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四旬期避靜週主題:「拉皮拉的夢想」

教宗今年四旬期避靜中一場默想的主題為「拉皮拉的夢想」。拉皮拉是意大利天主教政治家,致力於和平與扶貧。2019年3月10日主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羅馬近郊阿里恰展開了四旬期避靜。他出發前在推特帳戶上發表推文,寫道:「今晚我們開始避靜週,請大家在祈禱中紀念我和聖座各部會的合作者。」這次避靜活動將於15日週五結束,期間暫停一切接見活動,包括3月13日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當天適逢教宗方濟各當選6周年紀念日。

3月10日下午6時,佛羅倫薩山上聖米尼亞托本篤會修院院長賈尼(Bernardo Francesco Maria Gianni)神父為教宗和教廷神長們帶領了第一場默想。本次默想的主題為:「熾熱渴望之城;塵世生活中的逾越目光和舉動」。從11日週一開始,每天各有兩場默想,一場於上午10時、另一場於下午4時30分舉行;15日週五僅有上午一場默想,隨後教宗與神長們便返回梵蒂岡。

本次避靜的10場默想主題分別是:

主日

「我們為此在這裡」;「拉皮拉的夢想」

首場默想

第二場默想

週一

「我們在這裡以氣息讓死灰復燃」;「當下的恥辱、血腥和冷漠」

第三場默想

週二

「你們記得嗎?」;「熾熱的渴望」

第四場默想

第五場默想

週三

「他和平與友誼的旗幟」;「讓我們手拉著手」

第六和第八場默想

第七場默想

週四

「黑夜群星閃耀」

週五

「山上之城」

第九和第十場默想

默想的主題取自於意大利詩人盧齊(Mario Luzi)1997年撰寫的一首詩:〈我們為此在這裡〉,內容提及意大利20世紀重要的天主教政治家──喬治‧拉皮拉(Giorgio La Pira)。拉皮拉於1904年出生在西西里,攻讀法律,曾在佛羅倫薩大學任教,1945年成為意大利制憲大會議員;拉皮拉於1951至57年,以及60年至64年擔任佛羅倫薩市長。

默想的主題之一「拉皮拉的夢想」遂由此而來。在他的夢想中,「佛羅倫薩散發著基督信仰的光彩,吸引全世界的矚目」。他積極促進就業,提高生活條件,讓城市更適合人居住,推動國民住宅,大力反對墮胎。拉皮拉同時也是道明會第三會和方濟各會第三會成員。在大學教書時,他勤於祈禱和研究,投入公教進行會等教會團體的活動,濟弱扶貧。

此外,拉皮拉也是個和平的匠人。他曾於1959年前往莫斯科,試圖舒緩緊張氣氛,促進裁軍;1964年在美國支持少數種族的公民權;1965年在河內拜會胡志明,為越南呼籲和平。他與眾多國家領導人保持良好關係,其中包括周恩來。為此,拉皮拉在市長任職內,使佛羅倫薩成為文化和政治運動中心,在那裡舉辦多場和平大會,以促進和平、人文精神與基督信仰文明。

第56屆世界聖召祈禱日文告

許諾和冒險是教宗方濟各在第56屆世界聖召祈禱日文告中強調的兩個幅度。這份文告的靈感來源是耶穌召叫首批門徒的事跡(谷1:16-20),以及剛結束的兩大盛事:以青年為題的世界主教會議和巴拿馬世青節。教會在這些活動中聆聽青年和他們的所需,試圖向他們作出具體回應。

如同西滿、安德肋、雅各伯和若望那樣,人人都會時而勞累卻苦無成果,有時滿載而歸,辛勞得到回報。在每個聖召的經歷中,即使在我們一無所獲的時刻,天主也會與我們相遇,賜給我們喜樂,滿足我們的生活。

教宗寫道:「上主的召叫絕非天主干涉我們的自由;聖召既不是『牢籠』,也不是加諸於我們的重擔。相反地,聖召是天主愛的舉動,祂主動與我們相遇,邀請我們進入一個偉大的計劃,渴望我們參與其中,帶給我們宏觀的視野,使我們看見更廣闊的海洋,收獲豐盛至極。」

天主不願意我們受困於外在事物、日常習慣,在意義重大的選擇前無所作為。天主不希望我們在生活中甘心認命,壓抑心中渴望改變生活的悸動,認為「一切都不值得奮鬥」。教宗指出,「如果天主偶爾讓我們體驗到『奇跡般的收獲』,祂是要讓我們發現,人人都以不同方式蒙召成就大事,以及生命不該持續在沒有意義的漁網中糾纏著,這樣會導致心靈麻痺。總之,聖召鼓勵我們別拿著漁網佇立在岸邊,卻要沿著耶穌為我們安排的道路前行,這是為了我們的幸福和周遭人群的益處」。

為了擁抱這許諾,需要具備「冒險的勇氣」,大膽作出選擇,就像湖邊的門徒那樣,捨棄自己與船的關係,摒除一切不利於發現天主計劃的事物。教宗提醒,「當我們面前就是遼闊的聖召海洋時,我們不能埋頭修補漁網」。基督徒生活的聖召始於洗禮,在禮儀、祈禱和友愛分享中蓬勃發展。基督徒應當熱愛慈母教會,當我們發現脆弱和罪過在她的臉上留下皺紋時,更要愛護她。再者,基督徒也要勇於作出見證。

教宗說:「基督徒生活的表徵在於選擇;這些選擇為我們的航行指出明確方向,而且有助於天國在社會中成長。」舉例而言,有些人選擇在基督內結婚成家,有些人選擇職場和專業相關的聖召,選擇投入愛德善工、團結互助、社會責任,也有人選擇度奉獻生活。

「在與上主的相遇中,有的人會感受到奉獻生活或司鐸職務聖召的魅力。這是個令人興奮的發現,同時也使人恐懼,因為他感到蒙召成為教會這艘船上『捕人的漁夫』,全然奉獻自己,致力於服務,忠於福音和弟兄姊妹。這個選擇必會帶來風險,也就是為跟隨上主捨棄一切,完全奉獻給祂,以成為上主事業的合作者。」

對於內心有所抗拒,疲於希望,或是處於世俗化浪潮中的人,教宗提出聖母瑪利亞的榜樣,她是在許諾和冒險之間回應聖召的芳表。教宗特別對青年說:「最大的喜樂莫過於為上主冒生命危險。你們別對上主的召叫充耳不聞。祂若是叫你們走這條路,你們別收起船槳,卻要信賴上主。你們切莫恐懼,它會使我們在上主指示的高峰前停滯不動。」

為了幫助青年分辨自己的聖召,教宗再次呼籲全體教會、司鐸、牧靈工作者和教育人員,提供聆聽和分辨的機會。教宗最後期許通過青年牧靈和聖召工作,協助青年發現天主的計劃。

【國際婦女節】教宗:在凝視女性時,和平的夢想得以實現

2019年3月8日,國際婦女節當天,教宗方濟各在接見美國猶太人委員會之際,談及「女性無可取代的貢獻」說:「女性讓世界變得美好,守護並捍衛生命。女性帶來恩惠,創造新的事物,以擁抱接納眾人,勇於自我奉獻。」

女性的母愛溫柔孕育出和平。教宗說:「因此,在凝視女性時,和平的夢想得以實現。《創世紀》記載,人熟睡時,從人的肋骨中取出女人來,這敘述並非偶然(創2:21)。女性的起源鄰近心臟,她在睡夢中誕生。為此,她將愛的夢想帶到世界上。我們若是關心前途,若是夢想著一個和平的未來,就必須給女性騰出空間。」

聯合國於1977年制訂了國際婦女節,旨在提醒世人許多婦女今天依然努力奮鬥,以求尊嚴獲得承認,得到平等的薪資和教育。事實上,全世界目前有4千萬人處於現代奴役形式中,諸如人口販運、家庭暴力和黑工,而其中71%的受害者是女性。

天主教會不遺餘力地促進女性的權益。國際明愛會政策與宣導部門主任利布施女士(Martina Liebsch)向梵蒂岡新聞網講述了他們在這方面的工作,她指出:「明愛會實行『賦能授權』(empowerment)的進程,也就是支持婦女的自我發展。明愛會在國際層級有許多針對婦女的計劃。舉例而言:在印度為種姓階級最低的賤民(dalit)婦女服務,透過聚會和培育,力圖讓她們有能力保護自已,抵抗不公義。」

為慶祝國際婦女節,天主教婦女組織世界聯盟(UMOFC)、英國駐聖座大使館,以及秘魯駐聖座大使館於3月5日在羅馬共同舉辦了一場會議,主題為「婦女是希望的推動者」。天主教婦女組織世界聯盟主席莉婭女士(Maria Lia Zervino)向梵蒂岡新聞網表示:「女性的某些才華應當加以發揮,好能在世界上推動希望。我們要做的事情很多,但女性是教會的希望。」

莉婭女士強調,教宗方濟各努力促進女性在教會內的新願景。莉婭解釋道:「現有的大男子主義、教權主義必須有所改變。我們不希望獲任命重要職務,卻被當成裝飾用的花,沒有機會參與決策過程的討論。我們也不希望攀登權勢高位,卻渴望自己的特質和稱職的服務得到認可。」

教宗:不要忘記上主在我們生命中所成就的事

聖灰禮儀後 星期四 彌撒

集禱經

上主,求你指引我們的行為,幫助我們在悔改的道路上前進,使我們的一切行動,皆能由你開始,並靠你完成。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看,我今天已將生命與死亡,祝福與詛咒,都擺在你面前。)
恭讀申命紀 30:15-20

梅瑟向百姓說:「你看,我今天將生命與幸福,死亡與災禍,都擺在你面前,如果你遵行我今天吩咐你的、上主你天主的誡命:愛慕上主你的天主,履行他的道路,謹守他的誡命、法令和規定,你必能生活繁榮,上主你的天主在你要去佔領的地上,必要祝福你。但是,如果你心中叛離,不願聽從,被人引去敬拜事奉其他的神,我今天警告你們:你們必要滅亡;在你渡過約但河去佔領的土地上,決不能久存。我今天指著天地向你們作證:我已將生命與死亡,祝福與詛咒,都擺在你面前;你要選擇生命,為叫你和你的後裔得以生存;你應愛慕上主你的天主,聽從他的話,完全依賴他;因為這樣你才能生活,才能久存,才能住在上主向你的祖先亞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誓許要給他們的土地上。」

福音(誰若為了我的原故喪失自己的性命,這人必能救得性命)
恭讀聖路加福音 9:22-25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說:「人子必須受許多苦,被長老、司祭長和經師們棄絕,並且要被殺,但第三天必要復活。」他又對眾人說:「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天天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因為誰若願意救自己的性命,必要喪失性命;但誰若為我的緣故喪失自己的性命,這人必能救得性命。人縱然賺得了全世界,卻喪失了自己,或賠上自己,為他有什麼益處呢?」

2019年3月7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在四旬期伊始,讓我們祈求記憶的恩寵,牢記上主在我們生命中所成就的事。在與復活基督相遇的道路上,我們千萬不要回頭,不要心靈麻痹,對偶像崇拜的危險視而不見。

當天的第一篇讀經取自《申命記》(30:15-20),記載了梅瑟為使子民做好進入應許之地的準備,向他們提出攸關生死的選擇和挑戰。教宗特別引用了梅瑟所提出的三個關鍵詞:「心中叛離」,「不願聽從」,以及「被人引去敬拜事奉其他的神」。

教宗說:「當心中叛離,走上錯誤道路時,無論是回頭路還是歧路,都會失去方向。四旬期有助於我們走好這條與主相遇的道路。不聆聽上主和祂對我們的承諾,就會失去記憶,不記得上主在我們生命中、在祂的教會內、在祂的子民中所行的偉績,我們就會習慣於憑藉自己的力量,自給自足。」

教宗指出:「當我們感覺良好時,當我們要什麼有什麼時,在精神上一帆風順時,就會面臨失去旅途記憶的危險。精神上的福祉也有這種危險:我們有可能換上某種健忘症,缺乏記憶力。」

關於偶像崇拜,教宗指出:「偶像崇拜不只是去異教徒寺廟敬拜一座雕像,而是一種內心的態度,你喜歡某個東西而非上主,是因為它令你感到舒適,你已經忘記了上主。」

最後,教宗表示:「在四旬期伊始,我們應該祈求守護記憶的恩寵,牢記上主在我們生命中的一切作為:祂如何愛了我們。懷著這個記憶,我們繼續向前邁進。我們也應該不斷重複聖保祿宗徒對弟茂德的勉勵:『你務要記住:耶穌基督從死者中復活了』。耶穌陪伴我直到現在,並且祂將一直陪伴我,直到我面見光榮的祂時。願上主賜給我們保持記憶的恩寵。」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天主的風格是溫柔的

瑪竇福音13:31-32

耶穌給他們另設一個比喻說:「天國好像一粒芥子,人把它撒在自己的田裏。它固然是各樣種子裏最小的,但當它長起來,卻比各種蔬菜都大,竟成了樹,甚至天上的飛鳥飛來,在它的枝上棲息。」

2019年3月6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活動時如此表示:「天主和我們不一樣,天主是耐心的。祂在世上建立王國並非依靠暴力:祂的推廣風格是溫柔的。」(參:瑪13:24-30)

教宗繼續以《天主經》為題的要理講授,當天講解了「願祢的國來臨」。

教宗說:「信徒在祈求『願祢的名受顯揚』之後,渴望天國早日來臨。這些話肯定不是威脅,而是喜樂的宣講,一條喜悅的訊息。耶穌並不勸人改教,祂無意播種對天主審判臨頭的恐懼,或對所犯罪行的內疚感,而是帶來救恩的好消息。」

教宗解釋說:「天主子為拯救人類而來,但“世界仍然充滿了罪惡,這麼多人遭受苦難,人們互不和解與寬恕,存在戰爭和各種形式的剝削。所有這些事實都表明,基督的勝利尚未完全實現:許多人仍生活在一個封閉的內心世界。在這情況下,基督徒在《天主經》中所發出的第二個呼求『願祢的國來臨』,顯得非常重要。這就像說:『我們需要祢,耶穌;我們需要祢時時處處與我們同在,做我們的上主!』在呼求之後將是希望之言,聖神為整部《聖經》烙上了這同樣的印記:『是的,我很快就要來了!』『願祢的國來臨』這顆種子,必須被植入我們的罪惡和失敗中。」

教宗說:「讓我們把這句話送給那些被生活打敗和折服的人、那些品嘗仇恨多於愛情的人、那些虛度人生卻從不知道為什麼的人。讓我們把這句話送給那些為正義而鬥爭的人、歷史上的每一位殉道者、那些認定他們的奮鬥一無所獲、邪惡已經主導這個世界的人。」

教宗繼續說:「天主總是先於我們,天主總是給我們驚喜;因著祂,在聖週五的黑夜之後,將升起復活的曙光,以希望之光照亮整個世界。然而,耶穌的風格是溫柔的:『天主的國就像一塊田地,田裡同時長著麥子和莠子』,最糟糕的錯誤,就是想立即從世界上拔除那些看似雜草的東西。」

教宗說:「天主的國當然擁有巨大的力量,無與倫比的力量,但這力量不符合世界的標準;這就是為什麼它似乎永遠不會佔絕對的多數。天國猶如已經揉入麵團的酵母:看似消失了,卻恰恰是它使全部發酵(瑪13:33)。天國抑或像芥菜籽,如此之小,幾乎看不見,卻蘊含著大自然的爆發力,當它長起來時,卻比各種蔬菜都大(參:瑪13:31-32)。」

教宗在問候朝聖者時,談及當天是星期三聖灰禮儀,四旬期的開端。教宗說:「在額頭施放聖灰的禮儀有助於我們理解我們人生短暫,需要悔改、守齋和捨棄。」

最後,教宗表示:「我期望你們每個人都能以真心懺悔和悔改的態度善度這一時期,猶如蕩子回頭,投入那張開雙臂等待每一個人的天父的懷抱,與祂重歸最親密的共融。」

教宗主持聖灰禮儀彌撒:定睛仰望苦架上的耶穌,愛德之火絕不熄滅

2019年3月6日,教宗方濟各聖灰瞻禮在羅馬聖女薩比娜大殿主持彌撒時表示:「在四旬期,要重新發現我們受造是為了永遠熾熱的火焰,而非立即熄滅的煙灰;是為了天主,而非塵世;是為了天國的永恆,而非世間的欺騙;是為了擁有天主兒女的自由,而非成為凡俗事物的奴隸。」當天下午約4時,教宗在聖安瑟爾默大殿帶領眾人祈禱片刻,然後進行懺悔遊行,徒步朝聖到聖女薩比娜大殿,在那裡主持聖灰禮儀彌撒。

當天禮儀的第一篇讀經記載,上主要求祂的子民「在熙雍吹起號角,制定一個齋期」(岳2:12-18)。教宗指出:「我們總是沒有目標地快速行走, 而振聾發聵的號角聲敦促我們放慢生活節奏,回歸本質」。當上主沉痛地對子民說:『你們應全心歸向我。』(12節)我們明白,塵世旅途的目標就是上主。為了返回正途,在頭上施放聖灰是個重要的記號。它提醒我們反思,自己每天究竟是為什麼操心奔波?塵世的事物必將消逝,猶如灰土隨風飄散。今日盛行的『外貌文化』引誘人們為稍縱即逝的事物而活,這是莫大的欺騙,因為它有如熊熊烈火,一旦燒完就只剩下灰燼。然而,福音提出了不會消逝的三項事物,分別是:施捨、祈禱和禁食(參閱:瑪6:1-6,16-18)。祈禱恢復我們與天主的關係;愛德恢復我們與近人的關係;禁食則是與自己的關係。」

教宗說:「四旬期邀請我們注視:在祈禱中仰望高天,走出庸俗、橫向的生活,不再只顧自己而忘記天主。再者,是以愛德轉向他人,擺脫累積財物的虛榮心。最後是邀請我們以禁食自我反省,放下對凡俗事物的依戀,免得世俗化造成心靈麻木。」

誠如耶穌所說:「你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必在那裡。」(21節)教宗將我們的心靈比擬為「磁鐵」,必須依附著某樣事物:「心靈依附的對象如果是凡俗事物,早晚會變成這些東西的奴隸;但它依附的對象若是永不消逝的那位,我們就會找到自己,重獲自由。為此,我們應當在四旬期的旅途中,定睛仰望十字苦架上的耶穌。」

教宗強調:「十字苦架上的耶穌是生命的指南針,將我們導向天國。由於帶著龐大的重擔,我們將無法向前邁進,教宗鼓勵我們放下種種負擔,諸如消費主義、自我中心、貪得無厭、鐵石心腸等。」

最後,教宗總結道:「十字苦架上的耶穌充滿愛火,祂召叫我們與祂共度熱情如火的生活,不在塵世的灰燼裡消失無蹤。這生活燃燒愛德,絕不在平庸中熄滅。四旬期始於聖灰禮儀,卻帶我們通往逾越節守夜的火焰,使我們在聖墓中發現耶穌的肉身並未化成灰燼,而是光榮地復活。」

四旬期資訊

教宗2019年3月祈禱意向

教宗全球祈禱網絡(舊稱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19年3月意向

福傳意向:為認清基督徒團體的權利

願基督徒團體,尤其是受迫害的團體,感覺到與基督的親密,及他們的權利受到尊重。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相關資料

Click To Pray【可立刻祈禱】中文版正式推出

“Click For Pray” 【可立刻祈禱】是教宗的祈禱平台,是由「教宗全球祈禱網絡」(Pope’s Worldwide Prayer Network),即舊稱「祈禱福傳會」(祈禱宗會)所提供。2019年3月1日,這祈禱平台的中文版於台灣的「全國聖體大會」上正式推出及啟用,為世界上所有中文使用者服務。全世界的人可以透過電腦和手機,隨時隨地也可與教宗及全人類一起祈禱。

這個應用程式邀請你一起為教宗每月祈禱意向祈禱,這些意向關注當今人類所面臨的挑戰和教會的使命。這個應用程式365天都會提供新的禱詞,幫助在你每一天發現天主如何召喚你生活。

教宗全球祈禱網絡(祈禱福傳會)是一項宗座工作,在2016年3月10日推出一個『24小時為主』祈禱的平台 “Click To Pray”。這是為教宗意向的官方祈禱平台(應用程式、網頁、部落格、臉書、推特、YouTube及通訊)。在慈悲禧年,所有天主教朝聖者都受邀為教宗意向祈禱。”Click To Pray” 問世使這些意向廣為人知,幫助大家為這些意向祈禱。在教宗全球祈禱網絡及其青年部門 Eucharistic Youth Movement (聖體生活團/聖體軍)的數碼平台成形之前,葡萄牙祈禱福傳會在2014年11月推出 “Click To Pray” 應用程式。如今已有葡萄牙語、西班牙語、英文、法語、德語、意大利語及中文版本。越南語也即將問世。

蘋果手機系統下載(iOS)

安卓手機系統下載(Android)

如何使用 “CLICK TO PRAY” (可立刻祈禱)?

來源:祈禱福傳會

教宗談死刑:切莫消滅其他生命,卻要提供懺悔之路

教宗方濟各:「人性尊嚴絕對不能丟失,即使一個人犯了嚴重至極的罪行也是如此。生命是需要受到保護的恩典,是所有其它恩典和權利的源泉。我們絕不能拋棄信念,也要給犯罪者提供懺悔的機會。」

教宗方濟各在視頻訊息中再次呼籲完全廢除死刑,並提出三個幅度:人性尊嚴、生命恩典,以及懺悔機會。正值第七屆世界反對死刑大會2月27日在布魯塞爾開幕,教宗向與會者發表視頻訊息,致以問候。

教宗方濟各指出,在保護社會免於少數人造成的禍患方面,死刑並非解決辦法。儘管「死刑長久以來被視為應對某些嚴重罪行的恰當方法,以維護公共利益」,但這觀念不能繼續存在。接著,教宗表明,門絕對不能關上:「不能殺害任何人,或是剝奪任何人再次擁抱團體的機會」,雖然「他曾傷害並折磨過團體」。

此外,死刑「嚴重侵犯每個人的生命權」。關於這點,教宗觀察到一些激勵人心的數據:「越來越多國家選擇生命,而不是選擇死刑,甚至有些國家已經完全廢除死刑的相關法條」。為此,教宗籲請「承認每個人的人性尊嚴,努力不再消滅其他生命,卻要為社會整體謀求益處」。

教會向來捍衛生命,她對死刑的觀念已然成熟。為此,教宗方濟各向反死刑大會與會者談及《天主教教理》相關文本的修改:「教會依照《福音》的教導,表明『死刑是不能接受的,因為它殘害人的不可侵犯性和尊嚴』,同時決心致力於在全世界廢除死刑。」(2267號)

在視頻訊息中,教宗也將「死刑是不能接受的」與「心靈可能會皈依」相連結,說道:「在世界各地廢除死刑,旨在勇敢地肯定人性尊嚴的原則與信念,堅信人類有能力應對罪行,拒絕罪惡,並提供給犯罪者機會和時間來彌補所造成的損害,省思自己的行為,從而能改變生命,至少是內在的生命。」

目前全世界有142個國家已在法律或實際操作層面廢除死刑。在全球範圍內有將近22,000名死刑犯。國際特赦組織最新的死刑報告顯示,2017年期間,在23個國家有993名死刑犯被處決,光是伊朗就執行了其中51%的案件,在行刑人數方面緊追在後的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巴基斯坦。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天主知道我們所需的一切

厄則克耳先知書36:23

我要使我的大名顯聖,即在異民中被褻瀆,即你們在他們中所褻瀆的聖名;當我在你們身上,在他們眼前顯為聖的時候,異民就要承認我是上主──吾主上主的斷語。

2019年2月27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他在要理講授中以《天主經》為主題,特別反省了《天主經》中七項祈求的第一項,「願祢的名受顯揚」。

在這些祈求中,反覆出現了兩個詞語:「祢」和「我們」。

教宗說:「前三項祈求以『祢』為核心:願祢的名受顯揚,願祢的國來臨,願祢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後四項祈求以『我們』和我們的日常所需為中心:求祢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求祢寬恕我們的罪過,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救我們免於凶惡。這便是每位基督徒、每個人祈禱的模式。一方面,默觀天主、祂的奧迹和祂的美善;另一方面,要真誠、勇敢的向天主懇求生活所需。」

教宗指出:「耶穌對我們說,當我們祈禱時,不要嘮嘮叨叨。《瑪竇福音》記載說,『你們的父,在你們求祂以前,已知道你們需要什麽』(瑪6:8)。在我們與天主說話的時候,不需要向祂說出我心中所需要的,因為祂比我們更瞭解我們自己!天主就像是一位母親,只要看一眼,就知道孩子的一切:無論他們是高興或傷心,真誠或有所隱瞞。」

教宗說:「基督徒祈禱的第一步是把我們自己交托給天主。在祈禱中如此說:『上主,祢知道一切,甚至不需要告訴祢我的痛苦,我只懇求祢留在我身邊:祢是我的希望。」

教宗說:「耶穌建議我們,在我們祈禱的時候要祈求,但是不要為我們所需要的擔心和憂慮。在《天主經》的第一項祈求,『願祢的名受顯揚』中,我們能感受到耶穌的一切渴望,就是讓所有人都認識“天主的美善和祂的偉大,並愛祂。與此同時,也要祈求天主的名在我們身上、在我們的家庭中、在我們的社團,以及全世界受顯揚。天主使我們成聖,我們也要透過我們的見證,向世界彰顯天主的至聖尊威。」

教宗說:「天主的至聖尊威是一股不斷擴張的力量,耶穌的神聖尊榮向其他人伸展且不斷地擴大,形成一個越來越寬濶的圈子。」

最後,教宗說:「我們不會在不確定的狀況中搖擺不定,我們可以非常肯定天主愛我們、耶穌為我們獻出了生命、聖神也在我們內。這是一件非常肯定的事。」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