個人若不分辨所發生的事,他的信仰就成了意識型態。
當天的第一篇讀經取自《宗徒大事錄》,論及聖保祿宗徒在厄弗所傳教的事跡。厄弗所團體雖然接受了信仰,卻不知道聖神的存在。教宗指出:「他們是好人,有信仰的人,但他們還不認識天父賜予的這份恩典。當保祿給他們覆手時,聖神便降臨在他們身上,他們就開始講各種語言。我們可以稱之為厄弗所的聖神降臨節。」
聖神觸動人心。一如福音所記載的,尼苛德摩、患血漏的婦女、撒瑪黎雅婦女和罪婦等,許多人正是在聖神的催促下接近耶穌。教宗因此勉勵我們自問:「聖神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有何等地位?我是否能夠聆聽聖神?我是否能夠先祈求啟示,再作決定、發言或做事?還是我的心靈靜如止水,毫無激情?我們如果拍一張心靈層面的心電圖,某些心靈的結果可能是一條直線,毫無情緒起伏。福音中也有這種人,讓我們想想經師:他們信奉天主,通曉一切誡命,但是心靈封閉、靜止,不會焦急不安。」
為此,教宗鼓勵眾人在聖神的催促下焦急不安,也就是讓聖神呼喚我們;切莫擁有一種意識型態般的信仰。
教宗表示:「有人會說:『我有這種感受。可是,神父,那不是多愁善感嗎?』」
教宗答說:「你如果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它就不是多愁善感。」
「有人還說:『我感到想做這件事,想去探訪病患、改變生活,或是放棄這個。』」
教宗解釋說:「感受和分辨:分辨我心中的感受,因為聖神是分辨的導師。一個人如果心中沒有這些波動,沒有分辨所發生的事,他擁有的就是一種冷淡的信仰、意識型態般的信仰。他的信仰就是個意識型態,如此而已!」
最後,教宗期勉眾人反省自己與聖神的關係說:「我是否每天祈求聖神指引我該選擇哪一條人生道路呢?我是否祈求聖神賜予分辨善與不善的恩寵?因為善惡能立即分辨出來,但存在著隱而不見的惡,它是不善,暗藏了邪惡。」
來源: 梵蒂岡電台
無家可歸者凍死在羅馬城,德蘭修女的女兒們在也門被殺害,意大利「火燒地」(Terra dei fuochi)居民癌症頻發。3月14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的彌撒中談及近來發生的幾起悲劇事件,指出在這些當代「陰森的幽谷」(詠23:4)面前,唯一回答就是信賴天主。我們要把自己交託在上主手中,因為祂絕不會遺棄祂的子民。
當天第一篇讀經選自《達尼爾書》,敬畏上主的婦人蘇撒納被兩個長老的“邪惡念頭”所“玷污”,她寧願無辜死去也不屈從這兩個人的邪念。教宗強調我們不應該懼怕任何的邪惡,即使我們得走過“陰森的幽谷”。因為上主始終與我們同行,祂愛我們,不遺棄我們。
教宗列舉了今日世界出現的諸多“陰森幽谷”。例如:許多人慘遭不幸;許多人因饑餓和戰爭而死去;許多兒童患有殘疾,得了罕見病;意大利那不勒斯郊區所謂“火燒地”的居民癌症频发;四名仁愛傳教會的修女在也門為愛服務,卻因仇恨而被殺害;前來歐洲的難民被拒之門外,無棲身之所,在冷風中瑟瑟發抖。教宗對此感慨而言:“當你目睹這些事時,就會想:‘主,祢在那裡?祢在與我們同行嗎?’當我看到這些情景時,我怎能信賴祢呢?當這些悲劇臨到我頭上時,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說:‘我如何能信賴祢呢?’這就是當時蘇撒納的感受,也是我們現在的感受。”
教宗繼續說,這個問題的回答只有一個,那就是“它無法解釋,因為我沒有能力”。教宗說:“一個孩子為什麼得受苦呢?我不知道。這為我來說是一個奧跡。耶穌在革責瑪尼莊園祈求說:‘父啊!若是可能,就讓這杯離開我罷!但不要照我,而要照祢所願意的’(瑪26:36)。耶穌信賴天主的旨意。耶穌知道死亡和痛苦不是最後的結局,祂在十字架上的最後一句話是:‘父啊!我把我的靈魂交託在祢手中’(路23:46),之後便斷了氣。信賴天主,相信祂與我同行,與我的子民同行,與教會同行,乃是信德之舉。雖然我不知道為什麼發生這事,但我信賴祢。祢知道為什麼。”
“這就是耶穌的教導:信賴上主是牧者的人,實在一無所缺(詠23:1)”。即使我得走過陰森的幽谷,依然“知道邪惡只能馳騁一時,不可霸道一世,因為上主‘祢與我同住。祢的牧杖和短棒是我的安慰舒暢’(4節)”。教宗勉勵道,“我們應該向上主祈求說:上主,求祢教導我把自己交託在祢手中,信賴祢的指引,即使在危險的時刻、在黑暗的時刻、在死亡的時刻”。
教宗最後談到三天前一位無家可歸者凍死在羅馬城街頭的悲劇。教宗說:“這事發生在一個擁有諸多救助設施的羅馬城。主啊,這是為什麼啊?他連一個安慰都沒有得到。但我信賴祢,因為祢絕不叫人失望。‘上主,我不理解祢’。這是一句美好的祈禱詞。雖然我不理解,但我仍然把自己交託於祢手中。”
來源: 梵蒂岡電台
真福雷永明神父一九零七年生於意大利西西里島,十一歲時加入方濟會。在紀念孟高維諾進入中國六百周年時(一九二六年),他知道中國仍未有從原文翻譯的全本中文聖經,就已下決心把聖經翻譯中文。一九三零晉鐸,一九三一年奉派往中國,赴湖南衡陽,任小修院院長。他隨即自修中文,且自一九三五年起,開始將聖經逐卷翻譯成中文。一九四五年八月二日,雷神父連同四位青年神父,在北平創立「思高聖經學會」,為中文聖經服務。一九四八年,思高聖經學會遷往香港,繼續譯經工作,終於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八日,在香港出版首本從原文翻譯的中文聖經合訂本;一九七五年出版《聖經辭典》。雷神父堪稱「中國聖熱羅尼莫」。
雷神父熱愛聖言,孝愛聖母;他說:「瑪利亞伴於我前,我寫作的時候,她的臨在是多麼溫良」。每逢譯好一卷聖經和出版一本新書,雷神父都將它奉獻於聖母台前,並於十二座他深愛的聖母堂奉獻彌撒。
一九七六年一月二十六日,雷神父安逝香港。一九八四年,香港教區胡振中主教向教廷申請開始雷永明神父的列品案;二零一二年九月二十九日,教宗本篤十六世宣布雷永明為真福,稱許他為:天主上智的謙遜門徒、聖言的忠信使徒、充滿熱誠的遠東傳教士。
羅馬教會通用禮儀日曆定於一月二十六日作為任選紀念日,香港教區定於一月三十日作為任選紀念日。
1月8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強調,天主是「真正的愛」,祂始終愛著我們,且先愛了我們,不論我們的罪孽有多深重。
當天彌撒的第一篇讀經選自《若望一書》,闡明天主是愛。教宗方濟各由此省思基督信仰生活的兩條誡命,即愛天主和愛近人。教宗表示,愛本身是「美好的」,真誠的愛則「使人在自己生命的恩典中成長茁壯」。
「人們經常使用『愛』這個字,卻不確切知道它的真義。愛究竟是什麼呢?有時候我們會想到電視連續劇裡的愛情,但那不見得是真愛。真正的愛到底從何而來?若望宗徒寫道:『凡有愛的,都是生於天主,因為天主是愛。』他並沒有說:『每一種愛都是天主。』而是說:『天主是愛。』」
若望宗徒強調天主之愛的特質是「首先」去愛,福音中耶穌增餅的事跡就是一個實證。福音這樣記載:耶穌「看見一大夥群眾,就對他們動了憐憫的心」。教宗指出,耶穌的憐憫有別於同情,因為耶穌的愛滋養祂周遭的群眾。「祂把這份愛帶給群眾,與他們共享,親身參與他們的生活」。天主總是比人先去愛,祂聖愛的例子多得不勝枚舉,包括愛匝凱、納塔乃耳和回頭的蕩子。
「當我們心裡有個疙瘩,想要祈求上主的寬恕時,祂早就在等待我們,施予我們寬恕。慈悲禧年的意義即在於此:我們要明白上主正在等待我們每一個人。為什麼呢?因為祂要擁抱我們,僅僅如此而已。祂想對我們說:『兒子、女兒,我愛你。我已經讓我的聖子為你被釘在十字架上;這就是我的愛的代價。』這是一份愛的禮物。」
教宗堅稱,「上主在等待我,希望我敞開心門」:這句話千真萬確,我們應該銘記於心。倘若我們心生不安,覺得自己當不起天主的愛,「則是一件更好的事,因為天主在等待你,原原本本的你」。
「你們要走到上主面前,對祂說:『主啊!祢知道我愛祢。』但若這句話還說不出口,就改說:『主啊!祢知道我想要愛祢,但我是個大罪人。』這樣,天主便會像祂對待那位揮霍盡所有資產的蕩子那樣對待你:祂不等你把話說完,就將你抱入懷中,讓你啞然無聲。這就是天主愛的擁抱。」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Vatican Radio
Copyright © 2024 on Genesis Framework · WordPress ·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