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謝謝你們親臨現場,請你們把教宗的訊息帶給眾人!

圖片:Vatican Media

2021年5月12日,教宗方濟各再次主持有信眾參與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的聲音迴盪在梵蒂岡達瑪索庭院的多國信友之間。他說:「我很高興能恢復這個面對面的聚會,因為我告訴你們:面對空無一人、對著一台攝影機講話,實在是沒勁!相反地,與人們相聚,看見一個個帶著自身經歷的人,真是美好。雖然彼此之間保持距離,卻始終感到互相親近。謝謝你們親臨現場、謝謝你們的來訪。請你們把教宗的訊息帶給眾人。教宗的訊息是:我為每個人祈禱,而我也請大家同心合一為我祈禱。」

祈禱正是當天要理講授的核心。教宗強調:「基督徒的生活絕非信步閒逛。誰若想要祈禱,就必須謹記信仰並不容易,有時會陷入幾乎全黑的狀況,沒有參照點。在《聖經》裡和教會的歷史中,沒有一個偉大的祈禱者『安逸』地祈禱。鸚鵡學舌式地誦唸禱詞並非祈禱。祈禱當然會恩賜無比的平安,但它要經過內在的戰鬥而來;這種戰鬥有時很艱難,而且會長期伴隨著人生。」教宗說:「祈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們會逃離祈禱。有時候我們想要祈禱,緊接著腦中浮現其它當下似乎更重要、更急迫的活動。這也發生在我身上!然而,我們延遲祈禱後經常會發現,那些事一點也不要緊,或許我們浪費了時間。敵人就是這樣欺騙我們的。」

「有時候,信守祈禱的時間和方法是一場艱辛的搏鬥。靜默、祈禱、收斂心神是艱難的操練,人性時常會有所反抗。祈禱最險惡的敵人存在於我們內」。《天主教教理》列舉這些困難,寫道:經歷枯燥時的沮喪;未能完全交託給上主而難過,因為我們有『很多產業』;我們的意願未被垂聽而感到失望;我們的驕傲受傷,使我們身為罪人的不配之心更加硬化;對『祈禱是一分不勞而獲的恩賜』感到厭惡等等。」(第2728號)

接著,教宗放下手中的講稿,講述了在阿根廷發生的一個事件。

「有一位父親接獲醫院通知,他的女兒因感染而導致重症,可能活不過那個晚上。這位父親哭著走出醫院,把妻子和女兒留在那裡,自己搭火車前往盧漢聖母大殿。他抵達時,大殿已經關門,於是他抓著大門的欄杆,徹夜懇切哀禱。隔天一早,他進入大殿向聖母祈禱。那一幕著實刻骨銘心。」

教宗說:「我親眼看到他,親身經歷了這件事!這位父親在祈禱中的戰鬥得到了圓滿的結果:他回到家後聽到妻子說,女兒莫名地痊癒了。聖母垂聽了他的祈禱。祈禱能行奇蹟。」

「在試探中,在一切似乎動盪不安的時刻,我們該怎麼辦?」教宗表明:「在磨難時期,我們應當牢牢記得自己並不孤單,因為耶穌始終在我們身旁守護我們,祂隨時與我們同在。」

教宗最後總結道:「假若在昏暗不明的時刻,我們覺察不到祂的臨在,那麼我們將來必能覺察到。聖祖雅各伯的這番話,有朝一日也會發生在我們身上:『上主實在在這地方,我竟不知道。』(創廿八16)在生命結束之際,我們轉身回顧一切,到時候我們也會說:『我以為自己孤單一人,但事實並非如此:耶穌始終與我同在。』」

要理講授結束後,教宗方濟各在問候講葡萄牙語的信友時,提及教會禮儀於隔天5月13日紀念花地瑪聖母。教宗說:「讓我們滿懷信賴之情,投奔於她母愛的保護下,尤其是我們在祈禱生活中遇見困難的時候。」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2021年世界社會傳播日主題:「你來看一看罷!」與眼前的人相遇,與真實的人溝通

Photo credit: Salt + Light Media

教宗方濟各
第 55 屆世界傳播日文告
「你來看一看吧!」(若一 46)
與眼前的人相遇,與真實的人溝通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你來看一看吧!」這個邀請,不僅是耶穌與門徒們初次相遇時動人的一幕,同時也是眾人的真實交流方式。為了講述成為故事的生命事實(參閱:第 54 屆世界傳播日文告,2020 年 1 月 24 日),我們必須跨出自滿的心態 ──覺得自己「已經知道」某些事情。相反地,我們應該親自去看看他們,去花時間跟別人相處,去聆聽他們的故事,接觸那總是令人驚奇的現實。「用你驚奇的眼光去觀看,讓你的手感受到事物的鮮活,以致別人在看你寫的東西時,他們也可以觸摸到生命的奇蹟,躍然紙上。」這是真福路山諾(Manuel Lozano Garrido)1 給其他記者同儕們的建議。因此,今年我想藉此文告作一個邀請:「來看看吧」,呼籲新聞界、網路、教會每天的講道、政治或社會論壇,在表達時能做到清楚忠實的溝通。「來看看吧!」──從約旦河岸、加里肋亞海的那些初次相遇開始,一直都是基督信仰的傳播方式。

實地街訪

讓我們思考新聞報導這重大話題。有些人士因已有一段時間注意到一種風險而表示不滿:在「影印複製」的報紙,或在電視、廣播、網路等的各類 媒體上,存在著一種偏頗的報導方式,使預設的、「中央新聞社」的和自我指涉的通訊逐漸取代採訪性的新聞報導。這種報導,對事情的真相,以及對人們現實生活的認知能力,愈來愈薄弱,無法報導在基層中日趨嚴重的社會現象或其正面的動力。編輯工作很容易就陷入此風險:在編輯室、在電腦前、在公司的遠端進行,在社群網站上撰寫而來的,不再做「實地街訪」,不再為採訪新聞而與人們相遇,或面對面地查證某些特殊情況。各種技術的革新讓人感覺自己沉浸在更大、更即時的現實之中,除非能夠向這種面對面的相遇機會開放自己,否則我們仍然只是旁觀者。任何工具,只有當它促使我們走出去看本來不會知道的事物,使我們在網路上接觸到在其他地方無法獲取的知識,使我們經驗到在一般情況下不會有的相遇,才算是有用和珍貴。

福音記載上的細節

在約旦河受洗之後,耶穌對好奇祂的首批門徒說:「你們來看看吧!」(若一 39),藉此邀請他們和自己往來。時隔半個多世紀,當年事已高的若望在撰寫福音時,回想起一些「有報導價值」的細節,其中不但透露了在他所報導的事件中,他當時就在現場,同時也描述了那段經歷對他人生的影響。他寫道:「那時,大約是第十時辰。」也就是下午四點(參閱:若一 39)。若望還告訴我們,翌日,斐理伯跟納塔乃耳說了自己與默西亞的相遇。他的朋友懷疑地問道:「從納匝肋還能出什麼好事嗎?」斐理伯沒打算以理服人,只是跟他說:「你來看一看吧!」納塔乃耳確實去看了,而從那時起,他的人生有了轉變。基督信仰的開始和傳遞,就是這樣:作為直接的知識,由經驗而來,而非傳言。所以在耶穌住下了以後,城裡的人對那撒瑪黎雅婦人說:「現在我們信,不是為了你的話,而是因為我們親自聽見了」(參閱:若四 39~42)。「來看一看」是了解狀況最簡單的方式;同時也是對所有訊息最實在的檢驗,因為若要了解狀況,我們必須跟人見面,讓眼前的人說話,聽取對方的見證。

向眾多新聞工作者的勇氣致謝

為報導事實,就要有能力去誰也想不到的地方,新聞工作也是這樣:隨時準備動身、渴望親眼目睹。好奇、開放、熱忱。我們都應該好好地感謝那些專業人士的英勇與付出(記者、攝影師、剪輯和導播),他們時常用生命在完成他們的工作。多虧有他們的努力,我們才得知:受迫害的少數族群在世界各地所經歷的艱困;對窮人與環境,那不計其數的壓迫和不義;以 及本來會被忽視的諸多戰爭。若是沒了他們的聲音,不只是對新聞報導,對社會、對整個民主都是很大的損失。我們的整個人類大家庭都會變得十分貧乏。

我們的世界中有許多境況都在邀請傳播媒體「來看一看」,而在此次疫情中更是如此。若是只透過富裕國家的鏡頭去報導疫情、每次的危機,那我們可能會陷入一種「做兩套帳」的風險。例如,現在有疫苗的問題和一般醫療保健的問題,這些都有著排除窮人的風險。誰能讓我們知道在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貧困村莊裡,那些對於治療的長久等待?全世界在社會經濟上的差異,決定了新冠病毒疫苗的分配順序,窮人永遠排在最後,說是都有醫療保障的權利,卻又不見成效。然而,即使是在世界上比較幸運的角落,仍然隱藏著許多家庭忽然陷入貧窮的社會悲劇;為了領取一包物資,人們不再恥於到慈善組織那裡排隊等待,而這也不算什麼新聞了。

網絡上潛伏的轉機與危機

網絡世界藉著數不清的社群媒體,能使報導和分享的功能擴大:有更多的眼睛觀看世界各地,因而蒐集大量的資料畫面和見證。數位科技讓我們能在第一時間掌握相關且有用的資訊。我們要留意:在緊急的情況,網絡就是第一個報導新聞並傳達官方訊息的地方。那是強而有力的工具,我們因此必須承擔作為上傳者和瀏覽者的責任。在傳統媒體被忽略的各種事件,我們都有可能成為目擊者,能對社會作出貢獻,使更多的事件(包括正面的)能得到聚焦。藉著網絡,我們因而有機會報導自己親眼看到的、在我們眼前發生的事情,我們也有機會與別人分享我們的報導。

眾所皆知,社群媒體的風險,就是其資訊不一定經過查證。我們早已知道新聞、甚至是圖像,由於千百種理由,都可以被輕易假造,有時只是因為自我欣賞。在這方面有所批判,不是為了要把網路妖魔化,只是想鼓勵在發送與接收訊息時,能有更好的分辨習慣與更負責任。對於我們所作的溝通,所分享的資訊,以及對於我們有能力揭發的假新聞,大家都是有責任的。我們眾人都蒙召成為真理的見證人:去看和去分享。

親眼所見──無可取代

在溝通交流上,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完全取代親眼所見的事物。有些事情就是要親身體驗,方能有所領會。我們實際上的溝通,不只是靠文字來 寫或講,還有眼神、語調和手勢。對於見到耶穌的人來說,祂的魅力來自於祂所宣講的真理;然而,祂如何看人、如何待人,以及祂的靜默,卻與祂說話的果效密不可分。門徒們不只是聽祂說話,也在祂說話時看著祂。永生的話(Logos)降生成人,在祂──聖言(Word)──身上,確實顯露了面容;正如若望所述(參閱:若壹一 1~3),不可見的天主使自己可以被看見、被聽見、被觸摸。言語若是要有果效,就必須「被看見」,必須使我們都能一起經驗,都能參與到對話當中。因此,「來看看吧!」這個邀請,不論是在過去或是將來,都至關重要。

我們留意到在我們的時代,在社會生活的各種領域,在生意和政治場合,到底充斥了多少空洞的言語。有的人「拉上一大堆廢話。他的道理就像藏在兩桶礱糠裡的兩粒麥子,你必須費去整天工夫才能夠把它們找到,可是找到了它們以後,你會覺得費這許多氣力找它們出來,是一點不值得的。」2 這番英國劇作家的激烈言詞,同樣也適用於身為基督徒傳播者的我們身上。福音的喜訊之所以能廣傳於世,是來自人與人、心與心的相遇;人們接受了「來看一看」的邀請,同時,在為耶穌基督作見證的人身上,從他們的注視、言談和手勢中,那種人性的「光輝」也打動了人心。每個工具都有它的價值,而那位偉大的傳播者──塔爾索人保祿,他肯定也會用電郵跟社群軟體來傳訊息。但不論是聽過他講道、有幸與他共處的,還是在集會中見過他、單獨與他交談的人,真正讓同時代的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信德、望德和愛德。他們看到,無論他身在何處,總是在積極地活動;藉著天主的恩寵,他們也親眼目睹了他所宣講的救恩訊息對他們的生命是多麼的真實而豐盛。即便無法與這位天主的僕人相遇,但他所打發的門徒,也同樣能為他在基督內的生活方式作見證。(參閱:格前四 17)

在論及聖經裡的預言要在現實上應驗才能確認的時候,聖奧斯定便肯定道:「書本在我們手中,事實在我們眼前。」3 同樣地,當我們相信那些因為與耶穌相遇,生命有了轉變的精彩見證,那麼福音就會開始在我們的時代活躍起來。兩千年來,一連串的這種相遇,已經散播了基督徒冒險生活的吸引力。而等待我們的挑戰,就是與眼前的人相遇,與真實的人溝通。

上主,求祢教導我們走出自我,
並動身尋求真理。
請教導我們親自去看,
請教導我們去聆聽,
而不要自滿於偏見,
也不要太快下結論。
請教導我們走向沒人想去的地方,
花時間去了解、
關注真正的重要事物,
不被無謂的事物分心,
以辨認出虛假的表象與真相。
求祢賜予恩寵,
使我們能認出祢在世界上的住所,
並使能誠實地報導我們所看到的。

 

教宗方濟各

羅馬,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2021 年 1 月 23 日,聖師方濟‧沙雷主教紀念日前夕

 


1 西班牙記者(1920~1971),2021 年列為真福。

2 威廉.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第一幕,第一場。

3 《道理》(Sermo )360/B,20。

英語全文

來源:vatican.va

 

第107屆世界移民及難民日文告:「邁向一個愈加寬廣的我們」

圖片:migrants-refugees.va

第107屆世界移民及難民日將於今年9月26日舉行,聖座在5月6日公布了教宗方濟各為此撰寫的文告,主題為「邁向一個愈加寬廣的我們」。這份文告於5月3日聖斐理伯及聖雅各伯宗徒慶日在聖若望拉特朗簽署。為使受到疫情磨難的人類免於更大的危機,教宗指明雙重道路,一條為「天主教會的成員」,另一條為「世界上所有的男人和女人」。

教宗指出:「世界經歷著一場最嚴重的衛生緊急時期,天主所希望的我們似乎破碎和四分五裂、受傷且面容被損毀。封閉又有攻擊性的國家主義和激進個人主義使我們在世界範圍和教會內部崩潰或分裂。付出高昂代價的是那些最容易成為其他人的群體:外鄉人、移民、邊緣人,他們處於存在的邊遠地區。」

教宗重提2020年3月27日在空蕩的聖伯多祿廣場上為結束疫情祈禱時的話語,强調「事實上,我們衆人都在同一條船上,因此我們必須致力於不再有那將我們隔絕的圍牆,不再有外人,而只有一個有如全人類那麽寬廣的『我們』。」

教宗邀請天主教徒:「愈加忠實於自己天主教徒的身份,愈能表明教會的公教性,她的普世性是一個要求在每個時代得到接納和生活出來的現實,這是依照上主的意願和恩寵,祂許下永遠同我們在一起,直到末日。祂的神使我們能夠擁抱衆人,在多樣性中達致共融,調和差異卻絕不强行失去個性的整齊劃一。」

「透過接觸外鄉人、移民、難民的差異,以及能從中獲得的跨文化對話,使我們作為教會能有成長的機遇,並相互得到了充實。事實上,無論在何處,每一個領過洗禮的信徒都是當地教會團體的正式成員、一個教會的成員、一個居所的居民,以及一個家庭的成員。」

「具體而言,需要作出努力。」教宗解釋道:「每個人要從所生活的團體做起,促使教會越來越更加包容,以致能跨出步伐,走上存在的邊緣地區的道路上,去照顧受傷的人和尋找迷失的人,沒有偏見和畏懼,不去勸人改變信仰,而是隨時準備加寬自己的帳篷來款待每個人。」

「在邊緣地區的居民中,我們會看到許多移民和難民、流離失所者和人口買飯的受害者,上主願意向他們彰顯自己的愛並讓他們知道祂的救恩。與其它信仰和宗教的移民和難民相遇,這為增進誠懇且豐富的大公性及跨宗教對話乃是一方沃土。」

教宗呼喚世界秉持同樣的包容精神,「重新整合人類家庭,一起建設公正及和平的未來,確保沒有一個人受到排斥」。教宗預示的社會的未來是一個「五顔六色」、因多樣性和跨文化關係而得以富饒的未來。為使這一切不只是夢想,我們今天必須學習在和諧與和平中一起生活。」

「因此,我們衆人必須共同努力推倒使我們隔絕的圍牆,搭建有助於相遇文化的橋樑,意識到在我們之間存在著密切的相互聯繫。在這個願景中,當代移民現象給我們提供了克服恐懼的良機,讓每個人恩典的多樣性來充實我們。那麽,如果我們希望如此,我們就能把疆界轉變為相遇的最佳場所,那裡就能出現一個日益寬廣的‘我們’的奇跡。」

教宗在文告中也為照料受造界發出呼籲:「為使我們的共同家園得到相宜的照料。這項使命人人有責,沒有任何差別。我請求世界上的所有男人和女人善用上主交付於我們的恩典,使祂的受造界變得更美好。我們必須在一個愈加寬廣、愈加負責的‘我們’内建設我們自己,堅信為世界創造的各種善都是提供給現在和未來的世代。」

教宗最後寫道:「這是個人和集體的一項承諾,在我們努力實現一種更有可持續性、更平穩和更包容的發展時,也要對所有仍在受苦的弟兄姐妹負起責任。這項承諾不分原住民和外鄉人、居民和過客,因為這是一份共同的寶藏,人人從中受到照料和恩惠,任何人都不能被排除在外。」

按此閱讀英語全文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2021年5月祈禱意向:為金融界

教宗全球祈禱網絡」(舊稱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21年5月意向

總意向:為金融界

願掌管金融者能與各國政府合作,維持金融秩序,保護國民免受其所造成的危險。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相關資料

教宗方濟各將頒布手諭:要理教員將成為教會的一項職務

圖片提供: Rodney Leung

2021年5月5日,聖座新聞室宣布,將於下週二5月11日向新聞界介紹教宗方濟各的新手諭《古老的職務》(Antiquum ministerium),這是一份關於要理教員的文件。屆時,宗座新福傳委員會主席菲西凱拉(Rino Fisichella)總主教和負責要理講授的範·艾爾斯特(Franz-Peter Tebartz-van Elst)主教將出席介紹會。

近年來,教宗一直很關心要理教員的課題。2018年,他向參加有關國際研討會的人士發表視頻訊息,明確指出「要理教員是一個聖召:成為要理教員,這是一個聖召,不是一份要理教員的職業」。教宗也表示:「這項在基督徒團體内的服務該當得到承認,作為教會的一項純真的職務。」

現在,教宗藉著這道手諭將正式建立要理教員的職務,發揮梵二大公會議所祝願的平信徒福傳幅度。教宗在視頻訊息中向要理教員們表明:「這個角色應負起『初次宣講』的責任,在一個宗教冷漠的環境中,你們的話語將永遠是首次宣講,觸及許多期待與基督相遇的人的心智。」

這項服務需要深厚的信德,並在團體幅度中生活出來,正如教宗方濟各在今年1月31日接見意大利主教團全國要理講授會議與會者時所强調的那樣。教宗在那個機會上說:「現在是成為團體的匠人時期,這些開放的團體應懂得珍惜每個人的才能。現在也是傳教、自由和無私的團體時期,這些團體不應尋求顯著地位和私利,而應走在當代人的道路上,俯身服事被邊緣化的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默觀祈禱引領我們跟隨耶穌走上愛的道路

圖片:Vatican Media

2021年5月5日上午,教宗方濟各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在要理講授中繼續講解「祈禱」的主題,並把主題聚焦於「默觀祈禱」。教宗指出,默觀祈禱引領我們基督徒跟隨耶穌走上愛的道路,基督徒每一個純愛的小行動對教會都是非常有用的。

教宗首先表示:「人類默觀的幅度有點像生活的『鹽』,使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味道。你可以凝視著早晨冉冉升起的太陽、或者春天漸漸變綠的樹木而進入沉思默想;你可以聆聽著音樂或鳥兒的鳴叫、讀著一本書或駐足一幅藝術品前而沉思。米蘭總主教瑪爾蒂尼(Carlo Maria Martini)在他寫的首個牧函《生活的默觀幅度》中說,生活在大都市中的人們,每天面對的都是人為和實用功能性的事物,有失去沉思默觀能力的危險。沉思默觀首先不是做事的方式,而是一種存在的方式。」

教宗強調說:「默觀不是靠眼睛,而是靠心靈。在默觀中,祈禱是信德與愛的行動,是我們與天主關係的『呼吸』。祈禱淨化心靈,也照亮視野,使我們能夠從另一個角度把握住現實。」教宗解釋道:「《天主教教理》描述祈禱產生心靈的轉變時,引述亞爾斯本堂的話:默觀是以耶穌為焦點的信德的凝視。『我望著祂,祂望著我』,這句話是一位在聖體櫃前祈禱的亞爾斯農民向其本堂說的。耶穌注視的光輝照亮我們的心目,教導我們在其真理及其憐憫衆生之情的光照下去看一切事物。(參閲《天主教教理》2715號)」

「我注視著祂,祂注視著我!這樣就夠了,在沉思默觀中,這個最親密祈禱的典型,它無需太多的話語:一個凝視就夠了,它足以使我們確信我們的生命浸潤在偉大和可靠的愛之中,沒有什麽能讓我們與祂分離。」教宗說:「耶穌是這凝視的導師。在祂的生命中,從未缺少時間、空間和愛情的共融,它使人不會因不可避免的考驗而毀滅,而是保持完好無損。祂的秘訣在於與天父的關係。」

接著,教宗提到福音中「耶穌顯聖容」的奇跡。教宗表示:「這是耶穌使命中關鍵的時刻出現的一幕,那時反對和拒絕在祂身邊蔓延。甚至在祂的門徒中,大都不理解祂,離祂而去,其中一位要出賣祂。耶穌開始公開談論祂要受的苦難和死亡,在此情況中,耶穌帶祂的三位愛徒上了高山。馬爾谷福音記述說,耶穌『在他們前變了容貌,祂的衣服發光,那樣潔白,世上沒有一個漂布的能漂得那樣白』。(參閲谷九2-3)就在耶穌不被理解的那一刻,一切似乎在誤解的旋風中變得模糊不清時,那正是神聖之光閃耀之處。天父愛的光芒充滿聖子的心靈,顯示在祂整個人性之中。」教宗解釋道:「在耶穌和福音中,默觀與行動沒有對立。」

最後,教宗說道:「在福音中有一個大召喚,就是跟隨耶穌走上愛的道路,這是一切的巔峰和中心。從這個意義上看,仁愛與默觀是同意,講的是一回事。十字聖若望堅信,純愛的小行動比其它所有加起來的工程對教會更有用。那由祈禱而非由我的傲慢所產生的、那由謙卑而淨化的,即使是一個隱蔽而寂靜無聲的愛的行為,是基督徒都能實現的巨大奇事。」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對基督徒而言,默想是與耶穌相遇的方法

2021年4月28日上午,教宗方濟各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在要理講授中談論了祈禱的另一種形式,即「默想」。這種祈禱形式不僅基督徒使用,也在其它許多宗教,甚至在無信仰者中廣為流傳。教宗指出:「基督徒在聆聽了天主聖言後,並未將之鎖在自己心中,因為聖言必須與生活之書相遇。」

教宗表示:「我們衆人都設法找回自己和内心的平安。在貪得無厭的西方世界中尤其如此,人們尋求默想是因為它能竪起屏障,藉以抵抗日常壓力和無所不在的空虛。因此有青年和成人打坐的畫面,他們在靜默中收斂心神,半閉著雙目。這些人在做什麽?在默想。這是一種受到讚賞的現象:實際上,我們生來不是為了不停地奔跑,我們擁有一個不能總是被踐踏的内在生命。因此,默想是衆人的需要。」

「不過,基督徒的默想有其獨特性,因為正如各種形式的祈禱那樣,默想經由耶穌這道門並在祂内找到目標。」教宗說:「基督徒在祈禱時,不渴望自己的完全透明,不尋求自我最深處的核心;基督徒的祈禱首先是與那另一位相遇。」

「如果祈禱經驗賜予我們内心平安,或能讓我們控制自己,或明瞭所要行走的道路,這些結果都是祈禱的恩寵的輔助作用,而基督徒的祈禱乃是與耶穌相遇,就是說,默想是在《聖經》的一段話、一個字的引領下,與我們心中的耶穌相遇。」

教宗談到:「『默想』這個詞彙在時間的進程中具有不同的意涵,基督徒默想的方法也不盡相同,一如靈修導師各自不同那樣。重要的是在祈禱的道路上與聖神同行。沒有聖神,基督徒的默想是行不通的。那引領我們與耶穌相遇的是聖神。耶穌對我們說:『我要為你們派遣聖神,祂必要教訓你們一切,為你們講解一切。』在默想中,聖神也引領我們在與耶穌基督的相遇中前行。」

教宗表示:「所有的默想方法都值得實施,都“有助於信仰經驗,成為人的整個行為,即在祈禱中牽動整個人,包括心靈和大腦。但方法是路徑,而不是目標。《天主教教理》明確指出:『默想運用思維、想像、情感和渴望。動員這些官能是必需的,為能深化我們信仰的信念,激起我們內心的皈依,並強化我們跟隨基督的意願。基督徒的祈禱以默想基督的奧跡為優先。』(2708號)」

教宗繼續說:「這就是基督徒祈禱的恩寵:基督並不遙遠,卻總是與我們保持聯繫。在祂的天主性和人性上,沒有一個方面不能成為我們得救和幸福的場所。透過祈禱的恩寵,耶穌塵世生活的每一時刻為我們都是現時的”。我們翻開《福音》,默想其中的那些奧跡,聖神就會引領我們臨在於那裡。」

「在《福音》中,每一頁都有我們的席位。對我們基督徒而言,默想是與耶穌相遇的一種方式。唯有這樣,我們才能找回自己。這並不是只顧我們自己,不是的。這是去耶穌那裡,在耶穌那裡看到我們自己,因著耶穌的恩寵,我們獲得痊癒、復活,變得强健。與衆人的救主耶穌、與我的救主耶穌相遇,這是藉著聖神的引領。」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祝聖九位新司鐸:你們要做牧人,而非企業家!

圖片:Vatican Media

2021年4月25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内的教宗祭台為9位執事舉行了晉鐸典禮,數百名信友參禮。教宗羅馬教區代理主教德多納蒂斯(Angelo De Donatis)樞機、幾位樞機、輔理主教、新鐸所屬修道院的院長和本堂神父與教宗共祭。參禮者都載著口罩,新鐸也不例外。

這一天是耶穌善牧主日,也是第58屆世界聖召祈禱日。教宗在彌撒講道中邀請新祝聖的司鐸做牧人,就如上主那樣。他說:「上主要他們做牧人,做天主忠信而聖潔的子民的牧人,與天主子民同行的牧人。牧人有時走在羊群的前面,有時在當中或後面,但總是在那裡,與天主子民同在。」教宗邀請他們超越人們曾談論的「教會職業生涯」一詞,指出司鐸職務不是一項職業,而是一項服務,就如天主對祂子民的服務那樣。

教宗說:「天主的風格以3個詞為特徵:親近、憐憫和溫柔,新司鐸們應效法這個風格。」教宗特別解釋了親近,指出:「在祈禱、聖事和彌撒中,應親近天主;在弟兄和子民當中,應親近主教。要與上主交談,接近上主。因為天主藉著祂的聖子接近了我們,祂也在領受鐸品者的聖召分辨過程中接近了他們,在罪的醜惡時刻,祂也在那裡。你們要接近天主忠信而聖潔的子民,但首先應藉著祈禱接近天主。一個司鐸若不祈禱,就會慢慢熄滅内心聖神的火焰。」

接著,教宗叮囑這9位新鐸要成為主教的助手。他說:「在主教内你們會有合一,這便是牢牢留守在自己主教身旁的主要原因。」教宗强調主教在靈性上的父愛,司鐸應謙卑地信賴主教,「即使在惡劣時刻也應呼喚主教,與他接近」。此外,教宗再次强調:「身為司鐸的人斷不可論長道短。你們切不可做愛說閑話的人,不要陷入流言蜚語,而要合一,在諮議會、委員會和工作中都該如此。」

教宗向新鐸們表示:「你們中沒有人為成為司鐸而做學問,你們學的是教會的學問。你們是從天主子民中揀選出來的。上主向達味說:『我把你從羊群中領出。』教宗邀請他們:「不可忘記自己從哪裡來, 你們來自你們的家庭、你們的子民。你們不可失去天主子民的嗅覺。聖保祿宗徒也對弟茂德說,要記住自己的母親和祖母,記住那些將自己領入信仰的人。」教宗邀請新鐸們:「做子民的司鐸,而非國家的神職人員!」

教宗勉勵新鐸們:「要花費時間去聆聽和撫慰別人,成為天主寬恕的施與者;要運用家庭、父親的慈悲憐憫,讓人知道你在天主的家裡。」

教宗也叮囑司鐸們:「切莫攀附權貴、追求金錢。」他再三表示:「司鐸不是企業家。」

最後,教宗邀請這些新司鐸:「不要害怕,如果你們有天主的風格,一切都會順利。」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Vatican Medi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第十屆世界家庭大會《家庭之愛:聖召與成聖之路》禱詞

圖片:laityfamilylife.va

宗座平信徒、家庭和生命部與羅馬教區於2021年4月22日介紹了第十屆世界家庭大會的正式祈禱文。本屆大會將於2022年6月22日至26日在羅馬舉行,教宗方濟各為此選擇的主題為「家庭之愛:聖召與成聖之路」。聖座該部門部長法雷爾(Kevin Joseph Farrell)樞機表示,「祈禱是積極進入『愛的喜樂家庭年』並為羅馬家庭大會做準備的一種方法。許多家庭和團體長久以來期盼能攜手同行,至少在精神上如此。祈禱將能伴隨它們,並協助它們理解大會的訊息」。

祈禱將是這個準備進程的核心,引領工作並激發省思,好能在信德的光照下分辨教會團體因疫情而在家庭方面面臨的新挑戰。為此,教宗羅馬教區代理主教德多納蒂斯(Angelo De Donatis)樞機邀請「眾人為這個恩寵的盛會做好準備,在自己的家庭內,並與堂區和教區團體一同向上主誦唸這篇祈禱文」。禱詞如下:

第十屆世界家庭大會官方祈禱文
《家庭之愛:聖召與成聖之路》禱詞
(台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

天上的慈父,我們來到祢台前讚美祢,
並感謝祢賜予我們家庭這一份最偉大的禮物。

我們為所有藉由婚姻聖事而被聖化的家庭向祢祈禱。
願他們每天都能重新領悟到所領受的恩寵,
以及家庭就是小型教會;
願他們懂得如何為祢的臨在作見證,
並如同基督愛教會一樣地活出愛。

我們為所有面臨困難和受苦的家庭祈禱,
尤其是為那些因患病而受煎熬的家庭祈禱!
也許他們的苦楚,只有祢知道;
祈求祢支持他們,使他們察覺到
祢召叫他們所走的聖德之路,
好使他們能體驗到祢無限的慈悲,
並找到在愛中成長的新途徑。

我們為兒童和年輕人向祢祈禱:
願他們能與祢相遇,
並歡悅地回應祢為他們早已想好的聖召;
我們為父母和祖父母們祈禱,願他們察覺到
他們是天主父職和母職的標記,
因為祢將孩子們身心的照顧託付給他們,
為使家庭能將經驗到的兄弟情誼與在世人分享。

上主,求祢使每一個家庭
都能在教會中活出他們成聖的獨特聖召,
與司鐸及不同身分的人,
為生命與和平服務,
成為福傳的使徒。

求祢降福世界家庭大會。阿們。

下載中文檔

Family Love: Vocation and Path to Holiness

Heavenly Father, We come before You to praise You and to thank You for the great gift of the family. We pray to You for all families consecrated by the Sacrament of Matrimony.

May they rediscover each day the grace they have received, and as small domestic Churches, may they know how to witness to Your presence and to the love with which Christ loves the Church.

We pray to You for all families faced with difficulty and suffering caused by illness or circumstances of which only You know. Sustain them and make them aware of the path to holiness upon which You call them, so that they might experience Your infinite mercy and find new ways to grow in love.

We pray to You for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may they encounter You and respond joyfully to the vocation You have in mind for them; We pray for parents and grandparents: may they be aware that they are signs of the fatherhood and motherhood of God in caring for the children who, in body and spirit, You entrust to them; and for the experience of fraternity that the family can give to the world.

Lord, grant that each family might live their specific vocation to holiness in the Church as a call to become missionary disciples, in the service of life and peace, in communion with our priests, religious, and all vocations in the Church. Bless the World Meeting of Families.

Amen.

在公布這篇祈禱文的機會上,宗座平信徒、家庭和生命部副秘書長甘比諾(Gabriella Gambino)女士接受了本新聞網的採訪。她表示,祈禱意在成為牧靈的工具:從此刻起,信友能在堂區、團體、家裡誦唸祈禱文,藉以為明年的國際大會作準備。在家庭內活出的愛是每個兒女的聖召泉源,這份在家裡品嘗到的愛伴隨著成聖之路的最初步伐。家庭與聖召、家庭與成聖,這兩組詞彙展現出家庭關係在激發愛方面至關重要。在一個充滿磨難與困難的時代裡,家庭必須應對各種挑戰和辛勞。在這情況下,祈禱有助於圓滿地活出婚姻聖事。

甘比諾女士進一步解釋道,家庭裡的每個成員,包括孩童、青年、父母和祖父母,都蒙召在自己身上重新發現成聖的召叫。家庭生活能表達出教會最美的面容。這位副秘書長提及里修聖女德肋撒的雙親的榜樣,他們回應了聖召,懷著信賴之情善度人生中痛苦的磨難。這條道路不僅在家庭裡,也在教會內,因此甘比諾女士重申了司鐸陪伴平信徒的重要性及富饒。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發表第58屆世界聖召祈禱日文告《聖若瑟:聖召之夢》

圖片攝於:澳門聖若瑟修院 提供:澳門教區教理培育委員會

2021年3月19日,普世教會慶祝大聖若瑟瞻禮,同時,教宗方濟各發表了第58屆世界聖召祈禱日文告。本屆祈禱日將於2021年4月25日舉行。教宗在文告中以聖母的淨配、耶穌的鞠養之父大聖若瑟為所有聖職人員和男女會士的生活典範。教宗在他於2020年12月8日發表的《以父親的心》宗座牧函中,曾著重談論這位聖人,以增加「我們對這位偉大聖人的愛戴」。

下載文件

第58屆世界聖召祈禱日文告【中文】

第58屆世界聖召祈禱日文告【英文】

按此下載及收看「從聖若瑟父親的心看聖召」簡報
(由澳門教區教理培育委員會提供)

教宗方濟各
第 58 屆世界聖召祈禱日文告
2021 年 4 月 25 日
聖若瑟:聖召之夢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去年 12 月 8 日是聖若瑟被奉為普世教會主保的 150 周年,是慶祝聖若瑟特別一年的開幕之日(參閱:2020 年 12 月 8 日,宗座聖赦院法令)。為了「加強我們對這位偉大聖者的愛」,我寫了《以父親的心》這封宗座牧函。聖若瑟是個出眾的人,卻又「與我們人類經驗十分接近」。他沒有驚人之舉、也沒有特別的神恩,在旁人眼中與其他人無異。他寂寂無名,又不引人注目:福音並沒有記載他的話語。然而,在天主眼中的聖若瑟卻藉著平凡的生活成就了不凡。

天主看的是人心(參閱:撒上十六 7),並且在聖若瑟身上認出了一顆父親的心──使他能在日常工作中付出和造就生命。各種聖召的目標,也都是如此:每天造就和更新生命。上主渴望塑造為人父母的心:敞開的心、積極主動的心、慷慨自我奉獻的心、寬慰焦慮而富於憐憫的心,以及堅定持守盼望的心。疫情使得人們對未來、對生命的意義茫然而恐懼,在這充斥著脆弱和痛苦的 時代,司鐸與度獻身生活者尤其需要這樣的素質。身為一位「鄰家的聖人」,聖若瑟以一顆謙和的心來與我們相遇,而與此同時,他強而有力的見證,也能讓我們在旅途中得到指引。

就個人的聖召而言,聖若瑟為我們提供了三個關鍵詞。第一個是夢。每個人都夢想能在生命中自我實現。照理,我們都會去懷抱遠大的想望、崇高的志向,這都是成功、金錢和娛樂,這種短暫的目標所不能滿足的。如果要人們用一個詞彙來說出自己的人生夢想,答案應該不難想像:「愛」,因為愛揭開了生命的奧祕,生命有愛,才有意義。誠然,只有交出生命,才能獲得生命。只有慷慨地交出,才能真正的擁有。就此,聖若瑟可以教我們很多事情,因為透過天主啟示給他的夢,他讓自己的生命成了一份禮物。

福音中記載了四個夢(參閱:瑪一 20;二 13、19、22)。雖然都是天主的召叫,但要接受,卻都不容易。若瑟全心信賴天主,為了順從天主神祕的安排,在每一個夢醒時分,他都必須冒險犧牲自己的計畫。我們可能會問:「為什麼要這麼相信晚上做的夢?」雖說古人很重視夢,但面對生活的現實,夢也就是芝麻蒜皮的小事。然而,聖若瑟卻毫不猶豫地讓夢來帶領自己。為什麼呢?因為他早已全心歸向上主,傾心於祂。些微的指示,便足以讓他警醒的「內在耳朵」認出天主的聲音。我們的召叫也是這樣:天主並不喜歡浮誇地顯示自己,壓迫我們的自由。祂會溫和地訴說自己的計畫。祂不會用眼花撩亂的圖像壓迫我們,而是直接對我們的心,輕輕地說話,透過我們的思想和情感來接近我們、跟我們說話。祂會讓我們像聖若瑟一樣,去看見那意想不到而深邃的視野。

若瑟的夢確實帶他經歷了自己想像不到的事。第一個夢,打亂了他的婚約,卻讓他成了默西亞的父親;第二個夢,迫使他逃往埃及,卻保全了家人的性命。第三個夢,是重踏故土的預言,而第四個夢,卻又讓他再次更改計畫,帶他來到了耶穌開始宣講天國的地方──納匝肋。每一次的變動,他都鼓起勇氣去跟隨天主的旨意。聖召也是如此:天主的召叫一直都在敦促我們去踏出第一 步,交出自我,勇往直前。若是沒有冒險,就不會有信德。只有坦然地向恩寵順服,放下自己的計畫、離開舒適圈,我們才能真正地向天主說「是」。而且我們每次答覆的「是」都參與了更大的計畫,因此都會結出果實;雖然我們只能看到一些細節,可是那位神聖的藝術家,不但知道全部的計畫,祂也付諸行動,將每個生命都化為藝術傑作。在接受天主的計畫上,聖若瑟是個出色的榜樣。但他是積極地接受:絕非勉強地認命。若瑟不是「一個被動消極的人,相反地,他是勇敢和堅強的人」(《以父親的心》,4)。願他幫助每個人,特別是正在分辨的年輕人,讓天主的夢都能成就在他們身上。願他激發他們的勇氣,向那時常令人驚奇、永不令人失望的上主說:「是」。

聖若瑟的旅程,以及聖召之旅的第二個關鍵詞,是服務。在福音中可以看到,若瑟完全為他人而活,從不為自己而活。基於他那毫無保留的愛,天主的子民以至潔淨配的名號來呼求他。他讓自己的愛,從一切占有慾中獲得自由,使自己能迎接各種服務工作。他的慈愛照顧,綿延世代;他的忠實守護,使他成了教會的主保。同時,聖若瑟懂得如何活出自我奉獻的意義,他也是善終主保。然而,他之所以能夠服務、犧牲,都是因為有更大的愛在支持他:「每一個真正的召叫都是出於自我奉獻,這是單純犧牲的成熟。聖職人員和獻身生活者也同樣需要這種成熟。無論我們的召叫是婚姻、獨身還是守貞,如果只停留在犧牲的邏輯,而未達到自我奉獻的成熟,那麼,這召叫就不能成為愛之美與喜樂的標記,甚至有可能導致憂愁、悲傷和挫敗的危機。」(《以父親的心》,7)

服務,是自我奉獻的一種具體展現。對聖若瑟來說,服務不是什麼崇高理想,而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曾努力為耶穌尋找、預備出生的地方;在黑落德的憤怒之下,安排了匆促的埃及之旅,盡全力保護了耶穌;當耶穌失去了蹤影,他馬上趕回耶路撒冷;即使身處異鄉,仍然在用工作養家。簡而言之,他在人生不如意時,並沒有灰心喪志,這樣的心態,讓他適應了不同的處境:成為一個樂意為服務而生活的人。若瑟就是這樣迎接生命中頻繁,而又時常出乎意料的旅程:為了人口普查,從納匝肋到白冷,再到埃及,後來又返回納匝肋,還有每年都要上耶路撒冷去。每次面對新的狀況,他都沒有抱怨,隨時準備動手解決問題。我們可以說,他就是天父在地上向祂聖子所伸出的援手。所有蒙召成為天父勤奮工作的雙手,為要向祂的子女服務的人,對他們而言,若瑟就是他們模範。

因此,我願將聖若瑟──基督之勤衛、聖教之保障,視為聖召之保障。事實上,他保衛,是因為願意服務。福音告訴我們:「若瑟便起來,星夜帶了嬰孩和祂的母親」(瑪二 14),從這裡可以看出,他對家人是多麼地關心。為能不負所托,專心照顧,他從不浪費時間去煩惱自己不能掌握的事情。如此深刻的關懷,不僅是真實聖召的標記,也是天主愛人的見證。若能放下自己的野心,不再沉溺於幻想,又能照顧上主藉著教會所託付給我們的一切,這是多麼美麗的基督徒生活!如此,天主就會在我們身上傾注祂的聖神、祂的創造力;祂在若瑟身上行了奇事,同樣也會在我們身上創造奇蹟。

天主的召叫,使我們最大的夢想成真;而慷慨的服務、周全的照顧,則是我們的答覆。聖若瑟的日常生活,以及基督徒的聖召,還包含了第三種特徵:信實。若瑟是個「義人」(瑪一 19),每天都安靜地侍奉天主和祂的計畫。當生命遭遇困難,他會仔細思考該怎麼辦(參閱:瑪一 20)。他不但從容不迫,拒絕草草了事,也沒有跟隨直覺和只顧當下。他反而耐心思考一切。他知道人生的基礎,只能建立在不斷地投身於重大的抉擇。從那木匠(參閱:瑪十三 55) 謙遜的謀生之道就可以看得出這一點來──他在工作中的那份堅持與恆心,雖然在當時不足為奇,卻激勵了後代每一位父親、勞工和基督徒的日常生活。因為聖召就跟人生一樣,只有透過日復一日的信實才日臻成熟。

如何培養這種信實?依照天主的信實。在夢中,聖若瑟聽到的第一句話是邀請他不要害怕,因為天主永遠信守祂的許諾:「達味之子若瑟,不要怕」(瑪一 20)。當你渴望將生命交給天主,覺得不能再推遲的時候,可能會有點迷茫、有點猶豫,但上主也同樣跟妳說,親愛的姊妹,還有你,親愛的弟兄:「不要害怕。」即便你發現自己處在考驗和誤會中,只要每天努力尋求祂的旨意,祂都會一直重複這句話。當你在你聖召的路途上,回到最初的愛時,你都可以聽到這句話。這句話為那些用生命向天主說「是」的人,如同聖若瑟:每天在信實中度日,就如同副歌一樣陪伴著他們。

這種信實才是喜樂的祕訣。禮儀中有一首聖歌寫道,在納匝肋的家,有一種「清澈的喜樂」。若是關心真正重要的事:忠實地親近天主和我們的近人,便能每天享受這種簡單的喜樂。這種簡單而燦爛,樸實又充滿希望的氣氛,若能瀰漫修院、會院,還有神父們的住所,那會多美好!親愛的弟兄姊妹們,在這樣一個時代裡──充斥著轉瞬即逝的情感和選擇,但不會帶來喜樂,我祝你們藉著有力的信實見證,在弟兄姊妹中為祂服務,慷慨地讓天主成為生命中的夢想,得到清澈的喜樂。願聖若瑟──聖召之保障,以父親的心陪伴你們!

教宗方濟各

羅馬,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2021 年 3 月 19 日,聖若瑟瞻禮

(台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

來源: vatican.va

按此閱覽更多「聖若瑟年」資訊

按此閱覽敬禮聖若瑟的禱文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