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2017年第25屆世界病人日文告

2016年12月15日,聖座公布了教宗方濟各第25屆世界病人日文告,主題是:「驚嘆天主的作為:全能者在我身上行了大事」(路1:49)。這屆世界病人日將於明年2月11日露德聖母紀念日舉行。

教宗在文告中首先向病患們表示:「我從現在起在精神上來到馬薩比(Massabielle)岩洞的聖母像前。我願意向你們所有人,處在病苦中的弟兄姐妹和你們的親人表達關懷之情;我也向所有在世界各醫療機構從事不同工作的人員表達讚佩之情,他們憑著專業能力、責任感和奉獻精神盡忠職守,設法減輕你們的痛苦,照顧你們,使你們每日能感到舒適。」

教宗然後鼓勵眾人包括病患、疾苦者、醫生、護士、病人家屬、義工,要瞻仰病人之痊聖母瑪利亞,天主溫柔對待每個人的擔保者,順從天主旨意的模範;即使在患病時也要藉著聖言和聖事所滋養的信德找到愛天主和兄弟姐妹的力量。

面對時下在醫護和技術領域的挑戰,教宗重申每個病人都具有不可剝奪的尊嚴,總是賦有自己的使命,決不能淪為純粹的物體,即使他們身患嚴重的殘疾。

教宗籲請眾人透過世界病人日找到傳播一種尊重生命、健康和環境文化的新動力,為使人的尊嚴和完整性受到尊重而不斷努力奮鬥,同時運用正確方法來對待生物倫理問題,保護最弱小者和照料環境。

教宗最後祝願眾人常做天主臨在和祂仁愛的喜樂標記,效法許多天主之友的光輝見證。在這些人當中有天主的聖若望(Giovanni di Dio)和聖加米祿(Camillo de’Lellis),他們是醫院和醫護人員的主保,以及加爾各答的聖德肋撒修女,她是天主仁愛的使徒。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希望是基督徒生活的燃料

2016年12月15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接見羅馬耶穌聖嬰兒科醫院的職員、合作者、義工、病童和他們的家屬時如此表示。希望是基督徒生活的「燃料」,推動我們每日向前邁進。由於耶穌聖嬰醫院正在協助中非班吉重建當地的兒科醫院,班吉總主教恩扎帕拉因加(Dieudonné Nzapalainga)樞機特地帶領15名中非病童前來羅馬參加這項接見活動。

教宗在會晤中與耶穌聖嬰醫院的醫護人員和病患代表等人進行了親切的交談。一名護士心疼兒童的病痛;教宗對此沒有任何答案,他坦言道:「連耶穌也沒說出答案。當時耶穌遇到處境悲慘的無辜受苦者,祂在他們面前既沒有說教,也沒有說理。祂大可如此,但祂沒有這麼做。耶穌生活在我們中間,卻沒有向我們解釋人為何受苦。相反地,祂向我們展示這種人性經驗也能充滿意義的方法:耶穌並未解釋人為何受苦,但祂懷著愛去忍耐痛苦,叫我們看到祂在為誰受苦。不是為何,而是為誰。」

再者,我們也從病童身上發現「感恩的價值」。

教宗指出:「我們教導兒童感恩,我們大人自己卻沒做到。然而,感恩是一劑良藥,能對抗『希望的感冒』,這種感冒是具有傳染力的惡性疾病。感恩的話語滋養希望,誠如聖保祿所言,『我們得救還是在於希望』(羅8:24)。希望是基督徒生活的『燃料』,推動我們每日向前邁進。」

羅馬耶穌聖嬰醫院的一名助理向教宗分享他的工作「卑微」而重要;他在有限的空間裡保持熱忱,發揮專業素養。

教宗因而談論「卑微小事之美」,說:「這聽起來是個失敗者的邏輯,在今天尤其如此,因為注重外表的思維要求立竿見影,取得成功,受人矚目。反之,你們想想耶穌:祂的塵世生活多半在隱居中度過:祂在家庭內從容地成長,每天學習、工作,與父母同甘共苦。耶穌的誕生告訴我們,天主並未降生成一位強而有力者,卻是一名脆弱無力的嬰孩。」

至於有限的空間,教宗感慨道:「在我們生活的時代中,空間和時間愈加縮減。時間跑得太快,而空間又越來越小:不只是停車位,我們相遇的地方也變少了;不僅是空閒時間,就連停下腳步、彼此相聚的時間也跑得太快。我們非常需要更人性化的時間和空間。」

在這種背景下,耶穌聖嬰醫院開啟了新的分院,為病童、家屬和研究員提供更多的空間。教宗強調:「這段值得紀念的歷史是未來最好的序章!儘管空間狹窄,視野卻更加開闊:耶穌聖嬰醫院沒有著眼於自己的侷限,它創造了新的空間和許多計劃,包括在遙遠的其它大洲。這令我們明白,醫療的品質不單取決於後勤層面,也有賴於心靈的空間。拓展心靈的空間至關緊要,之後天主自會安排,具體的空間也不會短缺!」

耶穌聖嬰醫院不但提供醫療服務,也開設醫學課程,培養青年學子的專業素養和公教倫理價值觀。教宗向即將就業的基督徒青年提出兩點建議:一是夢想、二是施予。

教宗解釋說:「首先是要維持活潑的夢想。夢想絕不能被麻痺,這裡嚴禁麻醉!我們將在主日福音中聽到,天主有時親自在人的睡夢中傳達消息;更有甚者,祂鼓勵人完成遠大的夢想,就算夢想十分艱難。祂敦促我們不停行善,常懷實踐偉大計劃的渴望。我喜歡想像天主此刻也對我們每個人懷有夢想。缺少夢想的人生當不起天主,憔悴又屈服的人生不是基督徒的生活。」

在施予方面,教宗表示,「人能在工作時只顧賺錢,也能為了眾人的益處而全力以赴。如此一來,儘管困難重重,工作必能促進公益,有時甚至成了一項使命。我們始終站在這個交岔口上:一條路是為我個人的私利、為功成名就而做事;另一條路則是順從服務、給予和愛的直覺。分辨這兩者之間何者為先極其重要。」

最後,教宗期勉眾人:「按照上主的旨意善度每一天,不視之為負擔,卻珍視它為一份禮物。現在輪到我行善,傳揚耶穌,以行動而非以言語作出見證。我們每天走出家門時可以帶著一顆有點自我封閉的心,或者帶著一顆敞開的心,樂於相遇和施予。但敞開的心必要比封閉的心給我們帶來更多喜樂。」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牧人應當宣講真理,接受人們的微小進步

路加福音 7:24-30

若翰派來的人走後,耶穌就向眾人論若翰說:「你們到曠野裏去,是為看什麼?是隨風搖動的一支蘆葦嗎?你們出去,究竟看到什麼?是一個穿著細軟的人嗎?看!那衣著華麗、生活奢侈的人是在王宮裏的。但你們出去究竟看見什麼?一個先知嗎?我對你們說,正是的,而且還勝過先知!這就是經上指著的那位:『看!我派遣我的使者在你面前,為你預備道路。』我告訴你們,婦女所生的,沒有一個比若翰更大的;但是,天主國中最小的一個比他還大。」民眾和稅吏聽了若翰的話,都承認天主的聖善公義,受了若翰的洗禮。但法利塞人和經師們自己,不受苦翰的洗禮,天主對他們的計劃落空。

2016年12月15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牧人應當宣講真理,接受人們所能做出的微小進步。這是第一步,其餘的一切全託付於上主。

洗者若翰是當天教宗彌撒講道中的核心人物。

「這幾天的禮儀讀經都在談論若翰的使命,他生活在曠野中,勸人悔改,給人施洗。所有人都去他那裡,包括法利塞人和法學士,但他們只是遠遠站著,不是去接受他的洗禮,而是去監視他。當天的《路加福音》記述,耶穌問群眾到荒野裡是為了看什麼呢?為看一枝被風搖曳的蘆葦嗎?為看一位身穿細軟衣服的人嗎?這些過奢華生活的人住在王宮裡。他們前去看的是一個先知,而且他比先知還大。在婦女所生者中,沒有一個比若翰更大的。若翰也是最後一位先知,因為在他之後就是默西亞。」

教宗說:「若翰是偉大的,因為他忠於上主對他的要求,他因忠信而偉大。他的偉大也體現在他的宣講上。若翰言辭犀利,強烈譴責法利塞人、法學士和司祭。他沒有說:『親愛的,要注意你們的態度』,而是直截了當地罵他們『毒蛇的種類』,一點都不含糊!因為這些人是來監視的,他們心門緊閉,是『毒蛇的種類』。若翰冒著生命危險,但他保持了忠信。他當著黑落德的面,對他說:『姦夫,你這樣做是不合法的。你是個姦夫!』如果今天某個本堂神父在主日彌撒講道中說:『你們中有些人是毒蛇的種類,有許多姦夫淫婦』,主教一定會收到投訴信,要求他『趕走這個侮辱我們的本堂神父』。他為何罵人?因為他忠於自己的聖召,忠於真理。」

教宗指出:「若翰給稅吏、罪人、士兵等各式各樣的人施洗,要求他們不要多收稅,不要恐嚇他人,不要收黑錢等等。若翰為所有的罪人施洗,從這最基礎的一步開始,因為他知道,在這一步之後上主將完成其餘的一切。他們終將悔改。若翰雖然偉大、堅強,確信自己的聖召,但他也曾陷入黑暗時刻,有過懷疑。實際上,若翰在入獄後開始了懷疑,因為耶穌這位救世主和他想像中的不一樣,即使他曾給耶穌授洗。若翰於是派自己的兩個門徒去問耶穌,到底祂是不是默西亞。耶穌更正了若翰的觀點,明確地告訴他瞎子看見,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的事實。」

教宗評論道:「偉人們經得起懷疑,這很好。他們確信自己的聖召,但每一次上主給他們指出新的道路時,他們內心就會有所懷疑:『這不是正統,這是異端,這不是我所期待的默西亞』。魔鬼使人產生懷疑,有時也對人有所幫助,不是嗎?」

最後,教宗總結道:「讓我們向若翰祈求使徒勇氣的恩寵,始終以真理和牧人的愛宣講,接受人們所能做出的微小進步。這是第一步,其餘的一切全託付於上主。我們也要祈求懷疑的恩寵。多少次,或許在生命結束時,我們會懷疑:『我所相信的這一切都是真呢,還是幻想?』這是反對信德、反對上主的誘惑。願偉大的若翰在跟隨上主的道路上幫助我們。」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L’Osservatore Romano

教宗公開接見:天主放棄祂的偉大,走近我們每個人

恭讀依撒意亞先知書

那傳佈喜訊,宣佈和平,傳報佳音,宣佈救恩,給熙雍說「你的天主為王了! 」的腳步,在山上是多麼美麗啊!請聽,你的守望者都提高了喉嚨一起歡呼,因為他們親眼看見上主返回了熙雍。耶路撒冷的廢墟啊! 你們要興高采烈,一起歡呼,因為上主安慰了自己的百姓,救贖了耶路撒冷。上主在萬民眼前顯露了自己的聖臂,大地四極看見了我們天主的救恩。

 

2016年12月14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講解聖誕節的喜樂,即被天主寬恕的喜樂,勉勵基督徒做個希望的信使,因為世界迫切需要希望。此外,教宗方濟各在12月17日將慶祝80歲大壽,因此朝聖信友紛紛向他表達生日祝賀。

以色列子民經歷巴比倫的流亡生活後,天主走近這些少許剩下來的人,因為他們堅守了信德,即使在黑暗中依然保持希望。公開接見活動所選讀的《依撒意亞先知書》就是在回應上主的這一親近,喜樂讚美道:「那傳布喜訊,宣布和平,傳報佳音,宣布救恩,給熙雍說『你的天主為王了!』的腳步,在山上是多麼美麗啊!」(依52:7)。教宗解釋道,這就是基督徒保持希望的緣由。

教宗說:「當我們似乎已經走到窮途末路,總是遇到負面情況,信仰生活坎坷難行時,就會面臨誘惑,認為一切都沒有了意義;然而,那匆匆的腳步帶來了喜訊:天主即將來臨,成就一番新事業,開創一個和平的國度;天主『顯露了自己的聖臂』(依52:10),帶來自由與安慰。惡不是永遠的贏家,痛苦終將結束。失望必將被打敗,因為上主在我們中間。」

教宗以他慣常的作風與信友們展開了互動對話。

教宗說:「我問大家一個問題:天主和罪惡,誰更大?天主!天主和罪惡,誰將獲得最後的勝利?天主!祂有能力戰勝最嚴重、最可恥、最恐怖、最糟糕的罪惡嗎?有!祂以什麼武器戰勝罪惡呢?愛!這份愛的圓滿就是我們在聖誕節慶祝的寬恕與和平的國度。」

教宗繼續說:「聖誕節最美好的喜樂是平安的內在喜樂,因為上主消除了我的罪過,上主寬恕了我,上主慈悲待我,祂來拯救我。這就是聖誕節的喜樂!」

教宗勉勵基督徒接受依撒意亞先知的邀請,趕緊起來,做個「有希望的人」,與天國的來臨合作。

教宗表明:「基督徒失去希望是多麼可悲的事啊!一個無法看到希望的地平線,內心被隔牆阻擋的基督徒會這樣說:『我沒有任何希望,對我而言一切都完了』。然而,天主藉著寬恕推到這些牆!為此,我們應該祈禱,求天主每日賜予我們希望,賜予我們眾人那看到天主降生白冷馬槽中時內心升起的希望。」

教宗接著說:「我們宣報福音喜訊的使命非常緊迫,我們應該像山上的信使那樣奔跑,因為世界已經等不及了!人類正在渴望正義、真理與和平。這個剛剛誕生的嬰兒,在各方面都需要幫助,被裹在繈褓裡,放在馬槽中,但祂身上包含著救主天主的全部大能。聖誕節是我們敞開心靈、接納諸多微小和奇妙的日子。實際上,聖誕的驚喜就在於這個嬰兒天主,窮人天主,脆弱天主。簡言之,天主放棄祂的偉大,走近我們每個人。」

教宗在公開接見活動結束時提到當天是聖十字若望的紀念日,特別問候了「基督軍團」(Legionari di Cristo)剛剛晉鐸的幾位神父、意大利布雷西亞修院的修生,勉勵他們以實事求是和服務精神善度司鐸生活,成為天主恩寵和人性脆弱的媒介。教宗特別強調,你們要做中保,而非中介人。 [Read more…]

教宗:教權主義是一種虐待天主子民的邪惡

瑪竇福音 21:28-32

那時候,耶穌對司祭長和民間的長老說:「你們以爲怎樣?從前有一個人,有兩個兒子,他對第一個說:孩子!你今天到葡萄園裏去工作吧!他回答說:主,我去。但他卻沒有去。他對第二個也說了同樣的話,第二個卻答應說:我不願意。但後來悔悟過來,而又去了。二人中那一個履行了父親的意願呢?」他們說:「後一個。」耶穌對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稅吏和娼妓要在你們以先進入天國,因爲若翰來到你們這裏履行了正義,你們仍不信他,稅吏和娼妓倒相信了;至於你們,見了後,仍不悔悟去相信他。」

2016年12月13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表示:教權主義的精神是今天也臨在於教會中的一種邪惡,受害者是感到被遺棄、被虐待的子民。當天是教宗晉鐸47週年,九人諮議會的樞機們也參與了彌撒聖祭。

教宗引述當天的福音中耶穌對司祭長和民間長老的回答,指明他們的角色說:「司祭長和民間長老擁有司法、倫理和宗教的權威,他們決定一切。例如:亞納斯和蓋法作大司祭時,他們審判耶穌。司祭長和長老決定殺害拉匝祿。還有,猶達斯也去找亞納斯和蓋法談判出賣耶穌的條件。這是利用法律對子民使用強權和專橫的一種狀況。」

「他們多次重新制定法律,很多次,以致有了500條戒律。一切都制定好了。可是,他們制定的法律卻沒有記憶,因為他們忘記了天主給我們的祖先亞巴郎的第一條誡命:『應在天主面前行走,度無可指摘的生活』。」

教宗接著表示:「他們也忘記了梅瑟的十誡,用自己制定的法律取消上主的法律。如同耶穌那樣,他們的受害者是那些信賴天主的謙卑和窮苦的人,被遺棄的人。他們感到被那些自負、驕傲和傲慢的人判罪和虐待。這些被遺棄的人當中也包括猶達斯。猶達斯是背叛者,他犯了很嚴重的罪!但福音中說:『猶達斯後悔了,遂把那三十塊銀錢退還給司祭長和長老』。他們是怎麼做的呢?『你是我們的夥伴,不要擔心,我們有權力寬恕你的一切!』不,他們沒這麽說!他們說:『你自己看著辦吧!這是你的問題!』他們把他一個人留在那裡,他們抛棄了他!可憐的背叛者猶達斯悔改了,但牧人們並不接納他。因為這些人忘記了什麼是牧人。他們是宗教知識分子,他們有權威,用自己的理智所制定的倫理來詮釋子民的要理,而不是藉著天主的啟示。」

教宗說:「謙卑的子民被這些人遺棄和打擊。今天,這些事也在教會內發生。持教權主義的聖職人員自鳴清高,遠離人們,他們沒有時間聆聽窮人、受苦的人、囚犯和病患。」

教宗最後總結道:「教權主義的邪惡是一件非常醜陋的事!是『這些人』的一個新版本,但是受害者卻是一樣的,仍是那些等待上主的貧窮和謙卑的人。天父總是竭力接近我們,派遣祂的兒子來。我們正在等待,歡欣喜悅地等待。可是,聖子不與『這些人』為伍,而是與病患、窮人、被遺棄者、稅吏、罪人和娼妓交往。即使在今天,耶穌也向我們每一個人和那些陷入教權主義誘惑的人說:『罪人和娼妓要在你們以先進入天國」。」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主持瓜達盧佩聖母慶日彌撒

2016年12月12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紀念全美洲和菲律賓的主保瓜達盧佩聖母。許多樞機、主教、會士、聖座部門的成員,以及眾多移居羅馬的拉丁美洲和菲律賓信友參加了彌撒。教宗表示,在一個誇耀自己科技進步卻忽視弱勢群體的社會,瑪利亞的信德是一束光明,指引我們堅定信仰,樂於助人,陪伴那些受排斥和被遺棄的弟兄姐妹。

納瓦特爾語、克丘亞語和瓜拉尼語等不同印第安方言演唱的歌曲,以及聖伯多祿大殿內所有把瓜達盧佩聖母奉為本國主保的各國國旗,為當天的彌撒渲染了喜悅的氣氛。這是教宗方濟各第三次在聖伯多祿大殿舉行瓜達盧佩聖母瞻禮慶祝活動。

當天禮儀選讀的福音記述了聖母往見依撒伯爾的事跡(路1:39-48)。依撒伯爾向瑪利亞高聲喊說:「那信了由上主傳於她的話必要完成的,是有福的」(45節)。

教宗解釋道:「瑪利亞的信德照亮了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社會常常把許多人排斥在外,尤其是那些難以獲得生存所需的人。這樣的社會喜歡誇耀自己的科學和技術進步,然而面對無數在行程中掉隊和被少數人的盲目傲慢所排斥的人,卻視而不見、無動於衷。」

我們的社會建立的文化使得許多人失望和焦慮。

教宗感歎道:「我們似乎已經對不信任的社會習以為常。」

教宗進而例舉了一系列現實世界的苦難,例如:兒童沿街乞討,夜宿火車站和地鐵站,被迫打黑工,或者在十字路口幫人擦汽車玻璃而討一塊硬幣。

「許多孩子成了死亡商販的受害者,老年人生活在悲涼的孤獨之中,女性遭受不同形式的暴力,有些甚至從青少年開始。這些境況會使我們懷疑自己的信德。面對這些處境,我們都應該像依撒伯爾那樣說:『那相信的人是有福的』,應該學習我們的聖母瑪利亞所具有的那種堅定而樂於助人的信德。我們舉行聖母瑪利亞慶祝活動,首先要回想自己的母親,記住我們不是且永遠不是一個孤兒民族。我們擁有一位母親!哪裡有母親,哪裡就有家和家的味道。在有母親的地方,兄弟姐妹即使吵得再凶,合一的情感永遠能獲得勝利。」

教宗繼續說:「瑪利亞是第一位門徒和使徒,她走出家門,去照顧和陪伴她的表姐依撒伯爾。同樣地,她於1531年在墨西哥特佩亞克山顯現給胡安·迭戈,陪伴這個處於妊娠陣痛中的民族,做了該民族和我們各民族的母親。」

教宗勉勵我們學習聖母瑪利亞的信德,因為瑪利亞是使徒的聖像,她懂得在不同階段陪伴我們的信德。她的臨在促使我們走向修和,賜予我們在拉丁美洲這片福地上和睦相處的能力,擁抱生命,拒絕任何形式對民族或個人的冷漠、排斥和遺棄。

最後,教宗說:「我們不要害怕走出去,以她的目光注視他人。這樣的目光可以使我們成為弟兄姐妹。這是有可能實現的,因為我們都處在母親的懷抱之中。」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齊用電郵祝賀教宗方濟各80大壽

12月17日將是教宗方濟各的80歲生日。聖座新聞室12月13日公布消息表示,教宗將如常度過這一天。

當天早晨8時,教宗將在梵蒂岡保祿小堂主持一台彌撒,與住在羅馬的樞機們共祭。之後,教宗將如常開始繁忙的一天。當天他將接見馬耳他共和國總統、主教部部長瑞士庫爾(Chur)教區主教,以及收容孤兒和被遺棄兒童的天主教使徒工作團體(Nomadelfia)。

若您希望向教宗表達祝賀,請寄到以下的梵蒂岡電郵:

拉丁語:[email protected];

意大利語:[email protected];

西班牙/葡萄牙語:[email protected];

英語:[email protected];

法語:[email protected];

德語:[email protected];

波蘭語:[email protected]

此外,聖座新聞室也藉此機會在社交網絡上建立此話題標簽 – #Pontifex80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方濟各2017年世界和平日文告

2016年12月12日,聖座新聞室公布了教宗方濟各2017年世界和平日文告,主題為「非暴力:一個和平的政治風格」。教宗指出:「我們處在一個破碎的世界,世界戰爭時斷時續。每個人都有義務建設一個擺脫暴力的世界。」教宗再次呼籲裁軍和消除核武器,保證天主教會將繼續支持以非暴力爭取和平的行動。

教宗籲請所有善心人士:「讓愛和非暴力來引導人際關係,以及社會和國際關係;在我們針對家庭和國家關係作出決定時,應讓本屆世界和平日的主題『非暴力』成為一種生活風範。」

教宗悲痛地承認:「在上個世紀遭受兩次兇殘的世界大戰後,我們今天正面對一場可怕的時斷時續的世界戰爭。這種支離破碎的暴行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從恐怖主義到難以預料的武裝襲擊,從移民遭受侵犯到環境被破壞都是。」

文告指出,以上這些情況表明,導致「人命喪亡的衝突在不斷增長,唯有少數軍閥從中受益。大量的資源用於軍事目的,而世界上絕大多數居民的需求卻得不到滿足。面對這悲慘景象,暴力不是醫治我們破碎世界的良方。」

教宗強調:「耶穌也曾生活在暴力的時代,但祂不知疲倦地宣講天主無償的愛,為人指出一條非暴力途徑,並在這條路上走到底,直到被釘在十字架上;耶穌藉著十字架實現了和平,摧毀了仇恨。今天,做耶穌的真門徒意味著也應接受祂的非暴力建議。愛仇人乃是基督信仰革命的核心。我們有幾位以行動推進非暴力的基督徒和非基督徒典範,例如:加爾各答德蘭修女、馬丁‧路德‧金和甘地。」

教宗表示:「果斷和始終如一的非暴力行動所取得的成果非常感人。婦女經常是非暴力的領頭人,例如莱伊曼‧古博薇(Leymah Gbowee)和數以千計的利比里亞婦女,她們組織祈禱聚會和非暴力示威,為終止利比里亞内戰促成了高層談判。」

「教會努力支持在許多國家以非暴力策略來促進和平的行動,甚至規勸最兇惡的人也努力建設一種公正及持久的和平。因此,為非暴力效命並非天主教會的專有財產,也是許多宗教的傳統。沒有任何一個宗教奉行恐怖主義,暴行是玷汙天主之名。決不可用天主之名為暴力辯護;唯有和平是聖的,戰爭卻不是。」

教宗接著提到家庭:「愛的喜樂和走非暴力道路的首要場所。家庭與世界的命運密切相連,迫切需要把愛的喜樂從家庭内部散播到世界上,傳遍整個社會。」

教宗再次呼籲:「裁軍、禁止和消除核武器,懇求停止家庭暴力以及侵犯婦女和兒童的現象。我們要效法耶穌聖嬰聖德肋撒修女,在愛的小徑上行走;在日常行動中打破暴力、剝削和利己主義的思維,藉以推動和平。」

「透過積極的非暴力來締造和平乃是必要的,它符合教會不斷努力限制使用武力的思想。耶穌以祂的真福八端為我們提供了一份締造和平的手冊。這也是政治和宗教領袖,以及國際機構負責人的一份綱領和一項挑戰。積極非暴力表明,團結比衝突更強而有力和更富有成效。」

教宗在文告結束時保證:「天主教會將陪伴各種嘗試建設和平的行動,包括積極和具有創意的非暴力行動。這項努力也以新成立的聖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會而得以加強。在這方面的各種微薄之舉,都旨在努力建設一個擺脫暴力,朝向正義與和平邁進的世界。」

英文全文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方濟各:瓜達盧佩聖母勉勵我們與各族人民同甘共苦

2016年12月12日(瓜達盧佩聖母慶日) 下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敬禮全美洲和菲律賓的主保。

瓜達盧佩聖母的顯現發生在西班牙人血腥占領墨西哥後的幾年。那時是1531年的12月9日,聖母在墨西哥城北部的特佩亞克(Tepeyac)山丘上以混血少女的形象顯現給貧苦的印第安人胡安·迭戈(Juan Diego)。聖母選擇他為自己的信使,派他去告訴當地主教在那裡建築一座小聖堂。胡安·迭戈說自己沒有文化,一再拒絕聖母的要求,但最後他還是接受了這項任務。主教聽了胡安‧迭戈的話後並不相信,要求他帶來一個神蹟。12月12日聖母在寒冷的冬天讓小山丘的石頭地裡長出香氣四溢的玫瑰花。胡安·迭戈用他的披風裝著玫瑰花拿去給主教看,當他打開披風把玫瑰花撒在地上,披風上神奇地出現了聖母的形象,與特佩亞克山上顯現的聖母一模一樣。主教馬上相信了胡安‧迭戈,並按照聖母的要求修建了一座聖堂。

教宗方濟各認為墨西哥聖母是「一個先知性的標記,象徵聖母擁抱遼闊的美洲大陸上的所有居民,包括那些已來到那裡和將前去那裡的人。聖母瑪利亞的這個擁抱指出了全美洲必須始終貫徹的道路:美洲是各族人民能夠和睦共處的地方;懂得尊重人類從受孕到老死的各階段生命的地方;有能力接納移民,接納各個時期的窮人和被拋棄者的地方」。聖母勉勵眾人秉持慷慨的態度,像她那樣以愛和溫柔張開雙臂,與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同甘共苦。(節錄:教宗方濟各公開接見活動, 2013年12月11日)。

教宗強調:「這是瓜達盧佩聖母的訊息,也是教會的訊息,教會願意藉著我們每個人興建更多新的朝聖地,把我們所生活的地方變為愛與憐憫的場所。」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接受比利時天主教《第三》週刊訪問

比利時天主教《第三》週刊在2016年12月7日刊登了教宗方濟各的長篇訪問,內容涉及慈悲禧年、教會的眾議精神、傳媒工作者的責任,以及給司鐸的建議。

教宗表明:「慈悲禧年不是我靈光乍現的想法,而是始於真福保祿六世教宗。保祿六世已先邁出步伐,重新探索天主的慈悲;之後,聖若望保祿二世也很強調這一點,他做了三件大事:頒布《富於仁慈的天主》通諭,冊封傅天娜修女為聖人,以及立定復活節後第八天為天主慈悲慶日」。

關於慈悲禧年的開啟

教宗方濟各表示,他在與宗座推廣新福傳委員會主席菲西凱拉總主教的談話中萌生了這個心願。

教宗說:「慈悲禧年並非人的構想,而是來自高天。我相信是上主親自啟發了慈悲禧年,而且一切顯然進展得很順利。此外,這次禧年不僅在羅馬,也在全世界每個教區內慶祝,人們得以踴躍參與。許多人回應了與天主和好的召叫,再次與主相遇,體驗到天父的撫慰。」

天主的慈悲可謂是「價廉物美」。

教宗解釋道:「天主的慈悲『價廉』,因為它不用花任何錢,我們不必購買赦免;它純粹是一份禮物,純粹是一份恩典。天主的慈悲『物美』,因為它是最珍貴的禮物。」

關於教會的眾議精神

教宗指出:「教會由團體而生,由基層而生,由洗禮而生,圍繞著一個主教;主教則召集教會,給予力量,他是宗徒們的繼承人。這就是教會。然而,全世界有許多主教,有許多地方教會,也有伯多祿。因此,教會或是金字塔形的教會,對伯多祿言聽計從;或是具備眾議精神的教會,那裡伯多祿依然是伯多祿,但他必定陪伴教會,讓教會成長,聆聽教會,甚至會學習現況,協調各地教會,並加以分辨。」

教宗以最近兩屆以家庭為題的世界主教會議為例,闡述眾議精神之美。教會擁有各種的色澤,充滿多元的富饒。

教宗指出:「這是差異中的合一,這是眾議精神。它並非由上而下,卻聆聽各地教會,予以協調和分辨。世界主教會議後勸諭《愛的喜樂》便是在這背景下問世,那是兩屆世界主教會議的成果,整個教會在會議中盡心竭力,教宗也盡了自己的本分。」

拉丁文中有句話說:「教會始終『與伯多祿同在,並接受伯多祿的領導』。」

教宗解釋道:「伯多祿是教會合一的保證人。他是保證人,這即為其涵義。再者,教會必須秉持眾議精神前行。東正教和天主教東方教會保存了這項傳統,這是他們的財富。」

面對傳播媒體

教宗語重心長地表示:「傳媒負有非常重大的責任。它們能夠形成正面和負面的輿論,也能締造巨大的福祉。傳媒是社會的建設者,它們使人思考,教育群眾。傳媒本身具有建設性,但由於我們都是罪人,傳媒也會變得有害。」

教宗列舉傳媒的三大誘惑,分別是不實毀謗、揭人瘡疤和扭曲報導。

他指出:「有些人會利用傳媒來毀謗他人,潑人髒水;這在政治界尤其嚴重。不實毀謗是以謊言傷害他人,揭人瘡疤則是揭發他人以前的過失。這個人或許已經為他的那個過失付出代價,坐監服刑,付清罰款等等。我們沒有揭人瘡疤的權利,這是個罪過,會造成傷害。」

至於扭曲報導,教宗告誡傳媒工作者:「這會造成很大的傷害,而且可能是傳播媒體所能造成的最大傷害,因為傳媒誘導輿論的走向,忽略事實的另一面。傳媒要清晰透明,切莫做個逐臭之夫,總是追求報導醜聞和壞事。」

最後,教宗在訪談中勉勵司鐸們要始終孝愛童貞聖母瑪利亞,別覺得自己是個孤兒。司鐸們要接受耶穌的帶領,在弟兄姊妹身上尋找耶穌受苦的骨肉;一切的根源即在於此。司鐸們應內心溫良,不以溫柔為恥。事實上,今日需要一場溫柔的革命,因為這世界罹患了心臟硬化症。」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