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2022年7月祈禱意向: 請為老年人祈禱

教宗全球祈禱網絡」(舊稱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22年7月意向

意向:請為老年人祈禱

老年人是一個民族的根源與記憶,祈願他們的經驗和智慧能幫助年輕人,懷著希望及責任感展望未來。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相關資料

教宗方濟各發表《我渴望而又渴望》宗座牧函

CNS photo/Paul Haring

2022年6月29日,教宗方濟各發表了《我渴望而又渴望》(Desiderio desideravi)宗座牧函,旨在邀請全體天主子民按照梵二大公會議精神,了解感恩慶典的深刻意義,並鼓勵進行禮儀培育。該牧函共有65段,它是2019年2月教廷禮儀及聖事部全體大會的成果以及隨後《傳統的守護者》(Traditionis custodes)手諭的主旨。

《我渴望而又渴望》宗座牧函重申在禮儀中教會共融的重要性,而這禮儀則是源自梵二大公會議的禮儀改革。牧函指出,這不是新的指令或是有特定規範的訓示,而是為明白禮儀慶典的美好及在福傳中的作用所作的省思。牧函在結束時呼籲:「讓我們放棄爭論,一起聆聽聖神對教會所說的話;讓我們守護共融,繼續驚嘆於禮儀慶典之美。」(65)

教宗在牧函中寫道:「基督信仰要麽是與生活的耶穌相遇,要麽不是。禮儀為我們保證了這相遇的可能性。我們不需要對最後晚餐的模糊記憶,我們需要的是臨在於那個晚餐中。」回顧梵二大公會議《神聖公會議》(Sacrosanctum Concilium)禮儀憲章的重要性,它使教會重新發現禮儀在神學上的理解,教宗表示:「我希望慶祝基督信仰及其在教會生活中必然結果的美好不要被對其價值膚淺和簡化的理解所破壞,或更糟的是,它被用來為某些意識形態觀點服務。」(16)

接著,教宗解釋道:「參與感恩祭不是我們自己取得的成就,好像我們可以在天主和弟兄姐妹面前誇耀,另外,禮儀與苦行的道德主義毫不相關:它是上主逾越的恩典,我們要以順服的態度接受,它使我們的生活煥然一新。如果沒有祂渴望與我們一起吃逾越節晚餐的吸引力,我們就不能進入晚餐廳。」(20)

為從精神世俗中得到治癒,我們需要重新發現禮儀之美,但這個重新發現,「不是尋求儀式的唯美主義,它只滿足於禮儀的外在形式,或只滿足於對禮儀規則的嚴格遵守。當然,此處絕非讚同相反的態度,那將簡樸與草率、本質與無知的膚淺性、禮儀行為的具體性與讓人不悅的功用主義混為一談。」(22)

教宗解釋道:「禮儀慶典的每一個方面都必須用心進行(空間、時間、動作、語言、物件、服飾、歌曲、音樂等),每一個規則都須遵守。」

那麽,我們如何才能恢復圓滿生活出禮儀行動的能力呢?面對後現代主義、個人主義、主觀主義和抽象唯心主義的困惑,教宗邀請我們重返梵二大公會議禮儀憲章的教導。禮儀儀式之爭的背後,存在著教會觀念的不同。教宗明確指出,我們不能說承認大公會議,而不接受源自於《神聖公會議》禮儀憲章的禮儀改革。

在《我渴望而又渴望》宗座牧函中,教宗引用神學家瓜爾蒂尼(Romano Guardini)的話說,如果沒有禮儀的培育,「禮儀和禮儀文獻的改革就不會有多大的幫助」(34)。教宗執著於培育的重要性,特別是在修道院的培育工作。「在修道院中設立神學培育的禮儀知識,也必會在牧靈行動中產生積極效果。教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能在禮儀中找到頂峰和泉源。不傳福音的禮儀慶典是不真實的,同樣,在慶典中不將人帶向與復活的主相遇,就不是宣講。若沒有仁愛的見證,禮儀慶典與宣報就只是鑼聲鈸響而已。」(37)

教宗進一步強調教育人理解象徵性符號很重要,這對現代人越來越困難。一種有益的方法是要認真對待「慶典的藝術,不能將它簡化為僅僅為遵守規則,更不應該將它視為沒有規則的奇異想象及創意。禮儀本身就是一種規範,規範本身絕非為自己而設,而總是服務於願意守護的更高的現實。」(48)禮儀慶典的藝術不是通過「經常參加公共演講或溝通技巧課程來學習的,而是需要勤於舉行禮儀慶典,讓慶典本身向我們傳遞它的藝術。」(50)「在禮儀慶典的聚會中,靜默佔據絕對重要的位置,在這靜默的時刻“激起痛悔和皈依的渴望;並喚起我們聆聽聖言和祈禱的行動;促使我們樂於朝拜基督的聖體寳血。」(52)

在牧函的結尾,教宗要求「所有主教、司鐸和執事、修道院的培育者、神學系和神學院的教員、以及所有男女教理老師,幫助天主的神聖子民獲取一直以來都是基督信仰靈性的首要源泉,重申《傳統的守護者》手諭中的規定。好使教會能用不同的語言獻上能表達合一的唯一而真切的祈禱,這唯一的祈禱就是《羅馬禮儀經書》,它是源自大公會議禮儀改革的精神,並由教宗聖保祿六世和若望保祿二世所確定。」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聖伯多祿和聖保祿瞻禮彌撒:在教會內人人都有一席之地

CNS photo/Vatican Media

七千名信友和數十位新任教省總主教於6月29日上午齊聚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參加聖伯多祿和聖保祿宗徒瞻禮彌撒。過去一年內新任命的教省總主教共有44人,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在瞻禮當天身穿紅色祭袍,在哈維(James Michael Harvey)樞機的介紹詞後,向伯多祿宗徒傳人、教宗方濟各宣誓效忠。隨後,教宗降福了羊毛肩帶。那些由白色羊毛編織而成、帶有黑色十字架的肩帶,象徵了牧人把託付於己的羊兒背在肩上,如同善牧基督所做的那樣。羊毛肩帶是教省總主教牧職的象徵。

當天聖道禮儀的前兩篇讀經帶領眾人重溫聖伯多祿和聖保祿宗徒的見證。第一篇讀經選自《宗徒大事錄》,講述聖伯多祿宗徒被黑落德王關進監獄的事跡。天使前來解救伯多祿宗徒時,叫醒了他,要他「快快起來」(參閱:宗十二1-11)。在第二篇讀經中,聖保祿宗徒描述自身的經歷,說:「這場好仗,我已經打完;這場賽跑,我已跑到終點;這信仰,我已保持了。」(參閱:弟後四7)

CNS photo/Vatican Media

教宗的講道側重於「快快起來」和「打了一場好仗」這兩個層面,藉以省思當今的基督徒團體和當前的世界主教會議進程能從中汲取什麼經驗。教宗指出,「快快起來」的動作令人想起逾越節那天早晨,它意味著重新爬起,「走出去迎向光明」。對教會而言,這是個意義深遠的圖像,因為我們也必須站起來,跟隨上主前去祂所指向的地方。這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總會遇到許多抵抗。

「作為教會的一員,我們有時會因懶惰而懈怠,寧可坐著沉思少數我們有把握的事,而不站起來眺望新的遠景、面向廣闊的大海。我們往往有如坐監時的伯多祿,被禁錮在慣例中、害怕改變,被我們常規習俗的鎖鏈綑綁。但這麼一來,我們會陷入精神上的平庸狀態,連在牧靈生活上都會面臨『得過且過』的危險,使命感日漸消退,非但不能成為活力和創意的記號,反倒會給人一種不冷不熱、因循苟且的印象。」

教宗引用德呂巴克(de Lubac)神父的話,警惕那把福音的新意和生活縮減成一種「追求形式、淪為習慣」的信仰的風險。教宗表示,世界主教會議敦促我們成為一個站起來的教會,不要只顧自己,卻要走向世界。「這樣的教會沒有鎖鍊或高牆,人人都能得到聆聽和陪伴,在聖神獨特的威能下培養聆聽、對話、參與的技巧。這樣的教會自由且謙遜、『快快起來』,對於當今的挑戰毫不拖泥帶水、絕不推三阻四。她不會在神聖的羊圈裡拖拖拉拉,卻深受宣講福音的熱忱所激勵,渴望前去每個人身邊、接納每一個人。我們不要忘記這個詞:每一個人」。

教宗一再強調「每一個人」這個詞,並放下稿件,說道:「你們要去十字路口,帶回每一個人、瞎子、聾子、跛子、病人、義人、罪人:每一個人、所有的人!上主的這個詞必須迴盪在理智和心靈裡:每一個人,在教會裡人人都有一席之地。我們的教會經常是打開了門、卻為了將人打發走,為了譴責他人。昨天有個人對我說:『對教會來說,現在不是道別的時候,而是接納的時節。』可是『他們不是來赴宴席的』。你們要去十字路口。領回每一個人、所有的人!」

聖保祿宗徒不遺餘力宣講福音,受過迫害和磨難。教宗表示,「現在保祿到了生命的終結,看到歷史中仍在進行著一場重大『戰役』,因為很多人還沒準備好接納耶穌」。他的工作、他的「戰役」此刻輪到團體內的弟兄姊妹來打。教宗強調,我們每一個人都蒙召成為傳教使徒,「貢獻己力」。

「這裡我想到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我能為教會做什麼?不要埋怨教會,卻要為教會奮鬥。熱情又謙遜地參與:之所以滿腔熱血,是因為我們不該做個消極的旁觀者;之所以虛懷若谷,是因為在團體內奮鬥,絕不該意味著占據中心位置、抱持優越感、阻止他人靠近。同道偕行的教會意味著:人人參與其中,沒有人霸占他人的位置或者高人一等。基督徒絕對沒有一等和二等之分,所有人、每個人都蒙受召叫。」

教宗表明,宣講福音不是採取「中立的立場」、放任事物自由發展。相反地,福傳是要「在權勢、災禍、暴力、腐敗、不義和排斥這些人為機制橫行無阻的地方,點燃天國的火」。教宗提出的第二個問題是:「為了讓我們生活的世界變得更有人情味、更公平正義、更團結互助、更向天主敞開、更激發人類的手足情誼,我們能以教會成員的身份一起做什麼事?」教宗的答案是,我們必須成為世界上麵糰中的酵母。

「同心協力,我們可以且應該採取行動來照料人類生命,守護受造界,尊重勞動尊嚴,解決家庭難題,以及關心老人、遭遺棄者、被拒絕的人和被輕視的人的處境。總而言之,教會要推動照料、撫慰、憐憫弱小的文化,與各種形式的墮落作鬥爭,包括不讓我們城市、我們出入的場所沉淪,讓福音的喜樂在每個人的生命中綻放光芒:這是我們的『好仗』,這是個挑戰。」

在講道結尾,教宗指出,他在禮儀開始時依循傳統降福了羊毛肩帶,以授予近期任命的教省總主教。他們該當成為「日夜守護羊群的哨兵」,好能與天主子民一起「打這場好仗」。此外,教宗也向君士坦丁堡大公宗主教代表團致敬,感謝他們的來訪。他們為教宗方濟各帶來了「親愛的弟兄巴爾多祿茂」的訊息。教宗最後說道:「我為攜手共進的舉動表示感謝,因為唯有並肩同行,我們才能成為福音的種子和友愛的證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接見新慕道團成員:順服聖神,聽從耶穌

CNS photo/Vatican Media

第十屆世界家庭大會在羅馬閉幕之際,教宗方濟各於6月27日上午在梵蒂岡聖保祿六世大廳接見了來自五大洲新慕道團體的5,500位成員,其中有來自戰火紛飛的烏克蘭,也有羅馬教區的新慕道團成員的家庭。期間,教宗派遣了430個新慕道團體的家庭到世界各地傳教。

教宗向在場的新慕道團體的成員發表了講話,鼓勵他們繼續他們的傳教工作,在聖神的指引下把耶穌的福音帶到俗化的世界,同時也要尊重人們所生活的不同文化背景。教宗表示:「文化的多樣性是教會的富饒,降生成人的基督對所有民族和文化具有重大意義。教宗強調了在教會内異中求同的重要性。」

「耶穌的福音適應不同的文化,但這福音始終如一。」教宗敦促新慕道團成員:「要永遠順服聖神,聽從基督,並永遠在教會内,與教會同行。在這方面,教宗進一步強調必須與他們的主教在共融中展開工作,因為,主教是地方教會的領袖。」

在接見活動結束時,教宗派遣新慕道團體的430位傳教士到世界各地宣揚福音。教宗也降福了他們的傳教十字架和帶孩子的家庭。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派遣家庭:願你們成為世界更友愛的種子、教會接納的面容

CNS photo/Vatican Media

第十屆世界家庭大會的閉幕彌撒在派遣禮中劃下句點。那是大會的高潮時刻:代表全世界家庭前來羅馬出席大會的家庭,以及參加彌撒的所有家庭,6月25日傍晚領受了教宗方濟各的派遣,喜樂地肩負起重責大任,要把福音的喜訊傳給每一個人。教宗在派遣禮的寄語也於閉幕彌撒隔天在三鐘經祈禱活動中分發給在場眾人,印有寄語的小卡片總共約有六萬份。

以下是教宗方濟各在派遣禮的寄語:

親愛的家庭,
我邀請你們繼續旅途,
聽從那召叫你們的天父,
在世界的大街小巷做個傳教使徒!
請你們不要獨行!

你們年輕的家庭,
要讓那些認識路的人來帶路,
你們那些走在前頭的人,
請做其它家庭的旅途友伴。
你們那些因困境而迷路的家庭,
不要放任悲傷淹沒自己,
卻要信賴天主放在你們內的愛,
每天懇求聖神重新點燃這份愛。

你們要喜樂地宣講成家的美好!
你們要向孩童和青年宣揚基督徒婚姻的恩典。
你們要把希望帶給失望的人。
在行動時,你們要把自己當作一切成敗的關鍵,
同時懂得事事仰賴天主。

你們要「編織」社會和同道偕行的教會的構造,
建立關係、增進愛與生命。
你們要做生活的基督的記號,
既不要害怕上主對你們的要求,
也不要害怕慷慨回應祂。

請你們向基督敞開心扉,
在靜默祈禱中側耳傾聽。
請你們陪伴脆弱者,
扶助孤獨、避難和遭遺棄的人。
願你們成為更友愛的世界的種子!
願你們成為心胸寬大的家庭!
願你們成為教會接納的面容!

然後,請你們祈禱,時時刻刻祈禱!
願聖母瑪利亞、
我們的母親在你們缺酒的時候出手相助,
在寂靜和考驗中常相伴隨,
扶持你們攜手走向她的親子、復活主耶穌。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於世界家庭大會閉幕彌撒:家庭是學習去愛和走出自我的地方

CNS photo/Vatican Media

就實際情況而言,教宗深知並非每個家庭都如此,所以務必保護家庭,以免家庭失去它的基因,即:「接納和服務精神」。這也體現在正確的代際關係、親子之間「見證的傳承」。在這方面,先知厄里亞和厄里叟樹立了榜樣(參閱:列上十九16、19-21):厄里亞領受天主的旨意,立厄里叟為傳人,由後者接替前者在以色列境內的使命。厄里叟雖然年輕,上主卻對他有信心。

教宗強調,「父母親默觀天主的行事作風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天主愛護青年,卻沒有因此讓青年不冒一絲風險、不承受任何挑戰、不感到一點痛苦。天主不會焦慮不安、過度保護;相反地,祂對青年有信心,按照每個人的生命處境和使命召叫他們。親愛的父母,天主聖言為我們指出道路:不要保護兒女不受一星半點的挫折和磨難,卻要努力向他們傳遞生命的熱情,在他們心中點燃去尋找各自聖召的渴望,激勵他們去擁抱天主為他們設想的偉大使命」。扶持兒女、鼓勵他們追隨聖召的最佳方法,莫過於讓他們親眼看見父母親「忠誠又有耐心地」活出自己的聖召,不畏艱難、悲傷和考驗。

聖史路加在福音中描述了耶穌邀請三個門徒時的三種召叫(參閱:路九51-62):這些召叫要求很高,而且會持續帶來驚喜。對第一個有意跟隨耶穌的人,耶穌表示自己連「枕頭的地方」也沒有。教宗闡明:「跟隨耶穌,意味著採取行動而且不停行動,『在旅途中』與祂共度人生大小事。這為你們已婚人士來說多麽真實!你們這些領受婚姻和家庭聖召的人,也離開了你們的『巢穴』,踏上旅途。你們事先不知道途中會遇到哪些關卡,而你們不停地行動,應對全新處境、意外事件和驚喜。有些意外令人悲痛。這正是與主同行的旅途。它處於動態,無法預見未來,總是有美妙的發現。」

這段福音記載,耶穌對第二個門徒的召叫是「任憑死人去埋葬自己的死人」,對第三個門徒的召叫是「手扶著犁而往後看的,不適於天主的國」。為此,教宗說:「親愛的家庭,你們也不該以其它的事務為先,不該『往後看』。換句話說,就是不要為從前的生活、從前的自由而傷感,不要為那些迷惑人心的假象而傷心:人要是不接受天主召叫的新意、成天悔不當初,生活就會形同槁木死灰。⋯⋯這會使我們變得心硬,缺少人情味。當耶穌召叫時,包括召叫人們結婚成家,祂要求我們向前看,而且祂始終先我們而行,始終在愛與服務上先我們一步。跟隨祂的人絕不會失望!」

教宗接著放下講稿,說:「結婚需要勇氣。我們看到很多年輕人沒有勇氣結婚。常有些做母親的人對我說:『請你做點事,跟我兒子談談,他都37歲了,還不結婚!』我回說:『可是,太太,您別替他熨襯衫。您要開始稍微把他推開一點,讓他能走出巢穴。』這是因為家庭的愛催促兒女展翅翱翔。愛不是佔有,卻始終是自由。然後,在困難時刻、在每個家庭都會遇見的危機中,拜託,不要走簡單的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的路。不要這樣。你們要懷著孤注一擲的勇氣向前邁進。」

在講道的結尾,教宗保證教會與家庭同在,甚至是在家庭內。教宗為家庭呼求上主的助佑,願家庭能每天感受到團結、和平,以及堅忍的喜樂,從而見證出「天主是愛」。

在閉幕彌撒禮成之際,法雷爾樞機代表所有家庭向教宗方濟各致意。樞機宣布,眾家庭下次與教宗方濟各的聚會將是在2025禧年背景中、於羅馬舉行的「家庭禧年」。第十一屆世界家庭大會將於2028年舉行。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第十屆世界家庭大會開幕:教宗叮囑家庭在生活中定睛仰望高天

CNS photo/Paul Haring

第十屆世界家庭大會的開幕式有如「樂譜」一般,交織著音樂和生命經驗,並為省思和祈禱留下空間。教宗方濟各於6月22日傍晚在大會開幕式上發表了一篇講話,敦促家庭接受上主來改變自己,「在生活中定睛仰望高天」,以應對生活的苦與樂。

CNS photo/Paul Haring

世界不同地區的家庭齊聚在開幕式現場、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其中有個家庭來自遭戰火摧殘的烏克蘭。本屆世界家庭大會以羅馬為主要會場,同時也在全世界舉辦活動,讓眾多家庭能聆聽和分享彼此的擔憂與希望。當天傍晚,若干家庭在保祿六世大廳內講述了他們的經歷,為許多有著類似經驗的家庭發聲。

緊接著,教宗發表講話,鼓勵這些家庭,說:「你們從自己的現實處境出發,試著從那裡開始攜手前行:夫婦同心,在家庭內並與其它家庭一起、與教會一起前進。我想到慈善的撒瑪黎雅人的比喻。他在路上遇見受傷的人,走上前去照顧他,幫助他重新踏上旅途。我希望這正是教會之於你們的寫照!慈善的撒瑪黎雅人親近你們,幫助你們繼續你們的旅途,繼續邁出步伐。」

夫妻之愛不是獨自前行、而是與主同行的旅途。教宗提到其中一個做見證的家庭的經歷:這對養育三個孩子的年輕父母,當初未婚生子,而且害怕結婚。教宗強調,「家庭生活不是『不可能的任務』。因著聖事的恩寵,天主使之成為與祂同行、絕不孤單的美妙旅途」。

「我們可以說,當一男一女相愛時,天主賜給他們一份禮物,即婚姻。這份絕妙的禮物本身蘊含了天主聖愛的力量:強勁、持久、忠貞、能在每次失敗或脆弱後破鏡重圓。婚姻不是一道有待辦理的手續。人們結婚的目的不是為了得到一張寫著『守規矩的天主教徒』的標籤,或是因為教會要求,或是為了辦喜酒。人們之所以結婚,是因為他們想要以基督的愛作為婚姻的基石,祂的愛堅若磐石。在婚姻裡,基督把自己送給你們,讓你們得到彼此贈予的力量。」

人人都能走上成聖之路。加辣・科爾貝拉(Chiara Corbella)的父母在開幕式上做出見證。加辣是個信德深厚的少婦,她在懷孕過程中發現罹患腫瘤,為了保住孩子的性命,她婉拒一切會傷害胎兒的治療方法,等到產後再繼續療程,最終病逝。她的列真福品案於2018年啟動。

教宗由此指出,十字架的道路能開啟那扇通往永生的窗。「十字架是每個人、每個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你們見證出加辣患病和死亡的艱苦十字架並未摧毀家庭、沒有消除你們內心的寧靜和平安。這也能從你們的眼神中看出來。你們沒被生活擊垮,並未絕望、發怒,你們身上反倒流露出深切的寧靜和莫大的信德!你們剛才說:『加辣的寧靜為我們開啟了一扇通往永生的窗。』親眼看見她如何面對疾病的磨難,這有助於你們舉目仰望,不被痛苦所禁錮。這使你們向更遠大的事物敞開,即:天主深奧莫測的計劃、永生、高天。」

寬恕能治癒每一個創傷。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夫妻講述了他們經歷過的婚姻危機。教宗對此表示,待人不誠懇、不忠不信、財物運用不當、貪戀權勢、謀求飛黃騰達、累積怨恨、心硬如石,這些危機都會出現在家庭裡。「目睹家庭破裂是一大悲劇,我們不可冷漠以對。」同時,這對非洲夫婦的經歷也「傳遞出希望」。

丈夫保祿說,就在他陷入危機深淵時,上主回應了他心中最深的渴望,挽救了他的婚姻。教宗強調,事情正是如此。「每個人都打從心底渴望愛永不止息,期盼與愛人共同編織的故事不要中斷。人人都有這份渴望。沒有人希望愛情的『保鮮期短暫』,或者『有一天會過期』。因此,人的缺失、疏忽和過錯一旦導致婚姻觸礁,當事人就會十分煎熬。然而,即使是在暴風雨中,天主也看得見人心深處的渴望」。

另一組見證人是逃離烏克蘭戰爭的家庭,以及接納他們的家庭。教宗表示,「要是少了慷慨接納的家庭,社會就會變得冰冷、不適合居住」。逃離烏克蘭的家庭反映出「許多男女不得不逃離家園的面容和經歷」。教宗感謝這些家庭始終信賴天主上智的安排,「通過具體的相遇對象,看見天主施恩於己」。「戰爭迫使你們面臨人的冷酷無情和殘暴不仁,但你們也遇見了人情味濃厚的人們。那是人最糟糕和最美好的面向!重要的是,大家不要停留在最糟糕的一面,卻要弘揚每個人都能發揮的美善。」

面對家中本就人口眾多、還願意敞開家門接納難民的家庭,教宗向他們致以由衷感謝。教宗說:「你們對我們坦白說出,你們這麼做是為了向天主獻上感恩,本著信仰的精神,視之為上主的召叫。」「事實上,接納之舉本身就是家庭的『特恩』,尤其是人口眾多的家庭的特恩!」

當天傍晚,2021年在剛果因公殉職的意大利外交官阿塔納西奧(Luca Attanasio)的遺孀也站出來做見證。這位外交官夫人是北非摩洛哥出生的穆斯林。教宗表明,在這對夫妻身上,「我們找到人性之愛的美好、對生命的熱情、為他人著想的榜樣,以及忠於各自信仰、各自宗教傳統的典範」。

教宗對這位外交官夫人說:「你們的家庭傳達出手足情誼的理想。你們不僅僅是夫妻,更活出了人類的手足情誼。你們是不同宗教經驗的手足,肩負社會使命的手足。這也是在家庭中學習的一堂課。與不同於自己的人相處,在家裡學習做弟兄姊妹,學習跨越分歧、偏見、封閉心態,並且從彼此的共通點出發,攜手投入偉大、美好的建設。手足情誼的榜樣帶給我們希望,使我們在面對因分歧和敵意而四分五裂的世界時,懷有更大的信心」。

教宗最後勉勵在場的所有家庭「在生活中定睛仰望高天」,「懷著勇氣和喜樂」繼續向前邁進。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
更多世界家庭大會資訊

CNS photo/Paul Haring

CNS photo/Paul Haring

CNS photo/Paul Haring

CNS photo/Paul Haring

教宗方濟各加拿大使徒之旅行程表

教宗方濟各加拿大使徒之旅行程表
2022年7月24日至7月30日

2022年7月24日 (星期日)
羅馬 – 愛民頓

9:00 (羅馬時間) | 從羅馬/菲烏米奇諾國際機場乘飛機前往愛民頓

11:20(愛民頓-山區時間) | 抵達愛民頓國際機場及接受歡迎儀式

2022年7月25日 (星期一)
愛民頓 – MASKWACIS – 愛民頓

10:00 (山區時間) | 與原住民會面:在 Maskwacis 的第一民族、梅蒂斯人和因紐特人

16:45 (山區時間) | 在愛民頓與原住民和堂區成員會面 

2022年7月26日 (星期二)
愛民頓 – LAC STE. ANNE – 愛民頓

10:15 (山區時間) | 在愛民頓「英聯邦體育場」舉行彌撒

17:00 (山區時間) | 參加 「Lac Ste. Anne 朝聖活動」和 聖道禮儀活動

2022年7月27日 (星期三)
愛民頓 – 魁北克

9:00 (山區時間) | 從埃德蒙頓國際機場乘飛機前往魁北克

15:05 (東岸時間) | 抵達魁北克國際機場

15:40 (東岸時間) | 在加拿大總督府「魁北克城堡」接受歡迎儀式

16:00 (東岸時間) | 在「魁北克城堡」的 “Salon des Anges” (天使廳) 拜訪總督

16:20 (東岸時間) |在「魁北克城堡」的 “Salon des Anges” (天使廳) 會見總理

16:45 (東岸時間) |在「魁北克城堡」的舞廳會見民政當局、原住民代表和外交使團成員

2022年7月28日 (星期四)
魁北克

10:00  (東岸時間) | 在國家朝聖地聖亞納大殿舉行彌撒

17:15  (東岸時間) | 與主教、司鐸、執事、獻身生活者、修生和牧民工作者在魁北克聖母院主教座堂進行晚禱

2022年7月29日 (星期五)
魁北克 – 伊魁特 – 羅馬

9:00 (東岸時間) | 在魁北克總主教府與耶穌會成員舉行私人會面

10:45 (東岸時間) | 在魁北克總主教府會見魁北克原住民代表團

12:45 (東岸時間) | 從魁北克國際機場乘飛機前往伊魁特

15:50 (東岸時間) | 抵達伊魁特機場

16:15 (東岸時間) | 在伊魁特小學與前寄宿學校的學生舉行私人會面

17:00 (東岸時間) | 在伊魁特小學廣場與青年和長者會面

18:15 (東岸時間) | 在伊魁特機場告別儀式

18:45 (東岸時間) | 從伊魁特機場乘飛機前往羅馬

2022年7月30日 (星期六)
羅馬

7:50 (羅馬時間) | 抵達羅馬/菲烏米奇諾國際機場

中文翻譯: Rodney Leung, 鹽與光天主教傳媒機構

按此前往官方網頁

更多相關資訊
按此閱覽「走向治癒與和解之旅」網頁

加拿大天主教主教團宣布教宗方濟各加拿大使徒之旅的行程

【鹽與光傳媒資訊】2022年6月23日,聖座公布了教宗方濟各於2022年7月24日至29日到加拿大進行歷史性訪問的行程細節,加拿大天主教主教團也在其官方網頁 papalvisit.ca 發布詳情。這將是教宗第四次訪問加拿大,上一次是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在2002年到訪加國。

以下是加拿大天主教主教團的發布:

教宗的朝聖活動目的將專注於原住民的治癒與和解,同時也為全世界12億天主教徒與加拿大信徒提供相遇的機會。由於教宗年事已高並且行動受到健康的限制,預計教宗方濟各參加公開活動的時間將限制在大約一小時。

教宗加拿大使徒之旅總協調員史密斯總主教 (Archbishop Richard Smith) 就發布的行程表示:「我們知道教宗對今年較早時份在羅馬與原住民的會面深受感動,他希望此行程建立在已發生的重要對話的基礎上。我們祈願這次朝聖將成為治癒、和解和希望的漫長旅程中的一個充滿意義的一步。」

這次訪問以「並肩同行」為主題,這使徒之旅將結合包括公開及私人接見活動,重點是在整個訪問期間的原住民也參與其中。公開活動的免費門票將在未來幾天內公布。若您希望在這歷史性訪問中貢獻您的時間和才能,請到 papalvisit.ca (英語) visitepapale.ca (法語) 登記成為義工。

(也可致電 1-780-469-1010,按 “3” 字 或 電郵至義工辦公室 [email protected])

教宗到訪籌委團隊將與原住民合作夥伴、聯邦政府、省政府和市政府緊密合作,以對話和協調來應對與這種規模的訪問相關的重要挑戰。加拿大天主教主教會議主席泊松主教 (Raymond Poisson) 對這些努力的付出表示:「很多相關人士正在為教宗和參加者的這個非常繁忙的日程安排作出很多努力。我們為教宗方濟各的健康祈禱,也為他這次加拿大的牧靈訪問將為所有踏上這一歷史性旅程的人帶來和解與希望。」

如有興趣了解更多關於教宗訪問加拿大資訊,請瀏覽:

www.papalvisit.ca (英語) 及 www.visitepapale.ca (法語)

梵蒂岡公布的行程簡介如下:

2022年7月24日

教宗預計將於羅馬時間7月24日上午9時從羅馬達芬奇機場出發,並於同日加拿大時間約上午11時20分抵達​​愛民頓。在機場歡迎儀式後,這位85歲的教宗將在當天剩下的時間休息。

2022年7月25日

7 月 25 日,教宗方濟各將探訪位於愛民頓市以南約七十公里的 Maskwacis 馬斯克瓦西斯 (亞省最大的原住民社區),這裡是前 Ermineskin(克里民族)寄宿學校的所在地,該寄宿學校是加拿大最大的寄宿學校之一。 作為「和解與治癒」的一部分,教宗將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前寄宿學校學生在一起。教宗將於上午10時在那裡會見第一民族、梅蒂斯人和因紐特人原住民,以及他曾於今年3月28日至4月1日在梵蒂岡接見的代表團成員。在此機會上,教宗將發表他此行的第一篇講話。 亞省(Alberta)擁有加拿大最多的前寄宿學校。

當天下午4時45分,教宗將參觀位於愛民頓市中心的加拿大原住民教堂-第一民族聖心堂。該堂在2020年發生火災後進行了大規模維修,他們在過去幾年使用附近的一所學校提供招待、牧靈關懷和支援性的外展計劃,該堂將重新開放,為多元化的原住民社區提供服務。這將是一個僅限被邀請人士參加的活動。

2022年7月26日

7月26日是耶穌的祖母及祖父-聖婦亞納和聖若亞敬的紀念,這是為原住民天主教徒特別崇敬的一天,也是加國各地朝聖的焦點。當天也有一項公開活動,教宗將在愛民頓的英聯邦體育場舉行露天彌撒。該設施最多可容納65,000名與會者參加。

傍晚時分,教宗將前往 Lac Ste. Anne 朝聖地參與「聖亞納湖朝聖活動」,該朝聖地每年都歡迎來自加拿大和美國各地的數萬名原住民參加。「聖亞納湖朝聖活動」是為敬禮聖婦亞納而舉辦的年度朝聖活動,在亞省聖亞納湖畔舉行。是北美洲數一數二盛大的靈修活動,由無玷聖母獻主會的傳教士於1887年首創,如今仍吸引大約四萬名朝聖者參加。這項活動格外貼近第一民族原住民的心,他們每年都會積極參與。教宗將在這個場合主持聖道禮儀,並發表一篇講道。該朝聖地每年都歡迎來自加拿大和美國各地的數萬名原住民參加。

2022年7月27日

教宗將離開愛民頓前往魁北克市。抵達後,教宗將參觀魁北克城堡-總督府。隨後,教宗將禮貌拜會總督西蒙(Mary Simon),然後與總理特魯多(Justin Trudeau)和民政當局舉行會晤,外交使團和原住民代表也將在場。作為精神領袖和國家元首的教宗方濟各也將發表公開講話。大會也邀請公眾在亞巴郎平原的專區參加在魁北克市的活動,7月27日至28日將會展示原住民文化,並有機會在大屏幕上觀看教宗的活動。籌委正與原住民和社區合作夥伴一起制定關於平原的詳細活動計劃。

2022年7月28日

教宗方濟各將前往聖亞納大殿,他將在這北美最古老和最受歡迎的朝聖地點之一主持彌撒。該大殿每年都吸引超過一百萬的遊客到該地朝聖(包括原住民的年度朝聖活動)。大會預計將有10,000至15,000名人士在大殿內外的參加彌撒。

其後,當天教宗將與主教、司鐸、修生、度獻身生活的男女,以及在教會中不同的牧民工作者會面,這是大多數教宗訪問的慣例。教宗將在晚上剩下的時間休息,而一場以友誼和持續對話為重點的晚宴,將匯集來自加拿大東部的原住民領袖和加拿大主教的代表。

2022年7月29日

在與耶穌會會士進行私人會面後,教宗方濟各將在前往伊魁特(Iqaluit)之前與來自加拿大東部的原住民領袖會面,在那裡他將與寄宿學校的倖存者進行私人會面,然後參加因紐特人主辦的公開活動。

那是加拿大努納武特地區的首府,地理位置極靠近北極圈,具有極地氣候特徵。因紐特人世代在那裡捕魚,其地名的意義正是「漁產富饒之地」。該城市的建設是為了作為美軍基地。

教宗將在伊魁特一所小學私下會見前寄宿學校的一個校友代表團。這些寄宿學校由加拿大政府所成立,在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下半葉運作,目的是在文化上同化原住民孩童。這些學校委託給當地基督信仰教會管理,其中包括天主教會。這些學校普遍經費不足,孩童往往遭受身心虐待。若干受害者於今年3月底親自前往羅馬,向教宗講述他們的經歷。今年4月1日,在與加拿大原住民和主教們的會晤中,教宗公開請求寬恕。

教宗將於當天傍晚從伊魁特啟程返回羅馬。

關於加拿大天主教主教團

加拿大天主教主教會團(CCCB)是加拿大主教的全國大會。它始於1943年,1948年被羅馬教廷正式承認。

有關教宗訪問加拿大的媒體查詢:

[email protected] (英文)

[email protected](法語)

 

來源:加拿大天主教主教會團

中文翻譯: Rodney Leung, 鹽與光天主教傳媒機構

更多相關資訊
按此閱覽「走向治癒與和解之旅」網頁

教宗公開接見:在年老體弱的情況下學習為基督作見證

CNS photo/Paul Haring

2022年6月22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論述了關於身體衰弱依靠別人照顧的主題。教宗邀請信友們,即使體力漸衰也要忠於自己的信仰宣認。年長者不應嫉妒年輕人佔據了他們的位子,甚至在一連串被迫閑暇的時光中能興趣盎然地沉思、全神貫注地聆聽天主聖言,這也是生活中最好的一份。

教宗選擇《若望福音》結尾時記述的耶穌與伯多祿的對話,發揮了這次要理講授關於老年的主題。耶穌3次詢問伯多祿「你愛我嗎?」及暗示他生命結束的時日將是怎樣的(若廿一17-18)。教宗從這段對話中得到啓發,邀請衆人反省:「我們與基督的關係如何?開放、坦率、直接、真情,如同耶穌與伯多祿之間的交談?還是心不在焉?我們的信仰行程是否也極抽象和唯我獨尊,非常世俗化呢?」

教宗告誡:「這不是耶穌的道路。人而天主的耶穌行事如人、説話如人。祂有這份溫柔、這份友情、這份關懷。耶穌不是那種畫面上的甜美形象,卻平易近人,接近我們。」接著,教宗談到老年和生命的時光,闡明這是一段見證的時期。「你年少時,任意往來,但到了老年,你就不再是你生命的主人了。(參閲:同上18)」

教宗勉勵年長者:「要接受衰老造成的疾病和喪失的青春活力,即使在體弱、患病和死亡的情況下,也要繼續做基督的見證人。」聖依納爵曾説:『生命正是如此,即使在死亡中,我們也要見證是耶穌的門徒。』生命的結局該當是門徒的生命結局,是耶穌門徒的生命結局。」

教宗表明:「上主常根據我們的年齡向我們發言。耶穌對伯多祿的訓誡意在必須從脆弱、無能和依靠他人的狀況中學習接受指導和塑造。耶穌的門徒總是前行,無論健康好與壞、身體能否自理,跟隨耶穌才是重要的:總是要跟隨耶穌,步行或跑著也好慢速和坐輪椅也罷,但總是要跟隨祂。耶穌與伯多祿的對話為所有的門徒、我們眾信徒都是珍貴的教導。對所有年長者也是如此。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別人、很大程度上依靠別人創意的生活狀況下,從我們的脆弱中學習表達我們生活見證的表裡如一。」

教宗指出:「如果隨著疾病和年老,依賴性增加,我們不再像以前那樣依靠自己,這種情況中,信仰也會在成熟,耶穌也會與我們同在,也會湧現出在生命道路上已經活出的信仰的富饒。但需要反思:當我們感到自己軟弱時,我們是否有一種靈性能力來詮釋那個託付於他人,而非我們自主能力的生命季節?在我們有能力積極行動的時日、在脆弱的時日、在依賴別人的時日,在告別的時日,在遠離我們生命為主角的時日,我們如何保持忠實於所生活出的跟隨行動、愛的承諾,以及對正義的尋求?離開做主角的生活確實不容易。」

「老年是一個考驗的時期,無疑也有非常人性化、也非常狡詐的誘惑,力求保留自己的主角地位。」教宗說:「年長者有時必須减少主角的感覺,必須降低自己,接受老年應放下做主角的意識。其實,還有其它方式能夠表達自己,參與家庭和社會。」

「伯多祿與耶穌談話後,看到若望跟在他們後面,便問老師『他怎樣?』」教宗說:「他似乎在問:他必須跟在我的後面嗎?他必須佔據『我的』空間嗎?他將成為我的繼承人嗎?這些問題毫無用途,也沒有幫助。耶穌對伯多祿的回答既坦率,也毫不客氣:『這與你何干?你只管關心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現狀,別管別人生活中的閑事。你只管跟隨我。(參閲:同上22)』」

教宗强調:「這很重要,耶穌的門徒,在生命和死亡、健康與患病、取得許多成就的順利生活中,也在困難的時刻,都要跟隨耶穌。這對我們也是如此,當我們想干預別人的生活時,耶穌的回答是:這與你何干?你只管跟隨我。即使在接近生命落幕的處境下,也忠實於宣誓過的愛,忠實於所認定的信仰,這必會得到子孫後代的讚賞和上主的回報。」

教宗吩咐年長者:「要學習如何告別自己的生命,這是年長者的智慧。這需要帶著微笑來完好、認真地告別,在社會團體内告別並在他人的伴隨下告別。」

教宗表示:「年長者的生命是一種逐漸卻喜悅的告別,他們必須能夠說:『我活過了這一生,這是我的家庭;我活過了這一輩子,我是個罪人,但也行過善。」教宗說:「年長者能把他們最美和最好的一面留給我們。年長者應總是帶著微笑注視年輕人,這樣年輕人才能將已經播撒或完成的事業向前推進。」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